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赏析(精选5篇)
狂人日记赏析范文第1篇
虽然吴小茹先生把“卷帘人”释为“正在卷帘的丈夫”,但所给的理由并不充分,存在着语焉不详之嫌,应置此不究。倒是陈祖美等学者把“卷帘人”解作侍女,更为妥贴,认为李清照作为贵家新妇,恐怕难得无拘无束地饮酒、睡懒觉,即使丈夫百般娇惯她,还有公婆和两位妯娌相督呢。“卷帘人”解作侍女的观点,颇可以通过对“骤”字的辨析来寻找支持。
《说文解字》释“骤:马疾步也。从马,聚声。”“骤”的本义是“马疾步也”,那么“昨夜雨疏风骤”的“骤”就是指疾、快呢?鲍善淳教授在《读古文入门》一书中说:
“骤”,古今都有急速的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则主要作‘“骤然”、“突然”讲,而在古代汉语中,主要用来表示“屡次”。如“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吕氏春秋?适威》)“骤战骤胜”即“屡战屡胜”。“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楚辞?九歌?湘夫人》)”“骤得”即多次得到。“骤”作“屡次”讲,是古文的常用义。段玉裁也说:“今之‘骤’为暴疾之词,古则为屡然之词。凡《左传》、《国语》言‘骤’者,皆与‘屡’同义。”
不仅“《左传》、《国语》言‘骤’者,皆与‘屡’同义”,而且《史记》中“骤”也有屡次之意:“昔吾骤谏王,王不从。”(《史记?周本纪》)另外,“骤”一般不描绘风之狂烈,而是多描述雨之急猛,如“骤雨不终日”(《老子》)、“暴风骤雨”,“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李清照《转调满庭芳》)由此可知,“昨夜雨疏风骤”中的“骤”释为“多次”较妥。“昨夜风疏雨骤”即指描绘了一幅漫长春夜,细雨淅淅,和风时起的夜雨景象。这样解释不仅符合山东春天自然的天气情况,还与此词的恬静、淡愁的意境相谐和。
词人与侍女问答,一方问得是那样小心、急切,一方答得是这样平静、淡漠。在这里侍女平静淡漠的回答,显得所答内容真实无奇:海棠花依旧盛开,并未被风雨摧损。面对主人的询问,作为“卷帘人”的侍女一定出户张望,得到屋外的自然景象而作出真实的回答,此亦说明昨夜没有雨狂风烈的天气。
李清照《好事近》“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点出了海棠花开不在晚春时节,天气远距夏季。生活在江北的人应有这样的常识,春天的雨下不大,更不会狂风彻夜不息。北宋诗人陈与义诗《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诗写二月的海棠独立细雨,任细雨侵袭其胭脂色。南宋词人蒋捷词《虞美人》:“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鞔ΑBザ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蒋词写出海棠花开之时,春寒料峭,微雨丝丝。这两首词皆言海棠花开花落,都在微风细雨中,并没有狂风暴雨之景象。更何况李清照词还写到“海棠依旧”呢?
