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许诺
刚刚观看了《跟着书本去旅行》这档节目,跟着记者的介绍我们一起看了竹节人和泥狗子的制作过程,可见一个小小的事物都可以在人们的手中变成童年的玩具。
泥狗子,听到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简单来说就是用泥做的狗,但这个狗可不一般,它可以发出声音,有时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声音。但制作泥狗子可很不容易,土还要是孤山的土,因为那里的土很黏,不弯。
跟着视频,我们找到了《竹节人》这篇课文的作者范锡林老先生,他向我们说了靖江两种常见的竹子,一种叫燕竹,一种叫篾竹。又带着我们去到了篾匠做工的地方,认识了老篾匠花满荣,花爷爷向我们展示了制作竹工艺品的工序。视频的最后,我看到了心灵手巧的篾匠,找到了制竹节人的乐趣,品到了竹坚韧不屈的精神,体会到了老一辈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他们生活的不易……
篇二: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王嫣然
今天,我在手机上看了《跟着书本去旅行》,其中我看了《童趣手工》,知道了“竹节人”“泥狗子”这两种手工。
通过观看,我知道了其中做“竹节人”需要用篾竹。自古古人会把竹子比作为君子,因为竹子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虚心,中间空而有节。第二个,它宁折不弯,不管有多大的风,它宁可Www.0279.NeT折断,也不弯曲。
其中还说了孤山上的泥巴,能做成“泥狗子”。这种土还有很好的品质,很黏,不会断。“泥狗子”身上的点是我们中国的和乐图,就是对未来的祸与福之间的一种预见,它的点就相当于吉祥如意。
看完这个节目,我知道了古人们的智慧。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把古人留下的文化发扬光大。
篇三: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于跃超
这次疫情放假期间,学校为了让我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特意精选了央视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让我们观看。看了其中的《童趣手工》这一集之后,我认识了“竹节人”和“泥狗子”这两种手工。
在了解“竹节人”的制作过程中,我对它的制作材料——竹子非常感兴趣。通过观看节目,我知道了自古文人会把竹子比喻为高洁的君子。这是因为竹子有两个特点:第一,竹子中空而有节;第二,竹子宁折不弯。这两个特点都和君子的品性是一致的。当然,用竹子做成的竹节人的身手之灵活也非常让我惊讶。
更让我惊讶的是“泥狗子”。古人们居然用那么平常的泥巴就能捏出表情那么生动并能发出声音的动物造型的手工。而且,“泥狗子”身上的图案还能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
从这个节目中,我不但认识了既好看又好玩的手工作品,还知道了这些手工作品都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劳动者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篇四: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穆思宇
跟着视频,我认识了《竹节人》的作者范锡林老先生,他向我们说了靖江两种常见的竹子,一种叫燕竹,一种叫篾竹。又带我去到了篾匠做工的地方,认识了花师傅,花爷爷向我们展示了制作工艺品的工序。视频的最后,范老先生又带我们认识了一个篾匠,他就是擅长制作竹节人的张建国。张师傅两只巧手三两下,一个精美的竹节人就做出来了,我敢打赌,他就算闭着眼睛也能做出来!
