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
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一)
《民族团结同抗疫石榴花开见真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迷坝乡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场上,我们看到了乡党委政府科学精准的决策部署,看到了白衣天使勇敢逆行的大爱精神,看到了志愿者们一线奔波的辛劳付出,同时,也看到了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共同抗疫的团结互助。连日来,迷坝乡少数民族群众心系疫情、守望相助,勇担社会责任,自发捐款捐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有些志愿者可能不太熟悉这边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习惯,所以我在这也能发挥联系域内回民一起参与抗疫的作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时,迷坝乡马莲咀村土家族群众刘羽丹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迅速投入到抗疫一线,每天行走在马莲咀村的山间小路,宣传防疫的重要性,积极劝导村民少出门,多居家,让迷坝乡真正的“静下来”。每天迎着朝阳出门,夜幕降临时才归家,尽管如此辛苦,她却仍旧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只为将防疫知识宣传到每家每户,她用脚步、用行动、用担当参与构建联防联控的人民防线。
回族村民杨红霞在执行防疫任务以外,还肩负着八罗村村民的民生保障工作,她每天通过电话、微信及时了解并记录村民生活情况和诉求,统一进行采购后,提前将购买菜品分拣消毒,挨家挨户上门配送,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家乡的百姓提供了生活保障。
苗族村民熊桂花,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抗疫志愿工作。每轮核酸检测工作中,她都是第一个到达检测点位进行准备工作,最后一个完成收尾工作;每轮核酸检测工作中,她尽职尽责的维持村民秩序,让大家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在等待中产生怨言的村民,她也会耐心的安抚村民情绪,使村民了解核酸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保证迷坝乡核酸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吆喝的一声声抗疫宣传音,让群众自觉筑牢防疫的“安全网”,送去的一份份美味可口的“民族”特色饭菜,让群众吃在嘴里,暖在心里;分发的一件件分量满满的支援物资,让辛苦紧张的抗疫一线充满爱与希望。这些温暖聚滴成雨,聚水成河,浇灌了盛开在“疫”线的民族团结之花,驱散了疫情的阴霾。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迷坝乡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舟共济、共度难关、共克时艰,他们以平凡微小的举动为这场艰苦的疫情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这片民族团结滋润过的热土上,在这场战“疫”里,彰显着抗疫斗争中淬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凡人之举汇集小城大爱,用涓涓细流彰显出民族团结的巨大精神张力,共同绘就迷坝乡各民族同胞心手相牵的壮美团结“画卷”。
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二)
《党坚势盛,筑牢民族之梁》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只有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推动民族团结事业进步,才能发挥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团结”是一个团队的生命,是一个团队不断进步的保证。从战国时期“将相和”的美谈到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无不说明团结给予团队强大的生命力,使一个团队能够战胜眼前的困难,打破阴霾。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分布形式体现了我国民族大融居的特点。这更要求我国民族要不断加强团结意识,这不仅仅是各族人民强大的民族向心力推动,也是祖国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
推动民族团结,努力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强化在校学生文化教育。2023年我国香港发生了修例风波。在这场风波中,大量学生成为反华势力的傀儡,听从反华势力错误的观念,加入社会暴乱行动中,使整个香港社会动荡不安。因此推动民族团结,我国应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建设传播阵地,加大对在校学生教科书的审核制度,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马克斯主义国家观。同时,通过多样化渠道如短视频、双微一端等方式做好文化宣传,坚定各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荣誉感、获得感,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增强民族间的文化认同感,筑牢思想之基。
