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正气歌》全诗赏析 正气歌文天祥原文

文天祥《正气歌》全诗赏析

  南宋民族英雄南宋诗人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南宋诗人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南宋诗人文天祥《正气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

  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

  国运清明太*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

  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

  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表现为张雎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

  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

  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

  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

  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

  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长存。

  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

  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

  可叹的是我遭遇了**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

  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

  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的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

  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

  一旦受了风寒染**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

  如果能这样再经历两个寒暑,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自当退避。

  可叹的是如此阴暗低湿的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地。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的身体。

  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的浮云。

  我心中的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

  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

  屋檐下我沐着清风展开书来读,古人的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赏析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南宋诗人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1278年),南宋诗人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南宋诗人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南宋诗人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南宋诗人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元大都),鲜为人知的南宋诗人文天祥祠在**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南宋诗人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南宋诗人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南宋诗人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南宋诗人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南宋诗人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南宋诗人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南宋诗人文天祥**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南宋诗人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南宋诗人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勤王,反被奸臣阻挠,**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的南宋诗人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朝廷授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南宋诗人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南宋诗人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南宋诗人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的**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南宋诗人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南宋诗人文天祥,走海路经**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南宋诗人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南宋诗人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南宋诗人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南宋诗人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南宋诗人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南宋诗人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南宋诗人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南宋诗人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1283年1月9日,南宋诗人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交道口南大街)慷慨就义,终年48岁。南宋诗人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拓展内容:文天祥的文韬武略

  赣州父母官

  咸淳十年(1274),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赣州紧邻他的家乡,在赣州期间,他办事分外勤谨,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兴师救亡

  文天祥是*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异族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战场。那时候,蒙元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成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后来,南宋**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以死报国

  德祐**(1275)正月,文天祥接到小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三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友人对文天祥说:“元军三路进兵,你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文天祥回答:“我也知道如此。但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竟无一人一骑**,我万分悲痛。所以不自量力,以身赴难,希望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起,聚集众人力量,也许能保存社稷。”他还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对此,由于后人为了感念文天祥的,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之为文山或文文山,以示敬意或尊重。

  进军临安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阻击蒙元,妄图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的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抗辩,社会**普遍**他,连太学生也**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德祐**(洋历1275年)八月,部队到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增。

  文天祥不仅是一个民族**者,也是一个***。他认为南宋的危机主要在内部而非外部,因此积极要求**。他批评大宋“守内虚外”(即镇内媚 外)的方针,要求加强地方力量以抵御外侮。同时提出革除祖宗**之法,通言路、集众思、从众谋,发挥中书枢密院的作用,主张用人必须举贤授能,收用君子,起用直言敢谏之士。

  常州之役

  十月,常州(今江苏常州)告急,朝廷命文天祥率军保卫*江,又派张全率两千兵增援常州。文天祥从大局出发,派义军重要将领尹玉、朱华、麻士龙率三千人归张全节制,增援常州的兵力。但张全卑鄙自私,当三位将领与蒙元苦战时,隔岸观火,坐视不救,在战斗中又乘夜逃跑,陷义军于孤立无援之地,遂使战斗失利。文天祥请斩张全,却遭到丞相陈宜中反对。文天祥对朝中赏罚不明感到十分愤慨,对国家的安危十分担忧。蒙古铁骑攻破常州、*江后,临安危急。主和、主战两派意见分歧,各行其是。江万载、文天祥、张世杰主战,三人联名奏请朝廷背城一战,危中求安。丞相陈宜中却加紧策划议降,**太后也准备“奉表(降书)称臣”、“乞存境土”、“封为小国”。张世杰对朝廷绝望,转到南方招兵,以图东山再起。文天祥的救国方略得不到**,也想离开临安回江西继续抵抗。兵临城下,左丞相留梦炎、右丞相陈宜中先后逃走,小朝廷乱成一团。

