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故事(精选5篇)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第1篇

一位父亲去拜访禅师,请求这位禅师帮他训练他生性懦弱的小孩。

禅师说:“你把小孩留下,三个月后,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人。”

三个月后,小孩的父亲来接回小孩。禅师安排了一场空手道比赛,向父亲展示这三个月的训练成果。被安排与小孩对打的是空手道的教练。教练一出手,这小孩便应声倒地。但是小孩才刚倒地就又站起来接受挑战。倒下去又站起来,如此来来回回总共六次。

“我简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受训三个月,我所看到的结果是他那么不禁打,被人一打就倒。”父亲喊道。

禅师说:“我很遗憾你只看到表面的胜负。你没有看到你儿子那种倒下去立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才是真正男子气概以及成功之所在。”

成功的定义就是这么简单。没有摔跤,就无所谓站起。正如没有播种,就不会有收获的惊喜。躺下了,你看矮子都是巨人,只有站起身来,勇于攀登,你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悟与发现。很多时候,峰回路转与柳暗花明往往就站在起身来的一瞬间。

点评:在孩子学步时,有经验的老人总是提醒年轻的父母,不要搀扶,让孩子自己跌跌撞撞地走下去,即使摔破了皮。据心理学家分析,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可以有效缩短学步时间,更可以培养孩子的决心和毅力。

人不可能永远走宽阔的柏油马路,也不可能永远走泥泞的小道。关键是,在春风得意时提防激流险滩,在风雨泥泞中要站稳自己的脚步。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人再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所谓成功就是在摔倒中不断地站起,并成为最好的你。

不断学习的价值

费利斯的父亲巴克尔出身贫困农家,读书只读到五年级。从此,世界便成了他的学校。他对什么都有兴趣,他阅读他能得到的一切书籍、杂志和报纸。他爱听镇上人们的谈话,以便了解外边的世界。

巴克尔非常好学,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心,不但随同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后来还传给了他的家人。他决心要让他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巴克尔认为,罪不可饶恕的是一个人晚上上床和早上起床时一样无知。他常说:“该学的东西太多了,虽然我们出世愚昧无知,但是蠢人才永远这样。”

为了防止孩子们堕入自满的陷阱,巴克尔要自己的孩子们每天必须学习一样新东西,而晚餐时间是他们交换新知识的最佳场合。

他们有一项“新知识”之后,便可以去吃晚饭了。

有时,巴克尔的目光会停在他们当中一个人身上。“菲利斯,告诉我你今天学习到了什么?”

“我今天学到的是尼泊尔的人口……”

餐桌上立刻鸦雀无声。

费利斯一向都觉得奇怪,不论他说的是什么东西,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

“尼泊尔的人口,好。”

接着,巴克尔看看坐在桌子另一端的妻子。

“孩子的妈,这个答案你知道吗?”妻子的回答总是会使严肃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尼泊尔?我非但不知尼泊尔的人口有多少,我连它在世界上的位置都不知道”。当然,这种回答正中巴克尔的下怀。

“菲利斯,”巴克尔又说,“把地图拿来,我们来告诉你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费里斯当时只是一个孩子,一点也觉察这种教育的妙处,他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走出屋外,去与小朋友玩游戏。

如今回想起来,才明白父亲对他是一种多么有力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全家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费里斯进大学后不久,便决心以教学为终身事业。在求学时期,他曾追随几位全国最出名的教育家学习。最后,他完成大学教育,具备了丰富的理论和技能,但令他感到非常有趣的是,那些教授教导他的正是父亲早就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的价值。

点评:这是一位有智慧的父亲,他教给了孩子最重要的东西――不断学习的价值。巴克尔的家庭就是一个学习型的家庭,在这样一个环境里生活是多那么幸运。

给爱加点“狠心”

在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的丛山峻岭中,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鸟。它不仅飞行时间长、速度快,有“飞行之王”的美誉,而且动作敏捷,捕食能力特别强――凡它发现的小动物,几乎没有一个能逃脱它的追捕,最终都成了它的美味佳肴。但是,雕鹰的这些本领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小训练的结果。

据说,幼鹰出生不久,母鹰就开始带着它进行短距离、低高度的试飞,这比爬行强不了多少。幼鹰要经过成百上千次这样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鹰的食物。在此基础上,母鹰把幼鹰带到树梢和悬崖上,然后用翅子一个个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由于基本功不扎实,就变成了这个环节的牺牲品。接下来的训练就更残酷,那些被母鹰摔下悬崖而能胜利飞上来的幼鹰将面对着更加严峻地考验:母鹰折断它们正在生长的翅膀上的大部分骨骼,然后再将他们从高处摔下。

