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弦乐器的介绍

三弦乐器的介绍

  三弦:又称“弦子”,*传统弹拨乐器,其他****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三弦乐器的知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弦的起源

  早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完成**后,就征发黎民百姓去边疆修筑有名的万里长城,为了调剂繁重的劳役,我国北方各民族人民,曾把一种有柄的小摇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丝弦,制成了圆形、皮面、长柄、可以弹拨的乐器,当时称为“弦鼗”。这就是三弦的前身,最早在北方边疆的**中使用。清代毛奇龄《西河词话》曰:“三弦起于秦时,本三十鼓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鼓鼓,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唐崔令钦《教坊记》中出现过三弦之名,但其型制却不明,唐代十部伎中皆无三弦。元朝时,三弦盛传于中原,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当时曾称弦索。元王实甫词清沈远曲之《北西厢弦索谱》即以三弦为伴奏乐器。

  四川广元罗家桥南宋墓出土伎乐石雕中有演奏三弦的图像,河南焦作西冯村金墓出上有演奏三弦的乐俑,辽宁凌源富家屯元墓壁画中有演奏三弦的图像,说明三弦在宋元时期已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

  三弦的构造

  三弦的'构造较简单,可分为琴头、琴杆和琴鼓三部分,由琴头、弦轴、山口、琴杆、鼓框、皮膜、琴马和琴弦等组成。多呈铲形,是三弦的装饰部分,一般都嵌有骨花或雕出纹饰,中间开出弦槽,槽侧开有弦轴孔,三个弦轴置于琴头两侧。琴杆为半圆形的柱状体,*滑的表面是三弦的指板,上端嵌有山口,下端呈方形插入琴鼓中。琴鼓又叫鼓子或鼓头,是三弦的共鸣箱,它是在略带椭圆形的鼓框上两面蒙以蟒皮而成。琴马置于蟒皮**。琴弦使用丝弦或钢丝弦,从高音弦起依次为外弦、中弦和内弦,外弦用子弦,中弦用二弦,内弦用老弦。三根琴弦的一端都系在琴鼓下面的菱形木壳上,另一端分别卷绕在三个弦轴上。

  三弦的种类

  一、南音三弦

  *许多民族都使用三弦。蒙古族用于器乐合奏和歌舞伴奏的三弦,形制和汉族的大三弦完全相同。在广西壮族**区,也流传着汉族的大、小三弦,尤其是小三弦,不仅南路壮剧乐队使用,在靖西、德保的莫伦演唱中也作为伴奏乐器。云南哈尼族的三弦也有大小两种,大的叫“干玛桌”,小的叫“弦干”,构造与汉族三弦相似,但琴鼓蒙以猪膀胱或竹笋壳,音色低沉,弦用肠衣制,用指弹拨,不但独奏曲调很多,还常用于器乐合奏。

  三弦因流传地区和用途不同而有很多品种,如小三弦、双面小三弦、板面小三弦、大三弦、短杆大三弦和电三弦等。

  南音三弦:简称南弦,是曲弦的一种,流行于闽南和**一带的小三弦,因演奏民间音乐福建南音而得名。

  南音三弦系高音乐器。它的结构和全国通用的三弦基本相同,全长98厘米。琴头造型古朴,有的呈扁铲式,但棱角较圆;有的雕刻出兽头。琴杆用乌木、琴鼓框板用荔木等质硬木材制作。共鸣箱外型多为圆角长四方形,也有的制成八角,其共鸣箱内膛比一般的小三弦为大。三条琴弦采用丝弦,由低到高分别称为母线、中线或子线。定弦为(a、d1、a1)。发音较暗,音色较柔和。

  南弦演奏方法与一般三弦相似,但有独特的指法、名称和记谱符号,基本上与南琶相同。在民间音乐福建南音的合奏中,经常演奏与南琶相同的旋律,有时二者呈八度音程关系脱互配合,音响效果良好。

  二、大三弦小三弦电三弦

  大三弦:又叫“大鼓三弦”或“书弦”,全长约115公分左右,以伴奏北方说唱音乐大鼓书而得名。它是中音乐器,也可作低音乐器使用,音色浑厚而响亮,多用于北方说唱音乐如鼓书、弹词、单弦之伴奏和曲剧,吕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并可独奏或参加器乐合奏。在曲艺伴奏中常居于主弦地位。

  **来经**已试制成功适合民族乐队使用的短杆大三弦。它在保持大三弦的特点下,缩小了指板尺寸,琴杆短、把位近,有利于发挥快速演奏技巧,由于装置可滑动的活动山口,能够任意转调,不但适合伴奏、合奏,更适用于独奏。

  小三弦:又称“曲弦”,全长约90公分左右,因伴奏昆曲而得名。因为流传在南方,又有“南弦”、“南三弦”之称。它是高音乐器,音色明亮而清脆,多用于南方的评弹等说唱音乐的伴奏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潮曲、南管、等器乐合奏,并适于为昆曲、京剧、豫剧等地方戏曲伴奏。广东音乐、昆曲和苏州评弹中所用的小三弦都有差异,它们分别适应于各自的特色。

  80年代初研制成功为评弹伴奏的双面小三弦。琴鼓两面都张琴弦,正反面皆可弹奏,一面定成低调门为男腔伴奏,另一面定高调门为女腔伴奏。在河南戏曲(大*调、大弦戏和豫剧)音乐伴奏中,广泛使用着一种板面钢弦小三弦,发音清脆、粗犷,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除为唱腔伴奏外,还能在戏剧中模拟风声、水声和彩蝶飞舞等特殊音响效果。

  三弦在民间伴随曲艺音乐的流传,已有极深厚的演奏技巧基础,但一般说来,三弦的音色尖锐明亮突出,音准因杆长及无品格的关系较难掌握,故小三弦虽仍普遍用于江南丝竹等传统丝竹音乐中。但现代民乐团中,多以中阮取代,只偶尔采用大三弦作低音乐器使用。民间大量曲艺音乐,仍继续以大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

  电三弦:于80年代研制成功。保持了传统三弦的民族风格,在琴鼓正面的蟒皮内腔里,附有一层楸水薄板,起安置拾音器和使音波反射的作用。电三弦具有音量大、余音长、音色柔美、表现力强的优点,既能演奏传统乐曲,又能模拟琵琶和电吉它等乐器的音色,滑音效果与夏威夷电吉它相似,演奏抒情乐曲很有艺术表现力。

  扩展资料:

  三弦:又称“弦子”,*汉族传统弹拨乐器,其他****受汉族文化影响,也有类似三弦的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现代三弦是在传统三弦基础上改进而来,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别于1960年和1980年研制成功,故而得名。

  现代的三弦

  三弦是我国传统民族弹拨乐器。因张有三弦而得名。受不同地域、民族及文化风俗影响,三弦历来有多种形制,大致可归为大、小两种三弦。20世纪50年代以后,一些乐器改良家和三弦演奏家在这两种三弦基础上进行改良,取得很大成功。

  现代三弦是在传统三弦基础上改进而来,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别于1960年和1980年研制成功,故而得名。两种三弦均由*音乐学院萧剑声先生设计、**民族乐器厂宋广宁师傅制作,60型大三弦,全长116.8cm、琴鼓长23.8cm、宽21.5cm、厚9cm;80型大三弦全长117.8cm、琴鼓长26.5cm、宽23.2cm、厚9.8cm。与传统大三弦相比,改良后的两种三弦琴鼓共鸣腔体扩大,框边较薄,内壁呈椭圆形,挖有回音槽,使之发音纯净浑厚。适当缩短琴杆,便于左手运指按弦。山口下移。指板下端与琴鼓面接*,扩展了高音区音域。琴杆内挖空与鼓腔相接通,增强共鸣。演奏时,在琴鼓左侧安置铜制弧形支架,使双手减轻扶托琴杆的负担,为充分表现乐曲内容和发挥演奏技巧创造了条件。

