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炊烟中的满地红
白梦露
往年的春节都是走着红毯回去的。
向车窗外望去,地上是一层红色的爆竹皮儿,像辞旧迎新的守门神似的,在家家户户门前守着,好像家家门口要不摆上这一堆就凸显不了他们的地位似的。
每当天刚破晓,太阳还没有睁开眼,爆竹声就开始轰隆隆的响个不停了。不知什么时候我的衣服就被稀里糊涂的套上了,奶奶拽着我到院子里,不管衣服穿没穿好,眼睛睁没睁开,定要我头一个听见这一声巨响,因为这头声爆竹寓意着步步高升。不知是因为这震耳的爆竹声还是这四溅的火花,天不一会儿就打完了盹儿。我也早已没心思再睡回笼觉了,比谁都精神。
大人们开始忙着包饺子,小孩子永远是想跟着“帮忙”的。然而他们根本看不上孩子们包的饺子,揪一块面团糊弄我们。我们也不会善罢甘休,软磨硬泡地要来钱就往小铺里奔,全然不顾耳畔那声“小心点”。
各式各样的炮挑花了眼,有火花四溅的、有啪啪作响的、有彩雾环绕的。孩子们疯了似的跑,穿件单挂都不觉得冷了。有往隔壁墙头扔的,有炸厕所的,有炸锅盆的。孩子们在哪家,哪家可是遭了殃,可成了乱斗场,可主人们看着孩子们玩,也少不了把一块块糖往孩子嘴里塞,顺便再把他们的兜都塞满。我多想穿一件大兜的衣服呀!
炊烟爬上屋顶,村子终于有了小憩的机会。大人们生拉硬拽的让孩子们回家吃饭,元宝似的大个儿,一口一个,满嘴流油。孩子们一眨眼全吃完了,又一股脑的从家奔出去,又是一阵阵爆竹声……
当今年的汽车再驶入那往年熟悉的街道却再也没了一堆堆的红。也只有几声小炮,却也没了儿时那般欢乐。剩下的只有那质朴的炊烟,然而我家的炊烟更淡了不少,就连年年都挂的春联今年也缺席了,桌上只是一盘孤零零的糖块,再也没有孩子抢着吃了,而祖父也许吃不了今年的元宵了吧。
当盘里的饺子放入口中,我发现饺子再也没了当年的香味。人生还在继续,可那最快乐短暂的时光早已逝去了。
篇二: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忆春节
陈欣然
一晃就到了正月。
随着绚丽的烟花划过天际,新的一年在人们的欢呼呐喊中如期而至。对我来说,春节可是最欢快的日子。
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位客人携礼品到家中拜访。大人们嘘寒问暖,互相关心。我们同龄的孩子可顾不上这些礼仪,冲上去团团围坐,论手中的动画卡片怎么分,新买的摔炮何时打开,一人拿得多少块奶糖,诸如此类的话题,却不觉得腻。率真单纯是我们最好的代名词。
而春节的代名词就是饺子。“初一早起吃饺子!”随话语出口,母亲拎起睡意惺忪的我,然后就着急忙慌赶去厨房,加入包饺子的队伍。小孩儿包得不紧凑,七扭八歪的,被叫出去自己玩会儿等着吃。放着昨天春节联欢晚会的回放,母亲叫我们当心点,不要毛手毛脚摔了碗,也不准说其他的话。虽点着头回应,可我是无瑕顾Www.0279.NeT及的,满心想着饭后的庙会了。
刚放下筷子,便蹬上鞋子似离弦之箭冲出门,迫不及待地去跑去庙会玩了。街上人流如潮,人人笑容满面,年轻人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哼着小曲向前去;老年人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着,有阳光的照耀,严寒的冬日显得温暖极了。两边的商贩吆喝着,令人目不暇接:有香甜四溢的米饼、酸甜正宗的老北京糖葫芦、形态各异的糖人儿,还有五颜六色的气球、精美巧妙的红灯笼,手里提着一个,别提心里多得意了!趁身旁大人不注意时,偷偷朝地上扔几个摔炮,噼里啪啦作响,更显得热闹了。
想到这里,不禁笑出了声。
暂停回忆,发愣地看着面前稍凉的饺子,一声轻叹。搬离老家后的这些年,我也逛过庙会,吃过饺子,玩过摔炮,却不再有当年的欢喜。心中美好的春节,被永远埋没在记忆的长河中。
篇三: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幸运饺子
