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党组书记在中心组扩大学习班上的讲话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篇水利部党组书记在中心组扩大学习班上的讲话,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志们:
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出台的第一个水利综合性政策文件,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天,部党组中心组举办扩大学习班,深入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结交流贯彻实施情况,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着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下面,我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的学习体会,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领会一号文件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水利的重大决策部署
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对于抓住和用好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推动水利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件出台的主要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改革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水利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水利保障水平明显偏低,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特别是近年频发多发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增强水患意识、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水利建设、深化水利改革、提高水利保障能力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迫切需要在中央层面就水利改革发展制定出台综合性政策文件,对水利工作进行统筹谋划、全面部署,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发展。
第一,强化水利地位,需要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安全状况日趋严峻,水利的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水利对全局的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有必要重新认识水资源的重要作用,重新审视水利的重要地位,并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加以明确,进一步形成全党重视水利的共识,凝聚全社会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力量

本人在药剂科工作已经有半年了,在这期间,在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密切配合下,


第二,谋划未来发展,需要总结水利改革发展经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利改革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道路。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研究现实水利问题,谋划未来水利改革发展,需要认真回顾总结历史经验,遵循客观规律,把握时代特征,明确发展方向,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第三,应对水情变化,需要理清水利改革发展思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国的基本水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加之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环境压力前所未有,保障国家水安全任务异常艰巨。必须重新审视现实水情,进一步理清水利工作思路,完善水利发展战略,创新水利发展模式。
第四,破解水利难题,需要研究出台重大政策举措。当前,洪涝灾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干旱灾害仍然是影响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的重大隐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脆弱仍然是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用水方式粗放仍然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软肋,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水利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仍然是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制约。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科学决策、全面部署,下大决心、出大政策,增加投入、加快发展。
第五,推动科学发展,需要加快水利发展方式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加快水利发展方式转变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中央已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全面部署,有必要研究出台水利方面的专门文件,把中央的战略意图落实到水利工作各个领域。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明确水利的战略地位,是关系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制定水利政策措施的基本依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水利的地位作用有不同的论断。xx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新时期水利进行了战略定位和理论阐述,明确提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一号文件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样定位,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的准确把握,是对长期治水经验的提炼总结,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定,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社会治水兴水力量、加快水利改革与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进一步明确了水利建设与水资源管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了五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即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明确了一个方向,即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是今后水利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并为之不懈奋斗的一条主线。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了水利改革发展目标任务,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等四大体系。一号文件提出的目标任务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近期与长远统筹,既明确了到2020年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又突出强调了“xx”期间要集中解决的几件大事。二是硬件与软件兼顾,既明确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又提出了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水利投入机制、创新水利发展体制的要求。三是定性与定量结合,既有定性的描述,又有量化的指标,量化指标与相关水利规划目标相衔接。四是需要与可能协调,既注重满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需要,又充分考虑现实基础和发展水平,体现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的思想。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这条原则主要解决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二要坚持统筹兼顾,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这条原则主要解决水利协调发展和均衡发展问题。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这条原则主要解决水利发展的可持续问题。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这条原则主要解决水利发展的责任主体问题

早上还好,特别是下午,一到放学时间,校门口到处是黑压压的人群。那拥挤的人潮中,还有无数的汽车、电瓶车、

。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这条原则主要解决水利发展的动力问题。
(四)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洪涝干旱灾害呈多发并发重发态势,集中暴露出水利建设的突出薄弱环节。为此,一号文件提出重点加强五个薄弱环节建设。
一是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支持山丘区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牧区水利。二是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尽快消除小型病险水库安全隐患,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三是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四是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加强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五是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2013年全面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xx”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五)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着眼于夯实水利基础、全面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提出重点加强五大建设。
一是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xx”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二是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三是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强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全面开展坡耕地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四是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水电,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五是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和应急监测能力。推进水利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
(六)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水利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利投入机制不健全,水利投资规模不足、波动性较大。为此,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力争今后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高出一倍。这些政策措施,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我们要着力落实好政策、切实用足用好政策。
一要加大各级财政预算内水利投入。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切实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必须扎实做好专项建设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审批一批专项建设规划,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为不断拓宽水利建设领域、扩大水利投资规模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政策。全国土地出让收入约为2.9万亿元,按一号文件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标准测算,可提取900亿元左右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对于增加水利投入、弥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将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土地出让收益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的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所占比重相对偏低,存在土地出让收益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加强统筹,真正用好土地出让收益政策。
三要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经国务院批准,水利建设基金征收期限延长至2020年底,同时将计提中央基金的项目调整为车辆购置税、铁路建设基金和港口建设费3项,将计提地方基金的项目调整为车辆通行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征地管理费以及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一步拓宽了基金来源渠道,扩大了基金使用范围,希望各地用好这项政策。
四要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水资源费是水资源节约、保护、配置和管理的重要资金来源。目前各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不一,北方缺水地区征收标准一般在每立方米1元以上,南方丰水地区征收标准普遍较低。各地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和使用管理

