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大风卷起叶子,把灵魂丢给四季,这是我终要回归的家乡。

——题记

初春·清晨

知是一年春又来,阳光透过玻璃,轻抚着我的脸颊,将我唤醒。起身打开窗子,便是一副莺歌燕舞的景象。玉带湖边晨练的人也比往日多了起来。我迫不及待奔下楼去,一揽这春姑娘的芳华。扑面而来的风,温暖中夹杂着寒意,杨柳泛青,迎春报景,浮草间鱼儿不断跃起;一滴滴露珠,点绿了枯木,小草破土露出了头。冬日里一切平淡不觉出彩,春日亦稳重端庄也不傲慢。玉带湖在这小城里饰演者平凡而又不简单的角色:从人影稀松到接连不断,它依旧是那样朴素,似乎不知疲倦,演绎着四季不同之景。

夏至·午后

正需要一场瓢泼的雨,来冲洗这干燥的柏油马路。鸟儿都飞回了自己的巢,烦恼随雨水流到了山脚。我踏着一路泥土的芳香来到这里,空气中带着松树清香的味道。此时山雾缭绕如行至天外云际。你是否也来过令人胸臆顿开的韩王山?你是否感受过这韩山黛雨的秀丽?你是否也被这雄壮之势所震撼?望着脚下的清漳河水,缠缠绵绵穿流而过,隔岸山峰挺拔,山脚村庄多彩。间隙,对风叫喊也无妨,对水歌唱人自赏,对山呐喊隔岸响。天空很远,顺着山路下去,终点不明,是多么轻松和自由!

立秋·傍晚

立秋的画卷,平铺简单,橘色的暖阳升,雾气消散,不禁有寒意盘旋。我推开窗子满手回忆随风沙沙作响,风声映入慌乱的耳际,屋檐下邻居小孩在黄昏中奔跑。秋天的柿子一熟,够我们吃很久。此刻仿佛点燃一场支离破碎的童年美梦,看光阴散落下的满眼绯红,立秋的傍晚总是将我绕进过去里。绸缎似的云彩透露出充满活力的紫,这大不同夏日的傍晚,夕阳没有此时的熠熠生辉,亦没有此时的恋恋不舍。在这耀眼的瞬间,我仿佛成为天边的那刹火焰,惊鸿一般的短暂,却犹如夏花一样绚烂。我会将忧虑融化在夕阳里,任时光荏苒。

寒冬·午后

昨夜雪忽来,满山满树银花开。冷风肆意的吹,携带着凛冽的刺痛。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再看一眼;银装素裹,再看一眼;风吹过雪地,再看一眼。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满面雪景,来观赏这雪后壮美的梯田。小山如螺错落有致,大山如塔气势磅礴。不禁感叹新时代的“愚公”们用自己双手创造出的财富,为之震撼!雪后,阳光洒落在这一片荒芜的雪地上,一只只麻雀在寒风中觅食,在这一望空阔的天空上自由翱翔。我愿化作一只垂涎自由的鸟,在这如诗如画,如雕如塑的田间飞翔。午后,我不断追随着白茫茫的雪花,听冬天的梯田娓娓道来。唯美,此心安处是吾乡,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篇二: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我家世居湖南,虽不像周作人先生说的那样“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周先生的故乡是由心而生的乡恋,而我的故乡则是生养长成的一种景致。这种景致在我此后的十数年间,深入骨髓,浸入血液,它在潇湘大地上千回百转,不管我在哪里,身在何方,它总能勾起我对故乡的向往,对乡景的情恋。

“此心安处是吾乡”而我的心则置于湘地之上,从未远离,从未停息……

麓山红枫

碧蓝之水,赤红之枫。一片知秋的叶子在秋天最后的一个晨里守住了一抹翠绿,绿的发亮,惹的天空也跳出了云朵的束缚,映在湖面上,于是,湖便共长天一色了。

湖岸上,伫立着几棵沧桑的枫树。它们走过百载岁月,看过王朝兴衰,孕育出满树红枫。那片片极红的枫叶,犹如簇簇火焰,骄傲而炽热,似在向他们的祖先感念生命之恩。时节将深,炽热亦被深秋所平和,骄傲却在平和中悄然释放,似火的勇猛也化为了淡雅,又似在倾诉着时光绵长。少许的枫叶还有点浅黄,与深红一起化成了深橙;倚在树旁,仰望天空,阳光从天空里缓缓走来,偶尔有几片金叶辉映着,发出流连溢彩的光芒。

水,像是诗人的乌托邦,随心而生,随念而动,映天得蓝,映枫得红。水火本不相容,红蓝原就对立,但在这湖中,两者却相互交融,仿佛万般争纷此时休,透出让人心醉的和谐。

清风徐来,引得几片枫叶离开枫树,在树的缝隙里穿梭,在小径上流连忘返,最终就此睡去。来年枫树在春日里的复生,也有它们的一份贡献。树高千丈,它们用最原始的感恩来阐述——落叶归根。

湘江月色

在寒冷的冬夜,漫步于大桥上。桥下有一片被芦苇占领的陆地,今晚可以清晰地看到几团篝火。围着篝火的,似有十来人罢,兴许是露营的,他们的到来让这寂静的冬夜多了几分欢乐与生机,也让这波光粼粼的湘江趁上了一层月色。

