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精选5篇)

社区教育范文第1篇

社区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都发挥作用的一种全方位的教育。它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更是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教育与活动的总和。党的十提出,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日益强调服务民生的社会建设中,社区教育已经从原来的边缘化逐步走向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中明确提出:“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近年来,全省要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各项指标为契机,把人的终身发展作为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在继续做好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社区教育在我省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由于我省苏南、苏中、苏北的地域经济差异,苏北地区尤其是农村基层社区教育的地位及作用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克服制约发展的瓶颈,搭建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助力。

一、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1.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省市县社区教育虽已有了相配套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觉得有很多的不完善的地方,严重制约着我们社区教育的开展。譬如说,我省社区教育从上到下虽形成了以省级开放大学为龙头、市县级社区大学(学院)为骨干、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及居民学校为基础的五级管理运行机制,但到基层由于缺乏统筹性和整体性,教育资源分散、管理多头,协调整合操作困难,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要么被动应付,要么单打独斗,工作难开展。

2.教育意识淡薄

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困境,其实就是人们对农村社区教育意识淡薄的具体体现,换言之,对于发展农村社区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上至领导层面,下至普通百姓,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农村社区教育”的意识偏见,忽视了校外教育的存在形态,导致领导干部不愿投入、百姓群众不愿加入的教育意识淡薄的局面。

3.教育师资匮乏

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可是,我们农村社区教育的师资不尽如人意,社会兼职的较多,文化层次低,拥有农村社区教育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在我们县社区教育仍挂靠在中心小学,人员、编制都在小学,虽然有专职的管理人员,但专职教师少、专业素质缺失。因此,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地区农村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4.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可是,政府对农村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微,这直接导致农村社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正常教育活动难以为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费不足必然会导致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后劲乏力。

二、大力发展基层社区教育的有效措施

1.创新管理体制

政府应该创新农村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明确政府与社区之间的权责关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宏观决策层面上,政府必须有所为,依据相关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计划,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扫清外部障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当好督导。

2.实施精准培训

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必须结合当地实际,与党的富民政策相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一我镇是农业大镇,面上要重点围绕“农业增收,农民增效”这方面组织开展作物栽培、农产品深加工、农机培训、家禽家畜饲养、河蟹养殖等技术培训活动,聘请职业学院教授及其专业技术人员到校讲课、讲座,提高农民多元技术,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以经济收益让农民在家“务农”,以农致富;二是全镇还有1000贫困户,点上要对贫困户精准定向扶贫培训。了解贫困原因、制定脱贫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扶持、基金支持,长期跟踪,确保如期脱贫。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必须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了解农民所需,掌握一门技术或上一个项目,能从地里挖出金娃娃,家前屋后也有摇钱树。

3.加强队伍建设

针对农村社区教育师资匮乏,应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潜在的农村社区教育师资的培养;二是对现有的农村社区教育师资的继续教育。针对农村社区教育相关人才的缺乏,政府必须加大投入,重点筹划,积极发展和建设适合于农村社区教育需要的高等教育专业,为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培养充足的人才。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现有农村社区教育师资队伍的继续教育工作,或者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相关的师资培训,来提高农村社区教育师资的综合素质,深化专业知识。

4.多方I集资金

社区教育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而开展农村准社区化教育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所以,加强农村准社区化教育模式的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新时期的重要使命

“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在阐述“小康社会”的特征时首先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社会的各种不和谐现象越来越突出。所有这些,不仅影响着小康社会的建设,更有悖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不难看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家层面上,要通过制订合乎国情的政策和法律来调控社会;在公民层面上,需要通过各种学习来不断增强自己的自律能力和生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从这一角度讲,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首先要构建学习型社会,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在于尽快发展社区教育,尤其是发展农村准社区化教育。

二、开展农村准社区化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我国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建立起了以社区为依托,整体育人、提高全民素质的新格局,促进了教育和社区(社会)的结合,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显示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厉以贤、叶忠海、黄云龙、马叔平等学者从基本理论、战略规划、宏观管理等方面,概括了我国当前社区教育的新经验、新观点,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综观国内众多专家的研究,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着眼于城市的社区教育,而忽略了拥有9亿人口的农村教育,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又却在农村。此时此刻,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准社区化教育”更为显得迫切,开展农村准社区化教育模式的研究更是任重而道远。所谓“农村准社区化教育”,就是以农村为依托,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宗旨,以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

