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工作评价(精选5篇)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第1篇

非常荣幸我能够进入XX银行,并已经进行了几个月的实习,这次机会对于我这个刚毕业学生是非常宝贵的。实习的几个月,是让我认识到我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银行金融行业确实是我的兴趣所在,在这并不算长的时间里我却学会了很多很多。

刚进XX行,为了尽快掌握XX行业务,我每天都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岗,练习点钞、打算盘、储蓄业务,虽然那时住处离工作单位要坐车1个多小时,但我每天都风雨无阻,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怕挤不上车,我常常要提前两、三个小时上班,就是那时起我养成了早到单位的习惯,现在每天都是第一个到行里,先打扫卫生,再看看业务书或准备准备一天的工作,也是这个习惯,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业务知识。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个人金融业务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个人金融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流程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针对银行职员这个职位的特点,具体到挫折时,我主动调整心态来舒解压力,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等方面自我评价,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

通过实习的几个多月里,我深感自己的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加努力,取长补短,需心求教。相信自己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表现更加出色!不管是在什么地方任职,都会努力。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第2篇

一、根据核对后的应付账款余额重新建产新账,并及时的填制应付凭证、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除外协厂供应商的期初余额尚需核对外,大部分的应付账数据已经准确。

二、建立库存明细账。在三四月份,因为原来的成本会计突然离职,在没有任何交接的情况下,变压力为动力,要求自己尽快的熟悉公司情况,不断的对工作进行改进,以期更适合公司的现状。将库存明细账分为青岛库、公司流动库、公司原材料库、沈阳库、济南库、北京库、上海库和生产车间库,并对成品库进行了汇总,形成公司总的库存明细账。在建账的同时,将当期该处理的单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但因期初数据不准确,影响了报表的可信度,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

三、帮助采购核对前期的应付账款余额,并对账袋进行了分类整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便利;

四、热心回答同事询问的问题。由于自己以前接触计算机应用多一点儿,积累了一些经验,在工作中,经常会有同事询问,我总是会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大家。我认为大家的能力都提高了,我们的公司才会整体的提高。

五、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发现有的单据在处理上存在问题,便首先同同事进行沟通,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能解决的就解决掉,不能解决的就提交上级经理,同时提出自己的意见提供参考。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房地产,估价,工作过程

一、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之课堂前移

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早在2008就已经开始进行。资产评估专业以房地产评估为主,经市场调查获知,资产评估的专业技术性强、实用性强,企业需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要求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较好的综合素质。

我专业积极探索培养接近社会需求的职业人才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得到广西国联房地产评估公司的大力支技,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由我院专业老师定期为企业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由企业提供根据自身用人标准及需求,参与我院教学计划修订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共同开展教学工作,为我院提供课堂教学前移点和安排实践活动。同时委派房地产估价行业资深人士到学院授课。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前移教学活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克服种种困难做好了市调查报告,经反复修改,最终完成了合格的估价报告。某些学生说“理论知识不扎实在估价行业里行不通”,在此学生心灵上感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某些学生说“能完成实践任务真愉快”,在此学生心灵上体会到克服困难的喜悦和成就感。还有一些同学举得实践过程太短还不够,学到的东西远远不足,还想多做一些,主动要求利用业余时间为估价师做全面市场调查,希望在学校也能像在公司一样,进行实践操作。在公司上课学习和实践操作比地学校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度效果更好,该班的学习风气向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基于本次06级学生的课堂前移所获得的收获以及学生的反馈,我们再次进行了教学改革。

二、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之项目导向教学法

开展科研活动,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资产评估专业中的应用,在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学院现有资源,整合专业课程,打破学科体系,以项目导向开展教学活动。全面系统化进行教学改革,制定切实可行详细方案,现正稳步实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过程如下。

1、建立校内实验室。在校内实验室开展模拟实践项目操作,分三个层次进行实践教学,由浅入深地设计各阶段的实践项目。

(1)初级阶段实践项目:市场调查及学习房地产概念完成实地勘察任务。该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能力,加强建立学生方位感,同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迈开步伐,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精神。旨在加强学生个人能力提高或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育。使学生具备资产评估行业执业人员的某些基本职业素质和技能。为下一步进行资产评估项目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中级阶段实践项目:三大估价方法的学习与应用。该阶段的培养目标:根据实践项目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调查,对房地产的权益、实物、区位进行描述分析,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掌握各种估价方法技术思路与测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核心职业技能。

