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素材在线
李公涛:
坚守碑林书法艺术
2023年8月7日,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走了,留下30多年来历尽艰辛雕刻的近4000块、蜿蜒3公里长的碑刻。他就是被开封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当代文化愚公称号的李公涛先生。
1985年,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立下只许投入、不许索取、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的家训。数十年如一日,李公涛倾其所有,带领全家艰苦奋斗,广征天下墨宝,并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创建了一座占地百余亩、镶碑近4000块,融古今书画碑刻艺术为一体,集山水奇观和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于一园的大型文化园林中国翰园碑林。
在当代文化愚公李公涛老先生身上,生动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他是一位不畏艰险、自尊自强、无私奉献的传统文化捍卫者。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李公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执着精神必将永垂不朽。
楼宇烈: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
2023年6月,82岁的北大哲学系教授楼宇烈结束了在北大的最后一堂公开课,但他普及传统文化的脚步仍在继续。近日,他的新作《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由中华书局出版。在信息时代,如何重拾传统文化的珍宝是当务之急的课题,在他看来,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尊重,是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1955年,楼宇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开始系统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一眨眼就是60多年。当然,楼宇烈不是一个拒绝现代的守旧者。用手机看电子书、看电视直播,上网看電影,他都习以为常。而对现代生活的融入,更让楼宇烈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在于它的人文文化特质,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情况下,人文文化显得格外重要。如果没有人文文化的引领,科技文化就会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因为有了人文文化,才会让我们不至于沦为物质生活的奴隶。楼宇烈说。
为了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楼宇烈出版了新作《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对于传统文化,他认为应多加了解与尊重,深入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才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付诸实践,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陈昌汉:传承琼剧传统文化
陈昌汉今年63岁,进入琼剧团已有44个年头。44年来,陈昌汉一直坚持随团演出。他患有高尿酸与遗传性心脏病,但仍然心系琼剧的创作工作。每次演出完毕,他都要到观众中询问演出情况,搜集好资料,待回到琼剧院后再细心修改。演出结束后回到琼剧团已是深夜,大家都去休息了,而陈昌汉则把自己关进办公室,继续完善当天的剧目。
琼山琼剧团从1956年成立至今已有60年,2023年1月琼山琼剧团开始排练新剧目《护国皇后》,作为庆祝剧团成立60周年的献礼之作。从剧本的挑选、改编到词曲的创作、服装的设计等,都由陈昌汉把关。如今,《护国皇后》好评如潮。
陈昌汉酷爱琼剧,致力于弘扬琼剧文化,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了梦想不懈努力,堪称琼剧痴汉。他善于思考,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精雕细琢,并且将新文化融入到传统琼剧中。44年,陈昌汉创造了多部经典琼剧,深受观众的欢迎,使琼剧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向着《诗经》洄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当浑圆沉厚的歌剧声腔响起,吐出的却是《诗经》中的词句,相信每一位听众心头都会泛起难以形容的奇妙感受。
《诗经》还可以唱?几千年过去,我们大多数人都已经忘记了,《诗经》原本就不是吟诵出来的诗,而是有着优美旋律的古老民歌。
歌剧还可以这样唱?对于广州鳟鱼歌剧团,这是一次思虑已久的尝试。自从成立以来,这家民营歌剧团就一直在向着传统文化的源头回溯。在他们看来,只有融入民族的传统元素,才能使歌剧这样一种舶来的艺术真正地扎根中国。《诗经乐图》由此诞生,并被列入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在2023年年末登上了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依据古籍记载所设计的舞台背景,以素雅质朴的古代服饰、中西合璧的乐器演奏,一起诠释着经典不老的传奇。
有根基才有生命力,否则就是浮萍。鳟鱼,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最终也一定要洄游到出生地,将一生的心血与所有的未来留在这里。舞台上的歌剧团,也正如一条鳟鱼,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向着《诗经》洄游。
去糟粕:清明奇葩祭品
放大传统文化不良现象
每当清明节前夕,相关祭品就会一路走红。与往日略有不同的是,今年祭品新增纸扎苹果6S手机、无线路由器等奇葩祭品,并被部分学者批为哗众取宠。知名文化学者张颐武表示,奇葩祭品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以现代生活元素为参照,放大了传统文化中的不良现象。
清明扫墓的意义在于慎终追远,追思先辈是为了更好纪念其历史功绩,一脉传承。张颐武表示,奇葩祭品并非公众应该关注的重点,关键在于要认识到不能群起追捧、助长这种不良现象。
消除这种陋习需要予以正确引导,清明祭扫应通过仪式感净化祭拜者的心灵。追思祖先、继往开来的优秀文化内蕴才是我们应该继承的,这也是中华文化最核心的部分。
奇葩祭品的出现并非偶然,这实际是一种不良风俗,是祭祀文化的庸俗化,亦是现代社会拜金主义的体现。祭祀的意义本来在于追求精神上的归属感,而在祭祀过程中呈现出的这些奇葩祭品,很可能会把原本庄重的仪式滑稽化。毕竟社会既要传承传统文化的优良现象,也要对其中存在的不积极的现象及时移风易俗,正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