  86型高音三弦

  86型高音三弦是在传统小三弦基础上改良而成。主要特点是改善了音质,余音延长。具体做法是适当放大琴鼓,琴鼓内设双共鸣腔,主共鸣腔在下方,呈椭圆形;辅共鸣腔在上方,呈月牙形,两腔之间有孔相通,定弦为C、G、C或D、A、d。为满足不同音色的需要。设有两种大小不同的主共鸣腔:86—1型和86-2型。8&l型主腔小、辅腔大;86—2型主腔大、辅腔小。1986年,该琴由*音乐学院萧剑声教授设计、**民族乐器厂弦乐制作师宋广宁制作成功。1991年,通过*专家技术鉴定。


三弦乐器的介绍扩展阅读


三弦乐器的介绍(扩展1)

——*民族乐器介绍

*民族乐器介绍

  *古代名族乐器大概有500多种,按照发音原理和演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即: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拔乐器、打击乐器。今天小编就简单地介绍*古代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

  *民族乐器介绍 篇1

  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是利用琴弓与琴弦的磨擦产生振动为发音源,再通过琴筒共鸣与琴弦产生偶合振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常用的拉弦乐器有:二胡、高胡、中胡、板胡、京胡、坠胡、革胡、四胡、马头琴等。现分述如下:

  (1)二胡

  又称“胡琴”或“南胡”。胡琴的前身是唐代的“奚琴”。到宋代称“奚琴”为“嵇琴”。到了明代,所使用的胡琴已经有了千斤。二胡从唐代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近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卓越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和杰出的民族音乐家、革新家刘天华对二胡的演奏艺术,二胡曲创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成立后,对二胡进行了一系列的**。出现了扁圆筒、扁六方筒、扁八方筒、六方二等边筒和椭圆筒等二胡。

  二胡的主要结构主要由琴杆、琴轴、琴筒、琴弦、千斤、琴码、琴弓等组成。

  二胡可用于独奏、协奏、重奏、伴奏与合奏,是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一般采用五度定弦。

  二胡的音色优美动听、刚柔多变,表现力非常丰富,既能演奏柔美、流畅的旋律,又能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特别擅长于演奏抒情和伤感的作品。如:《病中吟》、《良宵》、《二泉映月》、《空山鸟语》、《赛马》、《豫北叙事曲》、《战马奔腾》等。

  (2)高胡

  高胡是“高音二胡”的简称。它是广东音乐中必不可少的特色乐器。

  高胡的音色清脆、明亮,适宜演奏抒情、欢快、华丽的旋律。如:《雨打芭蕉》、《步步高》等。

  (3)中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简称。它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制成的,是民族乐队中的中音乐器,它的构造与二胡相同,只是各个部件比二胡要大,发音比二胡要低。

  中胡主要用于伴奏与合奏,也可以独奏。定弦比二胡低一个纯四度或纯五度。

  中胡的音色浑厚、刚劲,在乐队中主要起调整音色和充实声部空隙的作用。中胡的独奏曲比较少,主要**作有:《苏武》、《草原上》。

  (4)板胡

  板胡又称“梆胡”、“秦胡”等。是明末清初,伴随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乐器。它的结构基本上与二胡相同,只是整个体积要小些,主要区别是琴筒和千斤不同,板胡的琴筒呈圆筒形,是用坚硬的梆子壳制成(也有木质和竹质的),琴筒前口胶以桐木板,琴筒后口有的敞开,有的开5个音孔。

  板胡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定弦有五度和四度两种。板胡的音色高亢、明亮、清脆、擅长于表现激昂、欢快、热烈和奔放的情绪,也能演奏抒情、细腻的作品。如:《**哥哥回来了》、《大姑娘美》等。

  (5)京胡

  京胡最早称“二鼓子”,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它是在清乾隆50年左右,随着京剧的形式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

  京胡的品种很多,有紫竹京胡、白竹京胡和染竹京胡等。其规格是根据京剧的曲牌而定,如:西皮、二簧、娃娃调等几种专用京剧。

  京胡主要用于京剧伴奏,也可以独奏。定弦采用五度关系。京胡的音色清脆、明亮,有穿透力。

  (6)坠琴、坠胡

  坠琴和坠胡是两种在形制和演奏方法上比较接近的乐器。坠琴又称“坠子”,坠胡又称“曲胡”或“二弦”,前者是河南说唱音乐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后者是河南曲剧和山东琴书、吕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坠琴和坠胡除用于曲艺和戏曲的伴奏外,还可以独奏或合奏,都是以四度定弦。坠胡的优美,饱满而纯厚。适合于演奏活泼、流畅的作品,还能够模仿人声-、打击乐器声和某些动物的声音。

  (7)革胡

  革胡是民族乐队中的低音拉弦乐器。它是在50年代,由上海音乐学院的杨雨森先生,以二胡为基础并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新研制的,故称为革胡。

  革胡主要用于伴奏与合奏,也可以独奏。革胡的音色低沉、浑厚。是民族管弦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低音拉弦乐器。

  (8)四胡

  汉族称“胡琴”或“四弦胡”,蒙古族称“四弦”、“候勒”。它是18世纪上半叶以前传入我国的,主要流行于内蒙和华北地区。

  四胡主要用于曲艺、戏曲、民间、舞蹈的ban伴奏和民乐合奏之中,也可以独奏。四胡演奏的弓法、指法与二胡大致相同,音色与二胡似像非像,较有特色,善于表现抒情、活泼的作品。独奏曲如:《赶路》、《八音梆子》等。

  (9)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拉弦乐器,它因琴杆上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的历史和二胡一样悠久,它的鼻祖───奚琴,在1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出现在奚族民间(今昭乌达盟)。13世纪初,马头琴在蒙古族广泛流传。

  马头琴主要由琴箱、琴杆、琴头、弦轴、琴码、琴弦和琴弓组成。马头琴经常以独奏形式出现,也用于说唱音乐、民歌、舞蹈的伴奏或合奏。

  马头琴音色悠扬-、醇美,富有草原风味,善于演奏悠长、抒情和富于歌唱性的乐曲。如:《嘎达梅林》、《草原赞歌》等。

  弹拨乐器

  弹拔乐器是利用弹拔琴弦产生振动为主要发音源,再通过琴箱共鸣与弦结合产生偶合振动而发出音响的乐器。常用的弹拔乐器有:古琴、筝、扬琴、琵琶、阮、柳琴、三弦等。

  (1)古琴

  古琴在古代称作“琴”或“瑶琴”,又因为有7根弦,也称作七弦琴。古琴的历史可追溯到3千多年前的周朝,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的战国初期的十弦古琴和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2100年前的七弦汉琴,是已知古琴的最早实物。古琴在历史的流传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例如:南北朝时,古琴音乐已用文字谱记写,宋代朱长文撰写的《琴史》真实地记录了隋、唐、宋三代琴人的史料,遗憾的.是,清末民初,古琴开始走向衰落,弹琴的人日渐稀少。

  **后,我国对古琴进行了**,加大了共鸣箱,使用金属弦、增加电扩音装置,使这一古老的乐器增添了新的活力。

  古琴主要由琴身(共鸣箱)、弦轴板、琴弦、琴徽等构成。琴弦为丝弦,弦的排列由外向内,依次为一弦、二弦、三弦、四弦、五弦、六弦、七弦。

  古琴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合奏一般是与箫一起。古琴的定弦不固定,要根据演奏的乐曲来确定,一般以“正调”定弦为基础。

  古琴的音色丰富,空弦音(称散音)浑厚、如铜钟声;泛音透明如珠,泛音在不同的音区演奏将获得不同的效果;按指音(称实音)结实宽润、柔和纤细。有深刻细腻的表现力。擅长表现借景抒情的作品,特别是抒发人物内心世界的情感。如《流水》、《潇湘水云》等。

  (2)筝

  筝在公元前237年以前,早已在秦国的民间流行,所以又有“秦筝”之称。最初的筝只有5根弦,后来发展成为9弦、12弦、13弦,并且一直使用丝弦。清朝末期,改为16弦,本世纪30年代使用钢丝弦。新*成立后,对筝进行了多次**,如:增加筝的弦数,使用尼龙弦,出现了转调筝(24弦、25弦、44弦等规格)和49弦的蝶式筝等。