江风月明,映出了夜行的湘江。这条漫漫的湘江,我即使站地再高,望地再远,也看不到它的源头,也看不清它的尽头。我只知道它一头连着过去,一头连着未来。未来我是难以看到,但可看到几分过去。亘古以来,不仅是湘江,每条江河除了承载着民生国兴之外便都有文人墨客为之的高吟。从远古时那”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无奈的悲唱,到李太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潇洒的壮歌。再到东坡居士“大江东去,浪淘尽。”激昂的高吟。

我想,当时的高吟,必然是他们的面前必定有一条无比宽阔的江河,一轮古今的明月。而此时我面前的湘江,她给人的,没有无奈、没有潇洒、没有豪情壮志、亦没有婉约情长。她所呈现出的是,一片祥和与安宁,就如同我的母亲那样。

月冷星稀,江上已经没有多少行船了,但还是有几条沙船在江面上缓缓地移动着。船行地很慢,就像行人漫步在江桥上,它们漫游在江中。船上的灯随着船一起,也在慢慢行着,一点点地晃动着,平静而深远。月光也懒懒地洒在了江面上,于是江面波光粼粼;洒在船上,船便托着月光,载着这份皎洁并行于江上。

起风了,云也出了门,缠绕在月亮之上,于是月光便零零落落地照着船身。大船,便在明与暗之中,朦胧而神秘。

夜航不仅是大船。我竟然见到了一叶渔舟,在清江水月之上,无浪而随水动,恬淡而悠扬。我便想,那船上的船夫,此刻定在船上满怀闲情,静卧在船头,一杆鱼竿垂吊于湘江之畔,不知是在钓江中的鱼,还是在钓这湘江的月色。

亦或是,同我一样为这,一江明月一江秋。

尾记

总是在地铁上看到湖南的宣传片,有言道湖南长沙为“休闲娱乐之都”。但在我眼中,家乡湖南最让人醉心的并不是灯红酒绿,也不是休闲娱乐,却正如《论语》中描述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是几千年历史所传承的温和、威严与安详。在我看来,这才是家乡的美景,也只有这样的美景熏陶,才能让人“此心安处是吾乡”。

篇三: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纵观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从远古神话到《山海经》,《聊斋志异》;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名著;从《诗经》,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祖先们的智慧结晶由一开始的口口相传,到慢慢被记录于纸张之上,父亲传给儿子,长辈传给小辈,就这样一代代,一家家,历经千年,直至今日。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早已深深扎根在这文化的传承里,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无一不受着影响。而我对于这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接触与了解,始于我爷爷的书房。

爷爷的书房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极其神秘的,若是留心寻找,总能发现新的意想不到的秘密。走进书房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撑满了左右两堵墙的被书籍堆满了的枫木大书架,它就像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树,而陈列其间的书本就像片片写满智慧的叶子。爷爷一直特别注重培养我看书的兴趣。

从我记事起,书籍就一直相伴我左右。从儿时牙牙学语一个字一个字背下了那时不知所云的《三字经》,到慢慢读懂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小时候读“小马过河”的寓言故事,知道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到现在读《淮南子》开始思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辩证思想;小时候读李白,是“床前明月光,低头思故乡”的清新质朴,现在读李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洒脱……在爷爷的引导下,我接触,学习了传统文化的结晶,也立志要把它们继续发扬传承下去。但即便像我爷爷这般爱书,也还是有很多书逃不了被高束庋藏的命运,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每当我望向那书架高处,也只能笑叹一句“姑俟异日观”罢了。

爷爷的书房,绝不仅仅是书房这么简单。作为一个十分注重情调,讲究氛围的人,爷爷的书桌上总是少不了那一盏紫砂,那一壶清茶。耳濡目染,我也对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茶,早在唐朝的《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也明确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茶道秉承的修身养性,清心静思的精神,也正是中国传统道家文化所一直倡导的。除了道家,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佛教禅宗也有许多与茶有关的著名公案,唐代高僧赵州禅师以茶载道,以茶度人,点化了不少颇具慧根的有缘人。

虽说以我目前的境界还远不足以从茶中参悟出什么玄机,但是不论何时,身处何方,一壶好茶,一缕清香总是能将我带回内心深处,带来家的味道,消除我的焦虑与不安。

除了喝茶,空闲时,爷爷还带我领略了书法的奥妙。虽然他自己对书法并不十分精通,但这并不妨碍他教我欣赏汉字的独特之美,观察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再到楷书、行书、草书,最终由繁体到简体的衍化进程。我因此大大提高了认字的兴趣,消除了初学汉字时的机械枯燥,也慢慢认识了《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帖》等名帖,甚至现在偶尔也会提笔试图一仿前人的墨迹。书法如其人,王羲之的字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代表了魏晋名士飘逸俊朗的风姿;颜真卿的字“干裂秋风,润含春风”一如他为人的刚毅正直;苏东坡的书法“豪宕秀逸,气势如奔”尽显他历经人生坎坷起伏后的旷达豪迈。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精神中的飘逸,刚直,豪迈在他们的书法作品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有这些从爷爷那里传承下来的文化,在书房里探索到的秘密,都汇集到一起,让我成为现在的我,让我在这个日益国际化的世界里拥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一处落脚的地方,一个永远的家。中国如此绚烂多姿的文化形式,互相影响共通,全都扎根于传承,扎根于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何其有幸,能有这样一个“家”。

篇四: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家家户户的长辈们又开始忙里忙外准备年货了,炸的卤的蒸的,四处飘香;小街上的红灯笼又挂起来了,气氛满满;石子路上铺满鞭炮炸裂后的躯体,将古街映得通红;平日里素静的白墙黑瓦,也被红彤彤的春联和“福”字染得暖洋洋。每一家的门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过年的喜悦。