  出使元营

  德祐二年(洋历1276年)正月,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全成**。谢**太后暗命江万载摄行军中事,父子帅义军和殿前禁军保护益、广二王离开危城临安;又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由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蒙元大营,以便一窥虚实,见机行事。文天祥以堂堂然的态度和蒙古交涉,却被蒙古统帅伯颜扣留。**太后失去江万载、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蒙古投降。

  斥责降将

  **投降后,降将吕师孟挖苦文天祥:“丞相曾经**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你叔侄都做了降将,没有杀死你们,是本朝失刑。你无耻**,有什么面目见人?你们投靠敌人,要杀我很容易,但却成全我当了南宋的忠臣,我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听了这话,吕师孟佩服文天祥的气概,并说:“骂得痛快!”

  镇江逃脱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大都。船到镇江今江苏镇江)靠岸,文天祥被囚禁在一户居民家中。他命随从暗中打探敌情,联络船只,计划逃走,还暗中藏了一把匕首,以备必要时自刎。逃走当晚,文天祥的船只被巡船发现,但因巡船追捕时搁浅,没法划动,而只能看着文天祥一行十二人逃去。

  真州被疑

  文天祥一行人到达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即扬州市西南) (江苏省地图)后,受到真州军民的热情欢迎。守将苗再成认为,以文天祥的丞相、枢密使身份作号召,江淮合力,不难挽回大局。不料淮东制置使李庭芝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以为文天祥已投降蒙古,到真州来攻城,要苗再成杀掉他。苗再成不忍,但上司的命令又不能置之不理,只好把文天祥暗地送到城外放走,文天祥不禁仰天长叹,大势已去。

  扬州过客

  从真州出来,文天祥一行人乘黑夜通过蒙古帝国**的地界,到达扬州城下。名都扬州经过两次大寇灾,繁华的十里珠帘,秀丽的***桥,已无复旧观。城上守军盘查严密,形势紧张。进入李庭芝据守的扬州城,会是什么结局呢?文天祥无法预料。这时,一个卖柴人愿意带他们到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行在,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南宋效力。

  文天祥一行人走到桂公塘(距扬州约十五里的小村庄)时,天已大亮。为躲避追杀,他们藏身于几道断墙后面。正要找点食物,忽然听见很多蒙古骑兵巡视而至。文天祥一行人赶紧贴墙根龟缩起来,一动也不敢动。这时,只要有一名士兵探头往里瞧一瞧,他们就会被发现,重做俘虏。而天上突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士兵们急着躲雨,匆匆而过。事后才知道,这队骑兵就是押送他们到大都的那队人,因为在镇江走脱了文天祥,加强了戒备,沿途防范甚严。

  从扬州到高邮,文天祥一路颠沛流离,饥寒交迫。随从的人逃的逃、死的死,十二人只剩下六个。疲惫不堪的文天祥再也走不动了,他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跌倒了又爬起来,咬着牙前进。幸好遇上一群樵夫,见他们是遇难的,就热情相助,拿来一个箩筐,让文天祥坐在里面,由六个人轮流抬着走。他们历尽艰险,才到达高邮。但高邮方面收到李庭芝的文书,严防文天祥攻城。文天祥不敢进城,又向泰州(今江苏泰州)前进。

  夜走通州

  泰州有船可到通州(今江苏南通),但沿路有蒙元大军出没,非常危险。文天祥以孤舟一叶,昼伏夜出,虽多次与对手遭遇,但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通州。他在一首诗中风趣地说:“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经过九死一生的磨炼,文天祥已经把艰难险阻视作等闲了。

  宦海南归

  文天祥在通州听说益王、广王被江万载父子保护经婺州(今浙江金华)到达永嘉(今浙江温州)建立了元帅府,号召各地义兵勇士继续抗蒙,就马上决定投奔二王及江万载。德祐二年(1276)闰三月,他扬帆入海,回到南宋**的地方。他计划在闽、广重举**,团结各方义兵,**部署,复兴南宋。


文天祥《正气歌》全诗赏析扩展阅读


文天祥《正气歌》全诗赏析(扩展1)

