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 有关焦氏易林白话译文

据《汉书》记载,焦氏“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孟康注云:“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为三百六十日。余四卦,《震》《离》《兑》《坎》,为方伯监司之官。所以用《震》《离》《兑》《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时各专王之气。各卦主时,其占法,各以其日观其善恶也。”(卷七十五)。可见,焦氏的卦气说,是以四正卦各直二至二分之日,其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一爻直一日,直三百六十日。传世的《焦氏易林》中,书前即列有六十四卦的直日之法,名日“焦林直

日”。其云:“六十卦,每卦直六日,共直三百六十日。余四卦,各寄直一日。

立春、雨水,《小过》、《蒙》、《益》、《渐》、《泰》。

惊蛰、春分(春分震卦直一日),《需》、《随》、《晋》、《解》、《大壮》。清明、谷雨,《豫》、《讼》、《蛊》、《革》、《夫》。

立夏、小满,《旅》、《师》、《比》、《小畜》、《乾》。

芒种、夏至(夏至离卦直一日),《大有》、《家人》、《井》、《成》、《媚》。

小暑、大暑,《鼎》、《丰》、《涣》、《履》、《逐》。

立秋、处暑,《恒》、《节》、《同人》、《损》、《否》。

白露、秋分(秋分兑卦直一日),《巽》、《萃》、《大畜》、《贲》、《观》。寒露、霜降,《归妹》、《无妄》、明夷》、《困》、《剥》。

立冬、小雪,《艮》、《既济》、《噬嗑》、《大过》、《坤》。

大雪、冬至(冬至坎卦直一日),《未济》、《蹇》、《颐》、《中孚》、《复》。

小寒、大寒,《屯》、《谦》、《睽》、《升》、《临》。

每两节气共三十日,管五卦。逐日终而复始,排定一卦,相次管六日。凡卜,看本日得何卦,便于本日卦内,寻所卜得卦,看吉凶。”

由于《焦氏易林》一书“某卦之某卦”的形式,使*产生了焦氏以卦变占验的误解。很多人采用现在金钱摇卦的形式,虽然简化了,但却已经不是古代真正焦氏易林的用卦方法。对此,今人王新春先生有明确的辨析。他说:“焦赣以值日之卦为本卦,以本卦所值之日内行占所筮遇的卦为之卦。筮遇的之卦,不外乎六十四卦之六十四种可能之情形。于是以一值日之卦为本卦,就可组成一个由它所统摄的六十四卦的整体系列;六十四个值日之卦,共可组成六十四种这样的整体系列。依焦氏之见,在某一本卦所值之日内行占,筮遇何之卦,查阅《易林》中本卦统摄下的该之卦的林辞,就可判明筮问事项的吉凶祸福情状了”。由此可知,焦氏易占的之卦是没有变爻的。

预测方法:

1. 根据预测当天阳历的日期,在图表中找出当日当值的主卦。

2. 预测人自己求出一个之卦。

求卦方法多式多样:

A.可以用翻书得到的页码数,确定之卦。也可以用心想数定卦。但是其卦序取法与现在梅花体系用卦法迥异。64卦顺序仍按周易本经顺序排列,凡是页码数或心想数小于等于64,直接可以找到对应的卦,如9就是小畜卦。大于64的数字除以64后取余数求卦。

B.可以用六十四卦卦签抽卦。或者用卦牌抽卦。

C.可以用钱筮法求卦,不求变卦,只用本卦。

附:

说焦氏易林直日

炎文 2012-07-27 22:19:26

这里说的也不算什么发现。只是偶然想起来,所以稍微整理一下。

焦氏易林是以“A之B”的形式,A有六十四卦,B有六十四卦,于是会产生4096种情况。

但这个的操作方法,是和焦氏的六十四卦值日联系在一起的。

《汉书·京房传》载焦赣之说“長於災變,分六十卦更直日用事。以風雨寒温為候。”颜注引孟康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為三百六十日。餘四卦震離兊坎為方伯監司之官。”

