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各庄乡赴华南学习考察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我乡组织各村书记、村主任对苏州、上海等先进地区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地点情况简介
1、 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
未来农林大世界,被称为现代化的农业硅谷,最新农业科技精萃由这里走向祖国各地。中国农业领域的万千商家也借助这个绿色的信息平台、技术平台和商务平台迈向世界。由新加坡维信集团为主要投资方的未来农林大世界,落户在江苏苏州吴县市太湖边的浦庄镇 。规划占地面积3000亩,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目前投资额达1亿元,占地800亩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这里濒临太湖,山水毓秀,土地肥沃,十分适宜农业项目的拓展。自项目开发以来,得到了海内外农商界的积极响应,素有全球苗圃先锋盛誉的美国speeding公司、生产世界60%以上草种的美国俄勒冈tmi草种公司、以灌溉设备、温室大棚等为主从事农业科技开发的以色列前卫企业———寰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世界畜牧业领先水平的新西兰excell企业、国际知名的比利时维他麦公司等已先后进驻,向中国农林界展示、推广他们最优良的科研成果 。国内农林界的知名院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等也陆续落户园区,使未来农林大世界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橱窗和资汛汇聚中心。现已形成了农业科技博览园、国际农商园、电子商务与销售代理、农业科技项目孵化等平台,融展示、交易等诸项功能于一体。开发建设五年来,未来农林大世界已引进了60多项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成功地转化了一批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新科技。与美国维生种苗公司合资兴建的苏州维生种苗公司的工厂化穴盘育苗及栽培技术已领先世界水平,以新西兰畜牧胚胎育种中心的胚胎技术为基础形成的小型奶牛场全套模式,由于在县、镇级拥有广阔的市场,也吸引了一些客户前来洽谈连锁加盟事宜 。
2、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是中新经贸合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江苏省和苏州市对外开放的头等大事。
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它紧邻上海,位于苏州古城东郊美丽的金鸡湖畔,行政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50万,计划吸引各类投资1000亿美元。园区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园林化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得到了中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特别在项目审批、海关物流、公积金制度、外事管理等方面被授予了国内独一无二的管理权限,形成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的政策优势。与国内一般开发区相比,苏州工业园区还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园区是两国政府间的合作开发项目。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发展,中、新双方建立了中新两国政府的联合协调理事会、双边工作委员会、具体联络机构等三个层面的领导和工作机构。
第二,园区拥有世界一流的城市设计和规划体系。其规划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理念,并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适当超前滚动开发"原则,确立了"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体制。
第三,结合中国国情,借鉴新加坡经验。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工业园区可以自主地、有选择地借鉴新加坡在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
8年多来,园区注重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融新加坡国际化理念和苏州文化底蕴与一体,建成区内每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资近1亿美元,形成了纵横交错的高等级道路、高标准设施和一批大容量源头厂,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保持着年均50%左右的增幅。目前,园区已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开发水平最高、吸引外资最多的开发区之一。
一、经验与启示
1、三大资本种出高效农业
“三资”农业已成为江苏以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新加坡维信集团投资建成了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与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博览园。而在苏州市昆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台湾永丰余纸业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建起的永丰余高科农场,向农民示范如何利用自然手段生产有机农作物……
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海外资本等“三资”进入农业领域,开发农业资源,目前在江苏已初成规模。来自江苏省农林厅的统计表明,江苏“三资”农业企业目前已有18160个,投资总额累计达168亿元。在这些资金中,民间资本即国内自然人(只统计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占67%,工商资本即工业或商业及其他企业法人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占20%,外商资本即我国大陆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占13%。
这些新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投入、机制和市场农业根基问题,而且有利于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其一,“三资”投资农业提升了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了科技含量,加快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其二,“三资”农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农业竞争主体,造就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家,他们以“经营农业”的新理念,推动着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三,“三资”农业优化了农业资源配置,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
2、现代农业正在向第二、三产业作产业链的延伸