推动民族团结,提升国力,发扬大国风范。所谓“弱国无外交”,在国家交流中若没有强劲的实力便无法掌握话语权。当一个国家在国际中没有话语权,就无法保护自己的国民,境外黑恶势力一旦深入挑拨国家内部关系,那么这个国家就会迅速分崩离析。西藏问题一直是我国的重点,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拉萨“3。14”事件更是令人心惊,然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高铁技术”等科技力量的显著提高,藏族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本质的提升,如今达赖在国际上所产生的的不良影响从越来越小,变成再无音讯。这正说明大国崛起的重要性,民族团结作用于社会发展,同样的,社会发展也会反促进于民族团结。
推动民族团结,以人为本,提升人民幸福感。2023年中央台调查节目中就曾以“你幸福吗?”作为采访话题,走进民间,倾听群众的声音。幸福感关乎人民福祉,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目标。一个社会的稳定靠人民来维持,只有关注人民在意的民生问题,才能彻底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办好就业、住房、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保证。让各项政策惠及于民,发挥政策最大化效益,提升群众满意度,保障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国家高质量发展。
民族团结是一个社会乃至国家的立足之本,只有同时提升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着眼民生问题,切实解决人民需求,将民生工作放在首位,才能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大融合,保障国家繁荣稳定,为我国的崛起奠定坚实基础。
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三)
《在白杨树坝》
翻过菜籽垭,往大堡方向走,两边的山好像很热情似的接连围拢来。刚吃过午饭,有点困,想把车停下歇一歇,却找不到比较宽敞的地方,就闷闷地往前开。
“禾禾,你不知道,这附近有个地方叫白杨树坝,那里有个孩子是跟你同一天出生的。当时在县医院,我们两家住在一个房间,你生得早一点,生下大概两小时那个孩子也出生了。他爸和我拉谈时说,他们是回族,家就住在白杨树坝。”为了驱赶浓重的睡意,我没话找话地对同行的儿子说。
绕过一个山头,前方终于开阔起来,我的精神也随之一振,感觉头脑清醒了不少。刚看见公路左侧有很多人家,就发现眼前蓝底白字的路牌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白杨树坝”几个字。这就是白杨树坝啊,那个回族孩子就在这儿?既然到了跟前,是不是可以去探访探访?他应该和我家孩子一样高了。这样想着,我就把车缓缓停靠在路旁。
路旁有一块不大不小的河滩,还有一排高大的白杨树,人户也集中这里。看得出,全部是近几年新修的住房,除了个别仅一层而外,较多的都已加盖成了两层。瓷砖墙面光洁明亮,各色门窗精致优雅。庭前统一用青砖砌起半人高的花窗子隔栏,形成了既分出内外又不显封闭的小院。院里有花有草,盆栽的,就地种植的,均打理得整整齐齐生机勃勃。脚底下能硬化的都硬化了,环境干净漂亮。一条小溪在村子中间流过,涓涓又潺潺,依依杨柳夹道,连绵青山环绕,空气纯净,鸟声如洗。我知道白杨树坝是康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聚住村,隶属长坝镇,风景秀丽,气候温和。今得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在绿树掩映里,村边的活动广场上,几个孩子和两位戴着白色圆帽的老人,正在古朴典雅的“团结亭”里悠闲地玩乐,不时飞起一片欢声笑语。我轻轻走过去,跟一位拄着拐的老人打问情况,孩子们觉得插不上话就跑开了。我不知道想找的人叫什么姓名,只能大致描述了一番我们认识的渊源。老人听后先问我是哪里人,然后又瞅瞅跟在我身边的儿子,这才告诉我:“你找的那家人可能是我们后院的。”说着还给我指了指那家人在庄里的具体位置。但他马上又说,我来的不是时间,那一家人今天都去城里了,一早就走的,门都上着锁。
尽管有些遗憾,但我仍然很高兴,好像一个模糊的牵挂瞬间被落实了大半。我一边感谢着老人,一边又跟老人聊了些家常。他说年轻人都忙着挣钱去了,自己年龄大没什么力气,就在家经管孙子。我问孙子上学了没,他说小的在村里上,大的已经去县里读高中了。我有点疑惑,咱村里也有学校吗?他又给我指着前面说,那就是他们村的学校。这时我才发现,几百米外的国道边上矗立着一座淡蓝色的楼房,楼房顶上竖着几个金色大字,因为是周末,校园里没有学生活动的身影,但可以大略望见校园的布置色彩丰富,充满活力与朝气。老人还说他们村现在什么都有,超市啊,快递站啊,卫生室啊。老人说的超市和快递站,我也很快发现了,都在不远处的公路边上,既方便物流,也方便群众。我不禁感叹,村里条件不错啊!老人接过话茬:“这些年到处发展都快,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更是关心和重视,现在民宗局还负责给我们修复清真寺,与以前相比,的确是享福了。”老人越说越兴奋:“过尔德节时,县委书记还和我们欢聚在一起,给我们讲民族团结的政策,谋划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像是总结似地说,共产党确实好!
