课题活动总结
课题活动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题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活动总结1
20xx年秋季开学在即,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全面提升我市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确保新学期学校各项工作开好头、起好步,8月30日,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开展20xx年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一、高度重视,组织到位
安全保障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新学期开学伊始,各地各校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开展20xx年秋季“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一把手要把“安全教育第一课”“师德教育第一课”当作开学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迅速召开班子会议,亲自部署工作;要根据自身实际,研究制定每项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抓细抓实,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记录(佐证材料);要注重实效,切忌空谈不落地、流于形式走过场,切实提高安全教育和师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主题内容及组织形式
(一)安全教育第一课各地各校要以“交通安全”为主题,围绕“上下学交通安全管理”“校车管理”“护安护畅”工程等专题内容组织实施安全教育第一课。可结合实际,从“案例展播”“讨论交流”“现场教学”“知识竞赛”“校车应急疏散演练”等形式中选择1至4种形式实施教育。
(二)师德教育第一课各地各校要紧紧围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主题,多渠道、多样式、多层面组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墙报、校园网、广播等各种载体,广泛宣传师德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力求让每一位教师都自觉参与师德教育活动,共同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弘扬主旋律,展现广大教师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工作安排 (一)安全教育第一课
1.9月3日上午,举行升旗仪式,校长围绕“交通安全教育”作国旗下讲话。
2.9月3日,学校采取各种形式组织上好“交通安全教育”第一课。
3.学校统一安排,在开学第一周内组织全体师生观看多媒体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4.学校与班主任签订班级安全管理责任书。
5.每班出一期以“交通安全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
6.各校可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家长群体签订交通安全责任约定书或下发致家长一封公开信。
(二)师德教育第一课
1.9月3日,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师德师风宣誓承诺活动。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年度教师”评选等活动,开展宣讲活动或专题讲座,充分发挥师德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和标杆作用。
课题活动总结2
回顾这一学期,我们忙碌着也收获着。在校语文教研大组的指导下,我们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在“目标引领下的有效教学”这个研修活动主题的引领下,结合本年级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有效拓展丰富积累’为年段研训主题,对有效拓展进行了探索,营造了开放的、适合主体发展的教学氛围,扎实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学习提升
在研训活动的学习思辨阶段,老师们重点学习了学校总课题《课堂教学提升师生自我效能感的实践研究》方案。我们语文组确定“目标引领下的有效思维”为本学期的研训主题。在此基础上,以备课组为单位,分散学习,在组长的主持下,并根据本年段的实际情况,确定我们组的研训主题为“有效拓展丰富积累”。在确立好年段主题之后,由组长负责搜集学习资料,再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理论学习,每位教师又根据主题认真撰写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在年段进行交流、碰撞。通过学习与撰写心得体会,教师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理性认识,为实践阶段的操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实践反思
我们年段的每一位老师认真聆听了听课周安排的公开课。课后,每位老师根据年段研训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认真撰写了听课心得,及时上传到学校校本研训平台上,借助网络研修平台这个载体,使老师们的思考交流更具交互性、即时性,在碰撞中,使自己的认识不断得以提升。
三、检查督促
在鼓励语文教师们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不放松对其教学常规的指导和监督。本学期我组结合语文教研大组参加宁波和奉化规范教研组评选活动,进行了教学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学生作业的批改是否及时、认真,教师是否写教案,是否写教学反思和教后记等方面。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组教师备课都非常认真,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有反思,作业设计科学合理,批改细致准确。检查结果令人满意。
成绩属于昨天,明天的我们将自信满满,扬长避短,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实在更有效。
课题活动总结3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继续以叶圣陶等多位语文大师倡导的“大语文观”以及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进行着课题研究,力求将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学习资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按课题研究方案,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宣传、边推广的操作过程,力求做到活动有计划、例会有主题、过程有记录、成果有展示。现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总结如下:
1、完善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确保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在上学期课题开题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就论证过程中专家提的建议对方案进行完善,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讨论证后方案,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标,以确保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力求能实实在在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某些问题,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每月开展课题活动,反思研究过程,确保研究材料的真实性。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的主题例会活动,反思研究过程,就研究中出现的疑问一起探讨,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本学期我们就“学会学习”、“学生生活实践中的课堂学习资源”等主题进行了研讨,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每次例会活动都要求研究成员将过程性资料及时整理好汇总,确保研究材料的真实性。
3、聚焦课堂教学实践,引导学会学习,确保课题研究的时效性。
