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魏书生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本学期的第一周为我区师德教育周,我校组织我们全体教师学习了国家特级教师魏书生的先进事迹。学习中我始终有一个问题索绕在我的脑海,是什么力量驱使他如此超乎寻常?魏书生如此完美,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人们主要应该学习他什么?思来想去,我终于从他的职业生涯及他的人生艺术、教育艺术和教学艺术中体味出他的力量源泉在于他对祖国、对党的事业、对人民、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一、学习魏书生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挚爱和敬业奉献的精神。魏书生教育情结之深,缘于他的一颗善心一颗爱心和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胆忠心。短短的两年四个月的小学民办教师经历,使他发现农村孩子的真诚、质朴、勤劳的品质和孩子们心灵世界的广阔,在学生的心田里开辟一片绿地,播散上真、善、美的种子是一种人生享受。他21岁进工厂,进厂后却又先后150次申请教书,六年夙愿,一朝得偿,他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1978年2月魏书生到盘山县三中任教初中语文,中学教学生涯便由此开始了。六年后他便成了辽宁省的“特级教师”,此后无论是作教导处副主任,还是校长,乃至市教育局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他都从未放弃过教学,而且绝大多数时间担任班主任 。他离不开学生,离不开教学。他爱自己、爱他人、尤其爱学生,他具有博爱之心。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爱心,他的一颗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魏书生热爱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学,离不开学生。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上,无论怎样差的学生,一经他调教,总能有极大进步。他大胆改革和创新教法、学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哪怕全校同年级中一个只考8分的差生,魏书生也积极帮他找出优点,特生特教,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终使这个学生根本转变。他的爱心,他对教育的忠诚,他的敬业精神永远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学习魏书生热爱生活,坚守正念, 豁达大度,坦荡乐观的人生态度。魏书生尽管是盘锦市教育局长、党委书记,又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但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在讲台用粉笔干活的人”,把自己归于平凡。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经历着不平凡的人生,干出惊人的业绩 。他热爱生活,珍惜今天这个时代,他把人生的荣辱看得很淡泊,总是以快乐的心态豁达的气度面对万物。他认为多干实事是享受生活 。他常说“读书是享受,写作是享受,教学是享受,散步是享受,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享受”。他有一颗乐观坦荡之心,更有一颗和谐包容之心。面对物欲横流,社会风气尚需进一步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的时刻,我们应当以魏书生为榜样,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不忘先贤遗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守静致远,淡泊明志。以胡绵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坚守正念,以高尚的品质,完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励志、正德,才能真正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学习魏书生以学生为根本,以育人为宗旨,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 。魏书生是个不平凡的教育改革家,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以育人为宗旨 。本质上说既教书又育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成人成才的关键 。他为了深化学生大脑潜力的开发。他演讲时特别介绍“两大点,一小点”。这“两大点”是他依法治教,依法治学的两件法宝:即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靠这两件法宝建构了卓著的实践绩效和精深的理论造诣 。他的教育思想核心是突出一个“育人”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由此而产生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无不体现“以生为本,以人为本”。他主张“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时时处处体现出民主,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他建立了计划系统。从时间角度订计划,突出“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从空间角度订计划,突出“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他建立了监督系统,确立了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和教师抽查五道关。他建立了信息反馈系统,根据各方面反馈信息和时空变化对计划、制度或决策作出适当适时的调整,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四、学习魏书生强身健体“松、静、匀、乐”的养身之道。魏书生在演讲中经常强调“两大点,一小点” 。这“一小点”就是他促进师生身心健康的“松、静、匀、乐”的养身之道。没有愉悦的心情,没有强健的体魄,作为教师不可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造诣达到一定高度,作为学生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魏书生32年未到过医院,随时都有健康的体态,饱满的激情,愉悦的心情。我们学习魏书生就要认真学习他的养生之道。以健康的体魄,快乐的心态上讲台,就能调动万千思绪,使课堂充满欢乐,就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把平时的不快、心中的愤懑情绪带入课堂,不但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实现,而且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使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此乃教师之大忌。在新一轮课改蓬勃兴起之际,在课改面临困惑之际,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教师要研究魏书生,学习魏书生。继承和发扬教育先贤及当今教育改革家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方法,结合学校学生和自身实际改进教法与学法,新一轮教改才能取得实质意义上的成效。陈翠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