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

  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与钠的反应

  ①无水乙醇与Na的反应比起水跟Na的反应要缓和得多;

  ②反应过程中有气体放出,经检验确认为H2。

  在乙醇与Na反应的过程中,羟基处的O—H键断裂,Na原子替换了H原子,生成乙醇钠CH3CH2ONa和H2。

  化学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为什么乙醇跟Na的反应没有水跟Na的反应剧烈?

  乙醇分子可以看成水分子里的一个H原子被乙基所取代后的产物。由于乙基CH3CH2—的影响,使O—H键的极性减弱,即:使羟基—OH上的H原子的活性减弱,没有H2O分子里的H原子活泼。

  2.乙醇的氧化反应

  a. 燃烧

  b. 催化氧化

  乙醇除了燃烧,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也能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3.乙醇的.消去反应

  ①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原理,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分析此反应的类型

  讨论得出结论:此反应是消去反应,消去的是小分子——水

  在此反应中,乙醇分子内的羟基与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成了水分子,

  结果是生成不饱和的碳碳双键

  注意:

  ①放入几片碎瓷片作用是什么? 防止暴沸。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和脱水剂

  ③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为何要为1∶3?

  因为浓硫酸是催化剂和脱水剂,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脱水性,硫酸要用98%

  的浓硫酸,酒精要用无水酒精,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以1∶3为宜。

  ④为何要将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什么位置?

  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温度计感温泡置于反应物的**位置。因为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在170℃的温度下主要生成乙烯和水,而在140℃时乙醇将以另一种方式脱水,即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补充] ③ 如果此反应只加热到140℃又会怎样?[回答] 生成另一种物质——乙醚。

  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拓展内容:乙醇的消去反应

  乙醇的消去反应

  ①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原理,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分析此反应的类型

  讨论得出结论:此反应是消去反应,消去的是小分子——水

  在此反应中,乙醇分子内的羟基与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结合成了水分子,

  结果是生成不饱和的碳碳双键

  注意:

  ①放入几片碎瓷片作用是什么? 防止暴沸。

  ②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和脱水剂

  ③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为何要为1∶3?

  因为浓硫酸是催化剂和脱水剂,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脱水性,硫酸要用98%

  的浓硫酸,酒精要用无水酒精,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以1∶3为宜。

  ④为何要将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温度计水银球应处于什么位置?

  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温度计感温泡置于反应物的**位置。因为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在170℃的温度下主要生成乙烯和水,而在140℃时乙醇将以另一种方式脱水,即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阅读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1)

——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在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说明: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各异,而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古代字画 三能长久保存的原因)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 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上冶炼金属 2Fe2O3+3C高温4Fe+3CO2↑

  以上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的内容学习吧。

  初中化学酸的知识点精讲

  关于化学中酸的知识内容的学习,下面是老师对此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哦。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4、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酸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化学知识的复习学习哦。

  化学会考中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下面是对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知识的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考试工作。

  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溶液是混合物,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所以应求出参加反应的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或求出生成物溶质质量进行计算。

  命题主旨往往以混合物(杂质不参加反应,可能作为生成物列入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某溶液反应,根据产生的气体(有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或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来确定混合物中该物质的含量,并计算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在化学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反应后逸出的气体的质量。

  以上对化学中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化学会考中溶质质量分数详解

  对于化学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同学们需要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知识哦。

  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ω)

  以上对化学中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化学知识学习哦。

  化学会考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

  同学们对化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此知识的'学习吧。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上面对化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化学会考知识点之饱和溶液

  下面是对饱和溶液的定义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对下面的定义知识能很好的掌握。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以上对化学中饱和溶液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内容讲解学习吧。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2)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此次授课内容为教材第二单元课题二中“氧气的化学性质”。结合课堂教学与我课后的思考,在此跟大家交流汇报。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化学中对比的方法,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5.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助燃性。(2)准确完整地描述实验现象。