我们这样交谈时,旁边另一位老人虽然没说一句话,但始终是笑盈盈的。那几个孩子玩累了,又跑回来躺倒在亭子另一端的长椅上。其中一个大点的女孩子高声给同伴儿提问:“你们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没人回应,她就撇撇嘴:“连这个都不知道,我们班的学生都能背哩,还有《康县文明十八条》。”我想听这个孩子接下来会怎么背,但她再没作声,休息了一阵又带着伙伴们朝广场那边的健身器奔过去。
就在我也准备起身时,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人提着个小袋子,从广场后面径直走过来,对着亭子里的两位老人说:“马伯最近身体好吗?我来给你们量一下血压。”刚才和我说话的老人笑着对他说:“王大夫,你对伯太好了,三天两头操心我们的身体。”那人笑着回道:“不客气,这就是我们干的工作嘛。”
疲惫已经完全消散,一种莫名的欢喜和快乐注满了我的心头。尽管没能见到曾经的有缘人,但我已经很开心。跟两位老人,还有那个王大夫打了声招呼后,我就决定撤了。
当车子驶离白杨树坝时,我忍不住又回头瞅了瞅这个特殊而美丽的地方。阳光下,山叠翠,水泛波,树影婆娑。暖风中,村容俏,百姓安,一派祥和。大片的石榴已经成熟,露出了红宝石一样的籽粒,它们一粒一粒紧紧地抱在一起,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四)
《携手同行遇见阳坝》
我从街头走到巷尾
从黎明走到黄昏
你们是否知道
阳坝早已绿荫万里
硕果累累
那挂满希望的桃李
那洋溢着清香的绿叶
还有嬉笑在街头的小孩
漫步在栈道的老翁
都是参与者
也是见证者
而我却只想与你分享
在安静的阳坝古镇
在葱郁的茶垄间
在写满故事的
每一处
温暖的时光里
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天麻宴
也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茶叶膳
这是阳坝新的代名词
更是党和人民共同的努力的硕果
引进天麻种植技术
开拓茶叶市场
田间地头
随处可见
那飘扬在风里鲜红的旗帜
有农民的地方
就一定有基层党员干部先驱
有希望的地方
就一定有人民团结一心
为民族振兴共同努力
又见六月
石榴花开
那万里绿荫里的一抹鲜红
烈日当空
喜笑颜开
那辛勤付出里的一片灿烂
遇见阳坝
携手振兴
我们都是参与者
也是见证者
我从街头走到巷尾
从黎明走到黄昏
你们是否知道
阳坝早已绿荫万里
硕果累累
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五)
《党旗下的一条心,手牵手的一家人》
xx月xx日,xx县一例省外返乡人员初筛阳性,让这座原本热闹喧嚣的小县城安静了下来,工人停工,商铺歇业,学生停课,好像全县人都停止了活动,又好像没有,物资源源不断的被送进来,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进行着,各个路口的堵卡点不分昼夜运转,封锁的小区、村社有人送物资、送温暖。疫情让我们在空间上保持了距离,却让心的距离贴得更近,在这场严峻斗争中,各族人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万众一心战疫情,守望相助斗病毒,筑牢了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全防线。
党旗鲜艳,先锋出动,为民定心神。“如果颜色有奇迹,那一定是中国红”这是我听过最动人的告白。当我们从喊着武汉加油、吉林加油、上海加油、中国加油到现在的xx县加油时,这片土地上的我们也在不停努力着。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岸门口镇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闻令而动、听党指挥、冲锋在前、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为疫情阻击战筑起一道道牢固的“红色防火墙”。
岸门口镇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全面压实各防疫战线,织密防疫工作网,确保措施精准,防控有效。全镇共6个设控卡点118名值守人员、262名网格员入户联防联控,“你好,请出示的健康码、出行码,配合我们进行体温检测”、“你好,非必要请不要外出”、“你好,请问是xx吗,请问你最近外出过什么地方,做过核酸检测了吗”、“你好,请不要聚集、戴好口罩”“你好,我们是疫情防控工作人员,请配合我们做好人员信息核查工作”这些每天重复百遍的话语是全体镇村干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最真实的工作写照。
丁少宏老师,回族,岸门口镇许家河小学教师,在2023年初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他毅然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者,为全镇防疫抗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他所说:“家乡正处在抗疫最艰难的时期,无论在哪里,我都会为抗疫出一份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定会战胜疫情。”彰显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体现。
温暖同行,携手互助,患难见真情,携手渡难关。中华民族本就是一个共同体,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全镇人民紧密团结了起来,也让整个中华民族团结了起来。疫情之下的一个个让人破防的瞬间,一幕幕暖人心窝的画面,已经没有比这些更能说明我们是一家人的了。“我们本是一家人,守住家乡,守护家里的每一个人。”在这场疫情之下,这句话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终点,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滋养着岸门口这片土地上开出的最鲜艳的团结之花。
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六)
《颗颗石榴籽共筑绿色崛起、美丽富民同心圆》