(3)高级阶段实践项目:房地产估价规范及相关知识的学习。撰写三份完整估价报告,对同一估价项目运用两种方法进行估价。该阶段的培养目标:估价声明、估价假设限制条件、估价结果报告、估价技术报告及附件各部分写作要素的掌握。具有市场背景分析宏观微观因素分析、最高最佳使用分析、估价方法选用分析及价值定义分析等综合能力。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全面扩充知识,开拓视野,拓宽思路。

2、建立校外课堂前移教学点。先行导入参加资产评估公司活动,参观工作场景。由企业高层管理介绍公司结构设置,介绍行业发展历,现状需求,未来发展方向,执业要求。与资产评估资深人员进行交流,以资深专业成功人士为鲜活榜样,感悟职业人品,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吸取他人的工作经验,激励学生树立信心,明确人生目标,驱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实践总结。进行市场调查和实地勘察工作十分辛苦,学生经验不足和调查的方法不对或不成熟经常碰墙,所收集的资料信息不全面,刚开始同学们都觉得压力太大,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不断调整心态,经反反复复的修正错误和补充完善不足,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变得成熟,最终完成对完成了市场调查工作,积累了社会经验,总体质量较好。

07、08级资产评估专业同学们在完成所有专业知识之后开始进行市场调查工作,经整理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和共享信息资源,为房地产估价项目的操作奠定了基础,然后运用三种估价方法分别进行三个估价项目的实务操作,按照估价行业规范要求完成了三份完整的估价报告,同学们感觉到理论与实践有很大的差距,经过实践之后才能真正理解理论知识,才能变成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在此阶段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下学期即将开始的顶岗实习更增加了自信心。

三、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之工作过程系统化

“行动导向”理论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学者针对传统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提出的。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以教学中由师生共同决定的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通过主动和整体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统一。学生可从多种可能的行为方式中选择自己的方式,在行动前可对行动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预测并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有意识、有母的的去影响行动的后果。可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具有先进性,因此,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学开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实现学生与社会的无缝接轨。将三年的教学时间如此分配:在初步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一年),以一年的时间,通过学院专业教师和行业评估师的共同教学、培训,培养出能进行房地产中介(估价、营销、策划、经纪、咨询、测绘)操作的高技能应用型毕业生。

(一)实施步骤

1、学院成立“房地产中介工作过程学与教研究室”,作为校企结合、专业与行业结合的平台,研究所选聘院内专业教师和行业内估价师作为研究人员。

2、以研究所的名义,与企业或行业(桂林市估价师专家委员会)密切合作,制定出对我院房地产评估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3、在校内,设立实验室。由校内专业教师和特聘行业估价师用一年的时间(大学一年级)完成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配以相应的模拟实践环节,见习或实习。

4、在校外,与评估机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进行工作过程学习,估价师作为“师傅”带领学生“徒弟”在具体岗位上进行实际业务操作,按工作爷在各项中介业务岗位上学习工作任务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并进行考核。

5、校外学习阶段,主要的技能、工作技巧和工作方法由行业估价师传授,学校专业教师负责不定期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从中发现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并给予解答,考核的结果以研究所例会的形式反馈给指导估价师,做为下一阶段培训内容调整的依据之一。学生的考核结果作为对指导估价师培训工作的评估依据并作为培训经费下拨的依据之一。