  下面我具体来谈一下我对目标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绪言中提到: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本节中的氧气,就是学生第一次详细认识其性质、变化规律、用途及制法的具体物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关注反应中的现象与变化前后的物质,同时又会升华实验得出结论,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敲开了一扇门。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习氧气,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知道氧气能**燃烧,教材中安排了几种燃烧现象比较明显,包含金属和非金属类型的物质——碳、硫、铁。旨在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分析,认识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因此,教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看,如何说,如何记就成为本节课需掌握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初三学生初学化学,学习的驱动力还是主要在“兴趣”上,学生们渴望能最近距离地看化学实验,喜欢追寻化学在生活中的身影,喜欢尽情交流与发言,本节课堂上,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发挥。对本节课实验现象的观察,不是为了单纯的记录,而是要培养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引导学生在看到现象后立刻引发“为什么?是什么?”的思考。

  (2)学习化学实验中对比的方法,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从第一单元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开始,对比探究的实验方法已经出现,本节课中,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受热燃烧的对比更充分证明了氧气的助燃性,对今后其他物质的研究也打下了基础。从具体的物质燃烧结论来归纳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想。

  二、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本节授课内容的特点,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我运用了“四互动”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学生“答疑”;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提示”,学生“动手”。教师引导启发,讲授新知,实验演示;学生交流表述,实验探究,思考总结。再辅以多**视频等**,让学生在静也思考,动也思考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①情景导入②解答困惑③总结提炼。具体来说明一下。

  环节一:情景导入。本节课的几位主角---氧气,木炭,硫、铁,小木条。教材中设计这几种物质,考虑到它们可以**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别,但这是初三的学生所不了解的。我就冥思苦想如何能找到生活中很熟悉的情景能将几种物质串联起来,于是我想到了烧烤,用于做燃料的木炭,串羊肉的铁钎子,偶然发生的意外硫磺皂,再配以大家喜欢看的“爸爸去哪儿的”背景素材,在课的开始就设下了几个疑团,让学生通过观看短片,自己把这几个疑问提出来,我及时把它们记录在副板书的位置上。这样做既在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将本节课的情景主线“解决女孩在烧烤中遇到的困惑”这条主线牵了出来。

  环节二:解决困惑,氧气的化学性质显现。如果说碳、硫、铁三种物质是串联在一起的小灯泡的话,那氧气就是连接其中的导线。

  首先,解答第一个困惑:木炭不好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说出可以快速点燃木炭的方法,他们的答案有:用扇子扇、多鼓入氧气,还有诸如加固态酒精、汽油等答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之后,我顺势总结:给木炭更多的氧气,就能使其快速燃烧。再温馨提示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之后,小组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老师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组内合作交流,对看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实验结束后,请一组同学汇报现象。表观现象描述完毕,我指出木炭燃烧是其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那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如何检验?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每一组学生经过商量琢磨,开始用手中现有的试剂进行实验,最后请一位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变浑浊的石灰水。在此环节中,每位同学都感觉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落实了目标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铁丝与硫燃烧的`实验略显复杂,故均为教师演示实验。

  在解答困惑二:铁能燃烧么?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在空气中试图去引燃螺旋状的铁丝,学生看的很清楚,铁丝并未燃烧,那我立刻导出疑问:铁丝在空气中看来不能燃烧,那可以试试将铁丝放入。。。学生立刻迁移想到:氧气中。紧接着完成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火星四射的剧烈现象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请学生描述现象,走近学生,让他们观察变短的铁丝末端悬挂的黑色小球,将生成物四氧化三铁引出并做简单介绍:四氧化三铁受高温融化,易掉落于瓶底。为学生讨论下一个问题打开思路。集气瓶底部水或细沙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其实在铁丝燃烧的试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止这一个,之所以我设置该问题的原因是:一,水或细沙与生成物四氧化三铁有关,强调产物;二,传达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进行化学实验要严谨,需要考虑周全,保护好仪器,节约药品,获得最好的实验效果,