民族团结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民族融合的步伐也从未中断。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时十八年,考察了许多国家,人们第一次了解了西域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政治、经济,这次“凿空之举”为汉朝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来往;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率先为少数民族打开了向汉族学习的大门,中原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激烈碰撞;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内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融合,给中原民族输入了新鲜血液;两宋时期,蒙古、女真与汉族在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之后,开始和平共处;明清时期,通过战争、联姻、贸易等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往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以周保中、马本斋等为代表的民族英雄为驱除日寇、反抗侵略做英勇献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海南的琼崖纵队策应第四野战军解放了海南岛;格达活佛为和平解放西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所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库尔班大叔就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代表,他的事迹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三千孤儿入内蒙”的事迹书写了民族团结、互帮互助、共同进退的典范;2008年汶川地震、2023年玉树地震中所展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深深烙印进了人们心中: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汶川遇难者默哀的情景,忘不了玉树地震中藏族孩子渴望生命的眼光,忘不了全国各族人民捐款捐物的感动场景,忘不了国庆节天安门前那56个民族团结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有血浓于水的亲情。
进入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团结友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都是全国各族人民上下齐心战天斗地的结果。此刻,我想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做中国人。
陇南被誉为“秦陇锁钥、巴蜀咽喉”,在这里就生活着一群氐族后裔,他们坚守“氐文明”传承的重任,敬畏大自然,认为万物有灵,保存着千百年前先人们祭祖、欢庆的舞蹈、语言,成为已经消逝的氐文明的“活化石”,为研究与调查人类学、远古文明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有着弥补商周断代史的作用。
陇南康县素有“陇上西双版纳”之称,她坐落在甘肃省东南部,甘肃、四川、陕西三省交界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景优美,被誉为”陇上江南”、”陇上西双版纳”。境内生活着汉、回、藏、满、蒙、瑶、壮、维吾尔24个民族。氐族文明被一些学者称为康县文化的先祖。氐族,是我国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氐族的发展史不论是对中国历史,还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民俗文化乃至人类文明均有着深远影响。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氐族人杨茂搜、苻坚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合于汉族等民族中。
近年来,康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资源实际,发挥生态优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富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走出了一条具有康县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创出了“康县模式”,贡献了“康县智慧”。如今的康县,再也不是那个无人问津的“丑小鸭”,而是变成了人人羡慕的“白天鹅”。同时,康县注重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品牌”。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全面打造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实体化工程,进一步增强康县民族团结进步示区创建工作的吸引力。在太石乡突出康北地域文化,打造百米民族团结文化长廊。在长坝镇白杨树坝聚居村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广场,修建“团结亭”,通过民族团结实体化品牌的打造,有力增强了康县示范创建工作的影响力,推动了创建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多姿多彩。在这个过程中,康县各族人民都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用各自的方式为康县的建设添砖加瓦,用汗水谱奏了一篇又一篇华丽的乐章。
一个地方的民俗文化最能反映各个民族融合发展的过程。作为“陇上西双版纳”的康县更是如此。近年来,当地政府把发掘整理民俗文化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抓手,结合文化振兴,先后组织多个部门开展实地考察,积极发掘民俗文化,通过这种形式,促进了县域内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典型的民俗文化像山歌、羊皮山鼓舞、唱书、康南花鼓、男嫁女娶等文化,通过仔细研究都能发现民族融合的印记。太平天国末期,启王梁成富余部来到康南,在这里入赘,这些广西的子弟与康南人民结合在了一起,康南男嫁女娶的风俗由此兴起。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封建王朝的更替史,而且是一部民族融合发展史,各个民族在不断的交融中,互相学习中才奠定了56个民族的基础,才形成了今天的最优秀的中华民族。从各个封建王朝的执政过程看,民族团结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民族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放眼世界,非洲、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更多的是由民族问题引起的。