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是农村准社区化教育的重要特色

根据各地情况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但一般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学历教育。提高农民学历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程,除全日制学历教育外,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学历教育则是搞好这一工程的重要环节。业余教育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历教育,比如高中学历教育、大专学历教育、本科学历教育等,要充分满足农民的求学需要。业余学历教育应以当地电大、普通高中、职高为依托,开设相应的成人学历教育班,以固定办班和送教下乡相结合,以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农民的学历为天职,把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学校的教育职能充分体现出来。

(2)劳动力转移培训。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关键是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点,主要是技术培训。通常较普遍且容易掌握的技术有: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如茶叶加工、竹制品加工)、建筑装潢技术、五金制造加工技术(如轴承加工)、纺织加工技术(如制线、织衣)等等。因为这些技术的培训农民都有自需性和迫切性,所以一般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组织培训。这些技术的培训,一般可以请当地企业的业主和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教师,培训时间为半个月左右。另外,为解决农村中年妇女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组织家政服务培训。家政服务培训的主要内容不是技术,而是职业道德、生活常识及礼仪。家政服务的培训,一般应请具有经验的专家担任培训教师,培训时间也在半月左右。

(3)法制与道德教育。做好农村法制与道德教育是提高农民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等等。道德教育主要围绕"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以"八荣八耻"、公民基本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为主要教育内容。因农民居住分散,农村交通不便,农事季节性强,且农民流动性大,所以,如何开展有效的教育是一大难题。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教育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农闲或晚上为宜,一般可以以行政村为集合地进行教育,也可以以中心完小为集合地进行教育(主要以学生家长为教育对象)。教育形式以专题讲座、宣传窗、黑板报、电视广播等为主,甚至可以利用电影放映或文艺演出来集结农民,借此机会适当适时地进行教育。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利用有线电视和网络开展远程培训,也可制作光盘进行实地播放。

(4)文化、体育、艺术教育。大多数农村,经济比较贫困,精神比较贫乏,观念比较落后。因此,加强对农村的文化、体育和艺术教育,是搞好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农村的文化、体育、艺术教育,应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比如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小型的文艺演出队(如民族乐器演奏队、地方戏曲表演队)、体育竞赛队(如乒乓球队、篮球队、排球队)、农民书画协会等。除平时各村自行活动外,乡镇要定期举行各种比赛或会演。这样既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大大增强了农民的凝聚力,对营造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四、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与管理网络是开展农村准社区化教育的重要保障

如何有效地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与管理网络是关键。各县(市)以人事局、教育局、司法局、文化局、劳动局、财政局、广电局、县(市)级电大等单位为成员成立“农村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站”,各行政村也要成立“农村社区教育联络站”。这样,从上到下形成一个放射状的培训管理网络,以确保培训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各自的主要职责分别是:人事局,主要负责日常工作的统一协调,如收集各乡镇反馈的信息、安排培训内容、联系通知相应的成员单位等;教育局,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劳动局,主要负责富余劳动力转岗的技能培训;司法局,主要负责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文化局,主要负责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培训;广电局,主要负责有线电视和网络的支持服务工作;电大,主要负责解决农民的高等学历教育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财政局,主要负责各类培训的后勤保障;乡镇“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站”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培训教育的组织工作,如发放培训通知、联系安排培训场地、收集反馈培训信息等;村“农村社区教育联络站”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发动有关村民参加培训,协助乡镇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站落实培训场地、收集反馈培训信息等。这样,既可以解决“有人听无人讲”或“有人讲没人听”的尴尬局面,又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类培训,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农民的各种教育需求。

总之,搞好农村准社区化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农村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人在此抛砖,意在向大家引玉,为共同搞好农村教育出谋划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为构建和谐社会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夏学銮.和谐社会概念的由来[N].中国教育报,2005-05-14.

