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篇一:贵州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种情形更是常见。我的家乡贵阳位处黔中,不仅与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春节有很大差别,而且和黔南、西、北、东的节日风俗也不尽相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过年要“吃剩菜”。大年三十要做很多很多的菜:辣子鸡、酸菜豆米、鱼、红烧肉、腊肉、腊肠……,重重叠叠堆成小山似的美味珍馐,真是让人既饱眼福又饱口福呀!不过做这么多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初一到初三的每顿饭桌上都有大年三十年夜饭那天做的菜。这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都会不愁吃了。这恐怕也是我们中国老百姓所信奉的“民以食为天”的朴素信念的最好写照吧。
另外,如果你在黔中地过年,初一那天可是“不出门”的噢。一提到春节,大家自然都会想到走亲访友了,可是在黔中,初一你必须老老实实呆在家里,不能出门。甚至连垃圾也不能倒,扫地和洗澡也通通禁止。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行为都是“丢财”的表现,像扫地或洗澡之类的都是会把财气和财运冲走的。老人们坚信初一如果“留住了财“,新的一年就会不愁钱用了。可见传统的中国人是很看重”守财“的,财是守住家的保障和根本。
那这样就有人会问了,只是留住财,不赚钱,早晚也要花光的吧?别急,等到初六,就要全民出动去“拾财”喽!
初六的这一天,最热闹的就是黔灵山。那里人山人海,到处是满面红光的人,仿佛春天已经早早地来到了人们的心中。初六这天黔灵山弘福寺里香火最旺的不是如来而是财神爷。走在山道上,迎面而来的香火气直接把你熏得晕晕的。你可能会奇怪,财神爷不是初五过生日吗?对呀,初五财神爷忙着给自己过生日,初六闲下来才好散财呀。所以,这里的人们初六才来“拾财”。所谓“拾财”就是下山时每人都要拾一点柴,“柴”通“财”。只见人手一根“打狗棍”,实在是让人忍俊不住!人们抱着柴火回家,心里期盼着财运滚滚来:可以还清房贷,可以带老人孩子外出旅游,可以供孩子在外读书,可以更好地照顾生病的家人……这背后都是满满的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希望呀!
其实还有打糍粑供牛神、串门送菜、初八沐浴等等风俗,这些都是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的信念和希望的延续。我们也在这些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风俗中去感受、理解和传递这些美好的心意和愿望——祝福全天下人在新的一年不愁吃、不愁财,生活美满、幸福!
篇二:贵州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杨晨曦
我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伢,可我的祖籍在贵州。在我的印象中,除了疫情封城,我就没有在武汉过过年。而乡下的年也比禁鞭的城市有趣许多。
在贵州的乡下,每快要过年时,大多人家都会把喂了一年的猪杀掉。就算不养猪的,也会到市面上的养猪场买一头几百斤的肥猪。这恐怕是与城市最不同的了。
我小时候一直很不解,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这么喜庆的日子里做这么血腥的事呢?爸爸说在他们小时候很少能吃到肉,只有在过年时杀猪才能开个荤。虽然现在温饱已不成问题,可这一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在杀完猪后,人们会去集市上采购年货,有烟花,炮竹,还有吃的,喝的,玩的……
到了大年三十一早,我还在睡觉,大人们就会起床忙碌,为年饭做准备。毕竟是乡下,寨子里的人不是亲戚就是要好的朋友,都会互相串门,一起过年。也许你们那边叫沟子,村子,湾……而我们这叫寨子。奶奶说,贵州这边山林居多,正所谓“山寨”,当然,可不是假货的那个山寨。而是山上的寨子,自然而来就叫寨子了。我所住的寨子在半山腰,房子也大,大家都会来我家过年。
一大早上各户人家就开始忙碌,准备年饭了。而孩子们就在院子里放鞭炮,嬉戏打闹。
终于盼到了年夜饭,桌上定少不了猪肉,酒店包间大的圆桌,可以摆上三四桌来吃饭。饭后春晚便一直放着,可其实并没有什么人看,口口声声说要看到最后的老人们早已呼呼大睡,大人们摆了几桌麻将,还有的赛金花,划拳……小一点的孩子已经睡了,大一点的在外院放鞭炮。伴随着春晚鞭炮和各种嘈杂的声音,除了老人,小孩今晚几乎无人睡觉。
乡下的年年味十足,十分随性,而城中的年味却一年不如一年。有时发展缓慢的乡下,也有令人怀念羡慕的点啊!
