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汉*·立春 有关辛弃疾立春著名诗句

  《汉*·立春》

  辛弃疾

  春已归来,

  看美人头上,

  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

  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

  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

  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

  从此便熏梅染柳,

  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

  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

  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

  朝来塞雁先还。

  赏析:

  这首词应当作于南渡之后而且作者对朝廷失望之后。作者写惜春、恋春的同时,借以抒发功业无成的苦闷和对北方故国的思念,同时也隐晦地表示了对**者苟安江南的不满。上片写立春的景象和今不如昔的感慨。春天已重归大地,看美人的头顶鬓边,摇摇颤颤插带着彩幡。无端的一阵风雨,还不肯收尽残冬的余寒。“年时”二句,去年的燕子,料想它在今晚定然在梦中回到故都西园。用燕子的遭遇,指明汴京陷落的现实。末二句写到,今年我还没有备办黄柑酿制的美酒,更别说向亲友馈送青韭堆盘。从立春的无心绪和凄苦生活角度,抒发春怨的两重主题。下片再推进一层,“都笑东风”忙于梅柳,讥讽更加形象明朗。“闲时”句写到将来的他们愧对人生,写得深沉。凄清的忧愁缠绵不断,则是写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哀了。最后写实在害怕看见花开花落春光残,清早时关塞的大雁已先我返回了中原,感情凄怆沉咽,激烈情怀却描述婉曲便更能感人情怀。


辛弃疾:汉*·立春扩展阅读


辛弃疾:汉*·立春(扩展1)

——辛弃疾: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作者: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

  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释:

  1、椒盘:旧俗,正月初一日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

  2、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春胜等以为戏。

  3、整整: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这里举以**他家中的年轻人。

  4、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公元1188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正月初一这一天,刚好是立春。自然界的节候推移,触发了他满腔的忧国之情。这一年辛弃疾已四十九岁,屈指一算,他渡江归宋已经整整二十七个年头了。二十七年来,辛弃疾无时不盼望恢复大业成功,可是无情的现实却使他一次又次地失望了。于是,他在春节的宴席上挥毫写下这首小词,借春天花期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这也是辛词善于以比兴之体寄托**感慨的一个特点。

  这首词的开篇通过节日里众人热闹而自己索然无味的对比描写,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伤情怀。“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说的是当时民间春节风俗。正当美好年华的整整等人,争着从椒盘中取出春幡,插上两鬓,春风吹拂着她们头上的幡胜,十分好看。

  这里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接下来两句:“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笔锋一转,说明自己并非不喜欢春天,不热爱生活,而是痛感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自己早已成为“往日”的遥远回忆。并且,其不爱春天热闹的原因还有更深的意义。

  在过去的岁月里,作者岁岁苦盼春来花开,可年复一年,春天虽来了,“花”的开落却无凭准,这就使人常把新春怨恨,再没有春天一来就高兴的旧态了。显然这里一个“恨”字,已不是简单地恨自然界的春天了。接下来,作者从一个“恨”字出发,着重写了自己对“花期”的担忧和不信任。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恨之情。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作者急切盼望春来,盼望“花”开,还在隆冬就探询“花期”;但花期总是短暂的,开晚了让人等得不耐烦,开早了又让人担心它很快凋谢;这一年是元日立春,花期似乎可定,从他*时言行读者不难了解,可是开春之后风风雨雨尚难预料,谁知这一年的花开能否如人意?

  作者在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曲折地表达了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怀疑、又担忧,最终还是热切盼望的矛盾复杂心情。作者之所以会有如此缠绵反复、坚凝执着的心理呢?就是因为他心中有抗金复国这一项大事业!所谓“花期”,即是作者时时盼望的南宋朝廷改变偏安**,决定北伐中原的日期。

  在正月初一这样的节日,人们忙着庆贺这个双喜的日子。尤其是年轻人,更是天真烂漫,兴高采烈,欢呼新春的到来。但是,这样的节日场景,对于长期削职闲居,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来说,无疑是别有一番滋味,眼看着这一派****的气象,却怎么也乐不起来。

  就在他写此词前两个月,***赵构死了,这对于恢复大业也许是一个转机。如果宋孝宗此后善作决断,改变偏安路线,则抗金的“春天”必将到来。可是锐气已衰的孝宗此时已无心于事业,赵构刚死,他就下令皇**赵惇“参决国事”,准备效法他老子传位于**,自己当***享清福了。

