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高高兴兴,忙忙碌碌的准备年货,购礼品,买鞭炮,杀鸡,蒸米面等。米面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大米制成的;一种是用玉米或小米制成的。蒸熟了的米面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块。

没过几天,就是腊月三十了,在这天家家都贴对联,红红的纸上写几个秀丽的大字,再让刚升起的太阳一照,美极了。仿佛全世界都那么漂亮,新鲜。渐渐的天黑了,鞭炮响起来了,除夕夜也伴随着鞭炮的声音赶来。这一夜里,除了很小的孩子外,全部都要守岁。据说守岁的人分两种:一种是老人,老人守岁是为了帮自己延长寿命。第二种呢,就是小孩,小孩守岁是为了帮父母延长寿命。而且这一天还一定要吃饺子!到了夜里十二点时鞭炮再次响起,新的一年来了。父母端上香喷喷的饺子,非让我们吃个够不可,可能是旧社会吃不饱的缘故吧。对了,这天晚上还要看春晚呢!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春晚真是有饱口福有饱眼福。

第二天就是春节了,在这天大家都互相拜年。大人们都聚在一起聊家常,而小孩们呢就在一起放鞭炮,吃糖果。这一天不能扫地,听父母说要是在这一天扫地那就等于把新的一年中的财富和好运都扫走了,这就是所谓的“一扫而光”。

渐渐的天黑了,又一个精彩的片段上演了,那就是大家一起放爆竹,放礼花,这个时侯,全村人都聚在一个地点,一起放礼花,放爆竹,如同花儿般绽放在朦胧的夜空,五颜六色的,美丽极了。

时间飞快,如流水般飞逝,春节过去了,但是,人们还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

篇二: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热闹幸福的氛围从红彤彤暖洋洋的灯笼里传出,年轻人也迫不及待的踏上火车,奔向许久未回的家乡。

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人们忙忙碌碌的做着准备,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人们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过年的前奏。在杭州,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并且在这一天,杭州人们都会去烧八寺香。又如老舍先生所说,一碗碗的腊八粥,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如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等熬成。种类繁多,却不像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在年三十这天,家家都赶着做年菜,酒香肉香飘满街坊,老老少少都穿上新衣,门上贴着黑墨红纸的对联,“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亲朋好友都聚在一起,祭祖,吃团圆饭,家家炮声不绝。并且在这一夜里是要整夜不眠的,除了小孩子,都没有什么人睡觉。

初一忙着招待客人,初二要去上门走亲访友。大包小包的提着礼品去别家,小孩是最开心的。从古时候用红绳串起来的铜钱到现在的纸红包甚至是“微信”红包,都带着长辈的一份爱和祝福,希望孩子们每天都能开心。

辞旧迎新,在爆竹声中度过一年,春节是漂泊在外游子思乡的情怀,春节是慈母盼子回乡的等待,春节又是一年劳累工作的结束,春节是下个美好生活的开始。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在这短短的春节假期里,在大家热闹开心的祝福声中,一个新的光点开始,一个新的起步开始。

篇三: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六(1)班翟雨婷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老百姓心中最隆重的节日。在我的家乡,春节就是一盏盏红灯笼、一副副春联、一朵朵烟花、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大年三十到了,一大早,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那红光耀眼极了,仿佛在宣告节日的来临,给美丽的城市增添了一份喜庆。大人们忙着做年菜,孩子们去买自己喜欢的烟花,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中午,人们纷纷把新买的春联贴到门上。“贴春联”这个习俗的来头可不小,春联源于桃符,王安石诗句中的“新桃”和“旧符”指的就是它。渐渐的,桃符演变成了春联。贴春联这一习俗也从明朝开始盛行,据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每逢春节贴春联,便想推广,于是要求金陵的所有人家都要将春联贴在门上,有一户人家因为事务繁忙忘了贴,刚好被微服出巡的朱元璋看到了,他亲笔题写了一幅送给他们,这户人家就把这“限量版”的春联珍藏了起来,至此以后,人们都在春节贴对联。春联的贴法也很讲究,上下联位置不能贴错,如果横批从左往右写,上联就贴在右边,反之则贴在左边。它不仅是我国语言魅力的独特形式,还是一个家庭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

夜幕降临,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到了,他们纷纷下楼,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开始燃放。烟花的种类可多了,孔雀开屏、百花齐放、火树银光……看得人眼花缭乱。