社区教育范文第3篇

(一)社区教育网络课程课程与网络融合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教育形态,这就是网络课程。《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2008)》明确了网络课程的概念: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照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7]网络课程在学历教育,特别是远程开放教育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非学历教育中也被逐步重视起来,比如干部教育领域。近些年,伴随着数字化社区建设,网络课程在社区教育领域也逐步得到应用。但总的来说,目前社区教育领域开展网络课程建设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也不够深入,因此,社区教育网络课程的定义尚不多见。陈乃林认为,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就是“借助网络将社区的内容呈现与教学实施进行有效整合”[8]。李惟民认为,社区教育网络课程,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社区教育目标和现代教与学理论,通过所设计和制作的网络学习环境与课件,表现学习内容和组织学习进程,支持自主学习、灵活学习和有效学习,是基于网络的社区教育课程和基于社区教育的网络课程的组合。[9]理解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应注意这样几点:社区教育网络课程“首先是课程,它应该包含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10]课程不管有多少含义,一定的内容和实施进程是最关键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它一定要体现‘网络’的媒体属性。再次,网络课程应体现网络的教学特征,属于非面授教育,教与学的双方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因此,教学理念、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考虑问题。”[11]此外,还应该注意社区教育的非正规教育属性。我们一般将社区教育划入非正规教育范畴。正规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非正式教育具有自发性、自为性、自愿性,非正规教育则介于两者之间,是一种中间过渡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建设社区教育网络课程,既要保证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又要注意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二)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自建课程即属于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社区教育课程中最具特色的是区域性专题,如区域性历史、当地著名的历史事件与人物、区域内各类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当地特有的动植物、不同社区学习共同体的多元文化、地方贸易和经济资源、产业及职业特色等,所有专题都可以列入课程创编的范围”。[12]基于此,我们借鉴李惟民的定义,将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的概念表述如下:以实现社区教育目标为目的,以终身教育思想和现代教与学理论为指导,基于网络设计的,支持自主学习、灵活学习和有效学习,体现特定区域特色的专题学习内容和组织学习进程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的总和。

二、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分析

(一)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践在“河北终身学习在线”平台设计和创建阶段,我们便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确立了特色化、本地化的课程资源建设原则,以便丰富资源类型。1.适应本地居民学习需求,开发乡土特色课程在平台创建阶段,我们便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专门设计了“燕赵回眸”和“跟我学”两个具有河北特色的栏目。“燕赵回眸”以河北人文、历史内容为主,建设不同类型的网络视频课程10门。“跟我学”以河北地方特色的文化体育、养生益智、生活知识与技能等内容为主,建设网络视频课程9门。2.根据现有条件,开发多样化课程本次自建课程,大部分为视频课程。其中多为新录制课程,“学唱地方戏”和“学剪纸”为从剧院和电台搜集并改造的课程。“跟我学礼仪”为学校年轻教师编制的动画式课程,该课程在2023年教育部“优秀网络课程及资源征集活动”中通过了评审,经过重新改造后成为社区教育网络课程。3.立足学校现实,探索课程建设机制据了解,目前全国电大系统中教学资源建设普遍存在着职责不清、主体不明的问题。很多省级电大设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资源建设处等资源制作部门,但是,由于人员缺乏,专业分工不健全,这些部门往往只能承担管理职责,或作为技术主体,都难以独立承担资源建设任务。教学设计、组织策划等工作要靠其他部门人员完成,部门之间协调存在着困难,扯皮现象经常出现。在本次自建课程试验过程中,我们努力完善资源建设制度,积极进行以项目组为组织和运行模式的资源建设机制探索。虽然由于人手少,存在着多角色兼任现象,但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十分注意强化参与者的角色意识、职责意识。