  由此看来,“花期”仍无定准,“风雨”也难预料。上饶离临安不远,作者想必已听到这一消息。而他在词中所感叹的“花期”无定、“风雨”难料,也是由此而发。通篇此词,作者比兴结合,含而不露,十分自然地表达了他**上的感受和个人遭遇的愁苦复杂的心情。

  当时,辛弃疾被劾离官闲居已五年余。是年奏邸忽腾报辛因病挂冠,此迟到的风雨具见京城大老们的荒唐和对稼轩的忌恨。


辛弃疾:汉*·立春(扩展2)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译文及鉴赏答案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译文及鉴赏答案

  《汉宫春·立春日》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立春日习俗,表达自己对天时人事的感触,抒发自己怀念故国的深情,以及对南宋君臣苟安江南、不思恢复的不满,并传达出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无限清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译文及鉴赏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宫春·立春日》

  宋代: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汉宫春·立春日》译文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汉宫春·立春日》注释

  汉宫春:词牌名。《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梦窗词集》入“夹钟商”。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韵。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发,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稼轩《蝶恋花·元日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此风宋时尤盛。

  “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无端:*白无故地。

  “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末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浑:全然。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又一说,称五辛盘。《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故苏拭《立春日小集戏辛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辛词本此,但反用其意。

  “却笑”五句:言“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更:何况。

  “清愁“两句:言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群臣莫解。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生怕见”两句: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还北。生怕:最怕,只怕。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汉宫春·立春日》赏析

  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当时的*北方,已为金人所**,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不例外。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金国归于南宋的。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镇江)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暗指南宋最高**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年时”即去年之意,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却笑东风从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忙于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磋砣岁月,年华虚度。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解连环”,是用《战国策》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的故事。当时的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流于破产。但环顾当前,南宋最高**集团中人,谁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表示作者对于恢复事业的担忧,深恐这一年的花由盛开又复败落,而失地却未能收复,有家仍难归去,言语、句流露出一丝的惆怅。

  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在这首词中,他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他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汉宫春·立春日》创作背景

  《汉宫春·立春日》作于宋孝宗隆兴**(1163年),作者寓居京口(今镇江)刚刚成家。邓广铭先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三版题记”中说:“辛稼轩在“锦襜突骑渡江”初的绍兴三十二年,便已有了家室,亦即和先已寓居京口的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妹成婚了。”

  《汉宫春·立春日》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汉*·立春(扩展3)

——辛弃疾立春

辛弃疾立春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辛弃疾立春,欢迎阅读参考!

  《汉宫春·立春日》

  宋代: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汉宫春·立春日》译文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汉宫春·立春日》注释

  汉宫春:词牌名。《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梦窗词集》入“夹钟商”。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韵。

  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发,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稼轩《蝶恋花·元日立春)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此风宋时尤盛。

  “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无端:*白无故地。

  “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末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浑:全然。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又一说,称五辛盘。《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故苏拭《立春日小集戏辛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辛词本此,但反用其意。

  “却笑”五句:言“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更:何况。

  “清愁“两句:言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秦昭王遣使齐国,送上玉连环一串,请齐人解环。群臣莫解。齐后以椎击破之,曰:环解矣。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生怕见”两句: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还北。生怕:最怕,只怕。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汉宫春·立春日》赏析

  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当时的*北方,已为金人所**,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不例外。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金国归于南宋的。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暗指南宋最高**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年时”即去年之意,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却笑东风从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忙于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磋砣岁月,年华虚度。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解连环”,是用《战国策》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的故事。当时的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流于破产。但环顾当前,南宋最高**集团中人,谁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表示作者对于恢复事业的担忧,深恐这一年的花由盛开又复败落,而失地却未能收复,有家仍难归去,言语、句流露出一丝的惆怅。

  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在这首词中,他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他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汉宫春·立春日》创作背景

  《汉宫春·立春日》作于宋孝宗隆兴**(1163年),作者寓居京口,刚刚成家。邓广铭先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三版题记”中说:“辛稼轩在‘锦襜突骑渡江初’的绍兴三十二年,便已有了家室,亦即和先已寓居京口的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妹成婚了。”

  《汉宫春·立春日》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汉*·立春(扩展4)

