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论文(精选5篇)

职教论文范文第1篇

1.开展“每日一说”

每堂语文课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展“每日一说”,每天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发言,全部实习轮流制,发言的内容可以是发言人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讲一个故事,总之只要是脱稿发言即可,发言的时间为3~5分钟,一位学生发完言后,再请其他学生来点评,点评可以是学生听完发言后的感想,也可以是对发言人的评价。开展“每日一说”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想法的平台,还可以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学生的听力,并且起到丰富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2.参加演讲比赛

演讲比赛是一种较常见的活动形式,演讲比赛要求演讲者在脱稿的情况下,以口语为主加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在观众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说。演讲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胆识。在众多不熟识的面孔前,大部分学生都会紧张、怯场,不敢大声说话,而经常性地参加演讲比赛能够帮助学生逐步习惯这种大场面,克服内心的紧张和胆怯。这样对于职校学生未来就业面试也有很大的帮助,在一般的就业面试中,一些毕业生由于很少在陌生人和众人面前开口讲话,在回答面试官提问的时候,容易紧张,讲话支支吾吾、吞吞吐吐、含糊不清,给面试官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平时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受益无穷。

3.开展语文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有益活动。在职校语文课堂开展语文知识竞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知识的兴趣,为学生学习文学知识提供良好的环境。学生为了在知识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文学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4.开展辩论赛

辩论赛是一种能够考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比赛。在平时的职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辩论赛,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辩论赛,语文教师在选择话题的时候,应该多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话题,例如“读职业学校是否有用”“职校开设语文课程是否有必要”“毕业是否意味着失业”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都会让学生有话可说。

5.编写小话剧并出演

枯燥无味的写作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写作水平的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可以换一种写作方式,例如,让学生编写小话剧,大都数学生肯定都喜欢看电视剧、电影、动漫等,而我们知道,电视剧和电影都是演员依照剧本演出来的,那么如果让喜爱电视剧、电影的学生自己当编剧又会写出怎样的剧本呢?当然,为了降低难度,学生可以试着编写一些小型的话剧,对于写得比较好的剧本还可以让学生排练演出,让学生在演出中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编写小话剧,有利于提高写生的创作热情和写作水平,出演小话剧,有利于学生体味自己的创作成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6.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一些专业性语文课程

为了提高职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设一些专业性语文课程,帮助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例如,开设公文写作课程、口语训练班,提高学生的公文写作水平和语文表达能力,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结语

职教论文范文第2篇

职业教育机械类专业卓越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信念与责任、职业学校师范能力和机械专业能力三个部分,涵盖了师范课程体系,技能训练体系、专业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四个方面,并都依赖于通识教育基础课程的支撑。师范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基础理论课程和教育活动体验,并开发教育一体化课程,开展职校教育实践和人文与教师基本素质训练活动。专业实践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并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纳入课程结构中,同时,开发了多门机械专业一体化课程,将专业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有效融合。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建,搭建了机类卓越职教师资实验班课程体系框架图。

二、机械类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实践

1.育人贯穿始终

组建机械类卓越职教师资实验班伊始,先后召开“目标•现实•学法•做人•风貌”、“认识自我•学会做人•塑造优秀人格魅力”等主题班会,要求学生恰当定位,确定符合自身情况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重视自身内在的知识结构、精神结构的平衡。要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学会与人沟通。同时,在相关教师的指导下组织读书社、音乐作品赏析、企业实践与职业岗位调查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演讲与口才等竞赛,并结合相关课程,着力将教育信念与责任以“养成”的方式,在学生的体验与反思中形成。

2.组建多学科融合的“一体化”教师团队

由不同学科背景及特长的教师组成教学指导团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协作。由应用研究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选题、创意、构思方面的指导,由教育学科背景的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创新心理和人际互动方面的指导。总之,教师团队在成员构成上应具有“理实一体、学科综合、崇尚创新”的特点。

3.学科竞赛作为载体

职教论文范文第3篇

加强职教语文学科中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求广大职教语文教师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语文学科教学全程。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职教语文教学的重要职责

任何社会形态的道德体系都有三个层面:一是社会公德,二是职业道德,三是家庭美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职业教育肩负的重要职责。在职教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教材内容,把职业道德教育和语文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借助教材树立的人物形象,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做人、做事习惯。

(二)积极发挥语文教学中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科优势

我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文道统一”的说法,可见“习文”是“传道”的可靠途径。与普通学校语文教材相比,职教语文(共用基础平台)教材具有理念先进、体例创新、内容丰富、面向职业的特点,切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语文水平,所选文章贴近时代和学生心理,该教材中所选文章,大都语言文字精美且思想内容深刻。职教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因素,精心筹划、巧妙安排,使职业道德教育与语文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同时又必须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品德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提高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

