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精选5篇)

中学历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事件 教学 评价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而在中学《新课程标准》中,历史学科越来越重视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评价的考察,而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教师,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做到客观评价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就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当前教学中评价历史事件的误区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家们特别重视“史德”——“善恶必书”“析理居正”,通俗地说,就是实事求是的记录、公正客观地分论断。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在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往往都会从政治和社会形态入手,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存在着庸俗化、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新教材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做出了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历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是大有益处的。由于受自身条件以及教师知识结构的影响,有的教师对历史事件评价是“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对历史毫无兴趣;有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过度的掺杂个人因素,不能客观地评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在中国现在以应试教育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历史事件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在教学中评价指标单一,如是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否促进新朝代的建立等等,甚至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学生发展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评价方法也略显单调,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对其他考查方式和质性评价方法不过重视。虽然教师在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不可否认有的教师还是没有“与时俱进”,还固守着几十年形成的教学经验。

二、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历史记录的是过去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场景,远离现在,因而与现实有隔离感、陌生感,使得传统的历史课堂无法摆脱抽象乏味的历史说教,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历史课堂要想获取学习主体——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就必须创设历史情境,优化学习环境,把学生带入形象的历史课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势。在历史教学中,做到正确、客观评价历史事件,可从以下方面探索:

(一)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是有其缘由及时间、空间、群体性等事实要素。中学历史课本里对历史事件的概括具有科学性、宏观性特征。

每一历史事件都不是偶然出现的,它的发生、发展都有其他的因素推动。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有时会因为阶级立场、时代背景、地区差异等不同,产生不一样的评价。中学历史教科书,是经过一大批的学者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出版的,它代表一定的社会阶级立场。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去分析和评价。

基于现代化媒体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逼真的历史环境,营造深厚的历史氛围,使历史教学情境化、历史学习简单化,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历史的魅力,在轻松活泼、和谐舒展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培养能力,因此现代化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备受青睐,也成为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环境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化教育设施制作历史课件,在课堂上展示更多的历史资料。利用多媒体授课,通过历史教学软件模拟出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的社会面貌,使学生更为直接、迅速地了解历史、掌握历史,赋予历史课程新的生命。

只有当我们把历史事件还原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摆脱旧的历史认知,我们才会真正客观、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在历史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二)注重历史资料的呈现,力求科学、客观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就对某一历史事件大加评论,因为这会误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教师要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史由证来”的“求实”“求真”精神,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热闹而流于形式。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访问世界各地的历史教育网站、历史资料数据库、图书馆、档案室等,充分利用历史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中的历史课程,使历史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而是朝着更大的空间去发展。如何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求知心切的特点,把这些知识生动、形象、鲜明地展现于他们的面前,勾画出一个宽松、和谐、舒展的学习氛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在对历史事件做评价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用大量历史资料来佐证自己的说法,不能妄加评论,要做好学生的评价引导。

(三)历史知识测试多元化,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

历史学科是一门社会学科,它涉及了语文、数学、健康、天文、地理、宗教及艺术等,在历史教学中,在注重本学科的内容之外,还应该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充分借助其他学科如语文、地理、劳技、美术、音乐的知识技能,拓宽知识面,为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和方法提供素材和契机。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单一的讲授法告知学生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和意义,可采取学生三分钟表演各种历史题材的演讲、小品、历史剧、相声等形式,来充分调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性、主动性,每次表演效果由全班同学评价,并对历史事件进行讨论评价,但不能让学生超自由发挥,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搜集素材客观、正确评价。

中学历史范文第2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认知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认知行为与思维状态,决定着学习活动的成败。初中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直观而形象的事物与活动更为感兴趣。历史教材以文字形式呈现,相对来说枯燥无味,尤其是以往教师采用机械的照本宣科,将原本生动活泼,富有生命活力的历史课上成枯燥的材料阅读课,让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自然就会觉得历史学科索然无味,最终对历史学科失去了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是一件繁重的任务,学生苦不堪言,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只会滋长消极对抗情绪。而采用历史再现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来将枯燥而静止的文字材料转换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立体式多维画面,所带给学生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将学生带入一个多维的画面之中,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展开认知活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图片、插图、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等来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强烈冲击,增强教学的画面感,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展开富有兴趣而主动的历史学习。