曾有猎人出于怜悯,把一些尚不能飞翔的幼鹰带回家喂养。结果这些没有经过悬崖摔练的雕鹰,长大后最多只能飞到房梁便要落下来,因为它们的翅膀未经过锻炼,缺乏力气,失去了翱翔蓝天的本领。

其实,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骨骼,又狠心地摔下去,让幼鹰在苍茫的天地中拼命地飞翔,独自求生,正是决定幼鹰命运的关键所在――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骨折后能忍着疼痛不停地振翅飞翔,这翅膀不断充血,不久便能痊愈,痊愈后的翅膀更加坚强有力。母鹰深知,如果不这样训练,幼鹰就永远与蓝天无缘了,并且因为捕不到食物而无发生存。不言而喻,母鹰的“残忍”为幼鹰构筑了一道坚强的生命彩虹!

点评:这让我想到了经常在一些中小学门前看见的情形:接送孩子的家长成群结队;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轿车拥挤不堪;开轿车的家长要替孩子拿书包、拉车门;骑车的家长往往是一手扶车、一手把孩子抱到车上或从车上抱下……家长们声称:“孩子小不接不行。”一份来自20座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32%的小学五六年级学生、26%初中学生和11%的高中学生仍有家长天天接送。其实,教育仅有爱是不够的,有时也需要加点雕鹰式的“狠心。”

父爱的磨练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是个大学生,每逢学校过礼拜或放假,他都赶到父亲开设的工厂去上班。他用打工的工资偿还父母为他垫付的学费和伙食开支。在工厂,他跟其他工人一样,排队打卡上下班,月底就凭记工卡和工作量结算工资。有一次,他因候车晚点而迟到了两分钟,那个月的奖金就被扣除一半。

终于熬到了毕业,他以为可以接管父亲的公司了,可是父亲不但不让他接管公司,而且对他的工作更加苛刻。他想不明白,作为一家工厂的董事长,家里并不缺钱,并且还经常捐款支持福利事业,可是父亲为什么不舍得多给一分钱。他终于被父亲逼出了家门,他恨恨地想,他肯定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这个年轻人想贷点款做生意,可是父亲坚决不给他做担保,于是,他只得去给别人打工。打工期间,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他被人挤出了公司。失业后,他用打工积攒的资金用来开了一家小店。小店的生意不错,不久他自己开了一家小公司,小公司慢慢地成了一家大公司。

令这个年轻人万分痛心的是,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最后倒闭了。但他没有灰心丧气,决心咬紧牙关,挺起胸膛从头再来。就在他振作精神准备再干一场的时候,父亲出人意料地找到了他,并决定让他来经营家族的公司。父亲说:“孩子,你虽然和几年前一样,依然没有金钱,但你有了一段可贵的经历,这段经历对你来说是一场苦难的磨练,拥有了这段经历,你就会珍惜自己的公司而且会把它管好。”

这个年轻人果然不负众望,将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发展成了今天全球瞩目的星级公司,他就是伯克希尔公司总裁,有着“美国股神”称号的沃伦?巴菲特。

受父亲的影响,沃伦?巴菲特一生节俭,谨慎从事。他常穿着旧西服,钱包是旧的,甚至他住的房子也是旧的。他现在拥有350多亿资产,是个真正的富翁,数年来,他从不向银行借贷,负债几乎为零。

点评:沃伦?巴菲特的父亲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看起来他是在严格考验儿子,实际上是在严格考验自己。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阅读活动;家庭;资源

《辞海》中资源的定义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资源具有价值性、可转移性、可利用性等特点。而幼儿园的阅读资源不仅包括幼儿图书、绘本、幼儿自制图书,包括各种阅读区域的材料,阅读活动设计、玩教具与课件,还包括幼儿家庭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好这些资源材料,能够补充、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并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大大提高教育效果。

关于教育资源的利用,我们可以以身边最简单的为例,比如分享阅读课程,它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有配套的教材、指导用书、教学模式,形成了一个系统程式。而家庭资源,是一个比较分散,相对抽象的资源,既包括家庭中物的资源,也包括家庭中人力的资源,我们应该考虑把它最大化地利用起来,让孩子最大化地受益。

