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证明(精选5篇)

党员证明范文第1篇

党员介绍信丢失该如何解决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情况介绍,欢迎阅读和参考。

党员介绍信丢失证明

根据2007年7月5日中组部《关于严格使用新式样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的通知》相关精神,党组织关系介绍信,是党员(含预备党员,下同)变动组织关系的凭证。党组织关系介绍信格式为一页三联,分别有存根联(开具单位存档)、介绍信联、回执联,每联右上角的序号由转出地党组织填写。党员基本情况及联系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由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负责如实填写;党员原所在基层党委通讯地址等相关信息,由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的上一级党委负责填写或刻制固定条章签印;落款处不填写转出地党组织名称,按照接转党员组织关系的权限,加盖公章即可。回执联仅在转出党员组织关系和最终接收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党支部的上一级基层党委之间使用,不层层回执。转出地党组织在收到接收地党组织的回执联后,将其粘贴在存根联的贴回执联处备查。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工作实行回执制度,转出党员组织关系的党组织在该党员未到接收地(单位)党组织接转组织关系前,负有管理责任。党员因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外出学习或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且地点比较固定的,应按规定转移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既可以党员自己携带,也可以邮寄,自己携带时,应妥为保存,并在党组织关系介绍信规定的期限内到新的党组织报到。党员组织关系转出后,党员在党组织中的隶属关系随即发生变化,党员应在转入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党员在变动党组织关系期间,介绍信不慎遗失或严重损坏的,应立即向原党组织说明情况,申请补办,必要时向接收单位党组织做出情况说明。

党组织应教育党员妥善地保存自己所携带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或证明信一旦丢失,党员要及时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或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委组织部门报告。党组织应对丢失介绍信、证明信的情况进行审查,如确系本人不慎丢失,可由最后办理转移组织关系的党组织予以补转,并立即通知接收单位党组织,原介绍信或证明信作废。接转单位在接转时,要对介绍信进行认真审查核对。对丢失介绍信、证明信的党员,应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还应给予适当的党纪处分。

党员证明范文第2篇

xxx党支部:

兹有我xx党委下属xxxxx党支部党员课堂作文网(姓名),xx(性别),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已证实其党员身份,因xx同志党员档案丢失,现来贵处重新办理个人党员档案,请接洽。

xxxxxx党委

20xx年xx月xx日

党员档案补办程序

党员档案丢失,最重要的是补办入党志愿书,其他资料也要按原有要求补齐,并注明“补办”二字。《入党志愿书》补办程序如下:

一、调查核实,确认党员身份

当发现某位党员的档案里找不到《入党志愿书》时,党支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核实,确认其党员身份。党支部要通过派人前往其入党地调查或函调等形式,核实其党员身份的真实性。主要是防止极个别心术不正的人,利用工作安排、工作调动、毕业分配、复员转业之机,买通有关人员,并不是党员,却开出"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骗取党员身份。如发现这种情况,就要一追到底,严肃处理。因此,党支部只有在确认该同志党员身份的前提下,才能为其补办《入党志愿书》。

二、严肃认真,收集证明材料

为了使补办的《入党志愿书》足以证明其党员身份,既对党员个人负责,也对党组织和历史负责,因此,必须收集如下主要证明材料:

1、本人有关入党情况说明。请补办《入党志愿书》的同志写清何时何地入党,入党介绍人是谁,党支部书记是谁等情况。

2、入党介绍人的证明材料。要写清何时何地介绍其入党等细节。(如两位入党介绍人都去世或无法查找,则应有两名以上熟悉当时情况的党员的证明材料)。

3、其入党所在党支部负责人的证明材料(证明人原则上要党支部书记,如无法找到,可找其他党支部委员)。要写清当时接收其入党的情况。

4、党支部讨论接收该同志为预备党员、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决议复印件或摘抄件。

5、基层党委讨论接收该同志为预备党员、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党委决议复印件或摘抄件。

上述除本人的情况说明之外的4项证明材料,都必须加具公章。同时,个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要写明提供材料人当时的身份;复印件或摘抄件则要写清材料出处、摘抄人或复印人,以示负责。