——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及赏析

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文章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气歌

  作者: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译文

  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

  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国运应清明太*,除尽胡寇报朝廷。

  **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美名。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

  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椎杀秦皇遭通缉;

  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

  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洒热血;张巡当年谪睢阳,咬牙切齿讨逆贼;

  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高帽”,清操自励若冰雪;

  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

  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 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

  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折磨摧残何所惧,**只当饮糖浆。

  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

  一旦染病便**,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

  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

  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

  《正气歌》赏析:

  《正气歌》是南宋末年右丞相文天祥所作的诗,创作于元大都的**中。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开卷点出狱中有“水、土、日、火、米、人、秽”七气,而文天祥说要“以一正气而敌七气”,歌中吟道:“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乃千古绝唱。

  元军攻下厓山以后,张弘范召集将领,举行庆功宴会,把文天祥请来。宴会席上,张弘范对文天祥说:“现在宋朝**,丞相已经尽到最后一片忠心。只要您回心转意,归顺我们大元**,还能保持您丞相的地位。”

  文天祥含着眼泪说:“国破家亡,我身为宋朝大臣,没能够挽回局势,死了还有罪孽,怎么还能贪图活命呢。”

  张弘范一再劝降,没有结果,只好派人把文天祥押送到大都。

  过了半年,文天祥被押到大都,元**下令把他送到上等的宾馆里,用美酒好菜招待他。过了几天,元朝丞相博罗派投降**留梦炎去劝降。文天祥对这个叛徒早已深恶痛绝,现在见他居然老着脸皮来劝降,更是火冒三丈。没等留梦炎开口,就一顿痛骂,把留梦炎骂得抬不起头,灰溜溜地走了。

  元朝对文天祥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过着囚徒的生活。过了一个月,博罗把文天祥提到元朝的枢密院,亲自审问。

  文天祥被兵士押着,来到枢密院大堂,只见博罗满脸凶相,坐在上面。文天祥正眼也不看,昂起头,挺直腰杆走上前去。左右兵士吆喝他跪下,被文天祥拒绝了。

  博罗恼羞成怒,喝令左右动手。兵士们把文天祥拉的拉,推的推,将文天祥按倒在地上。

  博罗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文天祥坦然说:“从古以来,国家有兴有亡,做大臣的被灭被杀的,哪一个朝代没有?我是宋朝的臣子,现在既然已经失败,只求早死。”

  博罗怕审问出现僵局,想缓和一下空气,就说:“自从*到现在,有几个帝王,你倒说来听听。”

  文天祥哼了一声,说:“一部十七史(指《史记》等十七部历史书),从哪里说起?我今天不是到这里来应考,哪有心思跟你们闲扯。”

  博罗被文天祥抢白几句,讨个没趣,就无理取闹地责问文天祥为什么丢了临安逃走,为什么要另立二王(指赵昰、赵昺)。文天祥一条条据理驳斥,最后,他慷慨激昂地说:“我文天祥今天落在你的手里,早就准备一死,何必再啰嗦!”

  博罗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喝令把文天祥押回兵马司。他想杀掉文天祥。但是元世祖恐怕杀了文天祥,民心不服,不同意把他杀害。

  文天祥被关的那间土牢,又矮又窄,阴暗潮湿。遇到雨天,屋面漏水,满地是水;一到夏天,地面上发出一阵阵蒸气,更加闷热。牢房的隔壁,有狱卒的炉灶,有陈年的谷仓,发出阵阵烟火气、霉气,再加上厕所里大粪的气味,死老鼠的臭味,使人极其难受。

  文天祥被关在这间牢房里,**的环境只能折磨他的身体,却并不能摧毁他的意志。他相信,只要有爱国爱民族的浩然正气,就能够战胜一切**的环境。

  他在牢房中,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他在那首诗里,举了历史上一些坚持正义、不怕**的忠臣义士的例子,认为这都是正气的表现。他在诗中写道: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然塞苍冥。