如果把“骤”解为“狂、疾”,那么“昨夜风疏雨骤”的自然情境就和卷帘侍女的“却道海棠仍旧”在逻辑上存在矛盾。有不少学者认为“昨夜雨疏风骤”是针对词末的“应是绿肥红瘦”而言的,所以把“骤”释为疾、狂、猛等意。这就犯了提耳升高的错误。作者所说的“绿肥戏瘦”是对侍女“海棠依旧”的怀疑,并说出了自己想像的景象。如果追问一下,本是“海棠依旧”,为何李清照硬说成“应是绿肥红瘦”呢?实际上,作者这种不合逻辑的怀疑,在艺术上正体现出了其内在的合逻辑性。孙绍振说:“不论是根据辩证法,还是根据现象学,都不应该把对象和艺术形象的一致性作为方法的出发点。相反,应该从艺术形象中,把文本内在的矛盾分析出来。”“昨夜雨疏风骤”是实写细雨小风,“海棠依旧”亦是实写,这样才能突出“应是绿肥红瘦”的虚笔在文中的点睛作用,才能构成了经典文本所应具有的焦点矛盾之属性,耐人寻味。如果昨夜雨大风狂,今晨自然是绿肥红瘦,这种客观的自然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分析的文学艺术价值。只有昨夜雨细而小风数起,作者却认为今晨是“绿肥红瘦”才能把矛盾呈现出来,才能赋予文本丰富的包蕴性。
这样,矛盾提示了,作者深层的情意也就有所透露了。首先,如果词人在饮酒时就知道昨夜雨大风狂,一定会想到花事将了。第二天醒来,她必不会明知故问卷帘人花事如何。其次,“应是”写出了词人对屋外景象的不清楚,更是对细雨和风之后花事的猜测。再次,李清照“浓睡不消残酒”,“浓睡”表明酒喝得多,喝得醉了,以至于第二天还有残酒在身,神志朦胧。试想,如果昨夜雨大风狂,孤独而敏感的新婚词人会喝到沉醉吗?会浓睡得下去吗?但是,作者为何面对卷帘人“海棠依旧”的回答,竟反驳说“应是绿肥红瘦”呢?这是从艺术矛盾的角度表达出作者内在情感的合逻辑性,体现出诗词的无理之趣。此词作于新婚后的宋崇宁元年(1102),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正在太学任职,公务繁忙,住在官署,与李清照聚少离多,独守空房的作者才感到寂寞愁伤。作者饮酒,当由此种离愁别伤所引起。新婚燕尔,词人应该是“香脸半开娇旖旎”,与丈夫“共赏金尊沉绿蚁”,结果却“刘郎只解误桃花,惆怅今年春又尽”;词人应该是“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结果却“一面风情深有,半笺娇恨寄幽怀”;词人应该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结果却“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暮春花谢,年华流逝,词人内心自然充满淡淡的哀愁,浅浅的伤感,“却道绿肥红瘦”正抒发了多愁善感的作者新婚后独守空楼对年华易逝、“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感叹。
孙绍振教授在《文学文本解读学》的“绪论”中说:“对于文学来说,文本生成以后,其生成机制、其艺术奥秘蜕化为隐性的、潜在的密码。从隐秘的生成过程中去探寻艺术的奥秘,是进入有效解读之门。”通过对李清照运用“骤”字来描绘“风”之景象的思辩,我们才能走进《如梦令》这一文本特殊的、唯一的、不可重复的艺术世界,才能感受此词超越自然之真实,体悟诗情之美。
参考文献:
[1]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1.
狂人日记赏析范文第2篇
丢三落四?嘿,这说的不就是我吗?瞧,我又把作业丢学校了。本打算偷个懒,不写了,可一想到数学老师狰狞的面孔,我不禁颤栗起来。唉,还是回学校拿吧。
7:30了,也不知道校门有没有关呢。外面狂风呼啸着,真心不想离开温暖的家。迫不得已,我一头扎进了寒风的怀抱。我骑着电动车在街上狂奔,忙的连手套都没戴,算了,就当接受风的洗礼吧。街上人来人往,行色匆匆,严肃的脸上没有丝毫笑容。处处笼罩着冷清,寒凉的气氛(这是做语文诗文赏析的后遗症,无论什么都要和渲染气氛扯上关系)。
好不容易到了学校,谢天谢地,大门还没关,时而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进进出出。我停好电动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教学楼。啧啧啧,因为这栋楼都是初一的班级,所以已经是一片漆黑。我心惊胆战地爬上楼,生怕下一个楼梯口就冒出一只怪兽把我一口吞掉。终于到了教室,耶,雅婷姐没锁门诶,省的我又要爬窗户。得得得,作业到手,快溜!
回到家我已经快变成一团棉花了,明明知道自己是个体育还跑那么快。作业还有一大堆,还不如杀了我呢!
