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拓宽视野的作文
篇一:多余的辅助线
初三赵明哲
那节数学课后,只有他跳出了我们的常规,没有循规蹈矩。
那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几何题一种新的辅助线——作对角线平行线,并延长交于一边。理论的部分讲完之后,老师就让我们写讲义上的题目。无意间,我似乎瞥到了数学老师“狡黠”的笑容。
写前几题的时候,都非常轻松,对我来说简直是如鱼得水一样,写的速度很快。我在最后一题前停了下来,看了看同桌焦急地抓耳挠腮的样子,又看了看他那张几乎是空白的讲义,不禁笑了起来。同桌的数学成绩不如我,这使得我打心底就有点看不起他,更别提他课堂作业的速度了,都赶不上我。听到我的笑声后,他把头低得更低,好像要陷进讲义里去。
可是写到最后一题的我,却被它难倒了:上课时讲的辅助线,无论我从哪里做,都与条件没有一点的关系,无论从哪方面思考,都证明不出想要的结果。“怎么写?怎么写?怎么写……”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图形在不断变幻着,我的头上也冒出了涔涔的汗珠。教室里面寂静得只能听见“沙沙”的笔声,而我却无动于衷,只能对着图形空想。
过了好一会,同桌轻轻碰了一下我,小声地说:“那个……最后一题我会写,其实知道了辅助线的话会很简单,要不要我跟你说说?”我的心里“咯噔”一下,自尊心让我恼羞成怒,心想:我就算是一直不会写这题,把这题空着,也绝不会向你请教的。随后我将一个尖锐的眼神甩向了他,他也只好回过头去。
这时,老师开始评讲这份卷子了,前面的题目我根本就没有耐心去听,恨不得老师直接讲最后一题。
终于讲到最后一题了,数学老师却卖了一个关子,对同学们笑了笑说:“有哪位同学会做这一题,可以上黑板做下这题。”全班都沉默了,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时,同桌走了上去,刚把图画好,辅助线补了出来,老师就说:“很好,已经够了,下去吧。”看了黑板上的图,我恍然大悟,想不到这本来是道简单的题,原来是我的视野只局限在了今天的课程,硬是要把学到的辅助线套用到这一题上,所以才解不出来。
“今天讲义的最后一题,是我故意设置的,就是为了考验你们会不会学什么,就偏要用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道题目不可能做得出来,学数学思路一定要开拓,要宏观,这也是考察一个人的视野。”数学老师听了听,继续说:“全班都须要改掉这个毛病。数学不是单纯的练题,不用脑筋的写题。别说是数学了,所有的学科,尽管都需要你用已有的知识去类比,但是有时也要跳出这种思维定式,跳出常规,丰富经验!”我沉默了,内心也怔住了。是呀,这是我的毛病:循规蹈矩,思维狭隘。
从那以后,我们班的的均分有明显上涨。
跳出常规,意味着不循规蹈矩,意味着不受制于已有的经验,一切得以拓宽。
篇二:骄傲的假象
初三邢晓雪
有人说:“第一印象是最深刻、最正确的。”其实不然,有时候第一眼往往是假象。
初见她时,她留着长长的大波浪头,身着我们学校的春季校服,脚上穿着一双黑色的小皮鞋。她非常苗条,校服穿在她身上比我们好看多了。她像个闪闪发光的“明星”。走到哪里,都是焦点。当她站在班门口时,看着我们奇异的眼光,白了一眼,一脸不屑地走到一张空位上坐了下来,开始收拾东西。我们女生都凑到一起,小声议论:“她是谁呀?怎么到我们班上来了。”“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突然,她一个眼神飞过来,把我们都“打”散了。我坐在位置上,小心打量着她——这人真讨厌。
后来,才知道,她是转校生。
再次与她有了交集,是在成绩名单前。她来的那段时间,刚巧快期中考试了。因为第一次有了很不好的印象,所以我们都不太喜欢她,也都想借着期末考试的成绩,来挫挫她的“锐气”。往日里,成群结队讨论男明星的女生们,都开始在位置上刷练习题了,连以前上厕所都要两两相伴的她们,竟能一人“快去快回”。班上的学习氛围一下子就变得浓厚了,男生们看着“异常”刻苦的女生,一个个竟也放下了手中的篮球来学习了。很快,期中考试成绩就出来了,其他女生个个都非常得意,心想:这次,那么努力,定能给你个下马威。连我也跟着激动了一下。