(二)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资源应用分析我们运用内容分析法和Excel软件,针对学习者发帖信息进行了初步分析。“河北终身学习在线”两个栏目共制作19门课程,网站开通近一年以来,引起了很多学习者的兴趣,我们对学习者的点击和发帖信息进行了初步统计(见表1和表2)。1.点击数分析从点击数来看,“跟我学”栏目每门课程平均点击数为1737人次,“燕赵回眸”为218人次。“跟我学”课程要远高于“燕赵回眸”。表明公众更喜欢休闲健身、文体娱乐类课程。“跟我学”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与公众生活相关度较高,容易受人青睐。“燕赵回眸”更多地具有正规学历教育课程的色彩,通俗性、娱乐性成分较少,显得曲高和寡。这说明公众更喜欢通俗性、娱乐性和趣味性较高的课程,因此,课程资源建设时,一定要在这些方面狠下工夫,特别是历史文化类课程更需格外注意。2.发帖情况分析(1)基本情况。“燕赵回眸”和“跟我学”两个栏目课程共123个帖子,其中无效帖子7个,有效帖子为116个。跟我学93个,占80%,平均每门课程发帖10.3个;燕赵回眸23个,为20%,平均每门课程发帖2.3个(见图1)。因为帖子数较少,这里的分析可能仅具有相对意义和参考价值。(2)帖子分类。根据内容可将帖子分成四类:a.评论类。包括对网站、栏目、课程以及主讲人的评价。例如,学习了“商务礼仪”课程发帖“挺好的这个网站”。学习了“太极拳(4)”课程发帖“庞大明会长讲得好,通俗易懂。”这类帖子反映了学习者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b.提问类。包括针对讲授内容的问题或与讲授内容相关的问题。例如,学习了“摄影创作如何正确使用光圈”课程发帖“抓拍时,光圈和速度顾不上调,用P档效果又不好是什么原因?”这类帖子反映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深度。c.感触类。包括学习完课程以后由课程内容引发的认识、感悟、感想、抒情等情绪性表达。例如,学习了“摄影构图”课程发帖“我领悟到好的照片会说话。”学习了“河北古长城”课程发帖“长城的历史太悠久了,我国的瑰宝啊!”这类帖子反映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深度。d.其他类。包括难以划分到上述三类中的帖子。例如,“个人礼仪”课程可能是一度看不到内容,有人发帖“怎么没有内容啊?”还有人提示,“用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用兼容模式就可以看了。”学习了“特殊天气摄影”课程发帖“见过特殊天气———风、雨、雾霾、雪的好照片。推荐一个冰雹天的获奖照片。”这类帖子也能反映学习者学习兴趣、学习深度、协作学习等多方面情况。(3)数据分析。“燕赵回眸”栏目课程帖子数量太少,其中,感触类、其他类和评论类帖子为10个、10个和3个,分别占43%、43%和13%。没有提问类帖子,说明学习者学习深度不够。“跟我学”栏目课程帖子数量相对较多,但极不平衡,且有明显的集中倾向(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两门改造课程“学唱地方戏”和“学剪纸”均为0个帖子。一方面,表明这两门课程居民学习需求较低。在张燕农对北京东城区居民学习需求的调查中也有相同的趋势,剪纸31.2%,戏曲25.6%。明显低于摄影51.2%,文明礼仪58.4%,[13]可以与本研究相互印证。另一方面,对两门课程还应具体分析。从制作形式来看,“学唱地方戏”是教学形式的课程,有教有学,而“学剪纸”是电视台专题片改造而成,属于欣赏类课程。结合点击数来看,“学唱地方戏”和“学剪纸”分别为1372人次和464人次,虽然都低于“跟我学”栏目点击平均数,但两者相比较还是有明显区别的。表明学习者更喜欢能够给予学习过程指导的教学式课程。“学摄影”发帖数较高,占“跟我学”栏目的69%,其中,评论类和提问类帖子也比较多,分别占“跟我学”栏目的25%和16%(见图3)。表明公民对摄影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都较高。“学摄影”课程发帖率高还有一个原因,即主讲人为石家庄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河北电大教职工。表明专家的身份特征对于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有一定影响。

三、关于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相关思考

通过本次社区教育区域性专题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建设与应用经验,发现了许多问题,也引发了我们对社区教育网络课程建设以及课程教学等问题的思考。