一、家庭阅读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

家庭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丰富的资源库,无论是家长的人力资源还是物质资源,都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环境,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个家庭都为幼儿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家庭教育投入,从各类图书、玩具,到各种新奇的文具、工具,但是在家庭中,这些资源的开发不够充分与全面,利用率很低,而且比较零散。而家长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实施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也因从事不同的行业、具有不同的生活工作经历、职业特点、专业背景,其从事的工作和职业同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存在着各种交叉与关联,而幼儿园也需要这样的一些专业人士进入幼儿园,辅助与指导幼儿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家长自身的素质修养、人格魅力也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作为幼儿园师资的补充,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其本身就是一种活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起到资源补充、拓展的作用,而这一作用的最终受益者是幼儿。所以,将家庭阅读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与幼儿园现有教育与资源整合,就关系到幼儿园阅读活动的深度发展,关系到幼儿教育的实际意义。

二、家庭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家庭图书的共享。

每个家庭都会购置一定的图书,既包括成人的也包括幼儿的。但有的家庭图书往往购买了却没有认真阅读,或者阅读一遍后就束之高阁,不但增加家庭支出,而且放置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天下之大,要买尽所有的书也是不可能的。怎样让家庭中现有的图书发挥最大价值,而且不需要额外增加支出却能饱览群书呢?家庭图书的共享使这些成为可能。在课题实践中,我们通过推出“萤火虫读书卡”、“阅读银行”和“图书漂流”活动让更多的幼儿和家长参与到阅读的行列中来,大家共建图书馆的模式不仅扩大了幼儿的读书视野,体验了一种图书馆式的图书共享活动,这种借阅的经历,培养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更教会孩子自主管理图书,自主借阅,自由分享,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幼儿中形成。

“萤火虫读书卡”活动通过发起活动倡议和规则,建立“萤火虫书目”,将幼儿带来的图书进行登记编号,幼儿利用读书卡每周五进行借阅登记,将已读完的图书带回归还,再借阅新书,一个流动式“图书馆”建立起来,幼儿轮流做“图书管理员”实现自主管理,整个活动实施让图书共享流动、运转起来。通过读书卡,老师可以对整个阅读情况一目了然,很方便地了解幼儿阅读状况和对图书的喜好,便于调整阅读书目。在实践中我们更加坚信:只有让阅读融入幼儿的生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的教育功能。只有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分享成为一种乐趣,才能够让幼儿体会到阅读的无限魅力。

在班级开展“萤火虫读书卡”、“阅读银行”活动的同时,我们将这一共享模式扩大到家长中间,这就是“萤火虫图书漂流”活动。旨在帮助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培养亲子阅读习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教观,同时也提醒家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天地,引导孩子读书、爱读书、读好书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职责。同时认识到:阅读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是幼儿需要的,也是家长需要的。

图书漂流,让一本本“沉睡”的图书,实现它的最大价值,传递的是知识,传递的是文明,传递的是信任,开启的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萤火虫漂流书”计划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全班读书运动,是在构建一个在家长和幼儿中“漂起来”的开放式图书馆,漂流活动蕴含了游戏情节和神秘感觉,会让人觉得原本枯燥的读书活动充满了趣味。“漂流书”没有借书证,不需要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通过放漂、求漂、受漂与收漂等有趣的形式,使家庭闲置阅读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

亲子阅读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是家庭亲子阅读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如家长缺乏正确的亲子阅读互动,亲子阅读有量无质,亲子阅读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该如何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如何合理指导亲子阅读,提高亲子阅读的质量呢?

(1)利用家长开放活动指导亲子阅读。

家长开放活动中,很少有家长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园看老师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阅读与游戏。针对家庭中亲子阅读存在的问题,我曾设计了一节教育活动――《花门帘》,是在省编教材基础上改编出来的一节阅读活动,我把家长开放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如何指导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家长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如何帮助孩子进行联想等等。家长开放活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家长来园看看孩子是如何上课以及孩子的表现上。活动中大量的提问,给幼儿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提问的问题也大多具有发散性特点,整节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扩展。家庭中的阅读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亲子互动,很多家长总是以完成任务的心态与孩子一起阅读,每天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直到把孩子哄睡。这样的阅读重在量而缺少质,因此阅读的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2)利用“故事爸爸”、“故事妈妈”活动提高亲子阅读质量。