三、按照程序,做好补办手续

在确认党员身份并取得上列4项证明材料的基础上,由党员现在所在的党支部负责为其补办《入党志愿书》。

程序如下:

1、在《入党志愿书》封面上写明:"因《入党志愿书》丢失,×年×月×日补办",并加具党支部或单位公章。

2、让补办人如实填写好《入党志愿书》第1页至第6页。填表时应注意,"本人经历"、"奖励或处分"、"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关"等栏目应反映入党当时的状况,入党后发生的情况不应填写。但第6页末尾的日期应填入党时的日期,再填上补办的日期,并写上"补填"字样。

3、将上列5项证明材料装贴在第7页上。

4、召开支部大会,作出同意补办《入党志愿书》的决议。支委会要负责地详细地向全体党员报告调查核实情况、支委会审查证明材料情况、支委会审查证明材料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支部决议,并将"决议"写入《入党志愿书》第9页中。"决议"的标题应定明"同意×××同志补办《入党志愿书》的决议"。"决议"中要写明党龄从何年何月何日算起。支部书记应签名。

党员证明范文第3篇

Xxx党支部:

各党总支到院党委组织部开出《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后,要把介绍信及时发到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同志手中,并向其说明转移组织关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另起一行,开头空两格写正文,一般不分段。一般要写清楚:(1)派遣人员的姓名、人数、身份、职务、职称等。(2)说明所要联系的工作、接洽的事项等。(3)对收信单位或个人的希望、要求等,如“请接洽”等。

兹有我xx党委下属xxxxx党支部党员华律网(姓名),xx(性别),身份证号:xxxxxxxxxxxxxxxxx,已证实其党员身份,因xx同志党员档案丢失,现来贵处重新办理个人党员档案,请接洽。

Xxxxxx党委

20xx年xx月xx日

【党员档案补办程序】

党员档案丢失,最重要的是补办入党志愿书,其他资料也要按原有要求补齐,并注明“补办”二字。《入党志愿书》补办程序如下:

一、调查核实,确认党员身份

党员介绍信对于我们党员来说是十分有用途的,那么,党员介绍信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党员介绍信范文,欢迎阅读,更多资讯尽在介绍信栏目!

当发现某位党员的档案里找不到《入党志愿书》时,党支部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核实,确认其党员身份。党支部要通过派人前往其入党地调查或函调等形式,核实其党员身份的真实性。主要是防止极个别心术不正的人,利用工作安排、工作调动、毕业分配、复员转业之机,买通有关人员,并不是党员,却开出"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骗取党员身份。如发现这种情况,就要一追到底,严肃处理。因此,党支部只有在确认该同志党员身份的前提下,才能为其补办《入党志愿书》。

二、严肃认真,收集证明材料

为了使补办的《入党志愿书》足以证明其党员身份,既对党员个人负责,也对党组织和历史负责,因此,必须收集如下主要证明材料:

1、本人有关入党情况说明,请补办《入党志愿书》的同志写清何时何地入党,入党介绍人是谁,党支部书记是谁等情况。

2、入党介绍人的证明材料。要写清何时何地介绍其入党等细节。(如两位入党介绍人都去世或无法查找,则应有两名以上熟悉当时情况的党员的证明材料)。

3、其入党所在党支部负责人的证明材料(证明人原则上要党支部书记,如无法找到,可找其他党支部委员)。要写清当时接收其入党的情况。

介绍信是用以介绍被介绍人员的姓名,身份,人数,接洽事项等情况的专用书信.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派人到其他单位联系工作、了解情况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时用的函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同意档案转出的介绍信,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4、党支部讨论接收该同志为预备党员、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支部决议复印件或摘抄件。

5、基层党委讨论接收该同志为预备党员、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党委决议复印件或摘抄件。

上述除本人的情况说明之外的4项证明材料,都必须加具公章。同时,个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要写明提供材料人当时的身份;复印件或摘抄件则要写清材料出处、摘抄人或复印人,以示负责。

三、按照程序,做好补办手续

在确认党员身份并取得上列4项证明材料的基础上,由党员现在所在的党支部负责为其补办《入党志愿书》。

程序如下:

1、在《入党志愿书》封面上写明:"因《入党志愿书》丢失,×年×月×日补办",并加具党支部或单位公章。

2、让补办人如实填写好《入党志愿书》第1页至第6页。填表时应注意,"本人经历"、"奖励或处分"、"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关"等栏目应反映入党当时的状况,入党后发生的情况不应填写。但第6页末尾的日期应填入党时的日期,再填上补办的日期,并写上"补填"字样。

3、将上列5项证明材料装贴在第7页上。

其入党所在党支部负责人的证明材料(证明人原则上要党支部书记,如无法找到,可找其他党支部委员)。要写清当时接收其入党的情况。

4、召开支部大会,作出同意补办《入党志愿书》的决议。支委会要负责地详细地向全体党员报告调查核实情况、支委会审查证明材料情况、支委会审查证明材料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支部决议,并将"决议"写入《入党志愿书》第9页中。"决议"的标题应定明"同意×××同志补办《入党志愿书》的决议"。"决议"中要写明党龄从何年何月何日算起。支部书记应签名。

5、党委会作出同意补办《入党志愿书》的决议,并写入《入党志愿书》第11页"党委审批意见"栏中(标题内第9页支部决议栏),由党委书记签名,并加具公章。

6、将补办的《入党志愿书》归入党员个人档案。

市内(含二市五区)各单位党组织之间转移组织关系(含转进和转出),由党员原所在党组织向市级机关党工委开具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再由市级机关党工委开信到相应党组织,由最后接收方单位党组织填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回执给其原单位党组织。

党员证明范文第4篇

近期,省、市委组织部对省内、市内流动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和暗访调查,省委组织部向全省进行了通报。从通报情况看,4月份省内流动党员共计233人,其中有130人未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未持证率高达56%,我市个别县市区也被通报批评。同时,市委组织部通过暗访调查发现,个别县市区所属的部分村党支部还未领取到《流动党员活动证》,《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漏洞,工作不细致,底子不清、台账不明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为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切实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保证每一位外出党员都能在流入地党组织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切实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使用及组织关系接转工作的通知》精神(酒市组明电[2007]25号),现就《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使用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认真做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回头看工作。各级党组织要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进行一次回头看,进一步查漏补缺。县委组织部将于近期组织人力深入乡镇、村、社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进行一次专项督察,对《流动党员活动证》还未发放到村(社区)一级的乡镇党委,以及工作不认真、不细致,底子不清、台帐不明的单位党组织要进行通报批评、追究责任,情况严重的要进行整顿。

2、尽快将《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到流动党员手中。要确定本地外出流动党员的联系方式,对由于各种原因未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动党员,要通过邮寄、捎带等办法,尽快将《流动党员活动证》发到手中;对已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动党员,要督促他们主动与所在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3、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信息库。要进一步调查摸底,切实搞清底数,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信息库,并对信息库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加强流动党员信息的动态管理。

党员证明范文第5篇

理助辩制,有效地落实了违纪党员可以请他人为其辩护的权利,保障了违纪党员的民益,取得了较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2005年以来,全市实施助辩案件187件,占案件总数的11,采纳助辩意见106条,占提出意见的28,经助辩的案件截至目前无一申诉。中央纪委审理室调研后认为,这一制度的破题,对于从操作层面落实《》明确的“其他党员可以为违纪党员作证和辩护”的规定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央党校党建部在调研后也认为,这一制度的推行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创新性探索”。