当班主任将成绩单贴在“公告栏”上后,大家都满怀期待地跑过去看,却只有她,依然不屑地在位置上看书。我们先是激动地找到自己成绩的排名,然后顺着往下,发现没有,再带着不敢相信的目光往上看——她的成绩居然排在了第一!女生们一下子傻了眼,看着她的眼神里,又多了几分嫉妒。我倒是没有那么在乎排名,看着她读书时的认真,心中倒多了几分对她的好奇——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第三次认识她,是在一家新开的水果店里。小区的旁边新开了一家水果店,老板是一位老奶奶,看上去非常慈祥,总是笑嘻嘻的。之前去过几次,跟奶奶熟了以后,她经常多送我几个果子吃。那天傍晚,我依旧如往常一样,吃完饭后去买水果,正好遇上奶奶的水果店卸货,我就想着帮帮她。奶奶又笑呵呵地摸了摸我的手:“好孩子,不用你帮助,你去看水果吧,我有个孙女,她能行。”
我转过身,看着一个女生熟练地从车上搬下一箱箱水果,又热心地帮助一位老爷爷挑水果。那女生脸上的汗珠轻轻滚落下来。我才发现竟是她。我走过去,用纸给她擦了擦汗:“我来帮你吧。”她愣了一下,又恢复了往日的冷漠,准备摇头。我先一步用手堵住她的嘴:“不许拒绝我。”
原来,认识一个人不是看她的第一印象有多好,也不是看她的性情,而是通过一件件小事不断地将内心对她的认识刷新,不断地将“假象”撕破,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去打开她的心。这才是真正地了解一个人,真正地建立牢靠的友谊。
也许,通过表面现象看到的,不一定是本质,有可能是另一层假象。
篇三:记一次机器人大赛
初三吴子龙
一天上课,班主任十分神秘地把我叫了出来,然后带我来到办公室。他眯着眼睛对我说:“吴子龙,你数学、物理也不错,有没有兴趣参加一个机器人大赛?”
我思索了一会儿,点了点头,班主任说:“那就好,在比赛前几个星期,学校会对你进行培训。”
不知过了多久,我渐渐地将这件事淡忘,突然,有天晚自习的时候,班主任将我带到了学校的机器人室,我打量着这个房间,看到了许多成型的机器人:有机器猫、机器狗、机器臂……看得我两眼冒金光,未来世界将是人工智能的世界,而现在有幸触碰到这个领域,确是不小的心灵撞击。
就在我感叹之余,看见了我认识的人也来了,原来这次比赛是有两个人组成一组,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老师走了进来,开始对我们讲解一般的电路,随后几天教我们组装和拼接。渐渐地,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我也大致的领悟了机器人的组装、检查电路及维修电路。
终于,迎来了机器人比赛。我们来到奥体中心,看到许多学校参加比赛的人。
比赛成绩不重要,我来主要视为了拓宽自己的视野。我和搭档来到自己的区域,这次比赛的题目是:在50分钟内组装一个机器人,看谁的机器人新颖,“比赛开始”我和搭档在讨论组装什么,不知怎么想到了“蛇发女怪”,我就说组装一个狗头车身怪,我俩一拍即合,说干就干。我负责车身及电路,他负责狗头及其脖子能左右转的电路及开关。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俩的作品借临近完成,虽然那里开了冷气,但是汗水还是浸湿了我的衣服。完成以后,少不了检查是否能正常运转,开关是否有用……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却发现开关没用,可我们打算拆开重新装开关的时候,一阵刺耳的响声,在硕大的大厅蔓延开去。我俩十分沮丧,评委将我们的作品拿走去评比,虽然我俩的机器人比较吸引眼球,但是却有一个败笔。当我们得知比赛成绩时,在10组我们竟然排在第3名,我俩十分开心,也为校争了光,这次比赛让我意识到,未来的许多职业和工种必然会被机器人取代。顺应时代的命脉,掌握科技知识,才不会被未来吞没。