  时穷节乃见(同“现”字),一一垂丹青。

  (意思是:天地之间有一种正气,分别表现为各种物体。如地下的'大河高山,天空的明星辰。在人的身上就表现为浩然之气,充塞在宇宙之间。……到了危急的关头,才表现出他的气节,他们的事迹一件件留在史册上。)

  文天祥进牢的第三年,河北中山府发生了一场农民**。****自称是宋朝皇室的后代,聚集几千人马,号召大家打进大都,救出文丞相。

  这一来可把元**吓坏了,如果不杀文天祥,恐怕闹出大乱子来。元世祖还没有丢掉招降的幻想,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一天,文天祥被人从牢房里押出来,带到宫里。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只作了个揖。元世祖问他还有什么话说。文天祥说:“我是大宋**,竭心尽力扶助朝廷,可惜奸臣**,叫我英雄无用武之地。我不能恢复国土,反落得被俘**。我死了以后,也不甘心。”说着,咬牙切齿,不断地捶打自己的胸膛。


文天祥《正气歌》全诗赏析(扩展2)

——文天祥爱国诗正气歌

文天祥爱国诗正气歌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天祥爱国诗正气歌,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气歌》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参考翻译】

  我被囚禁在北国的都城,住在一间土屋内。土屋有八尺宽,大约四寻深。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雨水从四面流进来,甚至漂起床、几,这时屋子里都是水气;屋里的污泥因很少照到阳光,蒸熏恶臭,这时屋子里都是土气;突然天晴暴热,四处的风道又被堵塞,这时屋子里都是日气;有人在屋檐下烧柴火做饭,助长了炎热的肆虐,这时屋子里都是火气;仓库里储藏了很多腐烂的粮食,阵阵霉味逼人,这时屋子里都是霉烂的米气;关在这里的人多,拥挤杂乱,到处散发着腥臊汗臭,这时屋子里都是人气;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很少有人不染病的。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天地之间有一股堂堂正气,它赋予万物而变化为各种体形。

  在下面就表现为山川河岳,在上面就表现为日月辰星。

  在人间被称为浩然之气,它充满了天地和寰宇。

  国运清明太*的时候,它呈现为祥和的气氛和开明的朝廷。

  时运艰危的时刻义士就会出现,他们的光辉形象一一垂于丹青。

  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

  它还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表现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表现为张雎阳誓师杀敌而咬碎的齿,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

  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喜欢戴白帽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

  有时又表现为写出《出师表》的诸葛亮,他那死而后已的忠心让鬼神感泣。

  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时的楫,激昂慷慨发誓要吞灭胡羯。

  有时表现为段秀实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颅顿时破裂。

  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宇宙乾坤,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长存。

  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活着或死去根本用不着去谈论!

  大地靠着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着它才得以支撑。

  三纲靠着它才能维持生命,道义靠着它才有了根本。

  可叹的是我遭遇了**的时刻,实在是无力去安国杀贼。

  穿着朝服却成了阶下囚,被人用驿车送到了穷北。

  如受鼎镬之刑对我来说就像喝糖水,为国捐躯那是求之不得。

  牢房内闪着点点鬼火一片静谧,春院里的门直到天黑都始终紧闭。

  老牛和骏马被关在一起共用一槽,凤凰住在鸡窝里像鸡一样饮食起居。

  一旦受了风寒染**疾病,那沟壑定会是我的葬身之地,

  如果能这样再经历两个寒暑,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自当退避。

  可叹的是如此阴暗低湿的处所,竞成了我安身立命的乐土住地。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奥秘,一切寒暑冷暖都不能伤害我的身体。

  因为我胸中一颗丹心永远存在,功名富贵对于我如同天边的浮云。

  我心中的忧痛深广无边,请问苍天何时才会有终极。

  先贤们一个个已离我远去,他们的榜样已经铭记在我的心里。

  屋檐下我沐着清风展开书来读,古人的光辉将照耀我坚定地走下去。

  【参考鉴赏】

  鉴赏一: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勤王,反被奸臣阻挠,**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的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朝廷授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的**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今**交道口南大街)慷慨就义,终年48岁。文天祥在刑场写下了绝笔诗:

  昔年单舸走维扬,万死逃生辅宋皇。

  天地不容兴社稷,邦家无主失忠良。

  神归嵩岳风雷变,气哇烟云草树荒。

  南望九原何处是,尘沙黯澹路茫茫。

  衣冠七载混毡裘,憔悴形容似楚囚。

  龙驭两宫崖岭月,貔貅万灶海门秋。

  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

  惟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

  鉴赏二:

  “养气”之说原于孟子。他所说的“气”,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性的正气。“气”是*古代哲学的一个范畴。在宋**学中,更是一个基本的概念。张载便以“气”作为宇宙的本体,主张“气一元论”。朱熹以“理”为世界本原,但又强调“气”化育万物的作用,在他看来,气是理与万物的媒介。文天祥在这首五言古诗中关于正气的铺写,与上述思想有一定关系。

  这首诗的序为散文。有骈句,有散句,参差出之,疏密相间。在序里,作者先以排句铺陈,以骈散穿插描写了牢狱之中的“七气”,极力渲染出监牢环境的恶浊之至。而诗人又说自己身体本来孱弱,但在“七气”的夹攻之下,竟然安好无恙,那就是因为靠着胸中的浩然正气,有了正气在胸,便能抵御所有的邪气、浊气,这些说明了写《正气歌》的原因,接着便引出下面对“正气”的咏叹。因此,序和诗在构思上是有连属的,在技巧上是前后照应的,是全诗的有机组成部分。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从“天地有正气”到“一一垂丹青”为第一部分。这部分是对浩然之气的`热情礼赞。“正气”与天地并生,与宇宙同在,诗人首先写出“正气”的这种伟大性质,使“正气”的描写,有了一种充塞乎天地之间的崇高美。天地万物,均受“正气”之禀赋。下至大地山河,上至日月星辰,都是气的化育生成。下面诗人将笔一转,便将“正气”转到人的身上,人的浩然正气,充塞于苍冥,可见正气的力量。“皇路”二句,写清*之时,禀受正气之人雍容和雅,为朝廷的清明**尽力。这两句不是重心所在,而是下面的陪衬。下面,诗人笔锋又转,写在危难之际,禀受正气之人便表现出了凛凛气节,他们为了正义而不避祸难,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彪炳于青史。“一一垂丹青”,又是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之笔,显的十分自然。

  从“在齐太史简”到“道义为之根”为第二部分。在这部分里,诗人历数了史册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来写浩然正气的体现。诗人连用四个“在”字,形成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显得气势极为充沛。正因为“正气”的赋予,才有了这些志士的壮举。诗人为避免单调,将“为严将军头”等四句换成了“为”字的排比句。之后,诗人稍作舒缓,以“或为”为排比句,每两句写一人。诗人通过以上三组排比句,歌颂了**历史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这其中,有的是不畏权奸、秉笔直书的史官;有的是誓在驱敌的将相;有的是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义士,他们有共同之处就是忠烈。辨证来看,“忠”是要作具体分析的,但这些人物的“烈”却是极为感人的。“是气所磅礴”到“道义为之根”,由上述人物的忠勇壮烈,概括“正气”。“正气”所钟,可以不论生死。“地维”、“天柱”,实际是说封建**的社稷得以保持的精神支柱。“三纲”句,有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道义”也是如此。就是说,“正气“是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作为基础的。“正气“作为激励爱国志士的精神力量,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的封建伦理性质也应该指出。