焦氏之法自然是受到孟喜卦气说的影响。只是孟喜以四正卦主四时,余六十卦分配365又1/4日,所以一卦管6又7/80日。

而焦氏将六十四卦全主一年,其具体的值日安排,据《焦林直日》,则是六十卦每卦直六日,四正卦各主一日,于是仅得364日,显然比较粗糙,但焦氏不是为了卦气说而是占卦,所以不用考虑这么多(后来京房改进了此法,以四正卦每卦主73/80,又削减其各自之前一卦)

其占法是:

“每两节气共三十日,管五卦,逐日终而复始,排定一卦,相次管六日。凡卜,看本日得何卦,便于本日卦内,寻所卜得卦,看吉凶。”

比如,本日占得一卦为泰(B),然后比如今日在小满次侯,则所管摄的为乾(A),于是查找A之B,为乾之泰,即据此占验为“載日晶光,驂駕六龍,禄命徹天,封為燕王”。

——————————————————————–

但是《易林》的这种编排方式,的确容易引起人们本卦、之卦的误解。即把A理解为占卦时所得,把B理解为动爻之后所变的卦。

朱子便是如此理解。《易学启蒙》专门讲到静爻、一爻动、二爻动、乃至六爻皆动时如何占断。最后他列出变占图,说“於是一卦可變六十四卦,而四千九十六卦在其中矣。所謂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又说:“以上三十二圖反復之則為六十四圖,圖以一卦為主而各具六十四卦。凡四千九十六卦,與焦贑易林合。然其條理精宻則有先儒所未發者,覽者詳之。”所谓比焦氏详密,是指在卦的排列上,焦氏以今本六十卦为序,朱子以卦变为序。

但这究非焦氏本意。

====================================================================

以上写作时间2012.7.27.

以上的说法,是易学界一些已有的见解。不过最近因为新出《易林彙注》,我又产生了对此书的兴趣,重新把问题考察一下,发现没有说的那么简单。

单就说《易林》作者吧,尚秉和是易学名家,专研易林,而以易林确为焦延寿所作。但是专门作易学,或许对文献、事实有所忽略。所以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在前人基础上专门辩白今所见《易林》乃新莽时崔篆作,而非焦延寿作。

考证易林非焦延寿作的,主要是这么一个思路:(1)今传《易林》中有昭君、傅太后等元、成及新莽时事;(2)焦延寿卒在元帝前;(3)类书所引有“崔赣”

由此可见,焦延寿的生卒年成为他们争辩的一个关键点。因为《汉书·京房传》中并未明确记载焦延寿的活动年代,于是在余嘉锡先生之前,大家就是凭着那点材料吵来吵去,都是猜。不过余先生找到几条新材料作为基点,进行推算,结果得出焦延寿卒在元帝初的结论。

不过福建师范大学的博士马新钦作《焦氏易林作者版本考》,力驳诸家特别是余嘉锡先生之说,指出《易林》确为焦氏之作。其反驳亦不过三点:(1)今传《易林》中无昭君、傅太后等元、成及新莽时事;(2)焦延寿卒未必在元帝前;(3)历代多引作“焦赣”。

马博士的反驳是可以成立的。余先生等人未免怀疑的太猛;而当其判定绝对是崔篆,则独断的意味又太强。

那么,今传《易林》真的就必然是焦延寿所作了?似乎亦未必。我们知道,京房被崇拜为大仙之后,托名京房、或者以京房为基础的著作不计其数——这些肯定不全是京房著的,然而又不能说没有京房的痕迹。“林”类著作亦类似。总而言之,古籍的流动性并不仅限于先秦,在汉代之后虽然经书日趋固化,术数、杂技类的著作仍有相当大的流动性。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并未记载林类著作。阴阳灾异和蓍龟都无此类著作。而《隋书?经籍志》则记载了大量“林”类著作:有焦赣的《易林》、《易林变占》,费直的《易林》,京房的《周易集林》等。它们要到东汉才兴起、繁荣。

而且要知道孟、京、焦易学形态与《林》类不同。它们是以言灾变,讲易卦直日,不用卜筮;林类则是讲卦筮。可以说,“林”类是梁丘贺、费直等脉络的发展、固定化、程序化。

《文选》六臣注引《东观汉记?沛献王辅》:“永*五年秋,京师少雨,上御云台,召尚席取卦具,自卦,以《周易卦林》占之,其繇曰:‘蚁封穴户,大雨将集。’明日大雨。上即以诏书问辅曰:‘道岂有是耶?’辅**曰:‘案《易》卦震之蹇“蚁封穴户,大雨将集”,艮下坎上,艮为山,坎为水,出云为雨。蚁穴居而知雨,将云雨,蚁封穴者。故以蚁为兴文。’诏报曰:‘善哉!王次序之。’”