狂人日记赏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巴赫金 狂欢 网络舆论 另类 公共领域
网络舆论另类的研究现状
目前网络被看做是由无数个充满矛盾、分歧、冲突与争论的空间所构成的场域,同时也是处于支配状态下的民众争夺话语权、形成反抗霸权力量的另类公共空间。在此,民众不再是被动的受众,而成为另类传播者和创意文化的生产者。在民众传播的另类公共领域中,带有强烈的反对色彩,要求恢复言论和集会、结社的自由,要求政府决策透明化等。港台学者认为,中国网络成为另类公共领域有两层意义:一是在一个公共表达渠道阻塞、新闻传媒不够独立的社会环境里,网络的普及化扩大了公共传播,赋予公民传播和反抗的权利。二是网络的政治传播趋于美学化和风格化,那些微妙的、匿名的、不易被官方所察觉但却充满颠覆能量的讽刺语言和影像,成为市民,特别是青年群体日常生活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但民众的另类传播和创意文化生产却表现出“群氓喧哗”的狂欢,即扭曲形塑政治人物的漫画,散布隐射政治的民谣,肆意、愤激的网评等多种新闻生产模式。这恰好印证了俄国学者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狂欢文化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由来已久,在整个中世纪一直处于欧洲通俗文化的主导地位。巴赫金在文艺研究中发现:“狂欢是一种反抗霸权力量、是建立自由民主的理想世界的文化策略。狂欢建构了一个‘颠倒的世界’,通过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戏仿,使生活由严肃的现实状态转入暂时的游戏境界中,人们忘却了阶级、等级和身份,在诙谐的笑声中获得自我的释放。”①因此,网络新闻生产的实质即是挑战并颠覆官方公共领域。“中华女”事件看似毫末之端,却折射出网民压抑已久的愤激情绪。通过对网民政治传播活动及抵抗文化的讨论,我们将展示网络空间如何被策略性地挪用来形塑批判的公共性。
网络舆论另类的表现:狂欢
西方学者指出,网络传播赋予民间团体进行设定公共讨论议题、生产批判论述和观点、自我组织结盟和动员集团行动的权力。近年来我国网络媒体也出现类似的趋势。除了表达诉求容易引起主流媒体报道外,网络传播也利于民众把有相同理念的人集合在一起,形成有别于官方所给定的认同政治。被网络舆论热炒的新闻事件——“中华女”与女记者互殴即是典型。网民质疑官方媒体公布的视频的真实性,乃是刻意剪辑,目的是维护官方的形象;而网络中流传的完整视频则反映了网民对官方媒体的对抗精神和质疑勇气。事发后,“中华女”司机旋即遭到官方媒体的身份曝光。网民则以人肉搜索的方式同样曝光了挨打的女记者。由此可见,民众对抗官方媒体的态度斩钉截铁。
本文选择国内知名论坛“强国论坛”为分析对象,并结合评论、博客、qq图片等多种传播渠道全方位解析该事件,透过网络舆论窥视当今网民新闻生产与官方公共领域的对抗程度与反叛情绪。就影响官方决策的权力而言,网络论坛属于“弱公共领域”,然而这个非正式的领域所表达的多元价值、利益和经验却不容忽视。我们注意到尽管论坛中不乏理性的评论,但充斥于论坛的多数还是质疑、偏执的声音。如批评主流媒体报道的谩骂、另类的政治观点、含沙射影的词汇、小道消息、诽谤等,都通过这些论坛渠道来动员社会其他成员。
事件回放:驾驶一辆中华车的女司机违章后,不愿接受贵州电视台女记者采访而发生肢体冲撞一事最先在贵州法制网公布:“2023年3月23日上午,贵州电视台第5频道《法治第一线》栏目记者在贵阳中华路上拍摄一名开中华车违章的女司机时,遭到了该驾驶员的野蛮殴打。此事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贵州法制网)接着红网在当晚以一条《强悍“中华女”郭丽当街暴打贵州电视台女记者》的帖子迅速引起网民关注。此时网上曝光的是被删剪过的视频,即视频中完全是记者挨打的镜头。因此,“强国论坛”中网民的态度一边倒地同情女记者,25条帖子均谴责“中华女”,且情绪激动,用的都是爱憎分明的词,如“蛮横”、“骂骂咧咧”、“恶劣”、“凶狠”、“恶语辱骂”、“嚣张”等,并号召网友人肉搜索女司机,称其座驾“中华车”为“豪华车”。论坛中弥漫着“仇富”情绪。