一、推行助辩制的理论依据

——公法依据。首先,宪法中保障公民的申诉权是党内案件审理助辩制度的法律基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必须严格遵守。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具有申诉、控告等若干权利,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能违背法定程序而轻易剥夺。宪法保障全体公民的合法政治权利是构成民主社会任何政治共同体合法性的基础,这种保障就其针对对象而言是全员性的而不具有任何差异性和排他性。因此,宪法在规范意义上具有最高性,一切法律规范都从它那里取得合法的效力,即构成了一切法律规范(包括《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之合法性的来源。而在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下,党模范地遵守和执行宪法是宪法得以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设计党内案件审理助辩制度,保障违纪党员享有申诉权及其衍生的助辩权,正是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这个政治组织中带头执行宪法保障公民申诉权的具体行动。其次,刑事诉讼法中的审判程序是党内案件审理助辩制度的参照模式。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证客观、公正,控辩双方向法庭提供的证据,都应当经当庭质证、辩认和辩论,未经庭审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由此可见,审判是居于中心地位、具有决定性的诉讼阶段,审理是裁判的条件和基础,裁判是审理的目的和结果。党纪案件的审理是内部审理,这是政党的属性决定的;但与刑事案件的审理相比较,保证对当事人不枉不纵的处理指向是一致的。案件审理助辩制度借鉴了法院庭审的优点,打破了原有的审理模式,由关门审理、少数人审理,转变为开门审理,阳光审理,为犯错误党员申辩和其他党员为其辩护开辟了可行的新途径。再次,律师法中的委托辩护制度是党内案件审理助辩制度的制度借鉴。律师制度是公民社会司法过程追求公平、正义的有效形式之一。律师的法律知识服务为法治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制约和“精确”的保证。党内违纪案件的处理同样需要这种来自第三方的制约和保证。而盐城市的案件审理助辩制,就是受“律师”制度的启发,在《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颁布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就是在审理错误事实见面的必经程序中增加了犯错误的党员不仅可以自我申辩,还可以聘请助辩人——“党内律师”为自己进行辩护,对审理部门认定的违纪事实、证据、定性及依据的党纪条规等内容提出质疑,或为犯错误党员提出从轻、减轻以及免于纪律处分或无错的处理意见。这与允许涉嫌犯罪人员可以委托律师为其辩护的理念是相通的,目的都是为了公正审理、维护正义。

——党内法规依据。党内案件审理助辩制是维护党员民利的一项制度创新,但这项制度有着充分的党内法规依据。《中国共产程》第四条第六项明确规定:“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第四十一条又规定:“党组织对党员作出处分决定,应当实事求是地查清事实。处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和处分决定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如果本人对处分决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诉,有关党组织必须负责处理或者迅速转递,不得扣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也明确规定:“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者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其作证和辩护。”另外,《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基层党组织在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处分时,如无特殊情况,应通知本人出席会议,允许他在会上为自己申辩,也允许他人为之辩护。”“党组织对党员所要作出的处分决定和所依据的事实材料必须同本人见面,听取本人说明情况和申辩。当本人对党组织所认定的错误事实有不同意见时,要认真地进行复核,采纳其合理的意见。”这些都为建立和实施党纪案件审理助辩制提供了充分的党内法规依据。

——党建理论依据。我党的党建理论中,关于加强和发展党内民主,特别是如何处理犯错误党员,如何维护违纪党员的权益,有着很多的论述。现行《》规定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就是我党人性化、人本化对待违纪党员的总体现。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

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宪法和规定的公民权利、党员权利、党委委员的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指出:“要以保障党员民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保障党员民利为基础,……从改革体制和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推行案件审理助辩制,正是加强党内民主,保障和发展党员权利的一个积极探索,也是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我党有关党建理论的一项重要实践。

二、推行助辩制的现实意义

——是保障和发展党内民主,构建党内民主完整体系的重要一环。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权利,不仅应当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选举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民主决策权(如建议权、参与权、表决权),民主监督权(如批评权、监察权),而且应当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救济权(如申诉权、辩护权),从而构建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党内民主体系。如果说申诉、辩护这两项救济权利能得到切实的保障,亦即党内救济程序运转正常,党内民主则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否则,则说明党员民利保护、救济渠道不畅,党内民主就不能得到完全的保障。因此,明确规定的两项救济性权利----申诉权、辩护权,是党员民利能否真正得以保障的一条底线,但目前因党员享受这项权利时缺乏有效的载体或保障措施,因而被长期忽视。“审理助辩”制度将保障犯错误人合法权利的关口前移,较好体现了党纪的保护功能,开畅了违纪党员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渠道,体现了执纪机关严守公平与公正的现代执法理念,也为完善和发展党内民主的完整体系增补了重要一环。