此段中,看他们用《易林》的方法,便知《易林》绝非值日用事。

由此易学界以易林合值日的说法是不对的。当然清代牟庭已经指出过,他是通过推理:如果A之B,A是值日卦,B是所占卦,那么B如果有变爻肿么办?我则举出上面那个古人实际利用《易林》的例子,而《易林》绝不可与值日相混,可以定谳矣。

亦即,传统的、朱子所理解的那种方法,当是正确的。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扩展阅读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扩展1)

——悟真篇全文及译文(悟真篇全文注解白话文)

《悟真篇》为北宋张伯端所著。书中以诗、词形式表述内丹理论,通俗易懂。自古内丹之学,尊承黄老列庄哲学思想,自汉时魏伯阳开始,经唐代钟离权、吕洞宾(八仙)等发扬光大。宋张伯端传承思想,祖述黄老,仿效《周易参同契》,著《悟真篇》,使内丹之学大盛于世。因他的内丹学说与全真派道教主张接近,所以后世把他归入全真派道教,尊邱处机为北宗,而尊他为南宗始祖。

所谓内丹,是相对于外丹(即冶炼矿物为丹药)而言的。古代时道教外丹方术盛行,出现了不少炼丹师和炼丹书,火药就是炼丹师发明。但因上层**者及炼丹师服用丹药致死者较多。炼丹术士吸取教训转向着重内丹的修炼及研究,其**人物是传说中的吕洞宾。而张伯端的《悟真篇》从理论上总结了古人内丹炼养的经验成就,将其发展为南宋后的金丹派或称*派。

他力主内丹炼养,视外丹为旁门邪术,主张按照万物化生的法则,反其道而修炼自己的精、气、神。

并顺应当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以修炼性命之说,融贯道禅。

《悟真篇》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观点出发,以人的身体作修炼鼎炉,以精气为药物,以元神作为运行的动力火候,循行一定的经络,经过一定的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聚不散,结成内丹。内丹以去除疾病强身健体为初效,延年益寿为中效,“阳神”飞升为最高目标。具体修炼为收心敛性、养气守神、无欲无念三个过程。使人们能够通过自身修炼达到修身养命的目的。

元丰五年三月十五日,张伯端趺坐而逝。留有《尸解颂》云:“四大欲散,浮云己空,一灵妙有,法界圆通。”其弟子焚化其体,“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芡实焉,色皆绀碧。群弟子至,遂指谓曰:此道书所谓舍利耀金姿也”。舍利传为佛祖释迦牟尼遗体火化之后结成的不朽之物,后来泛指得道高僧死后火化所剩五颜六色不朽之物,现代科学也不能解释舍利形成的原因。佛教认为这是依戒、定、慧长期修行而熏修所成。作为道教南宗开山之祖的张伯端,死后并不是用道教传统的“尸解”“飞升”证明修道所成。而是用佛教涅槃的方式去证明,这实际也暗喻着佛道两家的融合已达到水乳不分相互扶持的程度。对历史的传承才使得****五千年经久不衰,只有把自身修炼的成功到位,才能去创造更大的价值成就。“修身,齐家,**,*天下”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成就**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悟真篇》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为道家并推为正宗”

《悟真篇》与《周易参同契》、《老子河上公章句》、《黄庭经》为**古代四大内丹术专著。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扩展2)

——吕氏春秋原文及翻译(吕氏春秋白话译文)

一、

有些人认为,人生多数在天命,正所谓说:天命难违,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还要努力地修德行善,这样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人生是一场赌局,那么在这场赌局里面,最有可能获胜的资本就是自己的主观因素。

对于人生来说,即便很多事情不是主观能够决定的,还有许多旁支因素起着或轻或重的影响,但是不管在任何情况下,主观因素都是决定人生一切好坏的重要前提。

所以,一个人行善修身并不能保证人生的这场赌局一定会赢,但是能够增加更多赢的机会。

《吕氏春秋》之中有一句话,叫做: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万个人拿着弓箭,一起去射一个靶子,靶子不会不被射中;万物繁盛貌美,一起来伤害一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不会不受到伤害;如果是一起用来帮助一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不会不生长。