  解答困惑三:跌入火中的硫磺皂。硫燃烧的实验装置我略作改进,用加热的玻璃棒引燃硫粉,并用小气球将装置密闭。老师演示后请学生对比说出现象,虽然这个实验中学生并未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但我感觉这种设计渗透了环保意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真谛。实验中我请坐在后面的一位同学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体现师生互助与公**等。

  在解答三个困惑的过程中,一直在展示实验,传达给学生“实验是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是进行物质性质研究的重要方法”,落实了目标中的(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通过边看边记,学生应该对现象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三组实验进行完毕,引导学生思考:氧气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什么?立刻有学生回答:带火星的小木条。因为时间关系,教师演示该操作,将氧气的检验方法呈现出来。

  环节三:总结提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亲近感又多了一些,更直观地认识到了氧气的助燃性,但有一个提升的问题还没有落实:结合刚才看到的对比实验,回答为什么相同的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会有所不同?启发学生思考该问题,最终得出“氧气含量”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一个原因,就此体会了氧气相对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来说,化学性质较活泼。落实了目标(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从抽象的氧气的助燃性到具体的实验现象,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有了初步的会迁移,会归纳的化学思维。

  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1、情景的选择比较贴近生活,情景中问题的提出也比较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

  2.本节课实验占主体地位,课前大量的实验准备,能让学生做的尽量交给他们,教师演示尽量清晰明了。

  本节课的不足:

  1、情景中的硫磺皂略显突兀。

  2.硫燃烧实验装置中,空气中硫的燃烧现象极不明显,需要后期进一步改进。

  3.课堂上一些问题的设置不太明朗,引导性不够。比如请同学们想办法来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某些学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经过钻研教材及目标,精心备课,请教其他老师听寻意见和建议,再到以最佳的状态上好每一节课,课下反思得失,我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今后对教学的思考会更加深刻。“讲台亮于舞台”,作为教师,把最精华,最精彩的课堂交给学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3)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希望能帮到大家!

  化学性质的定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属于能力的范畴;如蜡烛燃烧是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变化;这一变化证明蜡烛能燃烧,则是石蜡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化学变化中才能显出化学性质来。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酒精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

  化学性质的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4)

——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点

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点

  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推断题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八大沉淀:

  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中学范围内常见产生气体的离子:

  阳离子:氢离子(H+)、铵离子(NH4+);

  阴离子: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亚硫酸根离子(HSO3-);

  酸碱盐推断题中常见的一些离子的颜色归纳:

  (1)无色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钡离子、铵离子、银离子、锌离子;

  (2)有色离子:二价亚铁为绿色,二价铜为蓝色,三价铁为黄色;

  气体与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的显色:

  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酚酞遇酸变蓝色,遇碱变红色;

  初中化学框图推断中常见的酸性气体和碱性气体:

  碱性气体:氨气;

  酸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检验通常用澄清石灰水)。

  1、物质颜色

  红色:Fe2O3、Fe(OH)3、FeSCN2+、Cu2O、Cu、NO2、Br2(g)、P;

  橙色:Br2的溶液;

  黄色:S、Na2O2、AgBr、AgI、Ag3PO4、Fe3+(aq)、久置浓HNO3;

  绿色:Fe2+(aq)、绿矾、铜绿、浓CuCl2、Cu+浓HNO3;

  蓝色:Cu2+(aq)、胆矾、Cu(OH)2;

  紫色:石蕊、KMnO4、I2(g)、Fe3++C6H5OH;

  黑色:多数过渡金属的氧化物以及硫化物、C、Fe等;

  白色:CaCO3、BaSO4、AgCl、Mg(OH)2、Al(OH)3、MgO、Al2O3。

  2、物质状态

  液态单质:Br2、Hg;

  液态化合物:H2O、H2O2、H2SO4、HNO3等;

  气态单质:H2、N2、O2、F2、Cl2等;

  气态化合物:C、N、S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等。

  3、反应现象或化学性质

  (1)焰色反应:黄色-Na;紫色(钴玻璃)-K。

  (2)与燃烧有关的现象:

  火焰颜色:苍白色:H2在Cl2中燃烧;

  (淡)蓝色:H2、CH4、CO 等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Na在Cl2或空气中燃烧;

  烟、雾现象:棕(黄)色的烟:Cu或Fe在Cl2中燃烧;

  白烟:Na在Cl2或P在空气中燃烧;

  白雾:有HX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产生;

  白色烟雾:P在Cl2中燃烧。

  (3)沉淀特殊的颜色变化:

  白色沉淀变灰绿色再变红褐色:Fe(OH)2→Fe(OH)3;

  白色沉淀迅速变棕褐色:AgOH→Ag2O。

  (4)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5)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复原的气体:SO2;

  (6)在空气中迅速由无色变成红棕色的气体:NO;

  (7)使淀粉溶液变蓝的物质:I2;

  (8)能漂白有色物质的淡黄色固体:Na2O2;

  (9)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P4;

  (10)遇SCN-变红色、OH-产生红褐色沉淀、苯酚显紫色的离子:Fe3+;

  (11)不溶于强酸和强碱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2)遇Ag+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浅黄色、黄色沉淀的离子分别是:Cl-、Br-、I-2017年中考化学推断题复习知识点2017年中考化学推断题复习知识点。

  (13)可溶于NaOH的白色沉淀:Al(OH)3、H2SiO3;金属氧化物:Al2O3;

  (14)可溶于HF的酸性氧化物:SiO2;

  (15)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单质:Al、Si、;化合物:铵盐;

  (16)能与浓硫酸、铜片共热产生红棕色气体的是:硝酸盐;

  (17)通入二氧化碳产生白色胶状沉淀且不溶于任何强酸的离子:SiO32-;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5)

——中考化学复习必备的知识点

中考化学复习必备的知识点

  化学中考应该如何复习?首先要认真阅读考纲要求,明确考点范围,把化学课本的内容分进行分块整理,做到全面系统地复习。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考化学知识

  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工业用盐、有毒)

  中考化学知识要点

  推断题中的一些特别知识

  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

  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

  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

  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

  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__CO3)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__OH)

  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

  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碳酸盐和酸反应

  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甲烷燃烧。

  15、碱和盐中,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

  16、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CuSO4溶液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加热蒸发(或者加入适量盐酸)

  9、NaCl(Na2SO4):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适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6)

——关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关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这节课的设计和处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学习了氧气和水两种自然界常见的物质之后,我们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安排。通过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为后面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和金属的冶炼做了很好的铺垫。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⑴ 知识与技能 知道碳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碳的.化学性质。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

  1、学情** 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教材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学习起来相对简单易于接受。

  2、教法和学法:著名***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利用多**课件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课堂,在体验和感受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流程

  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碳的化学性质”为中心,结合我校的四步教学法将整堂课设计成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拓展应用→反思提升

  环节一: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通过学生表演自编小品引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开始学习。

  环节二:探求新知

  碳的稳定性:首先利用图片设置问题引发思考,引入常温下碳具有稳定性,并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我们把学生带到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明确了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当然通过这几幅古代字画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碳的可燃性:紧接着追问如果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是否会改变呢?顺利过渡到第二个化学性质碳的可燃性。并结合生活中吃烧烤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例和学生一起探究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带来的危害。并结合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究为什么碳和氧气反应有时生成二氧化碳、有时却生成一氧化碳。得出相同的反应物由于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的结论。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而服务的深刻道理。

  碳的还原性:碳的还原性是本课的难点,不但还原性难理解而且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也不好做。这个实验本身是演示实验,它不属于初中化学学生必做的八个实验中任何一个,所以我们没有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做演示实验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实验的危险性,另一方面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规范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我们用酒精喷灯代替酒精灯用时短现象明显,有利于实验结束后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实验从而引出还原性这一概念。还原性这一新的概念学生刚开始接触理解不透彻,只抓住要点点到为止,我们不再进行扩展。因为以后还会学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所以仅以炼铁为例简单说明即可。

