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东西又大又长(精选5篇)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货殖列传;经济地理区域;司马迁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能写出不朽的史学巨著《史记》,除了有广博的历史、文学知识以外,与他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也是分不开的。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迁生于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p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邻、F;困厄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p蜀以南,南略邛p笮p昆明,还报命。”他自己旅行时,一路上除去游览名胜古迹外,还常到各处找田间老人访问。丰富的经历,广博的学识,使司马迁在壮年从事写作《史记》时,已深谙当时中国的山水大势,并对当时各地区的自然现象、社会经济、风土人情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因之在《史记》中写出了富有我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地理以及中外区域地理知识与资料的《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货殖列传》等珍贵篇章,总结了秦汉时期的国内外地理知识,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近人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司马迁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实际上也是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

关于司马迁对我国古代地理学所作的诸多贡献,一时难作详尽叙述。下面仅就《史记?货殖列传》谈谈他的经济地理区域的划分。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卷首划分汉代长城以内、云贵高原以东的国土领域,为四大经济区十一个亚区:

1.山西区(或西部区)

其东以华山及晋陕黄河与山东区为分界(秦汉时代“山东”、“山西”之划分以何山为界,尚有争论,或曰太行山,或曰崤山。)西至渭水上游,北至上郡、北地;南面包括巴蜀地区。依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特征,司马迁又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三个亚区分别进行叙述:

(1)关中亚区。关中范围指“自湃雍以东至河华”间“膏壤沃野千里”的渭水中下游谷地乎原区。本区民俗“好稼穑,殖五谷,地重(言重耕稼也)”,为山西区最主要农业亚区。周秦以来,始终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区,因而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都会繁多,商业兴盛,“四方辐凑,并至而会”。

(2)巴蜀亚区。指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大部。“巴蜀亦沃野,地饶姜、丹 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南接滇黔,西邻邛崃,与西南部诸少数民族多有往来,但因地形闭塞,主要贸易是经“栈道千里”与外地往来,仅褒斜口与关中交通。本区经济仍以农业为主,但以富有各种矿产为其特色。

(3)陇西、天水亚区。概指陕甘黄土高原区,北面包括以泾、洛二河上游谷地为中心的北地郡和上郡。司马迁的“天水、陇西、北地、上郡” 一带实为渭河上游谷地带,仍以农业为主,“与关中同俗”,“然而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就整个区域而言,是半农半牧经济。

山西大区在全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关中平原为中心的山西区(此处实指函谷 关以西的山西大区),面积为全国三分之一,居民则不过十分之三,而当时所占财富,却居全国十分之六。

2.山东区(中原区或东部区)

主要指华山以东的河南中西部山地,南阳盆地,汾水流域、淮北平原一部分及河北平原和山东半岛等地。东区的特点是“多鱼、盐、漆、丝,文化水平{,手工业发达。本区又可分为以下四个亚区。

(1)三河亚区。包括汉代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以及颍川、南阳二郡各一部分,即今晋西南及河南省西北部。司马迁认为:“三河 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纤俭习 事”。可见该区建都历史悠久,人口密度最大,城市集中、文化发达是其特点。

(2)河北亚区(燕赵区)。相当于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燕赵国土,今属河北省大部。中山,赵国旧地,“地簿人众”,“仰机利而食”,其间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燕(今北京)涿(今河北涿县),南有郑(今新郑)卫(今濮阳西南),因交通贸易关系,也显出都市经济发展的景象。

(3)齐鲁亚区,(泰山到山东半岛区)。略同今山东省。“泰山之阴,则鲁,其阳则 齐”,“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齐都临淄处于海岱(泰山)之问的一大都会,人民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 ,士、农、工、商、贾“五民俱有。该区堪称为山东大区的最富庶区。

(4)梁宋亚区(淮北区)。“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今巨野泽),此梁宋也。”本区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 山东、安徽交界处。“其俗犹有先王遗风,蜇厚 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也是山东区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山东”大区地域广阔,物产丰富,贸易繁盛,文化发达,

3.江南区(司马迁所谓.“楚 越之地”及“岭南区”。包括有淮河、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生要出产“楠、梓、茏、桂、金、饵、迮、丹沙、犀,玳瑁、珠玑、革”。又分为以下四个亚区:

(1)西楚亚区。范围“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包括有今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即今淮河中上游和汉水中下游。此处“地薄,寡于积聚”,农业出产不多。大都会有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2)东楚亚区。“彭城(今徐州)以东, 东海、芡、广睃(今扬州市北),此东楚也”。该地“跨江u淮,东至于海”,大约相当今江苏 竹、浙江北部,即今淮河下游与长江三角洲区。东楚北部“其俗类徐僮”,南部“则越”。

(3)南楚亚区。“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约占今湖南、江西大部及安徽南部,长江中游南北两岸之地。“其俗大类西楚”,然又与“闽中、于越杂俗”。“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 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

(4)岭南亚区。“九嶷(山名)、苍悟(郡名、治今招州市)以南,至儋耳(海南岛县 名)者”,实指今两广大部与海南岛。此地“与江南大同俗”。因与内地和海外交通,“番禺(广州)亦其一都会也”。为“珠玑、巍㈢殍!⒐、布”等集散地。

司马迁对整个江南区的特点,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费色,或火耕而水耨果附(少)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訾萸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之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4.塞北区(北方区)。长城以南,龙门、碣石一线以北。本区内多民族杂居,基本上以牧业为生,“多马、中、羊、旃、裘、筋、角、钢铁则往往山出棋置。”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司马迁划分经济地理区 域的主要依据是:

A. 地形和气候区域的完整性;B,经济生活的一致性。另外,则考虑到交通、物 产、民俗等因素。根据以上诸项因素,共划出四大区十一亚区。在两千多年前,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司马迁未能概括汉帝国领土的全境,仅就整个领土东南所划分的地区来说,也详略不一,即详于华北而略于华南及西南,但司马迁能首创如此扼要而符合当时人地状况和生产发展的中国经济地理区划,这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不但写出了各地区的特点,并对各地区进行了比较,而且指出了各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既概括,又明确,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司马迁 《史记》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范文第2篇

“马家军”原为家族武装势力,它兴起于民国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的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由于其首领皆是回族马姓,便被称为“马家军”。“马家军”以“甘、河、回、马”(即甘肃人、河州人、回族、马姓)这四条为用人标准,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经数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当时能左右西北局势的军阀武装,其军事实力足以同国民政府在西北的中央军相抗衡。

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经过不断地兼并和蚕食,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3个军阀集团实力逐渐强盛,人称“西北三马”。马家军首领尤其是青宁“二马”(即“青海王”马步芳、“宁夏王”马鸿逵),崇尚武力,嗜血好杀,对当地人民实行残酷的封建统治,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等进步力量更是极端仇视。

抗战结束后,当局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挑起全面内战,身处西北的和中共中央,将我军在西北战场上的胜负,视为决定全国解放战争进程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鉴于此,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军委便命令,由一纵和新编四旅、教导旅、警一旅、警三旅组成中国人民西北野战军,任司令员,统一领导陕甘宁边区人民军队对敌作战。中共中央基于当时西北战场的特殊形势,还多次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西北战场的军事策略。同也进行了多次会谈。在会谈中,一针见血地说道:“西北的问题,我看主要对手是胡宗南和‘二马’(指马步芳、马鸿逵),而胡和马又有区别。”赞成彭的意见,他指出:“这也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威胁。胡有野心,此人的后台是;马有野性,是地头蛇,带点民族色彩,有很大的欺骗性。”另外,马家军多为骑兵,我军战士又相对缺乏对骑兵的作战经验,因此,在看来,能否战胜并歼灭“马家军”,便成为我军能否取得西北战场胜利的重要因素。

从1947年3月开始,军队在全面进攻接连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对解放区施行重点进攻,在晋冀鲁豫、晋察冀、东北等战场上转取守势,集中兵力企图首先消灭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人民军队,再将主力转用于其他战场。在陕北,包括“马家军”在内的军队共约25万余人,在胡宗南率领下,向中共中央和人民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了突然袭击。率领下的西北野战军与“马家军”鏖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当时,围攻延安的军队中有胡宗南的20个旅17万多人,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的12个旅近7万人,邓宝珊的2个旅1.2万多人。这些军队属于不同的派系,之间互有矛盾,虽然其进攻延安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心态却各有不同:胡宗南是在西北重点培养的一颗棋子,是蒋的心腹爱将,其部是中央嫡系军队,在人员补给、物资供应方面都享有很多特权,对进攻延安当然最积极;马步芳、马鸿逵、攻击延安是积极的,然其“马家军”虽凶悍善战,盘踞一方数十年,但终究不是的嫡系,且当时又受制于胡宗南,与胡心有芥蒂;马鸿宾与嗜杀成性的马步芳、马鸿逵有所不同,且实力又逊于青宁“二马”,对进攻延安不甚积极;而邓宝珊则与中共关系甚密,且因其长期受排挤,对进攻延安更是敷衍了事。因此,真正威胁延安的,只有胡宗南和青宁“二马”。