——是保障违纪党员民利,促进党内民主政治和谐的实质举措。保障党员民利是全方位的,对犯错误党员的权利保障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纪检机关保障党员的民利,关键体现在对犯错误党员的检查和处理上;党员在没有被之前都应当享有《》和《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把这几层意思穿插其中可以看出,在处理违纪案件时实行案件审理助辩制度,允许犯错误党员本人申辩并聘请其他党员为自己辩护,是保障犯错误党员权利的一个实际步骤,解决了当事人的话语权和知情权,体现了人性化要求。同时,还要看到,允许其他党员为犯错误党员辩护,也是落实广大党员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了当事人本人,也教育了大家,是做好犯错误党员处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处理犯错误党员,不仅本人十分关心处分的轻重,而且周围的党员、干部和群众也高度关注。保障包括犯错误党员在内的党员的权利,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恰当的处理,既有利于本人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也有利于统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认识,并从中吸取教训,警诫自己。否则,处理得不恰当,或办了错案,不仅本人不服,而且还会削弱党组织的威信,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实行案件审理助辩制度,不仅是一般审理工作方法的改变,而且有利于当事人认识和改正错误,有利于统一和凝聚周围其他党员、干部和群众,提高党组织的威信、促进党内和谐。

——是提升党内案件质量,努力降低申诉、复议成本的重要保证。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包括听取犯错误党员本人和其他党员的意见,认真吸取他们有道理的意见,是保证案件审理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吴官正同志说过:“审理大计,质量第一。”纪检机关审理的案件要经得起犯错误党员的申辩,经得起其他党员的推敲,这样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采取助辩这样的措施,把处理之后可能发生的申诉问题拿到处理之前广泛征求意见,在审理中有效吸收,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大大减少申诉和复查案件,这也正是实行“审理助辩”制度的目的之一。助辩人员对犯错误党员的情况比较熟悉,能够及时提供关系到案件处理而调查材料中未能充分反映的情况,有利于审理人员全面把握,多角度考虑问题,具体分析违纪行为的性质、责任、情节、后果及犯错误党员的一贯表现,从而为纪检监察机关作出恰当的处理提供参考意见。这样不仅有利于审理人员在审查证据和展开辩论的过程中发现案件疑点,有针对性地把握事实真相,也有利于及时予以纠正减少申诉。

三、推行助辩制的基本程序

盐城市纪委将审理助辩的一般程序分为8项,即权利告知、助辩人资格审查、查阅资料、谈话预约、实施助辩、集体研究、意见反馈及送达规定。这八项程序环环紧扣,缺一不可,是保证案件审理助辩制度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具体程序和做法是:

1、权利告知。案件移送审理后,案件审理部门向犯错误党员同时送达《权利告知书》、《聘请助辩人告知书》和《助辩委托书》。要求犯错误党员在3日内向审理部门反馈委托助辩人等情况。

2、资格审查。审理部门在3日内对犯错误党员拟委托的助辩人进行资格审查,并向犯错误党员送达《助辩委托审核意见通知书》。如犯错误党员委托的助辩人未得到审理部门同意的,可重新托请。

3、查阅资料。助辩人资格经确认后,可以在3日内持《助辩委托书》,到审理部门了解涉及审理定案的相关证据材料,为犯错误党员辩护作准备。

4、谈话预约。审理谈话3日前,向犯错误党员和助辩人送达《案件审理谈话通知书》,告知审理谈话的时间、地点。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谈话时间、地点的,犯错误党员可以提出书面申请,只要符合情理的,我们都满足本人意愿,给其宽松的谈话环境。

5、实施助辩。助辩在案件审理谈话阶段进行。参加审理谈话的一般为审理人员、犯错误党员和助辩人。主要步骤为:基本情况介绍、询问权利是否知晓、违纪事实见面、听取申辩助辩意见、现场解释和说明。

6、集体审议。审理人员对犯错误党员及助辩人提出的意见,梳理归纳,进行再次认真审核,提交室务会或审理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并将审理助辩情况作为一个重要部分写入审理报告,依照规定程序提交有权决定其处分的党组织讨论。

7、意见反馈。对犯错误党员的申辩和助辩人的辩护意见,写出有事实根据的说明材料,在党组织讨论处分决定前,向犯错误党员和助辩人反馈,讲明采纳或不予采纳的理由,并做好记录。