这,就是家乡的年。

在向往的影子下,现实总是令人无比难堪。我从梦中醒来,懒懒坐在沙发上,依旧漫无目的地转换着电视频道,望着电视节目里人们纷纷回到家乡过着欢乐中国节、又看着为了抗击疫情而忙碌着的身影,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焦躁和压抑感。

麻木地换台中,忽然听见父亲激动地喊着:“我们可以回去了!只要有核酸证明就行。”我看着父亲瞪着个眼,咧着嘴,东说一句,西说一句,活脱脱像个小孩。父母们边说边收拾着行李,这时我脑海里已满是回到老家后开心的情景……。

我坐在车上,嘴上没有说什么,心底已经欣喜若狂。我哼着小曲,看着窗外移动的风景,焦躁的思绪也随之消散。来到核酸检测中心,医生建议咨询当地的回乡政策,我内心又似乎感觉到了一丝不安,盼着不要出现什么意外。但是老天好像开了一个戏弄人的玩笑,从杭州回去老家,健康码如果变红色的话还是会被集中隔离的。谨慎的父亲放下他的思乡之情,带着行李,载着我们一家人又回到了城市中的家。我坐在车上,已是更加的焦躁和无奈。年廿九晚上下了小雪,外面的些许树木已经被覆盖上了一层微薄的毯子,将这个冬天染得越发寂冷。

大年初一后的日子更加索然乏味,不是看电视就是写作业……总觉得生活中缺了点什么,却又说不上来。

后面几天依旧如此,直到有一天晚上可以外出到父亲的同事家吃饭,倒稍微算是在我心中灰白的画卷上滴了一滴彩墨。疫情期间的杭州,高架是出人意料的空旷。在回家的路上,车里开着暖气,让人禁不住想小寝一会儿,车窗上泛起了一层薄雾,正巧外面下着小雨,朦朦胧胧,好似仙境。我坐在车上,看着“21:50”这个时间,有些困了,正当快要睡着之际,听见后座母亲对弟弟说:“快看啊!这些高架都是红色的对不对……”我好像觉得不可思议,看着高架上红色的灯带,整个桥身也是红色的,灯带和桥身融为一体并一直延伸着。再往前开着,弯曲交错的高架桥像巨龙一般盘踞着,予人震撼,没有往日熙熙攘攘的车辆,它显得更加轻松,更像一条腾飞的巨龙。对,这就是一条巨龙,我想起前两天电视上看到的为抗击疫情而将“团圆”留给他人的英雄们,哪怕在这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里也从未懈怠。

我继续想像这条巨龙,它不见头尾,只见身,是因为它的身躯无比庞大,不容侵犯;它令我仰视而非鸟瞰,是因为它不愿寄居人下,而是拼搏向上。就是这条巨龙,它是中国力量,它将带着人们的厚望,前进着,进击着。我看向这条巨龙的最远处,后知后觉地意识到,生活在这个城市,是我的幸运。哪怕疫情阴云笼罩,但是政府组织有序,市民们全力配合,渺小如我的生活,被保护得很好,我们的生活也不曾因为疫情受到太大的冲击。

坐在车上,心中顿时愁苦减半,虽有遗憾,却又不遗憾了,吾心安处是吾乡,静待疫散花开时。

篇五: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故乡的风吹过心扉,卷起一串串零碎的光。人影穿梭,万家灯火,听那杂闹喧嚣,抚那一砖一瓦,嗅那人间烟火,安于这碣石小镇的怀里。

晚来温柔

人间忽晚,软金的云霞悄悄被摸散,只留下余辉描染墨蓝的天空。人们骑着摩托,车尾留下一缕淡淡白烟,一瞬而去,穿梭在模糊的散乱的人影中。他们享受晚风的亲吻,从头发到脸颊到指尖,带走了愁思与烦恼。街边的房屋高高低低,门前大多都有一对带有姓氏的灯笼,灯笼黄色的微光莹莹闪烁,几根红须随风荡漾,点亮户户人家。倘若开上了坡,沿着的便是古香古色的建筑,过不了多久,一座绚丽大气的大门呈现在眼前,一块块墨绿色的砖瓦,灰白的石柱挺立,通电的灯在夜色中闪着迷人的光,那便是玄武山。环绕着它,继续开着摩托,经过几些颠簸的石路,便来到了热闹的街市。许多小贩呀开启了自己的小摊,各式各样的衣服,他们招揽着,丰富多彩的水果,他们吆喝着,飘香十里的小吃,他们吸引着……人们呀放开了的笑,放开了的“闹”,还是那么的真,那么的好。黑夜无语,但是乡亲们给予了人间味儿,喧嚣而不烦躁,热闹却又安静,我爱这故乡晚来的温柔,让我心安。

拾忆老巷

那老巷,是让我永远无法忘怀的,是在我心底里的牵绊。雨淅淅沥沥,落在石路上,一块一块方形的白灰石,上面点缀着晶莹的雨珠,透亮透亮的,之间的缝隙形成了小水洼,我一脚踩上去,小小的水花瓣瞬间绽放出来,我乐开了花。两边的墙,有青苔爬上,一簇簇青绿,在角落缄默着,雨的滋润让它散发清香。我继续跳着走,还会看见卖豆花的小摊,再走,或许还会遇见别家的猫儿,若是不经意抬起头,别人家阳台的花儿开的正好。掀开童年的一页,我经常走这老巷,那时还有一个小铺子,专门卖小零食,我可喜欢那儿的婆婆了,她的女儿也很漂亮,每次啊我都理所应当的要钱去买糖,走那老巷,哼着小歌,婆婆笑脸相迎,还会多送我几包巧克力,心里美滋滋的。可后来我怎么也找不到了,那铺子关上了铁门,再也没开过,每当路过,不禁酸楚。

