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景观设计(精选5篇)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校园;景观设计;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04(2023)03–0069–02

创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景观,对高职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直接联系,其能通过校园景观这一载体,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发展近况、未来展望做出充分的展示,并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层面,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精神炼炉。

1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在高职校园景观的构建上,文化内涵在景观设计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功能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包括广场、运动场地、集散空间、道路、植物、山石水体以及各类建筑等,这些景观的存在发挥着他们各自的作用,共同为学校师生提供着舒适的学习环境以及便利的生活场所。其次,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包括校园自然景观和校园人文景观两类。在校园景观的建设上,多种多样的植物类型、接近自然的山石、姿态多变的水体与人为的建筑艺术相结合,共同营造了一个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统一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师生带来了美的享受。最后,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校园景观设计可以将人性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完美的诠释出来,以达到激励师生不断学习与进步的目的。

2文化内涵的表达原则和表达依据

2.1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原则

(1)中心性原则

中心性原则也称为主题性原则,其在高职校园的景观设计上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不同的校园都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思想及内涵,但不管怎样,这些文化内涵的出现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中心点。因此,在同一校园内,文化内涵的展现也可以是复杂多变的,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建筑构造、山石水体,都承载着文化内涵,这些载体的存在让文化内涵统一成了体系,共同展示着校内特定场所或景观文化所需表达的主题文化。

(2)规划性原则

规划这一举措,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其不仅需要对校园硬件规划做到充分考虑,还需要对景观文化规划的体现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在进行高职校园景观文化设计时,应当立足于校园的整体规划,以文化规划为核心,将校园文化规划与其他建设规划融为一体的同时,加强校园景观设计中各文化元素之间的联系,推动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表达的实现。

(3)生态性原则

高职校园内的众多景观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各自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但在文化的体现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在高职校园内改造景观或新建景观时,应当深入其形成的生态文化环境中去寻找设计灵感,有效把握校园的文化脉络,用生态的理念进行校园景观设计。

(4)欣赏性原则

校园景观的存在,是高职学校成为一种能够产生欣赏美感的重要因素。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富有文化内涵且具有美感的景观文化会受到众多师生的驻足,让师生对校园景观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产生探索兴趣,并在探索途中促进学校师生们文化素养的提高。景观艺术观赏主题的多样性让其成为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艺术,它以美学元素为基础,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欣赏性元素。

2.2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依据

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并不是由建设者随心所欲来完成的,其需要以高职文化内容为主体,将学校办学性质、学校场地的使用、学校历史文化底蕴的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其进行素材升华,最后将需要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以达到展现文化内涵的效果。

3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表达的方法

3.1建筑表达法

每一栋校园建筑的构建,都具有地域性、时代性、独特性等特点,它们对校园积极文化氛围的营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一栋时代气息浓厚的图书馆,会让众多学生对它流连忘返。同时,校园内的园林建筑也可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亭、廊、花架等结构的组成让文化内涵的表达更具形象感。

3.2植物配置法

花草林木在现实生活中都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与艺术魅力。一开始人们栽种植物是为了获取植物具备的功能用途,但渐渐的,随着对植物生态和属性的掌握,在高职校园内往往会配置一些与周围氛围相吻合且具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这些精心设计的植物将高职校园点缀成妙造自然的效果,在校内师生情操的培养以及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在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中,植物大多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人们的思想、情感、性格都可以通过植物来传达。

