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安仁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章效睿
这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诗人杨万里坐着小船要去安仁拜访好友。在路上,杨万里眺望四周,一座座高山连绵不断,从山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座白塔。岸边种满了翠色欲流的青竹。竹子倒映在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的湖面上,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他情不自禁地陶醉在这美景中。
突然,一阵孩子们的嬉戏声、打闹声传入到他的耳朵中。寻声望去,只见两个孩子坐在船头,正在开心地打闹着!划着划着,孩子们的船停了下来,把篙收了,把棹拉了下来。此时杨万里觉得十分奇怪,想到:“这两个孩子为什么停下来,是不是船坏了?”
这时,他把船慢慢靠近孩子们的船,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咋们别这样划了,实在太累人了。”划船的孩子说道。“那还有什么方法既不费力,又能使船前进的?”另一个孩子迷惑不解地说。此时,一阵微风吹来,划船的孩子不由自主地沉思了一会儿。忽然,孩子的眼睛一亮,惊喜地说道:“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话音刚落,划船的孩子立刻走向船篷,拿出一把大伞,高高地举了起来并斜着一个角度。一旁观看地杨万里很是疑惑:“又没有下雨,为什么要撑伞?”就在他思虑中,又一阵风吹过,小船竟然稳稳的自己动了起来。随着风越来越大,小船像箭一般向前飞驰。这时,两个孩子高兴地手舞足蹈。
杨万里看到这一切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把伞当做风帆,利用风力来让船向前行驶。没想到,这么小的孩童竟然这么聪明!”他不禁感叹起来,随手提笔写下了《舟过安仁》这首诗。
篇二:舟过安仁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近来天气乍晴乍雨,变幻无常,虽已农历三月中旬,但还是像个小孩子一样。我已在辖区内巡行一个多月了,近日阴雨绵绵,我的风湿老病总不见好。唉,舟车劳顿,还染上了风寒,此刻的我是多么想家呀!
今日终于转晴了,我走到船头,观赏四周景色:从远处静静吹来一阵微风,江面上波光粼粼,柳条摇曳着;偶尔看到几只白鹭从江中叼走几条小鱼,留下一片涟漪。真希望天气一直大好,让我顺利渡过鄱阳湖,可以早点回到治所金陵,清净地休养一下。
我不经意间向船尾方向望去,发现一个简易又有一点破烂的小渔船上有两个顽皮的小男孩正在船上跑来跑去,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接着,他们停下了脚步,收起了撑船用的竹竿,放下了船桨,然后打开了一把大大的雨伞。我抬头望了望天空,并没有下雨呀!“没有下雨,你们打起伞是为何呢?”我走到船头,高声呼喊道。两个小孩对视了一下,淘气地说:“既然有风,雨伞就可以撑船,使船前进呀!”两个孩子天真的想法让我不禁大笑。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使,肯定是行不通的。也只有小孩才想得出来,但小孩的聪明和顽皮令人忍俊不禁。是呀,多么天真淘气的孩子呀!原本阴雨连绵、风湿病痛的阴霾,都被这风和日丽的天气和孩子的可爱消除了不少。
我欣然提笔,记录下这童趣满满的一幕: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槕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驶风。
篇三:舟过安仁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薛涵涵
一天中午阳光明媚,村边有一片湖泊,湖里有许多条小鱼,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湖面上波光粼粼闪耀着光芒。微风吹拂着岸边的花草树木随风舞动。
湖波中央有一叶孤独的小渔船,船里有两个孩子,他们使劲地用船桨划着小船。他们望着远方皱着眉头,好像额头上多了一座小山;他们的汗珠一滴一滴得地滴下来,好像在下小雨。他们想尽了办法,还是没有想出省劲儿的办法。
哥哥的眉头紧锁着,一副抓耳挠腮的样子。忽然,他收起了竹篙,把船桨捞上来放到了船里。船桨兴奋地想:太棒了,我终于不用待在冰凉的水里受苦了,现在我可以在船里呼呼大睡喽!弟弟十分奇怪,迷惑不解地问:“哥,你拿伞干嘛?现在又没雨。”“你猜!”哥哥用一种神秘的眼神看着弟弟。
只见哥哥拿出油纸伞,用力向前一推,伞撑开了。接着,他又拿出一根绳子,绕了几圈把伞绑在船头就完工了!哥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嗯,不错。”他绕完伞坐下来休息。风推着船往前行,速度明显快了许多。望着两岸,弟弟恍然大悟,心想:原来哥哥不是拿伞来遮雨,而是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弟弟高兴地夸奖道:“哥哥,你真聪明!”
两岸的花红柳绿在向后退,两个可爱的孩子在船里嬉闹。多么聪明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研究的方法轻松地享受旅途的快乐!
篇四:舟过安仁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沈哲浩
南宋年间的一天,被誉为一代诗宗的大诗人杨万里乘船从安仁县码头出发去游览附近的美景。
船在一条从安仁群山中蜿蜒流淌的河中缓缓地行驶。一路上,河面水平如镜,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群山环抱,树木苍翠欲滴,仿佛人在画中游。杨万里坐在船中,看着美景,不禁感叹:“此地之景,我竟未闻也,甚比富春苏杭之胜哉!”
船行了数十里,水面开阔起来,江风也拂面而来,吹得岸边的芦苇摇曳起舞,发出沙沙的声响。杨万里站在船头,遥望着芦苇掩映下的小渔村。只见,两个扎着辫子的小渔童正驾着一艘小船从远处芦苇从中悠悠驶来。忽然,其中一个小童把撑船用的篙拉上了船,另一个则把正在划船的桨停了下来,杨万里见了十分不解,向同行的李姓教书先生问道:“此童何意?”李先生摇了摇头,说:“吾亦不知,只听闻此村孩童机敏聪慧,这回定如此。”
果然,不一会儿小船上就传来阵阵笑语声:“这方法可真不错,以伞借风,省事!”,“我就说这个法子好!”……杨万里寻声望去,只见渔船已经驶出了芦苇丛,船上的两个小童撑着一把伞。杨万里恍然大悟,“原此童以伞为帆,甚是聪慧!”李先生也说道:“是也,吾竟未想到。”杨万里见此境,心情大悦,忙命人铺纸研墨,挥毫而就,写下了这篇《舟过安仁》。
篇五:舟过安仁改写成一篇小故事
吴子墨
1192年的一天,南宋诗人杨万里乘舟经过安仁县。一路上,头顶艳阳高照,江面风平浪静,四周青山环保。船行了许久,前方的芦苇丛中隐约出现一叶小舟。走近些,才看清楚,撑船的竟然是两个孩子。其中一个立在船头,拿着船桨,起劲地划着;另一个站在船尾,拿着撑船用的竹竿,用尽全身力气向后推,似乎总是嫌船开得不够快。
忽然,那两个孩子放下手中的浆和竹竿,钻进了船篷里。出来时,手里拿了两把打伞。他们要做什么?用来遮雨吗?杨万里一边奇怪地想着,一边饶有兴致地看着。只见他们坐到船中间,其中一个把伞撑开,高高举过头顶。明明没有下雨啊,他们这是干什么?
杨万里正疑惑着,只见那个撑伞的孩子把伞柄顺着风转了个方向,船也随之缓缓调转了方向!原来,他们把撑开的伞当作了帆!多么奇特的想法!
杨万里被两个孩子新奇的想法和天真无邪的童心所打动。在船到港后不久,他立刻挥笔写下了《舟过安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