篇三:贵州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贵州贵阳有一项风俗,每年春节初二上山去拾柴,回到家以后再吃一顿热腾腾的酸汤火锅。
我还记得2023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初二一大早就去黔灵山公园拾柴,那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我们到公园门口时,售票处已经人头攒动、车水马龙,进到公园里面更是人山人海,湖边、山坡、山顶到处都是人流,满山的树丛中都看得到人的身影。公园里到处听得见杜鹃鸟、布谷鸟、喜鹊叽叽喳喳的叫声,就好像在演奏一支交响乐;看得见黄色的迎春花、粉红的樱花、纯白的玉兰花尽情地开放,还散发出一些沁人心脾的清香,使人恨不得凑进了狠狠地闻一两下。人们三五成群,在赏花、跳舞、唱歌、演奏、登山,最重要的是在山里面拾柴。因为柴火的柴跟财运的财谐音,所以人们把上山拾柴就当成是上山拾“财”,回家再拿红布把它包起来,就寓意着来年会发财。我们随着人流逛了大半个公园,然后也捡了几根柴回家了。
回家以后,我们在家里吃了一顿酸汤火锅。在锅里烧开水后,倒入用西红柿熬成的底料,再根据个人的口味加入配菜。酸汤颜色鲜红,寓意着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热气腾腾。酸汤并不辣,反而酸酸甜甜的,只要一凑近,这酸汤浓郁的香气,就会从锅中倾泻而出,闯到鼻孔中,让人沉醉在这香气中。这酸汤里煮出来的东西,也被这酸汤的酸甜给“渲染”了,在自己的本味中掺杂着酸汤的气味,使得整个酸汤火锅更加开胃可口。
拾柴和酸汤带给了人们许多的好运,所以这项风俗很受人们的欢迎,只可惜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人们不便出门,公园也关闭,无法上山拾柴了,我多么希望这场疫情赶快过去,人们可以继续在阳光下的公园中享受美好生活。
篇四:贵州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位于云贵高原。这里的春节有一个特有的习俗——炸龙灯,热闹的炸龙灯意味着热闹和祥和。
炸龙灯原本是土家族求雨祭祀的活动,延续至今,已成了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种活动。除夕是小年,元宵是大年,炸龙从元宵开始。
正月十四是炸龙的彩排。在这之前,龙灯的制作者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干了很多天。正午,龙出发了,红色流满大街小巷,与之相伴的是锣鼓喧天。
十五是最精彩的,也是游龙的正日子。因为炸龙灯鞭炮是不可少的,所以在四点前鞭炮烟花已完全脱销。各家各户都将晚饭提前了,五点半,鞭炮由四处响起,声音逐渐变大,此起彼伏,像一支交响乐。全县的百姓都出来了,越来越集中的鞭炮声把整个德江似乎都震得地动山摇。鞭炮的火焰闪闪烁烁,红红火火,映着人们喜气洋洋的脸,大街上一片新年景象。
六点半,各路龙灯出发了。短的有十米,长的有五十米,在龙灯制作老手艺人的打磨下,龙的制作很精细,它代表着德江的历史和传统,艺人们说,大意不得。举龙者皆是二三十岁的男青年,他们戴着头盔,袒胸露臂,健壮的手臂舞动着龙,整条龙像活了一样,上蹿下跳,舞的我眼花缭乱。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家都准备好鞭炮,准备往舞着的龙和人上炸。我和大伯举着缠上鞭炮的竹竿,我害怕被炸到,畏畏缩缩的,但又想再对准一点,于是身体向后倾,双手伸得长长的,那姿势实在有点怪异。不久,龙成了网状,大部分的龙鳞都炸掉了,而舞龙的人则显得龙马精神,毫无畏惧。
八点多,炸龙达到了高潮,所有街道都是人流、火光流。天神一定看到了彩光流溢的人间街巷,如果从无人机航拍,这时候,整个德江都是流动的彩,闪烁的光。空气中到处都充满火药味,九点过后,炸龙渐渐结束,大部分龙已不能首尾相连,很多只剩几根骨线。十点后,鞭炮声渐渐平息,在万家祥和的期盼中扎龙灯缓缓落幕。
炸龙灯的鞭炮声虽已渐渐远去,但家乡人祈求安康吉祥,幸福美满的愿望,随着新时代的钟声正大笔绘就灿烂的康乐景象。
篇五:贵州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乡在贵州,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我们都会有举办活动的风俗,比如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其中,我最喜欢的风俗就是观赏那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花灯了!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在元宵节这一天晚上要闹花灯呢?妈妈给我讲了一个传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一只神鸟降落到了人间却被人们误杀了,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在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了一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自家的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一个风俗,并且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我有幸地来到了赏花灯的现场,感受了一番家乡的元宵节。还没到花灯现场,车辆就已经把会场围得水泄不通,就连交警也没办法。在赏完车灯之后,我终于挤进了赏花灯的长龙中,这条人的长龙一263眼望不到尽头,似乎直入天边。不过我的注意力还是被这吊在头顶上的花灯所吸引了。这里的花灯真可谓琳琅满目,有绿油油的青菜灯,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亦有红彤彤的胡萝卜灯,象征着在新的一年中,红红火火,干劲十足;还有黄澄澄的玉米灯,象征着在新的一年里恭喜发财,财源广进!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金牛灯,只见它的一对金牛角蜷曲地向外延伸,象征着今年我们要“扭转乾坤”;它的眼睛直视前方,就像我们在课堂上盯着黑板的那双眼睛,生怕错过老师讲的任何一个细节;牛的嘴巴微张着,好似在吸收本节课的重难点;它的肚子也圆鼓鼓的,里面一定装满了知识,可以随时“提取”出来用;它的全身呈奔跑的样子,寓意着我们在新的一年中要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我爱赏花灯,真希望闹花灯这个风俗能够永久地流传下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