要是月色相邀老巷,熠熠发光的朦胧之境更是迷人。月光仿如融入银河,把眷恋撒入人间,屋檐和绿藤时隐时现,静谧地,静谧地与老巷相伴。星光点点,降落在石路上,我手揽月亮脚踩星光,把欢乐歌唱……直到现在,我搬了家,但我还是会去那走走,拾起记忆,淡然一笑。

质朴乡情

在外公家那一片地段,是有田地的。一大片大片的金黄如波浪翻涌着,油菜花淡雅的芬芳把我包围。外公和我一起摘菜花,光晕里,他的脸分外清晰,汗珠折射出绚丽的色彩。有时会有路过的乡亲们,外公也会招呼他们过来摘,毫不吝啬,他们用亲切的乡音有说有笑,各个都有带了些油菜花回去。我们则是收了一满满筐,带回去,炒了吃!傍晚,在门口摆个小桌吃晚饭是真心不错的,习习凉风,吹走了夏日之炎。甘甜的油菜花绽放我的味蕾,咽下后,倍感清爽。吃饱了,坐在门槛上,乡邻们唠嗑,孩子们嬉戏,有时我们聊那天边的云烧的正红,入了眼,动了心。想来他们就是这样鲜活的人,质朴无华,就如我偏爱的油菜花一样,既是平凡的,又是不平庸的,它们虽开在这田地里,但它们又相互紧拥着,绽放着自己的光芒,却又不想争奇斗艳,因为它们本就如此质朴。太阳起起落落,人间风风火火,云雾未散,乡人共赏,闲坐庭院,诉说心肠。炊烟如故乡,质朴是乡情。

我的故乡就是这样的一个小镇,也只是这样一个小镇。她有温柔夜晚,她有青青老巷,她有质朴乡情。她惊鸿一瞥,淡淡地笑,她留下欢歌,轻轻地唱。晨雾熹微,我爱着她,阳光正烈,我爱着她,残阳渐退,我爱着她,明月高照,我爱着她。

世外纷纷扰扰,匆匆又是几年。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篇六: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毛乐怡

两年未回家乡,家乡便在不知不觉中变了个样。在爷爷的诉说下,我感受着故乡的变化。

回家的那天傍晚,我便拉着爷爷,一同在夕阳的金色余晖下漫步。

走着走着,我惊异地发现,家乡的小路已经不再是颠簸的泥巴路,不知什么时候修成了硬邦邦的水泥路,此时才想起,在回来的路上,也没有了飞扬的尘土。

爷爷注意到了我的诧异,微笑着说:“这路啊,是半年前修的。不仅是这一条,咱们村里的每条路都重新修过了。想当年,咱村的路骑老凤凰都会掀起老高的土,从家到集市那二里路,都要很小心地走。有的路特别窄,又难走,你二叔就曾经摔进沟子里过。现在可好啦,路又大又宽敞,一家人并排着走也不觉得挤,路边上还有椅子和栏杆,愣是全都变了个样!”爷爷还在继续说着,言语中透露出喜悦,我附和着,心中不禁为故乡小路的变化点个赞。

我们继续走着,任由晚风拂过脸颊,爷爷带领着我来到村子中的小河旁。小河在夕阳的照耀下波光鳞鳞,水中鱼虾游动,竞相跳出水面,墨绿色的水草绕着小鱼左右摆动,不时轻触一下水底,如同一群无忧无虑的孩子。爷爷的声音又在耳边响起:“我小时候,常在这条河里捉鱼捉虾,能捉老多了,还是村子里的捉鱼王呢!那时候挑水浇田也是用这河的水,洗衣服也是在这河里洗,这河呀,也从来没干过。你父亲小时候也常在这河里玩,你奶奶抱他,都差点没抱住,像条大白鱼一样,‘刺溜’就滑进了水里,可把你奶奶吓得啊……”“噗哈哈哈”我笑出了声,一边想象着那样的画面,一边挽着爷爷的手让他继续讲下去。

爷爷的目光黯淡了许多:“但等你父亲长大后,这河的水就脏了起来,灰蒙蒙的,甚至还漂上来了几条死鱼。村里人都以为是惹怒了河神,还请了一个风水先生来看。风水先生只是摇头,嘴里念叨着什么会有几个神仙下凡来助各位度过此劫。这可把村长急坏了。忙让人去庙里求神仙。可过了一年多,也没什么变化。”我听着,心想哪有什么神仙道士啊,都是故弄玄虚骗人的。

“没想到又过了一年,真有几位穿着制服的人儿,神采奕奕的,和神仙一样,花了半年时间就把这河整得和原来一般干净,鱼虾也重新回到了这里。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这河可是咱的命根啊!”爷爷吸了一口纸烟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末了,来了兴致,指着河对我说:“等吃年夜饭时,我要让我孙女吃上她爷爷捉的鱼!”我笑了起来,大声地应道:“好,爷爷!我等着!”

