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自我评价
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人们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总结出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我们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机制否完善,是否健全;而另一方面就是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律师、医生等职业之所以成为专业,除了其社会地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律师、医生本身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我评价。本文旨在通过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几种主要机制简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教师的自我评价,并就有效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的策略,阐发一些观点,以期通过教师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
从一名学生到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个体长期努力和各种促进个体从教素质提高的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都是经过了高等学校的培养,经过到学校的见习、实习,并接受一定的在职培训,通过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而逐步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过了大学的培养机制(包括见习、实习机制)、进修单位的培训机制、校本培训机制、学校评价机制和各种奖惩机制等,经过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教师本人的主观努力,他才有可能从一名师范生或大学生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在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机制中,除了制定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外,发挥着最重要作用的机制主要有三种,一是大学尤其是师范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培养机制,二是对现任教师的培训机制,三是学校管理中的教师评价机制。
1.培养机制
教师的培养机制是指有关教育机构培养教师的各种制度以及它们间的关系的具体运作方式。在我国,承担培养教师的主要机构是师范类大学和学校,目前,由于教师地位的日益提高、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逐步实施、以及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等原因,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的从教比例也正在逐步提高。因此,教师的培养机制不仅仅涉及到师范类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涉及到非师范类学校;同时,培养不仅仅是包括对未来教师的培养,也包括在职教师所接受的学历教育。
毋容置疑,教师培养机制的完善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因为从成熟的专业六大特征(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来看,它是促进教师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的重要机制。近年来,我国师范教育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师范教育体制、专业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改革无不都是为了能最有效地促进未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素质的提高 。可以说,如果我们的毕业生在即将从事我们的教育工作之前,已具备了很高的教师专业素养,那么,我们的教师职业成为一门真正的专业就为时不远了。
2.培训机制
对教师的培训通常是指由于社会和学科知识等方面的发展,现任教师应该进一步接受有关学科知识更新、业务素质提高等方面的再教育,不断“充电”,以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所谓教师的培训机制也就是有关教师进修提高的制度以及它们间相互关系的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一直是分开运行的,它们分别承担着培养教师和提高教师素质的职责。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人,以及教师职业专业发展理论和终身教育思想的不断影响,这种条块分割的格局正在被逐步打破,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正在逐步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一体化的改革,无疑是为了形成一种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是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3.教师评价机制
当我们简要地了解了教师教育的两种主要机制——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在承认它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具有很大作用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教师评价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从时间上来看,教师接受培养和培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与教师教学生涯伴随始终的教师评价则要比它们长得多,况且,教师的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下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也就是说,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是与学校的教师评价工作,伴随始终的。从这点来说,教师的自我评价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二、教师评价的核心——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而重要的活动,正是由于这种复杂性和重要性使得“没有哪个领域如教师评价那样持续地成为研究的热点”。就其复杂性而言,在很大程度是田教师评价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1.教师评价的特殊性
这种复杂性和特殊性主要来源于:
(l)教师角色的多样性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多重角色的职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下,常常拥有多种身份,担任各种不同的角色。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曾把教师的心理角色归纳为三大类:教学和行政的角色(包括教员、课堂管理员等),心理定向角色(包括教育心理家、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等),自我表现的角色(包括学者、父母形象等)。也有人认为教师的角色主要有“权威者角色”:包括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执行者、家长代理人;“心理工作者”:包括朋友与知己、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者。由于人们对不同角色的不同期望,致使“人们普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这就使得我们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究竟是应从多种角色出发,还是应该突出某种角色时,常常遇到不少困难。