陈鹤琴先生说过:“故事是儿童的一种重要的精神食粮。”的确,没有哪个孩子不喜欢听故事。故事对于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亲子阅读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自阅读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多次请家长来园给孩子讲故事,家长通过提前报名进行准备,自由选择书目和道具,来园做“故事妈妈”,体验幼儿园阅读活动。来园做“故事爸爸”“故事妈妈”的家长不同,阅读的效果也不同,有的家长在讲故事的时候比较平静,有的则抑扬顿挫,有的巧妙运用语气语调,有的则包含情感,因而幼儿听的效果也完全不同。有的家长反映:为什么我讲故事孩子不爱听?是我选的故事不好吗?家长也关注到:在幼儿园老师讲故事特别吸引孩子。而为什么孩子喜欢听老师讲故事呢?通过多次的阅读开放活动,家长意识到:亲子阅读需要技巧。要引导孩子用耳朵来“阅读”,语言要抑扬顿挫,不照搬书中文字,可以增添一些象声词、形容词等,有感情的朗读可以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帮助孩子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适时的提问可以帮助孩子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故事节奏。“六一”童话节系列活动中,有的班级请家长来园给幼儿“演童话”,家长们的精彩表演又一次吸引了幼儿,而更多的家长在“演童话”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阅读对幼儿的教育意义。通过“故事爸爸”、“故事妈妈”的深入开展,家长与幼儿在家庭中的亲子阅读质量也随之提高。

(3)亲子自制图书,拓宽阅读渠道。

早期阅读读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内容的过程,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陶行知说过: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活的人,活的动物,活的世界……从天到地,从春到冬,从进餐到入睡,从洗手入厕图示、安全警示图示到区域活动规则图示,凡是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幼儿阅读的活的书。就此而言,阅读就不应仅仅局限在购买的“书”。除却成品图书与绘本、在阅读活动中,幼儿自制图书也是很有价值的阅读资源。幼儿自制图书不仅能发展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幼儿自制的图书,可以体现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无论是对教学工作或是对幼儿本身,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

自制图书,是培养幼儿爱书、爱看书、爱护书的一种好方法。自制图书,可以是孩子的作品,也可以是孩子收集的作品;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亲子合作的,也可以是幼儿自制的;可以是图画非文字的,也可以是全图画的,还可以是孩子口述,家长帮助记录的。从材料来说,可以是纸质的、布制的,或者其他材质;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电子的;从方法来说,可折可剪、可贴可画;从内容来说,可以是自编、续编故事,也可以是教育活动主题汇编;可以是儿歌童谣,也可以是新闻趣事;可以是常识认知书,也可以是绘本仿制。在幼儿园自制图书活动中,我们常常邀请家长一起来园,通过共同阅读经典绘本,分享阅读体会,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自制亲子图书,在自制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共同准备自制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共同商定制作内容与形式,通过共同动手,一起合作完成自制图书。自制完成后,全班幼儿一起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体验、分享阅读的快乐与成就感。并通过组织“自制图书博览会”将亲子自制图书进行全园阅读分享。

(4)评选“书香家庭”、“阅读之星”推广亲子阅读。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

古代蒙古族人民主要以游牧为主,家庭教育的内涵丰富,彰显了蒙古族人民的心理、品格、民俗文化、道德等特征。家庭教育对维系蒙古族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众多专家学者对蒙古族家庭教育的内容研究颇多,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介绍。

一、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的内容

(一)传授生产生活知识与技能。蒙古族的传统家庭教育非常注重生产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当他们在田间耕种、山间狩猎、放牧时,都会向子女后辈教授这方面的技艺技能。学习这些技能是为了让后代子女更好的适应自然、社会与家庭方面的需要。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些技艺技能的学习都是通过家庭教育来完成。例如,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都会有意识地教子女一些力所能及的辅技能,一般来讲父亲教儿子学习狩猎和游牧的技能,母亲主要负责教会女儿怎样做家务,传授她们如何缝隙衣物、烧饭猪肉、酿制奶酒等技能。父母希望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享受劳动的乐趣,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此外,蒙古族人民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坚强乐观、自强自立的品质,教导孩子直面困难,不屈服于恶劣的环境,借此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在劳动中培养形成艰苦奋斗、豁达乐观的高尚品质,增强孩子对家庭、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二)传授家庭美德教育。一般意义上家庭美德是属于家庭道德的范畴,它具体指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所形成的家庭氛围、价值观取向、家庭精神状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系统中的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①敬老爱幼、团结互助一直是蒙古族人的良好风尚、优良传统,这一传统集中体现在蒙古族的家庭美德教育中。在蒙古族的社会生活中,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蒙古族人民都非常尊敬长辈、关爱晚辈、尊重母亲、帮助弱势困难群体。族内的重要事情一般都由德高望重的长辈商量决议,长辈的谆谆教诲与无私帮助常使未经世事的晚辈受益匪浅,所以听取和遵循长辈的教诲俨然成为蒙古族人的传统习俗。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蒙古族的社会生产中男女分工明确,但是蒙古族人并没有形成“重男轻女”的思想,反而形成了尊重女性、歌颂女性的优秀传统。