人生的任何局面都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就像佛家中说:我们的人生就是因缘和合的一个呈现,而在这许多因素之中,主观的因素不仅仅能影响事情本身,也会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间接影响这个问题。

所以修养德行,多行善举,并不一定能保证自己遇到一个好的人生,但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遇到善果的机缘,而我们行善修身的目的,就在于此。

人的主观力量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但是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生根本,人生如果是一场赌局,输赢的关键都在自身。

宋代有名的**范仲淹,小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寒,比如在读书的时候居住在寺庙里面,每天煮一锅粥,划成四份,一顿饭也只吃其中一块,过着极其贫苦的生活。

后来当上**发达了之后,虽然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生活方式依旧简朴。

有一次范仲淹在苏州买房子,有一位风水先生就说这间房子风水很好,后代必然能出公卿。范仲淹就想:既然房子风水这么好,倒不如把它改为学校,让百姓都能入学,让众人子弟也能显贵,和自己一家显贵比起来,这样不是更有益吗。

于是,范仲淹就把房子拿出来改成了学校。

后来,范仲淹还多次救济一些贫苦人家,甚至曾养活过三百多家人。

不久之后,范仲淹的四个儿子长大*,都非常聪明,德才兼备,甚至官至**、公卿、侍郎等,他的后辈大多显贵。

不仅如此,至今八百余年,苏州范氏一族*依然兴旺。

这一切从某种层面上看,皆得益于范仲淹当年的好施善举,才有了后来的兴旺发达。

就像《素书》之中有一句话说: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

人生最优先的要务就是进德修业,而最快乐的事情也是乐善好施,俗话说,为人便是为己,多行善举看似是成全别人,但是因果皆是循环,援助别人的行为,终究也会成就自己。

因为自己本身的德行状态,是决定人生结局最关键的核心。

二、

正所谓: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上天虽然希望万物充满生机,却很难拯救那一心想死的人;人如果努力做善事,给自己创造幸福,就可以得到上天的护佑,从而避免灾祸。

祸福在天道,天道自在人心,欲得祸福者,只要在自我心中多去反省,自然能求得人生多福。

春秋时期有一个丞相叫乐喜,他非常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所以心肠仁厚。

有一次,楚国派士尹池出使宋国,而乐喜就在家中备好酒菜,士尹池到了乐喜家中,发现他家南边邻居的地基向外突出一大块,把乐喜家的大门挡住一半,导致***邻居流出来的水,经常会从他家的院子经过,然后流出。

于是,士尹池就问乐喜,为什么不处置一下这些邻居?

乐喜就说:“南面的邻居三代是做鞋的,本来想让他们搬家,但是如果他们搬了家,可能会无家可归,所以没有让他们搬家。而西边邻居院子所处的地势高,我们家院子的地势本来就低,这样流水自然要经过我家院子,我何必阻止呢,总不能因为我做**,就让水倒流回去吧。”

当士尹池回到楚国的时候,刚好楚国要发兵攻打宋国。

士尹池就对楚国君主说:“宋国恐怕是不能攻打的,宋国的国君是贤德君主,他的**也是仁德之臣,贤德的国君必然能得民心拥戴,而仁德的**必然善于用人,这样的话去攻打他们,恐怕不会成功,还会被天下人耻笑。”

于是,楚国就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打算,改而去攻打郑国。

善意终是人生福路,恶行则为人生祸苗。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蝴蝶效应,意思就是一个看似小的毫无关系的行为,也会引起在另一种情形下出现的大事件。

而人生的“因果论”便是如此,一个人种下什么样的念头,做出什么样的行为,看似不会直接影响事件或者影响人生本身,但是你所埋下的种子,总会在人生生根发芽。

而一个善良的、正向的行为,必然会起到正面的有力量的影响,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才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命,即便这个道理没有摆在明面上,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也都在默默产生影响和作用。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扩展3)

——易经原文译文全文

易经原文译文全文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易经原文译文全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讲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的4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