(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这种复杂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的劳动是一种高级的脑力或者精神劳动。一般来说,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规范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具有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第二,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以及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不同,教师的劳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第三,教师劳动成果的集体性和综合性。学生所取得的成功和进步,很难说是具有哪位教师的作用,每位教师的作用都是有限的。学生的变化是一种社会性的变化,相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学校教师的作用也只是家庭、社会、学校所起作用的一部分;第四,教师劳动的成果显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教师培养的学生是否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般要等到经过社会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另外,教师的劳动还具有时空的灵活性,劳动形式的个体性等特点。马卡连柯曾指出: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化的一种科学”。它很大程度上说,教育科学的这些特性就体现在教师的劳动上。
由于教师劳动的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在对教师的劳动价值作出判断的时候显得困难异常。目前教师评价实践中有以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为主要依据的评价倾向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会发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同教师评价追求有效教学的单一性标准,教学成果的综合性、集体性与教师评价的个体性,教师劳动成果的追效性与教师评价所要求教学反馈信息的及时性之间的矛盾显得越发尖锐。
(3)教师管理的特殊性
一方面,由于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教师的管理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同时,也更应注意到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在学校教育最主要因素:教师、课程、学生中,学校教育的目的只一个,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最终的目的是指向学生的,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如果离开了教师则是根本不可能的。列宁同志曾指出:“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讲授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这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一切‘监督’、一切‘领导’、一切‘教学大纲’、‘章程’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所决定的课业的方向。…学校的真正的性质和方向不是由地方组织的良好心愿决定的,不是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
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劳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师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任何单一性的评价主体要想对教师作出全面而科学的评价是极其困难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由于教师这一职业有这些特殊性,才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应该是一个专业。
2.教师评价的主体
在现实的学校教师评价活动中,为了能全面而客观地进行教师评价,一般都采用多途径、多主体来评价教师。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主体形式有:(l)领导评价,一般是指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对教师的评价。它是教师评价中对教师促进作用最大的一种外部机制。因为,在我国,领导对教师的评价,通常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教师的职务晋升、奖金的分配等激励性手段联系在一起的。领导评价能否对教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同领导者本身的素质、评价水平、公正的程度具有极大的关系。(2)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由于教师评价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涉及对教师学科水平、教学技能等方面的评价时,通常需要借助专家或同行教师的评价,才能保证教师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效度。(3)学生评价,是指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因为,教师劳动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身上,同时,教师工作的绝大部分工作是面向学生的工作,因此,不少学者认为,学生是评价教师工作好坏的主要发言人。(4)社会评价,是指学生的家长,以及社会其他人士、团体对教师的评价。它常常表现为一种社会对教师行为规范的要求和总体性的看法。(5)教师自我评价,是指教师通过自我认识,进行自我分析,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过程。它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专业水准、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有所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缺陷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自己的不足和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才有可能找到实现自我提高的途径。
3.教师评价的核心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是评价中的“他评”,都是教师评价中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外部机制,即都是利用外部的压力、外部的要求来刺激和规范教师的行为。而教师的自我评价则不同,它是评价中的“自评”,是一种教师通过认识自己,分析自我,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内在机制。也即它是一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教师自我评价对于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至少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众所周知,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无疑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思想,其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而要培养具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学生,则首先必须具有积极的自我意识的教师。而我们的评价中,强调教师进行自我评价,则正是培养教师本身自我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 。我们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将有利于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同样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最终有利于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