3.3构筑表达法

雕塑、假山、小品、喷泉、亭台、花架、长廊、原桥等构筑都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达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它们丰富了学校的景观构造,易于表达出学校的文化内涵,被广大设计者所接收。雕塑即使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其能在反应校园特色的同时,对校园的精神风尚进行展现与弘扬,并对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内涵做出了表达。同时,雕塑具有多种形式,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可以将圆雕、浮雕等形成的雕塑有效结合起来,共同展示着校园的文化内涵。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校园景观设计中做好文化内涵的表达工作,不但可以推动学校的发展,而且能对学校师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应注重传承学校历史文脉,在突出时代特色的基础上,对融入学校生命与校园文化的景观进行设计与建造,从而让校园景观文化生态更富生命力,使校园景观更加生态活泼、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波.传统文化在高职校园景观设计的价值及其体现[J].装饰,2023(08):22-23.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在校园水体景观设计过程中,也应该向师生传递一种关心自然、尊重自然的意识。加强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并逐渐落实到今后的生活工作实践中。结合上述目标,对于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也应本着如下设计思路进行:调查了解所在校园目前的具体环境和条件,结合校园空间利用者的各种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形成科学合理的水景空间布局;设计方案需要同时考虑该校园的地域特点和人文景观;在设计手法上,采用预园、圆弧、曲线、方形与轴线相结合,并以植物进行空间分割,形成优美有序的校园氛围。

二、大学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特性

从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特性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生态性与艺术性应用任何一种校园水体景观都是作为环境系统而存在的,由大量“活”的物质、能量及物种而存在。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的水体景观,包括水体内部、水体与外部环境、水体与水生动植物以及水体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水为媒介的水体景观应具有生态性,应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开发和利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本着节约原则,合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同时,做好水体景观的维护和保养工作,通过放养水生物等增强其自净能力。另外,从艺术性的角度看,水体景观在设计时也应该保持好其审美特性。如强调其透明光滑、纯洁无瑕的自然之美,如锥、如柱、如环的形态之美,供养生命、激发灵感的功能之美,寄托伦理哲理的情感之美,融会文化与艺术的古典之美,以及传承发展的现代美等。

2.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性校园文化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主导精神,也浓缩了大学发展的思想历程,反映了大学的特色。其在传统景观造型的设计中也被赋予一定的理性精神,承载着人类理性的文化精神。在校园水体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也应强调其与大学文化的共融性,赋予其承载和表达校园文化的能力,并通过富有活力与变化的水体景观加以表现。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将校园的历史传统文化作为水体景观设计的主题。

3.对水体景观的感受性景观是为人设计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的使用方便。因此校园水体景观设计在考虑生态性、艺术性以及融合性的基础上,更应考虑人的感受。结合人的心理行为特征,设计出更符合人的审美情趣和感官感受的水体艺术景观。水在人的身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调节人的心理、体温、新陈代谢等。同时,水还能触发人们的各种感官感受,激发人的触觉、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水体与人的心理感受渊源密不可分,水体景观能引发人们的整体环境意象。

三、结语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1.1景观主轴

根据建筑空间在校园设计了贯穿图书馆、体育馆、行政楼及教学楼的景观主轴。主要布置有中心广场、树阵校道、景观水池、升旗台等景点。中心广场以硬铺为主,并利用铺装的样式将人流分别指向不同的行政区域。树阵校道上规则式种植木棉。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四季展现不同的风情。并以木棉鲜艳似火的大红花,比喻奋发向上的精神。景观水池则充分利用了体育馆的地势高差,涓涓流水,层层叠叠,掷地有声,为宁静的校园平添了一股灵气和活力。升旗台作为主轴的景观结点,以绿意盎然的运动场为背景,红旗飘飘,神采奕奕。整个主轴以行道树方式种植木棉,并在树下配以规则种植的巴西野牡丹、龙船花等,用木棉高大雄伟的树形和地被流畅的图案线条及丰富的色彩来加强其轴线效果和人文艺术感。

1.2景观次轴

校园的景观次轴上规划了交流广场、休闲驿站、特色花架、园林景墙等节点,形成了一条集交通、休闲、游憩、交往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道,并将教学楼、运动场、体育馆及学生宿舍联系起来。其中,交流广场、休闲驿站位于几栋教学楼之间,布置了树阵广场、花架、景墙、坐凳等设施,为师生课间生活提供了交流、休闲的空间,达到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选用秋风、橡胶榕等常绿大乔木做行道树,适当的点缀几株木棉增添色彩感,配植有琴叶珊瑚、大叶伞等灌木以及红花继木、翅荚槐、毛杜鹃等地被植物,丰富景观的立体层次和整体色调。

