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
今年的春节,是我第三个没有和爸爸回山西老家的春节。虽然因为疫情的原因,探亲之路年年受阻,但我始终忘不了那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就是鞭炮的味道。
以前,我每年是大年初一上午,乘坐飞机到山西太原,然后再坐一个小时的车,到爷爷家。回到爷爷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叔叔家的姐姐、弟弟到村口的小卖铺买上一堆鞭炮,因为农村还是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大年初一晚上,叔叔点燃鞭炮,“砰!砰!”,烟花在空中开出绚丽的图案,划破了黑漆漆的夜空,鞭炮碎屑散落一地,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硝烟味道,感觉这才是过年,这才是过年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就是饺子的味道。
以往我跟爸爸回山西老家过年,大年初一,不管风刮得有多猛烈,雪下得有多大,叔叔总会开车到机场来接我们。回到爷爷家,一进屋,饺子的香味就扑鼻而来。一大盘手工饺子正等着饥肠辘辘的我。摆在餐桌上的饺子品种丰富,有白菜肉馅的,有胡萝卜肉馅的,还有韭菜鸡蛋馅的……每一种,都是我的最爱。我不禁直奔餐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是家乡的味道。在杭州,在市中心一个老小区里,有一家东北饺子店,每当我跟爸爸打完篮球,去吃一顿热腾腾的饺子,不禁会想起山西老家。每年春节期间,农村的老家,每天都能吃到饺子,可以吃个六七天,饺子寓意着团团圆圆,也寓意着来年财源滚滚。
家乡的味道,也是雪花的味道。
每年春节回山西爷爷家,总会有一两天下雪。雪花飘飘荡荡,不像南方的雪花,一落地就很难寻觅,北方的雪花很轻、很大,捏上去很滑,踩上去很软。记得有一年的大年初三,我们几个小朋友出去玩雪。鹅毛般的大雪在空中飞舞着,就像一个个穿着裙子的小姑娘在跳舞。而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杭州,每年也会下一两场雪,但杭州的雪一落地,很快就融化了。每当杭州天空中飘起雪花,我就会想到老家的鹅毛大雪。雪花就是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就是温暖的味道,浓缩着我们一家人的亲情与爱。家乡的味道,归根结底,就是家的味道。
妈妈是杭州人,我在杭州长大,杭州也是我的家乡,我的家。在没有回爷爷家的这三年,我从一名小学生,变成一名初中生,身高也长高了不少,学习也比小学更自律了,也更加孝顺、懂事。家里有了新变化、喜事,我会用手机拨通爷爷的视频电话,把一切告诉爷爷,因为我知道,电话那头,是牵挂。
相距千里,世事在变,不变的是家的味道,温暖的味道。
篇二:家乡的味道
我出生在杭州,生活在杭州,年却都是老家度过的。每年无论过的如何,都会回到老家过着特殊且平凡的年。在那里没有轮焉奂焉的楼房,没有设计独特的建筑,在那里没有摩肩接踵的街道。村有着自己的特点,它不如城市繁华,不如城市热闹,但有着城市没有硫酸铜一般湛蓝的天空,片片朵朵在空中渲染开来的白云,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明澄澈的溪水。平日里的家已如此有魅力,春节来到的家乡显得更加的耀眼,好似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身着价值连城的衣裳,衣服上用金丝勾出了一只只灵动,翩翩起舞的凤凰,有着别人无法匹敌,无法拥有的衣裳。