所以说,在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民族团结进步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逐梦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牢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用心、用情、用爱做好民族工作,共同促进民族繁荣,增进民族团结,携起手来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加快绿色崛起、实现美丽富民的航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新时代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如同个体成员会不断追问自我生命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一般,一个国家和民族也需要时时省思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目标定位与理想追求。
一方面,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样,可以映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缩影。也就是说,小我之个体的观念意识与行动取向,会深刻地影响大我之整体的形象、面貌与走向。另一方面,这滴水又会跟随大江大河汇入大海,流向远方。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不管您身在何方,身居何职,身事何业,您都在怀念着故乡的的山水,牵挂着故乡的亲人,关注着故乡的发展。春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每年年三十谈家沟村的每位村民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墓地去祭拜祖先亲人,可是通往坟墓的那条小路崎岖,尤其是雨雪天气,更是路滑难行。2023年11月6日,在王坝镇党委政府和苟家庄村级两委的关心支持下。谈家沟社社长郑小红同志通过召开全社村民会议,征的全体村民的同意,达成一致,为谈家沟社通往墓地修建一座板桥。在王坝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村领导班子的领导、以及我村村民的齐心协力下,修桥补路这一工作于2023年11月7日正式展开。每家每户不管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最大程度的给予了相应的支持。一条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中充满了欢声笑语,更多的还是团结在一起的干劲。不管是年迈的老奶奶还是妇女都拿出了巾帼英雄的气概,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能够团结一致,只为能建设好自己的家乡而努力、坚持不懈。在大家的的共同努力下,小桥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本项工作共耗时两天,于2023年11月8日圆满完工。
不管是在家的还是因生计在外务工的村民,每家每户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本项工作也圆满完工。本项工作不仅促进了村民之间、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之谊,也更加彰显了在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之时每个人的大无私奉献精神。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我相信在未来,在王坝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村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以及全村各民族群众对各项工作的积极配合下,我们谈家沟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明天更加辉煌!
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八)
六月的仲夏,草长莺飞,万物竞绿,麦黄杏熟。因为参加由xx省民委、xx省教育厅、共青团xx省委、xx省文联等单位共同组织的在全省范围内举办“石榴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活动,需要前去我县xx镇一个名叫白杨树坝的村子走访,因白杨树坝是x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聚集村而家喻户晓,多少年以来这个被大山所环绕的村落生活着回汉两个民族群众,大家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同为摆脱贫困面貌、建设美好家乡、过上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着。在这个普通的村落,让人们见证和体现着“民族团结一家亲,乡村盛开幸福花”的真实境况。鉴于此,我满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离x县xx镇东北角,有七公里远的路程的白杨树坝少数民族村落寻访。此时的白杨树坝村安静祥和,静卧在那青山绿水中,依稀在向世人默默诉说那千百年来的往事与风雨。
夏至节气过后第三天,天气晴朗,碧空如洗。我怀着访幽览胜的喜悦心情走进了这个x县唯一一个汉回聚集的村落。这个村子我早在九十年代就知晓的,因为那个时代有个在这个村子的小学担任领导职务的熊校长,他的女儿嫁给了我所在单位白杨财政所的同事王永宏做夫妻,通过熊校长的女儿的简单叙述知道了在咱们x县境内xx镇有个名叫白杨树坝的这个村名。后来也跟随他们两个去了这所简陋的村学熊校长的家做客光顾了一下,而这个村落只是路过而已,村容村貌依稀不得了。后来才知道白杨树坝是x县唯一的少数民族聚住村,在xx镇境内,风景秀丽,气候温和。翻过一个有名的菜籽垭,顺着宽阔、弯曲的G567国道而行,眼前随着山峰的后移渐渐地开阔了起来。忽然一转头看见公路左侧有很多人家,也发现眼前蓝底白字的路牌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白杨树坝”四个字。这就是我要寻访的白杨树坝啊!既然我又一次专门来到了这里,是要去寻访的。它的旧貌一去不复返了,在我的记忆深处未留下任何痕迹。想着想着,师傅把车缓缓停靠在路旁,再一次以一个陌生客人的身份重新打量和认识这个村子的真容吧!