二、尊重学生主体,增强语文课堂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一)转变师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但这只是教学这一活动的一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内部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职教语文课堂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要特别注重教育方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

(二)革新教学观,变说教灌输为无声渗透

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往往采用的是“说服式”的教育,不考虑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强行灌输一些职业道德理论和行为规范,更不注意反馈信息,难以将职业道德理论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认识。为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志,着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变空洞的说教为贴近社会生活、贴近学生思想的潜移默化的渗透转移,加强师生互动,坚持以情动人,同时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意针对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从而能将职业道德的规范转化为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实践。

三、把握教育时机,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全过程

教书和育人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职教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各种时机,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一)充分挖掘教材,发挥课文职业道德教育功能

职教语文(共用基础平台)教材中可利用于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很多单元、很多课文都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因素。但是,其内容又不是非常系统的,而是分散在上下册某些单元的一些具体课文之中,上下单元之间、上下课文之间,在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上没有系统的安排。这就需要职教语文教师要对整套教材有一个总体把握,有意识地去主动发现上下册各单元各篇课文中可用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在上课前认真寻找教材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结合点,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相应课文的教学,引导学生在“习文”中“悟道”。如在语文(共用基础平台)上册“和谐共处”单元教学中,我结合语言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对“和谐共处”的理解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在“做人做事”单元《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将获得者袁隆平》一文的教学中,我则联系袁隆平的生平,说明职业理想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刻苦钻研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让学生懂得什么叫职业精神,懂得制造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即便是在“古诗文诵读”单元,也可以结合古诗文适当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我针对所教一个班级学生干部合作意识不强的实际,结合课文中“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爱国主义、大局观念和诚信友爱,懂得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只有团结、不屈、奋争、向上,才能换来事业的成功。

(二)利用各类活动,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战台”作用外,职教语文教师还应该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利用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利用作文教学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学习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下辈子的职业》之后,我要求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自己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打算,以及对事业的看法,并利用作文评讲,对作文中表现出的积极健康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及时纠正部分同学在作文中流露出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情感。二是利用课外活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外活动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演讲、朗读、辩论比赛、名著欣赏、办手抄报、观看影视活动等等,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语文知识,而且提高了职业道德修养,如竞争意识、奉献精神、团结互助精神等。

四、加强教师修养,潜移默化带动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有人认为,语文教师只要精通语文教学业务就可以了,职业道德教育那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职责,这种看法是很不负责任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对学生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在职教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去影响学生,而且要用自己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工作态度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这种表率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无法相比和替代的。为此,职教语文教师惟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甘守清贫、乐于奉献,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用教师自身强大感召力,用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职教论文范文第4篇

作者:杜艾芳 单位:江苏铜山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专业部

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功能化之阻却及其根源

所谓功能化阻却,就是指功能化在实现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阻碍因素,导致功能化过程无法顺畅和正常地进行下去,继而导致功能化结果的不出现和不完全出现的情形。在实践中,不少地方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实践功能化阻却严重,主要表现及其根源有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陈旧无法指导实践技能,根源在于教本与实践的严重脱节。(1)重点安排上实践性不强。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主次错位、重点倒置、内容割裂的现象,重知识、重原理而轻技能、轻实践。受此影响,理论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理论与具体技能的链接,注重知识原理而严重脱节于具体技能层面,没有在理论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理论和操作性理论加以区分。毕竟,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给予的理论主要不是研究性理论,而是一种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的操作性理论。最终导致理论教学更抽象难以对技能培训形成浅显易懂的效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甚至缺失,导致理论教学功能化重点发生偏离甚至阻却的现象。(2)内容更新上滞后性明显。理论教学不同程度滞后于生产实际需要,滞后于就业创业需要。以电子专业为例,专业基础理论课为电工基础和电子线路,笔者从教十余年,这两门专业课所用教材已持续多年没有改变,以至于对于这两门教材的内容和习题几乎能够倒背如流。而电子技术的发展迅速,对技能培训的要求时刻在变,教材内容显然已经老化,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对技能培训的理论支撑和直接帮助非常有限。(3)学科教学间综合性薄弱。职业教育不同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融会欠缺,文化学科知识之间、专业知识之间、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之间的互渗互融严重不足,职业学校学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在这种孤立学科教育下,其基本的职业技能素质难以得到锻炼,多层次、多方面的技术潜能难以得到启发,综合性、复合型的职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难以得到培育和提升,背离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指向。2、理论教学主体:教学师资薄弱无力指导实践技能,根源在于教师与实践的脱节。(1)师资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处于比较封闭的工作环境,“吃老本”现象大量存在,对企业发展、产品技术等缺乏最新的了解,呈现出理论日趋老化、教学水平递减的状态;部分教师从企业转入,技能理论教学水平不高。(2)教学模式实训性有待提高。很多学校以传统的灌输性知识传授为主,以实践为基础的生成性教学和实训性教学严重不足。这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薄弱、实训基地匮乏、实训设施严重不足的结果,也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惯性使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者落后于时代、脱离于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成为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功能化的一个突出障碍。3、理论教学环境:学校服务技能氛围不足,客观上没能最大化指导实践技能,根源在于导向与实践的脱节。(1)教学管理导向偏离。很多职业学校实践技能教学氛围建设重视不够,就理论教学抓理论教学,对于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的重视程度严重失衡,与职业学校围绕技能抓教学的重要任务相背离。(2)教学设施建设导向偏离。很多职业学校硬实力建设没有坚持技能优先原则,既没有围绕实践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相关教学设施,也没有建立稳定有效的校企合作与联合办学机制,必要技能实训基础设施严重缺乏。(3)技能考核评价机制导向偏离。很多职业学校在考核与奖励机制上,着重于一般的学校秩序管理,而忽视了职业学校所应具有的技能这一特质性考核导向,忽视了对于教师的专业技能等级水平、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关联度、学生在理论教学指导下学习专业技能的效果等职业学校教学考核上的核心要素和评价标准,忽视了教师理论教学对于实践技能贡献度的激励机制建设,其结果必然是影响理论教学指导实践的积极性,加剧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脱节后果。