  筝可用作独奏、伴奏与合奏。定弦按五声音阶排列。筝的音色优美、华丽。表现力极丰富,既能表现寂静的夜晚,又能描述狂风巨浪;不但能表达欢快、热烈的气氛,还能抒发思念、忧伤的情感。如:《渔舟唱晚》、《战台风》、《丰收锣鼓》、《绣金匾》等。

  (3)扬琴

  扬琴又称“打琴”、“蝴蝶琴”等。扬琴原来是一种外来乐器,它的前身叫萨泰里琴,是中世纪以前在中东的亚速、波斯等古代*地区流行的乐器。明代末叶,扬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扬琴在我国经过了近400年的流传和发展,不论在乐器制作,还是演奏艺术、乐曲创作等方面,都已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它已经是我国民族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扬琴主要由琴箱、弦钉、弦轴、码子、山口、琴弦和琴竹等构成。琴箱为木质梯形,在琴箱的左右两旁设有弦钉和弦轴用以张弦。琴弦架在条形多档的码子上,山口是面ban板两侧的长形木条,起架弦作用,琴弦采用钢丝制作,琴竹是两支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棰,用来敲击琴弦发音。

  扬琴的品种较多,除传统的八音、十音、十二音扬琴外,还有变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电扬琴等。

  扬琴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音域一般为4个八度。扬琴的音色比较丰富,低音区雄厚、深沉;中音区柔美、结实;高音区清脆、明亮而富有透明感。扬琴的表现力丰富,既能演奏刚劲有力的乐曲,又能表现抒情、细腻的作品。它最适合演奏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旋律。也可表现叙事性的音乐作品。《美丽的非洲》、《红河的春天》、《将军令》、《忆事曲》、《节日的天山》。

  (4)琵琶

  “琵琶”二字在古代原是某一类乐器的总称,它包括现在的三弦、秦琴、阮、月琴和琵琶等乐曲,其原由是“琵”、“琶”二字原来的描摹两种弹奏手法的两个动词:“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弹。故以这两种手法弹奏的乐器统称为“琵琶”。唐代以后,“琵琶”二字才专门用来称呼半梨形琴箱的曲项琵琶。

  秦汉时期,我国就有了两种琵琶,一种较小,琴箱是圆形,两面蒙皮,称“秦琵琶”;另一种较大,琴箱是圆形、木质的面板,四根弦,十二柱,后来称“汉琵琶”,又称“阮咸”或“阮”。新*成立后,琵琶的形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6相18品、24品、25品和28品琵琶,相与品均按十二*均排列,可任意转调,扩大了音域和音量,琴弦由丝弦改用钢丝弦或尼龙钢丝弦。

  琵琶主要由头部、颈部、腹部构成。琵琶的品种很多,主要以相、品来区分,较常用的是六相25品琵琶。琵琶的定弦多达12种。

  琵琶可用作独奏、协奏、伴奏或合奏。音色清脆、明亮、结实。既能演奏柔美、细腻的旋律,又能表现雄壮、有力的形象。如:《十面埋伏》、《彝族舞曲》等。

  (5)阮

  阮的前身就是“汉琵琶”,因东晋时期有个名叫阮咸的人最善于演奏这门乐器,所以又称为“阮咸”。由此可见,阮在汉朝时代就已经有了。“阮咸”在唐代极为流行,到了宋代“阮咸”简称为“阮”。新*成立以后,对阮进行了一系列**,研制出了大、中、小阮和低音阮。**后的阮都为四弦,用金属弦,半音俱全,可任意转调,音域也加宽了。

  阮主y要由琴头、琴颈、琴身、琴轴、山口、缚弦和琴弦等组成。

  大、中、小阮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小阮发音清脆、明亮,适合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中阮音色柔和、恬静,善于演奏抒情性的乐曲;大阮音色坚实,有力,在乐队中常用琶音衬托主旋律或以齐奏伴奏形式造成热烈的气氛;低音阮低沉、宽厚,主要在乐队中担任低音部的和声节奏伴奏。

  (6)三弦

  又称“弦子”。三弦是我国古老的弹拔乐器,它的鼻祖是“秦琵琶”,因此三弦的历史要从秦朝算起。

  三弦的品种较多,有大三弦、小三弦、电三弦等。

  三弦主要由琴头、琴轴、琴杆、山口、琴鼓、琴码和琴弦组成。

  三弦主要用于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伴奏和合奏,也可以独奏。三弦音色清脆、深厚而富有弹性,很有民族特色,适宜演奏带说唱性和激昂的乐曲。

  (7)月琴

  月琴大约是在唐代,从阮演变出来的一种乐器,当时与阮相似,但后来就与阮完全不同的。

  月琴可用作独奏、伴奏或合奏。伴奏多为京剧、楚剧等地方戏曲和曲艺。月琴的音色清脆、柔和、富有颗粒性。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

  (8)柳琴

  柳琴又称“柳叶琴”或“土琵琶”。柳琴属琵琶类弹拔乐器,它的结构与琵琶基本相同,演奏方法也和琵琶一样。不同的是,柳琴形似柳叶,体积比琵琶小一点,演奏时用拔子而不用“指甲”。还有一点不同,柳琴有三弦、四弦和五弦的形制,而琵琶是四弦。

  柳琴可用于独奏、伴奏与合奏。柳琴属于高音乐器,音色刚劲,有穿透力,难以和其它乐器融合。特别擅长演奏节奏感强、活泼而欢快的旋律。如《春到沂河》、《幸福渠》等。

  *民族乐器介绍 篇2

  *民族乐器——吹奏乐器

  我国的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

  洞箫

  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

  洞箫,吹管气鸣乐器。流行于*民间的吹管乐器,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九节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常用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把两支箫分别刻上龙凤来配对的称“龙凤箫”。独奏曲目有《鹧鸪飞》、《妆台秋思》、《柳摇金》等,琴箫合奏曲有《梅花三弄》、《*沙落雁》等。

  排箫

  由一系列管子构成的管乐器

  传统乐器,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诗经·周颂·有瞽》:“箫管齐举,喤喤厥声,箫雍和鸣,先祖是听。”吹排箫、欣赏排箫乐曲也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抑郁症、情绪暴躁,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定益处。长期吹排箫和欣赏排箫也可以达到修心养性的作用。

  玉屏箫

  是乐器同时也是一件高雅的工艺品

  玉屏箫产于贵州省玉屏县,是箫中的珍品。其造型、制作和音色别具一格,在**外享有盛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吹奏乐器和观赏收藏的工艺**。清人诗中写道:“曾过扬州廿四桥,玉人吹处月华招;那知双管传仙调,端在*溪制更高。”“*溪”便是今天的玉屏县。玉屏洞箫现在的高级制作师傅大多出自杨氏,以*海师傅工艺最是老到精湛,其选材非常严格。

  尺八

  因箫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

  尺八,*吴地传统乐器,后传入**。竹制,外切口,五孔,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笛子

  民族乐队中,笛子举足轻重

  笛子,是古老的*乐器,也是*乐器中最具**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笛子常在*民间音乐、戏曲、*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音乐的**乐器之一。

  唢呐

  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

  唢呐,是*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由波斯人发明,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

  管子

  古称筚篥或觱篥

  管子,乐器名称,一种吹管乐器,其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波斯。在*古代称为"筚篥"或"芦管"。在两千多年前,流行于*新疆一带,后传入中原。其构造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经过变化发展,管子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广泛流行于*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三弦乐器的介绍(扩展2)

——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

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

  我国的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吹奏乐器的分类和介绍,欢迎大家分享。

  (一)吹奏乐器的分类:

  我国的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海笛、管子、双管和喉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抱笙、排笙、巴乌等。

  (二)吹奏乐器的特色:

  因为吹奏乐器发音原理的不同,所以乐器极具个性化,其种类和音色丰富多采。并且由于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的不同以及地区、民族、时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乐中的吹奏乐器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极其丰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独特的演奏风格与流派。

