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材料(精选5篇)
英语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一)教学经验的积累
作为实习教师,工作经验比较欠缺,除了探索教学外,我不断的向资历深厚的教师虚心请教。并以听课的形式到课堂上去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与经验,来丰富自己的实际教学能力。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教法,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来解开一些教学工作的迷团。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养成学习习惯。不断吸取知识甘露。丰富自己知识营养,使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并走向成熟。虚心听取老师的意见,自我总结,找出不足。另外,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融入到学生。
(二)合格教师的必经之路
在指导教师及学生的建议下,我积极参与讨论、设计教案等等。使我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案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讲解清晰、教态自然。在讲解词汇和句子时,选择的例子有说服力,深受教师的好评。当然在刚开始讲课时,由于经验不足和临场应变能力不强,课上会出现一些诸如:“讲解重要不突出,讲课顺序不清”师生配合不够默契和板书条理不强等问题。针对出现这些问题时,指导教师要求我多听课。并面对面的指出我的不足之处。帮助我修改教案,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语言语调、节奏感,选择有说服力的例子,解释各种语言现象,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当学生有疑难时,热心解答、帮助差生。
(三)成绩与不足
将近四十天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实习,我们全体实习生严格按照《师范大学实习生管理条例》和教育实纲的要求,并严格执行陇西二中相关的教学制度,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在三十多天的时间里,我们的教学方法有了明显的改进,教学经验有了明显的提高,也获得了很多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迈出了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从教学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班主任工作纪律等各方面来说,这次教育实习是成功的,受到陇西二中全体师生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英语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然而选择怎样的英语材料让学生学习是让教师感到很为难的事。初中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还比较薄弱,过于复杂的东西初中生很难看懂,况且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引导学生看课后阅读材料。以直接阅读英语名著来说,英语世界名著中涉及的知识太多,比如它会涉及很多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等;陌生的单词太多,对初中生来说,直接阅读英语名著会非常吃力;如果是长篇的世界名著,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读完,学生还有其它课程的学习任务等。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就要根据初中生的学习情况给他们选择阅读材料,只有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才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为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方法
1.让学生阅读时事材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通常都能比较方便的接触网络,同时初中生具有对各种新鲜事儿都很感兴趣的特点,他们很喜欢了解最近发生的时事。而且英语新闻通常篇幅不太大,新闻中常常会出见常见的词汇,它很适合初中生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直接学习网上的英语报刊等时事材料。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Online Travel”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看英国BBC英语网站、YAHOO英语网页、GOOLGE英语网站等,这些英语网站常常会播出原版英语的时政消息,学生可以一边阅读英语,一边了解国内外的时政大事,学生通过阅读英语原版资源不仅能掌握课本以外的英语知识,而且能让学生能了解国内外的最新资讯。
2.让学生阅读英语小说
谈到给初中生布置英语小说,有些教师又难理解,因为初中生的知识积累不够,他们不可能阅读过于深奥的英语小说,如果让他们阅读篇幅那么长的世界名著,学生能读懂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切块分割的方式阅读英语小说。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英语名著《The Three Musketeers》,该小说的故事情节不复杂,行文方式也较简单,涉及的专业知识不多,同时这部小说是以四个主人公的各自行动为主线,它的很多章节都能单独成篇,教师可以通过这篇小说的特点切块分割引导学生阅读。比如教师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学生负责阅读指定的一个章节,等到学生阅读以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或者以缩写的方式描述该书里的内容。学生互相交换学习的内容,能够对其它章节的故事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切块分割的方法能简化英语名著阅读的难度,同时学生得到其它学生的交流与推荐,会对其它章节的内容感兴趣。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阅读英语名著,学生不仅能自主的学习英语,而且如果学生能长期坚持阅读英语名著会逐渐培养出英语语感。
3.让学生阅读英语公文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如果一直学习英语小说、英语时政材料等,学生对英语翻译的认识将仅仅停留在娱乐的阶段,有些学生对英语翻译这门工作产生好奇,他们很想了解一名真正职业的英语翻译会做什么呢?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材料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英语公文资料。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Asia”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两家亚州公司进行交易的商务公文、一些英语原版合同等。这些资料会涉及一些比较专业的术语,使用的格式也很正式。学生通过接触英语公文,不仅能拓宽自己的英语知识面,而且也能通过不断学习锻炼自己实践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为学生选择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应用要点
1.针对学生的兴趣选择材料
