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农庐舍》唐诗赏析 有关题农父庐舍译文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
《题农庐舍》是唐代诗人丘为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风格淡逸自然,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春日农村风俗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题农庐舍》唐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农庐舍》
丘为
东风何时至?
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
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
耒耜*芜间。
薄暮饭牛罢,
归来还闭关。
这首淡逸自然的五言古诗,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春日农村风俗画。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起句以*易质朴,明白如话的诗句,表现在不知不觉之间,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象。特别是一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出作者驾轻就熟的“炼字”功夫。
紧接下来的四句是写农家春忙。“湖上青既早,田家日不闲”是概括地写。“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是具体地写。塍是田埂。耒耜,这里泛指农具。
湖色青青,农人们在田间躬耕不辍。这两句字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写的是农人正在田间渠边劳作的`景象。这是一对联语,对仗工整。
结尾两句是写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收工回家休息。饭牛就是喂牛。关即门闩,闭关就是闭门。傍晚时分,农人们给勤劳,一天的耕牛喂饮后,关上柴门回到家中休息。结句“归来还闭关”,一方面是写农人劳累了一天,第二天还要早起出工,需要及早休息,这从一个侧面含蓄地写出了春忙;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农人们无事不相往来、互不相扰、闭关自守的心理状态。整首诗生动地展示了在社会安定时期,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生活。
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诗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的。他对农民生活作了诗化、美化、理想化,可以说这是一曲“田园牧歌”。从这首诗的情调,我们也可隐约看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向往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态。
作者简介
丘为
(694—789)唐代诗人。字不详,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累举不第,归里苦读。至天宝(742-756)初年始登进士,与王维、刘长卿友善,尝相唱和。官至**右庶子,致仕归,时年八十馀,继母健在,给俸禄之半,以孝称。年九十六,以寿终。诗擅五言,多写田园风物,善摹湖山景色。原有集,已失传。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扩展阅读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扩展1)
——《题农父庐舍》全诗翻译赏析
《题农父庐舍》全诗翻译赏析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两句是说,东风不知何时吹到了这里,它吹绿了湖中的山峦;景情互见,工于炼字,“绿”字用得妙绝,王安石之名句“春风已绿江南岸”盖脱胎于此。
出自丘为《题农父庐舍》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参考译文
春风是什么时候到来的呢?已经吹绿了湖泊上面的山峰。
湖泊上面的春意既然早来,种田的人民整天都闲不下来。
农民拿着耒耜在田间劳作,修沟引水铲除杂草躬耕不缀,
傍晚时分农民将牛喂饱后,回到家里把门关上睡觉去了。
赏析:
《题农父庐舍》是盛唐诗人丘为的作品,是一首淡逸自然的五言诗,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春日农村风俗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首诗虽称“题农父庐舍”,所写内容却与农舍无关而是反映了农家春耕时节忙碌的生活。春风吹绿了湖边的山野,田家也开始了春耕,*整土地,喂养耕牛,整日不得闲暇。而诗中田家实际上是归耕的隐士,春耕之余闭门谢客,体现了一种隐逸情怀。通篇语言清新自然。第二句中“绿”字用得尤妙 。