年夜饭的餐桌上,果然出现了爷爷捉的鱼。我吃着爷爷的鱼,耳畔响起故乡的歌谣。这故乡的歌谣啊,唱着故乡的变化,穿过故乡的小路,飘过故乡的小河,悠悠荡荡,飞向了远方……

篇七: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是余光中一部的散文集,原始于苏轼的《定风波·海南归赠定国侍人寓娘》:“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一眼却都是满怀的乡愁,作为余光中老先生最后一本亲自审定的散文集,是他一生的注脚,也是时间与空间最奇妙的遇见。

余光中老先生生于南京,却过了一生的漂泊日子,最后长眠于台湾。《乡愁》不是一种偶然,《此处心安便是吾乡》更不是一种莫名。那道海峡隔开的东西何能用言语描述。

“忽然瞥见红叶黄叶之上,联邦的星条旗扬在烈烈的风中,一种摧心折骨的无边秋感,自头盖骨一直麻到十个指尖。”余光中在美国教书时无意瞥到这一幕也不知是何感想。那种无边的秋意堪比严寒吧!就像沉溺在大海中,逃不掉却无能为力得很。那是一种由心脏蔓延出来的绝望吧!想诉说,却不知从何说起的无奈,又是一种难以言表的苦涩。

在中国,昏黄的余晖照耀在那五颗金星上,仿佛置身于金色的熠熠星河。这是一种暖色调的幸福,就像梵高晚年的画作那样,在冰冰冷冷的现实中多了分暖人的世俗。它开始入世,却忘不掉本质的高尚。就像彼时的中国那样,像一个努力的人,寻找着自己的道路。身在异乡,想必很难吧!此时余光中在当着客座教授,绵长又苦涩的秋天一滴一滴地从他的心头流逝,萧瑟的秋风狠心地刮着那颗孤寂而又裸露的心脏,血淋淋的……

他就像一个街头艺人,在来来往往的行人中唱着一首无人听懂的孤歌,即使声嘶力竭,却也没有人投去一个呼应的眼神……

他说劳悌芬使那年的秋天不那么长,劳悌芬就成了他心中的一个念想,更是一种希冀,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劳悌芬让他感受到了秋日晴空的明媚、美好。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位老奶奶,她开了一家饭店,开了很久时间,纵使饭菜不好吃,我想那可能是一种东西。说是信仰更不如说是一样执念。只是这样的执念难能更可贵,是需要花一辈子去做的东西,是需要用心去做的东西。

我国的八大菜系遍布大江南北,但是即使在南方亦是北方,每走进一家路边小餐馆,都有酸辣土豆丝,最平凡的原料烹饪出的最平凡的佳肴。却是每位游子在外餐桌上的必点菜。无论是做的人还是吃的人都是一样的心,烹饪者为了出门在外的游子,品尝者为了那份不安躁动的乡愁。但说到底都是为了一种无法言喻的爱乡之情甚至爱国之情。中华民族的情怀是上下五千年骨子里的东西,是血液里流淌的东西,是华夏大地上最珍贵的东西。

有人问:“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爱国?”有些东西爱了就是爱了,并不需要理由,即使中国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但是保卫祖国的正是这种源于骨子中的热爱,这种东西无需言说,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默契。

我想,即使余光中老先生审定这部散文的时候,一定想回国吧!那湾海峡每每阻挡着他的时候,必定是难过无奈的吧。

浓烈的乡愁给予了他念头,那念头之于他就像一剂镇定剂,安稳却又想念。

此处安心便是吾乡……

篇八: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几年前,小城发展起来了。一条条柏油马路纵横展开,一栋栋高楼林立而起,霓虹闪烁,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唯独老街沉默不语。似乎,不合时代潮流的东西,总是如此。

老街名为犁木街。元末清初时,街上40多家店铺全部经销犁木,父子铺、师徒铺比比皆是,各地商户来此订货买卖,繁荣盛景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街上的青壮年陆续离家外出奋斗,只留耄耋老人和垂髫稚子独守家中。犁木街的繁华从此不在,青瓦白墙摇摇欲坠,瘦削的屋檐,斑驳的墙壁,在绵绵细雨中更显凄凉与孤寂。

再后来,犁木街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施工队浩浩荡荡、风风火火开展修复工作,不知不觉间焕然一新。

今年,我再次走进犁木街。

古街临着晏溪河,青砖路面,古色古香。我们来的巧,正巧碰上了一年一度的汉服节,街道两旁开着各式店铺,有捏糖人的,有做糖画的,也有纳千层底的。人声喧嚣,斑驳陆离之中,我莫名被那挂在铺外油纸伞勾去了魂魄。纸伞倒挂着,被夕阳晕黄的余晖浸染,拢起淡淡炊烟,仿佛承载着厚重的光阴,岁月静好的模样。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如丁香般撑着油纸伞,徜徉在犁木街上,千年记忆瞬间复苏。

去坐一次手摇船吧!船桨在船工的手里变成游刃有余的指挥棒,宛若蛟龙戏水,游曳在晏溪河里,穿梭在千年轮回的时光隧道之中。波光粼粼的水面,木浆拍水声、船夫吆喝声、人群喧闹声此起彼伏,偶有小童用手捧起河中碧清的水,总会引起大人的喝斥。水流远处,小桥跨河而立,宛若长虹饮涧,又似彩练跨河,桥上桥下灰白相隔,再衬上那水中绿油油的荷叶,甚是般配。

若是渴了,就去饮溪茶馆里小憩。阳光慵懒的透过木窗,洒下一地斑驳碎影,吆喝声中,小二搭着毛巾送上吃食。不知名的花茶清香扑鼻,配上特色酥饼,入口即化,真乃神仙般享受。馆内搭建的小戏台,方方正正、雕梁画栋,戏台上唱着《牛郎织女》的经典桥段,待到精彩之处,台下观众无不拍手叫绝。一曲毕,演员盈盈一拜,掐着小腰下台,婀娜多姿,韵味非凡。