这次比赛,不仅让我发挥了自己选材新颖的优势,更让我嗅到了敏感的时代信息。走出狭隘的领域,人应该立足于未来。
篇四:青海日出
初三董志蓬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真正认知新的事物,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
去年夏天,我们一家来到了甘肃省的青海。青海的日出令很多人都难以忘怀。我也想趁着这次机会好好领略一下这美不胜收的日出。
凌晨四点半被叫起,我依然迷迷糊糊,早已忘记昨天那要看日出时的雀跃状。满分/外面的天黑漆漆的,完全是夜晚的感觉,伸手不见五指。一阵冷风吹过,就如同一支快速风行的弓箭,从我的脸庞划过,又冷又疼,我不禁打了个冷战。“现在可是夏天呀,竟然这么冷,这太阳是肯定不会出来的!”旁边的游客叹息道,无奈地摇了摇头,便有朝返回的路走过去。可是,就这几阵冷风怎么能泯灭我观赏日出的热情呢?
到了青海湖边,已经有许多人在这等候。人们有的穿着冬装,有的裹着毛毯,甚至有人披着旅馆的棉被……周围静悄悄的,大家似乎都不愿打破这份宁静,生怕吓坏了太阳不敢出来。我走到湖边,袭来一阵寒风,令人不由自主地颤抖了几下。抬起头来,我的心就像一面鼓,被锤了几下,强烈地震动。已经五点半了,我们的头顶上,是深灰带蓝的天穹,给人一种静谧之感。再往外延伸,变成了湛蓝色和深蓝色夹杂在一起,安静之余还多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云层又厚又黑,仿佛正在拼命地压向湖面,阻碍太阳的升起。“怎么还没出来呀!”一些人抱怨道。
我踮起脚尖,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竭力向远处望去。太阳是不是要出来了,我心里暗想道。可过了很长时间,依旧不见太阳出来,她可能太害羞,一出来,就要和我们合影,会不好意思的。一定是自己的视野还不开阔,于是找来一个高脚凳,我站在上面踮起了脚,这时,我的视野中不知何时,一丝鱼肚白挤了出来,随之带来一片红晕。此时,两旁的山峰和湖面,不再有真实感、立体感,更多的是一种神秘感,像是一张张剪影。淡淡的红光揉碎在湖面,映出一片令人不再寒冷的橙,而我们的面前是一个快要苏醒的新生婴儿。
渐渐地,那丝鱼肚白越来越宽,从白丝线到白丝带,在慢慢变成了白绸带。终于,那个新生婴儿苏醒了,白丝不再变宽,深灰色云彩边缘透射出一条金光,接着这条金光越来越大,越来越耀眼,整块深灰色的云彩似乎被金光燃烧起来,先是变成耀眼的橘黄色,伴随着这橘黄色,还发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我屏住呼吸,竭尽所能地拓宽自己的视野,想将这一美景尽收眼底。终于,那金光闪闪的“婴儿”一点点地探出头来,大半个天空都被点燃了,太阳射出万道霞光,被霞光冲破的云层,就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焰”,“火焰”也蔓延到了青海湖上,青海湖的湖面也变成了火红火红的,像是披上了一层闪光的衣裳,“婴儿”终于完全露出了面容,发出十分耀眼的笑声……
这辽阔平原上的破晓,将永远仰在我的脑海。在青春激烈的排名中,我曾一次次从前100擢升到年级前50中,获得悲哀、怨怒、惆怅、振奋,可在这一刻中,迎来了更加宽阔坦荡的平静。新的问题,新的现象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应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样你眼中的那“日出”才会“初出赫赫,千山万山如火发”。那才是强者之大。
篇五:难题的视野
初三陈远
人生中有许多东西需要去解决,但不能只用一种方法。只有试试改变自我,努力开拓视野,才能认识新的事物,解决问题。
作为一位标准的理科生,物理成绩是肯定优异的,一般的考试都能在九十五分以上。父母为了让我以后有第二条路可走,给我报了一个物理竞赛班。而在物理竞赛班上,我还是像平常一样去学习。