(一)社区教育网络教学要不要开展,以及如何开展应该看到,目前“河北终身学习在线”课程教学功能还不够完善,无交互教学,缺少教学支持服务环节;学习主体呈现散漫状态,缺少组织与管理。因此,导致课程资源使用效果不甚理想。王林兴等认为,社区教育是非正规教育的公民补偿教育、公益性教育,其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只要方便公民、有利公民,不受任何制约。[14]我们认为,即便是非正规教育,也决不是教学无目的、办学无计划、质量无标准,它只是相对于正规教育的规范性而言。它的教学目的、内容更接近学习者工作和生活实际,并非无据可依,随意而为。与正规教育相比,它更重视主观能动性、责任意识、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强调自主性和自愿性。再有,随着社区教育机构的日益发展,其教育教学必然越来越规范化,在终身教育语境下的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将打破既有界限,回归教育的本真状态,有支持的远程教学理论也必然会引入社区教育领域。因此,一定的网络交互教学是必要的,至少网络课程不能处于完全无人照料状态。那么,社区教育如何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呢?首先,借助实体教育机构提供学习支持。随着社区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的教学能力将不断增强,因此,社区教育教学可以通过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借助社区教育机构的教学力量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其次,开展互助学习。教育机构应有意识地多组织学习者开展合作学习,促使学习者互相提供学习支持。

(二)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评价如何进行学习评价目的是检验和促进学习效果,因此,评价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社区教育网络学习评价方式、评价目的应该根据评价需要有所不同。首先,随着学分银行功能日益完善,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将越来越畅通,这就会使更多的学习者产生包括学历在内的多种诉求。对于有学历需要的学习者,不仅需要学习评价,而且,评价必须严格规范。其次,对于那些只有非学历需求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以奖代评等方式增加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深度,提高学习效果。

社区教育范文第4篇

整合社区资源、创优质社区教育

—记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风采展示

社区教育学校是一项提高社区群众的综合文化素质,提升人民生活福旨的惠民工程,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山南镇于2023年3月成立了社区教育中心,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也随即成立。山南镇小井庄是个富有历史使命的地方,它是中国包产到户发源地,小井人本着“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先河,中国包产到户纪念馆就坐落在小井庄的中心。先后有万里、张宝顺、车俊等省市领导亲自到小井庄检查指导工作。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负责同志会议上也提到包产到户,肯定了小井庄的包产到户。小井庄有着如此历史机遇,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山南镇对外宣传的有力窗口。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打造小井庄这一品牌,使小井庄这一品牌成为山南镇社区教育中心的主阵地,并多次承办了山南镇社区教育中心的专项活动,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为山南镇社区教育中心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山南镇小井庄以“改革发祥地,生态农业区,旅游观光点,小康文明村”的发展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根据功能分为旅游、居住,生态农业三大类,划为六大功能区:小井庄纪念馆核心区、小康住宅区、生态农业区、精品绿化区、商业服务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使纪念馆成为肥西旅游格局的重要景点,打造成为红色旅游基地和建设现状,整个小井庄在旅游、休闲、教育、实践等多方面初具规模。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积极利用这一有利资源,长期开展活动,将中国包产到户纪念馆、小井庄社区舞蹈队,山南镇文化综合服务站和小井村党员活动室等场地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每当夜幕降临,小井庄文化广场就热闹起来,小井庄舞蹈队带来的广场舞深受人们的喜爱,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锻炼了身体。小井庄舞蹈队是一支有着50人规模的专业队伍,由专人负责舞蹈教学,多次参加各级比赛,并都取得好成绩(其中在香港参加舞动全球,荣获三等奖),获合肥市优秀社区教育团队。山南镇也是打造小井庄这一品牌优势,每年都在小井庄文化广场举办的农根文化艺术节,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艺术节通过举办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即宣传了党的惠民政策,又教育了人民群众,提升了群众的综合能力。每年9月份在小井庄文化广场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更是为宣传山南,打造小井庄这一品牌,起到了积极作用。小井庄包产到户纪念馆更是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的核心,纪念馆每年接待参观达到5万人次,也是省内很多高校和单位的教育基地(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安徽科技大学、合肥社科院和包河区政府等单位的教育基地),更是肥西县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开展了农村妇女再就业培训,他们通过家政和月嫂这两项技能培训,解决了农村妇女再就业问题,提高了群众的收入,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山南镇综合文化站更是人们闲暇时节的好去处,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积极和镇综合文化站合作,开展读书阅读,业余舞蹈和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提升社区教育的品牌。2023年6月29日和30日,央视记者来到山南镇小井庄实地拍摄农村文化生活,加大了对小井庄的宣传,2023年9月22日在小井庄文化广场举办“话改革、庆丰收”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更是为社区教育学校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宣传平台。