路旁右侧是一块大小不一的河滩,还生长着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人户大多集中这里。看得出来,这个位居国道旁的自然小组名叫白杨树坝社,全部是新近几年修建的住房,除了个别仅一层平房而外,大部分都已加盖成了两层楼房。瓷砖墙面光洁明亮,各色门窗精致优雅。庭前统一用青砖砌起半人高的花窗子隔栏,形成了既分出内外又不显封闭的小院。院里有花有草,盆栽的,就地种植的,均打理得整整齐齐生机勃勃。脚底下能硬化的都硬化了,环境干净漂亮。一条小溪在村子中间流过,涓涓又潺潺,依依杨柳夹道,连绵青山环绕,空气纯净,鸟声如洗。白杨树坝村因为此村周围白杨树多而得名。今日重新得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远眺四周,崇山苍翠,绿水淙淙。山涧里,薄雾缭绕,百鸟放歌。给人一种漫步仙山之感。走进村子,感觉空气都是纯净的、绿色的。整齐的村庄,漂亮的楼房,宽阔的活动广场,古朴典雅的“团结亭”在一排白杨树的掩映中,充满勃勃生机,更有些许诗情画意。小村子里道路不宽,路边的鲜花在微风中绽放,娇艳欲滴色彩缤纷。家家户户都有个小小的院落,种满了应季的蔬菜。院子旁边是汩汩流淌的水渠,在阳光下清澈见底。小小的村庄一尘不染。在两边青山下,白杨树坝村的白墙青瓦新楼鳞次栉比,檐廊阁相接,犹如一群拥挤在山沟里憩息的大雁,显得生气盎然。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少数民族聚居村——白杨树坝村。
白杨树坝村是少数民族村,位于xx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七公里,国道567从村内通过。全村有常住人口二百零六户六百八十三人,其中:回族五十八户一百七十三人,辖六个社(白杨树坝社、沟门社、董沟社、李山社、张湾社、谈山社)。全村耕地面积为一千四百七十五亩,林地面积为四千四百四十三点九亩。有劳动能力三百六十人。全村以劳务输转、种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发展支柱。其中大黄和中蜂养殖为该村的特色产业。
在绿树掩映的村边的民族活动广场上,三四孩子和两位戴着白色圆帽的老人,在古朴典雅的“团结亭”里悠闲地玩乐,不时传来一片欢声笑语。我轻轻走过去,跟一位八十八岁的头戴白帽的回族老人聊聊。老人说他们村子现在变化可大了,什么都有,超市啊,快递站啊,卫生室啊。老人说的超市和快递站,我在转悠时发现的,都在不远处的公路边上,既方便物流,也方便群众。我不禁感叹,村里条件确实改善的不错啊!老人接过话茬:“这些年到处都发展的快,变化都挺大的,国家对我们少数民族更是关心和重视,现在民宗局还负责给我们修复清真寺,与以前相比,的确是享福了。”老人越说越兴奋:“过尔德节时,县委书记还亲临和我们欢聚在一起,给我们讲民族团结的政策,谋划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她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说,共产党确实好!