2文脉绿脉的表达

2.1文脉———彰显校园文化

江义中学位于素有“翰墨之乡”美誉的勒流,自身的校园文化就有着独特的历史,其前身是勒流梁季彝纪念中学,学校先后三次迁址,三易其名,砥砺出“和、勤、韧、博、义”的校训,孕育了“自主、创新、和谐、健美”的校风。本次景观规划中运用景墙、宣传栏、花架等园建,通过文字、图案、隐喻等各种手法,充分地提炼并表达出校园自身的文化内涵。

2.2绿脉———和谐校园生活

植物作为景观规划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有着其自身独特的景观作用。不仅植物本身有着不同的观赏价值,其种植的方式更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效果,更甚者,在千百年的文化沉淀中,有些植物还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1)景观空间的打造。不同的配置方式,创造出不同的景观空间。疏朗开敞的草坪,零星点缀以乔、灌木,或与低矮的花丛、地被植物相结合配置,创造出或宽阔祥和、或热闹纷繁的开敞式空间。江义中学的开敞式景观空间主要集中在景观主轴上,选择木棉、尖叶杜英、秋枫等为主要树种,它们或花开艳丽、或树姿壮观,列植于主轴线上,并以绿草葱葱的运动场为大背景,整个空间开阔、明朗。配以罗汉松、琴叶珊瑚等灌木,辅以龙船花、彩叶草等地被植物,形成乔、灌、草的立体式种植。建成后立即成为校园举行各类活动的理想场所。私密式景观空间则是运用高大的树种、攀援的植被、围合的灌木以及地被植物等创造的。江义中学的私密式空间主要集中在景观次轴的交流广场和休闲驿站两个景观节点。交流广场运用规则种植的细叶榄仁、秋枫,配植鸡蛋花、大叶紫薇、勒杜鹃等灌木,并用花叶良姜、龙船花、金叶假连翘等地被植物围合,形成一个供师生交流、倾谈的私密性空间。休闲驿站则选用细叶榕、黄槐等列植,丛植含笑、山茶等灌木,并利用鸭脚木、巴西野牡丹等地被围闭空间,创造出可游、可赏、可憩的封闭式的私密空间。

2)文化内涵的表达。植物在景观规划中除了绿化美化的作用,还担负着文化符号的角色,传递中校园所寓意的思想和愿望。校区主轴上种植的木棉树,在广东被寓意为“英雄树”,在校园里种植,表达出希望学子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做自己人生的英雄;校园次轴上种植的山茶花,既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独能深月占春风”的傲梅风骨,又有“花繁艳红,深夺晓霞”的凌牡丹之鲜艳,激励学子们要不畏学习和生活的困难,迎难而上,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获得自己人生画卷上的一抹色彩;细叶紫薇,素有“百日红”之称,又有“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的赞语,种植于校园中道出希望江义中学也能通细叶紫薇一样,花开百日红满堂的美好愿望。松柏类植物,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以此鞭策学子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而竹,更是“三教”共赏之物,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未曾出世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为最具有气节的君子,以此表达期望莘莘学子们虚心求学并能做个有骨气、有信念、有希望的人。而在李清照心目中高雅的桂花,则被烙上科举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征登第,直接表达了对学子们步步高升、考入理想高效的期许。

