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第1篇: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周末下午看了一部电影,影片名字叫《小鞋子》,伊朗片。

这部电影是一部儿童片,其实从故事的意义上来说,我认为是一种误读,让一个幼小的心灵去承受一个沉重的折磨,这已经不是以童趣为主要特征的儿童电影所能承受的主题了。虽然是这样,我还是被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因为在我心灵深处依然存在儿时的鲜活记忆,因为纯真美丽总能产生一股动人的力量。

如今,我们的周围满是被宠坏的孩子和大人,他们已经习惯生活的奢侈与物质的丰富,也正因为拥有太多,“珍惜”和“感激”似乎已被我们渐渐淡忘。而这双《小鞋子》牵扯的悲喜故事无异于心灵的一次洗涤。

电影里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小男孩哈里把妹妹莎拉仅有的一双鞋子弄丢了,为了免除爸爸的惩罚,他与妹妹约定:别告诉父母,每天妹妹穿他的鞋子去上学,后来,一个改变现状的机会被哈里等到了:如果在全市长跑比赛中能获得季军的话,奖品是一双鞋子。

哈里克服重重困难参加了比赛,比赛中,他跌倒了,为了胜利,为了鞋子,他忍着疼痛,不顾一切地爬起来跑向终点,并在紧急关头率先撞线,领奖台上,人们不明白为什么小冠军脸上有那么多复杂、痛苦的表情。。。。。。是呀,多么艰辛的生活,竟也开出了让人叹息感动的美丽花朵。为了一双小鞋子,兄妹俩人的心被温柔地牵动了:悲伤、惋惜、盼望、期待。。。。。。这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情感,不染纤尘。

这双小鞋子描绘了人间最温暖的骨肉亲情:妹妹虽然责怪哥哥,但从未泄露半点秘密给爸爸;与哥哥的一个眼神,相视一笑便已表达的淋漓尽致。这份纯静的温情,在物质匮乏的环境里更显得那么温暖。

故事的最后,当妹妹莎拉发现自己丢失的鞋子穿在一位同学的脚上,和哥哥一起去讨还时,看到穿自己鞋子的那个女孩的父亲是个盲人,父女俩个相依为命,兄妹俩相互看一眼,放弃了。在别人的苦难面前,他们懂得割舍自己,哪怕是当前最紧要的东西:鞋子。

这虽是一个讲述孩子们的故事,我认为更是在讲述人性与人生的故事:世间有一种美是存在的,在窘迫的环境里会开出鲜艳的小花,只因为有人,有亲情,有人和人之间的那份善意。

第2篇: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一部电影,一次震撼。产油的中东国家伊朗之前在我看来,一向富得流油,但一部电影改变了我的想法,再发达的国家也有贫民,阿里的家庭便是一例。一个贫困家庭要靠赊账,欠房租过日子,父亲工资微薄,母亲又有病在家,阿里和妹妹都在念书,还有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经济压力很大。为了维持生计,阿里和父亲经朋友帮助来到城区整理花园,却一再碰壁,最终因自行车刹车失灵,摔倒负伤,白白忙活一天,观者无不同情,无不悲叹。

追踪溯源,他们贫瘠生活是谁之过?是他们不够勤劳,还是他们缺乏劳动力?

他们一家拥挤在狭小的屋子里收听广播,而还有人在偌大的自家花园里为无人剪枝而烦恼。同样的国度,同样的皮肤,为何人与人的差别就那么大呢?

他们如此纯洁,如此简单,如此善良,为何偏要承受生活那令人窒息的重负呢?

他们就像待放的花蕾,还没来得及绽放,就饱尝了风雨的侵袭,是命,是运,还是不公?

他们只是这个庞大世界里,渺小的蚂蚁,会为了一颗大米饭粒而汗流浃背。

他们只是风雨中的落叶,随风飘荡,不知道哪一天升起,哪一天落下。

他们的纯真像秋天的露水,却要被风沙吹打得遍体尘土。

他们的向往就像早晨的阳光,却总被乌云遮掩着难辨出路。

他们是人对人无情剥削与欺压的后果。

他们是人对人毫无悲悯与关怀后的结果。

而当今社会,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国家一味的追求发展,而忽略了底层人民苦不堪言的生活,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放慢发展步伐,回过头来关注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才是当务之急!