6、学生结束工作过程学习后,论文应由指导估价师和专业老师共同评判。

(二)实践总结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

一、建构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的必要性和思路

大学生实习是指大学生为某一组织提供劳动,获得专业或非专业领域实务经验的过程。典型的实习有四个特点:有指定的实习时间;获取报酬不是实习的根本目的;授予学分;监督工作由大学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联合完成。高校将实习视为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以前实习被看作是联结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桥梁,使大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的知识;现在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实习更多地被视为大学通往职场的桥梁,能够促进大学生从学生角色向从业人员角色的转换,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资本。按照高校的设想,实习期间大学生应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教育和管理。但是,伴随着我国市场导向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张,大学生实习供给模式发生了变化,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学校根据课程设置统一安排实习演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学生以及企业间的多样化选择模式,导致学生往往分散在不同的组织进行实习。高校实习指导教师不可能深入到每个实习单位直接观察和指导大学生实习,只能借助通信工具进行间接的指导,同时实习单位易将大学实习生视为短期雇工而疏于指导,使得身处陌生而复杂的职场当中的大学实习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外部指导而易陷入迷茫,难以通过实习获得进步。因此,做好大学生实习评价工作非常必要和重要。理想的大学生实习评价办法不但能客观、准确和全面地评价大学生的实习效果,而且能够对实习当中的大学生切实起到指导作用。本研究通过对首都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北京工商大学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实习评价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习单位,他们依据学生的实习表现给出文字评定和分数;另一类是大学实习指导教师,他们主要依据学生的实习论文,同时参考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意见给出文字评定和分数。实习单位作为评价主体时,一般采用文字评定法,着重评价学生的实习表现,如是否遵守工作规范、工作态度是否积极、是否掌握了基本工作技能等。文字评定法由于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难以对学生进行客观比较。大学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实习评价主体时,主要关注学生通过实习获得的自我发展。但是,大学实习指导教师受条件限制,一般不能亲临工作现场,对学生的实习评价主要依据其实习论文,而学校对学生撰写实习论文没有严格的规定,学生一般会在实习论文中描述实习的经过、收获和体会等,结构和内容比较松散、随意,导致实习指导教师很难依据实习论文对学生的实习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价结果。鉴于目前大学生实习评价存在的以上问题,本研究试图建构更为完善的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系统探讨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的构成、模型建构的理论基础、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流程,以期达到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并增强对大学生实习的指导功效的目的。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实习的评价各有侧重,实习单位关注大学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而实习指导教师关注大学生通过实习获得的自身发展,他们分别从雇主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去评价大学生的实习。事实上,大学生的实习应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需求,相应的实习评价也应包含这两个方面。为了对大学生的实习进行全面的评价,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将分为两部分——以实习单位为评价主体的部分和以实习指导教师为评价主体的部分,学生的最终实习成绩由两部分成绩依权重组合而成。实习单位评价部分的内容是大学实习生的实习表现。为使评价更客观,将用工作绩效的点评估法取代以往使用的文字评定法。在确定评估点时,可参考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德、勤、绩、能,将评估点定为大学生实习时的工作态度、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和工作能力,评价时可采用Likert五级评定法。以下将重点讨论实习指导教师评价部分的模型建构。

二、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的建构理论基础与评价方法

(一)建构的理论基础——目标管理理论

前文通过分析,认为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大学生的实习论文对其实习进行评价无法做到客观、准确和全面。本研究为提升评价质量,将目标管理理论作为建构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的理论基础。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是为了使管理能够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并实现企业目标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采用的以自我控制为主导思想、以结果为导向的过程激励管理方法。德鲁克认为,管理的真正含义在于设定目标,企业目标是企业最根本的策略。企业目标既是一种借以实现企业使命的投入,也是一种用以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工作。目标管理模式的优点首先是使组织的运作有了明确的目标,使每个员工都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其次是结合了人性管理的思想,主张权力下放,强调员工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充分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后是为业绩的检查反馈和效果评价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基础。大学生实习时接受的现场指导较少,经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没有方向。将目标管理模式引入大学生实习当中,首先能使大学生有明确的实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在实习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主动性、2023年3月上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自我管理和寻求指导来实现目标;其次可将实习目标转化为实习效果评价指标,使实习效果评价更明确和客观。

(二)评价方法——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由弗拉赖根(Flanagan)和贝勒斯(Baras)于1954年提出,用于工作分析和绩效考核。具体做法是管理人员或岗位人员将该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加以详细记录;收集大量信息后,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进行分析研究或者对员工绩效进行考核。关键事件是指平时工作中做的特别好的或者做的不好的事件。对关键事件的描述内容,一是目标,即事件当中调查对象的行动目标是什么;二是情境,即导致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三是行动,即调查对象当时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四是结果,即行动的后果是什么;五是控制程度,即调查对象对结果的控制程度是怎样的。本研究将关键事件法作为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的评价方法。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详细描述自己在实现每一实习目标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数件非常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事件,然后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学生所描述的关键事件对其实习效果进行评价。采用关键事件法的原因,一是其要求描述和评价的是学生为实现实习目标所采取的行动以及行动结果接近实习目标的程度,能很好地落实目标管理理念;二是其要求描述的是具体的实习行为及结果,为实习评价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能有效减少实习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三是学生收到评价反馈后,可以知道哪些行为需要改进,以更好地实现目标。

三、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评价指标的理论依据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的形势下,黄河提出实习对自我的促进效果具体可分为促进工作适应、促进职业发展和促进就业。本研究将这三个实习对自我的促进效果作为大学生的实习目标,同时也作为所建构模型中指导教师评价部分的评价指标。黄河依据组织社会化理论解释大学生实习能够促进工作适应。按照组织社会化理论,新员工进入组织后有一个社会化过程,即员工从组织外部人员转变为具有参与性的内部人员的过程。在组织社会化过程中,员工个人以前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受到冲击与影响,他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我,内化组织和团队的期望与行为规范,掌握工作技能,最终才能成为组织的一员。大学生实习时会发现工作和职场的诸多方面与自己的预期不符,遭遇由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而带来的心理冲击,这迫使他们对工作建立客观、现实的认识,调整对工作的期望,为他们今后正式参加工作后的组织社会化奠定基础。黄河用组织社会化理论对大学生实习能够促进工作适应这一观点进行解释是充分的,但他依旧用此理论分析和解释大学生实习能够促进就业以及促进职业发展却不够透彻和到位。本研究尝试用弱连接理论和职业人格理论分别解释促进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这两个大学生实习目标和实习评价指标。