这种情绪一直持续到3月25日,浙江卫视将完整版视频曝光后改变了舆论的导向。完整视频中“中华女”也有多个挨打的镜头。女记者凭借手中的话筒更显威力,而“中华女”徒手搏斗反而受伤更多,尤其是脸颊被女记者扯变形的截图更是传遍各大网站和qq。于是,“强国论坛”的舆论旋即发生惊人逆转:网民开始人肉搜索女记者;开始否定“中华车”为“豪华车”;“中华女”的“嚣张”变成了“尊严”;“中华女”迅速由有钱的强势者变成了捍卫个人尊严的弱者;女记者则变成官方媒体的强势代言人。网民的态度由先前的“仇富”转变为“仇官”,谴责“中华女”行径之声几乎消亡,而赞同“中华女”行径的帖子却猛增至464条。帖子中辱骂女记者的词语俯拾皆是,如“抽她”、“用拳头回答”、“嘴太贱”、“可耻”、“愚蠢”、“鄙视”、“欠揍”等等。从网民一边倒的谴责司机与辱骂记者的舆论中透视出网络舆论的另类疯狂表达。
从帖子内容中我们发现,一场强弱势力之间的对抗演绎为网民狂欢的借口。网民愤恨官方媒体“歪曲”事实的做法——对视频人为剪辑。刻意强调“中华女”的“豪车”以及“地产公司就职”的信息,试图利用“仇富”心理及社会上对“地产公司”的“敌视”情绪来引导网络舆论攻击“中华女”。而网民则用“赞同”之声直接对抗官方媒体。从网民的调侃评论“姐打的不是记者,打的是做人的尊严”中可见民间力量并不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巴赫金认为:“狂欢不是供人们驻足欣赏的,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甚至不是供人们表演的;它的参与者们置身其中,根据有效的规则来狂欢。”②在“中华女”事件中,民众确实没有“驻足欣赏”,而是切实地参与其中,且从众倾向明显。正是这种参与集体狂欢所带来的,使人们实现了自我的释放和解脱。网民在虚拟空间中借助言论或图片形塑“中华女”为“民间英雄”形象,直接挑战官方公共领域。
同时,巴赫金指出狂欢节具有三重特性:其一,狂欢节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即所有人都参与狂欢,并且把虚拟的狂欢世界当成了“现实”。从参与讨论“中华女”帖子内容来看足以证明,网民们乐于在虚拟的世界中狂欢,借此淡化现实与虚拟的差别。其二,揭示了狂欢节的颠覆性和反权威性。“即社会中的权威、严格的禁令和等级制度,在狂欢节这段时间里都被取消了。”③“中华女”事件中民众对权威的畏惧因网络匿名性而消解,现实世界中对官方公共领域的敬畏演变为虚拟世界中的泄愤。其三,狂欢节的理想性,即颠覆和反权威的目的,在于把现实转化成了一种乌托邦社会:在狂欢节中,通过半现实半游戏的形式,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相互关系——随便而又亲密的关系。基于此,网民从现实的等级森严的制度中解放出来,在虚拟世界中获得自由和权利。
网络舆论另类的实质:颠覆
网民另类抵抗之所以不会招致主流意识形态的管控,其原因主要在于,狂欢作为官方文化的对话者,是一种弱势力量,虽遍及大众文化,在各种空间中不断试图破坏一言堂,但它毕竟只是在非对称的权力关系中的对话,同时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阀。当然网民也并非裸地对抗主流意识形态,他们策略性地利用富有美学创意的讽刺图片和黑色幽默的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政治观点。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影视文化符码、元素、时事题材、传闻等进行改造加工,然后创造出颠覆性的论述与影像在网上散播。如将“中华女”形塑成“女英雄”形象,拼贴、挪用、戏谑等多种方式调侃,在“中华女”的系列漫画中加以反讽的文字:“面对无奈的追问,面对莫名的辱骂,姐不能再沉默……中华儿女,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了尊严,扇出一条血路!姐要你明白什么叫丢脸!”漫画以夸张的手法刻意强调“中华女”的威猛,实则反讽女记者。这种“恶搞”的美学实践把原本毫不相关、不协调的符号或元素拼凑在一起,移花接木、颠倒语境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诙谐或戏剧效果。
