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问之道

孔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是否称得上好学,要看三个方面,一是对待物质的态度,二是做人做事的态度,三是学习的热情与愿望。一个人如果将学习的目的不是定位在物质生活的享受,而是精神生命的升华,学是为了更好做事,更好地担当,那么,他就能够主动学习,学有所得,成为才、学、识三者兼具的优秀人才。

所谓学问之道,首先在做人,做踏实人,方能扎学问根。

一棵树想要长成苍天大树,必得先扎下深根;一只企鹅想要跃出水面,必得学会沉潜;一只幼鹰想要遨翔天宇,必得练就铮铮铁翅……做踏实人,扎学问根,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基础开始。想写好文章,就得坚持阅读,不断积累语言,学习思考,不断练笔。你羡慕同学才思敏捷,下笔有神,不如认真读起来,写起来。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有所得,必能吃得其苦,这世上没有捷径可走,急功近利,即使暂时得利,也不能走远。

学问之道,在学在思,博学深思,懂得贯通,方成才气。诸葛亮之所以能辅佐刘备成就西蜀事业,就是因为他的博学多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和,精于军事研究。正因Www.0279.NeT此,他能运筹帷幄之中。明朝的开国功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他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纵观历史,我们发现,大才多为通才。今天这个时代,需要专才,更需要通才、大才。广泛学习,多方汲取,这是我们成就才气的必由之路。

学问之道,在于为谁致用。生活中,有的人学问了得,却缺失人生信念,自私自利,目光短浅,这样的人即使得一时成功,也会迟早走上歪路邪路。古人强调学之目的在于“经世致用”,张载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书人对于社会精神价值重建、民众生命意义确立、文明的传承、万世太平基业的开拓,应有一种强烈使命感。胸怀天下,继往开来,自觉担当,这便是袁枚强调的“识”。有了这样的“识”,才学便有了用的方向,我们手持的那把上好的弓弩方能射中高远的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正因为有了一批批才华横溢的有识之士勇于担当,无私无畏,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有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强国之路,任重道远。让我们努力学习,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一份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