——辛弃疾的词有哪些

1、念奴娇·书东流村壁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2、念奴娇·西湖和人韵晚风吹雨,战新荷、声乱明珠苍璧。谁把香奁收宝镜,云锦红涵湖碧。飞鸟翻空,游鱼吹浪,惯趁笙歌席。坐中豪气,看公一饮千石。遥想处士风流,鹤随人去,老作飞仙伯。茅舍疏篱今在否,松竹已非畴昔。欲说当年,望湖楼下,水与云宽窄。醉中休问,断肠桃叶消息。

3、念奴娇·赋雨岩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郭。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着。

4、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兔葵燕麦,问刘郎、几度沾衣。翠屏幽梦,觉来水绕山围。有酒重携。小园随意芳菲。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春风半面,记当年、初识崔徽。南云雁少,锦书无个因依。

5、新荷叶·再和前韵春色如愁,行云带雨才归。春意长闲,游丝尽日低飞。闲愁几许,更晚风、特地吹衣。小窗人静,棋声似解重围。光景难携。任他鶗鴂XX芳菲。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知音弦断,笑渊明、空抚余徽。停杯对影,待邀明月相依。

6、最高楼·醉中有四时歌者,为赋长安道,投老倦游归。七十古来稀。藕花雨湿前湖夜,桂枝风淡小山时。怎消除,须_酒,更吟诗。也莫向、竹边孤负雪。也莫向、柳边孤负月。闲过了,总成痴。种花事业无人问,对花情味只天知。笑山中,云出早,鸟归迟。

7、最高楼·和杨民瞻席上用前韵赋牡丹西园买,谁载万金归。多病胜游稀。风斜画烛天香夜,凉生翠盖酒酣时。待重寻,居士谱,谪仙诗。看黄底、御袍元自贵。看红底、状元新得意。如斗大,只花痴。汉妃翠被娇无奈,吴娃粉阵恨谁知。但纷纷,蜂蝶乱,送春迟。

8、洞仙歌·为叶丞相作江头父老,说新来朝野。都道今年太*也。见朱颜绿鬓,玉带金鱼,相公是,旧日中朝司马。遥知宣劝处,东阁华灯,别赐仙韶接元夜。问天上、几多春,只似人间,但长见、精神如画。好都取、山河献君王,看父子貂蝉,玉京迎驾。

9、洞仙歌·访泉于期师,得周氏泉,为赋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且归去、父老约重来,问如此青山,定重来否。

10、八声甘州·寿建康帅胡长文给事。时方阅拆红梅之舞,且有锡带之宠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想今年燕子,依然认得,王谢风流。只用*时尊俎,弹压万貔貅。依旧钧天梦,玉殿东头。看取黄金横带,是明年准拟,丞相封侯。有红梅新唱,香阵卷温柔。且华堂、通宵一醉,待从今、更数八千秋。公知否,邦人香火,夜半才收。

11、声声慢·赋红木犀·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12、江神子·和人韵梅梅柳柳斗纤秾。乱山中。为谁容。试着春衫,依旧怯东风。何处踏青人未去,呼女伴,认骄骢。儿家门户几重重。记相逢。画桥东。明日重来,风雨暗残红。可惜行云春不管,裙带褪,鬓**。

13、江神子·和陈仁和韵玉箫声远忆骖鸾。几悲欢。带罗宽。且对花前,痛饮莫留残。归去小窗明月在,云一缕,玉千竿。吴霜应点鬓云斑。绮窗闲。梦连环。说与东风,归意有无间。芳草姑苏台下路,和泪看,小屏山。

14、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比□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15、江神子·和人韵剩云残日弄阴晴。晚山明。小溪横。枝上绵蛮,休作断肠声。但是青山山下路,春到处,总堪行。当年彩笔赋芜城。忆*生。若为情。试取灵槎,归路问君*。花底夜深寒色重,须拚却,玉山倾。

16、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侍亲东归吴中酒群花队,攀得短辕折。谁怜故山归梦,千里莼羹滑。便整松江一桌,点检能言鸭。故人欢接。醉怀双橘,堕地金圆醒时觉。长喜刘郎马上,肯听诗书说。谁对叔子风流,直把曹刘压。更看君侯事业,不负*生学。离觞愁怯。送君归后,细写茶经煮香雪。

17、六么令·再用前韵倒冠一笑,华发玉簪折。阳关自来凄断,却怪歌声滑。放浪儿童归舍,莫恼比邻鸭。水连山接。看君归兴,如醉中醒、梦中觉。江上吴侬问我,一一烦君说。坐客尊酒频空,剩欠真珠压。手把鱼竿未稳,长向沧浪学。问愁谁怯。可堪杨柳,先作东风满城雪。

