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琵琶行重点字词读音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叙事诗。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字词注解

  〔1〕左迁:贬官,降职。古以左为卑,故称“左迁”。

  〔2〕明年:第二年。

  (3)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4〕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5〕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6〕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7〕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8〕为:做。

  〔9〕贾(gǔ)人:商人。

  〔10〕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1〕快:畅快。

  〔12〕悯然:忧郁的样子。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瑟瑟:形容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

  〔27〕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以调音定调。

  〔28〕掩抑:掩蔽,遏抑。

  〔29〕思:悲,伤。

  (30〕信手:随手。

  〔31〕续续弹:连续弹奏。

  〔32〕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3〕捻:揉弦的动作。

  〔34〕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

  〔35〕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6〕《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7〕《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8〕大弦:指最粗的弦。

  〔39〕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40〕小弦:指最细的弦。

  〔41〕切切:细促轻幽,急切细碎。

  〔42〕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鸟鸣声。

  〔43〕幽咽:遏塞不畅状。

  〔44〕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45〕凝绝:凝滞。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拔:弹奏弦乐时所用的拔工具。

  〔49〕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50〕舫:船。

  〔51〕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2〕虾(há)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5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

  〔56〕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五个**的陵墓。

  〔57〕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风尘女子。

  〔58〕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59〕钿(diàn)头银篦(bì):此指镶嵌着花钿的篦形发饰。

  〔60〕击节:打拍子。

  〔61〕颜色故:容貌衰老。

  〔62〕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3〕去来:走了以后。

  〔64〕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5〕阑干:纵横散乱的样子。

  〔66〕重:重新,重又之意。

  〔67〕唧唧:叹声。

  〔68〕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噪杂。

  〔69〕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70〕暂:突然。

  〔71〕却坐:退回到原处。

  〔72〕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3〕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4〕掩泣:掩面哭泣。

  〔75〕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文言文知识

  一、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 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 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 今: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 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 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四、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动句

  感斯人言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扩展阅读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扩展1)

——《琵琶行》文言知识整理

《琵琶行》文言知识整理

  《琵琶行》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现小编整理了《琵琶行》文言知识整理,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包括通假字、诗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欢迎阅读!

  《琵琶行》文言知识整理 篇1

  【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 画,同“划”。

  【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因,于是;为,写。今义:表原因的连词。

  2、明年秋 古义:第二年。今义:泛指今年的下一年。

  3、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突然冲出。今义:鼓出;在某方面出众。

  4、 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整理。 今义: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5、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以前,刚才,副词。 今义:朝前,向前方。

  6、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脸色,容貌。今义:色彩;颜料。(故:老)

  7、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年纪。今义: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的首领;很,非常。

  【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今夜闻君琵琶语…... 名作状语,在夜里

  其间旦暮闻何物

  名作状,从早到晚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名作动,摆酒席

  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取名

  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看重。以……为轻,轻视。

  【文言句式】

  1、省略句:(予/吾/我)歌以赠之

  使(之)快弹数曲

  送客(于)湓浦口

  感(于)斯人言

  2、状语后置句: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转徙于江湖间

  【一词多义】

  1言:感斯人言 言语,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 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 说,动词

  2命:遂命酒 命令,吩咐,动词

  命曰《琵琶行》.名作动,命名

  3为:因为长句 写,创作,动词

  初为霓裳后绿腰 弹奏,动词

  为君翻作琵琶行 替,给,介词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短暂,副词

  如听仙乐耳暂明 顿时,忽然,副词

  5泣:满座重闻皆掩泣 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 眼泪,名词

  6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动词

  低眉信手续续弹 随便,随意,动词

  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讲信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信用,名词

  7使:使快弹数曲 让,命令,动词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使者,名词

  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

  驱使,役使,动词

  求人可使报秦者 出使,动词

  竟使遇哨,无不死 假使,如果,连词

  8始:千呼万唤始出来 才,副词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未始:未曾

  【重难点词语】

  左迁九江郡司马 贬官,这里是被贬官

  歌以赠之 作歌,动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 共

  寻声暗问弹者谁 轻声的

  间关莺语花底滑 拟声词,指鸟鸣宛转。

  秋月春风等闲度 轻易,随便

  梦啼妆泪红阑干 纵横的样子

  名属教坊第一部 唐代宫廷的乐舞教习机构

  妆成每被秋娘妒 歌伎的代称

  却坐促弦弦转急 退,退回。

  为君翻作《琵琶行》 按照音乐曲调写作歌词

  《琵琶行》文言知识整理 篇2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二、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