出了后门,小巷中的紫薇花开得甚好,绿植围绕,花朵娇艳,别有一番风味。S曲线的小巷,犹如回转长廊,曲径通幽处,竟出现一家名为“仙缘小屋”的客栈,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入夜,白日繁华喧嚣,归为宁静。推开小屋的木窗,晚风习习,微风拂面,潺潺流水,零星虫鸣。最妙的是捧一本《瓦尔登湖》,“这是一个美妙的夜晚,全身只有一种感觉,每个毛孔都浸润着喜悦。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在其中任意来去。”

其实,城市的发展不只能一味追逐经济增长,或许我们可以将步伐放得慢些,再慢些,守住绿水青山,守住乡愁回忆,守住文化底蕴。这片青山、这缕乡愁、这份味道,因历史的沉淀而愈加厚重,因岁月的磨洗而愈见辉光。不妨换一种思路,用心守护,倾心成就,让旧时光焕发新光彩,让浮躁的当代人找到一片心安之地,信步看一场花事,渡船赏一湖春景,嗅花香起伏,闻鸟语缠绵,共赴尘世之约,便也是一种发展、一种腾飞。

篇九: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豆花哟—”悠长的叫卖声穿过大街小巷,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似乎还能听到后面的小孩有模有样地学着。我赶紧起身,稍作梳理,便攥着零钱,拿了个碗,循着声音跑下楼去。

温润的的阳光照在卖豆花的摊位上,小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拥挤上去,灿烂的笑声里,卖豆花的大妈正不疾不徐地忙活着。“别急别急,一个一个来……”很快,一个个碗里都盛上了白皙的豆花。

突然间传来了一个略带哭腔的声音,一个小女孩抽泣着,显然,她的碗打翻了。大妈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地安慰着,倏地转过身,她的长勺划过锅,给小女孩再盛上一碗。人与人的心,或许就在这一瞬间,紧紧贴近了。

故乡的人们就是这样,只要不走出大人的视眼,孩子无论在谁家的门口,不小心磕着了,碰着了,哭声惊动了在家忙碌的大人,大人们都会出来看个究竟,或拉一把,或抱起来哄一下。家家户户也都是守望相助的,哪家人有困难,就去哪家帮忙。在这样一个行色匆匆、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里,穿过城市燥热的空气和喧闹的车水马龙,一头扎进故土,顿时脚步和心跳都放慢了下来。

家乡的人是那么朴实。行人过道有车辆相让,“车让人”的风俗遍布这座朴实无华的小镇;道路上也几乎是纤尘不染,有的也只是风吹落叶……甲子,是清爽的,宁静的,有花草点缀其中,不土不俗不张扬,散发着清新唯美的气息。

你瞧,在那地里,有一个农民伯伯正在干活,他头上带着一顶草帽,身穿白色背心与灰色长裤,裤脚卷到膝盖上。在太阳底下,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已经锄了很多草,汗水浸湿了他的衣裳,他也只是时不时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擦汗。看到生活在良田与白云间的农民,看到他们辛勤地耕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不由得让人心生敬佩,有了他们的劳动果实我们才赖以生存,在节约粮食的同时,我们也赞美农民的辛勤劳作。

甲子,是个美丽的港口,当然,这美丽离不开大海与渔船,更离不开勤劳、勇敢的渔民。清晨出门经过河畔,勤劳的渔人早已收好虾篓划船返家了。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截然不同的是,渔民的生活有着季节性的变化。在这段休渔期里,在海边的公路旁,堆放着一张张大渔网,男女老少也围坐在旁,有说有笑的补着渔网,熟练的手法让人目不暇接,为美丽的海港增添了一篇新的劳动乐章。休渔期一过,风帆升上船杆,渔民们再次踏上甲板,一阵阵汽笛声再次响起,渔民们沐浴着朝阳,信心满满的扬帆起航了。

即使有难,我们也共同承担。庚子年初,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来势凶猛,新冠疫情牵动着举国每一个的心。可尽管如此,来自家乡社会各界的暖流却从四面八方汇聚,共同涌动着冲破疫情的力量。或奋斗在医疗前线,用担当为人名群众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防线;或没日没夜地加班,储备一大批柴米油盐以确保供应;或不辞辛劳地坚守岗位,坚持不懈地努力守护一方平安……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才让我们的生活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故乡,就是你即使后来去过无数个城市,你都不会忘记的地方。白岩松曾在朗读者里说过,回头的地方越清晰,向前走得就会越坚定。我想,这就是故乡对我们的意义吧。

篇十: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今年落雪的日子似乎格外多。雪花染着愁绪,落在他眉发间。远远地,好似飘来一股梅花茶香,一如当年……

他忆起临走那天,好像也是这样的景象。他替妻子捋过耳际碎发,轻道:“哭什么,年底儿不是回来呢么。”妻子没有回答他,只是斟上一杯茶,似有梅花的味道。

他望着她清淡的眉目,将茶水一饮而尽。茶水入胃,像是滚烫的泪水,有几许苦涩。他张了张嘴,似乎要说些什么,可千万句话哽在喉间,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薄暮之下,他登上长途列车,渐渐远了家乡熟悉的风景。

可如今,年三十儿了,他却依然在外送着货,自己的孤寂和这个城市的繁华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夜深了,白雪纷飞,耳畔的汽笛声在瑟瑟寒风中销声匿迹。他心里有些苦,眼睛有点酸。

