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苏东坡》读后感

唐望齐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先生,生于公元1037年,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

苏东坡的一生在“乌台诗案”发生以前都是一帆风顺的。公元1056年,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起去汴京赶考,他的文章被著名文人欧阳修一眼看中,从此飞黄腾达。虽然他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他还是有缺点的,一个致命的缺点。他说话时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感受,正是这个缺点,使他在王安石变法中惹恼了皇上,被大臣们弹劾,因欺君之罪入狱。经过他的朋友帮助以及当时王安石、皇后一再劝说下,苏轼于1079年除夕之前出狱,被贬官黄州。我觉得他之所以能被后人记住,是因为他的诗,而他的诗正是由此时开始。

被贬黄州后,他通过朋友关系分到了一片田地,并买了一头牛,开始了农民生活。苏轼不像李白,李白身处于唐朝最强盛的时期,并且他不负责任;他不像杜甫,每首诗中都散发着忧愁,对国家兴亡的担心;他更不像刘禹锡,因为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而苏轼却是平易近人,每天和那些樵夫,农民打交道,一起喝酒吃肉。苏轼是一个特殊的人,他乐观,勤劳,有才,却不高傲、自负。他的精神正如他那首《定风波》中所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篇二:纪录片《苏东坡》读后感

邢菲菲

初闻苏东坡,曾以为他会和李白很相像,这次看过《苏东坡传》才发现两人大不相同。李白飘逸洒脱到不似世中人,而他却是世俗中的“真仙”。

历史背景让这个才高八斗的大文豪受尽磨难,他率性正直的性格为他带来许多祸端。这不再是怀才不遇,“乌台诗案”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打击,为他带来了命运的转折。昔时不懂为何后人更爱称其为苏东坡,这才明白这流传千古的不是才子苏子瞻,而是黄州的“苏东坡”。

他从看客、诗人,变成参与者、诗中农民。地位一落千丈却坦然面对,自得其乐,以人间的温暖排解苦闷,又以自身的乐观感染周围。他如杜甫“沦落”草野却不沉溺于困难,而用自己的逆境给文明创造财富!贫困、辛劳不能打败他。他投身于民间,不自傲、不抱怨,爱人民、爱生活。

一片“东坡”,一间“陋室”,一首《定风波》。他给人留下的不是一腔愁怨,而是笑纳一切的豁达!而他留给人们的感动又岂是千年岁月得以埋没的呢?

篇三:纪录片《苏东坡》读后感

左微

你听过王菲演唱的优美歌曲《明月几时有》吗?你吃过眉山和江南地区的传统名菜东坡肉吗?你了解这两样事物背后的人物苏东坡吗?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据某些记载,苏轼降生于眉山的那一年,眉山草木都忽然枯萎了,若干年后,苏轼去世后才重又郁郁起来。这个传说的真假无从考证,但借此可以看出,苏轼在世人心中是以集天地万物之灵秀于一身,才华横溢的形象存在着的。

这样一位在文坛地位极高的大文豪却在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一个萧索之地。这无疑是苏东坡先前一直顺风顺水的人生中的巨大打击,这是一个会使世上大多数人绝望的逆境。

刚到黄州那一会儿,他甚至无处落身。定慧院的方丈好心收留了他,才得以有一个简陋的住所。黄州与外界的联系仅靠一条古老的驿道。苏东坡在那时从未收到亲友的一封信,写信寄去也得不到任何答复。他人生地不熟,在对他而言十分陌生的的黄州,心中倍感孤独、冷寂。他常常一个人呆在房内,闭门不出。

苏东坡在定慧院那间先前密封已久的小屋里,在梦醒时分,望着天边朗朗明月时,心里在想着些什么?刚才在定慧院,听不到人沸声、感受不到人间烟火气,周围有的只是彻骨寒冷与寂寞时在想些什么?他可能在思索人生的遭遇,可能在思考为何他会落到今天的这种境地。他在这段时间里寻求佛家和道家的智慧,也曾写下《卜算子》。我们无从得知他是否找到了答案,但他已然找到未来的方向。

再后来,苏东坡努力融入当地生活。他尝试去犯许多常人会犯的小错误,例如在夜里,犯禁与朋友出城喝酒吃肉,再翻墙回家。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田卑院乞儿”,与农民、商贩等百姓交流,对人们、对这个世界报以大爱与善意。

那是一种可以在逆境中也笑纳一切的宽大胸襟;那是一种可以在逆境中也释怀一切的乐观豁达。他“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风雨中不曾闪躲,洒脱自如,找到内心中渴望的人生与生活的方向,不断前行。

篇四:纪录片《苏东坡》读后感

何梦涵

苏轼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一个大才子,民间有一个传说,传说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出时,山上草木都枯萎了,据说是山间的灵气皆集与父子三人之身,但是这个才子的生平经历却无比坎坷。

苏轼在乌台诗案前可以算是一帆风顺,因为不支持变法,多次批判急于变法的人,再加上他的官文中常有带有个人色彩,就被朝廷上一些别有居心的人污蔑说他不藐视新法质疑皇上,还恶意扭曲他的诗词,使得苏轼在牢中待了130多天,之后他便不停被贬官,一直到死。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他很难过,很悲伤,很悲愤,对这个以前一帆风顺没有经历什么事故的苏轼来说无疑是毁天灭地的打击。事发时他很慌乱,事发后被贬黄州他很迷茫,他看不见自己的未来,他的前途灰蒙蒙的一片。他感觉没有希望,在黄州的寺庙里,他几天闭门不出。

可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是豁达的,开朗的,豪迈的,他不会被这么简简单单的打倒,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或许失落是有的吧,但他永远也不会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苏东坡是豪情万丈的!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乌台诗案发配黄州”对苏轼来说是一次磨难,在磨难之后他就会蜕变,他的心境会更上一层,每一次跌倒都是上天的恩典,苏轼在朝堂上的黑暗前跌倒了,但是他那种乐观开朗豁达的精神与那同命运作斗争的勇气永远屹立不倒,它像一道光穿透黑暗照亮了苏轼,也照亮了别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