  从“嗟余遘阳九”到“古道照颜色”为第三部分。前面是说正义赋予历史上那些忠义之士以忠烈之绩,从“嗟余”开始则转向诗人自己。“遘阳九”是说自己遭逢恶运,“隶也”句是说自己对国家危亡也无力回天。“楚囚”两句,一方面写自己被押到北方囚禁,另一方面,借楚囚南冠的典故,表达自己忠于宋室、矢志向南的心情。用典极为恰当贴切,在叙述中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怀。“鼎镬”两句,抒写诗人视死如归的壮烈之志。“阴房”六句,写环境的幽暗恶浊。“如此”两句,则是写自己正气在胸,百沴辟易的情形。“哀哉”六句,说自己耿耿丹心、浩浩正气是抵御“百沴”的法宝,任何**之气,都不能使自己受到戕害。“哲人”四句,是全诗的结语,揭示出作歌的主旨。先哲已逝,但正气赋予他们的壮烈事迹,在史册上永远是炳炳烺烺,千古不灭。诗人从这些忠烈之士身上,得到正气的沾濡。古来忠臣义士的烈举,是诗人乐于学习的典范。“风檐”两句,显得十分从容不迫。

  全篇的结构核心是“时穷节乃见”。作者先以“天地有正气”发端,然后层层陪衬,突出“时穷节乃见”。之后再历举“哲人”事迹证明“时穷节乃见”;又以自己囚于土牢而坚贞不屈来表明“时穷节乃见”。全诗篇幅宏大而主旨突出、脉络分明。浩然正气直贯全篇,故历述古人事迹和己身遭遇而无堆砌之感。先写古人而后写自身,并表明“时穷节乃见”的古人正是自己的楷模,表现出他的浩然正气植根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沃壤之中。正由于继承、光大了优秀文化传统,才使作者文天祥成为一位民族英雄,让他发扬了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也使他的这篇古诗成为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典范之作。

  这首诗很长,又是五言之体,容易写得*板拖沓,但这首诗却以其慷慨悲壮拨人心弦,使读者倍受感染。这主要是诗人充塞胸中的浩然正气流溢其闻,使诗作元气淋漓,毫无干涩之感,且词气滂沛,笔力道劲,格凋沉雄。全诗以*和稳健的散文化语言,紧紧环绕对浩然正气的礼赞,于夹叙夹议中层层深入推进展开。首言浩然之气之源与形,简括干炼。中间一通史诗性的列举,虽繁富而不累赘,十二位忠臣义士的烈举,一气呵成,俨然大河奔流,滔滔东去,且诗人三易排比句组的语言,使诗富于变化。这种表现形式上的雄浑与浩然正气意蕴上的雄威极为一致,充分而美妙地体现出全诗的底蕴:“是气所磅礴,凛烈**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同时,也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作者那襟怀正气,柱天维地的高大形象。《正气歌》凡六十句,隔句一韵,通篇四韵,*仄间押,以此将诗之情韵导而逶迤,又寓激荡于从容。既浑灏苍古,又顿挫扬抑,回肠荡气。

  这首诗用古体诗的语调来写,而不取近体的排偶整饬,显得高古悲壮。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作者文天祥的忠肝义胆、****;在歌赞先烈的同时,展现了作者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和伟大的爱国**精神,塑造了一位正气凛然的民族英雄形象。


文天祥《正气歌》全诗赏析(扩展3)

——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及翻译

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及翻译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天祥正气歌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正气歌原文: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然**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磋余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馅,求之不可得。阴房冥鬼火,春院閟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谬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正气歌翻译:

  天地之间正气存,赋予形体杂纷纷。地上江河与山岳,天上日月和繁星。

  人有正气叫浩然,充塞环宇满盈盈。国运应清明太*,除尽胡寇报朝廷。

  **当头见气节,永垂青史留美名。齐国太史不惧死,崔杼弑君载史籍;

  晋国董狐真良史,手握“书法不隐”笔;韩国张良雪**,椎杀秦皇遭通缉;

  苏武留胡十九年,终日手持汉朝节;巴郡太守老严颜,甘愿断头不妥协;

  晋代侍中名嵇绍,为救国君洒热血;张巡当年谪睢阳,咬牙切齿讨逆贼;

  常山太守颜杲卿,骂敌骂断三寸舌;辽东管宁“着高帽”,清操自励若冰雪;