从我军角度来说,当时我军在西北地区的野战部队兵力满打满算只有7个旅,16178人,算上地方部队和后勤部队也不过两万余人,再加上武器装备差、弹药奇缺、后勤补给困难等因素,敌我力量极其悬殊。

利用青宁“二马”与胡宗南之间的矛盾,达到分而破之的目的,是最为关心的问题。他经过深思熟虑,制定出了一个大胆的策略,即“吃胡看马”、“先胡后马”。集中大部分兵力,先将老对手胡宗南部作为正面战场的主要目标,从多方面对骄横的胡宗南部实施致命性的打击,然后再集中力量解决青宁“二马”,从而实现防止敌军联合,最终将其各个击破的战略计划。

遵循着这一战略指导思想,西北野战军主力在指挥下,采用围点打援、运动中消灭敌人等战术原则,短短数月间便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等战役胜利,使胡宗南在西北的军事力量遭受惨重打击。

但就在集中力量消灭胡宗南部的同时,“马家军”趁西北野战军无暇西顾之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相继占去了陇东地区的合水、西华池、曲子、环县、庆阳5个城市,陇东百姓遭到“马家军”的残酷掠夺和屠杀。“马家军”还借机大肆扩充武装,马步芳派韩起功到临夏等地大肆抓兵,新编为一二九军;下令在青海农业区强征新兵1万名,在牧区征马1万匹,开赴陕北前线;在平凉、西峰镇强征新兵2.5万多人。一时间,“马家军”实力极速膨胀。

也就在此时,鉴于胡宗南部收缩集中,不易寻找战机的新情况,也将西北战场上对敌作战的主要矛头指向了恶贯满盈的青宁“二马”,他向中共中央提交了西出陇东鞭抽“二马”的作战计划。

出击陇东,颇费了一番心思。此时的青马整编八十二师师部统辖下属第一旅分驻西峰、宁县;整骑八旅分驻庆阳、合水、西华池地区;骑兵二旅在悦乐、阜城。宁马整编八十一师的六十旅在环县、蒋台,三十五旅则在羊圈山,整十八师分驻三边。针对“马家军”的分布情况,制定了先打骑二旅和骑八旅,再打一旅的计划。

计划获批准后,西北野战军便在率领下,兵分三路,自安塞西进。西野一纵为右路;新四旅为中路;二纵及教导旅为左路。其中左路部队任务最为艰巨,因为他们肩负的任务是围歼青马在合水的部队,并消灭可能增援的青马之一旅。对于此,甚至想得更远,在1947年5月28日向中共中央汇报部队动态的电报中,、曾联名报称:“(合水)得手后定会引起二马调动,再集中兵力作战。”

在指挥下,西野部队迅速突破陕甘两省边界,到达陇东的怀安、悦乐、合水一线。右路和中路两部进展较为顺利,很快就拿下了蒋台、悦乐,消灭了宁马整编第八十一师六十旅二七九团(欠一个营)和青马骑兵第二旅三团的5个连队,俘获马鸿逵的女婿上校团长马奠邦,以及少将副旅长陈应全,但左路二纵及教导旅却碰到了硬钉子,仗打得极为惨烈。

当时,西野左路军以王震指挥的第二纵队为主力,5月28日接近合水。二纵遂决定以三五九旅攻击合水,独四旅与教导旅打援。然而,教导旅前卫团刚到达合水以东10多公里的罗儿塬蒿草铺,便与青马整编骑兵第八旅警戒部队遭遇,双方立即展开了异常惨烈的战斗,我军损失较大。

29日凌晨4时,在旅长郭鹏部署下,三五九旅第七一七团开始向合水西北展开进攻,七一八团和独四旅第十二团向合水东进攻,七一九团作为攻城部队的预备队。29日中午,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和独四旅十二团先后占领了合水东部和南部诸高地,下午,七一八团杀入合水东关,守军退入城垣负隅顽抗。但七一七团却打得很不顺利,甚至预备队七一九团投入战斗后亦无法改变战局。当时我军按以往的作战方法,凭刺刀手榴弹逼近敌人的外壕前沿,但狡猾的“马家军”却早有埋伏,待我军攻击部队端着刺刀冲至近前时,预伏在暗道里的敌人突然出其不意地杀出来,我军指战员立足未稳,而“马家军”却个个精熟刀法,就这样,七一七团和七一九团不久便因伤亡过大撤出了战场。