春节来到的家乡,裹上了件惊世骇俗的服装。水泥砌起的墙屋紧紧靠在一起,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显眼的红灯笼。我们习惯在除夕夜开一张桌子,家里的人都一起去聚在桌前吃着团圆饭,谈论着一年来发生的好与坏,如果过的不好,也会笑着说出来,苦中作乐,过的不错的,也不会显摆,只是淡淡说着,团圆饭一定要团圆,为的就是开心,团聚。多少人间的宁静安好,大家子的和气热闹,其热融融。
接着饭后就是大家从餐桌前移步走到客厅里,围坐在电视旁,打算好好享受这个除夕夜,看着春晚,打着牌,聊着天,一幅热闹的光景。孩子们围成一桌像开茶会一样,大人难得的Www.0279.NeT与孩子们相同,围成一个圈,有趣极了。孩子们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话题,大人也不参与,只管自己与其他朋友交谈。到了午夜12点,没有什么人会去睡觉,有些已经困意来了,哈气连连也不会离开这有趣的地方去睡觉,不管咋样都觉得有点浪费了。快到大年初一了,所有的人都会停下所在做的事情,窗外不知什么时候起,突然响起了烟花的声音,一簇白光从地面直冲云霄,划破天际,在天空中掀起波澜,原本黑暗的天空里,有了不同的颜色,冲入天空的烟花慢慢渗开来了,天空中渲染上了不同的色彩。无论是成年心理成熟的大人还是没有长大有点幼稚的孩子都开始随着烟花的声音低下头,垂下眸,低声说出自己对新一年的愿望。
尽管今年由于疫情这个习俗,习惯不能百分百达成,但是大家也不会因此感到难过,而是安分守己,做着自己该做的,不串门,不聚会,做一个依法依规的社会公民。疫情的不期而至让原本充满色彩的春节失去了色彩,但,春风来的有点早,轻轻拂过春节懊丧的脸庞,温柔的揉着春节的额发,安抚着焦躁的春节。
今年的春节受到了春风的安抚,不再那么郁闷,居然充满了生机趣味,每年都有着春节,大家也都会享受的度过。春节的味道是安宁的,是融洽的,是富有色彩的。春节是平淡富有特色的~
篇三:家乡的味道
只有当那圆润的小球端上桌时,内心深处的记忆才会被唤醒。
——题记
爆竹声声,欢笑阵阵,年,如约而至。
过年,总归是要聚聚的,这不,外婆又在厨房里忙活,妈妈舅妈在打下手,爸爸和舅舅杀鸡杀鱼又剁肉,好一副热闹模样。最爱讲故事的舅舅边剁肉边说了它的来历:
“据说,乾隆皇帝下架游历江南时,命厨子制作江南的特色美食,厨子们都很惊慌,毕竟是皇帝,万一做的不好,那麻烦可就大了”他绘声绘色的说,带着肉末的手指来指去,“有一个厨子,是做红烧狮子头的能手,正想再做一遍的狮子头时,想起之前给皇帝做狮子头被骂了,手上的动作停下,想着该做什么菜,手一滑,滚到了旁边等着做粽子的湿糯米里,顿时变成了一只“”小刺猬”,干脆将错就错把肉全做成这样的小丸子,全放在糯米里滚成一样的“小刺猬”,上锅蒸熟,让人给皇帝送去,谁知皇帝吃了竟觉得美味无比,唤厨子上来寻问菜名,厨子略加思索,说了个名‘粢毛肉圆’,皇帝一听,这名字还不错……就这样,粢毛肉圆成了塘栖名菜。”舅舅将剁好的肉沫给了外婆,准备做粢毛肉圆。
外婆将肉沫,盐,姜末葱花,还有湿糯米混在一起,双手捏着一小块肉沫,用虎口整理着肉球的形状,再将整理成乒乓球大小的肉球放进装着湿糯米的篮子里,滚了几圈,使肉球表面沾满糯米,接着放在纱布上,又用同样的步骤做了几个肉圆,摆在纱布上,等水开后上锅蒸了15分钟,开盖撒上葱花,这样,一屉红白夹杂微泛油光的粢毛肉圆就出锅了。
我早就拿着筷子在一旁等着了,不等锅中的白气散开,眼疾手快的夹起了一个粢毛肉圆,吹了几下就送入口中,外婆习惯用很细的肉沫,所以外婆的粢毛肉圆很松,一咬就开,口感细腻。肥瘦相间以至于可以感到油脂在口中跳跃却不腻,可以感到肉的劲道却不柴。而且在混的时候用的葱花很细,让葱花的香味完全的释放了出来,美味极了,我两口就吃完了一个,可怜兮兮的咬着筷子,巴巴的望着妈妈,希望她允许我再吃一个,我可怜兮兮的样子把外婆他们逗笑了,妈妈笑着赶来给我塞了一个砂糖橘,叫我等开饭再吃,我只能离开厨房自己玩自己的了。