(2)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本身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当然,教师创新精神的来源,离不开本文前述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但是我们可以说,没有自我评价能力的教师,是不会有创新精神的。因为,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自身和现实的反思,尤其是来源于对自我的不断否定 。因此,自我评价在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从前面对教师劳动和教师角色、以及教师管理的特殊性分析中我们知道,教师劳动和教师角色是复杂而多样的,尤其涉及到教师知识现、学生观、人才观等教育教学观念的评价,用他评的方法,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而自我评价作为一种教师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自己提高自己的过程,对自身的观念的更新来说,不失为一条有益的途径。
(4)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续的作用。自我评价作为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对于教师的发展来说,是教师专业提高的根本动力。正如哈里斯(b.m.harris)和希尔(j.hill)所指出:“只有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具有最广泛、最深刻的了解,并且通过内省和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师能够对自己的表现形式和行为作一个有效的评价”。
(5)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领导评价,还是教师同行评价,它们要对教师的行为产生作用,最后都需要经过教师自我评价的机制,通过教师的认同、内化,最终才能起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作用。
当然,并不是在进行教师评价时,教师才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说是贯穿于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始终的,在前述的教师培养机制和培训机制中,要能发挥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真正作用,同样离不开教师的自我评价,正是在这些意义上,我们可以将教师的自我评价看成教师评价的核心。
培养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在培养教师的师范教育和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但就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开展教师评价的现实,在学校的教师评价中有效地开展教师的自我评价不失为一条培养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有益途径。
三、有效开展教师评价的策略
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往往对自己的评价过高或者过低。为此,我们应该针对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采取一些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
1.对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确实要客观地对自身作一番评价是比较困难的。自我评价的前提是自己有自我评价的要求,让教师懂得只有通过自我评价的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做到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史蒂芬·柯维(stephencovey)的自我评价现或许对教师来说是有所启示的:“你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行动正确的人,这是持续一辈子的自我更新过程。过去错误的行动态度是‘不到破损不堪,绝不轻言修补。’现在正确的行动态度则是:‘如果没有任何破损,那是你检查不够周全的缘故”。
同时,作为教师也应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也在不断提高,过去人们常将“教师”看成是“教书匠”,即教师只要能灌输给学生知识就可以了;而后来人们又在此基础上,将教师看作是“能师”,即不仅要传授一定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和启迪学生的智慧;而现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是一种“人师”,即他不仅是教书,而且还要育人。要以高尚的人格来塑造学生的人格。诚然,要成为“人师”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但它却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要求的。为了能够达到这种高要求,教师在进行自评时,应将自我的角色定位在“潜在的学习者角色”。因为,“真正的学习,涉及人之所以为人此一意义的核心 。透过学习,我们重新创造自我 。透过学习,我们能够做到从未能做到的事情,重新认知这个世界及我们跟它的关系,以及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事实上,你我心底都深深地渴望这种真正的学习。”
2.研制可操作的教师自评指标体系
教师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教师自我评价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我们是否为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所作的准备。笔者曾对上海市三百多位中学教师进行过有关教师评价的问卷调查,在调查教师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最缺乏的是什么时?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学校缺乏教师自评体系,同时笔者对来自全国各地近百位重点中学校长的访谈调查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指标体系是评价的依据之一,而自评的指标体系无疑是自评的依据,它为教师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有了一个参考点。为此,我们必须尽快地开发操作性强的
教师自评指标体系。
在开发教师自评指标体系时,对影响教学结果的有关因素进行评价可能比简单地评价教学的结果来得更为有效。因此,我们应将自评的指标集中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上。同时由于自评的主要目的在于改进教学,因此,一般说来这种指标不宣给权重,作出定量化处理 。同时,在自我评价准则方面,除了指标体系还有“概括性问题”,如何体现出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的导向作用,也许“概括性问题”作用更大,这正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
3.注重教师的自评结果
不可否认,在目前教师评价的教师自评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形成了一种似乎“为了他评而自评”的倾向,忽视了“他评”最终需“自评”的“内化”来达到评价目的的基本道理。同样在上海市三百多位中学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对教师自评结果的不重视:
在学校的教师综合评价中,学校是否重视你的自评结果
非常重视
7.48%
重视
31.30%
作为参考
49.66%
不重视
11.56%
如果我们将‘作为参考”算作“不太重视”的话,那么,对教师自评结果的不重视就超过了60%,这是我们的学校领导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必须加以注意的重要现象。
注重教师的自评价结果,并不是说将教师的自评结果完全同奖惩挂起钩来,而是说,当教师对自己评价后,对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后,尤其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后,作为管理者(学校领导)应及时会同有关人员,积极帮助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切实有效地得以落实,以使教师自评真正起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改进教育服务的目的。
加强对教师自我评价机制的研究,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自身评价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自我评价意识和能力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 0
- 顶一下
卓越绩效如何评价
正确认识写好自我评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