教师要了解,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自主阅读英语课本里的知识,是觉得课本里的知识太枯燥,讲述的内容没有趣,因此教师在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时事材料、英语小说、短篇幽默笑话等,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不仅能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而且能培养出英语语感。
2.针对学生的生活选择材料
学生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兴趣,同时也希望能将自己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有些学生希望自己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希望能写流畅的英语文章,有些学生则立志未来成为英语翻译等。他们不满足于学习娱乐方面的知识,他们还希望能介绍一些更实际的知识等,教师可以能实际应用上的英语材料。比如英语的计算机知识、商务公文等,学生学习以后不仅能加深对英语的了解,还能尝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3.针对学生的层次选择材料
英语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语言输入假说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策略
听力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听力理解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据美国语言学家保尔?兰金(Paul Rankin)统计,在外语学习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仅占9%。[1]这表明人们几乎每天有一半时间在倾听。2004年6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对教学目的的要求压缩成一个层次: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2]根据《要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主要两个问题,即打好语言基础与培养语言能力。然而,学生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翻译,忽略了甚至缺少听力训练。进入大学后,基本上他们都只是停留在只会看,只会读的层面上,听力成了他们的薄弱环节。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我结合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进行探讨。
一、克拉申“语言输入假设”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1985年提出了在语言学界很具影响力的“语言输入假设”。他指出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最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可理解性――理解输入的语言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既有趣又有关――输入的语言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越有趣,越相关,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非语法程序安排――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是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3]
二、语言输入假设在大学英语听力材料中的应用
(一)听力材料必须是既有趣又相关
根据克拉申关于最佳语言输入的特征描述,输入的语言越有趣,越相关,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明显存在内容过时,不贴合实际等问题。这样的教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帮助学生听懂现实生活的语言。例如著名的美国连续剧Friends,多年前我学习英语的时候,该剧被奉为经典。时隔数年,仍有学校在沿用该剧做听力的补充材料。现代语言的发展速度飞快,词汇、语法等应用每年都在创新。因此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教师不仅应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贴近现实生活的材料,还必须是与时俱进的材料。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多方收集合适的听力材料。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收集材料的便利。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方便地找到最新的英语材料,如BBC的纪录片,VOA的新闻,网易公开课的外国大学课堂视频或者教授讲座,最新的英语连续剧、电影、歌曲,等等。这样的材料才是贴近生活的真实材料,才能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现实的语言。
(二)听力材料必须具有可理解性
克拉申在著名的i+1公式中指出了理解输入的语言是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克拉申把i定义为学习者目前的水平,把i+1定义为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下一个语言学习阶段。适合学习者的材料应该是略高于学习者目前水平的材料,即i+1的水平,两者的差距不仅可以保证学习者能够理解,还能为学习者提供进步的空间。这才是适合学习者的材料,才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是i+2,那么材料的难度过大,对于学习没有意义。教师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不仅得既有趣又相关,还必须具有可理解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区分学生的水平,在上文提到的材料的选择上加以斟酌,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其中的词汇应是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的,语速适中的材料。听力材料过难,过多的新单词,复杂的句型结构,等等,都会妨碍语言输入。此外,听力材料也不能太简单、太容易,否则学生会对材料失去兴趣,同时也影响学习的成果。
(三)听力材料的非语法程序安排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理想的输入有非语法程序安排的特点: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习,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听力课是一门基础技能课,不是语法课。听是为了达到理解沟通的目的,只有听懂了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例如,很多人的中文口语里有很多的语法错误,但是这并不妨碍彼此的沟通。英文也是如此,很多外国人讲的口语也不完全正确。我在英国留学时和一个英国老师讨论过一个话题,就是“我要去剪头发。”这句话只能说成“I want to have my hair cut.”吗?当然,中国的老师会告诉你,这是正确的用法。但是英国老师告诉我,在口语中,说成“I want to cut my hair.”也是可以的,因为大家都听得懂你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听力课不应该成为语法课。很多老师在学生无法听懂理解听力材料的时候,往往通过展示材料,甚至翻译材料来使学生明白材料的内容。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那么如何来帮助学生理解材料中的内容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在于预听环节,也就是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对材料涉及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新单词讲解,听力材料的分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对于即将要获取的信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减少学生的焦虑程度,提高学生的自信。