(三)传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教育。由于蒙古族人长期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所以他们形成了热爱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蒙古族人将大自然视为自己的衣食父母,他们知道要想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认识大自然、顺应大自然发展的规律,所以他们像对待父母一样保护和尊敬自然。也正因为蒙古族人认识到这点,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所以他们的祖祖辈辈得以在这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繁衍生息。蒙古族人从小就教育子女形成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理念,向子女灌输“破坏自然环境就等同于掐断自己的脖子一样”。例如,蒙古族人日常的生火煮饭都是烧的牛羊马等动物粪便,或者去捡一些枯枝杂叶生火,他们绝不会为了生火煮饭而去砍伐森林树木。②其实烧动物粪便不仅可以净化草原空气,而且有利于提高生态环境的循环利用率。此外,蒙古族人珍惜水资源,他们从不会向河中乱倒垃圾,污染水源。蒙古族人经常根据季节变换进行轮牧、倒牧与禁牧,这样可以不仅给草原一个修养生息的机会,草原植被得到较好恢复,牧草质量提高,也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

二、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的方法

蒙古族家庭承担的教育内容多种多样,所以教育方法也是形式多样的。以下介绍的家庭教育方法都是具有民族特色、典型有代表性的。

(一)口述历史。以历史故事说理是蒙古族传统家庭教育的一种基本方式。蒙古族人流传下来很多教导子女的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例如:《成吉思汗的故事》、《额儿古涅昆的传说》、《阿澜豁阿折箭训子的故事》等都能体现蒙古族的历史渊源、伦理道德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这些故事传说集中反映了蒙古族的英雄事迹或者蒙古族人敢于与与大自然搏斗、不怕困难的精神。父母在空闲时间会给孩子讲蒙古族祖先的故事传说,例如父母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事,成吉思汗集勇敢、智慧、胆略、高尚于一身,是蒙古族人民崇拜的英雄代表;③除此之外,还有成吉思汗母亲养育子女的励志故事,蒙古族史诗中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江格尔的故事。这些历史故事传说世代流传于蒙古族民间,如同一脉脉清泉滋润着蒙古族少年男少女的心田。

(二)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蒙古族人传统家庭教育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实际中身教重于言传。由于蒙古族人世代过着草原放牧的生活,所以他们逐渐形成了注重实干的社会风气。蒙古族父母教导子女应该做的事情,他们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为子女树立榜样模范作用,通过自己的行为努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教育孩子,让子女逐渐学会这么做是对的,那么做是错的,提高辨别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能力。父母对子女进行滔滔不绝的说教场景在蒙古族人家庭里是极少看到的。如果子女做错了事情,父母不会打骂子女,而是耐心的教育子女,给孩子反省和改错的机会,他们也会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当子女到了能说、会听、能视的年龄阶段时,父母便其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角色,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谆谆教导。但是父母只凭说教是不可行的,尤其对于模仿力强、理解力弱的子女来说,父母的以身作则比说教更重要。蒙古族人民相信只有将言传和身教两者相结合,才能发挥超强的教育效能。