等的时间真是漫长啊,短短一个小时,厨房被我“光顾”了五六次,每次都关心着何时开饭,粢毛肉圆温度降了没。
终于等到了吃饭的时候,我紧紧盯着我最爱的粢毛肉圆,吃了几个肉圆,把肚子塞的满满的,别的菜都快吃不下了,我饱到直打嗝,他人看我这副样子都笑到不行,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往年,我们去亲戚家做客或自己家的年夜饭时,这道菜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菜的做法比较复杂,所以有了这道菜,这顿饭都显得用心了不少。
只有在粢毛肉圆在的时候,年才有了味道。
篇四:家乡的味道
车子在山路上缓缓行驶,车窗外拂过一层层绿意。我探头寻找,寻找家乡独有的味道。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春风唤醒了青山,阳光透过嫩叶投射到地面,温柔了许多。五颜六色叫不出名儿的野花在路旁绽开藏了一个冬天的笑容,让刚从喧闹的城市归乡的人们心情放松了下来。轻轻靠在路旁的大树下,抬眼望,刚刚冒出的叶芽儿用娇小的身躯努力吸收阳光带来的养分期待自己此刻能为行了几里路的乡人撑起遮阳伞。鸟儿与归乡的人们一样赶着飞回它们的旧巢,寂静的青山仿佛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歌声一段接着一段在山野间回荡,这或许就是春天的钟声吧。
有令人心旷神怡的青山,当然也少不了让人回味无穷的绿水。走在桥上的人仿佛变成了钢琴家那灵活的手指,让水花奏出旋律,让双脚踏出歌声。水流如心情多变的小孩童,时而舒缓,时而湍急。舒缓的地方水平如镜,映出两岸青山、绿树,映出人们的笑容。大人带着孩子来到水边打水漂,一看就是一位高手。他轻轻一挥手,小石子在水面上轻盈地跳跃,蹦蹦跳跳地直接到了对岸,引来孩子羡慕的目光。溪水到了一处险滩,乱石堆叠,水流一下子湍急起来,仿佛与世隔绝如今难得出门的兴奋,又像公牛看见红布似的用尽浑身力气向前冲撞,产生一个个旋涡。有些可怜的叶子不幸落入旋涡之中,很快被吞没了。
这青山,这绿水,勾起了人们美好的回忆,回忆中当然少不了家乡的人与事。什么东西都比城里便宜的小超市,免费给路人提供茶水的亭子,给周围邻居送自己出产水果的大妈……形形色色的人或物,无时无刻不在给人们带来回忆。即使有人远在他乡,可一想到故乡的人或事时总会会心地微微一笑。
久未谋面的外婆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远远地就听见一个温和的声音:“终于来啦!快下来,等你们好久喽!”抬眼一看,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太太,圆圆的脸上明显瞧见被岁月洗礼、经时间冲刷的深沟。外婆很亲切,她不停地絮叨着,从她嘴里流出的,是真心实意的关心话。
外婆家离停车场有一段距离,我们步行过去。我与外婆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母亲和外婆很有话聊,进屋后,她俩便径直奔向灶房,一边聊天,一边为我们准备晚饭。父亲将带来的东西搬进屋,我则独自溜出门玩耍……炊烟缓缓升起,慢慢弥漫至整个村庄。我一个人无拘无束地漫步田间小路,偶尔遇见乡邻也会主动与我这个陌生人打招呼,问好,尽显农家人的热情纯朴。这样轻松自在的感觉已经很久不曾有了。当每户人家的炊烟都散入夕阳的余光中,整个村子都飘散着饭菜的香味,田间地头传来长辈呼唤孩子们归家吃饭的喊声。天色渐暗,母亲和外婆忙活一下午的成果摆在桌上。我们围坐桌前,边品尝佳肴边笑谈趣事,一家人和谐美好。远处人家陆陆续续点上灯火,喧闹了一天的乡村渐渐平静,显得更加悠远。这是在城里看不到的乡村灯火,烟火人间。