第3篇: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在上周一班会课和周二午间活动的时候,我们看了电影《小鞋子》,我有很大的感触。

阿里不小心把妹妹莎拉的鞋弄丢了,于是他们只能在大街上互相奔跑着交换鞋子,为此阿里去参加了马拉松,想得季军送给妹妹一双球鞋,可是最后却得了冠军,他哭了,因为他没有完成妹妹的愿望,可是此时,他们的爸爸已经攒够了钱,给他们两个一人买了一双鞋。

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爸爸让我把家里的地拖一下,他要出去,我死活不拖,过了一会儿,,爸爸出去了,我走到卫生间,不由自主地拿起拖把,拖了起来,拖了一会儿,我感觉腰酸背痛,才感觉到家人的辛苦,我不由得又想起了阿里他们一家人,每天,他们放学回家,就帮着妈妈做家务,做完以后,就趴在地上写作业,连个书桌都没有。

还记得阿里跑完马拉松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不是第三名”。在奔跑过程中,阿里想着他们在大街上互相奔跑着交换鞋子的情景,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和信心,靠这种毅力,阿里赢得了冠军。

生在现在这种时代的人,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他们,鞋子丢了都不敢告诉家人,没有钱买新鞋子,他们的学习环境很差,可是并不比现在的人学习差,甚至比有些人好很多倍。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学习,不让家人操心。多做些家务事,减少父母的压力。

在那种时代,鞋子破了,不能买新的,修修再穿,可是,现在鞋子一破,就立马丢掉,不再穿了,对比一下,我们就应该知道,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浪费粮食,阿里去买番薯,还只能买小的,房租一直拖欠。没有钱交,想吧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好好珍惜。

第4篇:电影小鞋子观后感

看过《小鞋子》,就知道,什么才是穷人的梦想。一双球鞋,有时候是一只电熨斗,再奢侈点就是租个大一些的房子,能够安置下一家五口。阿里送妹妹的鞋去补,回家的路上赊菜时无意丢了鞋子。阿里只好和莎拉商量,两个人轮流穿他的球鞋上学,等她放学,他再去学校。才第二天,莎拉穿着大球鞋走路不小心,一只鞋掉进水沟里,莎拉沿着水沟一直一直追。到了两人约好的巷子换鞋时,阿里发现一只鞋又黑又湿,他只好脱掉一只袜子光脚穿鞋去上学。

家里非常贫困,生活都难以维继,父亲微薄的薪水刚刚够吃饱,房租和菜金月月赊欠。莎拉有一天在学校操场,看见她丢掉的那双鞋,正穿成另一个同学的脚上。放学后,她尾随跟到了同学的家。阿里回家后,莎拉带阿里去找鞋。门响了,阿里和莎拉躲起来,看见同学的爸爸是个盲人,同学牵着爸爸去集市卖香烟。阿里和莎拉没再去要鞋,依然轮流每天穿一双鞋。

朋友给阿里的爸爸一套喷农药的工具,假期,爸爸骑车载着阿里去城北的富人别墅找园丁的零活。碰了很多家,最后遇到一家愿意给他们修整花园。爸爸工作很卖力,主人多给了一些钱。爸爸高兴的载着阿里回家,一路上憧憬着,要给妈妈买个电熨斗,买个橱柜,给阿里和莎拉买新鞋。正愉快着,自行车的刹车坏了,爸爸重重栽倒在马路牙子的水沟边,刚刚萌起的希望就又破灭了。

阿里学校参加长跑比赛,三等奖有一双球鞋。阿里为了球鞋报名参加比赛,拼尽所有的力气,谁也没想到,却跑到了一个冠军。体育老师,学校主任,记者、媒体都在围着阿里,为他祝贺。阿里面对照相机镜头,脸上没有一份笑容,眼泪下满是说不出的难过。

影片中,阿里和莎拉都是特别善良懂事的孩子。早早承担起家里的所有家务,心疼父母,为了不给家里增添负担,两个人轮流穿一双球鞋。每天,莎拉放学穿过大街小巷奔跑回家。换了鞋,阿里再穿过大街小巷奔跑去学校。假期,阿里坐着父亲的自行车,大都市里高楼林立,繁华而安静的富人区,阿里眼里全是好奇和距离。他很清楚,穷人聚集的巷子外面,不是他的世界。