通过形塑事件中的主角“中华女”,网民不是关注“中华女”的“暴力”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抗争”,而是在制造新闻生产中满足了对官方媒体无法释放的愤怒,虚拟空间的“狂欢”、“颠覆”最终起到的反而是安全阀作用。作为一种非官方、非精英的表达方式,网民肆无忌惮地形塑、戏谑、调侃、嘲讽背后是隐匿身份的安全感在作祟。巴赫金强调了面具在狂欢活动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这种从古代膜拜仪式中流传下来的面具是狂欢节怪诞幽默的精髓。它与搞笑动作、鬼脸、漫画、怪异姿态、戏谑模仿密切相关。可以说,面具允许了多样化,允许了身份随意改变。”④网民身份隐匿如同戴上面具,在虚拟空间里肆无忌惮的言说,尤其凸显了狂欢的戏谑和怪异。将“中华女”形塑为“民族英雄”,暴露出网民的非理性狂欢心态。
网络舆论另类的警示
“中华女”事件绝不是个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交通违章事件何以能在网络虚拟空间里掀起轩然大波?它背后隐藏的社会深层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综观近年来网民热议的社会事件,为什么“宝马”就格外引人注意?同样是违法的事情,为什么公检法系统就显得特别扎眼?为什么弱势群体遭难随即就能得到网民的集体声援?集体倒戈、舆情裂变的背后,是隐隐弥漫网络的一种“仇富”、“仇官”、“仇公检法”的社会心态。而这种“仇”心态背后隐藏得更深刻的背景是社会贫富分化、权力集中滥用的现实。狂欢理论即是一种对人性和世界自由的乌托邦式的想象,狂欢式的生活是常规生活的必要补充,是民众情绪的一种定期的宣泄和释放。网民形塑“中华女”为“民族英雄”,无论狂欢的情绪如何高涨、狂欢的手段如何多样,狂欢的目的最终只能消解于“无声的呐喊”。虚拟世界给网民带来的除了“喧嚣”的狂欢、“颠覆”权威的虚幻满足感外,再无其他。
《凤凰周刊》曾刊文《网络民意改变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指出:“互联网给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无穷大的‘电子广场’,从而在这里汇聚起不同于政府也不顺从于传统媒体的社会民意;无数的‘匿名大字报’以其独立的民间视角和立场,对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作出精彩纷呈、莫衷一是的快速反应,从而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⑤“中华女”事件中的另类表达是民众长久以来压抑的“仇官”情绪的爆发。综观近年来由网络舆论引起的,其深层原因皆是官民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对抗。因此,网络新闻生产对官方公共领域的对抗折射出官民对抗潜伏的重重危机。
注释:
①王虎:《网络恶搞:伪民主外衣下的集体狂欢》,《理论与创作》,2006(6)。
②米哈伊尔·巴赫金[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论中的问题》,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③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玲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
狂人日记赏析范文第4篇