3结语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校园景观 规划设计 发展趋势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涉及建筑学、植物学、规划学、社会管理学、环境工程、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生态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需要多方面协调才能更好地完成。因此,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以生态性校园设计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以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体现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未来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校园景观是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转变和校园建设的大发展,各高校无不重视校园景观的建设。由于校园历史、地理区域和办学特点等的不同,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校园风格和人文内涵,反映着自己特有的区域特点、办学特点。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与校园物质环境的优化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自然物质和校园历史,发展形成独特的高校校园景观风格,有着自然、生活、艺术、人文、科技生态等的审美价值,是校园物质环境审美客体。作为校园物质环境审美主体的大学生们按照自己的主观认知、审美需求和道德水准来接受并适应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物质环境对大学生产生持久的身心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认知水平。

一座景色优美宜人且充满自然情趣和独特人文气息的高校校园景观,不但能舒缓师生工作和学习上的压力,增进身心健康;还能启迪灵感,陶冶性情,提高思想境界和人文素养;更能够激励斗志,促进他们对人生价值进行积极而健康的思考。例如,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雕塑、校徽、校训等纪念性和标志性空间,反映学校特色的小品、建筑、植物配置、户外设施设置等等,这些优美而独特的校园景观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融为一体的陶冶,成为校园物质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成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设计

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思维理念,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值得各行业遵循的实践原则。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建设以人为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校园,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实践。

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人”指主要使用人群――教师和大学生。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是在“以人为本、立足区域、注重品位、设计特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设计,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行为活动要求和心理需求,充分实现对人的尊重、对生态的尊重和对生命的尊重。比如,校园景观设计所采用的各类材料应以不危害人们的安全与健康为前提;选择校园植物时,应考虑它是否有毒、有害及产生飘絮污染环境,种植时是否有对光线的遮挡;校园建筑物设计是否坚固、美观,是否利于通风、采光,是否节约能源;校园整体景观是否做到功能方便、景观宜人;校园景观设计效果能否使大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欣赏蕴含其中的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艺术美和科学美,并对这些美的信息进行接纳、联想、感悟,以便更好地提升审美认知能力和审美体验水平,更好地发挥高校校园景观的教育功能等等。

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生态性校园设计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校园景观,是在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具体和最生动的体现。2008年1月30日至31日,教育部组织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研讨会”,首次就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开展专题研讨②,这对推动高等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符合节约型理念、可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的发展战略,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

生态性校园设计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营造、管理运行一个校园景观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布局合理且环境优雅,集学习、工作、生活、休闲的功能于一体,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生态性校园景观设计,要求尽量降低或减少能源和资源的使用量,尽量利用可再生资源,用自然能源替代储量有限的矿物能源。比如,利用太阳能提供热水和采暖,使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照明;将生活废水处理后的中水回用于水体补充、植物灌溉、冲厕;校园植物配置适应本地生存环境的物种;提高大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高校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才能使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体现统筹兼顾的高校校园景观设计

合理把握校园景观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当今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网络系统。③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校园景观不仅要服务于校园内的受教育者――大学生,更要实现校园内的资源与社会的共享――向社会开放,需要高校校园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我国高校中既有百年名校,又有新兴的大学或新校区。它们或具有古朴、典雅、厚重、执着的人文景观和学术精神,或具有现代的、科技的、优美的自然和社会景观,这些都可加以利用开发。但是,由于老校园景观是在较封闭的时代和空间中发展而成的,如果一味追求校园景观的开放性,势必会破坏原有老校园景观元素的历史性和文化性。所以,首先要合理把握校园的开放性,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根据既尊重传统、满足高校育人的需要,又合理把握时代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慎重地进行景观规划,以便充分体现出高校优美的自然景观、鲜明的区域特征、优雅的人文内涵和人性的校园空间设施。