起句看似*易,实具巧思。“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以*易质朴,明白如话的诗句,表现在不知不觉之间,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象。诗句如口头语、家常话,却写出了物候特点和人们的普遍感觉,诗意盎然。特别是一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出作者驾轻就熟的“炼字”功夫。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概就是受此启发 。
紧接下来的四句是写农家春忙。“湖上青既早,田家日不闲”是概括地写。“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是具体地写。湖*青,农人们在田间躬耕不辍。这两句字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写的是农人正在田间渠边劳作的景象。这是一对联语,对仗工整。
结尾两句是写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收工回家休息。饭牛就是喂牛。关即门闩,闭关就是闭门。傍晚时分,农人们给勤劳,一天的耕牛喂饮后,关上柴门回到家中休息。结句“归来还闭关”,一方面是写农人劳累了一天,第二天还要早起出工,需要及早休息,这从一个侧面含蓄地写出了春忙;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农人们无事不相往来、互不相扰、闭关自守的心理状态。整首诗生动地展示了在社会安定时期,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生活。
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诗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的。他对农民生活作了诗化、美化、理想化,可以说这是一曲“田园牧歌”。从这首诗的情调,读者也可隐约看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向往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态 。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扩展2)
——《题农父庐舍》原文及赏析
《题农父庐舍》原文及赏析
在*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农父庐舍》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代:唐代
作者:丘为
原文: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注释
春风是什么时候到来的呢?已经吹绿了湖泊上面的山峰。
湖泊上面的春意既然早来,种田的`人民整天都闲不下来。
农民拿着耒耜在田间劳作,修沟引水铲除杂草躬耕不缀,
傍晚时分农民将牛喂饱后,回到家里把门关上睡觉去了。
注释
[1]东风:春风。
[2]沟塍(chéng):田埂和田间的水沟。塍:田埂。班固《西都赋》:“沟塍刻镂,原隰(xí)龙鳞”。
[3]耒耜(sì):古代一种象犁的翻土农具。木把叫“耒”,犁头叫“耜”。*芜:杂草繁茂的原野。
[4]饭牛:喂牛。《九章·惜往日》:“宁戚歌而饭牛”。
[5]闭关:闭门谢客,也指不为尘事所扰。颜延之《五君咏》:“刘伶善闭关,怀情减闻见”。
鉴赏
这首诗虽称“题农父庐舍”,所写内容却与农舍无关而是反映了农家春耕时节忙碌的生活。春风吹绿了湖边的山野,田家也开始了春耕,*整土地,喂养耕牛,整日不得闲暇。而诗中田家实际上是归耕的隐士,春耕之余闭门谢客,体现了一种隐逸情怀。通篇语言清新自然。
起句看似*易,实具巧思。“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以*易质朴,明白如话的诗句,表现在不知不觉之间,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象。诗句如口头语、家常话,却写出了物候特点和人们的普遍感觉,诗意盎然。特别是一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出作者驾轻就熟的“炼字”功夫。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概就是受此启发。
紧接下来的四句是写农家春忙。“湖上青既早,田家日不闲”是概括地写。“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是具体地写。湖色青青,农人们在田间躬耕不辍。这两句字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写的是农人正在田间渠边劳作的景象。这是一对联语,对仗工整。
结尾两句是写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收工回家休息。饭牛就是喂牛。关即门闩,闭关就是闭门。傍晚时分,农人们给勤劳,一天的耕牛喂饮后,关上柴门回到家中休息。结句“归来还闭关”,一方面是写农人劳累了一天,第二天还要早起出工,需要及早休息,这从一个侧面含蓄地写出了春忙;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农人们无事不相往来、互不相扰、闭关自守的心理状态。整首诗生动地展示了在社会安定时期,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生活。
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诗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的。他对农民生活作了诗化、美化、理想化,可以说这是一曲“田园牧歌”。从这首诗的情调,读者也可隐约看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向往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态。