由于对合水的城池布防掌握不够,西野的突击没能取得预期效果,而我军围攻合水的意图却暴露无遗,双方在合水周围形成了对峙局面。这时,驻守庆阳的“马家军”整编骑兵第八旅一个团,仗着骑兵的机动速度和精良的装备,高举战刀,气势汹汹,直奔合水而来,企图解合水之围。

负责警戒的教导旅仓促应战,损失不小,王震急令独四旅出其不意地从马莲河一线悄悄插到这股敌人身后,断其退路,以给其造成心理上的压力。果然,这支“马家军”骑兵部队闻听后路被断,便不约而同地拨转马头,夺路而逃。这时,我军战士一看敌军要逃,便不顾一切地猛扑上去,死死地抱住马头或揪住马尾巴,高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但这些马上屠夫毫不犹豫地手起刀落。我军又伤亡一部。

在我军指战员的奋力拼杀下,敌军总算撤退了,部队开始打扫战场,总结经验教训,以迎接下次战斗。但是,西北野战军将士们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对“马家军”迫切的仇怨报复心理和敢于铤而走险的野性估计不足。第二天一大早,庆阳驻敌便倾巢出动,“马家军”整编骑兵第八旅以2000多人,分南北两路,再次前来解合水之围。疲惫不堪的教导旅和独四旅由于疏于戒备,事先该扼守的隘口没有扼守,阵地也没有构筑,很快,这两支部队便被敌军逼到了险境……

敌军骑兵同我军指战员混战在一起,步榴弹已难发挥作用,战场上听不到爆炸声,只见刀光闪烁,鲜血四溅。我军战士手握着手榴弹毫无畏惧地扑闪在敌人马群中间,只见敌军一骑兵冲了过来,我军战士倒下了,手榴弹也开了花,敌坐骑受了伤,另一个战士冲了上来,朝敌人胸前刺了下去,而敌人另一骑兵又冲来了,这个战士又倒了下去……战斗异常惨烈。

攻城的三五九旅形势也不容乐观。敌整骑八旅第一团偷偷潜至合水北山葫芦把附近,突然出现在合水近郊。“马家军”的出现令二纵上下大吃一惊,正在指挥部队围攻合水的三五九旅旅长郭鹏急忙从七一七团和七一九团各抽调一个连前去阻击。但由于事出仓促,两个连又腹背受敌,阵地遂被突破,人员被凶猛剽悍的“马家军”骑兵冲散。郭鹏急忙调七一七团的预备队第三营迎头堵截。三营接到命令后,还未运动到指定阵地,便与“马家军”骑兵遭遇。青马骑兵冲入三营急行军队列中,马踏刀砍。一阵激战后,三营以重大伤亡的代价挡住了青马骑兵向旅部的冲击。

就在三营与“马家军”骑兵血战之际,合水城内敌守军见到援军到来,轻重火力齐鸣,同时打开合水北门杀出,企图与救援的青马第一批骑兵约300余骑会合。郭鹏眼看青马骑兵就要打通与合水守军的联系,心中十分焦急,他冲出隐蔽部,要下山亲自组织部队反击,突然,飞来一颗子弹,正中手臂,他一下栽倒在地……

此时,青马骑兵已与合水城内敌军汇合,王震又收到消息:青马驻宁县的一旅已兵分两路,正向合水步步逼近。形势严峻,王震当机立断,决定率领部队撤出战斗。随后,我移到了合水西北一带不毛之地,摆脱了“马家军”骑兵的袭扰。

合水之役,终以我军失利、伤亡2500余人而告终。战役失利是始料未及的,在全军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是西野部队与“马家军”骑兵的首次大规模正面交锋,虽然合水战役的结果是我军失利,但这次战役也给了“马家军”以重大杀伤,战士们积累了打“马家军”骑兵的经验,为以后彻底歼灭“马家军”创造了条件。

与“马家军”交战的另一次失利,是在发起的西府、陇东战役中。1948年4月6日,鉴于洛川久攻不克,军增援洛川行动谨慎,原准备攻取洛川后收复延安并歼灭军援军一部的计划难以实现,遂改变作战计划,决心以第三纵队继续围困洛川,第一、第二、第四、第六纵队向西府地区挺进,调动、分散敌军,寻机歼其第五兵团一部,并相机夺取胡宗南集团的补给基地宝鸡。