尊重传统,修旧如故,凝固校园历史。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中,要充分尊重校园的人文精神和历史特征。对不同时期的校园景观设计,要有选择性地突出特定审美群体的特定审美习惯,而不是用某种特定的审美习惯来代表不同审美群体的各种审美习惯。比如,老校园景观的历史价值是老校园最宝贵的财富,在老校园景观修建过程中,应该挖掘提炼校园历史和时代特征,拓展已有景观的审美内涵。在校园景观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尊重传统,修旧如故,让校园的历史价值以物化的形式凝固在校园景观之中。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景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高校校园景观,绝不仅仅是指校园的美化和节约,应当是高校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整个系统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可持续发展校园的内涵由知识的传递和创新拓展到人文的视野。21世纪的高校校园景观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等环境应达到高度统一。高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校园,也不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更重要的是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大学生能够带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出高校,走向社会,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重视校园景观的功能性。在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要根据大学生不同的活动特点和心理需求,本着实用功能和育人功能的目标,营造立体的、多层次的参与性景观系统空间,例如广场、绿地、步行道、座椅、走廊、庭院等,从而形成各类空间开敞与封闭、人工与自然、静态与动态的对比,创造出公共、半公共等自然空间,为大学生提供各种社会交往、信息交流和知识交流的场所,充分满足大学生休息、学习、游历、休闲、交流、集会、锻炼等功能要求。

注重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综合效益。高校校园景观设计不仅是形式与功能设计,更是整个高校办学特色与人文精神的历史延续。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如何使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相一致;如何将有限的自然资源加以高效利用;如何将先进的技术与可行性的经济条件有机结合;如何合理地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创造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校校园景观;如何实现优美实用且具有鲜明教育特色的规划设计,营造出集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经济实用与教育艺术于一体的高校校园景观。(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环境工程系)

注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年。

校园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东北校园景观人文文化 教育功能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一.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

作为一个需要并且能够直接体现校园文化氛围的地方,高校校园景观更应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从而满足师生的使用要求和审美需求;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校校园景观不仅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作用,并且同时需要体现其校园环境所特有的特征。所以,高校校园景观的建设更家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尤其是营造校园氛围,展现地域特征的同时,应当把校园景观设计放在第一位来考虑,通过良好的景观环境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氛围,并且通过景观环境的设计可以更一步体现其文化品质。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特殊,气候寒冷。也正是由于寒冷因素的影响,使东北地区高校的校园景观建设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在这种复杂的条件之下,如何才能更好的协调东北地区气候和高校景观建设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今东北地区校园景观设计的重点。

二.东北地区环境对校园景观的影响分析

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冬季寒冷且漫长,不利于一下植物花卉的生长,并且水体景观在冬季大多时候也没有办法显现出其本来的面貌。这些因素都对东北地区高校的校园景观的设计和表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对于冬季的气候,春、夏、秋三个季节能够更好的体现校园景观的特色。东北地区的夏季,是一个比较舒适气候条件较好的一个季节,温度适宜,不同种类的树木花卉业都展现生机。在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设计之中,应该充分利用好,同时也是师生最多的户外活动的季节,应该通过合理的设计展现其活力和价值。秋季气候宜人,秋高气爽。这也使得东北地区高校校园景观更加丰富。应多栽植各种秋色叶树种,利用好这一季节特征。

三.东北地区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景观设计缺少文化氛围

校园景观,不仅具有使用功能,同时也起到承载学校的精神和体现历史积淀的作用,是区分不同高校特质的物质表现。坐落于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蕴含了特殊的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体现出地域的文化特色,将高校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表达场所,作为城市的一扇窗户。然而,大部分的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并没有充分的分析学校特有的历史文化,一味的照搬,没有体现出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使校园内的文化氛围丧失。

2. 无法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地域特色

分析东北地区高校景观设计,存在着很多模仿的痕迹,这并没有表现出这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如,大面积水体景观的引入,在东北地区冬季的寒冷,水体景观的功能在冬季几乎没有。再如,一些高校缺乏对于校园景观形象的打造,不能找出该校园景观所具有的的特色。如: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塑造模式都相类似,照搬过来却没有缘由。