  诸葛《出师》复汉室,鞠躬尽瘁何壮烈!祖逖渡江誓击楫,奋威慷慨吞胡羯;

  秀实夺笏击狂贼,贼头破裂直流血。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 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三纲靠此得维持,道义以此为本根。可叹我生逢乱世,竞无才力救危亡。

  被俘仍戴南国帽,囚车押我到北方。折磨摧残何所惧,**只当饮糖浆。

  牢房死寂见鬼火,春来紧闭黑茫茫。老牛骏马共槽食,鸡窝里面栖凤凰。

  一旦染病便**,枯骨弃野多凄凉。如此恶境囚两载,各种毒害不能伤。

  牢房阴森令人哀,是我安乐之天堂。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

  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檐心展读圣贤书,光华照彻我容颜。

  正气歌鉴赏

  《正气歌》为南宋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宋末帝赵昺祥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文天祥在狱中三年,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在湿热、腐臭的牢房中,文天祥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 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沓,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该诗慷慨激昂,充分表现了文天祥的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操。1283年1月9日,在拒绝了元世祖最后一次利诱之后,文天祥在刑场向南拜祭,从容就义。其绝命辞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抗元英雄文天祥的《正气歌》系写作于**(元大都),鲜为人知的文天祥祠在**市东城区府学胡同,是抗元英雄文天祥曾被元朝关押三年的地方。文天祥祠现有前后两进院落,前院东墙上嵌有诗碑,镌刻着文天祥当年在这里写作的著名诗篇《正气歌》;后殿庭中,有一株向南方倾斜近45度角的古老枣树,就是相传**文天祥“不指南方不肯休”不屈精神的“指南树”。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1236年生于诗书之家,1256年21岁时赴南宋国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应试,得中状元。1259年,文天祥为父守孝三年期满,正式步入仕途时,南宋已面临蒙古大军南下入侵的危急局面。忧心如焚的文天祥**朝廷,揭露奸臣误国劣迹,并提议“建立方镇、各守一方”,即军事防御按地段承包责任制,但是“书奏、不报”,不被理睬。耿直忧国的文天祥宦海沉浮20年,始终遭**、排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1274年,忽必烈派丞相伯颜率军20万再次侵宋。南宋虽然有兵70余万,但主幼臣奸,一触即溃。文天祥捐出家产,筹饷募集民兵5万**勤王,反被奸臣阻挠,**兵权。

  1276年阴历正月十八日,伯颜元军进抵距临安只有30里的皋亭山,右丞相陈宜中畏敌逃遁。正月十九日,时任临安知府的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朝廷授为右丞相,前往皋亭山议降。掌权的**太后谢氏授意如能谈成,可以让小**向忽必烈称侄子,实在不行,称孙子也答应。正月二十日,文天祥面见伯颜,说自己只议和,不议降,并要求元军先撤兵,后谈判。伯颜大怒,扣押了文天祥。正月二十一日,谢氏率南宋君臣举国投降。

  1276年阴历二月初九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出发前往大都(今**)。中途在镇江停留时,文天祥与同伴共12人于二月二十九日夜设计逃脱,历尽艰险经仪征、扬州、通州(今南通)乘船回归南宋故土。在长江口绕道先北后南迂回航行时,文天祥在船上写下了赤诚感人的诗篇《***》“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经过两个多月的奔波,文天祥终于回到浙江温州。此后,不肯降元的.**们拥立已经降元的南宋恭帝的幼弟为帝,建立了苟延残喘的小朝廷。南宋故土一度只靠文天祥率军独撑残局,终于寡不敌众,于1279年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再次被俘。

  元军押着文天祥,走海路经**口外的零丁洋,去进攻南宋小朝廷最后的基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海域)。文天祥在敌船中写下了《过零丁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即出自此诗。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1279年阴历十月初一日,文天祥被押送抵达大都,安置在馆驿。元世祖忽必烈很赞赏文天祥的才干,他派已降的南宋恭帝及多批降臣前来劝诱,文天祥不为所动,严词拒绝,后于十月初五日被关进兵马司牢房(在今府学胡同)。