古诗简介
《题农父庐舍》是盛唐诗人丘为的作品,是一首淡逸自然的五言诗,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春日农村风俗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扩展3)
——题农父庐舍原文及赏析
题农父庐舍原文及赏析
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注释:
[1]东风:春风。
[2]沟塍(chéng):田埂和田间的水沟。塍:田埂。班固《西都赋》:“沟塍刻镂,原隰(xí)龙鳞”。
[3]耒耜(sì):古代一种象犁的翻土农具。木把叫“耒”,犁头叫“耜”。*芜:杂草繁茂的原野。
[4]饭牛:喂牛。《九章·惜往日》:“宁戚歌而饭牛”。
[5]闭关:闭门谢客,也指不为尘事所扰。颜延之《五君咏》:“刘伶善闭关,怀情减闻见”。
赏析:
这首诗虽称“题农父庐舍”,所写内容却与农舍无关而是反映了农家春耕时节忙碌的生活。春风吹绿了湖边的山野,田家也开始了春耕,*整土地,喂养耕牛,整日不得闲暇。而诗中田家实际上是归耕的隐士,春耕之余闭门谢客,体现了一种隐逸情怀。通篇语言清新自然。
起句看似*易,实具巧思。“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以*易质朴,明白如话的诗句,表现在不知不觉之间,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象。诗句如口头语、家常话,却写出了物候特点和人们的普遍感觉,诗意盎然。特别是一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出作者驾轻就熟的“炼字”功夫。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概就是受此启发。
紧接下来的四句是写农家春忙。“湖上青既早,田家日不闲”是概括地写。“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是具体地写。湖色青青,农人们在田间躬耕不辍。这两句字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写的.是农人正在田间渠边劳作的景象。这是一对联语,对仗工整。
结尾两句是写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收工回家休息。饭牛就是喂牛。关即门闩,闭关就是闭门。傍晚时分,农人们给勤劳,一天的耕牛喂饮后,关上柴门回到家中休息。结句“归来还闭关”,一方面是写农人劳累了一天,第二天还要早起出工,需要及早休息,这从一个侧面含蓄地写出了春忙;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农人们无事不相往来、互不相扰、闭关自守的心理状态。整首诗生动地展示了在社会安定时期,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生活。
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诗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的。他对农民生活作了诗化、美化、理想化,可以说这是一曲“田园牧歌”。从这首诗的情调,读者也可隐约看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向往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态。
作者:
丘为,苏州嘉兴人。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馀,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与刘长卿善,其赴上都也,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诗十三首。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扩展4)
——来鹄唐诗《云》全诗赏析
来鹄《云》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下面一起来看下!
云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注释:①千形万象:指云的形态变化无穷。 ②竟还空:终究一场空,不见雨下来
③片复重; 时而一片片、一朵朵,时而重重叠叠。 ④无限:大片的。 ⑤悠悠:悠然自得的样子。
【翻译】:
你(云)在天空中不时变幻却不见下雨,有时映在水面,有时藏在山腰,有时一片片,有时重重叠叠。虽然庄稼干旱得快要死了,你仍然悠闲地变幻成**怪峰站在天边。
【阅读训练】:
1.联系全诗,谈谈诗人对夏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第三句本是背景,一般宜放在第一句,请分析诗人将其放在第三句的妙处。
3.请简析“云”这一形象的双重意蕴。(3分)
4.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最富人民性”的咏物诗,试结合三四句分析这一特点。(4分)
【参***】:
1.先是对夏云能带来雨水救旱苗的期盼、焦虑,当见到的只是夏云的悠闲作态时,转而对夏云产生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意对即可)
