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昆虫记》引起的不只是我对昆虫的热爱,更是对大自然的了解。——题记

由亨利·法布尔写就的世界名著《昆虫记》,语音生动幽默,用一种开玩笑的语气,有一种外国人独有的幽默,字里行间洋溢着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及优点。

法布尔在语言表达上虽偏口语,可本书是极为严谨的。传言是传言,亲眼所见就是事实。法布尔分得自是极清楚的。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也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

《昆虫记》有些许像幼儿科普读物,在绝对严谨的知识上又不忘让读者莞尔一笑,在吸引兴趣这方面做得可谓极佳了。

看完《昆虫记》之后,我的心里百感交集。

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我连他的十万分之一都不到。法布尔热爱昆虫,可我却有些许厌恶了。

虽小时候在乡村成长,昆虫并不少见,是生活中必不会缺少的一部分。当伙伴们在抓虫时,我总会不自觉后退几步远离昆虫,对于各种虫子我是极害怕的,活的怕,死的也怕。唯一一个有些许兴趣的便是抓蜻蜓。可抓蜻蜓的过程中,我的手是从不碰到蜻蜓本身的。抓到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撕掉蜻蜓的翅膀,现在想来,可真是邪恶。

之前觉得没什么,看了《昆虫记》之后便问心有愧了。从前自以为“高虫一等”,然则并不是,我们都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是平等的。我们没有权利厌恶大自然中任何的生物,因为我们也在大自然之中。之前怕的,一时可能改不掉,可心变了,行为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大自然精美的作品——昆虫,我却不屑,自是我错了,不过因《昆虫记》而意识到而且改正也算为时不晚了。倒得好好谢谢《昆虫记》,谢谢热爱昆虫和大自然的亨利·法布尔了。

篇二:昆虫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刘艺涵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对动物的细致观察我认为是和我们的“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一样的,两位作家不仅外貌观察细致,就连动物的生活习性、生理特征都描写的极为细致,让我们对昆虫的认知又近了一步。

就说萤火虫吧,在这之前,我一向认为萤火虫是一个天使的化身,为大地点缀,为行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照亮一丝黑暗,但如今我却也知道了它们竟然有毒!食物是蜗牛,并且毒杀蜗牛的手段极为残暴!我才见识了萤火虫的另一面!

作者对这些小动物也很关照,为蜘蛛甩掉那些冤枉的“名号”,让我们了解到有些蜘蛛并无害,只是……长得不大让人喜爱罢了。

作者的观察力是很值得一提的。就说《大孔雀蝶》吧,“穿栗色的天鹅绒外衣,系白色的毛皮领带,它的翅膀上散步着各种灰色和棕色的斑点……”这一段的外貌描写,作者单提了一个自然段,可见作者的观察能力多厉害,从中我们也能感觉到几种蝴蝶已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用各种语言来赞美法布尔的作品的原因吧,但这些也是他应得的,因为它的经典,便有许多人来翻译并出版。

这本书里的那些略显呆板无趣的文字仿佛都变成了一只只昆虫,作者也仿佛越出书本为我们展示整个过程,启发我们的科学新知。本书也的确如此,用极朴素的语言来告诉我们科学知识,他并不像古时的那些文人骚客用那般华丽的辞藻来抒发情感,但却让每一位读者都知道他心中对昆虫,对大自然的热爱。就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各种昆虫的习性,就是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大自然的美好,就是这本书,让我对科学有了兴趣,这本书并没有直接抒发过多的情感,但都不离开一个中心——对昆虫、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我们明白了要爱护自然,要爱护每一条生命的道理。

篇三:昆虫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梦想是指间的摩挲——读《昆虫记》有感

想被喜欢的事情填满生活。

——题记

第一次接触《昆虫记》是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在表姐的书架上发现了它,本想好好看完,可没想到这本书愣是看了一个月也没看下来。“太无聊了。”我记得当时是这么说的,从此《昆虫记》就被我贴上"枯燥″的标签。

直到快放暑假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看这本书,我整个人都是拒绝的。因此这本书我拖了好久才看,可是不知为什么,这次尝试看《昆虫记》时并不觉得无聊,反而有趣了起来。

法布尔在《昆虫记》这本书中,涉及了100多种昆虫,他将每种昆虫当成自己的朋友,详细写了每种昆虫生活的习性,它们的外形以及如何生育。文章之所以不枯燥,是因为法布尔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乐趣。

小学时听老师提起过法布尔,讲的是法布尔有时研究一只昆虫能在地上趴上三四个小时,也可以紧跟一天。但我想法布尔成为昆虫学家,少不了他对昆虫的热爱和坚持,所以我想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肯定是开心的,这应该是他的梦想。

记得有次在上政治课的时候,老师播放了一条视频。视频讲的是一个天生残疾的男孩,如何一步步成长的。男孩在视频中提起过,他的梦想是去海边旅游,于是从这天开始男孩开始学习和常人一样生活。仅仅一Www.0279.NeT个翻身起身的动作,男孩练上了上千百遍,一次次的失败换来了最后的成功。后来男孩完成了他的梦想,他的努力和坚持也被人们发现,他成了人们学习的榜样,也开了一家公司,过上了比常人还好的生活。就是因为他的一次次坚持才成就了他的未来。