今夜的雪冰冷刺骨,风凶猛得好像要把他从地上卷起。他一个趔趄将手扶墙,稳住早已疲惫不堪的身躯,一下一下地按出那串他早已烂熟于心的数字:“妻,我今年怕是回不去了。”他喉咙干得厉害,有些许沙哑,一字一句,吐露着思念与无奈。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他并不知道,此时妻子心中像是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青苔。对面的那个女人终究只是轻叹一声,提醒他注意身体,别太过操劳。

他没有忽略她话语中夹杂的重重鼻音,一阵愧疚涌上心头。

雪还在下,他的泪滑过胡子上凝固的冰碴,在心底结了痂。虽是如此,却无可奈何。他满目萧然,空留一声长叹。

一个大胆的想法迅速在他脑中形成,继而在心底某处生根发芽并疯狂蔓延至全身。因为他始终记得远方的某个地方,妻子在等他还乡。

那晚,他做了一个冗长的梦,梦见十里春风杨柳岸,梦见自己衣锦还乡,梦见妻倚在门旁,望着他盈盈笑道:“你终于回来了。”

醒后,心中已有了决定。

他发了疯似的递上辞呈,匆匆收拾了东西之后,借了朋友的车便风尘仆仆地往回赶,终于在夕阳落下最后一丝余晖时到了家。

他气喘吁吁地一步三个台阶跨上楼,迫不及待地推开家门,疲倦的眼神难掩心中的喜悦,妻也有些不可置信,原本无神的双眼放出光来,惊讶中不忘走上前来接过他的行李箱,眼角眉梢流露出藏不住的欣喜,连说出的话语都透着笑意:“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他笑着抱住她:“可是年总是要在家过的。”

他走进厨房,看着桌上早已凉透却没动一筷的饭菜,佯装生气,虽然嘴上训斥着,可心里却是满满的感动。看着妻子在家里忙碌的身影,看着这个和谐又温馨的家,他觉得莫名的心安。

饭后,他犹豫着告诉妻子自己已递上辞呈,今后在家就业发展。本以为妻子会埋怨她,毕竟这么大的事都没和她事先商量。没想到她只是摇摇头:“为了过个年,不值得的,辞了怪可惜的。”

闻着萦绕在鼻尖的梅花茶香,吃着妻做的桂花糖,他笑了,他知道她在担心什么:“值得的,因为浮华人心中的执念不过是过眼云烟,家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此心安处是吾乡。”

窗外依旧飘雪,可心境却已然不同。那句掷地有声的话仍在耳畔回响:“此心安处是吾乡。”

篇十一: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翠竹林里多了几分寒意,老桥下水又涨了几尺,可是,与我,它们都似未曾变过,只是时光,偷走了许多……

独自一人站在毛竹林里,听“打叶声”,走在铺着石板的老街,看斜瓦屋檐下栖两只燕子。像游魂般孤独又冷清。这里是我的故乡,是根之年在,但是心却不在这里,这里徒有虚名罢了。买一份饽饽,温暖内心,再随便回味从前,得到些许安慰。

儿时的天空是黑的,因为渴望星星,伴着从大山里的啼哭,就注定我是大山的女儿。父母外出,我所记得的不过是他们的照片,此外更不知。好向往童年啊,那里有奶奶的蒲扇,爷爷的故事和无忧无虑的日子。竹林里,竹笋又长了多高,奶奶总爱听,在大山的黑夜里,有着很多星星和萤火虫,奶奶总抱着我,用她那蒲扇来为我消暑。那时候,她脸上没有太多皱纹,笑起来很好看,我就喜欢在她怀里做一个美梦,再摘下几颗星星陪我安眠。冬天最爱奶奶在灶头上给我做好吃的,软软的米糕,香香的腊肠,再煮上一锅白菜,围着火炉,听爷爷讲着三国、水浒。咕噜噜的热气在心中沸腾,化作一串串笑声。

渐渐地,长大了,不再贪恋山里一切,而是更想走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去和奶奶商讨,她说,去啊,奶奶都支持你!我的乖孙最棒。我看见她眼里的泪了,浑浊却顽强,她拉着我的手,千叮万嘱要多吃点,多休息,学习重要,但要保重身体的。多年之后回想起来,能这样对你说的人,你就是她的生命。最后,我陪奶奶在木椅上唠了一下午,只想再多陪陪她。傍晚,她不知从哪儿挖来一株苗说是桃树苗,我笑笑说,您又乱说,别跑啦,她亲手种在老宅的庭院里,给它浇了浇水,我便走了,只是在门口望见她自言自语说,等我回来,就可以吃桃了,开了桃花要酿酒……那些话突然涌来,我蹲下来,眼泪终如野兽般扑来,阻挡不住,后来,我去了市上念书,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有时候,我甚至快记不清了她的微笑,她的模样。

记得,是中秋,放假回家陪奶奶,给她提了盒月饼,她笑得像个孩子一般,我突然发现,奶奶老了,银丝又多了,皱纹也多了,时光如白马过隙,转眼间,包席头有什么在击打着,很疼。她在家会早早地给我做饭,还会教我做这做那的,我会给她讲故事,但没有发现她可能累了吧。

白色的床单刺眼,消毒水味让人咳嗽。奶奶安祥地躺在那里,我拭了拭红肿的眼,想起病历单上的字,挤出笑容,在奶奶面前夸她,让她相信她会好的吧。跟她讲家里的小桃苗长好高了……但是看见她在化疗时握住的拳头,我才明白,我说的她都记得。看到爷爷脸上的泪痕,医生的摇头,我明白死亡是“不可急于求成”的。算了,生命如此短暂,让每天都有意义。