放完烟花,就到了守岁的环节,在这个晚上,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全家人都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夜宵,为的是让父母健康长寿,家人幸福平安,一时间,欢声笑语充满了屋子……

春节的习俗真有趣,挂灯笼、贴春联、守岁、放烟花……不仅营造出了欢乐喜庆的氛围,更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篇四: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光秃秃的树枝上,镶上几许新绿,红红的灯笼挂在树梢上增添了些年味。

寒冷冬天总会过去,温暖春天总会来临。

在除夕这天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除旧迎新,这天,我们要把家中都清扫干净,扫,拖,擦。不管多乱的家都会变得焕然一新,干干净净。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被整理干净的家就要增加些年味,贴春联已经成为广大中国的传统习惯了,换旧符就是贴春联的祖先,贴春耳关前奶奶会把米放入锅人中煮成黏糊糊的,

春融百族大联欢俏春犹俏;岁启九州新画卷牛岁更牛。父亲会把春联买好,背面糊上一层那黏黏的东西贴在门边,便这一年都不会掉,在门上还要贴倒幅,寓意幅到。

在我的老家屋子周国有卜是与我同姓的亲戚。在这天我周围的人家都会煮只鸡,我们那有一间小屋子,大家都把自家的白切鸡放性桌子上两力之各放支红蜡,鸡们前放些苹果,前放三杯酒,这大家中的老老小小都要拜上个三拜。这小屋的墙上都挂着过世前辈的黑白照片。

夜幕降临,一家人定要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一顿团圆饭,饭桌上要有一条鱼,吃时要留下完整的一条鱼刺,意味着年年有余,小孩大口大口的吃,大人们用方言与长辈们聊聊家常。

吃过饭后,小孩子们就开始放烟花。女孩子胆子小,所以我们女孩子平时都放些仙女棒。而男孩子们就胆子大会放些更响的鞭炮。

第二天便是春节。这天是小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因为他们会收到很多七大姑八大姨给的红包。

在我的家乡,每一年的春节都年味十足,令人回味。

篇五: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照我们潮阳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下旬就开始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人们开始筹备年货,大人们会买些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小孩子们也很忙,大多数都会跟着大人到超市挑选各种零食、各种小玩意儿,男孩子尤其爱买烟花、爆竹。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都要大扫除,把家收拾得干净、整洁。像我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要帮忙,那些只有几岁的孩子,顶多就是拿个抹布什么的,并帮不上什么忙,不添乱就好了。

除夕晚上,家家都吃团圆饭。我家是个大家族,吃饭要分成三桌:爷爷奶奶这一辈与爸爸妈妈这一辈一桌,我和哥哥姐姐们这一辈一桌,我的侄子侄女们这一辈一桌。最有趣的是侄子侄女辈那一桌,分外热闹,一会儿吵要吃这个、要吃那个,一会儿又因为“抢菜”干起仗来,要大人去“调解矛盾”,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像树林里飞来一群小鸟儿。

晚饭后,爸爸和叔叔们畅谈新年规划;妈妈和婶婶们家长里短,聊得火热;我和哥哥姐姐们就带着小字辈们看春晚。这样守岁到12点整,等新年钟声一敲响,爆竹迎新后,大家才散去休息。

转眼间元宵上市,就有民间艺术组织走遍潮阳打英歌,观众人山人海,英歌队伍最后还有专人负责丢喜糖,许多小孩都尾随其后,走街串巷,看热闹、捡糖果,乐此不疲。到了晚上,好多人家放烟花,“东风夜放花千树”的美景吸引人们仰头观赏,节日的喜庆气氛像蜂蜜浓得化不开!

元宵过后,春节就落幕了。大人们该工作的工作,小孩子们背上书包重返校园。快乐的春节就是这么一晃而过!