(三)以谚语育人。以谚语育人主要指通过引用一些寓言故事、名言警句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来教育后代的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蒙古族家庭教育中所采用的谚语基本都是传统的格言。在家庭教育中除了父母亲戚赐教谚语外,左邻右舍街坊邻里的老人也会赐教谚语。父母经常会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正反方面的历史故事或者世代相传格言警句教育子女。例如,父母会给子女讲历史上铁木真母子的故事,由于铁木真的父亲被毒死,帖木真母子丧失贵族资格,沦落为寻常百姓的穷人,那是铁木真才九岁,他们母子无依无靠,相依为命,连基本的温饱都难以维持。当铁木真射死了同父异母的弟弟别克帖时,母亲气愤的说他“你这孩子像狼像虎又像猛禽般恶毒啊,我等影子之外无同伴,尾巴之外无甩鞭,你却为之伤害他人。像这样有教育意义的箴言还有很多,例如,培养子女辨别是非观念的箴言有“离间者之美言要三思,忠贤者之勤告要听取”;言行举止方面的箴言有“说万句空话,莫如办一件正事”等等。

总结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是蒙古族人走向社会的基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学校教育的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担负起教育培育下一代、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影响改变着蒙古族人知情意行等素质结构。但是,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与迅猛发展,随着现代信息化的普及,传统家庭教育的功能正逐渐削弱,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冲击。面临这种危机,蒙古族人如何继续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如何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是一个值得讨论深思的问题。鉴于此,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在少数民族传统家庭教育上,深入挖掘传统家庭教育价值,探讨怎样传承传统家庭教育的问题,从真正意义上发掘传统家庭教育的涵义,以期为蒙古族的传统家庭教育做出更具指导力、新颖性与说服度的研究。(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注解:

① 包玉柱.浅析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的矛盾[J].中国民族教育.1994(1).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校;安全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3)21-0016-02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我国部分地方相继发生的学生意外事故,为学生安全教育一次又一次地敲响了警钟。因此,抓好小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几年管理学校安全工作,笔者认为要抓好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一、家庭教育是基础

家庭是学生生命的摇篮、成长的驿站。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中是奠基教育。因此,学校要抓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就必须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担负起孩子安全的重任。家长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始终把孩子的安危冷暖放在首要位置,警钟长鸣,绝不能懈怠。近年来,学生的意外事故多发生在节假日、周末和放学后。针对学生意外事故发生的特点,家长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坚持对孩子进行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的安全教育,向孩子多讲突发事件紧急避险和逃生知识,增强孩子的防范意识和自我救助能力。其次,家长要经常提醒孩子上学、放学途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准在公路上滞留玩耍、追逐打闹、攀爬车辆,不准坐农用车等非载人的车辆。第三,校外寄宿的学生,家长在给孩子租房子时不能租住危房和无房东、无围墙、无大门的“三无”房屋。第四,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安全责任难以落实,学校要与所委托的监护人保持联系,了解情况,及早排除安全隐患。

二、学校教育是关键

学校要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和每一个环节,天天抓安全,时时讲安全。首先,要健全管理制度。学校要制定《雷雨季节致学生家长的一份信》、《汛期预防洪水、泥石流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等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其次,要对学生做具体的安全教育:(1)经常对学生加强安全常规教育和文明礼貌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严防上下楼梯、群体性文体活动等环节发生拥挤踩踏事故。(2)每周利用学生班会或周会课,针对不同时令、气候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防火灾、防溺水、防中毒、防交通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安全防范意识。(3)值周教师要按制度办事,加强门卫管理,不允许学生私自外出,更不允许闲杂人员入校,要定期不定期对学生携带易燃易爆及刀具等危险物品,进行检查和清理,严防学校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4)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每天早晨和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都要查班级人数,对无故缺课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查清去向和原因,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要预防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比如,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不堪重负而辍学或离家出走,因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造成的安全事故,这些都属于预防范围。(5)要发挥门卫、保安的作用,优化校园环境,努力打造平安校园。通过抓常规细化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提高学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水平。

三、社会配合是保障

学校安全工作是牵动千家万户的结合工程,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更离不开社会的配合。学校要积极主动的与当地派出所、工商等部门联系,加大对学生饮食安全、校园周边秩序的综合整治力度,严防校园伤害、传染病、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生。加大对校园周边网吧等的治理,防止不健康、不安全的因素侵蚀毒害小学生。要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规范学生的一言一行。

四、拓宽思路,确保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1.开辟安全教育阵地。在学校安全教育阵地专栏,及时当月安全教育主题、每周安全教育内容和安全预警信息。安全教育主题要突出专题性,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思想教育中,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

2.确保安全教育的时间和内容。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保证每周有一个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安全教育列入学生操行评定的内容。

3.开展安全主题活动。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开展板报评比、手抄报比赛、主题班会、观看安全知识光碟、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技能演练、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4.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坚持每学期每班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其中把安全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沟通内容;每逢开学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协议,每逢节假日放假必须发放《告家长书》,向家长宣传有关的安全知识;教师平时不定期的家访,增强家校联系,及时消除陷患。

总之,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是家庭、学校的事,而且更应该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管理网络,才能有效防治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李开勇,冯维.论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10).