  环节三:拓展应用

  有个成语叫“学以致用”所以根据本课题知识点我们设计了几个有梯度的习题对碳的化学性质加以巩固和理解,并适当延伸为下一课题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四:反思提升

  在这一阶段利用本课最后几分钟开展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研讨,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化学,结合本课内容倡导低碳生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四、板书设计

  板书采用框架式呈现给大家,这样设计既清晰又简洁,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同时,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们团队对这节课的设计和处理,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7)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实际上这个方法是不科学的,想要提高成绩首先是要把最基础的知识点理解明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必修一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化学必修一知识重点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

  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3)、离子共存问题

  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A、结合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结合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O32-,HCO3-,SO32-,OH-和NH4+等

  C、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水)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学)

  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除有色离子:Fe2+、Fe3+、Cu2+、MnO4-等离子,酸性(或碱性)则应考虑所给离子组外,还有大量的H+(或OH-)。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一、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主要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二、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纯固体之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三、看化学用语是否正确: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四、看离子配比是否正确

  五、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六、看与量有关的反应表达式是否正确(过量、适量)

  3、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如下: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一化学常考知识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二、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方法 适用范围 主要仪器 注意点 实例

  固+液 蒸发 易溶固体与液体分开 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 ①不断搅拌;②最后用余热加热;③液体不超过容积2/3 NaCl(H2O)

  固+固 结晶 溶解度差别大的溶质分开 NaCl(NaNO3)

  升华 能升华固体与不升华物分开 酒精灯 I2(NaCl)

  固+液 过滤 易溶物与难溶物分开 漏斗、烧杯 ①一角、二低、三碰;②沉淀要洗涤;③定量实验要“无损” NaCl(CaCO3)

  液+液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分液漏斗 ①先查漏;②对萃取剂的要求;③使漏斗内外大气相通;④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从溴水中提取Br2

  分液 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分液漏斗 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

  蒸馏 分离沸点不同混合溶液 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

  ②冷凝水从下口通入;

  ③加碎瓷片 乙醇和水、I2和CCl4

  渗析 分离胶体与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 半透膜 更换蒸馏水 淀粉与NaCl

  盐析 加入某些盐,使溶质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烧杯 用固体盐或浓溶液 蛋白质溶液、硬脂酸钠和甘油

  气+气 洗气 易溶气与难溶气分开 洗气瓶 长进短出 CO2(HCl)

  液化 沸点不同气分开 U形管 常用冰水 NO2(N2O4)

  i、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8)

——化学《置换反应》知识点

化学《置换反应》知识点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置换反应》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之一,置换是指组成单质的元素代换出化合物里的某种元素,常见的置换反应有:

  (1)干态置换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固体与固态或固体与气体发生的置换反应,多用于冶炼金属。例如:

  CuO+H2=Cu+H2O

  2CuO+C=2Cu+CO2↑

  (2)湿态置换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例如:

  ①金属跟酸的置换,是金属原子与酸溶液中氢离子之间的反应。如:

  Zn+2HCl=ZnCl2+H2↑

  2Al+3H2SO4(稀)=Al2(SO4)3+3H2↑

  ②金属跟盐溶液的置换,是金属原子跟盐溶液中较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发生置换,湿态置换遵守金属活动性顺序。如:

  Cu+Hg(NO3)2=Hg+Cu(NO3)2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9)

——初中数学*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知识点

初中数学*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知识点

  *行线公理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欧氏几何的*行公理,可以等价的陈述为“过直线外一点有唯一的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行。

  通过上面对数学中*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相交线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

  判断对错: 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

  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线六面八角:*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4对同位角,2**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

  ① 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

  ② 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特别注意:

  ①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互为同旁内角;

  ②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称呼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两条*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上才有的,这两条直线也可以不*行,也同样的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几何计数:

  ① *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n ( n – 1) 组对顶角。(或写成 n^2 – n 组)

  ② *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n(n–1)/2个交点。(或写成(n^2–n)/2个)

  ③ *面内n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把*面分割成[n(n+1)/2]+1个面。

  ④ 当*面内n个点中任意三点均不共线时,一共可以作n(n–1)/2 条直线。

  回顾:

  ⅰ、一条直线上n个点之间,一共有n(n–1)/2 条线段;

  ⅱ、若从一个点引出n条射线,则一共有n(n–1)/2 个角。

  *行线

  同一*面内,两条直线若没有公共点(即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注:*行线永不相交。

  1、*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行。 (注:这一点是在直线外)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 (或叫*行线的传递性)

  2、*行线的画法:借助三角板和直尺。具体略。(此基本作图方法一定要掌握,多练习)

  3、*行线的判定:

  ①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

  ②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注意:是先看角如何,再判断两直线是否*行,前提是“角相等/ 互补”。

  一个重要结论:同一*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行。

  4、*行线的性质:

  ① 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

  ② 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

  ③ 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注意:是先有两直线*行,才有以上的性质,前提是“线*行”。

  一个结论:*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例如:应用于 说明矩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相等,还有梯形的对角线把梯形分成分别以上底为底的两等面积的三角形,或 以下底为底的两等面积的三角形。(因为梯形的上底与下底*行,*行线间的高相等,所以,就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 此章难度最大就在如何利用*行线的判定或性质来进行解析几何的初步推理,要在熟练掌握好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会逻辑推理,既要条理清晰,又要简洁明了。

  5、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包括“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可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汇总(扩展10)

——化学黑色固体知识点梳理

化学黑色固体知识点梳理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化学是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黑色固体知识点梳理,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化学所有有颜色的沉淀和溶液初化学常见物质颜色、固体颜色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1、黑色固体(5种):木炭2、红色固体:铜——紫红色氧化铁Fe2O3——红(棕)色

  3、淡黄色固体:硫

  4、蓝色晶体: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5、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6、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7、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8、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二)、液体颜色

  1、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2、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3、蓝色溶液:含有Cu2+溶液—硫酸铜溶液

  4、黄色溶液:含有Fe3+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铜溶液硝酸铁溶液

  硝酸亚铁溶液5、浅绿色溶液:含有Fe2+溶液—硫酸亚铁溶液

  6、无色液体:水稀盐酸

  ().固体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稀硫酸酚酞试液氯化亚铁溶液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

  追问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有化学式就更好了

  回答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Cu.氧化铁Fe2O3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KMnO4

  5.淡黄色固体:硫磺S

  6.无色固体:冰H2O.干冰CO2.金刚石C

  7.银白色固体:银Ag.铁Fe.镁Mg.铝Al.汞Hg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Fe.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碳黑C.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Fe(OH)3

  10.白色固体: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钙CaCO

  3.氧化钙CaO.硫酸铜CuSO4.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镁MgO,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H2O.双氧水H2O2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CuSO4.氯化铜溶液CuCl2.硝酸铜溶液Cu(NO3)2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FeSO4.氯化亚铁溶液FeCl2.硝酸亚铁溶液Fe(NO3)2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Fe2(SO4)3.氯化铁溶液FeCl3.硝酸铁溶液Fe(NO3)3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KMnO4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NO2

  18.黄绿色气体:氯气Cl2

  19.无色气体:氧气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氯化氢HCl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Mg(OH)2,Al(OH)3,PbSO4,AgCl