  (三)吹奏乐器的介绍:

  1:箫

  (1) 箫的由来:

  箫在汉魏六朝时代称为逐(加竹头),逐(加竹头)是从我国西北羌族地区传到中原地区的,最初只有四个按孔,西汉京房(公元前77年--前37年)在背面加一孔,才有了五个按孔。晋代乐工列和在公元前247年左右所吹的笛(箫),已有六个按孔,与今天的箫差不多。在唐代有一种称为尺八的吹管乐器,形制与今天的箫相似。

  (2) 箫的组成结构:

  箫为竹制的吹管乐器,直吹,按孔为前五后一,上端开一吹孔。

  (3) 箫的演奏形式:

  箫的音色圆润、柔和,用于伴奏、合奏和独奏。

  2:巴乌

  (1) 巴乌的由来:

  巴乌为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

  (2) 巴乌的组成结构:

  巴乌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

  (3) 巴乌演奏的形式:

  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3: 葫芦丝

  (1) 葫芦丝的由来:

  葫芦丝是流行于云南地区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

  (2) 葫芦丝的组成结构:

  葫芦丝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

  (3) 葫芦丝演奏的形式:

  葫芦丝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扩展资料:其他吹走乐器

  洞箫

  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

  洞箫,吹管气鸣乐器。流行于*民间的吹管乐器,简称作箫,是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多用九节紫竹制作,亦可用白竹制作。常用与古琴合奏或用于传统丝竹乐队中,也有用来独奏的。把两支箫分别刻上龙凤来配对的称“龙凤箫”。独奏曲目有《鹧鸪飞》、《妆台秋思》、《柳摇金》等,琴箫合奏曲有《梅花三弄》、《*沙落雁》等。

  排箫

  由一系列管子构成的管乐器

  传统乐器,排箫是把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用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们结合成一个整体乐器,《诗经·周颂·有瞽》:“箫管齐举,喤喤厥声,箫雍和鸣,先祖是听。”吹排箫、欣赏排箫乐曲也可以治疗神经衰弱、抑郁症、情绪暴躁,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定益处。长期吹排箫和欣赏排箫也可以达到修心养性的作用。

  玉屏箫

  是乐器同时也是一件高雅的工艺品

  玉屏箫产于贵州省玉屏县,是箫中的珍品。其造型、制作和音色别具一格,在**外享有盛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吹奏乐器和观赏收藏的工艺**。清人诗中写道:“曾过扬州廿四桥,玉人吹处月华招;那知双管传仙调,端在*溪制更高。”“*溪”便是今天的玉屏县。玉屏洞箫现在的高级制作师傅大多出自杨氏,以*海师傅工艺最是老到精湛,其选材非常严格。

  尺八

  因箫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

  尺八,*吴地传统乐器,后传入**。竹制,外切口,五孔,属边棱振动气鸣吹管乐器,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其音色苍凉辽阔,又能表现空灵、恬静的意境。

  笛子

  民族乐队中,笛子举足轻重

  笛子,是古老的*乐器,也是*乐器中最具**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笛子常在*民间音乐、戏曲、*民族乐团、西洋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是*音乐的**乐器之一。

  唢呐

  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

  唢呐,是*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也是*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由波斯人发明,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民间称为鼓吹,广东地区亦将之称为“八音”。

  管子

  古称筚篥或觱篥

  管子,乐器名称,一种吹管乐器,其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波斯。在*古代称为"筚篥"或"芦管"。在两千多年前,流行于*新疆一带,后传入中原。其构造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经过变化发展,管子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广泛流行于*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三弦乐器的介绍(扩展3)

——*古代乐器发展史介绍

*古代乐器发展史介绍

  我国吹奏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口笛等。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古代乐器发展史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

  *古代乐器发展史介绍 篇1

  对*古代乐器的研究,其重要性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它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考究,乐器在其不同时代,将展示出不同的属性特点,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社会发展水*的真实缩影。其实,它是对不同时代文化特色的探究,可以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下人民对艺术追求、音律体验的更高要求和审美观念不断转变。综上两方面不难看出,对我国古代乐器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乐器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人文艺术的载体。

  由于古代乐器的研究对象主要为考古发掘所得的乐器实物, 所以其研究方法涉及**、经济、历史、文学诸多领域, 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学科, 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的优劣以及相关的文学记载、文学作品中。*古代乐器的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正如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一样, 艺术也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生产力不发达, 人们只能从事简单的狩猎、采摘活动, 劳动之中有了简单的打击乐器。鼓可以说是最早的乐器, 用草扎的鼓槌敲击, 被固定并安有鼓足。原始社会主要工具为打磨石器, 随着对火的认识利用, 陶制乐器也相应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促使了**社会的形成,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 特别是青铜技术的应用, 极大地推进了乐器的制作。周朝对乐器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乐器的制作几乎溶入当时全部的生产能力,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丝乐器———琴瑟的出现,反映出丝的制作应用已相当成熟。春秋战国时期, 周礼崩溃, 周乐失控。随着冶铁技术的应用, 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 产品增多, 分工也更加细化, 特别是冶铁、皮革、丝织、漆器等手工业发展更快, 一批新乐器也相应而生, **作为筝、筑、笛。秦、汉时期, **的****形成并得到巩固, 经济的繁荣, 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多孔、多管、多弦乐器得到普遍的应用, 表明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期, 可注意的乐器有排箫、羌笛、角、箜篌、琵琶等。自秦之后, 各地区、各民族交流日益增强, 大量的外来乐器被引进, 主要有笛( 横吹) 、箜篌、曲项琵琶、五弦琵琶、锣等。唐代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 为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经济繁荣, 音乐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据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载, 唐乐器有300种左右。引人注目的有2种乐器。一为“轧筝”, 有七条弦, 用竹片擦弦; 一为奚琴, 有二弦, 用竹片在二弦间发音, 后者可谓胡琴前身。宋代科技进步, 乐器演奏中独奏的大量出现, 说明演技的高超之外, 乐器的改进也有很大的进步, 推广于民间。拉弦乐器得到重视。同时吹奏乐器的制作更加精良, 分类更加细微, 新出现的有十余种。元代以后, 随着四大发明的应用, 尤其是造纸、印刷技术的提高, 关于乐器的记载也日益增多, 记载得较为详细, 也为后人研究古代乐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元以后, 随着戏剧的兴盛, 乐器的发展也随着戏曲的需要而进化, 乐器的种类也相应缩减, 乐器的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改进提高。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有二胡、板胡、京胡、笛、琵琶、唢呐、三弦、锣、鼓、笙等。同时随着乐器的普及, 乐器也不再是贵族专用的器物,考古中也鲜有发现。

  总的分析来,*古代乐器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发展时期:

  1.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总的来说,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乐器的发明也多以生产生活为主,打造的乐器大多以使用为主,虽然缺少美观精致,但是却也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以及对音乐的追求。

  2. 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八音分类法是我国乐器最早的分类方 法,一直沿用至清初。这是一种按乐器的制作材料进行分类的方法,主要有:金、丝、土、石、革、木、竹、匏八大类,它的出现在当时是我国乐器发展一个很大的飞跃。这一时期的乐器主要以击奏类为主,乐器种类更加丰富多彩,打击乐器有:鼓、镛、祝、筑、钟、雅、簧等;弦奏乐器有:瑟、筝、琴等;吹奏乐器有:笙、箫、埙、龠、管等。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乐器随着时代变迁,外观和性能都有了很大改善,前期的那些乐器相比之下已难登大雅之堂,而对乐器的分类、调式都有了形成明确的概念。

