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简介

史记简介

  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史记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史记简介 篇1

  《史记》(*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之后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之后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取自《谍记》、《五帝系谍》、《尚书》、《秦记》、《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司马兵法》、《春秋历谱谍》、《春秋(史书)》、《国语》、《离骚》、《**》、《招魂》、《哀郢》等;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个性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取,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

  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资料丰富。

  史记简介 篇2

  《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一本纪传体通史。《史记》是*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之后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之后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史记简介 篇3

  《史记》时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状况)8篇,共526500字。

  其中《陈涉世家》对陈胜**给予高度评价;《河渠书》《*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记述了****的活动,都是本书的优点。

  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司马迁的笔下,篇幅不多的文字就能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

  例如,对《田单列传》中田单防守即墨城的描述。

  田单用了六条妙计大胜燕国,使齐国得以恢复。"火牛阵"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计策。

  晚上,田单将紫***带有龙纹的布帛披在一千多头大牛身上,又在其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剑,用油浸透它们的尾巴,再用火点着。于是,一千多头牛带着熊熊火焰,像怪兽一样冲进了燕兵的阵地。而齐国士兵也拿着武器冲向了敌人,还有一些人敲锣打鼓,高声喊叫,以壮声势。摸不着头脑的燕兵吓得争相而逃,结果被杀得丢盔弃甲,燕兵的尸体遍布于战场上,齐国大获全胜。

  司马迁虽着墨不多,可"火牛阵"就如一幅图画一般出现于读者的脑海中。

  司马迁还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

  他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描述十分精彩。

  巨鹿战役中,项羽率领大军渡河,然后沉掉所有的船只,并下令只允许带三天的粮食,这便形象而又具体地刻画了项羽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和气概。

  项羽的**一个抵十个,消灭了数量上远远超过自己的秦军,在**强秦**的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羽在战斗结束之后,召见各路将领,当他们进入项羽的辕门时,没有一个人敢抬起头走路。这是对项羽威风的描述。

  对项羽被围的场景,司马迁描绘得更是感人。项羽慷慨而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司马迁透过这歌声,完全刻画出了这位英雄在失败以后时慷慨悲壮,而又无力挽回失败命运的复杂情绪。

  接下来,司马迁又对项羽突围后,在东城决战时的`勇猛作了描绘。当时项羽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当几千名追兵迫近时,项羽圆睁双目,怒喝一声,把汉军吓得后退了好几里。

  看到这样的描述,不禁使人觉得这位失败的英雄似乎就在眼前。

  再如,司马迁描述汉高祖入关时与民众约法三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的风度。而汉高祖也具有好谩骂的**习气和随机应变的性格。

  有一回,韩信给汉高祖写信,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汉高祖十分生气,刚想发作,张良却在一旁暗示他别发作,他立即转过口风说:"大丈夫*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呢?"那里用字也不多,却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汉高祖善于随机应变和玩弄权术的性格。

  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十分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他广泛采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歌谣,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语。他的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方言",通常叙述和人物对话**一致,虽明快但含蓄,话外有音,值得玩味;繁复而简洁,不拘一格,各得其所,一般都为人物特征的描述服务。他刻画人物说话口吻的描述最令人玩味,充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态度。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还常常适当地强调、夸张。

  比如,《高祖本纪》:"(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共请尊汉王为**。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这一段汉高祖让帝位的话,是直接模拟当时的口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汉高祖惺惺作态的样貌,读完不禁觉得汉高祖说话的情景就在眼前似的。再者,司马迁使用古史资料时,一般以当时通用语翻译古语。如《五帝本纪》写尧舜的事迹,取材于今文《尚书尧典》,把书中的"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庶绩咸熙"等语,翻译为"百姓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信伤百官,众功皆兴"等,译文与原文相比较,就会发现更容易读懂。史记的人物传记之所以这么出色,是与司马迁驾驭语言的高超潜力分不开的。

  史记简介 篇4

  图书信息:

  书 名:史记故事

  作 者: (西汉)司马迁 撰,林铭子,雷素,李慧 改写

  出 版 社: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1-1

  开 本: 大32开

  内容简介:

  《史记》是西汉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上起轩辕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它规模宏大、体制完备,涉及了哲学、**、经济、文学、美学、天文、地理甚至医学占卜等方面,几乎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堪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研读《史记》,除了可以丰富史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可以以史为镜,探寻社会发展与国家兴亡的规律、经验和教训,寻找人生道路上的坐标。

  而本套丛书所选作品,是蜚声海内外的传世经典,是孩子们最为喜爱、最应阅读的世界名著,也均为教育部推荐小学生课外阅读作品。本套名著选本,在保留原著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对作品进行了重新改编,使之更适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阅读。同时,邀请**著名画家配图,使其呈现形式赏心悦目。

  史记简介 篇5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他写的这一本《史记》详细的介绍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三千年间的历史。《史记》的内容分为五种:本纪、表、书、世家、列传。

  “本纪”是专门说**合**很大国土相当于**的人;“表”是说某事概括了;“书”是写一些古代的知识;“世家”是写诸侯从开始到**;“列传”是写某个人和他所发生的事。

  《史记》这本书让人知道了很多的历史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更多的古代的名人和智者;知道了很多的古代人的好的计谋;了解了古代人的智慧还有他们所发生的事;知道了很多的古代人的知识。

  这本书里面的事情很有意思·很好看。因为他写的很具体,而且写的还很生动。

  这就是司马迁花了十三年的艰辛才写出来的《史记》。

史记简介扩展阅读


史记简介(扩展1)

——史记名句

  1、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史记《游侠列传》

  译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做事要果断,已经许下的诺言一定要真心实意的去履行。

  2、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译文:灾祸傍依着福祉,幸福隐藏着祸害。

  3、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译文: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一大堆不重的东西,堆积多了也能压断车轴,众人异口同声的**,能够混淆是非,不止一次的诽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4、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孝的初始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是侍奉自己的国君,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译文:桃树李树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8、兴必虑衰,安心思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文:兴盛时要考虑到衰败,**时要想到时刻都会有危难。

  9、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太阳中午以后就会偏斜,月亮圆满以后就会亏缺。

  1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史记《刺客列传》

  译文:大丈夫甘愿为了解赏识自己的人而死,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译文:人本来就有一死的,要么死的比泰山还重,要么死的比鸿毛还轻。

  1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译文:能实行某种道理的人,并不一定就能说清楚,能说清楚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就能很好的去实行。

  13、飞鸟尽,良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译文:飞鸟被捕完了,良弓自然要收藏起来。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亦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15、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译文: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季布一句允诺。

  16、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史记《孟尝君列传》

  译文:事物发展有他必然的归宿,人情事态有他本来的面貌。

  17、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史记《管宴列传》

  译文: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在**的人本身行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m.ju.51tietu)人们也会遵守奉行。在**的人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出命令人们也不会遵守奉行。

  1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报任安书》

  译文:研究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对立**关系,理顺明白从古代到现在的变化迁移,成就自己的**完善的理论着述。

  2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身在军营帷帐中制定策略,能在千里之外的前方战场上取得胜利。

  2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22、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译文: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23、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齐太公世家》

  译文: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接待来客。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燕子和麻雀怎么会知道大雁和天鹅的志向呢?

  25、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凶悍的家奴。

  26、骐骥之局襡,不如驽马之安步。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稳步向前。

  27、家累千金,坐不垂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译文:家中有千金,不坐在堂屋檐下。

  28、不飞则已,一飞惊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不飞罢了,一飞就使天震惊,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震惊。

  29、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泰山不拒绝土壤,所以能成就他的高大,河流没有嫌弃细小的溪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远,为国之君不推却百姓,就能申明他的美德。

  3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译文:到了要做出决断的时候而不能决断,反过来就要遭受祸害。


史记简介(扩展2)

——史记的史学价值

史记的史学价值

  导语:《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史记》的价值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史记的史学价值

  “史记”的原意最初是古代史籍的泛称。将司马迁的作品成为《史记》,起于魏晋时期。司马迁被人尊称的可贵之处,是首开历史学的“纪传体”先河,这部书的编纂方法,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主要部分。本纪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记载先秦时代,以朝代为主线:另一类记载秦汉时期,按帝王顺序成篇。“表”也分两类,一类为大事年表;另一类为人物年表。“书”是综合性的论著,涉及礼乐**、天文地理等;“世家”的编写形势为编年和传记两种,记载诸侯和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事迹;“列传”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传记,记载中外各阶层的人物。《史记》的内容还涉及当时域外的一些国家的历史,对研究这些地区和民族的历史作用巨大。