(四)听力材料必须有足够的输入量
根据克拉申的观点,理想的输入应具备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一个新的语言结构,仅靠几道练习几篇短文远远不够,它需要连续多个小时的有内容,有乐趣的广泛阅读和许多的会话才能解决问题。[4]我国大部分学校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课课时安排不足,班级人数多,教师在有限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听力训练。例如我校,大学英语视听说的课时是每单元3个课时,3个课时里面还必须进行口语训练,可用来训练听力的时间非常有限,难以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输入量。此外,过分依赖听力教材会造成输入量过于单一,难以达到让学生学会在实际交流中所需要的语言的目的。听力材料除了要量大,还必须具有多样性和全方位性。教师可以多方面收集不同类型的素材,如纪录片、电影、新闻等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贴合实际的语言输入。这就需要进行课堂改革,增加听力训练的课时,同时,应该增加学生的课余阅读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足够的语言输入量。
三、解决大学英语听力问题的方法
(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虽然几乎所有的文献都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但是我认为,教师在很多时候仍然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听力材料的准备上。在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中,他指出教学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好的语言输入,这些材料应该是有趣的,相关的,可理解的,同时又是大量的,多样性的,全方位的。没有最佳的语言输入,就难以达到最佳的输出。
(二)充分认识到语言习得的非语法程序安排
我认为,这一点恰好是大多数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教师在训练学生听力的时候应避免把听力课变成语法课。为学生分析材料固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听力材料,但是那只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是听力能力。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怎么帮助学生听懂材料。听才是关键,听才是目的。预听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一般是这样做的:首先,讲解材料中出现的新单词。其次,介绍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再次,让学生看问题,找出问题里的关键词。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关键词的作用就像地图中的地标一样,能够帮助你定位材料播放到何处,定位到你要找的信息。最后,让学生brainstorming,即头脑风暴。就是让学生根据所要回答的问题和自己掌握的知识来猜想材料会涉及哪些内容。经过这四步的预听,学生会对即将到来的材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准备,那么学生会更有自信地去听。
(三)正确展示材料和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听力教学还停留在“放音―对答案―讲解―再放音”的简单枯燥的教学模式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上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教学效果不佳。对此,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大力开展协作式教学。[5]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首先,教师应该摆脱以往“录音播放员”的角色,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准备好的理想的语言输入通过多媒体技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相结合,生动活泼地展示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语言环境,尽可能地使学生摆脱埋头做题的思想,帮助学生降低焦虑,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加“理想的语言输入”。其次,教师需要认识到,语言的输入是为了输出,而输出不应该只是做题,而应该是听懂材料。这里,我建议教师可以通过个人回答,小组讨论,简要复述等方式将“听”与“说”结合起来。听是输入,说是输出。听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有机结合体。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听懂材料,又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然后老师加入讨论,这样的形式最佳。因为有很多学生担心自己的表达错误或者是答案不够好而害怕站起来进行个人回答。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英语的实际交流,一方面教师加入讨论,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以肯定和鼓励的为主。对于正确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不断地增强学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应该允许学生犯错,对于学生的错误,应该减少批评,增加其安全感,使其有不断尝试进步的动力。
四、结语
听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仅靠课堂上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坚持练习。听力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及提高听力技能是所有英语教师所关心的话题。克拉申的“语言输入假设”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可以积极改进的理论依据。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理想的语言输入,在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的焦虑感,树立学生对听力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具有源源不断的英语学习动力。此外,教师应不断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对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洋洋,朱莉.输入理论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科技信息,2009,(6):455.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 [M].London:Long man,1985.