构建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实践功能化的六大支持机制

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基本前提在于职业教育,基本出发点在于紧扣技能,基本方向在于指导实践,基本目的在于促进就业和提升能力。构建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的实践功能化机制,必须统筹理论教学的多元要素,多方考量,多措并举,努力形成内涵丰富、理论系统、支持有力的机制体系。(一)教学设置的互渗互融机制———注重课程间关联渗透对实践技能的促进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课程设置不仅表现为课程组织方式,更在实质意义上体现为一种课程价值观念,课程设置的好与不好、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上。定位上,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的课程开发设置,应当符合“实践功能化”的教学方向,符合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基本目标,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就业技能和方法能力。可以说,既不同于单纯的理论研究,也不同于短期的岗前培训,这是课程设置的基本方向所在,应当尽可能避免出现偏离目标方向的课程组织设置。体系上,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基调,积极完善职业教育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体系,推动理论教学向实践技能渗透融合。坚持从一般就业、特定专业和具体岗位等不同层面出发,纵向谋划、统筹考虑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体系,既要提供学生就业的一般素质能力,也要提供特定的专业理论能力,以及具体岗位技能理论知识,体现出一套宏观、中观、微观层次分明,一般、特殊、具体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不同专业之间、不同岗位之间以及同一专业岗位的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横向谋划理论课程设置体系,最大限度地促进课程之间的渗透、联系和融合,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的内在链接,促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释放最大化的效能。(二)教学内容的超前更新机制———注重对实践技能的超前指导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实践中,必须摒弃因老师而开设专业、老师能看懂什么教材就用什么教材的内容陈旧、秩序混乱的教学现状。理论教学内容上,应当确立需求导向的思维,坚持“三个方向”:坚持理论教学的职业方向。按照专业决定内容的思路,从专业发展的实际以及与其相关的职业岗位实践出发,超前确定教学内容和选取教材。坚持理论教学的市场方向。按照需求决定内容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人才市场什么专业紧俏、什么岗位紧俏、什么技术工人紧俏,教学内容就有针对地向这些方向倾斜和覆盖,并做到紧扣当前、把握趋势、适度超前。坚持理论教学的时代方向。按照技术决定内容的思路,教学内容要紧跟科技创新实践和劳动技能发展趋势,适应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总之,教学内容要突出职业岗位需求、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体现地方性和时代性而不是一味强调系统性;教材选取上要突出需求性、科学性,坚决祛除随意性。(三)教学重点的实践延伸机制———注重对实践技能的理论对接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应当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项目教学为载体,切实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在理论教学中,应当紧扣实践、结合实践、融入实践,做到理论教学的项目化、具体化、实践化,使得教学内容有针对、不枯燥、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对教学有兴趣听、听得明白、听后能用,从而体现出职业理论教学与普通中学理论教学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辅之以在实践教学中紧密结合理论,做到实践教学理论化、抽象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融互动,进一步促进和支持理论教学向实践延伸结合的努力。(四)教学方式的实训应用机制———注重对实践技能的理论运用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企业结合学校、企业为主,理论结合实践、实践为主的理念,在理论教学的具体组织方法和教学模式上充分考虑实践因素,构建形成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可以总结为“四个强化”:强化在实训基地中开展理论教学,让学生对于技能理论的认知更加形象和具体;强化在校企合作中开展理论教学,让学生对于技能理论的理解更加直接,且学后即可运用;强化在技术开发中开展理论教学,让学生对于理论的运用在创新中更加深入;强化在技能大赛中开展理论教学,让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补充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生发出对技能理论的浓厚兴趣,并在平时教学中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使得这些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教学方法和模式,能够成为职业学校理论教学实践功能化的重要且直接的支撑机制。(五)教学师资的全面提升机制———注重对实践技能的教学顺应应全面提高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理论教学水平,当前,应着力做到“三个注重”:注重提升专业技能教师的理论水平。针对一些来自于专业技术岗位一线教师实践技能强而理论功底不足的实际,通过加强培训强化其理论水平,实现理论功底与实践技能的同步提升与协调发展。注重提升理论教师针对专业技能的教学能力。针对很多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技能薄弱的实际,引导广大教师既要强化技能水平提升,继而在理论教学中能够结合实践开展教学工作,更要鼓励理论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最大化推动理论教学实现其实践化功能。注重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提升培训。顺应职业技能实践日新月的发展趋势,强化专业技能教师的定期培训机制,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使得职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始终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更新和提升,职业教育理论教学始终能够为广大职业学生学习技能发挥现实有效的作用。(六)教学管理的技能导向机制———注重对职业技能教育的制度引导从学校领导和组织管理的角度讲,应当树立以实践职业技能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并着力完善“三大制度”:完善技能导向的硬件投入制度。健全职业教育的稳定投入机制,全力争取并用足用好各级对发展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和财政投入,切实加大对教学设施、实训基地、专业器械等职业学校硬实力建设投入力度,为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功能化奠定坚实基础。完善技能导向的激励制度。建立必要的奖励机制,引导广大理论教学工作者在技能锻炼中研究理论、在理论研究中开发新技术技能,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形成教学工作清晰明确的职业技能导向,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独特内涵与实践功能。完善技能导向的约束制度。建立完善的考评约束机制,健全教师理论教学工作考核评价制度,把教师技能水平、理论教学效果、学生实践能力等作为教师绩效的重要评价标准;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把学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学设施、管理制度等建设水平,作为监督学校各级管理层的重要标准,应用于学校管理层的考核,最大化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功能化的实现。