这天,风和日暖,阳光穿过白云射进窗户。我正享受着鸟儿的歌声,分析着数学题。正是因为想不出答案,对卷子下的东西特别敏感。翻开乱而多的书,只见铺在桌子上的报纸下有一张被我遗忘已久的照片。照片上是我和一个瀑布的合影,这使我不由得翻开了我记忆的史册。
只记得那天我听爸爸说要去游览青云山,情不自禁的喜悦油然而生。汽车绕过了山路十八弯,终于到达青云山,这是影子已贴在了脚下。只见青云山云雾缭绕,整座山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真是给人一种如身临其境。我们跟着导游陆陆续续地上山,山道两旁林遮树掩,步移景换。
忽然听到前面有涛声轰鸣,惊天动地的声音,原来前面是一道凌空飞降的瀑布。瀑布下站满了观赏的游人,我们也赶紧选了个最佳的观赏点尽情地享受瀑布的雄伟气势,站在潭边瀑布如千山飞崩,四海倒倾,显得那么苍茫,那么粗狂,那么雄浑。让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爸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照一张留恋吧!”妈妈叫我摆了个pose,爸爸拿着相机,“咔嚓”拍下了一张美丽的照片。随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继续观赏点。
回忆之间,脑海忽然闪烁了一下,打断了我的白日梦:我想到解题的方法了!
童年,是我们的伙伴,让我们寂寞时掀起美好的回忆;童年,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在失落时感到温暖;童年,是我们的教师,在这人生转折期,教导我们选择好人生道路。
狂人日记赏析范文第5篇
台湾心理医师陈俊钦分析,夫妻中一方若为家庭过度牺牲与忍耐,婚姻的不稳定度便会提高。上班族妈妈应该重新安排生活的优先顺序,配合有效的时间管理,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职业女性下班后,要怎样在不抓狂的情况下,还能保有愉悦的心情轻松做家事、全心全意陪孩子?听听过来人与专家的建议吧。
找回时间,远离“时间小偷”
《我不当陀螺族》一书建议,重掌生活控制权的第一步,是追踪你的时间并找出问题所在。记录自己怎么利用每天的24小时,以半小时为单位,大小事都记录下来分析。
减少要做的事,选定优先顺序
日本畅销书作家胜间和代在独自抚养三个孩子的同时,陆续取得日本中小企业学位与商管硕士的资格,还能保持每周健身和修指甲的习惯。她在 《年收入增加10倍的时间投资法》中分析,人会愈来愈忙是因为没有减少要做的事情,决定不做比决定要做更加重要。“现代父母应该依序照顾好自己、另一半以及子女,因为当爸妈互相关爱,孩子最容易健康成长,也过得最快乐。”
善用时间账簿,并记下目的
选择自己上手的日历或记事本。胜间和代推荐操作检索方便、显示方式周到的Google日历。要有意识地记下每件待完成事项的目标,依照目标随时修正行动。
学会有效管理时间
一日之计在于夜:睡前把大人、小孩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并削好第二天打鲜果汁的多种水果,让分秒必争的疯狂早晨归于平静。
家务分工不手痒:让先生、孩子参与家务,千万别为了省时间、怕不干净或看不下去,自己全部揽来做。
借网络与电话节省时间:用网购、电话购物来买东西或寻求服务。申请网上银行缴款,省去跑银行以及购物时间。省时有时比省钱更重要。
购买功能强大的厨房用品:好的烤箱和食物调理机是妈妈的好帮手,会让烹调变得简单且省下惊人的时间。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建立孩子良好的作息时间,必须让他们清楚什么是必须做的、应该做的和想要做的,适时说“不”并赏罚分明,可免去累翻自己又没有效率的混乱生活。
随手整理与淘汰杂物:起床后马上铺床,东西用完马上归位,定时淘汰不必要的物品。
请钟点女工帮忙打扫:许多职业女性都请钟点女工来保持家里清洁。
规划孩子专属区:里面不放贵重物品,购买表面容易清洗的家具,可省去每天不优雅地大喊上千遍“不可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