农业是满足人类生存最基本需求的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也越来越先进,发达国家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越来少,但人均农业产量和产值越来越高。这是因为农业已融入了高科技成份,高科技的附加值逐渐增高。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也大。在这次学习、考察当中,我们参观了一些“精确农业”的生产模式,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配合土壤诊断,合理施肥、灌溉,运用优良品种来管理农田,分配生产,并使消费者能及时了解生产单位的最新信息 。使我们初步了解了绿色产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以及教育农场、市民农园的新趋势,认识到了现代农业正在向农业工业化和商业化作产业链的延伸,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得到了大大更新。认识到了农业企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前提和基础,它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产业化。
3、观光农业是新世纪的新课题
观光农业,以其清新的田园风光,纯朴的山村风情,在拥挤的旅游业中“别有洞天”地成为新世纪现代农业的新课题。从目前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旅游即游山玩水”的观光旅游已不是最时兴的了,代之而起的特色旅游,已成为招徕游客的“拳头产品”。发展绿色观光农业,是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典型模式。
4、从农业流通环节入手,抓住农业结构调整重心
扶持、鼓励各类农产品逐步形成相对较为集中的主产区,形成本地农产品的品牌信誉和特色,避免产品之间的过度竞争。鼓励主产区的农民成立自己的协会或合作社,以利于农产品批量进入市场,以利于降低农产品的交易成本 。减低商业组织进入农产品经营的交易费用。在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各大批发市场之间,建立信息联网系统,无偿提供多变的市场信息。
三、几点建议
面对农民增收缓慢的压力以及我乡跨入经济强乡进程中 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相应的对策性设计和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1、要走特色农业之路,迅速扩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
目前,我乡农业结构调整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是还存在着“样样都有,样样都是一点点”的现象,我们要充分应用政策、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农民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迅速扩大特色产业的经营规模,集中力量建设特色知名农产品,创出我乡农业品牌。种植业要重点淘汰劣质品种,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大力发展排各庄、范各庄、前殷、后殷、大安、吕家坨等村的无公害蔬菜、两瓜生产,卜大寨、大安、范各庄等村的花卉生产以及北安片的沙地梨、王喜庄片的葡萄、周庄子片的苹果的生产等高效、绿色农产品。抓住我乡南片面粉加工企业发展较快这一优势,尝试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形成种植业新的增长点。畜牧业要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扩大奶牛、蛋鸡、瘦肉型猪的生产规模,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同时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业。加快特色产业上规模,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壮大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引进龙头企业兴办生产基地,带动规模生产。对绿壳蛋鸡、秋瓜、优质葡萄等已形成我乡优势的产品,要进一步扩大跨县(市、区)种养,尽快发展成为全市性的大产业,实现规模效益。
2、吸引"三资"(外商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兴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投入。
我乡要实现向“经济强乡”跨进,需要培育大农业,大农业需要大投资,大投资需要大招商。经营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技术和雄厚的资金结合我乡丰富的资源,将成为推动我乡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快引进“三资”投向我乡农业的力度,大幅提高我乡农业外向度,已成为提升全乡农业整体水平的关键之着。目前,我乡已成功地引进宏文、滦通、桑氏集团等经营企业投资我乡兴建龙头企业、开发复垦建设、投资农业园区等农业项目,这些投入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我乡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了我乡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继续高举开放开发的大旗,始终把农业外向型工作作为提高我乡农业经济工作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来抓,进一步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 ,在土地使用、土地流转、税收、政府奖励等方面,鼓励“三资”在我乡农业领域投资 ,通过做好合理规划、调动全乡农业招商资源 ;以商招商、推动农业招商快速发展 ;优化环境、增强“三资”投资农业信心等方面的工作, 提高全乡农业发展外向度, 推动农业结构大调整,全面实现我乡经济的腾飞。
3以市场为导向、以流通为载体,调强我乡产业结构
近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总结我乡几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经验,结合我乡实际,对照外地先进经验,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今后的农业结构调整,是一次领域更广、层次更深、内涵更为丰富的全方位调整。在此基础上,我们一是要找到调整的“卖点”:粮食连年丰收,经济作物连年增长,养殖业也是连年上升。农业发展这么快,产品却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好价格,它就不能变成较多的财富,农民富不了。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走出一条:市场—资源—生产—市场的新路子。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地资源,发展生产,打开市场。这是农业开发的“法宝”。 二是瞄准调整的“亮点”:进一步优化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产结构,提高产品优质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经济的实力,从而提高农业整体素质。 三是把握调整的“富点”: 要使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我们必须把握调整的“富点”。我乡农业的“富点”应该在于绿色农业的开发,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两绿”(绿色农业、绿色食品),是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目前,我乡已有14个村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的资格认证,治理面积达到5800亩,到2004年底,我乡32个村将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