此后,我带奶奶去老桥上转转,在古榕树上绑一条祈福带,再牵着她的手回家。她说,人就是要坚强,忍着痛,总会过去的。对啊,雨后天晴的童话却是假的。她病情恶化,肿瘤转移,腰上穿了洞,夏天长了虫。她痛可是她却忍着、忍着。我每次看到她,就想求着上天,能不能……于是,当我赶着回家时,她咽了一口气,走了。没有说一句话。我把自己关在屋里,用被子把自己包住,眼泪不止地地流,紧紧地,我想抓住什么,却是一场空。我是太害怕失去了。

现在,桃花正浓,却没有机会跟奶奶说一声,原来它真的是桃树,一场大雨,花尽落,可是一瞬间,回忆涌来,离开是暂时的。奶奶教会了我许多,我所不敢放下的,在那刻释然,她教会了我爱、坚强、梦想。我的一生都将改变。正如我在那山樱桃树下说的一般,“想救很多人,想再也不要病痛。”我拾一片桃花,装入心中,在前进路上,坚强地走。

竹林深处,桃花树下,伴着梦想与爱,眼望远方。仿佛那个人还在,低喃,此心安处是吾乡。

篇十二:此心安处是吾乡作文1000字

我不恋家。

自幼起,打心底里承认,我难以描摹清楚故乡于我心中的形象。关于家与故乡,我最初的认识来自于书本。依我的阅读经历,那些于作家笔下鲜活起来的红砖绿瓦、亭台楼阁,或是草长莺飞、麦浪滚滚,都离我不下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不知是否为错觉罢——我所理解的故乡总是和现代文明扯不上什么关系,甭管它是弄堂簋街也好,小桥流水也罢。总之,它定不会是灯红酒绿与纸醉金迷。然而不幸得很,我生于城市,长于城市,周遭没有想象中的野性奔放,抑或是散漫慵懒。这里不适合供你肆意生长,耍野性子;也诚然不是个打哈欠、伸懒腰的好地方。城市里,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红灯停,绿灯行;一堆堆拔地而起的钢筋水泥,以及一个个面色漠然却无一例外反射着白光的面孔。

那时的我一直很固执地咬定故乡所对应的必是一处风景。这也便不难理解,为什么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时,我的脸上总是一副茫然与失意的神情。因为那不是我所中意的风景。我于是向往别处,甚至一度将我从未踏足过的宝岛台湾视作我的故乡。我以为,我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处风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有老头子在弯曲回环的小巷中吆喝“酒干倘卖无?”还有那“外婆的澎湖湾”……直到后来,我听到罗大佑唱的《鹿港小镇》:“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并且我还特地接待了一名台湾的同学,向他问询台湾的的现状,最终才不得不向“现代化”这个玩意儿认输。

长大些,对“现代化”的抵触情绪便远不及以前那般强烈,因为我开始意识到:人、地、事、物、情,才是对故乡最完整的概括。

记得初中读到余光中的《乡愁》时,仿佛听到作品中母亲对他的呼唤和他无奈的悲慨,看到无数在两岸隔海眺望与徘徊的身影。我为之动容啊!可我清楚地知道,那只是因为震撼,而非共鸣。每每想起外婆总挂在嘴边的那一句话“造孽呀,我的娃是没根的娃……”,我垂下眼眸,竟流不出一滴泪来。

那时身边的同学大多来自小县城。他们离开自己牙牙学语的地方,总免不得想家。于是,在某些月光如水的夜晚里,传来的低声啜泣,正好契合那小学便滚瓜烂熟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好生羡慕。也许往后的岁月里我也会有那样失眠的夜晚,可我的“乡愁”竟无处安放呵!那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可我竟流不出一滴泪来。

而今,随着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眼中的世界也便愈发的宽广起来,而我眼底的那抹暗影也逐渐淡了它的色彩。或许是我惊讶地发现,“没有故乡”的人竟不只我一个罢;或许,更可能的是因为——在一个极其寻常的午后,我翻看杂志,无意间了解到一种产于非洲的植物,名为“不死鸟”,其实,它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落地生根”。我突然明白,我们不是那飘泊的浮萍,亦不是那生于斯、眠于斯的乔木,我们落地生根。

至此,我才了悟到,原来自己并非没有根,也不是全无情怀,而是我早已将那故乡融入进血液里去了。我心怀故乡游走于异国他乡,却不至于担心它有一天会丢失。因为它的韵律是独一无二的,在特定的时候以独有的节奏冲击着胸膛;因为它的色彩是独一无二的,以时而澄明时而朦胧的底色铺陈我眼前的风景。我在北京四合院的朱漆里寻到幼时母亲那件被我紧拽着的红色睡衣里藏匿着的安心;在海南三亚咸腥的海风里感知到睡前故事中某某船长独挡风雨的勇气;在重庆火锅中涌出的腾腾热气里想到同家人一起烤电炉看春晚的温馨;甚至,当我置身异国,也能在那些凹眼窝,鹰钩鼻的面孔中瞥见有如亲朋旧交中的笑意。

如此说来,哪里都可以成为我的家,我的故乡。可它仍特殊得很——它是专属于我的故乡,我甚至吝啬于将其分享。它是我的心之所安,心之所属,心之所向。

随遇而安,四海为家吧——这便是我交付给那颠沛流离的岁月的答复。不管被命运的洪流冲到哪一隅海角,哪一处天涯,我都愿自己如苏东坡笔下那位明净的女子一般,轻轻道一声:“此心安处是吾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