2.诗人把它安排在第三句,一是使这首篇幅很短的诗富有悬念;二是让它与第四句形成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的失望、怨恨,甚至厌恶之情。(意对即可)
3.诗中的“云”的形象,既指自然界中夏云,(1分)又指社会中不顾百姓死活的**者的形象。(2分)
4.大片禾苗行将枯死,急盼甘霖,然而云却高高在上,悠闲从容,化作奇峰自我欣赏。(1分)通过对比(1分),表达了诗人对旱情的着急,对广大老百姓的同情,(1分)以及对置黎民于水火而不顾,而只管自个享受快活的昏官庸吏的讽刺。(1分)
【赏析】: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风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自然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风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象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迭迭。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咏物诗,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雨、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雨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呢。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直到今天,我们还会感到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似曾相识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劳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扩展5)
——于濆唐诗《古宴曲》赏析
《古宴曲》是唐代诗人于濆创作的一首以写宴会为中心的古体诗,全诗通过贫富生活的强烈对照,揭露了封建**者的穷奢极欲的荒*生活,达到了借古讽今的目的。
古宴曲于濆
雉扇合蓬莱, 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 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 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 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 日照罗衣色。
笑指负薪人, 不信生**。
【注释】
⑴雉扇:即“雉尾扇”,用野鸡毛做成的宫扇,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晋崔豹《古今注·舆服》:“雉尾扇起于殷世,高宗时有雊雉之祥,服章多用翟羽。周制以为王、后、夫人之车服,舆车有翣,即缉雉羽为扇翣,以障翳风尘也,汉朝乘舆服之。后以赐梁孝王。魏晋以来无常,惟诸王皆得用之。”合:闭合,收拢。蓬莱:唐宫名,原名大明宫。唐《宿昔》诗:“宿昔青门里,蓬莱仗数移。”
⑵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大夫齐车,鹿幦豹犆,朝车;士齐车,鹿幦豹犆。”郑玄注:“臣之朝车与齐车同饰。”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汉王粲《羽猎赋》:“济漳浦而横阵,倚紫陌而并征。”
⑶金张:汉时金日磾、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因用为显宦的代称。《汉书·盖宽饶传》:“上无许史之属,下无金张之托。”
⑷燕娥:燕地的美女,指侍女。奉:通“捧”。卮(zhī)酒:犹言杯酒。《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⑸低鬟:犹低首,低头。用以形容美女娇羞之态。唐刘禹锡《伤秦姝行》:“芳筵银烛一相见,浅笑低鬟初目成。”
⑹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
⑺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一作“罗绮”。
⑻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唐杜甫《负薪行》:“十有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⑼**:泛指中原地区。
【翻译】
羽扇在蓬莱宫中收起,朝车从京城大道返回。深院聚集着嘶鸣骏马,说要宴饮在王宫豪宅。燕地美女捧酒杯侍奉,发髻低垂似娇羞无力。十户农民手脚磨出茧,只能挣来凤凰钗一只。高楼上凭栏一同下望,日照罗衣华艳的颜色。嬉笑着手指砍柴的人,不信他们也生在**。
赏析
这是一首以写宴会为中心的诗,主旨在于讽刺过着奢华生活的达官贵人们对于民生疾苦的惊人的无知。题目中用了一个“古”字,诗作中用了汉朝著名的官僚世族金、张两个大姓,都是以汉寓唐、借古事以写时事的意思。
开头四句写朝罢赴宴。首句中的“雉扇”,即“雉尾扇”,用野鸡毛制成的宫扇,是帝王仪仗的一种。头两句写退朝,从**与臣子两面写出:蓬莱宫中的仪仗已经收起来了,大路上滚动着朝罢归来的车子。三、四句写朝罢无事,便聚集到一起宴饮取乐。在开头这四句中,不直接写人,但有车马,有重门,又上朝,又宴饮,可以想见其中活动的人物既富且贵的气派。
