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玩甘熙故居

今天一大早我就起床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今天妈妈要带我去南京民俗博物馆也叫甘熙故居游玩。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代雍正初年,是甘熙的父亲甘福于道光年间于旧宅上扩建而成的,民间还有一个名字叫“九十九间半”。为什么叫“九十九间半”呢?“九十九间半”是对江淮等地区大型“多路多进”建筑群的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中的“九”与长久的“久”同音,有吉祥之意,而半间既表示没有达到圆满的谦虚,又有仅差半步的得意之情。

首先,我们来到甘熙故居的北门,放眼望去,这一片是青砖小瓦马头墙的建筑群,是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进门后就来到一间三开间三进深的屋前,正对大门的匾额上有三个金色大字“友恭堂”,是南京著名书法家尉天池书写,下方一幅对联是“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两侧柱子上楹联是: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堂前挂着四盏六角宫灯,正对大门柱子上的楹联是:德雨信风仁山智水,礼门义路贤士达人。这里是甘家后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但是只有考取功名的子孙才能进到友恭堂里祭拜。这也是甘家长辈对子孙后代寄予厚望,激励他们好好读书,取得成就。

走到第三进屋子时,我看到地上有一口非常迷你的水井,按平时我对水井的了解,它应该是用来储存水的,到了旱季就可以打开井盖,供人饮用,没想到这口井的盖子是不能打开的,而且上面有两个透气孔,原来这口水井是古时候的人用来调节室内的温度的“土空调”啊!

转了一圈,我来到了17号民俗非遗馆,先来到的是“Www.0279.NeT绒花坊”,有一位老师傅正在向弟子传授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我专心观看橱窗里的绒花时,忽然听见另一边有咔嚓咔嚓的声音,回头一看,有两位年轻的师傅正在用剪刀修剪绒花,小小的圆柱型的绒花,一会功夫就变成两头椭圆如棒槌的造型,小师傅告诉我这种形状做好后弯成花瓣型,五个便做成一朵花,再细看那旁边做好的一簇簇的梅花,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惊叹我们南京还有这种精致的手工艺。出了门往前走,就来到了“面塑坊”,这下小伙伴们来精神了,看到里面有各种各样用面做成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那脸谱、玉兔、直升机、小包尤其逼真,面对一块晶莹剔透的月饼,不知谁问了一句,“这个能吃吗?”里面的阿姨回答说,“这虽说是面粉、植物和可食用色素作成的,但风干后有些灰尘,可以作纪念品,不能吃了”。可还有一位小朋友补问一句,“能舔一下吗?”弄得大伙全都乐了。于是,我买了一个小玉兔留作纪念。再往里走,我们路过“剪纸坊”,我看到了里面布满了美丽的窗花,还有一些漂亮的剪纸画。还看到“灯彩坊”、“木雕坊”、“葫芦坊”、“空竹坊”等等民俗手工艺作坊。

今天我们来到甘熙故居不仅学到了很多南京民居知识,还见识了民间的一些精美的手工艺。最后我们来到位于东南角津逮楼前的花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我和小伙伴们在假山上玩捉迷藏,看到假山旁高高的梧桐树,池塘边绿色的松树、红色的鸡爪槭,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小河的流水声与我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首秋天的交响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