二、实施历史再现教学强化学生历史体验,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历史学科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往往时空跨度大,这一点并不能在文字中很好地表现出来。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记忆这些零散的文字片断,而并没有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学生的认知处于肤浅的记忆层次,而没有深入地揭示历史过程、挖掘历史规律,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实施历史再现教学可以将历史画面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历史的重演中让学生置身其中,亲其感受,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历史体验,从而达到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教学“红军长征”一课时,由于学生的认识较为肤浅,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现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来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长征之艰辛。这样,学生也可以从背景、路线、意义等方面来深入了解,从而达到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理解。

三、实施历史再现教学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有效突出重难点问题

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之所以是重点是在某一模块、某一章节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理解其他知识的关键;之所以是难点就在于针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广大历史教师所最为关注与探索的重要课题。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就必须要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采用再现教学法可以在学生与历史之间架起桥梁,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殿堂,亲身去体验,去感受,用心去思考,这样才能透过现象达到对历史事件的规律性认知。如在学习“贞观之治”时,如果只是枯燥而单一地进行文字材料的讲述,学生只是机械而被动地记忆这些史实资料,教学枯燥无味,不仅不能突出重难点,相反还会让学生因此而心生厌倦与反感,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思考,更好地突出重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与演示功能,从影视剧中截取相关的视频资料,并收录教材所配备的相关插图。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巧妙安排来制作直观形象立体的历史课件,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带入大唐胜境,让学生用眼睛来观察,用耳朵来聆听,用心来思考。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展开分析与思考,进而对贞观之治有一个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会比较与分析。这同样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与手段。

四、实施历史再现教学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历史学科又是一门特殊学科,在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上具有特殊优势。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只有让学生了解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历史人文素养。历史再现教学是还原真实的历史画面,这样的学习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身临其境,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特定的情感。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如果只是通过教师讲解文字教材与教材插图,学生并不能深刻感受到鸦片战争所带给中华民族的灾难与耻辱,那么也就无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丝毫涟漪。此时,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截取影视剧《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亲临现场,让学生亲眼目睹八国联军烧杀掠夺的恶行,目睹万园之园这座世界文化瑰宝在熊熊大火中毁于一旦。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现圆明园前后图片对比,让学生在辉煌与遗迹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通过强烈的感官刺激,可以让学生铭记历史,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树立振兴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

中学历史范文第3篇

一、历史地图概述

所谓历史地图指的是对人类历史时期政治、经济、自然、文化等加以反映的地图,与人类有关的空间和地域差异等,都能够通过历史地图体现出来,所以历史地图是专题地图的一种。对于历史地图,它主要是通过相关人员结合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然后编制而成的[1]。从内容上看,历史地图分为两种,第一,普通历史地图。普通历史地图能够综合反映各个时期世界和国家以及地区内容的地图。第二,专用历史地图,它主要是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或者国家等,而编制的地图。由于历史地图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学中。

二、历史地图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历史地图是一种主要的教学工具,其具有直观性和艺术性的特点,它能够利用各种符号与线条将实际地理要素予以比例缩小,继而有助于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历史现象和事件。因此,历史地图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能够具体的表达历史。历史地图中包含江河湖海、平原等,学生通过观看地图,可以吸引其注意力,对教学开展历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健全教学体系,可以将历史鲜明的展现出来。历史教学的重点在于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的发生规律,学生通过将时间、地点等有机联系在一起,并结合历史地图,继而形成一定的脉络和线索,从而将历史现象的鲜明的体现出来。因此,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三、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历史地图对历史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某初中加大了历史地图在历史地图教学中的应用,而且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明显提升。为了保证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有更好应用,必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对历史地图的分析能力。例如,在人教版初中一年级“秦汉开拓的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向学生设置问题,西域的地理位置,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和过程,而且丝绸之路是如何形成的,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以及丝绸之路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其次,教师向学生展示历史地图,分别是“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然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继而激发其探索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讲述秦汉开拓的西域和丝绸之路中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对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和战关系有全面的了解,并使得学生通过结合着历史地图对教学线索更加明晰,进而对西汉时期的历史都全面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