18、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呈景卢内翰急管哀弦,长歌慢舞,连娟十样宫眉,不堪红紫,风雨晓来稀。惟有杨花飞絮,依旧是、萍满芳池。酴醾在,青虬快剪,插遍古铜彝。谁将春色去,鸾胶难觅,弦断朱丝。恨牡丹多病,也费医治。梦里寻春不见,空肠断、怎得春知。休惆怅,一觞一咏,须刻右军碑。

19、满庭芳·游豫章东湖再用韵柳外寻春,花边得句,怪公喜气轩眉。《阳春》《白雪》,清唱古今稀。


辛弃疾:汉*·立春(扩展5)

——辛弃疾的诗集

1、清*乐·题上卢桥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世界。更着溪山襟带。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2、浪淘沙·送子似金玉旧情怀。风月追陪。扁舟千里兴佳哉。不似子猷行半路,却桌船回。来岁菊花开。记我清杯。西风雁过?真山台。把似倩他书不到,好与同来。

3、浪淘沙·赋虞美人草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着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4、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当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风好。拔山力尽忽悲歌。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人间不识精诚苦。贪看青青舞。蓦然敛袂却亭亭。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5、新荷叶·赵茂嘉、赵晋臣和韵见约初秋访悠然,再用韵物盛还衰,眼看春叶秋萁。贵贱交情,翟公门外人稀。酒酣耳热,又何须、幽愤裁诗。茂林修竹,小园曲迳疏篱。秋以为期。西风**开时。拄杖敲门,从他颠倒裳衣。去年堪笑,醉题诗、醒后方知。而今东望,心随去鸟先飞。

6、生查子·独游西岩青山非不佳,未解留侬住。赤脚踏沧浪,为爱清溪故。朝来山鸟啼,劝上山高处。我意不关渠,自要寻兰去。

7、西江月·赋丹桂宫粉厌涂娇额,浓妆要压秋花。西真人醉忆仙家。飞佩丹霞羽化。十里芬芳未足,一亭风露先加。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8、糖多令淑景斗清明。和风拂面轻。小杯盘、同集郊坰。着个簥儿不肯上,须索要、大家行。行步渐轻盈。行行笑语频。凤鞋儿、微褪些根。忽地倚人陪笑道,真个是、脚儿疼。

9、王孙信·调陈萃叟有得许多泪。又闲却、许多鸳被。枕头儿、放处都不是。旧家时、怎生睡。更也没书来,那堪被、雁儿调戏。道无书、却有书中意。排几个、人人字。

10、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11、一剪梅·游蒋山呈叶丞相**苍茫醉不归。日暮天寒,归去来兮。探梅踏雪几何时。今我来思。杨柳依依。白石江头曲岸□。一片闲愁,芳草萋萋。多情山鸟不须啼。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12、玉楼春往年茏葱堂前路。路上人夸通判雨。去年拄杖过瓢泉,县吏垂头民笑语。学窥圣处文章古。清到穷时风味苦。尊前老泪不成行,明日送君天上去。

13、玉楼春·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以病不往山行日日妨风雨。风雨晴时君不去。墙头尘满短辕车,门外人行芳草路。南城东野应联句。好记琅?庾执Α


辛弃疾:汉*·立春(扩展6)

——辛弃疾的词

辛弃疾的词集|辛弃疾的诗词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生查子》

  去年燕子来,帘幕深深处。

  香径得泥归,都把琴书污。

  今年燕子来,谁听呢喃语?

  不见卷帘人,一阵黄昏雨。

  3、《浣溪纱》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

  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头新。

  4、《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柳因何事翠眉颦?

  东风吹雨细于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5、《露天晓角·旅兴》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

  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

  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6、《卜算子》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

  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

  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7、《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8、《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

  提壶脱裤催归去,万恨千情。

  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9、《采桑子》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1、《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2、《清*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3、《清*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4、《清*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连**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5、《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辛弃疾:汉*·立春(扩展7)

——辛弃疾:感皇恩

  《感皇恩》

  作者:辛弃疾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

  会说忘言始知道;

  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

  今朝梅雨霁,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

  白发多时故人少。

  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

  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赏析:

  辛弃疾的这首《感皇恩》词,向来有不同的解释。

  作者自题曰:“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但粗读全词,似乎与悼念朱熹一事没什么关联。因而有人认为,这首词纯是抒写作者读《庄子》的感想,并无追悼朱熹之意,题目中“闻朱晦庵即世”六个字可能是“*妄增”的。而邓广铭先生在《书诸家跋四卷本稼轩词后》批驳这种说法,认为:“前片云云,自是读《庄子》之所感,后片之白发句,则明是闻故人噩耗而发者,而子云以下诸语,更为最适合于朱晦庵身分之悼语。”这就是说,前片是作者读《庄子》之所感,后片是悼念朱熹,把一首词分作两截来理解。我以为,这一说法似乎也欠妥,它实是作者对《庄子》有新的领悟,由此而赞。又朱熹文章的不朽,以表对故人的思念。

  词的上片“案上数编书”五句,是说自己熟读老庄之书,口头上也会说“忘言始知道”那一套玄理,而实际上未能做到“忘言”。“万言千句,不自能忘堪笑”,作者是一位词人,*时不废吟咏,这不是与“忘言知道”产生明显的矛盾了吗?这几句表面上似乎自嘲,实际上是对老庄哲学的否定,说明作者读老庄之书乃意有所寄,而并非真的信仰老庄那一套。另一方面,就老庄本身来说,他们一面提倡什么“忘言知道”,一面却又着书立说,可见他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忘言”。从这两层意思不难体会到作者这里实际是在批评老庄的“忘言知道”是虚伪的。话说得非常深曲。“今朝梅雨霁,青天好”两句,表面是说天气,实际上是暗示作者对老庄哲学有了真正的体会,不受其惑,仿佛雨过天晴,豁然开朗一样。这两句以景喻情,不着痕迹。下片“一壑一丘”三句,写自己放浪山林的隐退生涯,显得语淡情深,似旷达而实哀伤;尤其是“白发多时故人少”一句,感情真挚,语意深邃。“白发多”,是感叹岁月蹉跎,有壮志消磨的隐痛:“故人少”,则见故旧凋零,健在者已经寥寥无几了。这一“多”一“少”,充分表达了作者嗟己悼人的情怀。这样,词的语气也就自然地过渡到对朱熹这位故人的悼念。“子云何在”四句,是以继承儒家道统的扬雄相比,称道朱熹的文章着述将传之后世。由此可见,这首词上下片貌离神合,命意深曲而仍有踪迹可寻。从表面上看,正面悼念的话没有几句,其实,通篇都渗透着追悼之意。不论正说、反说、曲说、直说,其主旨都归结到“立言不朽”。所以说,辛弃疾这首短小的悼人词,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显得情致深长,在艺术手法上是相当成功的。


辛弃疾:汉*·立春(扩展8)

——辛弃疾:醉太*

  《醉太*》

  作者:辛弃疾

  态浓意远。眉颦笑浅。

  薄罗衣窄絮风软。

  鬓云欺翠卷。

  南园花树春光暖。

  红香径里榆钱满。

  欲上秋千又惊懒。

  且归休怕晚。

  注释:

  1、颦:蹙眉。

  赏析:

  这首春晚词着意描绘人物情态。以景衬人,情景交融。暮春季节,絮飞风软,落花满径,遍地榆钱。此中的人物则是鬓云欺翠,罗衫春暖。“眉颦笑浅,态浓意远”。词中委婉地描绘出昼长人倦、懒上秋千的情态。全词工丽和婉,抒情细腻,体现了辛词的又一风格。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集中作《金荃》丽句者无多,此作情态俱妍。结句有絮飞春昼,日长人倦之意;且有少陵“一卧沧江惊岁晚”、“扁舟一系故国心”之感。


辛弃疾:汉*·立春(扩展9)

——《汉宫春·春已归来》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汉宫春·春已归来》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汉宫春·春已归来》是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此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汉宫春·春已归来》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

  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作品注释

  1、汉宫春:词牌名。《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梦窗词集》入“夹钟商”。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韵。

  2、立春日: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3、“春已”三句:谓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粪,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稼轩《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词起句云:“谁向椒盘答彩胜。”此风宋时尤盛。

  4、“无端”两句:言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无端:*白无故地。

  5、“年时”两句: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打猎和游赏。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6、“浑末办”两句:言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浑:全然。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青韭堆盘:《四时宝鉴》谓“立春日,唐人作春饼生菜,号春盘”。又一说,称五辛盘。《本草纲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故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辛词本此,但反用其意。