中间四句写宴饮席上的盛况。“燕娥”,燕地的美女,宴席上有侍女把酒侍候。“低鬟”是低头之意。“低鬟若无力”是极写捧酒美女娇羞婀娜的仪态。由“低鬟”,又写到鬟髻上凤凰花饰的金钗。“胼胝”指手掌上磨成老茧。诗人仿佛指着金钗在说:别看它小,那是十户人家辛勤劳动的血汗结晶啊!这四句用笔十分干净:写宴席,只写了送酒的美女;写美女,除了表明她的身份,让她捧上酒器以外,只写了她低鬟时所见的那一支金钗。由金钗足以想见美女之高雅,由捧酒美女之高雅也就更可想见座客之高贵与宴席之丰盛了。这种“烘云托月”的侧面描写,是运用得很成功的。
末四句写宴罢后的消遣。酒醉饭饱,不免要游目骋怀一番。一个“齐”字,表明凭栏下视的是许多人。阳光下,他们的罗绮华服显得格外耀眼。当樵夫从高楼附近经过时,贵官们带笑指点着议论起来,不相信国中竟然还有这样的穷苦百姓。最后这四句将全诗推到了一个新的思想境界,诗人在展示了这些上层官僚养尊处优的生活之后,又进而揭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极端空虚与愚昧无知。在艺术上,这末四句也是全诗最有光彩的地方。诗人让人物现身说法,登台表演:让“手胼胝”的樵夫出现在画面上,让满座高朋一齐涌向楼头。诗人唯恐艺术效果不佳,还布置了聚光灯──“日照”,让这一帮达官贵人们在光天化日下亮相、表演。在“日照”下,读者不仅见到了这些人耀眼的服饰,而且还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看透了他们卑劣的灵魂。
《古宴曲》在艺术结构上达到了很高的水*。作品以时间为主线,顺序写出朝罢赴宴、燕娥捧酒、登楼下视三个画面。同时又以空间为副线,由远及近写来。朝罢赴宴由远景转为近景,至燕娥捧酒进一步推成特写,然后又将镜头摇过,转换成登楼下视的画面。全诗以四句为一个单位,逐步推进,最后形成*,以人物现身说法的轻快笔法完成了作品严肃的讽刺性的主题。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扩展6)
——《九成宫》唐诗赏析
《九成宫》唐诗赏析
《九成宫》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17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成宫》唐诗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九成宫》原文:
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
曾宫凭风回,岌嶪土囊口。
立神扶栋梁,凿翠开户牖。
其阳产灵芝,其阴宿牛斗。
纷披长松倒,揭山蘖怪石走。
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薮。
荒哉隋家帝,制此今颓朽。
向使国不亡,焉为巨唐有。
虽无新增修,尚置官居守。
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后。
我行属时危,仰望嗟叹久。
天王守太白,驻马更搔首。
《九成宫》注释:
1、《唐书》:九成宫在凤翔麟游县(今宝鸡市麟游县)西五里,本隋仁寿官。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焉。宫周垣千八百步,并置禁苑及府库官寺等,太宗、高宗尝临幸。《旧书》:九成宫总监一人,副监一人,丞簿录事各一人。魏征《九成宫醴泉铭序》:“九成宫,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遰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辉,照灼云霞,蔽亏日用。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
2、谢朓诗:“眇眇苍山色。”
3、《芜城赋》:“萃若断崖。”《水经注》:“犹传杵臼之迹。”杨敬之《华山赋》:“坳者似池,洼者似臼。”
4、相如《哀二世赋》:“坌入层宫之嵯峨。”谷口回风,见其可以避暑。
5、《**赋》:“状崔峨以岌嶪。”岌嶪,高峻貌。《风赋》:“风起于地,浸*于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注:“土囊,谷口也。”
6、《鲁灵光殿赋》:“神灵扶其栋宇。”
7、《老子》:“凿室以为户牖。”
8、《西都赋》:“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其阴则冠以九嵕,陪以甘泉。”郦炎诗:“灵芝生河洲。”
9、孙逖诗:“纱窗宿斗牛。”
10、庾信赋:“纷披草树。”《墨子》:“荆有长松文梓。”
11、《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缘云上征。”揭孽,崭岩貌。《书·禹贡》:“厥贡松怪石。”
12、**诗:“哀猿数处愁。”古乐府:“猿鸣三声泪沾裳。”
13、刘珊诗:“边声陨客泪。”蔡邕《荐皇甫规表》:“藏器林薮之中。”
14、《通鉴》:隋开皇十三年二月,诏营仁寿宫干**之北,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
15、《史记》:向使秦缓其刑罚。
16、《海赋》:“昔在帝妫巨唐之世。”
17、王融《曲水》诗:“穆满八骏,如舞瑶水之阴。”
18、《书》:“甘酒嗜音,峻宇雕墙。”
19、《前汉,郊祀志》:“百姓仰望。”《记》:“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20、时肃宗在凤翔,故云天王守。《春秋》:“天王狩于河阳。”《唐书》:“凤翔郿县有太白山。”
21、温子昇诗:“驻马诣当垆。”《诗》:“搔首踟蹰。”
《九成宫》赏析:
张远注:此途中所见,记事之作。此章首尾各四句,中二段各八句。
“苍山入百里,崖断如杵臼。曾宫凭风回,岌嶪土襄口。”从九成宫叙起。山*敞,此遥望之势。