  (一)、描绘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开创了史学的创作载体

  《史记》的成功之处,在于人物传记中的人物性格塑造,一是选材独具匠心,再则其实录精神值得称赞。《史记》中的历史人物都各具风采,王者有王者的风范,刺客有刺客的精彩。对于人物特征,描写的非常传神,如周昌的口吃,张良的瘦弱都让人过目不忘。而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更是出类拔萃,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选材也令人感叹。关于历史人物的叙写,司马迁一般都选取其最具**性的事例来表现,但也有小事来衬托。对于同一人物,出现在两篇文章中,一个详写,另一个就略写,可谓详略得当。

  《史记》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铺陈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著名的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鸿门宴》是让很多人纠结的一篇文章,项羽的憨厚粗狂,刘邦的狡诈机智,以及鸿门宴改写的历史走向。此篇其他人物都略写,但作者通过刘邦和项羽的行为,还是能深切感受到其他诸侯和将领的存在。此外,《史记》的细节描叙也值得称赞,尤其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都达到了丰满传神的目的,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也如锦上添花,如《魏公子列传》,三者兼用,将信陵君迎侯生的经过跃然纸上。

  (二) 通过典型事件刻画英雄形象,再现了历史风云人物的风貌。

  1、 精心选取历史人物一生中最有**性的大事。《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精彩篇章之一,文章有三个重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将相和三件事,前两个重在表现蔺相如不畏强秦,,运用自己的智谋和勇敢,为赵国赢得了地位和尊严,后部分写蔺相如的高风亮节,处处以大局为重。李广将军一生征战无数,屡立奇功,,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只选取了有**性的三次战斗,使人物性格更鲜明,事例更突出。

  2、 用细节暗示人物的结局和未来。《史记》中用人物传记反映历史内容,这是司马迁的首创,在写王侯将相***的时候,往往用小事来衬托,这会使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有个性。有些小事,还预示着人物的结局。《陈涉世家》中陈涉有句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了陈涉的抱负,但也展现了他瞧不起别人的念头,这也是他**为王时,杀害旧时伙伴的伏笔。可以看出,小事的描写一来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二来也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事情发生的动向。

  (三) 如临其境的历史事件,凸显不同场面人物思想特征

  1、 细致入微的描述。《史记》的人物传记,很据色彩。突出细节,是司马迁展现人物风采的**之一。《魏公子列传》用细节勾勒,突出了信陵君的礼贤下士。第一部是侯生毫不客气的“直上载公子上坐”而“公子执辔愈恭”,第二写侯生视若无人的“故久立与其客语”考察信陵君,而“公子颜色愈和”。至信陵君家中,信陵君以礼相待“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所有的一切都让时人对信陵君仰慕相看。作者的目的,就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形象。

  2、 紧张**场面的描写。《史记》中善于运用矛盾和冲突来突出人物的性格。《项羽本纪》堪称典范。看似祥和的鸿门宴,暗里杀气腾腾。刘邦、项羽各怀计谋,杯盏交错。范增设计、项庄舞剑,意在杀死刘邦。气氛始终紧迫逼人。鸿门宴从开始,到刘邦借去厕所的机会溜走为止,环环相扣,险象迭起。司马迁旨在通过矛盾的展示,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诸如刘邦的机敏狡诈,项羽的.仁慈轻敌,其他人物也通过矛盾的铺陈而形象鲜明。

  (四) 个性化语言的运用,丰富了传统史学记述的方式

  1、运用个性化语言,彰显人物的个性特征。《史记》里的人物语言很个性化,《项羽本纪》中,有两句决定人物的未来。秦始皇巡游,车马浩荡,威仪天下。项羽见到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也!”而同样的场景,刘邦却言:“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这两句话的意思不言而喻,都是想代之为王,但语气的不同,展现了人物性格的不同。而性格又决定了二者的命运。

  2、《史记》的语言很丰富。谚语、歌谣,甚至方言土语都有运用。而语言的叙事风格明快而含蓄,简洁而有力。语言不多,表现的人物无论从情态和心理都生动感人。巨鹿之战是《项羽本纪》的一部分,从“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始,至“项羽由是始为诸侯**军,诸侯皆属焉”终,语言凝练,构思巧妙,区区二百字尽显其神韵。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将士上下一心,英勇作战,以少胜多,杀灭了秦军。项羽的胆略和英雄气概一览无余。在《史记》的人物传记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拓展】《史记》简介