(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

该初中将历史地图应用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必须加大对历史地图的重视,学生通过正确运用历史地图,进而掌握最佳的历史学习方法。例如,在“收复新疆”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中国历史图册》进行教学,教师用醒目的红线将新疆区域用划上记号,让学生很快的发现该区域。由于英国开始占领新疆,而且沙皇俄国又率先占领了新疆伊犁地区,使得新疆陷入险境,教师将先后侵占的地区用不同颜色标记,继而对历史事件和区域地图有更好的掌握[3]。在学习“中国历史”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自行结合历史地图了解中国红军长征路线。学生通过搜集与红军长征有关的资料,将与其历史事件有关的战役和会议等记录下来,继而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同时,学生要有效运用历史地图,根据历史内容绘制“重走长征路”的路线图,加强其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利用历史地图,学生能够发挥其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教师通过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历史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

中学历史范文第4篇

一、全面引用,注重历史事实

历史课堂教学相对其它科目来说较为枯燥无趣,所以通过历史故事的穿插讲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历史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当然,历史故事的引用。需要有一定的原则,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全面引用,但是一定要注重历史事实。例如相关野史可以辅助学生理解历史人物性格,但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历史的严肃性,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可能有些教师会根据一些时下热播的历史剧引出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那个年代,但是这些历史剧往往会注重故事情节超过历史事实本身,所以我们应该也有必要告诉学生应该关注真正的历史存在。一般来说大的时代框架不会错,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对相关历史事实的留意和深入了解,将会帮助学生的历史课程学习。

二、紧贴教学大纲,适当延展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教学的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授课过程中应该注意参考的,得让学生基本掌握哪些历史知识。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回馈,历史故事的引用应该结合具体的课堂情景,给出学生感兴趣的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也就是说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下,教师要给出切合知识点的历史故事举例。就拿初一的学生来讲,历史课堂所学过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多是生硬的背诵,历史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主动地学习历史,历史故事的引用以一种形象具体的展现方式教给学生历史知识。

历史教学的知识延展也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展示,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最大的时候是在忽必烈统治时期。为什么不是成吉思汗?将相关故事引出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自己进行探索讨论,进而拓展到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历史作用之一——更加推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当时中国所统治的中亚及北亚地区采集一些信息去了解。这样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开阔了眼界,了解历史之余思索当今世界。

三、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

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可以是多种形式,渠道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自己知道的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制作相关教学内容的PPT,展示历史人物关系以及他们对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贡献或者其它。比如中国封建历史朝代的更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这些以历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串讲一遍,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历史时间框架概念。

历史故事的应用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要做到深入浅出,历史知识的深化和讲解语言的通俗是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过程当中的关键点。相关历史纪录片的播放也会对历史教学有所帮助,总的来说就是让较为死板的历史知识生动活泼起来的同时不要失去历史本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即可。历史故事的讲述语言要通俗易懂,唐代的“贞观盛世”可以由拉萨布达拉宫引出,然后带领学生了解历史故事,学习历史知识。北师大版九年级对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可以播放BBC的相关纪录片,通过这种方法讲述历史故事,可以更加让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兴趣。

四、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具体的,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历史课本的七年级上册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课为例。炎帝和黄帝的历史事迹结合远古时代的先民活动遗址与文物,可以说明这段历史存在的真实性,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开端,陕西的黄帝陵的适当讲解也可以让学生感觉走近历史。历史故事的引用可以从历史古籍《山海经》里适当选取然后讲解,“大禹治水”的故事课本里有选材,这时候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历史延展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时代背景下的历史事件。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相关历史故事可以多加引用,大多数学生可能因为目前所在年级不高,不会产生阅读的浓厚的兴趣,但是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并且在课堂上根据历史课程的内容加以引用,这些有史实可以依据的历史故事会更好帮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知识。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开端而言,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明显会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学的探讨应该广泛涉猎历史故事的讨论,在学生自己探索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历史知识自然会被学生吸收运用,从而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和历史知识收获。

[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历史材料运用;优势和意义;教学策略

引言

读史可以明智。高中历史的学习对于学生了解历史、增长知识、丰富人生的阅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提升自身素养。为了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很多老师采取运用历史材料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学习历史。