整合教育资源,创优质社区教育。小井庄社区教育学校以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突出“生态旅游名村”的发展定位,以美在村庄、幸福生活、文明乡风为原则,发挥特色文化,倡导和谐乡风。我们将积极依托小井庄这一品牌,结合山南镇的实际情况,为山南镇的社区教育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社区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区;社区成人教育;社展;互动

一、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内涵

社区成人教育是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总和,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深入人心,社区成人教育已逐渐从传统的为社区居民开设一系列诸如技术培训、岗位培新、知识普及等教育课程,演变为以社区综合发展为目的的,有利于居民祥和、社区进步的综合教育。这两者都是社区成人教育的两个方面,没有明显的界线将其区分开来,但两者同时又为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的血液,是推动社区发展、调整经济协调性的推动力。

二、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

要想实现社区发展,就必须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社区成人教育在社^发展过程中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归根结底,社区要想实现发展,就必须通过教育和组织社区居民来实现。就目的而言,社区成人教育旨在通过增强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来实现社区的发展进步,而社区发展旨在推动社区进步的同时提升居民综合水平,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社区成人教育和社区发展两者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其目标具有一致性。

1.社区成人教育推动社区发展

社区成人教育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知识水平,实现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社区成人教育可以为居民的全面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精神需求, 通过人的发展实现社区进步,最终实现社会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的脚步也逐渐加快,对社区的要求与日俱增,社区成人教育也随之发展。近年来,社区成人教育通过发展,已经能将社区各类物质、文化资源高度整合,进而充分调配,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类需求。

2.社区发展为社区成人教育奠定基础

社区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各类丰富的资源,这是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有力物质基础。时代的发展带来的是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其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对社区成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促使人们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去主动学习,接受教育。在原有的社区教育基础上,社区成人教育不断汲取养料,推动社区成人教育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社区发展的综合能力直接决定了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规模,成为社区成人教育发展的基础所在。

三、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途径

社区成人教育和社区发展之间存在互动,要想实现良性互动,就必须从两者的本质出发,找出互相利用的结合点,实现互为体用。

1.激发社区人员学习积极性

社区人员是社区成人教育和社区发展的直接参与者,要想实现良性互动,就必须激发社区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其“走进来,学进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掌握他们的学习需求。不同知识水平的社区人员有着不同的知识需求,社区工作者要从这些实际需求出发,为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教育内容;其次要重视社区工作者的引导作用。他们在社区成人教育过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对社区人员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要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来培养社区成人的学习意识。

2.开发社区特色成人教育课程

成人教育在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和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上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开发具有社区特色的成人教育课程对社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实现社区发展的同时,社区个人的发展更为重要,要将两者统一起来,社区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全面掌握社区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成人教育课程,避免传统成人教育“一锅煮”的学习模式和重复学习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此外,社区工作者在课程开发时也要注重课程的全程性,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掌握社区发展的整体状况和个体水平所处在的层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出“本土化”的成人教育课程,循序渐进地对课程进行完善,以期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3.加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培养力度

现阶段,我国社区工作者总体基数小,综合水平不高,专业素质也有待加强,要想实现社区成人教育水平的提升和社区的发展,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养问题亟待解决。社区工作者首先要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实时关注社区发展,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认真分析社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全力将其消除。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工作者要锻炼自身的开拓创新能力,以此来应对社区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复杂问题。此外,发展社区成人教育志愿者也是解决社区工作者能力不高问题的重要措施,鼓励在校大学生走进社区,以志愿者的身份向社区居民普及知识,不仅有利于自身成长进步,更有利于缓解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不足的现状。

四、结语

社区成人教育立足社区,服务社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实现社区成人教育与社区发展的互动顺应了时展趋势,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