在上学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本学期课题组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关于“聚焦课堂,学会学习”的精神,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课题研究的时效性。就课堂实效本学期我们进行了部分老师的随堂听课以及主题研讨课活动,每个课题组老师都认真填写了自己的听课观察表,就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进一步的研讨。
4、积极搭建多元平台,着力推广成果,确保研究成果有效性。
本学期我们继续做好课题组成员论文的组稿、荐稿工作,定期向各类教育教学杂志推广研究成果,积极做好重大论文评选活动的组织参评工作。本学期顾金花老师和严莉洁老师的论文在《教育科研论坛》杂志上发表,杨琴老师的《关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获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二等奖,严莉洁老师的'《生活,让口语交际鲜活起来》、张彩虹老师的《寻找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融合点》、鲁月华老师的《让朗读者自己朗读》获太仓市课题研究成果论文三等奖。另外省“师陶杯”、“教海探航”、“金帆杯”、市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选等重大论文比赛,课题组老师也积极参加,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确保了我们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5、建立课题研究网页,及时上传资料,确保课题管理的规范化。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本学期我们及时建立了课题研究网页,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所有活动资料都在网络上一一展示,使课题管理更加规范化。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课题组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本课题一定能顺利地完成研究工作。
课题活动总结4
教科研工作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科学认识与发现,是对教育教学科学规律的探索与把握。我校把教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校本教研的基本框架内,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内涵,做到在聚焦课堂、聚焦教研的活动中,达到引导、开发和提升的作用。
一、我校教科研整体思路
以校本教研为依托,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落实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堂效率的提高为突破,以师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科研质量,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牢固树立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和成果意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研意识,切实把自己实际教学真实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以研究并解决目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促进教职员工多角度反思,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围绕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校本教研工作方案,推动校本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抓好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校积极鼓励和组织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超越自我。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细化课堂教学的环节,明确教学模式,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切实解决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形成各学科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三大教学模式。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
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单位,教研组即是校本教研的基地,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因此加强教研组建设是实现校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开始我校进行集体教研培训,明确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研什么、怎么研,通过培训使老师们明确了研究方向,掌握了研究方法,促进了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各组教师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中,钻研教材、吃透课标、探讨教法,各教研组坚持每周至少一次集体教研和听、评、说课,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树立研究意识,教研组长带头做研究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抓好教研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兴校之本。针对学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请进来、走出去”也是我们学习教科研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聘请专家来校讲座,组织部分教师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回来后及时总结并再对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加强,老师们自觉地把教育科研看作是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部分,加强校本教研,学校还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各教研组的“教研沙龙”活动,通过此教研活动,老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水平均得到了锻炼提升,收获很大。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教研效果不仅体现在公开课,汇报课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随处可见。我校曾获得省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有三人,市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有六人,国家级论文一等奖的有五人,省市级一等奖的有二十九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教师由“传授型”、“经验型”逐渐向“科研型”、“学者型”转变。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坚持走教科研之路,才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课题活动总结5
一学期的口语教学任务接近尾声,即使学院不要求,现在也很有必要做一下总结,这对于一个正在成长和进步中的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十分重要。我要争取每期工作结束后都能为自己留下点儿什么。
我很幸运能有机会担任汉语学院本科教育一年级的口语课程。很感谢领导的信任,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很感谢学校给我这个对外汉语教师行业的新生儿成长的空间。所以对于本次教学任务我很重视,也很珍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每次课前我都会认真地准备,自己拿不准的地方求助于词典。我很清楚自己所教的对象不是普通的汉语学习者,而是未来的汉语专业人士。正确是第一位的。这当然是每一个教师首先应该追求的,但对于教未来的汉语专业人士,这一点及其重要。如果他们学到了错误的东西,是不能被社会原谅的。