英语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可理解性输入目前,我国各个大学对于学生英语水平 日益重视 ,对学生英语素质的考评也更加严格,大学生纷纷忙于应对。比如在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前突击单词 ,以此来增加词汇量;或者临阵背诵作文,考场上生搬硬套等。这些现象造成了大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中式英语”泛滥,“聋哑英语”当道。虽然学生在突击式背诵单词之后暂时增加了词汇量,应付了考试,然而由于违反科学记忆的原则 ,短时间内便会忘在脑后。有的学生词汇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在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时一头雾水 ,听不懂对方表达的意思,又或者能够理解对方 ,但存在严重的回答障碍 ,句子已经呼之欲出,然而语言组织很失败 ,语序颠倒语法错误 ,严重缺乏语感,甚至用汉语的表达次序和语法来表现英语。我们的大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英语,到大学至少已有五年的学习经验,结果却是绝大部分不及格。大学英语课堂应当是升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殿堂,如今为什么起不到相应的作用?下面以Krashen的输入理论为基石来讨论它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一些启示 。
一
、可理解性输入简介着名的输入理论是美国语言学家 Krashen提出的,最早见于 20世纪 80年代 出版的 《语言 习得 的原理与实践》。
Kra~shen在该书中提出了习得——学得、监控 、输入、自然顺序 、情感过滤等五个假说,其中输入假设是理论的关键和核心 ,它剖析了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理解吸收各种语言材料的过程 ,其他的假设也或多或少与输入假设有着内在的关联。他认为,语言的习得要想发生 ,仅仅和一些输入的语言材料打交道是不够的,学习者更多的需要可理解性输入,当学习者本身的有关学习的机制没有被调用起来的时候 ,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可以首先依靠可理解性输入。即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所接受的输入应该比他当前的语言水平略高,即应输入按照 自然学习顺序的下个阶段的知识 ,并且关键是学习者能够抛开一些表面的信息去理解更深层次的意义。Krashen将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定义为 i,那么应当接受的就是 i+l阶段的输入。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很好的回答了应该怎样习得一种语言,尤其是非母语。当然 ,我们可以看一 一出,Krashen的理论过多的强调输入的作用,学习者本身的能动性则遭到了忽略。因此我们应该批判的接受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可理解性输入理论的正确部分完美的结合到大学英语课堂上去。
拿如何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口语能力 )举例 ,输入的材料怎样才能变成所说的可理解性输入,学者认为,第一种方法是使用的是学习者之前知道或者熟悉的词汇和结构,但是由于没有提供下一阶段的新材料,这种输入并不能使学习者有所进展。第二种方法是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习者用现有的语言水平去表达他没接触过的材料,不管是通过语言情景还是非语言的情景。第三种方法是在与非母语的人交流过程中动态的调整输入内容,就是根据交流情况随机应变。总结来说,第二 、三两种方法既满足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新语言材料的条件 ,也保障了交际的持续发生,因此可理解性输入主要来源于此。
二、可理解-眭输入在大学英语课 堂的应用1、在课 堂上创造相近的语 言环境我们知道 ,我们之所 以能够很流利的运用汉语 ,是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长期在母语的环境中熏陶,即使还未入学的儿童都能够很顺利的与人交流,在入学后经过不断的系统的学习,最终对汉语运用 自如。这也同样适用于对英语的学习。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学课堂上仍然保持着 自己对单词“注释”的习惯 ,将英语单词的读音注释成有相似读音的汉语,导致不看汉语注释便看不懂音标,不知道如何发音等等,这极不利于英语学习的进步。因此,联系 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来说,创造类似英语母语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经过耳濡目染之后听说能力得到迅猛提升。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多说英语,尽量整个上课时间都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用英语与学生互动交流,用英语阐述新单词的含义等等。
教师使用与提问等的英语难度应当符合可理解性输入 i+1的理论 。
除此之外,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应尽量使用英语对话 ,不论是在英语课堂上或是在13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课下英语作业 ,笔者的大学英语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用英语交笔友,笔友都是本班的同学 ,彼此用笔名,学生不知道 自己的笔友是谁,两人可以在英语书信中讨论各式各样的问题,最后效果十分显着,本班学生在听说读写四项考核中全部及格。可以想象,创造一个如此 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大学生的可理解性输入。不仅如此,大学里的许多社团也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还有英语沙龙 、英语角、英语晨读等等,给学生创造了有效的母语氛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今基本每所大学都有 自己的留学生学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与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交友,相信他们也乐于彼此促进共同进步,如此,在互动交流中有效的对可理解性输入进行吸收消化。
2、恰当的组织英语学习材料
根据可理解性输入原则 ,学习者所能接受的材料输入应当比其现有的水平略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单词句子或者语法等应尽量接近学生的当前水平,也可以有选择的使用一些新单词或语法结构,这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反馈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以当前方式接受新东西,如果学生抗拒、不适应等的反应较强烈 ,教师重新调整材料难度,最终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对新输入的接受。