3.忽视冬季校园景观的营造

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这一特殊的自然环境对于东北地域的校园景观建设非常不利。许多高校由于这一障碍,就认为在东北地区的冬季不需要营造校园景观环境。所以,这种观念也导致了东北地区的校园景观中随处可见的萧条之景,冬季树木凋零。正因如此,许多高校放弃了冬季校园景观的营造。而本就因为寒冷不愿外出的师生放弃了户外活动,这使东北高校校园景观更加显得萧条。

四.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浅析地域特征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校园概况

沈阳建筑大学作为一所以建筑土木为优势的建筑类高校,占地 100 多 hm2,总建筑面积 42万 m2,有各类在校学生 1.6 万人,校内有珍稀动物、植物 10 余种,有原生态保护地及大面积地被植物斑块 12 处,良好水质人工水系 1 条。学校的建筑风格和景观设计颇具特色,并且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下,设计并建设了具有教育功能的校园景观。其中“稻田校园景观”获得美国观设计师协会颁布的设计荣誉奖。

校园景观特色

2.1景观中体现地域精神

2.1.1新老校区景观的延续

沈阳建筑大学景观设计是在老校区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老校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树立起了自身特色与自有的品质,而校园文化和景观则是树立品牌和发挥优势的重要载体。

(1)原老校区校门的四个柱子,整体搬迁到新校区的正门的入口处。它记载着沈阳建筑的大学的昨天并将见证今天

(2)从老校舍拆下的一些红砖和青砖,在办公楼门前重新组合成了两幅壁画,在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办公区域依然承担重任。

(3)建老校区时用过的铁磙子,也完整地搬运过来,保留在学校的铁石广场,做成雕塑,名称叫做“滚滚向前”。这里又叫铁石广场,是学校里最有人气的地方。

2.1.2 校园景观保留城市记忆

大学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校园建设的景观基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景观,呈现不一样的校园景观。

(1)沈阳市废弃的老城区道路侧石 15000 余条、许多废弃的铁道枕木、城市道路扩建时被砍的老树茬和原五里河体育馆清理来的塑料坐凳、钢铁构件等搬了校园,并且做成了景观雕塑“刚强”。这里保留了城市建设的历史。

(2)木制的织布机、沉重的石磨盘以及木板车静卧于沈阳建筑大学校园一隅。它们记录过去,注视未来,给人留下无限遐思。

(3)具有 600 年历史的原沈阳“八王寺”的古建筑残垣被全部拆除后,所有的大殿建筑构件和建筑残垣被学校保留下来,在学校东南角将其复原,定名为“八王书院”。这是校园里古建保护与景观结合的最佳个例。

2.2校园景观是师生实习实践的良好场所

(1)沈阳建筑大学中央水系两旁的绿化植物是当地最丰富的白茅,不需要太多的培育和浇灌,自己生长得很好,春夏秋冬都有不一样的风景。长廊、水系、白茅构成了一处美丽的景观,师生们可以在这里欣赏水岸风光,留连忘返。

(2)学校保留了一块原生态的自然保护区,没有人为的干扰和破坏,自然植被、物种丰富。学校在保护区内养殖了校友捐赠的梅花鹿。从长廊上走过就能看到小鹿们吃草、玩耍、休息,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雷锋精神进校园”。雷锋雕塑、雷锋班班长车和雷锋庭院的建设,使沈阳建筑大学的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的放矢。每年一次的雷锋班交接仪式、雷锋纪念日系列活动等,使学生们的思想教育系统化、常态化。

总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景观也不理外。沈阳建筑大学的景观建设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例如校门入口处硬化面积过大,整体基质景观分割过于琐碎,导致景观基质功能的丧失;建筑内部分割出现的灰色空间过多,造成空间和资源的浪费等。但瑕不掩瑜,总体看来,沈阳建筑大学校区的景观设计质朴自然,内容丰富。具有历史意义的物品精心设计安排,体现出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者们用这些真实可感的实体景观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以人文的校园塑造了别样的育人空间。

五.参考文献

[1] 潘海泽,李玲,牟瑞芳.高校校园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J].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