  3. 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较为稳定,**者推行开明的外交**,鼓励东**文化交流,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歌舞音乐终于被纳入了艺术范畴。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这时期弹奏乐器空前繁荣,据《乐府杂录》记载,唐代时,约有乐器三百余种,如:瑟、琴、琵琶、箜篌等,其中琵琶在唐代发展尤为盛行,上至宫廷“燕乐”,下至民间表演,琵琶都作为领奏乐器而出现,它由头、颈、腹三部组成,是弦乐器中弹拨乐器的一种,发音清脆响亮,有诗说“大珠小珠落玉盘”,正是对琵琶最生动的诠释。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风靡一时的盛唐歌舞,很大程度地促进了这一时期乐器的变革和发展,乐器种类繁多,式样新颖,无一不是后世的瑰宝,尤其是此时创立的诸多乐学理论,也为后世提供了巨大研究价值,许多理论至今仍在沿用。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宋代,马尾胡琴流行于西部边区,外观独特新颖,演奏曲目多种多样,乐声柔美动听,抑扬顿挫,很适合在草原演奏。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元代这一时期合奏形式占有主要地位,对弦乐器的.应用更为广泛。如:七十二弦琵琶、火不思、三弦等。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明清时期,宫廷类乐曲逐渐走向衰落,民间音乐则广为流传,戏曲和说唱类音乐发展尤其繁盛。这一时期的乐器无论在音量、音域、音色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器乐演奏也突破了传统独奏模式,变为多种乐器合奏的形式。

  **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古代乐器考古涉及的范围很广,对古代器乐的研究,仅仅是这文化领域的一个小小分支,就已浩瀚如烟,令人叹为观止,由此可见,我国文化底蕴之深、种类之全、风格之独特。从这些乐器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乐器的发展与音乐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乐器的发展与历史环境,**经历环境也是密不可分。音乐随着乐器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通过以上对*古代乐器的简要介绍,让我在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同时,对*乐器深厚文化底蕴所感染,也对*古代音乐更加着迷。我希望*现代能有更棒的音乐创作出来,将我国音乐的深厚文化底蕴传承下去。将这一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流传给后世,让音乐的世界里能有*标签的*文化底蕴的音乐流传!同时也希望能有更棒的乐器诞生创作出更好的音乐。

  拓展:古代音乐种类及乐器的起源

  鼓吹乐的起源

  关于鼓吹乐的起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括起来有两种,一种认为出自胡乐,即西域音乐;另一种认为处于中土,即中原音乐。

  持第一种说法的最早见于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鼓吹曲辞》其载:鼓吹起源于何也,汉班壹雄朔野有之矣。鸣笳以和箫声,非八音也。班壹是秦末汉初人,因避乱到了北方****地区,在与当地人游猎之中,使用了鼓吹,乐器主要是笳、箫。笳这种乐器,据马端临《文献通考》是“卷芦叶为笳,吹之以作乐。”又称葭、箛,杜挚在《笳赋》载:李伯阳如西戎所造。李伯阳是否出使西戎,已无从考证,东汉蔡邕之女蔡文姬曾远嫁西戎,作《胡笳十八拍》诉说衷肠。因此,笳作为西域乐器的观点是肯定的,说他不属“八音”是正确的。箫,这里指排箫,其前身称籥,应邵在《风俗通义》中对其形制是这样描述的,说“其形参差,像凤之翼,十管,长一尺。”历朝历代对排箫有不同的名称,战国时代称箫,《宋书·乐志》中称为籁,排箫的名字,起始于宋代。箫是八音中的竹之属,因此,说箫非八音是误记。因此。说鼓吹乐起源于西域的观点不能完全成立。

  第二种观点认为,鼓吹乐起源于黄帝时期,作为军乐用。《宋书·乐志》载:鼓吹,盖短箫铙歌。蔡邕曰:军乐,。黄帝时岐伯所作,以扬德建屋,劝士讽敌也。《旧唐书·音乐一》载:侍御史唐绍上谏曰:窃闻鼓吹之作,本为军容,昔黄帝涿鹿有功,以示警卫,故网鼓曲有《灵夔吼》、《雕鹗争》、《石坠崖》《壮士怒》之类《晋书·乐志》载:蚩尤氏帅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帝乃十名吹叫为龙鸣以御之。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作为中原的鼓吹乐与第一种观点胡乐说相比,无论从年代上还是功用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而且指出鼓吹乐的雏形是鼓乐,还列出鼓曲名称,并且还以角为龙鸣,可见在当时的军乐中已明确有“鼓”、角两种乐器。那么,最早的鼓吹乐是不是鼓角和明这种形式呢?据历代文献和今人著作记载,鼓吹乐中确系有角这类乐器,因此原始鼓吹乐以鼓角和鸣这种从形式的可能性较大,角这件乐器《北堂书钞》说它“出羌胡、吴越,不能确定其一”。《晋书·乐志》: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于横吹。由此可以看出,叫这件乐器的发明与使用不止在一个地方。有可能随着历史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再加上汉民族与西域民族的长期融合,所以,角这件乐器在地域上也就不分得那么明显了。《隋书·乐志》载:故又有《黄雀》、《钓竿》二曲,略而不同,并议定其名,被与鼓吹。诸州镇戍,各给鼓吹乐诸王为州,皆给赤鼓、赤角,皇子则给吴鼓、长鸣角,上州刺史皆给青鼓、青角,中州以下及诸镇戍,皆给黑鼓、黑角。由此可以看出,鼓吹乐起源于中原的可能性最大,所用乐器中以鼓角为主。

  古曲《梅花落》

  《梅花落》是汉乐府中二十八横吹曲之一,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唐宋元明清数代一直流传不息,是古代笛子曲的**作品。

  《梅花落》属乐府横吹曲调,传为西汉李延年所作。别名《落梅》、《落梅花》、《大梅花》、《小梅花》等。“横吹”属古乐府中的鼓吹部,《梅花落》就是鼓吹部中的“横吹曲”。“横吹”不仅是横吹曲的简称,也是乐器的称谓,其形类于笛子。《梅花落》是汉横吹曲《摩诃兜勒》二十八解中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历唐宋元明清几代一直流传的曲调之一,和《折杨柳》一起成为笛曲的**。同时,《梅花落》也是一首大角曲,用于特定的朝廷仪式,由专门人员演奏,隶属一定的部门。

  郭茂倩《乐府诗集》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乐府解题》说:汉“横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以后唯传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李白《黄鹤楼闻笛》一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的“落梅花”指的就是乐曲《梅花落》,为了押韵,用倒装手法写成。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中“梅花”也是指乐曲《梅花落》。

  在古乐府中,诗词与音乐在意义上不可分割。是什么曲牌,就配其内容的诗词。因此《梅花落》也是乐府诗题。一般的《梅花落》的乐曲和诗词都是以傲雪凌霜的梅花为主题。

  据《乐府题解》里记载,《梅花落》原为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魏晋以后很风行,为当时流行的十八首横吹曲之一。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横吹曲《梅花落》又被称为笛子曲《梅花落》。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传更广,成为诗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其不仅以音乐形式流传,而且对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落梅、芳树,共体千篇”的盛况。宋元明清几代也一直流传。后来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据《梅花落》改编。

  乐器“芦管”的传说

  芦管,纳西族吹奏乐器,纳西语称波怕或晡布。相传公元十三世**世祖忽必烈南征大理,至丽江时所带蒙古族乐队中有芦管,并流传至今,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县。

  芦管擅于演奏速度较慢、缠绵悱恻、哀伤动人的乐曲。常用技巧有大幅度慢波音、三度前倚音、单吐、颤音等,用于演奏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民间器乐合奏。传统乐曲有《万年欢》、《代五》、《浪淘沙》和《美丽的白云》等。

  “清水流,清水流,流去悲哀和忧愁,芦管声声唱深情,清水**流”,这是剑川民间流传的一首民歌。传说远古时候,剑川一带曾遇大旱。坝子上有一户白族人家,母女相依为命。一天阿妈出门挖野菜,路遇一位昏倒的白胡老人,将其扶救回家,经母女细心调养,白胡老人病体痊愈,老人送一粒可变金、银的红宝珠答谢她们,小妹拒而不收,恳请老爷爷从干涸的河里变出水来,让农家种上稻谷,吃上好吃的白米。于是老人掏出怀里藏的一根带眼的竹管,安上一个芦哨,吹出了优美的乐声,并告知:“这叫芦管,用它吹奏《清水流》,可**旱灾。”小妹学会了吹芦管,她站在干枯的河边吹,刹那间河道里涌出了流水,她站在田埂吹,田间闪出了水波,人们种稻插秧,大地披**绿装。此后,芦管就在白族人民中代代相传。