8、送达规定。送达审理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收件人应当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的日期,并且签名或者盖章。收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同时,为解决审理案件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处理时间较紧、难以适用一般程序的问题,盐城市纪委设计了党内案件审理助辩制的简易程序。规定了“对情况紧急需要尽快作出处理意见和审理部门(审理小组)认为不需要按一般程序和方法处理的案件,可不受一般程序的通知方式和期间规定的限制,犯错误党员要求助辩的,审理人员可以采取口头告知、预约等方法通知犯错误党员和助辩人履行相关助辩程序实施助辩,并记录在案。”即审理助辩简易程序可不受一般程序书面通知方式和期间的规定,这样做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四、推行助辩制的前瞻思考

思考之一:关于助辩人专业队伍的问题。纵观全市实施助辩的187件案件,助辩的效果总体上是好的,但差异也是明显的,其根本取决于助辩人自身素质的高低。助辩人的法纪理论水平高则助辩的“辩护性”“维权性”强、效果较好。因此,如何逐步形成一支规范化的助辩人专业队伍,是党内案件审理助辩制的生命力和长效化的关键。构建助辩人专业队伍的方式有三种选择:其一,社会化运作模式。由纪检机关制订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符合条件的党员自愿报名,党内专门机构组织政审、考核,发放执业资格证书,同时引入相应的利益机制;然而这种模式目前因助辩报酬问题尚无依据加以解决,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加以试点和探索。其二,行政化运作模式。由各级党委推荐合适人选,先培训,后上岗,形成一支兼职助辩人队伍,供违纪党员需要助辩时从中聘请。其三,协会化运作模式。在现阶段,我们正考虑由纪检机关提供一定的办公场所和活动经费,组织退居二线的审理干部、司法干部等通晓法纪党纪的老同志,成立一个党纪案件助辩咨询协会(或援助中心),由他们向违纪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并帮助介绍或担任助辩人。这些同志一般政治素质较高,有工作经验,不计个人报酬,可以在普通党员群众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协助做好犯错误人的思想工作。

思考之二:证据向助辩人公开的程度问题。定案的证据能否对助辩人全部公开,这是审理助辩工作中的最大难点。对此有以下两种观点:一是不“突破”条规说。有条件地拓展助辩人的知情权,这是目前大家普遍接受的。中央纪委《关于查处党员违纪案件中收集、鉴别、使用证据的具体规定》提出:“证人作证后,党组织应为其保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要切实保障检举人、证明人的权利,检举材料和证人证言,不能给犯错误的人看。”虽然助辩人与犯错误的人有根本区别,但是,在目前有关助辩人的纪律、保密要求尚无相应规范约束的情况下,一旦检举材料或证人证言透露出去,就有可能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也会给今后调查其他案件的取证工作带来困难。因此,检举人和证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必须得到保护,对检举材料和证人证言,助辩人不能直接看材料,更不能摘录证据,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隐去证明人,采取适当宣读证据的方式,使助辩人了解需要了解的情况。对一些案情简单,不涉及他人他事,且不讲也明白证据出自何处,出证人又不反对公开的,也可以出示或者宣读。对案件证据中涉及其他人、其他事的,则必须明确不能公开。实践中,盐城市纪委正是采用此说观点。二是比照律师参与辩护说。在我国民主化进程中,以党内民主促进和推动人民民主,同时在有些方面,党内民主的发展也要借鉴社会民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基本经验。司法上,律师参与辩护享有调阅全部案卷的权力。党内案件助辩中,助辩人在不能充分了解案情和证据的情况下,助辩的效果肯定是要打折扣的。因此,要想使助辩制度不流于形式,就应参照《律师法》出台相应的明确党内案件助辩人身份、标准、职责、义务等项要求的《党内违纪案件助辩人条例(或规定)》,在严格准入、明确违纪处罚办法的基础上,像律师参与辩护一样,允许助辩人查看全部证据材料。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代表了在未来纪律检查工作中拓展党内民主的努力方向,但目前这方面的探索必须等待相关党内法规的修订和出台,以拓宽审理助辩工作实践的探索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