  红褐色沉淀:Fe(OH)3

  蓝色沉淀:Cu(OH)2

  黑色沉淀:CuS,PbS

  1.碳酸钙CaCO3白色沉淀溶于酸

  2.氯化银AgCl白色沉淀不溶于强酸强碱

  3.碳酸银AgCO3白色沉淀溶于酸

  4.碳酸钡BaCO3白色沉淀溶于酸

  5.硫酸钡BaSO4白色沉淀不溶于强酸强碱

  6.氢氧化铜Cu(OH)2蓝色沉淀溶于酸

  7.氢氧化铝Al(OH)3白色沉淀溶于酸

  8.氢氧化镁Mg(OH)2白色沉淀溶于酸

  9.氢氧化铁Fe(OH)3红褐色沉淀溶于酸

  10.氢氧化亚铁Fe(OH)2白色沉淀溶于酸

  CuSO4+2NaOH=Cu(OH)2↓+Na2SO4蓝色沉淀生成、上部为澄清溶液质量守恒定律实验Ca(OH)2+CO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用CO2检验和石灰浆粉刷墙壁Ca(HCO3)2ΔCaCO3↓+H2O+CO2↑白色沉淀、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水垢形成.钟乳石的形成

  HCl+AgNO3=AgCl↓+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Cl—的原理

  Ba(OH)2+H2SO4=BaSO4↓+2H2O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BaCl2+H2SO4=BaSO4↓+2HCl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

  Ba(NO3)2+H2SO4=BaSO4↓+2HNO3生成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检验SO42—的原理FeCl3+3NaOH=Fe(OH)3↓+3NaCl溶液黄色褪去、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AlCl3+3NaOH=Al(OH)3↓+3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2NaOH=Mg(OH)2↓+2NaCl

  CuCl2+2NaOH=Cu(OH)2↓+2NaCl溶液蓝色褪去、有蓝色沉淀生成

  CaO+H2O=Ca(OH)2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生石灰制备石灰浆

  Ca(OH)2+SO2=CaSO3↓+H2O有白色沉淀生成初中一般不用

  Ca(OH)2+Na2CO3=C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工业制烧碱、实验室制少量烧碱Ba(OH)2+Na2CO3=BaCO3↓+2NaOH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K2CO3=CaCO3↓+2KOH有白色沉淀生成

  AgNO3+NaCl=AgCl↓+NaNO3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氯化物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BaCl2+Na2SO4=BaSO4↓+2NaCl白色不溶解于稀硝酸的沉淀(其他硫酸盐类似反应)应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l2+Na2CO3=CaCO3↓+2NaCl有白色沉淀生成

  MgCl2+Ba(OH)2=BaCl2+Mg(OH)2↓有白色沉淀生成

  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紫黑色固体,k2MnO4

  5.蓝色固体、Cu(OH)2CuSo4

  6.红褐色固体.Fe(OH)3

  7.银白色固体.AgFeMg

  8金黄色固体An

  溶液

  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白**aCO3Ba(SO3)2Mg(OH)2HgAgSO3

  初中化学所有沉淀物的颜色和所有溶液的颜色以及所有固体的颜色沉淀: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浅绿色沉淀------------Fe(OH)2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白色沉淀--------------CaCO3,BaCO3,AgCl,BaSO4,(其BaSO4、AgCl

  沉淀,CaCO3BaCO3溶于HNO3

  淡黄色沉淀(水溶液)----S

  微溶于水------------Ca(OH)2,CaSO4

  二、常见物质颜色和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银白色(汞银白色液态)

  紫黑色

  绿色白色沉淀),Mg(OH)2.溶于HNO3白色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 硫:淡黄色 Cu2(OH)2CO3

  4、溶液颜色:凡含Cu2+溶液呈蓝色;凡含Fe2+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溶液呈

  棕黄色其余溶液5、沉淀(即溶于水般无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

  溶于稀HNO3)等②碱: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沉淀物:氢氧化铁红褐色,碳酸钙白色,氯化银白色,溴化银淡黄色,碘化银黄色,氢氧化铜蓝色,氢氧化镁白色。

  溶液:氯化亚铁浅绿色,氯化铁橙色,浓硝酸黄色,盐酸硫酸无色,氢氧化钠无色,固体:黑色的有,铁粉,四氧化三铁,碳,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为紫黑色,氢氧化铜固体蓝色,铜单质红色,大多数金属银白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