  芦管的历史芦管的历史久远,是古代西域各国通用的乐器筚篥,东晋之时传入中原,南北朝至唐代极为盛行。唐代文人白居易、岑参、元稹、张祜、薛涛等都在诗中描绘了芦管的妙响,白居易在《听芦管》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似临峡唱,在雁门吹。”张祜的诗中则有:“细芦僧管夜沉沉,越鸟巴猿寄恨吟。吹到耳边声尽处,一条丝断碧云心。”据民间艺人相传:唐玄宗开元九年间,李隆基**曾送给大理南诏王龟兹乐,其中就有芦管(包括大、小筚篥),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南诏王异牟寻到京城长安奉献《南诏奉圣乐》时,带去的也有芦管,说明早在1200多年前,芦管已从中原传入大理白族地区了。

  军乐 音乐中的军魂

  军乐是由铜管乐、木管乐、打击乐组成的,以集体合奏为主要表演形式(还有重奏、齐奏和独奏),气势恢弘壮观,乐曲浑厚流畅,给人以强烈感染和鼓舞的一种高雅音乐艺术。军乐艺术在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许多国家每年举办军乐艺术节或军乐艺术盛典活动,英国爱丁堡军乐节已举办50多年。我国的军乐艺术已有百余年历史。从国庆大典规模化的军乐演奏到*升**例行仪式的军乐演奏都由我*人民*军乐团担任演奏。

  具体来说,军乐的意义在我国古代与现代还是有些区别的。

  1.古代军中用的音乐。

  《后汉书·礼仪志中》“高祖定秦之月,**岁首也”李贤注引汉蔡邕《礼乐志》:“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唐韦应物《军中冬燕》诗:“兹邦实大藩,伐鼓军乐陈。”《辽史·乐志》:“鼓吹乐,一曰短箫铙歌乐,自汉有之谓之军乐……横吹亦军乐。”

  2.现代军乐,指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因军中常用而得名。

  清秋瑾《警告我同胞》:“每到一个停车场,都有男女老幼,奏军乐的、举**的迎送。”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九:“走在他前面的是新药商业四十个资方人员组成的军乐,吹着铜号,打着洋鼓,昂首阔步地走着。”

  吕文成 民族音乐家

  吕文成,著名民族音乐家,是广东音乐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和演奏家,他创作的《步步高》、《*湖秋月》、《蕉石鸣琴》、《醒狮》等一大批优秀乐曲至今仍旋律飞扬。他的创作,结构严谨,曲调清新,旋律优美流畅,委婉动听,节奏生动活泼,热情奔放,富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音乐本身有一种特征,”40年前的吕文成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就是旋律纯朴,它单纯得像一位纯洁无邪的乡村小女孩的小心灵。它给欣赏者一种清丽和优美的感觉,这是*传统艺术特征,我们应保护它并把它传给下一代去……”吕文成的作品至今不衰,正好作为这句话的印证。

  1898年3月24日,吕文成诞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郊区的南下乡。据说他本姓杨,过继给吕姓人家后改的姓,他一个亲弟弟一直是姓杨的。当时上海洋场百里,大批广东人都上那儿去闯世界。1901年,吕文成刚3岁,养父就把他带到***畔,在四川路街口摆个银匠摊度日。由于家贫,他直到10岁才进上海“广肇义学”就读。

  清末民初的上海,音乐活动频繁,不少广东人也带去了家乡的音乐。吕文成既从操家乡粤语的父辈及旅沪同乡处接受岭南文化尤其是粤乐的熏陶,也在这个大商埠领受东渐的**音乐的浸*,当然更直接受江南丝竹文化的耳濡目染。有一位老人记得,吕文成11岁时拉二胡已很不错,后来到上海的乐社去学习和参加演奏,几种不同地域的旋律不断地在他脑子里交合和梳理,形成他创作的动力。

  据考证,粤乐从明万历年间开始萌芽,到清光绪时才成型。它自中原古乐(包括江南小曲调)传入珠三角后,与本地民间歌谣、粤剧过门小曲相融合,成为独特乐种。进入20世纪的20年代,粤乐进入广泛传播期。那时,进过龙凤饼店与冶金银首饰摊当学徒的吕文成,心无旁骛,终日沉醉在丝竹琴弦间。后来向留美返沪的造船工程师、小提琴演奏家和制作家司徒梦岩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乐理;并与后来成为粤乐名家的尹自重(1908年-1985年)以及何大傻、杨汝城(吕的弟弟)等常聚一起弹唱、研习粤曲。此外,他还到上海几个音乐社团如“上海**音乐会”、“上海俭德储蓄会”及“上海精武体育会(音乐部)”去演奏,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最拿手的好戏就是扬琴与二胡。打扬琴时,他能自弹自唱。

  那个时期兴男唱女声,如梅兰芳等,吕文成唱的也是女角的子喉,他吸收了京剧的二簧西皮的拖腔,使唱腔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当年的报纸名**黎紫君这样写道:“二十年代他(吕文成)在上海音乐社个人表演扬琴独奏《梅花三弄》、《小桃红》两阕,听众们的感受如痴如醉,为广东人在异地吐气扬眉,尤其对广东音乐的演奏佳妙得到知音人士优良评价,至今传诵不衰……除以扬琴独奏《柳娘三醉》之外,都以异军突起姿态。二胡独奏《双声恨》、《昭君怨》一曲将终,掌声响彻全场。”更可喜的是,吕文成的时代已开始有唱片。于是,他把自弹自唱的作品大量录制,他设计的“新腔”给粤剧清唱打开一条新路,也给人们一种开创新风的启示。社会上竞相仿效,使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广州相继出现粤乐的创作热潮,从而摆脱了学舌于师承的旧路。

  琴曲《洞庭秋思》

  《洞庭秋思》为明代琴曲,作者不详。此曲以洞庭秋意为背景,写观洞庭之秋,而**起伏。碧水天高,烟波浩渺。人生之境,历经岁月之淘洗与沉淀,亦如洞庭水天澄然一色。所谓:“曾放扁舟溯楚天,清猿泪竹思凄然。廿年梦里湘山月,今夜分明在七弦。”其曲调高古雅正,意味悠远。

  此曲谱最初见于《西麓堂琴统》。此后收于《琴书大全》、《松弦馆》、《大还阁》、《自远堂》、《天闻阁》、《梧雪山房》《诚一堂》、《照雨室琴谱》、《醒心琴谱》等诸多谱集中。

  此曲之现存音像资料较丰富,其中包括:查阜西、李孔元、朱唏、谢孝苹、戴茹、吴自英、龚一、唐世璋,及摩尼天虹等琴家所奏之《洞庭秋思》,均各具特色。


三弦乐器的介绍(扩展4)

——独奏乐器的分类

独奏乐器的分类

  乐器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的工具。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是能够发出乐音,并能进行音乐艺术再创造的器具。人类通过演奏乐器,借以表达、交流思想感情。那么你知道独奏乐器的的分类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独奏乐器的相关分类,来跟小编一起涨姿势吧!