“立神扶栋梁”以下八句,此记故宫景物。上四言殿宇轩豁,下四言古迹苍凉。
“荒哉隋家帝”以下八句,此段叙事,言宫历两朝,有殷鉴不远之意。
“我行属时危,仰望嗟叹久。天王守太白,驻马更搔首。”末段叙情。对故宫而念新君,含无限兴亡之感。《杜臆》:天王守太白,蓬莱且不能居,况九成遗迹乎?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开元(唐玄宗**,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扩展7)
——题农父庐舍原文及赏析
题农父庐舍原文及赏析
《题农父庐舍》是盛唐诗人丘为的作品,是一首淡逸自然的五言诗,描绘了一幅恬淡宁静的春日农村风俗画,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题农父庐舍原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
题农父庐舍
作者:丘为
朝代:唐朝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译文:
春风是什么时候到来的呢?已经吹绿了湖泊上面的山峰。湖泊上面的春意既然早来,种田的人民整天都闲不下来。农民拿着耒耜在田间劳作,修沟引水铲除杂草躬耕不缀,傍晚时分农民将牛喂饱后,回到家里把门关上睡觉去了。
注释:
[1]东风:春风。[2]沟塍(chéng):田埂和田间的水沟。塍:田埂。班固《西都赋》:“沟塍刻镂,原隰(xí)龙鳞”。[3]耒耜(sì):古代一种象犁的翻土农具。木把叫“耒”,犁头叫“耜”。*芜:杂草繁茂的原野。[4]饭牛:喂牛。《九章·惜往日》:“宁戚歌而饭牛”。[5]闭关:闭门谢客,也指不为尘事所扰。颜延之《五君咏》:“刘伶善闭关,怀情减闻见”。
赏析:
这首诗虽称“题农父庐舍”,所写内容却与农舍无关而是反映了农家春耕时节忙碌的生活。春风吹绿了湖边的山野,田家也开始了春耕,*整土地,喂养耕牛,整日不得闲暇。而诗中田家实际上是归耕的隐士,春耕之余闭门谢客,体现了一种隐逸情怀。通篇语言清新自然。
起句看似*易,实具巧思。“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以*易质朴,明白如话的诗句,表现在不知不觉之间,春风悄然而至,带给漫山遍野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象。诗句如口头语、家常话,却写出了物候特点和人们的普遍感觉,诗意盎然。特别是一个“绿”字,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见出作者驾轻就熟的“炼字”功夫。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概就是受此启发。
紧接下来的四句是写农家春忙。“湖上青既早,田家日不闲”是概括地写。“沟塍流水处,耒耜*芜间”是具体地写。湖色青青,农人们在田间躬耕不辍。这两句字面上虽没写人,但实际上正是写人,写的是农人正在田间渠边劳作的景象。这是一对联语,对仗工整。
结尾两句是写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动,收工回家休息。饭牛就是喂牛。关即门闩,闭关就是闭门。傍晚时分,农人们给勤劳,一天的耕牛喂饮后,关上柴门回到家中休息。结句“归来还闭关”,一方面是写农人劳累了一天,第二天还要早起出工,需要及早休息,这从一个侧面含蓄地写出了春忙;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农人们无事不相往来、互不相扰、闭关自守的心理状态。整首诗生动地展示了在社会安定时期,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宁静生活。
从诗题和诗的内容看,诗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欣赏态度来赞美农家生活的。他对农民生活作了诗化、美化、理想化,可以说这是一曲“田园牧歌”。从这首诗的情调,读者也可隐约看出诗人与世无争的向往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的心态。
作者简介
丘为(生卒年不详)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盛唐山水诗派作者。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天宝进士,累官**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馀,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与刘长卿友善,其赴上都也,刘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诗十三首,其诗大抵为五言,多写田园风物。其田园诗情调、风格与王维相近。原有集,已失传。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扩展8)
——《观内怀仙》的唐诗赏析
《观内怀仙》的唐诗赏析
《观内怀仙》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观内怀仙》的唐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品介绍】
《观内怀仙》的作者是王勃,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6卷第20首。
【原文】
观内怀仙
作者:唐·王勃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谿。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注释】