潘坤
每年三十,家家都会包饺子,普通饺子一定是人人都吃过的,但是幸运饺子你吃过吗?我姥姥家住在城二,每年除夕我们都去陪她吃幸运饺子。
幸运饺子当然是最年长的一位老人亲自制作啦!把清洗好的一枚硬币包在一个饺子里,那个饺子便成了幸运饺子,如果谁能有幸吃到幸运饺子,那么在新的一年里就会变得非常幸运。
饺子刚端上桌子,我们几个小孩儿就虎视眈眈地盯着饺子,光是看着那一盘盘白白胖胖、晶莹剔透的饺子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口水了。然后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生怕自己因少吃一个饺子就与幸运饺子擦肩而过了。“慢点,慢点,没人跟你们抢。”大人们笑着对我们说。
我们一边吃一边看着别人有没有吃到幸运饺子。弟弟都是把饺子咬了一半就放碗里便去夹盘里的饺子。我刚吃下一个饺子,就被一个又大又胖的饺子所吸引,硬币一定在里面!筷子刚伸向这个饺子,但没想到二哥也伸筷子抢这个饺子,真是冤家路窄!
“你干嘛抢我的饺子?”“谁抢你的了?明明是我先发现的!”“才不是,这是我的!”“这么多饺子为什么偏要这一个?”“这个饺子比哪个都大,一定是幸运饺子!”
就在我们俩纠缠之际,大哥一声高呼:“我吃到了!”“什么?!”全家人羡慕的目光都落在大哥身上,只记得当时大哥笑着拿着硬币,姥姥慈祥的说:“看来陶陶这一年要幸运喽!”大哥满心欢喜。
看到大哥吃到了幸运饺子,我们几个心里那叫一个不甘啊,但是再不甘心也要等到明年再比一比了,由于刚刚吃的太多,孩子们纷纷出去放烟花了。
除夕找幸运饺子的习俗还在延续着,我们也渐渐长大,那些美好的记忆至今还深深刻在我们脑海里令我们怀念,这不禁让人在茶余饭后时想到它。
篇四: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怀念春节
崔严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春节即将来临。春节是新一年的开端,是辞旧迎新的日子,是万象更新的节点。挨家挨户都贴上了红彤彤的春联,挂上了红艳艳的灯笼,贴上了红闪闪的福字,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气息。
对于小孩子们而言过年最快乐的事也莫过于放鞭炮。离除夕还有好多天,超市门口便早早地摆放着成箱成箱的鞭炮,不久便会被孩子们“一扫而空”。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看春晚,包饺子,吃年夜饭。随后,大人们便是打麻将,有说有笑。小孩们便是收红包,时不时还会有几个跑到电视机前,借着春晚的配乐,表演节目,玩的不亦乐乎。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流淌着欢声笑语。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夜里,四面八方都可以听见鞭炮的响声,抬头即可看见五颜六色的烟花。我同弟弟妹妹们出去放炮,大概是由于害怕,一出门,我们都下意识的捂着了耳朵。突然,一丝亮光从眼前掠过,就爆炸了。借助它的亮光我们可以看到各家房顶上飘着的烟雾,梦幻一般笼罩着村庄。一声声爆竹,寄托的是大人们的祈盼,一根根火花,汇聚的是小孩子们的快乐。即使外面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我们也不会感到寒冷。看着冻的没有知觉的双手,在乎的也只不过是手中的那几根烟花。母亲一边拉着我们进屋,一边说我们傻,这么冷的天气还在外面待那么久。看着地上一根根即将熄灭的火花,心中有无尽的不舍,春节也便慢慢过去了。
近几年由于疫情原因,春节人们不再出门与亲人聚会,那喧闹的鞭炮声也不再有,那一缕缕灰烟也看不到了。年,你去哪儿了呢?你到了何方呢?你还会再回来吗?
