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800字以上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一)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10部重点影片中,带有“战争文艺范儿”的《战火中的芭蕾》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它讲述了苏军战士安德烈和学芭蕾的中国少女鹅儿在抗日烽火中跨越国界的恋情,展示了中俄两国军民患难与共、携手并肩,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斗情谊。影片由享誉世界的俄罗斯著名导演米哈尔科夫任艺术总监,中国导演董亚春执导,中俄两国演员联袂出演。今年5月,它在莫斯科开幕的“2023中国电影节”上放映时,引发俄罗斯观众的热烈反响。影片目前正在中国院线上映。
导演董亚春说,为了将战争片、主旋律题材拍得好看,让今天的观众能够接受,主创们非常讲究讲故事的切入点、表达方式。这部影片不同于其他主旋律电影的地方,首先在于故事来自于抗战期间的真实事件,有历史的真实依据做基础;其次,影片把镜头对准战争中的普通人,重在表现人性、人情,所以回旋的空间更大,可以更多地融入一些芭蕾、爱情元素,使影片更有“战争文艺范儿”。影片不是表现宏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人物,但使用了更多抒情、浪漫、诗化的方法来讲述跨国爱情故事,更能表现战争对人性、对美好事物的毁灭和打击。影片将男女主人公最令人沉醉的爱情片段置于东北地区短暂而美好的9、10月份和满地金灿灿叶子的桦树林里,进行礼赞,又利用牡丹江横道河子一带1910年中东铁路的俄式房子、教堂、机车库等进行了冬季场景的搭建,力图再现一个典型的严冬厚雪下的、残酷的战争背景。
董亚春说,米哈尔科夫多次来中国,执导了3场戏,在剪辑时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把俄罗斯文化融入到影片的细节中,带来史诗般的深情。从他身上,我学到了电影导演的优秀品质和宝贵的创作经验。”
饰演女主角鹅儿的是中央芭蕾舞团独舞演员曹舒慈,影片中所有的芭蕾段落都是她自己完成的。她说,虽然自己不太懂电影技术,没有拍摄经验,但电影和芭蕾的两种表演体验是相近的,艺术、感情是相通的。
影片进行冬季拍摄时,横道河子异常寒冷,气温一般都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演员站在屋外几分钟,脸就冻僵了。但在影片中饰演男配角的吴军说,自己作为军人、中国人,能出演这部电影,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也算是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尽了绵薄之力。
战火中的芭蕾观后感(二)
《战火中的芭蕾》讲的是,1945年9月的黑龙江边境小镇,负隅顽抗、拒不投降的300多名日本军人不仅偷袭了当地村民并企图毒死中国村民,更旨在给苏联红军以致命打击。在此情况下,东北抗日联军携手苏联红军,联合共力,将日本鬼子全歼消灭。战争燃起的烽火烈焰中,一对跨国恋情因芭蕾渐生情愫,互表爱慕,残酷战争下的罕有爱情更显弥足珍贵。
战争带来了涂炭,带来了死亡。但是战争中也会带来爱情与美好,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了中国,从东北到广西,大半个中国都沦入了战火当中。1945年,日军战败,而在中苏边境的一个中国小镇上,一群日军拒不投降,因他们而起的一段战斗故事,就是你《战火中的芭蕾》所要叙述的剧情。
日军负隅顽抗,袭击了一支苏军队伍,一名苏联士兵安德烈(伊戈尔?克洛斯科夫饰)负伤逃到中国边境的小镇上,少女小鹅儿救回了这名苏军士兵,两人的感情故事就此展开。这样的故事在今天看来颇具传奇色彩,在战火中人的性命脆弱,爱情是很奢侈的事情,但发生了也难以抵挡。所以影片中的爱情故事是美妙的,但因为处于战火纷飞的岁月,所以也让人一开始就关心两人的结局究竟会如何。影片中有激烈的战斗,也有唯美的爱情,甚至还有令人难忘的芭蕾舞表演,各种意外与巧合成就了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影片中的中国演员基本都是来自于东北,所以在风土人情这一块影片把握非常到位。雪地飞驰的爬犁、大年夜包饺子的热闹场景、东北当地人储存白菜的小仓房,相信都能勾起东北观众的回忆。这些生活细节的特点对于南方观众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但是制作团队在细节的考究让这部电影的制作经得起考验。
战争始终是残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经历八年之久,这还是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那与日本的战争进行了就有14年之久。主创选取《战火中的芭蕾》的故事有很深一层的意义,片中这场战斗是真实存在的,是发生在日本宣布战败之后,所以也被称作是黑土地上的最后一战。这场战斗结束了,中国人民也正式在欢庆抗战的胜利,但无可避免的,战争会带来牺牲,那些为抗击侵略者而流血的英雄,值得铭记,这也是影片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