  三、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扩展2)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叙事诗。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篇1

  一、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心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齿梳)

  二、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古:年纪大了 今:长子、长兄等)

  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 今:一般指虫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 今: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色故(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 今:朝向前方(面))

  三、一词多义

  (1)言

  感斯人言(言: 话语)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言L:说)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命: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行】(为:介词,为、替)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生(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而幽香(幽:清幽幽的)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生(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四、词类活用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动句

  感斯人言

  《琵琶行》的知识点归纳 篇2

  1、通假字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

  2、古今异义

  (1)明年秋(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

  (2)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3)因为长句(古:指七言诗,唐代的习惯说法。今:因表达需要而字数较多的句子)

  (4)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冲出。今:多指表现不一般。 )

  (5)曲终收拨当心画(古:正中。句中指冲着弦的正中部位。今:小心,留神)

  (6)整顿衣裳起敛容(古:整理,修饰 。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7)秋月春风等闲度(古:随便的,轻易地。今:指*常普通。 )

  (8)弟走从军阿姨死(古:指鸨母。今:多用以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不一定有亲属关系的妇女。)

  (9)暮去朝来颜色故(古:面色。今: 指色彩 )

  (10)去来江口守空船(古:走了以后。来,语助词,无实义。今:前去又回来,相当于来回。)

  (11)夜深忽梦少年时(古:指年轻时。今:指十岁到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

  (12)老大嫁作商人归(古:年龄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称呼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的)

  (13)呕哑嘲哳难为听 古:不堪。今:①使人为难 ②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

  (1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刚才,先前。今:向前方,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15)又闻此语重唧唧(古:叹息声 ,今:拟声词,形容虫叫声等 )

  3、词类活用: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2)遂命酒(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

  (4)命曰《琵琶行》(命,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5)浔阳江头夜送客(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

  (6)钿头银篦击节碎(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

  (7)商人重利轻别离(重,后面带了宾语“利”用作动词,看重;轻,后面带了宾语,用作动词,轻视。 )

  (8)梦啼妆泪红阑干(梦,名词作状语,在梦里。)

  (9)江州司马青衫湿(湿,形容词作动词,被浸湿)

  (10)血色罗裙翻酒污。(污,被动,被玷污)

  4、特殊句式:

  (1)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被动句)

  (2)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4)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5)转徙于江湖间。(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6)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5、文言实词

  言

  ①感斯人言(话,名词)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③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声音,名词)

  命

  ①遂命酒 (吩咐,动词)

  ②命曰《琵琶行》(命名,取名,动词)

  数①使快弹数曲(几,数词)

  ②一曲红綃不知数(数量,名词)

  是①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②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表判断)

  语

  ①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②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③间关莺语花底滑(蹄叫,动词)

  轻

  ①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地,形容词)

  ②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暂

  ① 凝绝不通声暂歇(短暂,副词)

  ②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副词)

  泣①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②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转

  ① 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副词)

  ②转徙于江湖间(辗转,动词)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转动,动词)

  辞

  ①我从去年辞帝京(离开,辞别,动词)

  ②莫辞更坐弹一曲(推辞,动词)

  ③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词)

  为

  ①委身为贾人妇(做,动词)

  ②因为长句(写,动词)

  ③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④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动词)

  相①移船相近邀相见(互相,副词)

  ②相逢何必曾相识(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拨①转轴拨弦三两声(拨动,动词)

  ②曲终收拨当心画(拨子,名词)

  重

  ①添酒回灯重开宴(重新,副词)

  ②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视,副词)

  ③又闻此语重唧唧(更加,副词)

  声①凄凄不似向前声(音调,名词)

  ②忽闻水上琵琶声(声音,名词)6、文言虚词

  于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向,介词)

  ②转徙于江湖间(在,介词)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扩展3)

——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历史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高考历史考点知识点整理归纳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1.*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主要表现为:**资本**国家利用各种**疯狂地向*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卷入资本**世界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破坏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结构,使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衰落解体。就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以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的**化。