  7、“却笑”五句:言“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唐李贺《瑶华乐》诗:“玄霜绛雪何足云?薰梅染柳将赠君。”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更:何况。

  8、“清愁“两句:言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解连环:据《战国策·齐策六》: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9、“生怕见”两句:言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已先我还北。生怕:最怕,只怕。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作品译文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虽已春归,但仍时有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创作背景

  《汉宫春·立春日》作于宋孝宗隆兴**(1163年),作者寓居江阴,刚刚成家。邓广铭先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三版题记”中说:“辛稼轩在‘锦襜突骑渡江初’的绍兴三十二年,便已有了家室,亦即和先已寓居京口的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妹成婚了。”

  作品鉴赏

  全词紧扣立春日的所见所感来写,赋予节物风光以更深的含意,于哀怨中带嘲讽,内涵充盈深沉。开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迹,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袅袅”形容其摇曳,化静为动,若微风吹拂,更见春意盎然。从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辛弃疾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作者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上片起韵点题,写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风景。立春日是春天到来的信号,表现这节物风光。作者以一“看”字,将春天的气息,通过妇女们立春日的头饰——袅袅春幡散布出来,暗示出作者对于春归的喜悦。以下一韵,不直接往前写去,却反挑一笔,写出对寒风冷雨阻碍春来的幽怨。以下突然写到燕子,用比兴法推出怀念故国的感情。因为余寒未尽,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时南来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国的“西园”去。但燕子虽然无法归去,作者却生派它一个“西园梦”。一个“料“字,化无理为有趣,表明这燕子,已经成了作者思念故国的精神象征。而燕子只能“梦”而不能“到”西园,暗示西园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国之思,却不能一探故里。借燕传情,颇为沉痛。以下回到立春日风光中来,黄柑荐酒,青韭推盘,这立春日应备的食品,现在作者却无心准备,并且显得心烦意乱。作者没有明言原因,但通过上下文语境,人们可以明白,是浓烈的故国之思,和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悲伤,使作者完全乱了方寸,连节日应酬也无心去为之了。

  下片写对春天再来的种种感受,把笔由立春日探进整个春天里去。换头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紧张和烦乱情绪,并领起以下五句。其所“笑”者,一为东风染遗梅柳,染追花草,使万紫千红的春天渐次到来,作者取笑东风的从此不得消闲;二是东风偶尔清闲时,不过是把镜中人的朱颜转换成衰老的模样。在这春天越来越华美而作者越来越衰老的`对照中,作者“笑”着,但分明含着泪水。因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东风面前,作者所感觉到的是志士投闲、英雄无用而徒任芳华流逝的生命悲哀。由此可知,换头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内紧外松、甚至正话反说的趣味。以下直接归为正话正说,极言清愁难消。作者化用“解连环”的典故,表明白己不断滋生、越积超重的清愁,正像一个不见首尾的连环一样,不打碎则无法解开连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与生命共始终的感情。此处“问何人”一语,下得凄侧,它向外探询的口吻,写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国之倩、生命之悲所萦绕,急于摆脱又无可摆脱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了对于南宋**者不思恢复、放废英雄的怨尤。最后一韵,直探进暮春里去,写作者怕见花开花落的心情,和看见暮春时大雁**北还而伤痛于作者的人不如雁。这里有惜春惜时的感情,有怀念故国的感情,也有对于南宋**者久不作恢复之计的怨尤。至此,不仅上片中的无端幽怨和烦乱得到了解释,而且全词的主旨也从这花开花落、塞雁先还的意象中脱迹而出。

  全词结构严谨,意境幽远,内涵丰富;同时运用比兴手法,使风雨、燕子、西园、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构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体系,使此词传情含蓄而深沉,留给人审美再创造的余地很大。

  词牌简介

  汉宫春,词牌名。《高丽史·乐志》名《汉宫春慢》。《梦窗词集》入“夹钟商”。各家句读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九十六字,前后片各四*韵。

  作品格律

  中仄**,仄中*中仄,中仄**(韵)。

  中*中仄,仄中中仄**(韵)。

  **仄仄,仄**、中仄**(韵)。

  *仄仄、**中仄,中*中仄**(韵)。

  中仄中**仄,仄**仄仄,中仄**(韵)。

  **仄*仄仄,中仄**(韵)。

  **仄仄,仄**、中仄**(韵)。

  *仄仄、**中仄,中*中仄**(韵)。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填*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美芹十论》等,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