很多时候,我们常见的人是最善良的,常见的景是最美丽的,司空见惯的事也是最美好的,只要你用心感受,你就会品出家乡那独一无二、美妙无比的味道。
篇五:家乡的味道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对家乡的思念总是来自美好的回忆,或是思念家乡那一抹春水,或是思念家乡那一座高山,或是思念家乡的一方古迹……而我最思念的是家乡的那道名菜——黄陂三鲜。
黄陂位于武汉市的北部,那里不仅流传着壮志报国的木兰传说,还是楚菜发源地之一,是著名的“美食之乡”,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黄陂三合,又称黄陂三鲜。
“鱼肥美菜薹香,黄陂三合图吉庆。”每逢亲友团聚总少不了这道黄陂名菜,可见它在家乡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今年因为疫情,爸爸妈妈虽然没有带我回老家过年,但是在杭州我们亲手制作了这道家乡名菜。
制作黄陂三鲜首先要准备食材,妈妈去超市采购了猪肉、草鱼、千张、小葱、生姜、料酒等,食材便备齐了,接着大厨便登场了。第一步处理猪肉,只见爸爸把瘦肉肥肉分离,切成小块装盘备用。然后处理鱼肉,将鱼洗净,他熟练的拿起了菜刀把鱼对半切开,剃除鱼骨,切下脊椎骨侧肥厚的鱼肉,留下鱼肚皮。他横刀剔下鱼片放入准备好的水中,我很疑惑:“为什么要把鱼肉泡在水中?”“这是为了让鱼肉变嫩。”爸爸边做边说。原来如此,一盆简单的水居然有如此大的作用。
第二步制作肉馅,将肥肉,瘦肉,鱼肉分别放进绞肉机中搅碎,然后将多种食材混合搅拌,首先取肥肉瘦肉混合,再加入一些鱼肉并朝着一个方向使劲搅拌,一边搅拌一边依次加入蛋清、淀粉、姜末、葱末、料酒,直到肉馅上劲,搅拌完成。
展示手艺的时候到了,等满满一锅油热好,爸爸便开始炸肉丸。炸肉丸首先对肉丸定型,然后下油锅炸。将肉丸定型可不是捏橡皮泥那样,用手搓出来的,只见爸爸左手握着一团肉馅,右手拿小汤勺,从左手的虎口处挤出一团肉馅,用汤勺刮下,放入油中,肉丸便在锅中滋滋地起伏翻滚。
看着这一波顺畅的操作,勾起了我的欲望,忍不住想去尝试,秀一波技术,但看着盆中的一大团肉馅,却不禁有些怀疑:我能做好吗?万一做不好,还黏一手,那可大事不妙。我的心里像是有两个小人在斗争,一个小人让我勇敢去尝试,另一小人让我不要掺和。但是最终,第一个小人胜利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用手抓了一团肉馅,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挤出一团,用勺子刮下,让圆溜溜的肉丸跑入油锅中,在里面尽情翻腾,滋滋的冒着气泡,好像在说:“谢谢你,把我做得这么圆!”我顿时来了兴趣,精神振奋起来,快速做出许多圆溜溜的肉丸来,就连妈妈也夸赞我说:“学的真快!而且做得可真圆!”然后又开玩笑道:“你爸可有传承人了哦。”
做完肉丸,爸爸用类似的方法煮好了鱼丸,最后爸爸要做的是肉糕。只见他在蒸锅中铺上一层千张:“这是为了防止肉馅和锅底粘连。”然后往千张上倒上一层肉馅,就开始蒸肉糕。不一会,我便闻到了香气扑鼻的味道,正是一块块肉糕在招呼我们去品尝它呢。打开锅,之前红褐色的肉馅,已经变成了乳白色的肉糕,显得肥瘦恰当,多一丝,少一分都不行。
肉丸,鱼丸,肉糕,三鲜备齐,放入汤中,一锅正宗的黄陂三鲜大功告成,我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劳动后的快乐:肉丸鲜味十足,鱼丸白嫩可口,肉糕入口不腻。
那一口鲜美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唇齿留香的、亲切的味道,勾起心底的牵挂。无论在哪里,品尝家乡的味道,感受幸福的味道,让心回到故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