  3.“*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不是洋务企业,而是*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的外商企业。

  4.*近代资本**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5.甲午战争***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6.一战期间,*民族资本**尽管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但是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优势。

  7.外国资本,是相对于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其实质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其特点是**开放、具有侵略性。

  民族资本,是指半**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是相对于官僚资本而言的。

  8.西式服饰传入*,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9.允许臣民**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后。

  10.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并不**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

  11.最早在*兴建铁路的不是清*,而是英国。

  12.报刊、影视、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但侧重点不同:报刊最主要的是影响人们的**生活,影视主要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互联网全方位、彻底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高考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辉煌灿烂的文学

  一、从《诗经》到唐诗

  1、《诗经》

  (1)*第—部诗歌总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古典文学现实**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3)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风格,是楚辞的**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

  2、唐诗

  (1)唐诗繁荣的原因:

  a.唐朝文明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b.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2)**人物及作品: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b.盛唐诗人:

  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岑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于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二、宋词和元曲

  1、宋词出现的原因:

  (1)宋代商业的发展。

  (2)城市的繁荣。

  (3)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

  2、流派:

  (1)婉约派**人物:柳永、李清照。

  柳永州《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等,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2)豪放派**人物:苏轼、辛弃疾等。

  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元曲: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通俗生动,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三、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历程:

  (1)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等志怪小说。

  (2)唐朝短篇小说传奇。

  (3)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进入强化阶段。

  (2)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3)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3、**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篇小说最为著名。

  4、评价:它们是*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定义

  狭义:罗马公民法

  广义:通行于罗马**的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法律**

  二、发展演变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背景:*民与贵族的**

  制定: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特点:内容广泛,条文明细

  影响:**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保护了*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2.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罗马***早期,罗马法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2)万民法

  背景: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显现;商贸的发展,在**经济活动中产生许多新问题

  内容: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公民权,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以适当的司法保障

  影响:3世纪,帝国境内**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罗马**范围内一切**民的法律

  3.完善:《民法大全》

  时间:6世纪

  过程:查士丁尼**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作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主要内容

  1.类型

  形式:成文法、习惯法

  结构:公民法、万民法

  2.核心内容

  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人人*等

  3.实质

  维护****,保护**阶级的**和经济利益

  四、作用

  1.维系**

  (1)为国家**提供法律依据,稳定社会秩序

  (2)调整纠纷,缓和社会矛盾,稳固帝国**

  (3)维护****的**、经济**

  2.影响深远

  (1)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2)对近代欧**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现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

  (3)近代资产阶级将其作为反封建和巩固资本****的有力思想武器。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扩展4)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厚。2、凹透镜:边缘厚,**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

  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扩展5)

——*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在日常的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传递信息的基本单位,知识点对提高学习导航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代文学知识点整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先秦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原始社会、**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1、上古神话

  *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经”又称六艺 (《乐》)。

  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荀子, 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

  ①《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赋”直陈其事。

  ②《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我国伟大爱国**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汉朝

  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

  1、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2、乐府民歌和赋

  ①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②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 曹丕、 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 禹(yǔ)应扬(yáng)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2、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为**。 《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周处》。

  唐代

  唐代文学知识点的内容是唐诗。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2、“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3、“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高适《燕歌行》、岑(cé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4、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伟大的浪漫**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诗人。名作有“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双称白香山,白太傅、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名作《长恨歌》《琵琶行》。

  5、“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著有《樊川文集》。

  6、诗中“三李”: 为李白,李商隐,李贺。

  宋代

  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

  1、宋词和宋诗

  ①以苏辛为**的宋词豪放派。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稼轩长短句》。

  ②以柳永、李清照、姜夔等人为**的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姜夔。

  ③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和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陆字务观,号放翁,著有《剑南诗稿》。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伶仃洋》。

  2、宋代散文

  ①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

  ②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公。《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3、宋人话本

  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元代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1、元曲四大家

  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 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