  我们可以将所有旋律性的独奏乐器划分为三大类:弦乐器、木管乐器以及铜管乐器。在每一大类之下,又有少至四种,多至十五种不同的乐器。由于有些乐器的本质或先天性上的限制,使得崇拜中常被使用的乐器其实不超过十种。最常被使用的弦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木管乐器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萨克斯风和低音管(又称巴松管);铜管乐器则包括法国号、小号及长号。

  弦乐器

  弦乐器可以更进一步地分为擦弦乐器及拨弦乐器。在崇拜中经常使用的擦弦乐器比起拨弦乐器来说,提供了比较持续性的音色。而这些弦乐器的音色比起木管或铜管乐器又较为一致和相似,让弦乐器很快便成为教会崇拜中最热门的乐器。它们具有广泛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强弱对比,又可以诠释一些艰难的乐曲。因此,学习弦乐器的人数**超过其他种类的乐器,也因此比较容易找到乐手。弦乐器特别在东方人家庭中备受欢迎,杰出的年轻弦乐好手在学习乐器总人口中占很高的比例。

  木管乐器

  木管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在表现旋律性的演奏方面并不亚于弦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以及萨克斯风都是学校管乐队和交响乐团中主要的乐器。如果能在教会中逐渐引用这些乐器,它们可以帮助敬拜音乐更多样化。

  铜管乐器

  铜管乐器与各种节庆的关连是史有前例的。就像弦乐器一样,不同的铜管乐器各有独特的音质,但彼此的音色却是很接近的。它们在战场上以及大型宗教仪式上的功用,长久以来被视为户外乐器。虽然在近**始有许多写给小号或法国号的乐曲,但它们特殊的音色及音量远超过其他乐器,以致铜管乐器仍然很少在崇拜中被使用,除非是事先已编好的乐曲。有一些**教会的敬拜团队经常使用铜管乐器。

  相较之下,除了圣诞节或复活节的特别庆典之外,在大部分的华人教会里,铜管乐器就不像弦乐器或木管乐器那样的热门。但是,愈来愈多的青少年开始在乐队或乐团中学习铜管乐器,让这些吹铜管乐器的人接受装备加入敬拜团队的服事是不无可能的。 我们会在《独奏乐器的本质》一文中更进一步地讨论这些乐器的音域,音色的特质,以及在教会敬拜音乐中的.使用。

  一、现代在民族乐器中是按演奏方式来分的,一共可以分为:吹、拉、弹、打四类,称为“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

  二、现代分类法把世界上所有乐器归纳为五大类:

  (1)体鸣乐器;

  (2)膜鸣乐器;

  (3)气鸣乐器;

  (4)弦鸣乐器;

  (5)电鸣乐器。

  三、**在乐器与音乐的研究上面经过近两三百年的发展得出了一套完善的科学理论,不得不说在理论研究方向有千年历史的*音乐史也没有达到他们的高度。

  西洋乐器可分为: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五种类别。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萨克管)。铜管乐器:圆号、小号、(短号)、长号、(次中音号)、(小低音号)、 大号。

  打击乐器: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钹、架子鼓、三角铁、沙槌、 钟琴、木琴、排钟等。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弹弦乐器:竖琴、吉他、电吉他、曼陀林等。 键盘乐器: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

  拓展

  乐器,泛指可以用各种方法奏出音色音律的器物。一般分为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

  乐器是人类很早就拥有的精神财产,并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丰富。从考古发掘和壁画、崖画中,都可以看到狩猎围捕、信号传递、祭天祷神、战斗助威或庆典舞蹈等都和发音工具或节奏音响紧紧相连。

  *民乐的发展如今正陷入一个繁荣与萧条并存的怪圈:一方面,民间掀起学**乐的热潮,仅仅上海一地,每年参加考级的琴童达数千名,同时民族乐器生产厂面对过亿的销售量喜笑颜开,另一方面则是**专业民族乐团演出上座率低、无法跻身于主流音乐圈。

  现阶段不容忽视的是,民乐缺乏创新曲目、鲜有佳作推出,民乐作品很长时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人们对于民乐的了解还停留在《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十面埋伏》等老作品上,此即所谓“十年一张节目单”。此外,民乐长时间停留在民间音乐的层面,形成一种江湖艺人的文化心态。


三弦乐器的介绍(扩展5)

——夏家三千金演员介绍

夏家三千金演员介绍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电视剧吧,你对一部电视剧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夏家三千金演员介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主演唐嫣简介

  唐嫣,影视女艺人,**戏剧学院2002级表演系本科生,是当时被公认的“中戏校花”,以电影处女作《离别也是爱》而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提名。从全国选美大赛总冠军,到被张艺谋亲选为“奥运宝贝”;从被**电影王王晶赞誉为“晶公主”,到被**Variety称之为“希望之星”……无论从内地走向国际,还是从世界面向*,她以惊人的魅力一路走来。

  主演张檬简介

  张檬,内地女演员,毕业于**电影学院表演系,**电影学院06级校花,从小练习古筝弹奏、音乐、舞蹈,15岁出道后,活跃在文艺圈中,拍摄过多个广告,并在许多影视剧电影中担任角色。在电视剧《倚天屠龙记》、《苍穹之昴》、《美人心计》、《活佛济公》、《大丫鬟》、《夏家三千金》、《美人天下》、《我的野蛮女友》具有出色的演出。

  主演戚薇简介

  戚薇2006年凭借上海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选秀出道。主要音乐作品有《茶之恋》、《男才女貌》、《外滩十八号》等,还曾与张杰、俞思远、JADE、袁成杰等歌手合作拍摄MV。她身上有四分之一韩国血统,内地歌手兼演员。

  主演邱泽简介

  邱泽,**歌手、演员、赛车手。2001年06月12日正式在**上**,引起广大回响。后来因不习惯演艺圈文化而淡出。2008年复出。

  主演陈楚河简介

  陈楚河,**男演员,因演出电影《大灌篮》人物萧岚而出名,后出演热播剧《命中注定我爱你》和《新流星蝴蝶剑》而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

  编辑本段剧情看点

  看点:偶像+家族商战+家庭伦理

  该剧讲述了现代都市里发生在三个女孩和两个男孩,三个家庭三代人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其中包含了偶像、家族、商战、婚姻等多种元素,是一部集多种内容于一身的加强版都市言情剧。剧中青春偶像戚薇、唐嫣和张檬分别饰演“高傲千金”“痴情千金”和“落难千金”,与邱泽和陈楚河等几位美男之间上演了交织着亲情、爱情与阴谋的.戏码。

  《夏家三千金》是由上海辛迪加影视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沈怡、周国栋联合执导,唐嫣、张檬、戚薇、邱泽、陈楚河主演。该剧讲述了有关亲情和爱情的故事,探讨为人父母如何引导子女追求真正的幸福,展现在子女人生旅途中父母真情的感召力量。该剧已于2011年1月22日在安徽卫视《海豚第一剧场》全国首播,是安徽卫视2011年剧场年度收视冠军。


三弦乐器的介绍(扩展6)

——***的科学与灭火原理介绍

***的科学与灭火原理介绍

  ***是很多人都有见过的灭火工具,但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灭火的。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推荐的***的科学与灭火原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的科学原理

  干粉灭火剂(MF)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少量的防潮剂硬脂酸镁及滑石粉等。用干燥的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干粉从容器中喷出,形成粉雾喷射到燃烧区,干粉中的碳酸氢钠受高温作用发生分解,其化学反应如下:2NaHCO3→Na2CO3+H2O+CO2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并吸收大量的热能,起到一定的冷却和稀释可燃气体的作用。

  ***的灭火原理

  一、二氧化碳***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氧化碳灭火剂是一种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灭火剂,价格低廉,获取、制备容易,其主要依*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灭火。二氧化碳具有较高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5倍。在常压下,液态的二氧化碳会立即汽化,一般1kg的液态二氧化碳可产生约0.5立方米的气体。因而,灭火时,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排除空气而包围在燃烧物体的表面或分布于较密闭的空间中,降低可燃物周围或防护空间内的氧浓度,产生窒息作用而灭火。另外,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出时,会由液体迅速汽化成气体,而从周围吸引部分热量,起到冷却的作用。

  二氧化碳***主要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仪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在使用时,应首先将***提到起火地点,放下***,拔出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只手紧握启闭阀的压把。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应把喇叭筒往上扳70—90度。使用时,不能直接用手抓住喇叭筒外壁或金属连接管,防止手被冻伤。在使用二氧化碳***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上风方向喷射;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二、干粉***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干粉***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且主要用于***中。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两大类。如碳酸氢钠干粉、改性钠盐干粉、钾盐干粉、磷酸二氢铵干粉、磷酸氢二铵干粉、磷酸干粉和氨基干粉灭火剂等。干粉灭火剂主要通过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灭火:一是*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副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二是*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进而窒息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