在给学生挑选学习材料的时候 ,教师应反复权衡各个资料的真实难度 ,选择难度符合 Krashen可理解性输入理论的材料。这点很重要,拿听力方面的材料来说,如果材料包含太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词汇或语法,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原则上选择的难度应与学生现有水平相适应。此外,教师选择语言材料的时候不要随大众 ,就是说跟盲 目的跟别的教师选择一样的材料 ,尽管这些资料 口碑很好 ,作者是权威人士,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正如孔子说的“因材施教”,和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同出一辙。
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规定,生词量应控制在单词总数的百分之三上下,因为生词太多就不符合 i+l的原则,这些材料就不能称之为可理解性输入。因此,在选择英语材料的时候,教师首先应对现有教材难度熟记于心,才能将输人材料与之细致比较。
3、增加学生在听和读方面的语言输入我们知道,听和读堪称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 ,正如我们前面所举出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阅读方面有“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等。之前提到过的聋哑英语正是听读方面输入不够好的体现。尽管现在大部分大学生有着比较多的词汇量,但是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本身已有的语言材料不能被组织成文 ,这是因为学生听和读方面的输入少之又少,语感严重缺失。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听英语新闻、多读英语杂志和小说,培养学生的语感。如今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方式,已经在我国各大学课堂得到了普及。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更多视听方面的输入,毕竟英语课堂上的时间很有限,教师应鼓励引导学生课余时间去多功能语音室学习,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杂志小说或者电影 ,以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材料的接受和理解。大量的阅读不仅包括新单词新语法,而且还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方式。有研究证明,阅读使学习者接受更多的信息,尤其是在英语的学习中,大量的阅读积累的单词、句式 、语法以及文化背景等知识越来越多,学生不仅在与人交际中反应加快,而且在写作中也文思泉涌。
另外 ,还可以组织课前的英语演讲,题 目和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 ,期末组织总评比。这也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很可行的方法,也无疑是增大学生阅读量的好方法 ,而且,当学生所学的东西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想法中时,学生下意识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4、注重背诵 的作用
哲人说,记忆是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条件。理解起来很简单,如果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不强化记忆,那么他所有已经接受的输入都是暂时的、不可靠的。记的东西越多,运用的时候越 自如,思维才不会枯竭。通过背诵可以有效的强化记忆,背诵是学习语言时最基本的方法。比如,我们现在所积累的英语单词和语法一般都是初、高中时所学得的,因为初、高中时我们背诵了大量的单词和语法,不断的强化对这些材料的记忆;我们现在所运用的古诗词 ,一般也都是初、高中积累起来的,持续的背诵很大程度巩固了这些知识。另外,背诵可以很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可以说是学生在英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特质 ,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将语感培养好会省去很多弯路。这就是语感的强大功能,正如“无心插柳柳成荫”。背诵所能培养出来的语感有助于“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当英语的思维习惯养成了,英语就离母语不远了。
5、在英语词汇 中输入 大量语 句块这里所说的语句块通俗来讲就是词汇化的句段。经过证明,在词汇的记忆中,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语言输入比学生与人交流中动态调整的输入更加有效,因为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不多,因此事先准备的包含新词汇的语言输入十分高效。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回避学生本身固有的“中式思维”,对应我们前面提到的“中式英语”。笔者大学时的英语教师就很好的利用了这种方式,将一个词汇或者短语用几十种的语句块表达出来 ,极大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认识。在之后的交流中,更是很好的摒弃了对号入座的定向思维,结合背诵 ,结合语感 ,使学生对语句块的使用更加熟练,从而在交际中英语脱口而出。
英语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3)05-013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有限教学时间无法满足《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生所掌握词汇量需要,也无法适应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很多初中英语教师忽视课外阅读,只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课外阅读能力较低,影响了英语语言的运用,达不到语言教学真正目的。本文在基于初中英语自主阅读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意义,并就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指导策略进行探讨。
1.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意义
1.1与英语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英语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大量练习似乎成了提高英语成绩的主要途径。做阅读练习,占据了英语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一味地做练习,让原本生动有趣的英语学习变成枯燥乏味,逐渐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许多学习者学不好英语的重要原因。通过开展英语课外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提高和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