这次观看视频,我看到了心灵手巧的篾匠,品到了竹坚韧不屈的君子精神,体会到了老一辈劳动人民的勤劳智。
篇五: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褚昊鑫
我今天看了《跟着书本去旅行》这一节目,我发现原来这么多看起来像是一个特别普通的东西,竟然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手工品。
第一个是竹节人,用竹子在水中浸泡了以后,把竹子一节一节地斩断,然后再用工具打个眼。范锡林小时候是用烧红了的铁钉在竹子上烫出来的,用棉线把头、四肢、身体穿在一起,在手上绑一个武器,比如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吕布的方天画戟等,然后找一个有裂缝的桌子,把线拽到裂缝下面,用手一拉,线变紧了,再一松,竹节人就耍起功夫来,像一个百战百胜的将军。
第二个是泥狗子,泥狗子是用土做的。土需要从孤山上取,因为孤山上的土质好,把土砸碎了再用筛子筛,只有最细的土才能用来做泥狗子。先和泥,再做成狗的形状,然后扎上眼,一个从狗的鼻子开始扎,一个从狗的嘴开始扎,要让两个眼相通,泥狗子就做好了。
通过观看,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很普通的东西可以做出很简单的玩具,就会得到最简单的快乐。
篇六: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孙嘉璐
世界如此之大,中国文化同样也博大精深,在观看了《跟着书本去旅行》后,让我更加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
节目中,我们来到了江苏省的靖江市,找到了写《竹节人》的范锡林,他是一名儿童文学作者,范老师拿出两种竹子,一种是燕竹,一种是篾竹,做竹节人的用的是蔑竹。用这种竹子还可以做竹篮子和淘篓。如果要做竹节人,首先要先准备毛笔或者是竹子,把它锯成几段,然后用竹子做出它的脑袋、身体和手脚,脑袋上要画眼睛、鼻子和嘴巴,再给它穿上线,竹节人手中留截线,把武器插到线孔里,再拉下面的绳子缩紧就制作好了。
除了竹节人,看节目我还知道了泥狗子也称为叫鸡。这个工艺品要取孤山东南角的黄泥制作,这种泥土没有杂质,粘性很高,干而不裂,弯而不断。取回泥土后,进行揉捏、晒干、敲细、筛漏、塑型、通孔、烘干、彩绘等工序完成的。因为小狗造型的最为常见,所以通称为“泥狗子”。
我深信,中国历史文化会有更多的、更有意义的故事等我们去发掘,去发扬光大。
篇七: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孙佳硕
观看视频后,我觉得竹节人和小泥狗寄托了孩子们童年的回忆,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孩子们不仅收获了很多知识,还能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视频里不仅让我大吃一惊,还让我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笔下的童年时光的美好。
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接触到作者笔下的美好时光,但一行行字中透露着的欢乐让我们想去看看,体验一下。我多想去看看啊!多想在那里留下我的影子啊!我多想去体会他们的欢乐。
篇八: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王旭颖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观看了《跟着书本去旅行》这个节目。视频讲述了竹节人和泥狗子的来历与制作。看着那一段段的竹子经过专业人士的手变成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竹节人;看着那一团团普通的泥巴变成一只只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泥狗子,我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中国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这一个个竹节人,一只只泥狗子,不仅是一些人的童年,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将我国人民的心灵手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是中国民间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亲眼看看那些有趣的小玩意儿是怎样做成的,还想亲手制作一个。
通过看视频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我深信,中国传统文化会有更多的、更有意义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去发扬光大。
篇九: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付思源
从这一期的故事里,我感受到了课文《竹节人》里那敏捷灵活的竹节人,还有可以吹出声音的泥“小狗”,体会到了只能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那个时代,孩子们最原始的童真,这和现在的“手机不离手”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是《竹节人》里描述的,因为竹节人带走了老师的疲惫,所以“我”和同桌相视一笑,偷偷地走了的一种纯粹,不带任何功利的天真与单纯以及那个时期人们一去不回的童年!
篇十: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马振邦
世界很大,有无数的新奇事物等着我们去发现,我们中国的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今天我在观看了《跟着书本去旅行》后,更加感受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跟着书本去旅行》,我观看了竹节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当年为什么要用竹子做玩具呢?看完以后我明白了这些问题。让我也喜欢上了竹子,古人把竹子比作成君子,因为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它的虚心,第二个它是宁折不弯。竹子的用途也很多,人们用它可以做很多的东西,比如竹篮子,淘米的淘篓等等。可以看出竹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当地人的心灵手巧,手艺人的魅力。
世界很大,我要努力学习,去探索更多的奥秘,体会大自然的神奇!
篇十一:跟着书本去旅行童趣手工观后感
刘景桓
我们一起与《竹节人》作者范锡林爷爷,去感受变化的竹子。
来到靖江的竹林,远看,那竹林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近看,竹林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爷爷告诉我们,竹子分为燕竹和篾竹两种,做竹节人用篾竹。竹子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虚心,因为竹子中间空,而有节;第二个特点是宁折不弯,不管多大的风,它宁可折断也不弯。这也让我明白了竹子与古代君子的品德相符,让我想起了《竹石》这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做人当如竹,坚韧、奋进、永不止步。
爷爷带我们看竹子的变化和制作过程,共分六步。第一步刮掉竹节,第二步劈篾,用工具把一个竹子劈成五片,第三步分层,第四步要打磨光滑,第五步做细,第六步编织,让我们明白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真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