篇六: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爷爷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过年习俗。今天,就让我介绍一下我的家乡过年的习俗吧。

春节,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隆重,最欢喜的传统佳节。不管出门在外的家人离家多远,总是千里迢迢,不辞辛苦的赶在大年三十之前回家陪家里人过大年。

中国人都很期盼过年家人都能团圆,这是每个人心中最大的心愿。从农历腊月23开始,过年的序幕就拉开了,这一天也俗称小年,农村的习俗是送灶爷,烙灶干粮,相传是送灶爷上天路上吃的。大人们开始准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但大多数还是为了招待亲朋好友,好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到了腊月26,家里里里外外都要彻底搞一次大扫除,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亮亮堂堂。腊月27,爷爷从集市上割回了一年中最多的一次肉,美美的炖了一锅,我早馋的恨不得马上就能吃到。到了腊月28,大清早奶奶就发了一盆面,准备包包子,馒头。有豆包,菜包,糖包,还有好看的花馍。这些都是为了招待客人准备的。大年三十下午,爷爷开始给每个门上都贴上红红的对联,挂上火红的大灯笼。到了傍晚,家家赶着做年夜饭,整个村子弥漫着酒肉的香味儿,做好年夜饭,家族的人把做好的菜都端到一起享用,互相敬酒,互拜新年。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色,吃过饭,家人们坐到一起拉家常,聊聊这一年的收获和喜悦,一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俗称守岁。大年初一早上人们都起得很早,每家门前都点起年火,预示着一年的好兆头,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春节就这么热闹的过去了,我尝到了可口的饭菜,看到了精彩的春晚,观赏了绚丽多彩的烟花,还收到了长辈们的祝福和红包,更加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和幸福的滋味!

篇七: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李欣羽

春节是我国极为重要的节日,在每个不同的地方,有着他们具有特色的各不相同风俗和习惯。

就比如说我的家乡内蒙古阿拉善,这里的春节流传着许多传说。放鞭炮,贴对联等风俗都来源于“年兽”这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每当一到春节,年兽就会出来骚扰人民,所以,人们每到春节就躲到家里,不敢出门。可渐渐的,老百姓发现年兽很怕红色的东西和声音大得东西。所以人们发明了鞭炮,并用红色的纸贴在门口,年兽看到这些,非常害怕,从此以后,年兽就不敢下山骚扰人民了。

饺子大家一定吃过吧,薄薄的面皮里包裹着厚实的馅儿。饺子的包发很简单,首先把一小个面团擀成薄片,盛一勺馅儿,记住,馅儿一定不能太多,不然馅儿就会溢出来。把馅儿放在面皮中间,然后折一下,十指往里推,大拇指把面皮捏住,一定要用足劲去捏,不然的话,饺子没有被捏紧,水一煮就会变成饺子汤。好吃的饺子一定要配上醋,才可以体现出它的美味。

包饺子的时候,有包辣椒,糖块的,硬币的。吃到辣椒,表示他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吃到糖块,表示他新的一年会过得甜甜蜜蜜;吃到硬币,那可就好了,表示他新的一年会财源广进,好运不断。

如果有人问起中国美食,那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饺子吧,饺子是中国的代表美食,是中国人民自己创造的,在春节,冬至等节日里,每户人家的餐桌上都会有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个民族至少代表着五十六个习俗,包饺子就是我的家乡的习俗,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呢?

篇八: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一起过这个节日。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春节有虞舜时期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既天子之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这样的传说。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野兽叫“年”,它长得十分狰狞,生性凶残,每到过年的这一天晚上,它都会下山祸害百姓,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躲到山上去。一年上山途中遇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神仙变的,老人问他们原因,人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人,老人说年它怕红色和巨大的响声。于是人们就在门口贴红色的纸,然后敲锣打鼓,放炮竹,年兽看到了这场景就逃回山上了。虽然年兽从此不再下山祸害百姓了,但人们还是把这一习俗留了下来。在年二十四的那一天,人们就贴对联。

在小年过后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买年货。

最热闹的还属过年的除夕了,吃完年夜饭以后,大人们就围在火炉边聊天,小孩们则在门外开心地放着烟花。人们熬夜守岁,十二点整还要放炮竹。

初一之后,龙灯花鼓就敲了起来了,耍龙的那是家家蹿啊!耍龙的在每一家门前都会耍出不一样的花样,收红包时,有的主家把红包挂在高高的屋梁上,那耍龙的人叠罗汉一样,叠得十分高,最上面那一个人顺手一拿就到手了。到了元宵节,春节就慢慢地结束了,耍龙的也是飞快地从每一家飞奔而过。

我喜欢春节,这个热闹又愉快的日子。

篇九: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春节前夕,我和我的父母决定到崇明一一我的家乡,去感受一下过年的味道以及家乡的风俗。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崇明也不例外,过节时也有不少独特的民风民俗。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崇明乡下的农家可离不开糕。崇明有一句民谚:“有钱没钱,蒸糕过年”。腊月刚刚过半,家家户户便忙着磨粉,然后再在灶头上架起蒸笼,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的比例用开水揉和,待成为手捏成团、落地能散状时,渐次放入笼格内用旺火蒸制。糕要蒸得细腻,往往用“掼”的办法,就是将蒸熟的米粉用蒸布包好,两个人拎起来,抛向上方,又用力掼到桌子上,这样多次反复,米糕就能掼得又粘又结实。这样,美味的崇明糕就做好了。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到家乡,品尝这令人垂涎欲滴的人间美味——崇明糕!