①“玉架”句:《神仙传》卷六载:王烈入河东抱犊山中,见一石室,室中有石架,架上有素书两卷。烈取读,莫识其文字。归而邀嵇康共往读之,乃不复见。
②迹:全诗校:“一作路。”
③涧:全诗校:“一作洞。”
④琼浆:玉浆,仙人的饮料。
⑤“自能”句:《抱朴子·对俗》:“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
⑥“何必”句:化用郭璞《游仙诗》“安事登云梯”句意。
【作者介绍】
王勃,(650~675)唐代诗人,字子安,著有《滕王阁序》。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王勃的诗全集栏目。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繁体对照】
卷56_20【觀內懷仙】王勃
玉架殘書隱,金壇舊跡迷。
牽花尋紫澗,步葉下清谿。
瓊漿猶類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雲梯。
《题农庐舍》唐诗赏析(扩展9)
——贾岛《题李凝幽居》唐诗赏析
贾岛《题李凝幽居》唐诗赏析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贾岛《题李凝幽居》唐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鉴赏
这首五律是贾岛的名篇。全诗只是写他拜访友人未遇这样一桩生活琐事,它之所以流传人口,主要在颔联。
首联描写友人幽居环境:一条野草丛生的小径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别的人家。用笔轻淡、洗练,已点醒诗题中的“幽居”二字,暗示出李凝是一位隐士。
颔联描写自己步入幽居所见所闻的景色。句中的“ 僧”,是作者自称,作者早年曾皈依空门。诗人写景,难在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景致,此即北宋诗人苏轼所谓“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是也。此诗巧妙地抓住了一个富于诗情画意的瞬间。请看,月色皎洁,池水潋滟,池边浓绿的树林里闪动着斑驳月光,鸟儿在树上栖宿。在这万籁寂寂的荒园里,一个僧人在轻轻敲门,其声笃笃,俨然一幅有声有色的图画!“鸟宿”在高处,是静景,“僧敲”在低处,有动态,有音响,一高一低,一静一动,相互配合得多么**。
而且,我们还可以想象,这敲门的“笃笃”之声,定会惊动宿鸟,或引起它们零乱不安的啼鸣, 惊而飞出,察看动静后复又返巢栖宿。十个字,意象密集,境界幽绝。
关于这一联中的“推敲”二字,有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据《唐诗纪事》卷四十记载,贾岛在长安等待应举,某日,骑驴上街,忽得此二句诗,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恍惚间冲犯了当时任京兆尹的诗人韩愈的仪仗队,当即被捉问。贾岛具实回答。韩愈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二人遂结为诗友。由此可见贾岛作诗锻字炼句的刻苦严谨,一丝不苟。这段故事,后来成为文学创作中讲究斟酌字句的佳话。但是,在这联诗中,究竟是用“敲”字好,还是用“推”字佳?有唐诗专家云:“推门无声,敲门有声;‘推’字音节哑,‘敲’字音节亮;四野静谥,皓月舒波,此时着一缁衣僧,举手笃笃敲门,声响回荡空间,境界倍见幽迥。”(马茂元、赵昌*《唐诗三百首新编》)这是说“敲”字胜于“推”字。多数人或许都赞成这意见。画家吴冠中云:“敲则有声,与静对照。但这情境中突出了静与闹之对照是否破坏了整体调子,夹进了音响反而在画面落下了败笔。推门,无声,不写声,只着笔于推之动作,画出了运动中的线,与‘宿’相对照,显得比‘敲’更**,不失画面的**。”他从绘画的角度提出异议,指出“推”胜于“敲”,亦是妙解。
诗的颈联,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条小桥,但见月光照耀下的原野,色彩斑斓;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这一联以幻写真,亦真亦幻,更显出月色的迷离,环境的清寂,造化的神奇。
尾联是抒情,点出全篇主旨。诗人面对友人幽居周围的幽美迷人景色,对隐逸生活无比神往。他在心里说,我暂且离去,不久当会重来,一定不负共同归隐的相约。
贾岛诗的主要风格是僻涩寒瘦,有时字句过于刻意推敲,难免留下斧凿的痕迹。这首诗所写景色可谓清幽奇崛,但诗用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使人读来流利顺口。诗中“宿”、“敲”、“分”、“移”、“动”等字,虽经过精心锤炼,但不觉其雕琢,应是贾岛诗中的上乘之作。
译文
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伸进荒园。
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
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
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典故
关于此诗的创作,还有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房山)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有《长江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