西府是西安以西、泾河和渭河之间地区,古称西府,首府凤翔,包括现在的宝鸡市和咸阳等市县,地处陕西关中、汉中和四川的咽喉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4月16日,西北野战军分三路西进:二纵、四纵为左路兵团,主力迅速向武功、扶风、岐山、宝鸡发展进攻,并彻底破坏兴平附近铁路;一纵为中路兵团,向麟游、凤翔发展进攻,协同二纵相机夺取宝鸡;六纵为右路兵团,由亭口、邠县渡泾河,尔后依情况相机而动。

战役开始后,西北野战军所向披靡,17至25日即攻克常宁、灵台、凤翔、郿县(今眉县)等12座城镇,切断了西北交通大动脉西兰公路,逼近宝鸡。此时,胡宗南令整编第十七师、整编第九十师第六十一旅分别放弃延安、洛川,回防西安;调第五兵团会同西北行辕副主任马步芳部整编第八十二师,共11个旅的兵力,自二原、镇原地区分路驰援宝鸡。26日,西北野战军一、二纵攻占宝鸡,歼敌整编第七十六师师部及两个团共2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切断了胡宗南的后方军事补给,对胡宗南的大后方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西北野战军初期作战进展顺利,连战皆捷,但由于孤军深入,作战计划欠妥,在胡宗南部和“马家军”的两路夹击下,后期作战遭遇失利。

23至27日,青海“马家军”整编第八十二师4个步骑团在飞机配合下,突破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旅在长武、亭口的阵地,抵达崔木镇;胡宗南部第五兵团部队也突破我军第四纵队在杏林、扶风一带的阵地,抵达凤翔附近。在这次战斗中,“马家军”再一次显露出了它凶残的本性。在“马家军”及胡宗南集团的凶猛进攻下,西北野战军渐渐陷于被动挨打的态势。为摆脱被夹击的不利形势,下令毁掉大量缴获的军用物资,带领部队于28日撤出宝鸡,向陇东转移。

5月5日,西野先头部队六纵教导旅在镇原东南屯子镇被“马家军”整编第八十二师3个步骑团包围。为拖住并歼灭该敌,令教导旅固守。当时,屯子镇不过方圆数里,突然集中了如此大规模的部队,粮食供应顿时陷入绝境,教导旅战士只能靠喝马血、吃马肉来维持体力,与“马家军”进行战斗。

“马家军”的炮弹密集地打在开阔的屯子镇上,我军被困指战员缺乏隐蔽,伤亡很大。鉴于战场形势严峻,下令教导旅全力突围。经过精心组织,我军趁着夜色分成数队,分别由纵队和旅团干部率领突围。为配合教导旅的突围,教导旅被分割在的一个团冲进镇子接应纵队和旅机关,新四旅和艰难摆脱“马家军”追击的独一旅也迅速对包围屯子镇的“马家军”实施了反包围。“马家军”见被西北野战军包围,担心被消灭,便在残忍地屠杀了我军伤员后,迅速撤出了屯子镇。至此,教导旅才得以在“马家军”的重重围困下脱身,也松了一口气。

7日,胡宗南、马步芳两部南追北堵,企图围歼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于屯子镇、西峰镇、泾川之间地区。又一次陷入了胡、马的包围。所幸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前来救援,当机立断,将二纵队分成3部,分别阻击来自胡、马敌军三方面的进攻。二纵队血战两天两夜,在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后,最终打退了敌军的进攻,主力部队得以从胡、马军队的严密围攻中突围。8至11日,西北野战军又分别在萧金镇以东三不同、宁县以东良平镇、栒邑(今旬邑)县城以北职田镇等地冲破军的合围,于12日摆脱追堵,转至解放区马栏、转角等地,彻底摆脱了敌军的威胁。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范文第3篇

通过史籍记载和文物资料,都可以看到汉代民间影响相当广泛的西王母崇拜。分析这一社会文化现象,可以从新的角度探察汉代民间的观念形态以及汉代社会的礼俗风尚,也可以发现当时处于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外来文化影响的微妙态度。

汉代画象中多见表现西王母的画面。正如陈直先生曾经指出的:“汉代每以西王母事为镜铭及图画题材,于西王母之外,又增加东王公以为配。”