  ②纪君的《赵氏孤儿》

  ③白朴的《梧桐雨》

  ④马致远的《汉宫秋》

  ⑤洪升的《长生殿》

  ⑥孔尚任的《桃花扇》

  ⑦冯梦龙的《精忠魂》

  ⑧孟称舜的《娇红记》

  ⑨李玉的《精忠谱》

  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西厢记》

  王实甫,字德信。《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1、小说《祝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彷徨》,鲁迅另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2、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于1918年发表的《狂人日记》,鲁迅原名周树人,另有**小说《祝福》《药》《孔乙己》《故乡》《社戏》《阿Q正传》,**性杂文《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拿来**》《灯下漫笔》,**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3、郭沫若,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成立创造社,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4、叶圣陶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夜》。

  5、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著有长篇小说《子夜》和两个三部曲:①《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另有短篇小说**作《林家铺子》。


《琵琶行》字词知识点整理归纳(扩展6)

——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

  在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项脊轩志》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重点词语

  号:háo 阖:hé,关闭 枇杷:pí pá 扃牖:jiōng yǒu 楯:shǔn爨:cuàn

  婢:bì 得:得到 日:阳光

  稍:稍微 影:日光 先是:这以前

  迨:及,等到 庖:厨房 凡:共

  尝:曾经 每:经常 兹:这,此

  以:用 过:探望 大类:很像

  比:及,等到 顷之:音节助词 尝:曾经

  归:旧指女子出嫁 且:那么 制:形式,规制

  盖:伞 或:或者 殆:表揣测,大概

  故:以前 去:离开 竟日:整天

  二、古今异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旧,原来的)

  南北为一(一,整体)

  室仅方丈(方丈,一丈见方)

  凡再变矣(凡,总共;再,两次)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桌子)

  久不见若影(若,你)

  日过午已昏(昏,暗)

  或凭几学书(几,书桌;书,写字)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杂,交错)

  比去,以手阖门(比,等到)

  亦遂增胜(胜,佳景,引申为光彩)

  吾妻来归(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始为篱,已为墙(已,后来、不久)

  三五之夜(三五,即十五)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竟,整)

  且何谓阁子也(且,那么)

  余自束发(束发,表示成年)

  三、一词多义

  始

  室始洞然(才,连词)

  始为篱,已为墙(起初、先,副词)

  过

  日过午已昏(超过,动词)

  大母过余曰(探望,动词)

  置

  顾视无可置者(放置,动词)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动词)

  而

  余扃牖而居(助词,表修饰,无义)

  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但,连词)

  为

  始为篱,已为墙(做,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作,动词)

  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动词)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对,介词)

  以

  以当南日(用来,动词)

  以手阖门(用,介词)

  能以足音辨人(凭借、根据,介词)

  执此以朝(用如“而”,介词)

  谓

  且何谓阁子也(叫作,动词)

  妪每谓余曰(告诉,动词)

  一

  庭中通南北为一(整体,名词)

  先妣尝一至(常来,副词)

  日

  以当南日(太阳,名词)

  不能得日(阳光,名词)

  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以前,名词)

  先大母婢也(去世的,形容词)

  四、通假字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当”通“挡”)

  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乳二世(乳,乳养)

  客逾庖而宴(宴,用饭)

  执此以朝(朝,上朝)

  吾家读书久不效(效,取得效果)

  垣墙周庭:垣墙,砌墙,

  雨泽下注:雨,下雨,名字活用作动词

  2.名词用作状语

  雨泽下注。使不上漏(下,朝下,上,从上面)

  又北向(北,朝北,行为方向)

  东犬西吠(西,朝西,行为方向)

  前辟四窗(前,在前方,行为方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自,亲自

  3.形容词用作名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多,许多事)

  4.名词使动用法

  垣墙周庭:周,使围住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用“……也”表示判断。如: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2)妪,先大母婢也

  2.省略句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表示省略了的成分。如:

  1)(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主语“余”)

  2)( )借书满架(省主语“余”)

  3)吾儿,()久不见若影(省主语“吾”)

  4)使( )不上漏(省兼语“之”)

  5)明月( )半墙(省谓语“照”)

  6)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介词“于”)

  7)垣墙( )周庭(省介词“于”)

  3.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下列各句状语(下划线)放在动词、形容词(粗体)之后。翻译时,一般将状语前移。如:

  1)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庭院里种兰桂竹木)

  2)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在这里居住)

  3)室西连于中闺(与中闺相连)

  4)鸡栖于厅(在厅里栖息)

  5)其制稍异于前(跟以前不同)

  一、多义词

  1、顾: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回头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