(一)促进就业的理论依据——弱连接理论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MarkGranovet⁃ter)于1974年提出弱连接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与一些亲人、同学和朋友等形成强连接的社会关系。相对于强连接,人们还有着更广泛而肤浅的弱连接社会关系。强关系维系着群体或组织内部的关系,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纽带联系,它比强关系更能跨越社会界限去获取信息和其他资源。与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关系最密切的社会关系常常并不是强连接,而是弱连接。根据弱连接理论,弱关系是帮助个体获取就业信息和工作机会的非常重要的来源。对于大学生而言,实习之前与家长、部分教师和同学等形成了强连接社会关系,而很少有机会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并建立对寻找工作有帮助的弱连接社会关系。实习作为大学生步入职场的第一步,帮助大学生建立了与同事、上级和客户等之间的弱连接社会关系。这种弱连接社会关系信息扩散成本低、传播效率高,成为大学生与外界交流、获取职场信息的桥梁以及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信息的资源,从而促进了他们的就业。

(二)促进职业发展的理论依据——职业人格理论

约翰•霍兰德(JohnHolland)1959年提出的职业人格理论认为职业和人格都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当一个人属于具有某种能力倾向的人格类型时,往往会对同一类型的职业感兴趣,同时也适宜从事这类职业。好的工作就是自己能胜任且感兴趣的工作,职业选择的过程就是选择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相匹配的职业的过程。由于实践经验的不足,大学生不仅对工作缺乏认识,而且对自身的个性、能力和兴趣等也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会导致他们在职业选择上产生偏差。大学生通过实习,一方面能增强对职场和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不仅能确认自己的职业兴趣,而且可以检验自己的工作能力,从而对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更准确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的实习是重要的职业探索活动,为之后的职业选择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职业发展。

四、大学生实习评价流程设计和实习评价模型的统合

(一)大学生实习评价流程设计

大学生实习评价流程可分为实习前、实习和实习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又可分为几步。

1.实习前阶段。

第一,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关实习的培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实习目标、实习评价主体、实习评价指标和实习评价方法,并向学生讲明他们在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第二,学生制订实习行动计划。培训之后,要求学生制订实现实习目标的行动计划。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写明为实现实习目标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能力、计划采取哪些行动。

2.实习阶段。

在实习当中,如果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或问题时,要求他们向实习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求教。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应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指明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或加强,并提供改进或加强的建议。

3.实习后阶段。

(1)实习单位对大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实习单位对大学生的实习表现可从工作态度、工作努力程度、工作结果和工作能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可采用Likert五级评定法,五级分别为很强、比较强、一般、比较弱和很弱,并分别赋以5分、4分、3分、2分和1分,评价被评学生与一般大学实习生相比在这四个方面的强弱程度。(2)学生进行关键事件的描述和分析。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分别描述在实现促进工作适应、促进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三个实习目标的过程中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和做得失败的一件事。描述这些关键事件时,要求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本人所采取的行动、事件的结果以及自己对结果的控制程度四个方面,描述必须做到真实、详细。另外,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自己在这些关键事件中的优势与不足。(3)学生制订行动改进计划。要求学生在实习后分析和评价自己在实习前制订的行动计划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并制订行动改进计划,以提高工作水平和促进自我发展。(4)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有关关键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实习行动和行动改进计划进行评价。实习指导教师围绕促进工作适应、促进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三个实习评价指标对大学生有关关键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学生的行动与行动改进计划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成功和失败的关键事件的描述是否真实、详细,学生分析事件成败的原因是否全面和准确,学生对实习行动计划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合理、到位,其行动改进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挑战性。(5)实习指导教师综合自己和实习单位的评价给出最终评价。实习指导教师将自己给出的评价成绩和实习单位给出的评价成绩分别赋予合理的权重,然后合并得出学生最终的实习成绩。

(二)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的统合

综合以上论述,本研究所建构的大学生实习评价模型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以实习单位为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为实习表现,评价指标为工作态度、工作努力程度、工作结果和工作能力,评价方法为Lik⁃ert五级评定法。另一部分以实习指导教师为评价主体,以目标管理理论为建构模型的理论基础,评价内容为实习对自我的促进,并依据组织社会化理论、弱连接理论和职业人格理论分别确定促进工作适应、促进就业和促进职业发展三个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为关键事件法。最后实习指导教师按合理的权重比例合并两部分的评价成绩,给出最终的实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勇,范冠华.找回从学校到工作的“中间地带”——大学本科生实习类型区分于意义解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3(4).