  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第二讲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意译:元始,亨通,利于雌马以柔顺坚持正道,君子有所往,如果争先前行会迷入歧途;如果随从人后,就会有人出来作主,有利。向西南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走会失去朋友,这时安于坚持正道是吉祥的。(攸:所。贞,坚持正道。)

  坤卦以柔顺的雌马为象征,坚持柔顺便是正道。坤是纯阴之气,本质是阴柔顺从,乾为君道,坤为臣道。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踩着微霜,知道坚冰快要出现了。

  第三讲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译:亨通,利于坚守正道,不适合有所前进,利于建立诸侯。(攸:所。)

  屯卦意为"初生",象征万物始生状态。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译:初生,阳刚阴柔开始结合,艰难也随之产生。在艰险中变动,如能坚持正道是极为亨通的。乌云与雷声混杂,大雨将至,象征"初生"状态。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候。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膏:恩译。)

  译:艰难创业时,需要广施恩译。柔小者,守持正道可获吉祥。刚大者,即使守正道也有凶险。

  上六,乘马班如,滋血涟如。

  译:骑在马上盘旋不前,哭泣得血泪涟涟。

  屯卦强调万事创始时期的艰难危险,不要轻举妄动,要善于积聚力量。

  第四讲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亨通。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启,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人的智慧应该表现在品德修养上。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译:启发蒙昧,施加惩罚**是有利的,使人免**过。听任其发展下去必然造成遗憾。刑人:罚人。桎梏音:木制刑具。说:脱。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译:包容蒙昧,吉;容纳昏暗,吉。儿辈能**。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译:不要娶这样的女子,见到有钱的男子,就失身子,娶她为妻子是不利的。(取:娶。不有躬:失身。)

  六五,童蒙,吉。

  译:童子蒙昧,吉。

  九二,阳刚居中,启迪群蒙,是有道"师表"的象征,六五以"童蒙"身处,是好学,"君子"的象征。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以猛击来启发蒙昧,过于暴烈是不利的。严防其为非作歹是有利的。

  《易经》的思维模式是辩证的,处处给人以启发。在施教方式上,一般说来是主张宽容的,但在必要时也不排斥严厉。

  第五讲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译:需卦象征等待,信守正道,前途光明而亨通。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译:云气上升到天空,象征等待,君子因此饮食娱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译:在郊外等待,利于保持恒心,这样不会有过错。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译:在沙滩上等待,有些小小的言语中伤,最终是吉祥的。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译:在泥淖中等待,可能招致贼寇到来。"寇"是危害的象征,九三靠近于水,濒临于险了。但是毕竟没有直接陷入水中,灾祸危险仍然在外面。如果自我去招致,那是咎由自取。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译:在酒食宴中等待,持正道吉祥。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译:落进陷穴。有不请而至的3个客人来,恭敬相待,吉。

  需卦的提示:在险外,不轻进;在险中,静守待援。处险的基本态度是沉着,等待。

  第六讲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译:诚实,克制,警惕。中途停止是吉祥的,争讼到底有凶险。利于出现大人。不利于涉越大河。(窒:堵塞。见:出现。)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译:阳刚居上,坎险在下,阴险又刚健,就会与人争讼。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天向西转,水向东流,违背运行。产生争讼。君子在谋事时要仔细策划好的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译:不长久纠缠争执之事,略有言语磨擦,最终是吉祥的。(永:长)

  九二,不能胜讼,赶快回家,像犯人逃亡一样。他的三百户领地中的农户可以免灾。克:胜。逋:逃亡。眚:灾祸。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译:安亨旧有的俸禄,守持正道,以防危险,终将吉祥。辅助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德:俸禄。厉:危险。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译:不能胜讼,回心转意而归向正理,改变态度而安守正道,可获吉祥。复:回头。即:靠拢。命:正理。渝:改变。

  九五,讼,元吉。

  译:能够决断争讼,大吉。

  上九,或锡之以鞶带,终朝三褫之。

  译:或许会得到赏赐佩带,也必然在一天之内三次被剥夺。锡:赐。鞶带:大臣的佩带。褫:剥夺。

  整个讼卦提示:忍让息讼是有益的。

  第七讲师卦

  师:贞,丈人言,无咎。

  译:师卦象征**,守持正道,以贤明**为统帅,无灾祸。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客民畜众。