篇五: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春节
罗佳琪
似水流年,见证了一季又一季的柳绿花红。新年伊始再见街道火树银花,春节又再次来到了人间,带着欢声笑语,带着声声祝福。
春节有许多习俗,如收压岁钱、看春晚、吃团圆饭、给长辈拜年。而其中最有趣的非放鞭炮莫属了。
年三十晚上吃完饭后,我带着弟弟出门放烟花。点燃烟花后,各色的烟花点亮了繁星闪闪的夜空,天上的烟花与月亮肩并肩,一瞬间天空成了烟花和星月的乐园,五颜六色的烟花有些像爱心,有些像笑脸,连祈福灯也忍不住去凑个热闹。
年初一是最热闹的。清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放眼望去,满地的红纸屑。在家中,一家人分成了四个阵营:大人、老人、小孩儿。大人们忙着去拜年,而老人则是在家招待拎着年货来拜年的客人。老人们坐成一圈,聊聊今年农作物的收成,聊聊谁家的闺女小子考上了好学校……孩子们则聚在一起玩玩斗地主,亦或是出去放鞭炮,相约去大街上玩耍,甭提多开心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而烟花鞭炮也“理所当然”被禁放了。烟花被禁燃后的每一个年都少了几分年味,几分快乐。而小时候快乐的记忆,也永远的留在了我心里的一个小角落。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身边的人和事换了又换,童年时的快乐也飘向了远方。
篇六: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端午芬芳
赵婉婷
每每想到端午节,心里总是不由得生起一种温馨的情绪来。同时,又夹带着一丝说不清的思绪。
据说端午节是为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提到端午节,脑子里通常会想到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从我有记忆起,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到姥姥家和她一同度过。
爸爸的汽车一拐进胡同,总能在门口看到姥姥的身影。见到我们后,姥姥总是笑容满面得招着手向我们走过来。边招呼大家进屋,边拉过我和弟弟的手,边对我们说:“姥姥给你们买了好多好吃的,今天啊,就住在姥姥家不回去了,姥姥都好久没见到你们两个小宝贝儿了。”我们边点头说好边拉着姥姥小跑进屋。姥爷去世早,尽管姥姥一个人住,姥姥却把院里的花花草草打理的像仙女居住的仙境一般。一跨进院门,迎面扑来一阵花香,沁人心脾。
姥姥和爸妈他们在沙发上聊了些近况,喝了几杯茶水,休息了一会,便开始了今天的重头戏——包粽子。外婆把先前泡好的糯米,准备好的粽叶、豆沙和一些配料摆放到桌子上,便开始了包粽子。姥姥手很巧,不一会一个斜三角状的粽子便完成了。我在一旁给姥姥打着下手,时不时和姥姥开个玩笑,聊聊近些天生活中的乐事。看着姥姥的手灵巧的动作,不觉间入了迷。
傍晚,我和弟弟在院里嬉戏。妈妈把煮好的粽子端到院中央的桌子上,我们围坐在圆桌前,吃着粽子,聊着天,闻着花香。院子里的灯光照到姥姥身上。弟弟大喊:”姥姥你在发光诶。”
那年,临近端午,姥姥生了很严重的病,人瘦了一大圈。尽管我每天都在心里祈祷姥姥一定要好过来啊,可姥姥还是离开了我们。妈妈说她没有妈妈了。以后每想起姥姥我都会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姥姥一定是太想姥爷了,她在那边一定和姥爷团圆了,一定很幸福。”
年年端午我还会吃粽子,但我都没有再吃到过那般美味的粽子,没有再闻到过那般沁人心脾的花香。
篇七: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忆端午
王天梓琪