我是个比较幸运的孩子,在理科方面可能学得比较容易一些。因而在平时我就不是那么用功了:上课就像看老师表演独角戏,白板上的笔记想记就记,不喜欢就不记,有时还会想想课堂之外的东西,甚至还会写一些别的作业。就算是这样,成绩依然是相当的好。我以为到了补习班,我照样可以学得很好。
到了补习班,老师很快就来了。我本以为讲的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结果一听,仅仅是现在学校里就可以学到的内容,没有什么意思,便去玩计算器了。
很快,下课时间到了。我回顾四周,看一看有没有什么认识的同学,结果却看到了所有的人都在学习:有复习错题的,有拿书刷题的,有预习新课的,就唯独我在这儿东张西望,无所事事。哎,既然大家都在学习,那我干脆也看会书吧,消遣一下……
于是,一节课就这样过去了。接下来的课程如同白驹过隙,很快就到了结班测试的日子。
“这些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不屑地想着。可越是到后面,题目就越来越难,甚至连题目本身都理解不了。最终,别人考了八九十分,而我只得了七十三分。怎么可能会这样?以前我不认真听讲照样拿高分,现在呢?分数只能以“七”打头了,这是怎么回事啊?观望试卷,似乎也不是那么难,其实解法一对,什么都出来了,那为什么我在考试的时候就没有想到呢?
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试卷,仔细地观察试卷的结构和错题的原因。题目看似出得杂乱无章,实际是循序渐进的,甚至都是老师讲解过的内容,特别是难题。而我错的大部分都是所谓的难题,另外还有小计算。我再仔细看了看书,发现上面的例题,从我一屑不顾的小题,渐渐扩展,渐渐深入,最后就出现了把我一拳打倒的大题。原来那些枯燥的题目,都是为后面做铺垫的。而我却因为前面的题目过于简单,干脆就不听了,于是错过了真正重要的东西。这一切根源在于我的视野不够开阔,只盯着眼前,却忘了书中乾坤,题里日月。
我以前都被好成绩养娇惯了,还认为自己是数一数二的特长生。现在面对这样一个高手云集的班,我才发现我是那么的无所适从。面对这个新的问题,我只能抛弃原来的观念,与他们一样,课上课下都要埋头苦学,这样才能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又是一次结班测试,这次我考了八十九分,我重新和他们站在了一起。我知道,我可以的。
改变自我,迎接的是更好的自己。
篇六:公益新形式
初三张佳仪
小学时,我们都曾积极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比如爱心义卖、小记者义卖报纸、用压岁钱资助生活困难的儿童等。在同学中,我算得上是最积极的一位小雏鹰了,经常“脱颖而出”,因此我从小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公益就是捐钱捐物,帮助别人。
这一段自以为是的“辉煌”认知,终于在初中二年级得以终结。
初二时,我受邀参加“中国青少年公益发展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优秀志愿者们,聚集在一起分享自己的事迹和经验。起初,我并没有在意这件事,因为我还是抱定已有的看法,参加志愿者活动就是做公益,而那些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们,无非也做着与我相同的事情——卖报纸、爱心义卖、资助有困难的人……
当我应邀来到会场,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们早已团团围坐在会场中央。会场里出奇的静,仿佛连一根细针落地的声音都可以听到,大家心中都充满着好奇而期待。我悄悄地找了个空位坐下,环顾四周,身旁一位身着白衬衫、牛仔裤,扎着马尾辫的大姐姐向我微微一笑,出于礼貌,我也朝她笑了笑。渐渐地,周围的人开始轻声交流起来,这时,我身旁的大姐姐突然起身,大步地走向会场中央,全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站定后,她望了一下四周,深吸了一口气,露出自信的笑容:“我先来暖个场吧!大家好,我是高二的学生。我成立了助盲社团,开发了助盲APP,去帮助盲人去更好的感知这个世界,生而为人,我们本应拥有同样的感知生活的方式和追求梦想的权力。”