[2]贺清平,舒长江.为孩子们开创一片安全和谐的天空――对安全教育的思考[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9,(02).

家庭教育故事范文第5篇

――陶行知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学校寓德育于班集体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之中,使德育达到全覆盖,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运行机制,给学生完整连贯、伴其左右、一以贯之的教育。在实践中,我校遵循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拓展育德时空,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中建构“生活德育”,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定位学生生活,选准育德内容

学生身边的人有教师、同学、父母、亲友、邻里及路人;学生身处的环境有教室、校园、家庭及社会;学生完整的生活包括班集体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学生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来,到校园生活、班集体生活中去,循环往复。

(一)生活的轨迹:以节日、纪念日为序的主题升旗活动

德育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安全教育、学雷锋教育、植树护绿教育、环保教育、读书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老敬老教育、节水教育、健康教育、禁毒教育,还有了解各行各业工作辛苦的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就是我们生活中一个个的节日、纪念日,如安全教育日、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读书日、父亲节、母亲节、劳动节、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春节、重阳节、节水日、健康日、粮食日、禁毒日、护士节、环卫节、记者日、邮政日等。它们真实地存在于一年365天之中,德育的脚步踏遍生活的365天,德育的足迹就是生活的轨迹。

鉴于此,我校从2005年开始不断摸索,建立了一套“以节日、纪念日为序”的主题升旗活动模式。每周找一个恰当的有教育意义的节日、纪念日,定一个主题,由一个班组织实施,学生进行国旗下讲话并用不同形式对这一节日进行歌颂、抒怀、倡议、纪念。学生从中了解了许多民族节日、传统节日,回顾了许多历史事件,再认了许多民族英雄。每周主题升旗活动注重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每次升旗活动都各具特色,使人难忘。

(二)生活的再认:《让爱飞翔》德育校本教材

为了让学生对节日、纪念日进行再认,了解更多的信息。2006年,我校编写了一套德育校本教材《让爱飞翔》。这套校本教材按低、中、高年级分成3册,共介绍了35个节日、纪念日。不同年级涉及的节日不同,实践作业也不同;相同的是每一个节日都分为介绍、实践体验和感悟抒怀几部分,具体栏目有:“知识台”“资料库”“调查行”“展示园”“我知道”“我探寻”“我体验”“我感悟”等。这套教材进课表,有课时,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

(三)生活的提升:《精彩节日精彩生活》课题专著成果

节日、纪念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不断思考其理论依据,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研究中,我们选择的子课题是“丰富传统节日活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丰富传统节日活动并延伸至众多有教育意义的节日、纪念日,以加强班集体文化建设。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精彩节日精彩生活》课题专著是一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性成果,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通过研究,我们探索出“课题常态”“以点带面”“突出主题”“活动体验”等四种途径,实践证明,它们是有效可行的。教育活动“节日序列化”趋于成熟并在课题研究中使节日达到“具象化”。

二、贴近学生生活,拓展育德场所

以节日、纪念日为序的主题活动有了理论的支撑,学生从歌颂、抒怀、倡议、纪念到讨论、评价、交流、反馈,再到实践、体验、调查、展示,他们走进了生活。德育是一项齐抓共管的工作,学校不能唱独角戏,不能脱离家庭、社会的力量单说独讲,只有积极挖掘家庭力量,充分运用社会载体,组成教育的协同体系,才能使教育的实效最大化。

(一)走进家庭生活:“小伙伴共度一日”家庭活动

当今,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把孩子看得很“牢”,学生住的地方又比较分散,交往起来不方便,加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所以课余时间学生之间的接触很少,更别说到其他同学家玩或写作业了。因此,现在的学生主体意识很强,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却较弱。如何打开过度保护的“牢笼”,为学生的家庭生活增添美好回忆?通过多方调研,2009年国庆节期间,我们组织部分学生开展了“小伙伴共度一日”家庭活动。几个学生相聚一家,借助家委会的力量,让学生们走出家门,感受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感受与小伙伴游戏、交流,从事社区服务、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学习待客之道和做客礼仪,从而形成一种自立、团结、合作、友爱的良好氛围,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这项活动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走进社会生活:“小伙伴共度一日”社会活动

