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总面积为3322。8公顷。因为山清水秀,风景秀丽,在古时就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参观。南宋词人杨万里正是以这里的美丽景色为主题,写下了著名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文化景观由西湖自然山水、"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湖空间、"两堤三岛"景观格局、西湖十景、西湖文化史迹及西湖特色植物六大要素所组成,其历史发展悠久,设计手法独特,文化底蕴浓厚,因此被誉称为"东方文化名湖"。

西湖的自然山水有西湖的外湖、小南湖、岳湖,北里湖五片水域与环抱于湖的北、西、南三面丘陵蜂峦组成,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基本自然载体,而"两堤三岛"则是由公元9世纪到公元前19世纪分布于整个西湖的人工产物"白堤"、"苏堤"、"小灜湖"、"湖心亭"、"阮公墩"共同组成,形成了一系列独特丰富、古色古香的大型景观。这样的美景也吸引了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并在西湖"湖心亭"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中写下了一篇文笔清秀的散文—《湖心亭看雪》。

西湖最为著名的题名景观"西湖十景"是创始于南宋并演变至今的10个富有诗意的景观: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锋夕照、南屏晚钟。他们分布于西湖水域及周边地带,或依托于文物古迹,或借助于自然风光,呈现出系列型的观赏主题和情感关联,是自然与人的联合作品,属于中国原创原创的山水美学景观设计传统题名景观中留存至今、最经典、最完整、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品。这其中最令人耳熟能详的,便是平湖秋月、三潭印月和断桥残雪。

平湖秋月景观佔地面积0。55公顷,Www.0279.NeT在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被称为"西湖夜月"而列入钱塘十景。这里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便平静如镜,如镜洁白的秋月当空,月光如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是以泛舟湖上游览秋月为胜。康熙38年,圣祖巡幸西湖,御书"平湖秋月"匾额。现如今的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

三潭印月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别名小瀛洲,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景色清幽。岸上金桂婆娑,柳绿花明,与雕梁画栋的建筑相映成趣,具有湖中有岛,岛中有湖,园中有园,移步景新的江南水上庭园的艺术特色。人民币1元纸币的背面采用的图画,正是三潭印月的盛景。

断桥残雪同湖心亭一样,是欣赏西湖雪景的胜地。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远眺,西湖银装素裹。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涵洞中的白雪熠熠发光,桥面灰褐,远望似断非断。

西湖断桥最早叫做段家桥,这里流传着许仙和白娘子动人的爱情故事。正如越剧《白娘子》中白娘子所唱: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上千年的持续演变过程中,由于政治、历史、区位等原因,融汇吸附了大量中国儒释道主流文化的各类史迹,是现存上百处文化史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14处之一,承载了特别深厚、丰富多样的文化与传统,成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名湖的支撑要素。

杭州西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独特的审美特征及突出的精神价值。她凝结了祖先的汗水和智慧,令中国人骄傲,是一处令人值得一看、流连忘返的名胜古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