腊月二十三等到夜幕降临,人们又唱又跳,一些老人家会在家里的灶头上贴了一张用红纸印的灶神爷像,在像前点上两支蜡烛,屋里灯火通明,香烟缭绕。赤豆饭、圆子、豆腐、茨菰等供灶神享用的祭物逐一摆上。全家上下按辈分大小逐一跪倒叩头,最后将灶神爷像与纸锭一起火化,以示上天。祈求来年全家平安。

大年初一睁开眼,除了压岁钱,还有意外的惊喜:孩子们的床头都会多出一双崭新的芦花蒲鞋,这都是勤劳手巧的奶奶在陈年里给孙辈们赶制的,毛茸茸的芦花蒲鞋虽然看上去有些笨重,但它的保温性极好,脚往鞋里一伸,顿时从双脚一直热到全身。每年春节,我的奶奶都会给我准备一双实用又保暖的蒲鞋。

以上就是崇明的过节风俗,是不是非常的别具一格?然而,无论何地的过年风俗,表达的寓意和对新年的期盼都是不会变化的。

篇十: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燕宇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喜庆热闹,真实的反映出了春节的魅力。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人们最重视的节日,自然有它的道理,下面请跟随我的脚步,去看看我家乡的春节吧!

过了腊月二十三小年夜,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了。采购,是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几天,超市里、大街上人头涌动,有小贩叫卖的声音和商家促销的吆喝声……有买菜、肉、水果、海鲜各种零食等等,好不热闹,这对于一个吃货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事!路过门口的巷子,红红的对联挂满两旁吸引着来往的行人,各式各样的对联和灯具让人眼花缭乱,人们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对联,看着对联上一串串烫金大字,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向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扫完货,就开始“扫房”了,寓意着辞旧迎新,把各种灰尘清除掉。大扫除完成后,紧接着,春节来了!

主角要出场了!在除夕这天晚上,忙碌的人们悠闲的坐在自家的餐桌上吃着丰盛的年夜饭,大人们边吃边叙旧,小孩们则跑来跑去互相嘻戏,每家每户如此幸福安详!等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就代表着自己又长大一岁,身上的重任又重了些。大年初一早上一醒来,翻翻枕头底下有没有爸爸妈妈偷塞的压岁钱。起床后,愉快的穿上新衣服,接着就可以吃饺子了!饺子里会随机包硬币,看谁吃的多,谁就在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大年初二,都提着礼物去亲戚家、朋友家拜年,走亲访友是我们中国人过年的习俗。

不知不觉,春节在人们人们互相恭喜的欢快情绪中悄悄溜走了,一眨眼,即将开学,孩子们纷纷准备开学,大人们也去上班,忙自己的去了,这个让大家身心放松的节日在正月十六结束了。

篇十一: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家乡的年虽然没有北京那么长的时间,但却别有一番风味。

过年前的十天半月,家家都开始忙碌起来了,女人们忙着打扫卫生,男人们聚在一起杀猪,孩子们跑到松林里摘松针,他们将松针铺开,将水气晒散,铺在家中,可以在上面打滚玩耍。摘来的松针还有一个用处,女人们将它们洗净,包在用石膏做的豆腐上晒干,到年三十豆腐里就会散发出一阵清香。

一眨眼便到了除夕,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都是酒肉飘香,年画和对联是要在除夕才能贴的,表示“除旧迎新”。到了晚上,家家灯火通宵,此时,一家人围坐在铺满松针的地上,其乐融融。年夜饭里必须有鱼,寓意年年有余。吃完饭,大家便到院子里放烟花,放鞭炮,鞭炮声日夜不绝,这一夜大家都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什么人愿意早睡。在凌晨还要到井边打一桶水,名曰“请水”,希望第二年风调雨顺。