  文天祥在关押三年期间,书写了几百篇诗词文章,以抒发爱国之情。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唯有一腔忠烈气,碧空常共暮云愁。1283年初,元朝侦知有人联络数千人,要起兵反元,营救文天祥。1月8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提审,作最后的劝降,并许诺授予丞相官职。文天祥告诉忽必烈:“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拓展知识:名家点评

  清·康熙《古文评论》卷四十三:斯篇出于至性,慷慨凄恻。朕每于披读之际,不觉泪下数行,其忠君忧国之诚,洵足以弥宇宙而贯金石。

  清·过珙《重订古文详注全集》卷六:宋祚将尽,先生以致仕起兵,后元灭宋,执先生,历万苦而不屈,屹然如山,卒遇害而死,真能全其正气矣。试读此歌,言言若神鬼之泪,诚足沮金石而薄云天。

  清·蔡世远《古文雅正》卷十四:文山以年少对策第状元,以法不息为主,一气呵成数千言。……以此知养气者不可不读书也,特不为章句之儒耳。歌中又曰,“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公岂乐以死节见哉。


文天祥《正气歌》全诗赏析(扩展4)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词赏析

  【原文】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创作背景]此诗为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是其**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元军元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时,他出示了此诗以明志节。

  [内容评析]“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勤王”。以此两端起笔,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征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颌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着“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这“身世浮沉”,概括了作者艰苦卓绝的**和坎坷不*的一生。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被元兵打败后,曾从皇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皇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至,哀怨之情汇聚为*,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文天祥《正气歌》全诗赏析(扩展5)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文天祥

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文天祥

  这首诗包含诗人文天祥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零丁洋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文天祥,欢迎阅读与收藏。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

  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赏析】

  《过零丁洋》作者为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这首诗是他在被元军俘虏的第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概述了自己的身世命运,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表现。

  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的宋军将领。文天祥断然拒绝。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第二句中的“寥落”,表明了南宋末抗元**的局势,渗透着作者的惋惜和痛心。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战派寥寥无几,文天祥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才屡遭惨败,宋**危在旦夕。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干戈寥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国家已像风中柳絮,个人更像雨中浮萍,**孤臣,风雨飘摇。

  接着作者具体描述:“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作者以两次激战为背景,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作者的所“说”所“叹”,不只是个人的不幸和愁苦,而且更饱含着剧烈的**之痛。最后,作者从沉郁悲痛转为昂扬壮烈,以高亢的笔调、磅礴的气势,表明了自己在生死关头的毅然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诗句,表现了作者的****,耿耿忠心,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慨和高风亮节。1283年,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市)从容就义。这两句诗成了后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拓展内容:《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19分)

  【古诗阅读】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从回想自己的仕途经历写起,写出诗人为国事历尽艰辛。遭逢:遭遇。起一经:指通过某一部经书的考试而得官。

  B.第二句写兴兵抗元四年,抗战的烽火逐渐稀少。干戈:泛指武器,借指战争。寥落稀少。四周星:四年。

  C.颔联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对仗工整,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

  D.颈联将“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

  10. 《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思想情感。(2分)

  答案:

  9.C

  10.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文天祥《正气歌》全诗赏析(扩展6)

——文天祥的诗句

文天祥的诗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是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天祥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4、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

  5、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6、曲池合,高台灭。

  7、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8、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9、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10、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11、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12、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

  13、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

  14、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

  15、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16、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17、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

  18、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19、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20、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

  21、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

  22、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23、彩云散,香尘灭。

  24、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

  25、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

  26、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

  27、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28、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29、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

  3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31、槁秸申酬,轮嗣布。

  32、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33、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

  34、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

  35、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36、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

  37、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38、人间事,何堪说。

  39、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50、**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二、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三、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四、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五、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六、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七、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八、俯仰干戈迹,往来车马尘。

  九、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十、北首燕山路,凄凉夜向晨。

  十一、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十二、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