可能是小学时老师讲的那个故事,让我和这本书有了一丝联系,所以想到了梦想。但我觉得梦想并不是谁都能实现的,他和努力坚持这两者是紧紧相连的,梦想是指间的摩挲,是一步步创造出来的。

努力和世界变熟,努力和梦想更近。

篇四:昆虫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昆虫记》既是科普著作,也是文学经典。

法布尔一生都在观察昆虫,在书中的每一章每一页里,哪里没有昆虫的痕迹?这只能说明法布尔是一位严谨、细致、热爱昆虫的昆虫学家。

他与其它的科学家不一样,同样是生物学家,法布尔需要在昆虫活着并且自由活动的情况下,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而其它科学家是花费大量资金,在大西洋沿岸和地中海边建起许许多多的实验室,以便解剖对我们来说并无多大意义的海洋中的小动物。耗费大量钱财,购置显微镜、精密的器械、捕捞设备、船只,雇用捕捞人员,建造水族馆,为的是了解某些环节运动的卵黄是如何分裂的。法布尔真到如今都没弄明白个中的意义。

法布尔提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探究生命。

就拿《荒万团》和《昆虫的装死》来说。

法布尔这个人就比较简单,只要有昆虫在的地方,就是他的“钟情宝地”。尽管地方简陋,是偏僻荒芜的不毛之地。之所以钟情于此,是因为他热爱自然,喜戏观察虫子。他把昆虫当朋友,害怕它们的责备,他就好像有一个特殊技能——能与昆虫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众所周知,法布尔一生都在观察虫子,用四十年获得“荒石园”这块宝地。但对我们而言,四十年!是童年,是青春,是汗水,也可以是未来,四十年就这么轻而易举地送给了昆虫?

他对昆虫是什么情感?白边飞蛙泥蜂在他屋前门槛的瓦砾堆里做窝,他很小心,害怕把窝给踩坏,害怕它们遭受灭顶之灾。而且昆虫与人类还成为了邻居!还“经常光顾”法布尔的家!是奇观吗?不是,习以为常就好。对昆虫还有“新朋”“旧友”之称。

在《昆虫的装死》中,在研究让大头黑步甲装死的过程中,显得十分有经验,重点是法布尔在测试大头黑布甲装死时间时,等待时间长久,而且他还进行了同样实验好几十次,只为了得出某个结论。我想知道法布尔是觉得时间很不宝贵吗?不!对他来说是宝贵的,只是宝贵的方向不同罢了。

“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情感。”正因为法布尔喜欢赋予昆虫以人的情感,《昆虫记》才让读者如此痴迷。

篇五:昆虫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暑假,我“身不由己”地翻开了《昆虫记》,本以为枯燥,但它却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我的兴趣。读完它后,我的脑海中只有四个字:涨知识啦!

《昆虫记》的作者亨利。法布尔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他热爱昆虫,热衷于了解它们,为了观察昆虫,开辟了荒石园。他痴迷地观察昆虫,从天明观至天晚,为了探索昆虫的某一特点,进行多次实验,四处奔走。

我本以为昆虫的生活,不过就是吃、睡、繁殖。但看了《昆虫记》后,我发现我错了。在森林中,土地里,甚至一个小小的草丛中,对昆虫们来说,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在这世界中,虽有食肉与杂食昆虫的残暴,但也有雌性昆虫对孩子的细心关照。

看完《昆虫记》,其中令我印象较深的分别是螳螂和绿蝈蝈。

螳螂通过震慑猎物,把猎物吓瘫在原地,随即扑上去撕咬吞食。但令我震惊的是它们的婚礼!雌螳螂竟要吃掉她的丈夫!而且还有一个雌螳螂吃了七个丈夫!我本以为雌螳螂们产卵也是十分粗暴的,但她们却为自己的孩子准备了精巧安全的育儿室。当小螳螂孵化后,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危险。在危险中,只有小部分螳螂活了下来,其大部分则融进了食物链,进行生命的轮回。就像《狼王梦》里的:“羊吃草,狼吃羊,狼粪滋润青草,周而复始。”

再来看绿蝈蝈。蝈蝈之间,通常是和平共处生活的,但法布尔写道:“凡是身有佩刀的昆虫都程度不同的有以伤残同伴为食的癖好。”我就感到不解,他们都有食物,为什么会有这种癖好呢?难道是为了展现自己吗?目前,我只能找到一种解释,就是《狼王梦》中的:“活着就是一匹狼,死了就是一堆肉,对死者废物利用,拯救众多活着的生命,也许还是一种慈悲呢。”绿蝈蝈们或许也是这样的吧!

读完《昆虫记》,我的一些观念也随之改变:昆虫的生活,并不是我们肉眼看见那般枯燥,而是丰富多趣的。小小的昆虫,大大的生命力,它值得我们去认识,去敬畏。

法布尔对昆虫研究的执着也折服了我,他用极大的耐心,不懈地研究昆虫,最终从他的观察、思考、探索的结果中,谱写出了一本科学巨著。

我想像法布尔,做一位生活的有心人,面对困难不放弃,多思考,多实践,努力解决,多多探索生活中未知的事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