心中的风铃就这样激荡着,响彻整个心扉,心变得更加晶莹剔透,却划动你如水的眉波。


五要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贯彻落实好这一政策,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中长期政策性贷款。各地要做好投资需求测算,研究提出贷款规模、承贷主体、贷款方式、还款机制、资金投向等建议方案,配合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具体操作办法。二是财政贴息。一号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中央和地方要共同努力,特别是地方要做好这方面的文章。三是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融资。目前,一些地方通过供水、水电等开发项目和水资源费、水利建设基金等未来收益权质押等方式向银行融资,用于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各地要借鉴这些经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融资。
六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搭建融资平台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一号文件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这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地方水利投融资平台建设,扩大水利投资渠道的重要机遇。二是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国家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目前试点省份已扩大到27个,重点支持目前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内水渠、堰塘、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等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各地要互相学习借鉴,进一步用好这项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对于经营性水利项目或准公益性水利项目经营性部分,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增加水利投资。
(七)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针对日趋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一号文件鲜明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三项制度,确立“三条红线”。一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三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为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守住“三条红线”,文件明确了一系列刚性要求和硬措施,即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等等。这是在中央文件中首次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予以明确、作出部署,标志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
(八)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尽管近年来水利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但水利发展中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针对这些深层次制约,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了四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二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建设管理模式,健全良性运行机制。三是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公益性职能。四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二、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正确处理水利改革发展的几个重要关系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仅是“xx”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南,也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近些年来,水利部党组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水资源条件新变化出发,提出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思路,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效。特别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实践证明,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推进水利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符合国情水情、顺应民心民意的成功治水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加快转变水利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水利科学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和着力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发展与惠民的关系。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水利必须做到保增长和惠民生的内在统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突出工作重点、区分轻重缓急,集中力量推进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贫”地区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妥善处理区域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的关系,切实保障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利移民安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实现水利科学发展,必须把当前与长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抓紧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要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充分利用国家财力快速增长、建设能力显著提高的有利条件,科学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有序安排近期实施计划,针对水利重点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分期分批加以突破。要善于把握、及时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的新需求,科学确定水利发展长远目标、建设任务和投资规模。要高度重视和着力做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加强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水利问题研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政策举措,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流域与区域的关系。流域上下游互为一体,左右岸唇齿相依,干支流相互影响。在流域规划制定、工程布局、调度运行以及水量分配、防洪减灾等工作中,一方面,必须立足全局、系统规划,坚持区域服从流域、局部服从整体,统筹各区域水资源条件、功能定位和发展战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促进流域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和兼顾区域发展需求,优化水利发展布局,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关系,使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整体部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协调,努力实现流域与区域发展的良性互动和扬利抑害的多赢。
第四,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必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人与水和谐的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科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决不能为追求一时的发展而牺牲子孙后代的福祉。要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合理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需求。要高度重视大规模水利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把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始终贯穿于规划编制、前期论证、工程建设以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五,调水与节水的关系。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首先必须立足于节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严格控制发展高耗水、高污染产业,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当然,对一些资源性缺水地区,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的前提下,当地水资源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可以因地制宜适当建设一些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建设调水工程,要遵循“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充分考虑调出区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容量,全面把握调入区用水结构和受益程度,进行深入论证,科学比选,实现调出区和受水区的互利共赢。
第六,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建好工程不易,管好用好工程更重要。在大规模水利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建管并重,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不仅要尽快扭转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还要切实改变重建轻管的现象,着力建立体制健全、机制合理、法制完备、标准完善的现代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模式,根据水利工程功能和性质,不断探索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建立权责明确、精简高效、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可是就在结婚的前一天,她却收到了一条短信,而这条短信回答了她这五年来心心念念的问题,原来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的爱情,


第七,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解决水利建设历史欠账问题,必须加快水利发展,但这种发展应该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一方面,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抓紧落实水利投资政策,千方百计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切实强化质量和安全监管,严把规划和前期工作关、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关、施工质量关和竣工验收关,决不允许随意简化程序、降低标准、疏于监管,放松要求。当前,涉及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部门较多,用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来源较多,除水利部门组织实施的工程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理等渠道资金都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水利项目建设。各级水利部门要主动加强与上述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配合相关部门扎实做好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工作,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半拉子工程,确保水利工程建一处成一处,确保水利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确保水利工程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第八,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升水利建设管理水平,必须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两手抓。要把水利工程建设与法规制度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制度建设巩固工程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保障工程效益。要把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快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农村水利、水土流失监测等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的现代化。要把水利事业发展与行业能力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水利系统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人才保证。
三、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抓好“xx”时期水利重点工作
“xx”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愿您在这只属于您的日子里能幸福地享受一下,弥补您一年的辛劳。


第一,切实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大幅提高水利基础保障能力。“xx”期间要集中力量夯实水利基础,加快解决水利建设滞后的问题。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完成190处大型、800处重点中型和1500处一般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任务,结合新建水源工程配套发展一批灌区;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集中连片治理、整乡整村推进,全面改善县域农田水利条件;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要着力加强中小河流和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力争在“xx”时期完成5000多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4.6万多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要强化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完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水文监测预报体系、决策指挥调度系统,建设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防汛抗旱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健全保障有力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体系,着力提高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水平