  译:地中聚藏水,象征民众。兵藏于民中。君子因此注意蓄民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译:**出动要用纪律来约束,军纪不良必有凶险。否臧:不善。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译:统率**,守持中道,可获吉祥,无灾祸。君王多次赐命嘉奖。

  六三,师或舆尸,凶。

  译:**可能会载尸而归,凶险。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译:田地有禽兽,捕捉是有利的。没有灾祸。刚正者可以率兵出征,*庸小子必将载尸败归。守持正道可以防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国君颁发命令,封赏功臣,分封诸侯,大夫。小人不可以用。开国:册封新的诸侯。承家:封为大夫使之承家继业。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译:国君颁发命令,是为了评定功勋。小人不可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使国家发生**。

  师卦,可称为古代兵法的总纲。兵者,凶多吉少,用兵当慎之又慎。

  第八讲比卦

  比:吉,原筮,元永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译:比卦象征亲附,吉。要经过考虑观察再俾决定,有尊长之德,可以长久不变,能坚守正道,无灾。不安顺的**也来亲附了,后来者危险。

  《象》曰:地上有水,比。**以建万国,亲诸侯。

  译:地上有水,象征亲附。先代君王因此卦建万国,亲近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译:心怀诚信地亲附,没有过错。充满诚信如同美酒盈缸,终究会有意处的吉祥。缶:盛酒的瓦器。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译:有开始阶段的亲附,会有意外的吉祥。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译:从内部亲附,坚持正道必获吉祥。

  六三,比之匪人。

  译:想亲附而不得其人。(匪:非)

  九五,显心。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译:光明正大的亲比是吉祥的`,由于九五处正中,舍弃违逆者,容纳顺从者。听任前面的禽兽逃掉。对属下的邑人也不特别告诫。吉祥。

  上六,比之无首,凶。

  译:比附于人而没有良好的开端,凶险。

  比卦指出:不论是亲附于人,还是为人所亲附,都要正而不邪,心怀诚信,充分有利条件,得到吉祥的结果,做任何事业都需要合作,必须协调好人际关系。

  第九讲小畜卦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译:小畜卦象征微小的蓄聚。亨通。从**吹来的浓云密布,却不降雨。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译:风流行于天上,象征微小的蓄聚。君子因此蓄养文明之德。(懿:蓄养美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译:返回于本位,会有什么害处呢?吉祥。

  九二,牵复,吉。

  译:被牵连而返回本位,吉祥。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译:车轮的辐条散脱,夫妻反目失和。(说:脱)

  译:心怀诚信,紧密合作,充满至诚之心,并且推广影响到它的近邻。(挛如:结合紧密。)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译:密云已经降雨,阳气已被畜止,高尚的功德已经圆满。妇人应该坚守正道以防危险,要像月亮将圆而不过盈。此时,君子如果继续前进,将有灾祸。处:被畜止。载:积满。几望:将圆。征:前进。

  小畜,就蓄聚的主体看,量"小"者,"阴"者。作为从属的"阴"只能在适宜的限度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蓄积作为主导者的"阳",促使阴阳的****。

  第十讲履卦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译:履卦象征行走。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行走,老虎却不咬人,亨通。(咥:咬。)

  初九,素履,往无咎。

  译:以质朴的态度行事,继续前进必无过错。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译:行走在*坦的大路上,安静恬淡的人坚持正道可得吉祥。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译:恬淡人生,紧守正道,没有扰乱自己的内心世界。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译:独眼却自以为能看,跛脚却自以为能行。跟着老虎行走被虎咬,有凶险。这是一介武夫,只能郊力于大人君主。眇:一只眼盲。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译:跟在老虎后面行走,保持恐惧谨慎,吉。

  九五,夬履,贞厉。

  译:果断地办事,守正道以防危险。(夬:决)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回顾行动的历程,考察吉凶的征兆,自己省悟,大吉。祥:吉凶的征兆,旋:转身。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扩展4)

——暮江吟白居易古诗(暮江吟注释和译文)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这是学生时代学过的一首唐诗,今天又有缘读到了。虽之前也多次在各种刊物上读到,但多是一眼扫过,没想过去深读深解,又因内心不够清不够静,都无法更深入的去体会到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也没能充分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更美,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展现,所运用的巧妙手法也被忽略了多年。离开学校多年以后的现在,再读此诗,领悟又更深一层。