历史材料是指我们在研究和学习历史时根据的东西。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等类型。历史材料对我们学习历史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中历史课本的编著也要依靠大量的历史材料。因此在教学中能够正确的运用史料是至关重要的。丰富的历史资料可以丰富课堂知识,增加课堂乐趣,能够引导学生乐于学习、学以致用。本文在参考了大量文献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历史材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运用历史材料教学的优势和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来源于历史材料。因此,相对而言,历史材料会涉及到更宽更广的知识面,即包含着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另外,历史材料以一个更灵活的方式呈现历史事实。高中历史课本的编排往往要考虑到课时安排以及教师教学的需要,往往会对一些历史事实的叙述做一些删减,只剩下一些条条框框的比较抽象的知识,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历史材料的运用就会很好弥补课本的缺陷,完整的呈现一些历史事实。例如,很多地区在教材编排时往往是一本历史课本搭配一本历史材料读本。课本是教学的重点,历史材料读本帮助学生完整地了解历史事实,更有趣、更生动。这样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历史,就会提高学生效率。

2、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思辨能力

在结合历史材料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评价和分析,逐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判断能力和思辨能力。多种历史材料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能够还原历史的客观真相,使学生比较全面地学习历史。例如,在关于“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材料中,有的倾向于太平天国起义是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在起义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制度和法律;而有的历史材料则倾向于天平天国起义是一次失败的农民起义,起义虽然发展的很快,但是由于内部统治集团的腐败和堕落,最终导致太平天国的灭亡。通过对于这两种历史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既有成功的部分也有失败的部分,太平天国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并且实施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土地制度,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最终以失败告终。通过这样学习方式,学生会逐渐养成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事物的能力。这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材料的选择

历史材料浩如烟海,学校和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历史材料供学生学习,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建立对历史事实的正确认识。有的历史材料属于野史、歪史,为提高趣味性,作者加入了很多想象的成分甚至是捕风捉影的猜测,这样的历史材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选择历史材料时,要注意历史材料自身的权威性,更多从一些名家典籍中选择,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等。另外选择历史材料时还要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选择材料,尝试让学生从不同的观点中,通过分析和判断客观地认识历史。

三、正确运用历史材料教学的策略

1、做好历史材料的分类和收集

历史材料分为多种类型,为了更好地利用,我们需要对历史材料进行合理地分类。例如,我们可以把历史材料分为文字类、图片类、碑文类等,或者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分类。这些分类使大量的历史材料变得有条理,可以很方便地使用。

对于史料的收集,首先我们要根据自己不同时期的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料的收集。高中历史的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很多,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搜集不同的历史材料,并且要了解相关部分历史材料的最新动态。因为,随着考古技术的发展,之前的很多历史材料中的结论有可能被。其次,要明确需求,带着问题去寻找史料。这样更具有针对性,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提高史料的准确性。

2、做好史料信度的判断

历史材料繁多,可信度不一。为了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做好史料信度的判断。史料信度的判断需要遵守几个原则。首先是最密切联系原则。史料离特定的历史事件的时间、空间位置联系最紧密,那么这段史料的信度就比较高。第二是客观性原则。分析史料的时候,就应该尽量避免偏见、还原真实的历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些原则,并在实际史料分析的时候加以分解解释,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史料时自然而然遵循这些原则。

3、精心设问,培养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资料的运用要注重实际效果,而不是简单地进行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老师要检查学生对于历史材料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反馈的状况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例如,很多地区虽然设计了教学课本和历史材料读本的组合学习方式,但是老师从来不检查学生对于历史材料读本的学习情况。没有有效的引导,学生很难掌握历史材料的学习方法,进而很难有很好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确保学习质量,老师应该精心的研究历史材料,找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例如,给出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加强中央集权和暴政的史料,让学生对秦始皇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学校可以举行相应的活动,例如举办相应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和利用历史材料。

4、利用史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老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历史材料,开展有效的研究性学习。例如,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做历史专题课堂报告,通过课堂报告的方式,学生能够整合学过的知识。为了完成课堂报告学生需要到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来制定课堂报告的方案。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查找资料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寻找有效的学习资料,为将来在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更加自主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探索的优秀习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充分体会团队合作的过程,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课堂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很多观众面前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公共演讲能力等。

四、结语

学习历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其中运用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消化历史知识的方式是切实可行又十分有效的。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历史知识,学校和老师应该积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和鼓励、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和运用历史材料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进而深刻地理解并应用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历史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即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将一些经验应用到自身的发展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 张行涛等,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3,6.

[2] 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J],历史教学2006(6).

[3] 张如强,浅谈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B版,2023(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