  干粉***最常用的开启方法为压把法,将***提到距火源适当距离后,先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的干粉松动,然后让喷嘴对准燃烧最猛烈处,拔去保险销,压下压把,灭火剂便会喷出灭火。另外还可用旋转法。开启干粉灭*时,左手握住其中部,将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右手拔掉保险卡,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启旋钮,打开贮气瓶,滞时1-4秒,干粉便会喷出灭火。

  三、清水***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清水***中的灭火剂为清水。水在常温下具有较低的粘度、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大的密度和较高的表面张力,是一种古老而又使用范围广泛的天然灭火剂,易于获取和储存。它主要依*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因为每千克水自常**热至沸点并完全蒸发汽化,可以吸收2593.4KJ的热量。因此,它利用自身吸收显热和潜热的能力发挥冷却灭火作用,是其它灭火剂所无法比拟的。此外,水被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为惰性气体,且体积将膨胀1700倍左右。在灭火时,由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将占据燃烧区域的空间、稀释燃烧物周围的氧含量,阻碍新鲜空气进入燃烧区,使燃烧区内的氧浓度**降低,从而达到窒息灭火的'目的。当水呈喷淋雾状时,形成的水滴和雾滴的比表面积将**增加,增强了水与火之间的热交换作用,从而强化了其冷却和窒息作用。另外,对一些易溶于水的可燃、易燃液体还可起稀释作用;采用强射流产生的水雾可使可燃、易燃液体产生乳化作用,使液体表面迅速冷却、可燃蒸汽产生速度下降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利用清水***时可采用拍击法,先将清水***直立放稳,摘下保护帽,用手掌拍击开启杠顶端的凸头,水流便会从喷嘴喷出。

  四、简易式***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简易式***是近几年开发的轻便型***。它的特点是灭火剂充装量在500克以下,压力在0.8兆帕以下,而且是一次性使用,不能再充装的小型***。按充入的灭火剂类型分,简易式***有1211***,也称气雾式卤代烷***;简易式干粉***,也称轻便式干粉***;还有简易式空气泡沫***,也称轻便式空气泡沫***。简易式***适用于家庭使用,简易式1211***和简易式干粉***可以扑救液化石油气灶及钢瓶上角阀,或煤气灶等处的初起火灾,也能扑救火锅起火和废纸篓等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灾。简易式空气泡沫适用于油锅、煤油炉、油灯和蜡烛等引起的初起火灾,也能对固体可燃物燃烧的火进行扑救。

  使用简易式***时,手握***简体上部,大拇指按住开启钮,用力按下即能喷射。在灭液化石油气灶或钢瓶角阀等气体燃烧的初起火灾时,只要对准着火处喷射,火焰熄灭后即将***关闭,以备复燃再用;如灭油锅火应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左右晃动、直至扑灭火。灭火后应立即关闭煤气开关。或将油锅移离加热炉,防止复燃。用简易式空气泡沫灭油锅火时,喷出的泡沫应对着锅壁,不能直接冲击油面,防止将油冲出油锅,扩大火势。

  干粉***的使用方法

  1、上下颠倒摇晃使干粉松动。

  2、拔掉铅封。

  3、拉出保险销。

  4、保持安全距离(距离火源约2-3米),左手扶喷管,喷嘴对准火焰根部,右手用力压下压把。

  5、注意:经常检查***压力阀,指针应指在绿**域,红**域**压力不足,黄色**压力过高。


三弦乐器的介绍(扩展7)

——三亚旅游景点介绍

三亚旅游景点介绍

  三亚,位于海南岛的南端,是*最南部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全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全国最长寿地区。三亚市是海南省最著名的旅游地,别称鹿城,又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它拥有着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这里为大家带来三亚旅游景点介绍,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地方吧。

  1:蜈支洲岛

  蜈支洲岛古称“古崎洲”,又名情人岛。距离三亚市东北部海岸2.7公里的海面上,是海南岛周围为数不多的有淡水资源和丰富植被的`小岛,海水能见度极高。蜈支洲岛地貌美丽而有层次。岛的中部坡地逶迤,藤蔓缠结,是一片热带植物林,西部及北部形成一弯路玉带状的白色沙滩,沙质均匀细腻,海水颜色明丽动人,能见度高,层次分明。蜈支洲岛上以休闲和海上、海底娱乐为主,有极具特色的各类度假别墅、木屋及酒吧、网球场、海鲜餐厅等配套设施,也开展了包括潜水、半潜观光、海钓、滑水、帆船、帆板、摩托艇、香蕉船、独木舟、拖曳伞、蹦跳船、沙滩摩托车、水上降落伞、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30余项海上和沙滩娱乐项目,带给游客原始、静谧、浪漫和动感时尚的休闲体验。

  2: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南山,面朝南海,坐落在*唯一的热带滨海城市——三亚市的西南20公里处,是*最南端的山。南山历来被称为吉祥福泽之地。据佛教经典记载,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为了救度芸芸众生,发了十二大愿,其中第二愿即是“常居南海愿”。唐代著名大和尚鉴真法师为弘扬佛法五次东渡**未果,第五次漂流到南山,在此居住一年半之久并建造佛寺,传法布道,随后第六次东渡**终获成功。**第一位遣唐僧空海和尚也在此登陆*,驻足传法。*传扬千古的名句“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则更道出了南山与福寿文化的悠久渊源。

  3: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

  呀诺达雨林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榆中线三亚至保亭方向18公里处,距三亚市区仅35公里,距凤凰机场52公里呀诺达大门,是名副其实的三亚后花园。景区北与五指山、七仙岭比肩相连;东眺南海万倾波涛,美丽的海棠湾近在咫尺;与南*第一温泉南田温泉仅一水之隔。在三亚市最新修编的旅游总体规划中,本景区位于大三亚旅游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轴上,是“三亚旅游圈”的“**角”地区。

  4:西岛旅游度假区

  西岛海洋文化旅游度假区由西岛海上游乐世界、牛王岭游览区和肖旗港三个部分组成: 拥抱西岛那片海西岛海上游乐世界是一个汇聚了汇聚海上运动、潜水观光、天然浴场、沙滩娱乐、椰林休闲的立体海岛景区; 牛王岭是一座与西岛几近相连的袖珍小岛,拥有最原始的海岛风光,可以欣赏到壮阔的海天一色、鬼斧神工的礁石景观、雄浑的日出日落以及星罗棋布的军事遗迹。

  5:分界洲岛生态旅游区

  分界洲岛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岛上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2002年5月起,投资3800多万元,利用岛上400余亩土地,在最大限度保护原始植被的基础上建设分界洲岛生态旅游项目。乘快艇到岛上仅需3分钟。沿着由凿有**外各个朝代古币的花岗石铺成的“钱路”拾级而上,但见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奇树簇拥。一些天然石峰被冠以“风动石”、“乌纱帽”、“大洞天”和“菩萨洞”等美名。站在山顶,分界洲岛周围海水清澈,与沙滩相衔接,构成了画家所不及的天然画卷。

  6: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

  亚龙湾热带森林公园位于我国最南端的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市东南方向25公里处,即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两侧山体,总面积1506公顷,分东园和西园,犹如伸展的双臂环抱着“天下第一湾”。植被类型为热带常绿性雨林和热带半落叶季雨林,其生物、地理、天象、水文、人文和海景景观资源丰富,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发展热带雨林旅游的首选之地。热带雨林景观世界上仅存的热带雨林有南美、东南亚等极少几块区域,而*的热带雨林仅有西双版纳和海南岛,而海南岛已只有黎母山、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五指山等,但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而难以向世人展示其风貌。亚龙湾热带雨林保护基本完好,雨林景观颇具一定**性、观赏性,更深得紧临三亚市区、位处亚龙湾畔之地利,让游客非常方便地一睹*热带雨林景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