读到诗中第一句的一个“残”字,瞬间便让不同的读者眼前仿佛出现了不同的、将落未落的夕阳的样子: 或已半隐山腰,或已半浸水中,或正被暮云半遮,读此诗之后,各种夕阳的美已深烙在读者脑中。

再读到一个“铺”字,马上感觉此字运用得多么的贴切,多么的形象,多么的巧妙。还能用什么词赞其合适呢?只能说其它什么字都靠边吧,用它最好,最合适了。

一句“半江瑟瑟半江红”,才七个字就把此时江面的美态展现出来: 宽阔的江水一半被西斜的残阳照射着,而被染得色红如血,一半被暮色笼罩着,而变得幽绿深深,江面因晚风拂过而轻泛着粼粼波光。如此生动的画卷真让人舒坦,让人沉醉,让人迷恋 ,真希望此时的残阳永凝不动。

九月初三夜的露珠像晶莹的珍珠一样令人喜爱,又怜惜其滚动易碎,不忍触碰。而天边的弯月好像一张细细小小的银弓,孤零零的挂在天上遥望着遥望它的人。

—— 重读古诗词令人再醉!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扩展5)

——四十二章经原文及白话(四十二章经全文及译文)

这几段文字非常有哲理,值得遵从。

(原文)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嗔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译文)佛说:对听闻你在行善事而故意来扰乱的恶人,你应该*静自己的心情,自行摒弃恶人故意扰乱的信息,不生嗔恨,不去责怪,让恶人自已去做恶事而不要理他。

(原文)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译文)佛说:有人听说我遵守佛道,对世人施行大仁慈,就故意前来骂佛。佛默然不答。等那人骂声停止后,佛问他:你以礼待人,那人却置之不理,那这个礼是不是还给了你自己? 那人回答道:是啊。 佛说:那你今日骂我,我置之不理,那你自己所带来的祸都归还到你自己身**!犹如回声,是应对你发出的声音反射而产生的;影子,是随着你的身形而有,这些终究都是无法分离的。所以要谨慎,千万不要犯恶。

(原文)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已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悔,祸必灭己。

(译文)佛说:恶人想害贤人,就象仰天吐唾沫,唾沫到不了天,却落回自己身上。也象逆风扬起尘沙,尘沙吹不到对方,却都飞在了自己身上。贤人是不可以毁谤的,毁谤陷害贤人,自己必然招祸而遭毁灭。

本图片来自网络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扩展6)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注释及译文,欢迎阅读。

  一、《忆江南三首》原文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早晚复相逢⑽!

  二、《忆江南三首》的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三、《忆江南三首》的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原文: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译文

  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花沾满白露正如浸湿的头巾,遮住芳颜独自欢笑又像是含嗔带颦。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一起来珍惜这艳丽明媚的年华吧!只见依然有桃花飘落在流水上,哪怕倒满竹叶青美酒一饮而尽,醉倒在了酒杯前。只希望能等到雨过天晴、重见青天的时候。

  注释

  (1)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人:即洛阳人。(2)袂(mèi):衣袖。(3)裛(yì):沾湿。(4)颦(pín):皱眉。(5)尊:同“樽”,酒杯。

  赏析:

  此词作于开成三年(838),作者以**宾客分司东都(洛阳)时。题下原有作者自注:“和乐天(即白居易)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第一首词写的是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边惋惜春天的归去,一边又觉得春天对她也有无限依恋之情。诗人通过拟人化手法,不写人惜春,却从春恋人着笔。杨柳依依,丛兰洒泪,写来婉转有致,耐人寻味。最后“独坐亦含颦”,以人惜春收束全词,更增添了全词的抒**彩。该词抒发了惜春、伤春之情。引第二首词写的是作者惜春伤春之情。开篇发出了“共惜艳阳年”的感慨;其后写作者见到春天已过、桃花飘落在流水上的情景,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后两句写借酒消愁,不惜醉倒在酒杯前,却希望能等到雨过天晴的时候。词中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这两首词构思新颖,描写细腻,手法多变。充分体现了诗人乐府小章的“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评价说:“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近代学者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提到:“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扩展7)