  《史记》,***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简介(扩展3)

——*朝代历史简介

*朝代历史简介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朝代历史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代起讫都城今地夏约前2070—前1600安邑山西夏县阳翟河南禹县商前1600—前1046亳河南商丘殷河南安阳周西周前1046—前771镐京陕西西安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①

  前770—前256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洛邑河南洛阳秦前221—前206咸阳陕西咸阳汉西汉②前206—公元23长安陕西西安东汉25—220洛阳河南洛阳三国魏220—265洛阳河南洛阳蜀221—263成都四川成都吴222—280建业江苏南京**265—316洛阳河南洛阳东晋

  十六国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十六国③304—439——南北朝南朝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北朝北魏386—534*城山西大同洛阳河南洛阳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隋581—6*兴陕西西安唐618—907长安陕西西安五代

  十国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后晋936—946汴河南开封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十国④902—979——宋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杭州辽916—1125⑤皇都

  (上京)辽宁

  巴林右旗西夏1038—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金1115—1234会宁阿城(***)中都**开封河南开封元1271—1368⑥大都**明1368—1644****清1644—1911*****1912—1949南京江苏南京*******1949年10月1日成立,首都**。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建立了农民*。公元23年,新王莽***。公元25年,东汉**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和巴蜀,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汉(前赵)、成(成汉)、前凉、后赵(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割据*,***: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做“十国”。

  ⑤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⑥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史记简介(扩展4)

——《史记》的当代意义

《史记》的当代意义

  导语:《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时至今日,《史记》仍备受喜爱。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史记》的当代意义,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史记》是一部贯通古今的通史,把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综合于一书,使得《史记》第一次把**、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i究范围之内,从而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

  《史记》被列为“***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8],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既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传纪文学集,其影响所及,已经远远超出*的范围。《史记》的部分篇章已译成俄文、法文、英文、德文、日文等文字。《史记》成为古今中外一部不朽的杰作。

  后世影响

  史学影响

  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二、建立了史学**地位

  *古代,史学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地位。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里,附在《春秋》之后。自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后世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将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31]。其中,《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列入小学生语文实验教科书第18课《将相和》。[32]

  文学影响

  《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

  《史记》 **书局版《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史记》为*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在武侠小说方面,除了人物类型,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史记》的显著影响。*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始终为脉络,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接评论,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渊源于《史记》的。

  后世小说多以《史记》为取材之源。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

  戏剧方面,由于《史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矛盾冲突尖锐,因而自然而然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

  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史记简介(扩展5)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司马迁与史记,希望大家喜欢。

  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

  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

  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

  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

  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

  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

  他对于农民**的**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

  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

  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

  因此,《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出了**以后,担任中书令。

  后来,终于郁郁不乐地死去。

  但他和他的著作《史记》在我国的史学史、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史记简介(扩展6)

——《史记》三代世表全文

《史记》三代世表全文

  《史记》是*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史记》三代世表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十表·三代世译注

  作者:司马迁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著。孔子因史文次春秋,***,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於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

  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古文咸不同,乖异。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於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

  (表略)

  张夫子问褚先生曰:“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得无与诗谬秋?”

  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於卵,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柰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後十馀世至汤,王天下。尧知后稷子孙之後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後世且千岁,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於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姓之曰子氏。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者质,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於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鸟覆席食之。姜嫄怪之,於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尧知其贤才,立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大王命季历,明天瑞也。太伯之吴,遂生源也。”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後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氾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黄帝後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

  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黄帝後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输献於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後世邪?行道德岂可以忽秋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亦黄帝後世也。此可为博闻远见者言,固难为浅闻者说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於霍,後世晋献公灭霍公,後世为庶民,往来居*阳。*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卫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黄帝终始传曰:“汉兴百有馀年,有人不短不长,出燕之乡,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兒主,欲行车。”霍将军者,本居*阳燕。臣为郎时,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为臣言。岂不伟哉!”