[2]石卫林.大学生过早实习:促进抑或阻碍学业参与?[J].复旦教育论坛,2023(2).

[3]张勇.大学生的实习权益保障及制度构建[J].教育评论,2007(6).

[4]林观土,于红波,罗璇.土木工程测量实习成绩评价改革与实践[J].测绘科学,2009(4).

[5]刁洪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生顶岗实习评价模式[J].职教论坛,2023(11).

[6]杨轶,李艳灵.顶岗实习评价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8).

[7]王忠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23(3).

[8]邱国栋,王涛.重新审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一个后现代视角[J].学术月刊,2023(10).

[9]任燕.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J].教育评论,2023(6).

[10]刘津平.新版ISO9000标准关注目标管理思想[J].社会科学家,2002(5).

实习工作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建筑施工;教学

教育评价这个术语多年来一直被狭义地理解为教育测量,又进而被限定为教学测试。在教学实践中,只重视测试形式,忽视非测试形式的现象更为严重。其实,教育评价的对象十分广泛,教育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教育评价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功能,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而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着过度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阻碍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自主性的发挥等诸多弊端。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能够为师生提供促进发展的信息,其目标在于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及提供决策依据。形成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形式、内容和方法的元化,适合建筑施工技术教学的特点。

1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形成性评价理论是综合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从而设计出的一种评价方式。

人文主义将动机描述为可以使人成长发展及实践其潜能的内在动力。学习者的动机取决于他们如何看待自己,好的教育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看作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可以自我学习,并且鼓励他们自觉地做到行为一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的驱动下,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

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学习和评价的观点都由原来的一味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从评价具体的、孤立的技能转变成整体和跨学科评价。

认知心理学已接受了一种构建主义的哲学,也就是当学生们构建自己的学习时,他们学的最好;运用自我评价时学的最好;目标明确时学的最好。

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盲目的,以这种方式学生们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及进步。

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就是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的过程,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是主导因素,是价值的基础,环境是限制或促进潜能发展的条件,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人的潜能及其社会价值并无矛盾,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最高的社会价值。

人文主义、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在过去的四十几年中已对如何使学生们学习得更有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综合上述理论成果来设计评价方式,可以创建出更有效的评价模式供教师借鉴,这些评价方式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机会,使其能知道自己了解了哪些,可以做些什么。

2建筑施工教学中引用形成性评价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大土木工程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中各主要工种工程的工艺原理、施工方法,以及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因此内容覆盖面广,实践性极强。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考核的方式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学生具体学到什么程度,将来工作中能利用多少都不清楚。而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性,用评价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教学中,主动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弥补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新晨

3形成性评价在施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3.1评价形式的多元化由传统的单一教师评价形式改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使学生从被动受评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将施工课程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例如施工技术中的混凝土浇筑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完成后,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到的情况,并与实际工程相对应,同学间互相评价,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通过与同学的讨论,学生可以说出他们的忧虑,听取他人的观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可以弥补教师评价等外部评价的不足,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

3.2评价方法和内容的多元化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试和考试来检查学生对施工技术这门课的学习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形成性评价方式有座谈、访谈、测试、生产实践、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

例如布置实际工程情境作业。将在施工现场常见到的问题设置成情景作业,布置在课堂上,并且将大家所得出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这样,即培养了同学们交流学术问题的习惯,也加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1]。进行几项施工实习操作,如施工技术中讲到绑扎钢筋的方法时,可以直接带学生到校内实习工厂进行绑扎钢筋的实践操作。在绑扎钢筋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了解绑扎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满足规范的要求。并对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认真领会其中的要领。

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举办专题讲座,主要讲授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等,同时也可聘请有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使学生了解现代建筑施工中的最新前沿知识。同时讲座结束后,让学生自由提问,通过学生提出的问题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而指导下一阶段的教学[2]。

加强生产实践的考核,生产实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是整个实习过程仍是在指导教师控制下进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工地的巡视检查与指导,分期递交实习报告和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后检查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鉴定,在组织实习答辩和认真审阅学生实习报告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考核[3]。

改革课程设计内容,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作为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检验,也是为培养学生日后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手段。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实际中的一部分,力求课程设计的最后成果达到施工的要求。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通过对课程设计内容的考核,有效的促进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提高[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