——《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经典,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唐玄奘译,知仁笔受,共一卷,是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由于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此经在*甚流行。近代又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经》全文注音及译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心经》简介

  《心经》是一本佛教徒必读,必知的一本经典佛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paramitahrdayasutra。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本处所用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则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可谓言简而义丰,词寡而旨深。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

  心经全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详细注释:

  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深入的修行心经时)

  照见五蕴皆空(看到五蕴:形相、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空的)

  度一切苦厄(就将一切苦难置之度外)

  舍利子(菩萨对学生舍利子说)

  色不异空 (形相不异乎空间)

  空不异色(空间不异乎形相)

  色即是空 (所以形相等于空间)

  空即是色(空间等于形相)

  受想行识 (情欲、意念、行为、心灵)

  亦复如是(都是一样的)

  舍利子(舍利子呀)

  是诸法空相 (一切法则都是空的)

  不生不灭(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垢不净 )

  不增不减(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因此空间是没有形相的)

  无受想行识(也没有情欲、意念、行为和心灵)

  无眼耳鼻舌身意 (没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

  无色声香味触法(更没有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

  无眼界 (没有眼睛所能看到的界限)

  乃至无意识界(直到没有心灵所能感受的界限)

  无无明 (没有不能了解的)

  亦无无明尽(也没有不能了解的尽头)

  乃至无老死 (直到没有老和死)

  亦无老死尽(也没有老和死的尽头)

  无苦集灭道 (没有痛苦的集合以及修道的幻灭)

  无智亦无得 (不用智慧去强求)

  以无所得故(所以得到与否并不重要)

  菩提萨陲 (菩萨觉悟之后)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照心经)

  心无挂碍 (心中没有碍)

  无挂碍故 (由于没有碍)

  无有恐怖(所以不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远离颠倒梦想 )

  究竟涅盘(最后达到彼岸)

  三世诸佛 (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照心经)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到无上、正宗、正觉的三种佛果)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所以说心经)

  是大神咒 (是变幻莫测的咒语)

  是大明咒 (是神光普照的咒语)

  是无上咒(是无上的咒语)

  是无等等咒 (是最高的咒语)

  能除一切苦 (能除一切苦 )

  真实不虚(不是骗人的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所以说心经)

  即说咒曰 (其咒语曰)

  揭谛揭谛 (去吧,去吧)

  波罗揭谛(到彼岸去吧)


焦氏易林全文及译文(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扩展8)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

《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

  1、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颛臾(zhuān yú),小国,是鲁国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旧说季氏贪颛臾土地而攻之。依文意乃季氏与鲁君矛盾极深,历代鲁君欲除季氏,季氏恐颛臾再为患,这就助了鲁君,故欲攻之。本文批评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为政以德的主张。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当时季氏**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4、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过:责备。

  5、**:指周之**。

  6、东蒙主:主管祭祀蒙山的人。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主:主管祭祀的人。

  7、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指颛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有国者必立社稷。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8、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为什么。何……为:表反问语气。

  9、夫子:季康子。春秋时,对**,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10、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11、陈力就列: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陈:施展。就:担任。列:职位。止:不去。

  12、危:不稳,这里指站不稳。持:护持。

  13、颠:跌倒。扶:搀扶。

  14、相(xiàng):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15、兕(sì):独角犀。柙(xiá):关猛兽的笼子。

  16、龟玉都是宝物。龟:龟版,用来占卜。玉,在: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椟(dú):匣子。

  17、固:指城郭坚固。近:靠近。费(古读bì):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

  18、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

  19、有国有家者: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国:诸侯**的**区域。家:卿大夫**的`**区域。

  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又有一说法为“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寡:指人口少。

  21、盖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

  22、和无寡:上下和睦,人民都愿归附,就没有人口少的现象。

  23、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24、夫:句首语气词。如是:如此。

  25、文:文教,指礼乐。来:使……来(归附)。

  26、安:使……安定。

  27、相:(xiàng)辅佐。

  28、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守:守国,保全国家。

  29、干:盾牌。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干戈:指军事。

  30、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

  译文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这样做则不担任那职务。’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龟甲和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费城,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去做却偏要编造借口(来搪塞态度)的人。我听说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财物分配公*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依照这个道理,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使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反而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