大年初一,人人都穿上新衣,街上喜气洋洋,小孩子们衣兜里揣着压岁钱,买各种新玩意儿,水枪、风筝、玩偶……大一些的男孩子爱冒险,他们爱买响炮,把响炮放在纸船上,放进水里,点上火,一秒、两秒、三秒……水像突然开启的喷泉喷出,随即又“哗哗”落下,跑步慢的小孩子,没等跑远,身后便湿了一大片。

拜年在正月初二才开始,这一天家里的女人们比较忙,要在厨房里准备接待客人的食物,男人们聚在一起打牌聊天。

正月初三要打糍粑,打糍粑要提前把糯米泡上一夜,放在蒸锅里蒸,蒸好后放入容器里,用木锤子将糯米反复砸成糯米团,再做成不同形状,如小鱼儿等等。冷却后的糍粑放在火上烤着吃是我的最爱,一口咬下,豆沙夹心立即流了出来,香糯可口。

家乡的春节虽然不长,却十分热闹。

篇十二: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崔婉悦

自从我懂事起,每逢快到春节了爸爸就会开车载着我们一家去老家河南。那里风景很美,地里的小麦绿油油的,下雪会给它们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来年可会是的好收成。下雪的时候,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春节的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挂上又大又红的大灯笼,也都贴上了红色的春联。就让我带大家走进我家乡的“春节三部曲”吧!一起来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吧!

首先,在除夕这一天,大家都要忙着准备年夜饭的食材。有鸡,有鱼,有肉,还有我最爱吃的饺子。它们会在奶奶的手上变成各种各样的菜品。色香味俱全的饭菜摆满圆圆的大桌上,香喷喷的,想想都让人直流口水。一家人坐在那张圆桌前,其乐融融的吃着美味的食物,可开心了!大家有说有笑,不知不觉桌子上只剩下空空的盘子了。大家都夸奶奶厨艺非常棒!

其次,除夕当天晚饭都很早吃了年夜饭,村口就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对对方说:“新年好!”因为有彩灯秀,有跳舞的便纷纷来到大街上。不过大街上不是很宽敞,所以大家都推来推去的。最后,大家身体只能斜着看表演了。之间他们个个都穿着大红色的服装,手里也都提着大红灯笼,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看到这个场景就会很有过年的气氛对吗?

最后,除夕夜看春晚熬富贵。到了夜晚十二点的钟声敲响,大家就放起了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顿时夜空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红的,有绿的,有黄的……五颜六色的照亮了天的漆黑敲响了春节的时钟,像是在告诉大家崭新的一年开始啦!

这就是我老家的一部分春节习俗,好看吗?期待吗?虽说最近两年我们家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回家,但是想想这么热闹的春节活动我还是很期待呐!真心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大家每年都能和家人一起过个幸福年,团圆年!

篇十三: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每次聊起春节习俗,我总是特别骄傲:“你们喝过可以吃的茶吗?我家过年一定要喝烘豆茶哦!”

喝烘豆茶是浙北一带的春节习俗。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烘豆茶,我看着里面飘着豆子和一些分不清的东西,还以为是一碗豆豆汤;喝一口,咸咸的,更觉得是一碗豆豆汤。阿太看我皱着脸,呵呵笑着给

我讲烘豆茶的故事:相传防风氏在江浙一带治水,当地的老百姓用橘皮和野芝麻泡茶,为他祛湿驱寒,另以烘豆佐茶。防风氏性急,把豆倒入茶中一起吃。人们也学这种方法,发现别有风味,就流传下来,

成为当地人在春节前后的一种习俗。

阿太小时候同逃荒的人们从苏北到了江南,靠着当地远亲在腊月给的一捧烘豆熬过了饥寒交迫的冬天。我难想象那样的生活,傻傻地问:“阿太,那时的烘豆好吃还是现在的烘豆好吃?”阿太愣了一会儿,

摸着我的头说:“都好吃,但是味道不一样的。”

中秋前后,阿太从田里收来一捆捆毛豆,大家围聚一起剥豆。每次我的手都会剥得发红,起皮冒泡,但一想到春节的烘豆茶,心情就好多了。阿太会挑出又大又圆的去做烘豆,再拌上腌渍的橘皮丝,晒