除去春节,端午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了,不是因为放假,而是因为家人聚在一起为端午忙碌时的那份浓浓的情意。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相传过端午,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因为北方河流少,所以我们这儿是瞧不见赛龙舟的,这也是我们北方人过端午的一大遗憾。不过,除了赛龙舟,还有其他的乐子,比如砸金蛋比赛。端午节的金蛋可谓是个个有奖,人们“砸”得不亦乐乎。当砸金蛋比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的金灿灿,确实其乐无穷。
砸金蛋对于端午来说是新兴起的娱乐项目,但包粽子却是百年来不变的传统。
提前几天奶奶就买好棕叶、懦米,还有红枣。到初五这一天,全家早早起来就开始忙活。包粽子看起来简单,但包起来还挺难得。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好不容易包出了一个粽子,却像个“伤兵”似的,东倒西歪。妈妈看了看我这不像样的粽子,拿过棕叶教起我来:“粽子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急,把叶片上下叠好,注意别拿反了,把粽子叶靠近叶剂的那一半折成三角状……”
我听了心想:小小的粽子,还有这么多学问,真是学什么都不容易!趁着说话的功夫儿,奶奶已经包了七八个了,全家人在一起忙的不亦乐乎,有说有笑。
过了一会儿,妈妈在厨房喊我:“快点来拿粽子!”我来到厨房,迎面扑来粽子的香甜味儿,我贪婪地嗅着这一丝丝、一缕缕的粽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全家坐下来,一起品尝了一上午的成果,在饭桌上惬意的畅谈着。
粽子香充满了整个端午,美好的事物在我记忆中不曾流失,就像那家中洋溢着的幸福美好。
篇八: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文
仪式
李仲一
切两刀,分四瓣,爸爸一瓣,妈妈一瓣,剩下的都是我的。
这几乎成为了一种仪式,每年中秋节,我们都会把月饼这样划分。月饼的馅料和模样每年都在变,但这样的仪式每年都不曾改变。里面究竟有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今年,月儿高挂。
“我吃一瓣就够了,腻得慌!”妈妈一直不爱吃甜食,每年的月饼对她而言似乎都是一种折磨。她眉头微蹙,两颊微红,拇指和中指轻轻捏起月饼,小心递到唇边,转而抿一小口茶。看到她“优美”又“滑稽”的动作,我不禁想笑。尽管如此,妈妈每年都认真地吃完手中的月饼,一丝不苟地完成着这个仪式。
“今年月饼不赖!”爸爸对于甜食的爱似乎从他的语气里就能感受到。每年挑选月饼的工作都由他“乐此不疲”地完成。也是小小地咬一口月饼。不过和妈妈不同,他是细细品味,仿佛生怕错过味蕾上每一个细胞刺激,他挑着眉毛,看着我:“快吃,尝尝爸爸今年买的月饼成不成功!”接着他的眼神又移到了月饼上。假若换了别的甜食,我爸一定是统统包揽。可是今天的月饼,爸爸却只吃四分之一。这,也是一种仪式。
而我呢,生在各种精致甜食琳琅满目的时代,对于月饼并无特殊爱好。我只是仪式性地把月饼塞入嘴里,感受口腔里香甜的融合。嗯,没有妈妈说的那么腻,也没有爸爸夸的那么好吃。然而,这月饼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在。
什么是仪式呢?也许就是每年中秋,三人围坐,分享同一块月饼。这小小的仪式中,却饱含着家的温暖和幸福。中秋之夜,不管爸爸妈妈在工作上遇到多少烦心事,不管手头还有多少没忙完的工作,定会带着笑意去享受这份温暖。
吃完月饼,舔一舔嘴角,我突然又有了新的发现:爸爸和妈妈手上的月饼合起来,恰好就是我手上月饼的大小。我是他们爱的相加,而我们三人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圆。
窗外,月儿正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