其次,上课时提前十分钟到达教室。从教学经验和教龄来说,我还属于最低的那一级。教学上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专家级水平的情况下,我能做的只有保持不折不扣的教师形象。中国有句俗话,“做什么要有什么的样子”。这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再次,课间积极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爱学生、关心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也是教师的责任。帮助他们,让他们生活无忧、心无杂念,一心用在学习上也是老师应该做的。多和学生交流,找到学生的兴趣,也好改进自己教学方法,有的放矢。
除了以上表现外,本学期的教学实践给予我的更重要的是心理认识的提高。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逐渐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学生们喜欢,教学质量高——最重要的是,“用心”。教学活动也是创造性活动,要想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必须用心地创造。创造新颖的课堂表现形式,创造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堂需要的不是灌输知识的教书匠,而是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故事情节的戏剧演员。教书好比表演戏剧。在课堂上我们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让他们自主地充当某一角色,让他们感觉讲台上的一切水到渠成而非矫揉造作。要达到这个境界当然需要用心地准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的过程就是用心感受虚拟课堂的.过程。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必须提前感受到。备课需要我们备得天衣无缝。
感兴趣的事情才能“用心”,才能做好。工作又是人的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工作是生命的存在动力,理想的工作是生命积极健康地存在的条件。除了它能让我们衣食无忧,还是我们重要的存在方式。所以我们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这样才能把工作当成生活的意义。把工作做好活着才有价值,才有意义。选择教师这一职业是因为我热爱。和学生们在一起会让我幸福,我尤其喜欢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人交流,这会让我生活愉快和充实。我喜欢这样的工作。
如果各种原因让你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讨厌这个工作是由于先入为主的厌恶情绪阻止我们喜欢它。那么不妨先接受它,经过一段时间你会慢慢喜欢上它的。就像你不喜欢灰色,请多次告诉自己,“灰色多好看啊,灰色多漂亮啊”,然后再细细地审视、品味,慢慢地,你会改变对它的看法。我们不喜欢是因为我们投入的不够多,对他了解得不够多。不管做什么,态度很重要。
课题活动总结6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发现,单纯的教授体育知识或是讲解体育技巧,只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的降低。一昧的讲授,反而会引起学生们的不满和抱怨。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如下情景:班集体作为一个动物园,学生们分别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参加动物园的运动会。现在小动物们要参加“动物迎面接力赛”,赢得胜利的队伍将有机会获得“动物之王”的称号。具体游戏方法:将“小动物”们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分为两队,相距30米,成纵队站立,排头的人持棒站在起跑线后。等到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学生依次用自己所选的动物的跑步姿势通过30米的距离,将接力棒交给另一组排头同学,然后站到队尾,先跑完的队伍获胜。我们在介绍游戏规则时采用生动的讲述方式,可以将身体动作与幽默的语言相结合,让学生充分融入运动会的情景中去。这样的场景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还能够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积极的参与各项活动。
课题活动总结7
本次课例展评活动体现了以下的特点:
一、把握口语交际的三要素
口语交际是指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构成这一活动的主要是以下的三个要素:一是交际主体,指参与口语交际实践的人,包括听、说双方,而听、说双方也是不断变换的;二是交际载体,即人们说的话,简称话语;三是交际的环境,它包括说话的前言后语、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参与说话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环境等,简称为语境。从课例展评活动中可以看出,各课题组成员都能较好地把握口语交际的三要素,并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体现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口语交际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锻炼,才能内化为能力。它要求教师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群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在动态的交际中反复训练、体会、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从课例展评中我们不难看出,所有的展评课例都形成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局面,将实际生活中各自所遇到的情况展示出来,议一议、演一演、评一评,体现了交际主体的互动性。
三、展现口语交际的情境性
《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生动、逼真的情境展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本次课例展评正突现了这一特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时空,再现多彩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触发他们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验自己口语交际等各方面的能力。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一、忽视了学生的应对实践
口语交际应着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而应对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应对实践。再者,口语交际活动如果没有了“应对”,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际活动”,充其量只能算是“说话训练”。在几个课例中,老师对培养学生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是比较重视的,但对学生“应对”能力的培养却疏忽了,至少可以说,在操作上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很多情况下,老师没能适时引导学生建立交际关系,这样,自然就造成了“应对”的缺席。关于这个问题,希望老师们能进行深刻反思,课题组拟另行安排时间作专门探讨。
二、忽略了语言提升的层次性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应体现一个提升的过程,即由简单地说,到说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条理。反思本次的课例展评活动,教师在丰富与提升学生的交际语言这一方面有所忽略,学生表达中用词不当、出现病句、语句颠倒重复、语意不够顺畅等不够规范、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的地方,教师没能及时地、恰倒好处地给予点拨,未能较好地体现学生语言提升的层次性。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水平,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防止只管说得热闹,不管语言质量、语言习惯的倾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