干的胡萝卜丁,还有黑乎乎的野芝麻。每逢正月来客人,阿太都会给大家泡上一杯热乎乎的烘豆茶。

今年因为疫情,我们只能通过视频向阿太拜年,图像里阿太眯着眼睛,我叫了一声:“阿太,新年好!”阿太笑了,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我看见阿太的手边有一个青瓷碗,冒着热气。一下子就猜到

了,说:“阿太,你在喝烘豆茶吧。”阿太有一点耳背没听清,她靠近了屏幕一点,不小心碰到了碗,洒出了几粒野芝麻。我解释说,等春节疫情过去了,我们就去看你,给你泡烘豆茶喝。阿太应该是听清了,笑得更开心了!

篇十四: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我爱农历八月的中秋,我爱农历九月九的重阳,我爱农历五月初五的的端午,但我更爱从腊月二十四缓缓而来的春节。

我的家乡梅州丰顺,那里的春节真热闹。人们俗话说:‘百节年为首。’春节怎能不热闹呢?来到家乡过年时,我们都会吃上我们亲戚送来的家乡特产:盐焗鸡鸭脚。可别小看它们,它们美味可口,不信你不流口水。如果在楼上偷吃的话,楼下的人也会随着香味到达真正的“目的地。”

过年我还会吃到一些年货,什么花生,什么开心果和些五花八门的糖。我们这群最会在春节里“好吃懒做”的兄弟姐姝们,不是像大人们见钱眼开,而是“见糖眼开”。我们又怎么会馋得住呢?一下子把包装折磨个遍体粼伤才放过。有时候我们还会比谁吃得最多最快。嘿嘿,不用说,每每都会是我们这些大小孩赢!

我们丰顺的春节不但吃得好,连活动也是引人入胜的。第一就少不了舞狮了。每次听见雷鸣搬的擂鼓与呐喊声,我们男女老少都像被一鼓神奇的力量不约而同地吸引了过去。隐隐约约看见一道金光,是什么?哦,别怕,是那只娇健的雄狮!它身披金鳞,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像会说话似的。它与响亮的擂鼓声配合地天衣无缝,使你的眼球紧紧地盯着,让你的手掌疼个不停!

第二缺不了放鞭炮了。“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如今放鞭炮表示欢乐,我们一到十二点,千家万户都默契地发时鞭炮声,我们兴奋极了,也不约而同地捂住耳朵。除夕之夜,灯火通宵,家人围在桌中畅谈,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晚辈便可平安度一岁了。

在欢乐中的时间又一晃而去,可每每在家乡过的春节不知为什么又是那样隆重,那样愉快……

篇十五: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王润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中秋节、端午节、春节……在诸多节日中,最盛大的就是春节了。

在我的老家,“年”的气息在腊八节就开始慢慢地渗入到这个村庄。街上开始有了卖年货的摊子——卖烟花爆竹的、卖春联的、卖灯笼的……可爱的孩子们见到这些摊子都会兴奋不已。

这几年城市禁放烟花爆竹了,乡村的“年味”越发显得浓了。我和爸爸妈妈在除夕前早早地来到了乡村老家。除夕那天,我们一家人一大早就起来了。吃过早饭,都各自忙了起来。爸爸和我负责贴春联、“福”字和窗花,春联上写着对新一年的祝福,寓意家家户户来年都幸福。爷爷奶奶忙着准备年夜饭,奶奶边做菜,边自言自语:“大圆子,团团圆圆;青莱豆腐保平安;年年有鱼……”看来除夕的饭菜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呢!

不一会儿,外面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说明家家户户开始吃年夜饭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除夕都会到村子里伤害人畜。后来,聪明的人发现可以用爆竹和红春联来吓跑它。渐渐地,放爆竹、贴春联就成了春节的习俗。

吃过年夜饭,天还没完全黑,我就迫不及待地找小伙伴放烟花了。看着漫天的烟花,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此时,我想起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家万户的美好梦想,随着朵朵烟花,飞向遥远的天空。

除夕夜,孩子们都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发钱。一家人边看春晚,边守岁,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欢笑声。

家乡的春节就是这样,平凡又热闹,让我回味无穷。

篇十六: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徐敏怡

春节在我家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节日,它不但是一家人忙碌一年后欢喜心情的表露,也是对新的一年里吉样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