影片背景时常会有轰炸机掠过上空的声音。中东地区,战事不断。因战争而带来的贫富差距,当清真寺里人们虔诚的做着祷告,呼唤真主的唱音。阿里的父亲一边分派茶水和糖,一边从衣服里掏出手帕抹眼泪。真主是不是在聆听他们的痛苦呼救?阿里的爸爸受伤后,妈妈告诉他,房东又来催钱了。爸爸说第二日去找房东再拖延几日,妈妈说,可你没有钱。爸爸声音低弱的说,放心,真主会安排的。镜头外,阿里面朝墙侧躺着,听父母低声的商讨着生计。不言不语,小小的脸上有着哀伤和懂事的沉默。

阿里掉过几次眼泪。第一次是丢了妹妹的鞋,着急难过,又不敢告诉父母。第二次是因跟莎拉换鞋迟到,被主任罚出学校。第三次是急于参加跑步比赛,想获得季军的球鞋奖励,而不断的哀求体育老师给他一次报名的机会。每次看到阿里眼泪盈眶,看到莎拉懂事又乖巧的穿着哥哥的旧球鞋去学校的时候,我都忍不住也眼眶发热,几乎不忍心再看下去。无力和无助的感觉一直从电脑的那端传递过来,仅仅是一双鞋,就是阿里和莎拉费尽全力而想拥有的一个梦想。

影片中,阿里和莎拉共同刷洗球鞋,两个人吹着手中的肥皂泡,一边笑一边把球鞋洗得雪白。阿里陪爸爸做园丁的时候,陪主人家的小男孩玩各样的玩具,一直笑一直笑。我才看到,一个九岁一个七岁的孩子应该有的童真。他们不该过早的背负上生活的压力,不该这么早面对生活的残酷,贫穷而带来的卑微。不该这么早熟的懂事,隐忍的令人心疼。

得到的是冠军,阿里默默的回到家中。妹妹看懂了他的沮丧,难过的走开了。阿里坐下来,脱去底早已破裂的球鞋,他的脚上全是水泡和跑步时磨破的伤口。他把脚泡进水池中,脸伏进两膝中间。太阳明晃晃地照着水池里的莲红金鱼,它们游到阿里的脚边,轻轻挨着它。此时,父亲在集市采购了一些食物和日用品,自行车后座上还夹着两双给阿里和莎拉买的新鞋。

《小鞋子》并不陌生。无论从报刊,还是在网络。任何一个希望工程的网站都有大量需要救助的优秀孩子。我记得前段时间,南京新闻频道播出了一个母亲的求助。她是单亲妈妈,儿子特别懂事,家境贫困,儿子从来不要求买衣服和其他。读六年级的男孩子,脚上穿得还是妈妈的旧鞋。读书成绩特别好,再热的天也不吹电扇,为了省电总是就着天光很早起来看书、写作业。刚考上南京三中,还未报到查出得了非常严重的病。无奈,母亲才向媒体呼救。这个母亲,年龄看起来不是特别大,但由于劳累和贫困,显得过早的苍老。记者采访她,她在镜头前没有大声哭,只是一直忍,忍不住眼泪,就忍着嗓音不要那么颤抖,她叙述了自己孩子的一些事,讲了他的病情,说他特别向往中学,想继续读书……我不知道,现在那个小男孩和妈妈怎样了。是得到了救助,继续上学了?还是病情恶化?媒体再没有继续报道过。

我觉得,越是贫困中成长的孩子,越是有一种纯洁而向上的精神。因为没有太多的物质,他们的世界格外简单,读书可能是唯一的乐趣,也是他们唯一能跟别的孩子比较的地方。老师在课上讲过,智悲学校的贫穷孩子说,我不与你们比爸爸妈妈,我跟你们比成绩,我跟你们比未来。这句话令人振奋,也令人感概。你几乎不能相信,这是一群小孩子说出来的话。藏地贫困的地方多,孩子们成长的环境也简单的多,蓝天白云,牦牛戈壁。学校建立在山窝窝里,前后都是山,初期只有几间帐篷。但孩子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读书格外用功,也特别快乐。是与城里孩子不同的快乐,澄净、简单、满足、懂事。他们相互友爱,没有猜疑,小小的心里不受任何污染。

《小鞋子》拍摄于1997年的伊朗,曾经荣获1998年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影片、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之所以能够打动无数观者和评委,能够成为一部可以称为经典的影片,能够被很多人看了又看。我想,它唤醒了我们在日益物质丰富的生活里被欲望麻木的心。穷人总是能格外的懂得穷人,而真正能关爱他人胜于自己的人大部分,也都是穷人。他们拥有真正的智慧,懂得“少欲知足”的真谛。


看过“电影小鞋子观后感”的人还看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