2023年寒假,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开展了“小伙伴共度一日”社会活动。每班以三四个家庭为一组,或父母陪同,或祖辈跟随,以参观教育类场馆为主要内容进行一日社会活动。父子、母女、祖孙同时接受教育,感受静态的文化魅力。学生对这样的出游方式感到新奇,家长在活动中彼此交流教育心得,取长补短,形成共识。

活动中,学校列出市、区部分历史遗迹、民俗会馆、民族街巷、名人故居、纪念馆、博物馆、文化艺术场馆等,这些社会教育资源供家长参考选择行程。如邓颖超纪念馆、觉悟社纪念馆、中山公园(孙中山北上发表演讲纪念地)、平津战役纪念馆、解放天津会师纪念地(金汤桥)、天津科技馆、天津历史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天津规划展览馆、天津美术馆、梁启超纪念馆、鼓楼、古文化街、南市食品街、金街、图书大厦、天津音乐厅、天津站、天津之眼、滨海新区、地铁三号线等。

活动中,学校建议家长从以下角度入手,实施体验式教育:1.幸福天津――行走家庭沿途拍摄人们的笑脸;2.美丽家乡――行走家庭拍摄美丽的城市风景照片;3.和谐家庭――拍摄几个家庭的合影和孩子们的合影;4.歌颂抒怀――以散文、诗歌、绘画、书法、对联、手抄报、展馆门票等形式展示。

以“小伙伴共度一日”家庭活动、“小伙伴共度一日”社会活动为载体开展的课外、校外活动,将学生的生活时空予以拓展和延伸,涵盖了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和自我关系的基本问题,使学生在亲近自然、体验社会和与他人积极交往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一日”系列活动打破了教室和学校的束缚,将学校、家庭、社会和自然界融合起来。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服务社会、增强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

三、认识学生生活,建构“生活德育”

认识学生生活体现为:在学生生活中感悟,从学生的整个生活出发,构建“生活德育”。

(一)“采摘”生活:“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采摘”生活、体味共享、达到共育,努力让班集体成为学生最喜爱的地方,让学生在班里有家中的共同话题,在家中有社会的共同话题,在社会有班集体的共同话题。

2009年2月19日是邓小平爷爷逝世纪念日。我校召开“春天的故事”主题升旗仪式,介绍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回到教室,全校学生聆听广播里某班班主任讲述的故事:“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春天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班主任绘声绘色地讲述本班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小故事,唤起学生对班集体生活的美好回忆,表扬班内学生的良好品质。每周由一位班主任顺序宣讲,全校学生在了解其他班生活的同时,审视、感悟自己的班集体生活,校园里传诵着各班美好的生活故事。

2023年岁末,我校在全体家长中开展了“文明的孩子在家中”家长讲稿征集活动,邀请家长到校给学生们讲“文明的孩子在家中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学生们身边的伙伴,他(她)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通过学校广播室,通过家长的讲述呈现在大家面前。2023年校园艺术节上,我校把讲故事的所有家长请到学校与孩子同台献歌,同时接受学校的表彰,丰富了校园生活。

现在,我们又开展了每周一次的由各班学生讲“爱我美丽校园,行于美丽校园”的故事活动。

(二)“播种”生活:“春播一粒种”

我们不仅凝聚大家一起来说――讲故事,还组织大家一起来做――播种。

2023年,结合3月12日植树节,我校开展了“春播一粒种”活动。每班发一袋小辣椒,每个学生一个。全体教职员工也每人发一个小辣椒,参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请科学教师给全校学生、教师讲小辣椒的种植方法,学生回家后和父母、家人一起种;将种得好的小苗在校园内、楼道中展示并评选“环保种植少年”;请美术教师讲环保花盆的装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引领学生:学思结合去感悟,知行统一去呈现,静心坚持去做事。深秋,校园中、楼道内、教室里,一盆盆小红辣椒让人发自内心地激动。每个盆上都有小标签,颜色各异,标明种植者。贴有黄色小标签的是学生种的,绿色是教师种的,粉色是家长种的。在系列评选中,评出绿色班集体、绿色少年、绿色年级组、绿色家长。此项活动再一次丰富了学生的班集体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

2023年,我们又组织家校、师生播撒下了凤仙花的种子……各色凤仙花常常引人驻足观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