春节随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每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除夕那晚的年夜饭了。大人们早早地洗菜切菜,孩子们准备点心和糖果,老人们便围着桌子,分工明确而又随意地包饺子,不时挥动着满是白面粉的双手,舞动着双唇,直到万点繁星与皎月相交辉映,它们是寂静的,而我们是热闹的。此时大人们还在厨房里穿梭,时不时传出笑声,老人孩子却早已围坐在一起,这也当属我最开心了,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酱语获得鼓鼓囊囊一大包红包。

当我们正欢喜时,大人们就开始一盘接一盘地往桌上端菜,桌上立时满是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饱满鲜亮,各种酱、菜、肉的香味掺杂在一起,充溢着屋子,刺激着我们的味蕾,吊动着我们的胃口。热闹、喜庆的气氛扑面而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热热闲闹的,伴着窗外“辟里啪啦”的烟花声,一起许下对新的一年里美好的愿望与祝福。

吃过年夜饭就属于我们的自由时间了。我们大都是出门放冷烟花,在红光的映衬下,除夕的仙女棒也比平常更美更亮,像是向月光借了一丝柔光与优雅。那四溅的火花,燃烧了日的光芒、霞的殷红、月的清辉,抹去了春的繁茂、夏的酷爽、秋的丰收、冬的纯洁。十点钟声时,桌上便出现了一群又一群灵巧的饺子,惹得人直流口水,桌上的干果、零食也被我们舍弃,可有可无了。

十二点钟声结束,我家的春节也算过了一大半,年夜饭虽吃过了,但日后提起,也依然是神采飞扬、馋涎欲滴。

篇十七: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最热闹的节日就要数春节了。

春节前几天,大人们就开始准备春联、灯笼、烟花等东西了。这些一般是舅舅去买的,而春节要用到的食材,都是妈妈和舅妈采购的。

最令人兴奋的当然还是大年三十那天。妈妈和舅妈一起做枣饽饽,我和弟弟帮忙用硬币在上面刻印子,然后妈妈就用手指将那印子挑起一个拱形,再往里塞枣子。我和弟弟趁她们不注意时,就会偷偷往嘴里塞个枣,她们也装作没有看见。最后剩下的枣就成为了我们的零食。当然,每年大年夜饭桌上总少不了一大盘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憧憬和祝愿,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道菜。

到了晚上,暖烘烘的炕上一张方桌,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菜,有的菜摆不开只好往上摞,再摆第二层。我和弟弟坐在最里面靠窗的位置,姥姥坐在我们中间,妈妈在右面,再外面是舅妈,舅妈对面是舅舅,一般舅舅也在炕边上,因为他和弟弟之间是,那里用被子捂着酒和饮料,这样喝起来不凉。

大人们边干杯边聊着家常,姥姥边吃菜边呵呵地笑着,脸颊红红的,像喝过酒似,实际上她是滴酒不沾唇的。而我和弟弟则是隔着姥姥划拳,当然我们拼的不是酒,是饮料。一张完美的全家福定格在这一瞬间。

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坐在窗边吗?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最美的风景。

听,“咝”,一道烟花划破天空;看,一朵绚丽多彩的烟花在星空中绽放。原本我想用手机录下这精彩的瞬间,可我的目光被夜空中一朵朵竞相开放的花吸引了,早已忘记我要干什么,直到举在半空中的手臂累到酸麻,才想起收回手臂。

好美的烟花,好美的大年夜,真想让时间永远都定格在这一刻。

大年夜里处处张灯结彩的家乡,是我人生中最美的画卷。

篇十八: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过春节的习俗,让我带你们走进竹山的春节吧!

临近除夕,刚一回家,就被亲人们拉到大扫除的队伍中。于是,我和几个小朋友拿着扫把练习起了“少林棍法”,顿时四周烟尘大起。玩儿累了,就四处走一走,捅一捅蜘蛛网。最后,我选了一个安静的房间,哼着小曲独自练起了棍法,忙的不亦乐乎。

大人们去买年货了,我就带领着剩下的童子军去山里探险,我们一路上嬉笑玩闹,挥舞着木棍,先前冒险的紧张感荡然无存,没有了探险的氛围,我只得带他们回家去。回到家中,各个屋内都堆满了红色,闪得我睁不开眼,好久没见过这种满屋红色的景象了,我扑在年画上,感觉就像在红色的海洋中游泳。

