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

香喷喷的糯米蒸熟了,长长木杵洗干净了,结实的石臼也准备好了,乡亲们都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

随着腊月的来临,一年一度的打糍粑节也紧跟北风的脚步,来到了我的家乡。在我们老家,每家每户在腊月间都要打糍粑。

寒假里,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妈妈一起去了镇上的集市赶场。刚进市场的大门,我们就看到了一群人围着一个摊子,甚是热闹!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钻了进去,看见七八个壮汉忙碌着。他们个个身着华丽的民族衣裳,腰缠红巾,手拿木杵,一个劲儿地往装满糯米的石臼里砸。过了好一会儿,原本颗颗分明的糯米饭团变成了一整块白软糯滑的糍粑,热气袅袅,清香逼人,我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咽着口水。接着,他们用木棒一搅,一拔,再用细线一拉,糍粑就完完整整的落在了铺满熟石膏粉的桌子上,再一搓,揪一块下来,放入模具中,一个又大又圆的糍粑就好了。在焦急的等待中,我早已饿的肚子“咕噜”叫了。

“妈妈,糍Www.0279.NeT粑是怎么起源的呀?”我扯了扯妈妈的衣角,一脸好奇地问。

“听老人家说,相传在两千多年前,伍子胥建城时,将大量糯米蒸熟压成砖块作为城墙的基石,也储存好了备荒粮,以此解决了国家的饥荒问题。后来,在民间,人们纷纷效仿他的做法。他去世后,老百姓就用糯米制成糍粑来纪念他。”妈妈耐心地讲解着。“哦,这美味的糍粑还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呢,那我今天真是涨见识了。”我一边感叹,一边想着往嘴里塞上一口。

话音刚落,在众人的催促下,糍粑终于可以吃了。咬一嘴入口香甜,热热乎乎的还拉丝儿,稍硬的外衣下,有着一颗软糯的内心,简直是妙不可言哪!在我老家,糍粑的种类也很多,其中,我最喜欢吃蒿叶的,色如翡翠,一股苦味在舌尖回绕,但细尝过后,甜味便越来越浓。

如今,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可过年打糍粑却是一个不变的习俗,在寒冷的冬日,吃上一口象征着全家和睦、甜甜蜜蜜糍粑,不失为一种生活的小确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