在村里游转时,碰巧见到了居住在白杨树坝村白坝社村民张康英,他娘家原来在xx镇权坝村,本来是汉族,嫁到白杨树坝村后,改为回族。其子马江林,今年三十岁,妻子是该镇高石村人,现在也是回族。“二十年前,我们村里矛盾不断,但随着汉回通婚,本社的二十户汉族也主动放弃了养猪;平时都互相帮助、一起劳动,汉族家里办酒席也请我们回族厨师,慢慢的关系都很融洽了。”张康英笑着说。
汉回一家亲。汉族村民张喜梅告诉我,“在我们村汉族和回族都很亲,都是邻居,平时你来我往的,关系都很好。我老公的大哥就上门到回族家里,现在也是回族,现在在xx镇街道上修建了两栋楼房,他又是‘牙行’(牲畜经纪人),一年能挣不少钱,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们白杨树坝村二百零六户,其中有回族人家五十八户,白杨树坝社三十八户、黑沟门社五户,其他社十五户,大家一起生活了很多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同为建设美好家乡、过上幸福生活努力奋斗,如今的村子是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村党支部书记李康银笑着说。
行走在白杨树坝村,一条条乡间小路整洁通畅,一座座农家小院焕发新颜,水泥路平坦干净,安居房整齐美观,房前屋后绿树掩映。昔日路上随处可见的毛驴、骡子已经不见了,电动车、小汽车在水泥路上穿梭;姑娘、小伙儿穿着时尚又讲究……
白杨树坝村贫困人口六十六户二百六十九人到二零二零年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三十三点二四百下降为零,如期实现村出列、户脱贫,告别了千百年来困扰群众的绝对贫困问题。现在“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村群众从脱贫攻坚中亲眼看见了家乡的变化,亲身体会到生产生活的提升,发自肺腑地感恩党,他们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同源共流奋进新时代迈向新生活。
xx镇紧紧扭住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民族团结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不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脱贫巩固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汉回一家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据上了年纪的村民回忆,当初村里自然条件差,粮食歉收,村民生活窘迫,邻里纠纷不断。后来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整个xx河,带来了各类扶贫惠农政策,村“两委”班子带头修路建房,在全村推广花椒种植、加工产业。通过先富带后富,白杨树坝村实现了富民强村,走出了民族团结的新路子。在几十年的共同劳动生活中,两族人民关系融洽紧密团结,相互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同舟共济、团结友爱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白杨树坝深厚悠久的历史传统,更得益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xx镇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鲜明特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把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新时代新xx,有了新目标新任务,也要有新作为。为了加强多民族互嵌式发展建设,xx镇从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各民族在xx区域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条件,推动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环境,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中路河畔绚丽绽放。
近年来,x县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工作,把关心少数民族生活,推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二零二一年八月,县委书记李廷俊带领财政、交通、发改、扶贫、水保等部门负责人实地调研后,召开书记现场办公会议,专题安排部署了白杨树坝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工作,落实各类帮扶经费三十六点五万元。在每年的尔德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春节等重大节日节点,县委主要领导和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带头深入少数民族群众中,关心生活,了解困难问题,查看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危房改造等方面惠民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少数民族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了解,自二零一八年以来,x县在白杨树坝村已落实各类发展项目资金五百五十九点四四万元,有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更好地解决好了饮水、看病、公共服务设施等民生实事,大大地提高了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指数。