除夕夜,要吃团年饭了,孩子们早早地围坐在了桌旁,手里还不忘摆弄着新买的玩具。终于开饭了,桌面上五光十色的饭菜引来了众多筷子的围攻,我选择了最中间的那条鱼,味道还真不赖,一口又一口,我控制不住自己开始大吃特吃。奶奶在这时送上了一条“龙”——馒头、竹签儿做的龙蟠绕着柱子上一层又一层,我们的视线都被龙吸引着,想移开都难,我在龙的面前咽着口水,奶奶慈爱地给我了一个龙头,在大家嫉妒的眼神中,我细细地品味着……这时,外面响起了鞭炮声,无论是天上还是地下,都闪烁着各色各样的烟花炮竹。我最喜欢的是“喷泉”烟花,这种烟花一点燃就会像喷泉一样迸射出各色的火花,响着“撕拉撕拉”的声音……

除夕的晚上要守岁,孩子们把各种好玩的玩意儿拿出来到客厅里玩,大人们则三五成群地聊着天。

春节过完了,我们要回家了。我的家乡竹山,也把那红色的衣服收起来了。

篇十九: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吴易恒

家乡,在我的记忆中,只在暑假和春节才能见到,通常要坐几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达,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春节。

今年的春节是在老家过的,这让我体验到了更多的家乡风俗。记得腊八那天,我刚刚睁开朦胧的睡眼,便闻到了一股股迎面而来的香味儿,就好像八宝粥,那淡淡的香味被放大了无数倍。我穿好衣服来到厨房,只见奶奶和爷爷煮了一大锅的腊八粥。锅里的粥翻滚着,不断地有气泡从锅里冒上来,色香味俱全,往往腊八就是年的开始。

小时候最喜欢逛庙会,长大了也不例外,只见小贩们摆好了摊子就开始叫卖了,什么小笼包啊,水煎包呀,年糕啊,应有尽有,还有我最喜欢的羊肉泡馍。庙会上人山人海,脚尖挤着脚跟,脚跟挤着脚尖。

当然过年怎么少得了鞭炮呢?不能啊,就拿我来说,过年不放炮吧,手就痒痒,非得玩儿一玩儿。腊月二十五左右,在外地打工的青年们也回家了,沉静许久的家乡添了几许热闹。

最让人高兴的莫过于大年三十了吧。早上人们早早的吃过早饭,换下去年贴的旧对联,如果运气好的话,来家里拜年的叔叔阿姨们会给你不少压岁钱呢。中午,大人们草草吃过饭后就要准备晚上的年夜饭了,什么腊八粥啊,红烧鱼呀,处处飘着一股饭香。晚上家人们聚在一起团团圆圆,每个人的脸庞上都写满了“高兴”两个字儿。

正月十五晚上,随着夜色悄悄的降临,春节最后一个节日——元宵节也开始了。大人们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烟花,随着“咚”的一声烟花在空中爆裂开来,化身成为一朵朵美丽的花,也好像在为这个春节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春节,真让人怀念啊,真希望每一天都是春节。

篇二十:家乡的春节作文600字

春节临近,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提,小贩们也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和福字。许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带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回老家去。

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开心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人在买年画,有的人在买年货,还有的不停地奔波在街头巷尾,为亲人添置衣物。好一片热闹纷繁的景象!

腊月三十也就是家乡人口中的大年了,这天中午12点,家家户户贴对联。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烟花,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烟花,在天上炸开,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烟花,我就和爸爸妈妈赶回家做团圆饭。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团圆饭了,这些我都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坐在大厅,贪婪的闻着搅作一团的葱香、肉香。“开饭啦”只见妈妈喊道,我像脱了缰的野马,奔向饭桌,香气不断钻入鼻中。更为诱人的,是桌上色彩明艳的佳肴让人瞠目结舌:鲜美的蒸鲈鱼、红烧肉、水煮牛肉、黄焖鸡,还有必不可少的白白胖胖的饺子……”咔”在柔软的饺子馅中,我咬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硬币。这是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寓意是幸福和富有,亲戚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吃完饭就去看春晚。

正月初一早晨,人们穿上新衣,这时是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这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要给我们分压岁钱,收完钱,就一起出去拜年,到那家串串,去那家走走,拜完年之后就在家里等待别人拜年。

元宵节过完,新年就基本结束了。大人们投入了工作,孩子们也开始认真的学习了,但春节的年味一直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