  高辛之胤,大启祯祥。脩己吞薏,石纽兴王。天命玄鸟,简秋生商。姜嫄履迹,祚流岐昌。俱膺历运,互有兴亡。风馀周召,刑措成康。出彘之後,诸侯日彊。

  作品译文

  太史公说五帝生于三代,商以前很多事迹没有记载,已经很难考证记录了。孔子依据有限的史籍和文献编著《春秋》**,《尚书》记录亦不齐全,连年岁也没有所以也无法参考和记录。

  太史公从牒谱上看黄帝以来有年代的记叙,和黄帝考察那些年历、谱牒和五德终始循环转换的情况,古代文献记载全都不一样,孔子没有论列那些年月,难道是没有道理的吗!于是,我利用《五帝系谍》、《尚书》编列的世系,记载黄帝以来到共和这一时期,撰成《三代世表》。

  《诗经》里说契;后稷没有父亲,又有传说他们的父亲是黄帝,难道《诗经》是谬记?不得而知。但是诸先生说《诗经》说契是蛋生,这是想表示天命精诚的意思。鬼神不能自己生成,必须靠人产生,怎么会没有父亲就诞生呢!有人说有父亲,有人说没有,两种说法,有人相信,有人怀疑。

  尧知晓契和后稷都是当世贤人为天生,所以给契七十里地为封邑,传了十余世后至汤,汤得天下为商。尧知晓后稷的子孙也必得天下,因而给后稷百里地为封邑。千年后,果然后稷的子孙文王有得天下,是为周。《诗传》说汤的先祖没有父亲,契母和他的姐妹到玄丘水洗澡,有燕雀携卵掉下,契母好奇误食而生契。契生来就贤,尧封他为司徒,专司土地疆域管理。尧赐契姓子,子就是慈,是就是慢慢生长强大的意思。诗人称颂曰:“殷社茫茫,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文王先祖后稷也没有父亲,他的母亲叫姜嫄,他出门遇巨人脚印践踩后生下后稷,姜嫄嫌弃此子无父,弃之于路,有牛羊过也避而不践踏他。弃之于荒山,而有山里人或者禽兽喂养他。弃之于江湖中有鹏鸟张翅为铺垫不致他淹死,并喂养他食物。姜嫄非常奇怪,认为他是上天之子,于是把他养大。尧知晓后稷贤就启用他为大司农,主管农业,劝课农桑。尧赐他姓姬,是本德意思。诗人称颂他“厥初生民,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当初生的这个人加以磨练有所成就。)

  孔子说:往昔尧赐契姓子,后有商汤。赐后稷为姬后有文王建周。大王受天命传位季历,是为祥瑞,太伯建吴是后稷子孙繁衍的源本也。天命是很难说的,非圣人难以预见。舜;禹;契;后稷都是**的子孙,**顺应天命而治理天下,恩德泽被后世。所以其子孙纷纷复为天子而拥有天下,这是上天的安排回报他的恩德。世人不知道,以为凡夫市井走卒也能受天命,凡夫俗子凭什么能无故拥有天下?受天命呢?

  黄帝后裔称王天下为什么那么长久呢?

  诸先生说:《诗传》说天下的君主是人民的**,延续人民生命的人**。福荫万世,**就是这样的人。施五政以定礼仪,顺应天命而起兵讨伐胜利者为王,福荫千世,就是蜀王。蜀王亦是黄帝的后裔,还在大汉西南五千里地的地方,称降于大汉,常来朝贺献贡。不是因为其祖先的恩德吗?行道布德是不可敷衍的,为人君主称王天下的人要自查反省。大将军霍光也是**的后裔,这些事情只能和博闻远见的人讨论,很难和见识浅短的`人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古时候各诸侯都是以封地为姓,霍就是国名,周武王封他弟弟叔处为霍国国君,后来晋献公灭掉霍国,他的后裔就成为庶民了。居住于*阳,而*阳在河东,河东晋地分为卫国,《诗经》里说也可以为周的后裔。周的帝王是后稷的后裔,后稷是没有父亲的,三代以来的传说后稷的父亲是高辛(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黄帝终始传》说大汉兴起百年后,有不高不矮,出自白燕之乡的人把持天下。而此时天子年幼,此人命帝车倒退。霍光本居于*阳白燕,当时我任郎官,与方士考功相会于旗楼下他们对我说起这事,难道不是壮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