在公司上级的领导和同事的团结合作下,XX年上半年的工作已近尾声,本人在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在业务素质和思想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半年来,本人认真学习公司章程和行业法规,端正态度,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树立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

。要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改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及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状况,尽快扭转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
第二,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着力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和调控水平。要把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作为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途径,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条件、河流水系分布和工程布局特点,以水库为调蓄中枢,以河道、渠系为主要输水载体,构建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全面提升水资源调控能力。要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尽快形成我国“四横三纵”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要积极推进辽西北供水、滇中引水等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加快推进西南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缓解当地严重缺水的状况,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要针对不少地区水道淤堵、河湖萎缩、水系循环不畅等问题,综合采取清淤疏浚、生态治理、科学调度等措施,实现河畅其流、水复其动,改善河湖生态环境。要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统筹解决好规划内和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第三,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要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战略举措,划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全面落实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全面扭转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的局面。要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为主要措施,集中连片大规模普及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5年内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5亿亩。要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加大农业、工业、生活各领域的节水力度,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四,顺应“三化同步”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xx”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紧紧围绕“三化同步”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用现代治水理念和先进科学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水利,推动水利现代化迈出新的步伐。要把水利工程现代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基础保障,抓紧修订完善水利工程建设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水利施工技术和装备水平,努力形成质量可靠、运行安全、效益持久的现代水利工程设施体系。要把水利管理现代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传统管理方式,实现对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实时监控和远程调度,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要把水利信息化作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加快利用信息技术对水利行业进行改造提升,推动信息化与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建设、管理、预报、监测等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第五,大力加强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努力实现水利管理新突破。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是实现“xx”水利改革发展目标、完成水利战略任务的重要保证,是增强水利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水利社会管理水平的关键举措。要加快完善防汛抗旱、农村水利、农村水电、水资源管理、水利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科学完备、结构合理、相互衔接的水法规体系,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进一步提升水行政执法和水利社会管理能力。要加快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要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快成果推广转化,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
第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完善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加大水利改革攻坚力度,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分类定性的基础上,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理责任和经费,积极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管理模式。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完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按政策落实编制和经费,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实行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超额累进加价制度,稳步推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抓紧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财政补助政策,制定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抢抓机遇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水利部党组把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作为当前水利工作的头等大事、首要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地高度重视,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一号文件精神的热潮。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紧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第一,组织领导要到位。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关键在组织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党委和政府的参谋,促进党政领导切实把水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对细化分解的每一项目标任务,都要明确提出办理时限和工作质量要求,一把手要亲自抓,班子成员要合力抓,层层抓好落实。最近,水利部决定从推进水利现代化、加快水利改革、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开展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试点工作,通过抓重点、解难点、集中突破、以点带面,着力抓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有关司局要抓好试点方案制定把关,试点地区要全力抓好实施工作。
第二,政策落实要到位。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必须狠抓政策落实。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或综合性政策文件。没有出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要主动向当地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汇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尽早出台。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着力细化实化水利投入、水资源管理、水利改革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切实把政策转化为发展动力。
第三,前期工作要到位

及时召开了“学习贯彻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规范”专题培训会议。结合本系工作实际,重点对教学文件与教材管理、

。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做好前期工作至关重要。要加大前期工作投入,确保前期工作经费需求。要建立前期工作责任机制,加大对前期工作的质量考核和奖惩力度,督促各地和勘测设计单位切实提高前期工作质量。要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加快推进一批对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设。
第四,资金投入要到位。贯彻落实一号文件,资金投入是保障。今后一个时期,中央将会继续加大水利投资,地方财政也要舍得投入,千方百计筹集好水利建设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要注重优化项目安排和投资结构,优先考虑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统筹安排其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针对新一轮水利建设中投资规模大、工程分布广、项目数量多的特点,进一步加强投资计划和资金管理,确保投资效益的发挥。
第五,协调配合要到位。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必须充分发挥各有关方面的作用,形成合力。由水利部牵头负责的任务,各司局和单位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同心协力完成好任务。对由中央其他部门牵头负责的任务,要主动介入配合,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做好工作。要加强对省级水利部门的指导,多帮他们出点子、想办法,争取各地出台更多更好的配套政策。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要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团结协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深入持久地做好中央一号文件宣传工作,及时报道各地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的新举措、新成效和新经验,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
第六,监督检查要到位。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5月20日,中央召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把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情况列为七项重点监督检查内容之一。水利部、监察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并对监督检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将中央一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监督检查与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结合起来,全面检查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领导责任落实、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水利资金投入和配套、重点水利建设任务推进、水利资金使用和监管、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等情况。驻部组局要主动介入,全方位参与,全过程监督,组织水利系统纪检、监察、审计、稽察等力量,加强对各级水利部门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完成任务不打折,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和干部安全。
同志们,中央一号文件开启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促进水利更好更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