职教论文范文第5篇

每年的部级或者省级竞赛多是由系部推荐参加人员,往往是班里成绩较好的几个学生,而多数的学生则没有机会参与。如果技能大赛纳入到校级层面进行管理,形成常态化的运作,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公平竞争,优中选优,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解决了由于机会不均而导致的师生矛盾。建立校级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首先要组建的专门机构并出台相应的管理条例。“从学校制度层面加以保障。”由学校成立学生技能竞赛委员会,或责成相关系部组成。负责组织校级的常态化的学生技能竞赛和部级省级比赛的选拔工作。例如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技能大赛即可由中文系成立竞赛组委会,学校统一监督管理。其次,要保障学生技能竞赛有充足的运行资金和完善的奖励制度。学校应设立学生技能竞赛专项资金,用于比赛的材料、器具、教师指导、评委费、学生奖励等方面。教师和学生参加学生技能大赛往往利用的都是课余时间,这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这就需要学校对获得奖项的学生及指导教师予以奖励,以此激励更多的教师与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

二、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实践效果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针对高职院校而言,职业技能竞赛在于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力。在竞赛中将教与学结合,将学与练结合。以竞赛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

1.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目前,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的效果也只能等到学生工作后才得以检验。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体系的构建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202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举办了首届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教学技能大赛,比赛内容有粉楷、钢楷、简笔画、朗读、说课等。赛后,某些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马上根据比赛的内容修改了教学计划。例如伊春职业学院,在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增添了“三笔字”课、“简笔画”课、“普通话训练”课等等。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而实践教学的效果通过学生的技能竞赛也得到很好的检验。并且能过比赛,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某些技能方面的弱点,可以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针对性。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教促练、以练赢赛的良性循环,达到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双丰收。学生要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一方面取决于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另一面也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学生职业竞赛体系实施后,教师们也都在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例如伊春职业学院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会定期到小学去听课,与小学一线教师交流教学经验与新的教学方法;对每年举办的伊春市小学教师基本功比赛进行观摩,总结经验与体会,丰富与拓展自我知识层面。在授课过程中,将所学所感渗透给学生。

2.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相衔接,要加强与劳动部门和鉴定机构的联系沟通,将职业竞赛项目和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相结合。”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内容分为笔试与试讲两部分,而且还要在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得到一级乙等的成绩。师范类的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说课、教学设计与朗读等项目正与职业资格证考试内容相符合。通过竞赛环节的培训,为学生将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下了很好的基础。既增强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对未来工作的自信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