随着大姐姐的介绍,大家也纷纷开始生动的描述自己的事迹:“我拍摄了微电影,向更多的人传递属于济南的历史和故事。老建筑、老街巷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随着城市的发展,很多老街巷已经消失,但至少我们可以努力让它们的故事留下来。”
“我们是黑土麦公益组织,作为一个由众多世界名校毕业生组成的公益组织,黑土麦田致力于以“授人以渔”的方式,在乡村进行产业扶贫,创造可持续的影响。”……
听到他们的侃侃而谈,同学们的脸上有探询,也有向往。
我突然意识到,做公益有不同的方式,而不是笼统的“助人为乐”,我原本以为的公益,它来自我即有的经验认知,但这次经历告诉我:公益有多种形式,需要大家不同的想法聚集在一起,互相碰撞出全新的思想火花。正是这样的愿景让我们聚合在了一起,就像灯塔可以驱散黑暗、播洒光明。
从此以后,我不仅改变了自己对公益的认知,更明白了: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又常受制于已有的经验。所以,要想真正识知新事物,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并勇敢的去接受新事物。
篇七:浅色的陶罐
初三蔡云蓬
周末的下午,温暖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大地上,而我又像往常一样,来到画室准备开始今天的写生。
进入教室后,只见今天要画的几个物体已经规规矩矩的摆放在台子上:两个苹果,一个白盘子,一条蓝布,一个浅色的酒瓶,还有一个比酒瓶深很多的陶罐。奇怪,这不是和昨天画的差不多吗?我在心里小声嘀咕道。老师看出了我的不解,却微微一笑道:“好了,虽然今天我们画的和昨天差不多,但今天我们画的主体是右边的那个酒瓶,而不是陶罐,接下来请各位同学认真作画。”
我用夹子夹住纸和画板,然后从笔袋拿出了铅笔和擦皮,便开始绘画了。刚开始,我觉得自己画的非常顺利,铅笔在我的手中运用自如,很快,才半个小时过去,当别人还在慢吞吞地构图时,我便已经开始上明暗了。此时,心中的得意之情不言而喻,更使我想要更快完成自己的画作。
又过了一段时间,整张画终于大功告成了,但此时离老师规定的时间还差不少,于是我便开始端详起自己的画作,但看着看着,我感觉有些不太对劲:虽然这张画的主体是酒瓶,但是在我的画上,那个深色的陶罐却成了主体。怎么办!我问到自己。把陶罐擦浅一点?我抬头望了望,不行,这是一个深色的罐子,怎么能擦浅呢?于是,我陷入了长久的沉思,耳边其他的铅笔在纸上的沙沙声,仿佛也成了噪音,使我感到烦躁。
对啊!把其他物体加深一下不就好了!我忽然想到,心中的焦躁也全都散去,于是我又开始画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老师开始改画了,在看了一会后,老师拿着擦皮,一边改一边说道:“哎,你看看,本来浅色的水果和瓶子都被你画的像烤过了一样……”“可是罐子是深色的物体,旁边的物体不画深点……”“那你怎么没想到把罐子画浅点呢?”老师打断了我的话语。画浅点?为什么,这明明是个深色的物体。我刚想开口,老师又补充道:“虽然这是个深色的物体,但其他却都是浅色的物体,如果只是一味地加深,不就扭曲了原来的关系吗?你看,这样效果是不是好多了。”
我低头一看,果然,所有物体被擦浅过后效果的确更好,与原物也多了几份神似。我望着自己的画,陷入了沉思:在生活中,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是吗?被眼前的一些东西约束住思想,离得越近,相反却越不容易看清,越容易走向误区。这时,我们便应该往后退一步,这样自己的视野便会变得开拓……
“喂!别发呆了,继续画了。”老师打断了我的沉思,我回到座位上。
那个下午,阳光依旧明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