1.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广泛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反复接触课堂上所学的词汇、短语表达和句法结构,从而达到潜移默化、自然吸收的效果。从而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标中对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都有明确的要求,查字典,注意生活中的英语,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等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课外阅读英语可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2.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关系,做到课外阅读对课内学习知识的补充和促进,使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时要有趣味性和适应性,并做到多样化。材料内容的难易要适度,要结合课堂学习的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升级。材料的生词不要太多,篇幅不要太长,否则不会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推荐给学生阅读材料。初一年级学生阅读材料选择,以短小精悍、幽默有趣为主。材料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这些材料会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如The Frog Prince《青蛙王子》,Snow White《白雪公主》,Cinderella《灰姑娘》等备受初一年级学生的喜爱。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材料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初二的学生要选择一些比较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 报刊阅读。如《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英语周报》等,这些都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体育、娱乐、学习等题材,很受学生欢迎。对于初三的学生,因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对自己的阅读内容也有所偏好,教师要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量,并向学生推荐英语阅读系列教材,鼓励学生随读摘抄好词句,甚至可以用英语写短小的读后感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有效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学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从细微处做起。在学生刚走入初中上第一节英语课时,教师就要向学生说明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适时加以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到具体的指导帮助,教师都要精心安排。例如,利用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时间安排一定量的阅读。在英语课外阅读中部分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缺乏信心,被动地读书,因此,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逐渐增强阅读意识。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在班级建立英语阅读角,专门设立橱柜,在里面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英文连环画等材料,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里进行阅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在班级创建英语阅读环境,让学生体验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就要利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要提倡朗读,要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对于材料中的精彩段落要背熟,以训练学生英语语感;要提倡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提高。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即:默读、略读、细读。在阅读过程中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主题句。
在初中英语阅读训练中,教师要侧重指导学生寻找主题句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时综观全文,仔细体会章节、段落、语句之间的联系,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回答一系列有关细节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的全部内容。从对篇章开头的某些关键性词语的认读和理解,头脑中立刻开始对全篇内容的预测。从阅读开始到阅读结束的全过程中,通过对关键性词语的认读与理解,或证实开始的预测,或否定开始的预测而产生新的预测,达到对全篇的理解,把握文章前后呼应以及章节段落之间的联系。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篇章到语句,从大意到细节,达到对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真正理解,从而使学生将其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在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推动下具备了基本的前提,而其本身又能够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强化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现阶段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究相关的教学措施,以学生基础知识的强化、英语阅读材料的整理、学生阅读笔记的记录以及定期的英语交流等形式不断地促进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以帮助初中阶段学生获得英语方面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