远在千里之外的援建单位山东李沧区,以极大的热情和担当、责任组织统一战线参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二零一九年为xx陇南x县xx镇白杨树坝少数民族村定向捐款二十五万元,发动各界人士拓宽少数民族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竹青丹红梅花伟,龙腾虎跃凤凰飞。其寓意不言而喻。我们坚信: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白杨树坝村落的神韵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白杨树坝村落的各种奇特景观,无不吸引着全省各地的游客竞相前往。是的,不管你是陇南人,还是xx人,甚是是省外人,为一睹白杨树坝村落的美丽神奇的风采,都不惧迢迢万里,慕名蜂涌而至。神奇白杨树坝,传说缤纷;古韵白杨树坝,文脉流长;大美白杨树坝,景色秀丽;璀璨白杨树坝,传统文化艺术的奇葩。待到山中桃花盛开时,我们会再来。
我离白杨树坝时,午后的太阳依然炎热,回头瞅了瞅这个特殊而美丽的地方。艳阳下,山叠翠,水泛波,树影婆娑。暖风中,村容俏,百姓安,一派温馨祥和。大片的石榴已经成熟,露出了红宝石一样的籽粒,它们一粒一粒紧紧地抱在一起,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在这里集中展示了白杨树坝回汉两族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风貌,体现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
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九)
《让民族团结之歌响彻祖国大江南北》
亘古绵延的群山上,长城,在这里,抒写雄壮;广袤无垠的原野上,长江,在这里,凝聚力量;洁白神圣的高原上,珠穆朗玛峰,在这里,演绎辉煌。这一切,都在同一块版图上,用千百年的时间,勾勒着同一幅画——中国。
中国,这条盘踞于世界东方的巨龙,经久不息,不断繁荣富强。正是56个民族团结的力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民族团结——在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积淀了这样的一个词语。在和平年代,我们感受了这个词语的魅力,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亲促进了唐朝和吐蕃的关系,昭君出塞密切了西汉王朝与匈奴的联系,孝文帝迁都洛阳促进了民族融合……
在历史的烽烟里,我们更领略了这个词语的力量,苗族豪侠项从周率领汉族、苗族、壮族笔少数民族人民英勇抗击法国侵略者;回族爱国将领马福禄率领回族骑兵在北京外围与八国联军激战;壮汉两族组成黑旗军抗法援越,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寸士必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时的无畏无惧……这一切,都诠释了同一个主题——民族团结。
我们也许来自不同的民族,也许我们的语言不同、文字不同、信仰不同,但我们属于同一个国家——中国!
展望未来,盘踞在世界东方的那条巨龙必然更加强大,五星红旗定会在更高的上空飘扬,而这一切,都源自于同一个信念——民族团结!
喜迎二十大民族团结主题征文(十)
《山水大堡共促民族团结》
东岳山,大雾满布,烈阳暗藏
山风颤栗,抖落油菜花上的一颗露珠
滋养续断根脉横长
巍峨的山门,耸立
险要山峰,承载
仙体之轻。一道梯田,
承受麦苗抽穗之重
黄飞虎是黄土的儿子,敬仰
他的乡亲们,用泥巴塑造金身。
端坐山巅,守护四方生民。
云开雾散,一只雏鸟
在山寺古柏间,觅食寻亲
如洗。昨夜的雨
擦拭天空。云把凡间的炊烟
聚集起来,剪裁。
山的最高处,有祥云。
古柏的根系繁盛,主脉
扎得最深。慈眉善目的佛陀
保持一贯缄默。
苍鹰在云里,吟唱经文
按照各自的轨迹生长,谷雨
桑葚,戴胜鸟
憨憨地啄食。
一地包菜,葱花鼎盛。
顺着竹竿或绳子弯曲延生的
豇豆,结缘整座大棚。
觅春人,把香椿树上的
最后一滴露珠,交付母亲
万物皆慈。寄生于
厚重的黄土地,终有善缘。
净慧长老说,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
戴着露珠枷锁的蜜蜂,蜷缩在
一朵花后,等待阳光,
结个善缘。
一株邂逅石岩的幼柏,破石入土,
几颗干瘪柏实,与佛有关。
慈能生俭,不敢为天下先。
在黄土地操劳的人,
根于斯,魂于斯,生死皆于斯。
一束从云雾里穿梭的阳光,
传承了黄土地的衣钵,护佑芸芸。
一张土纸,就是一个生命。
李家山,纸坊沟,
用构树皮造纸,用清泉涤尘。
化于佛殿和祖先坟前的每一张纸
都试图救赎春天,安抚生灵。
不要纠结真假。按人的纹理,
心的电波就是最好归宿。
张三的长发,戴在李四的头上,
都是安顿生活。
塑造佛像的黄泥巴,和种苞谷的
黄土一样,单纯,慈悲
生长希冀和庄稼。
躬身耕耘,柔顺四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