四川彭县出土以西王母为画面主体的汉画象砖,西王母正面端坐,四周围侍九尾狐、青鸟、玉兔、蟾蜍、神虎等。河南密县出土的汉画象砖,有西王母侧坐的画面,前有玉兔捣药,凤鸟舞蹈。河南南阳神话题材的汉代画象中,西王母的形象最为多见。山东嘉祥宋山汉画象石的画面上,西王母正坐于灵芝状云座上,周围除青鸟、玉兔、蟾蜍外,又多有羽人飞舞。

汉代铜镜纹饰也多见西王母画面,又往往明确题铭“西王母”。汉镜以祈祝内容为主的吉语铭文中,也多见“西王母”字样。例如,河南南阳市博物馆藏东汉灵帝建宁元年镜铭文:

建宁元年九月九日丙午,造作尚方明镜,幽湅三商,上有东王公、西王母,生如山石,长宜子孙,八千万里,富且昌,乐未央,宜侯王,师命长,买者太吉羊,宜古市,君宜高官,位至三公,长乐央。见于著录的汉镜铭文更多有说到西王母的。例如:明镜造,亲见宜,赤师白牙,西母东父侯众日(《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西母东父”,即通常所谓“西王母东王父”、“西王母东王公”。 又如:

金西母来始有其滓宜葆利众典祀(《啸堂集古录》)

这里所谓“西母”,也是指“西王母”。又如:

西王母(组侧);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兮(外轮)(《金石索》“金索”卷六,《小檀栾金镜影》卷二)

蒙氏作竟真大工,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白虎居右,山人子高赤容(《金石索》“金索”卷六,《小檀栾金镜影》卷二,《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尚方作竟,明如日月不已,寿如东王公西王母,长宜子孙,位至三公,君宜高官(《古镜图录》卷中)

龙氏作竟自,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白虎居右,治习左大吉(《古镜图录》卷中)

袁氏作竟真大,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白虎居右,山人子乔赤容子,千秋万倍(《古镜图录》卷中)

袁氏作竟兮真,上有东王公西王母,山人子侨侍左右,辟邪喜怒无央咎,长保二亲生久(《古镜图录》卷中,《簠斋藏镜》卷上,《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盍氏作竟兮真大好,上有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高赤梥子,绛即云右,长保二亲兮利孙子兮吉(《金石索》“金索”卷六,《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一五,《小檀栾金镜影》卷二,《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张氏作竟大无伤,湅已银锡清且明,上有天守传相受,东王父西王母,令君遂宜孙子,明如日月(《金石索》“金索”卷六)

也有只出现“西王母”字样的汉镜铭文,如:

上大,见神人,王母,饮澧泉,驾交龙,乘浮云,宜官,保子孙,贵富昌,乐未央兮(外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内层)(《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一五)

来言之,纪竟,始湅铜锡去其宰,以之为镜宜孙子,长葆二亲乐毋,寿币金石,西王母,棠安作(外轮);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内层)(《簠斋藏镜》卷下)

湅治铜锡去其滓,辟除不祥宜古木,长葆二亲利孙子,辟如众乐典祀,寿金石,西王母,飞来言之,始自有纪(外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内层)(《博古图录》卷二八)

又有重复出现“东王公西王母”、“西王母东王父”字样的,如:

东王公西王母(组两侧);氏作竟真大,上有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侨赤诵子,白虎高升万,千秋万岁长(外轮)(《小檀栾金镜影》卷二)

东王公西王母(内轮);袁氏作竟真大丂,上有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侨赤诵子,白虎熏卢,左右为吏高升贾万,千秋万岁主长(《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尚方作竟自有真,良时日吉大赏,十子九孙各有喜,至三公中常侍,上有西王母东王父,山人子乔大田子平(外轮);西王母东王父(内轮)(《藤花亭镜谱》卷二)

社会生活中使用十分普遍的铜镜,铭文多见“西王母”文字,是值得重视的文化现象。《藤花亭镜谱》卷二著录的一件所谓“六朝器”,铭文也反复出现“东王公西王母”,其中“东王公”出现2次,“西王母”及“王母”出现3次:“仙人子侨赤诵子,白虎熏抟,左右为吏高升赏万千万,太上君,上有东王公西王母(外轮);西王母东王公王母(内轮)。”唐代和宋代仿汉镜的铭文也多有“西王母”字样,也说明西王母崇拜在民间影响的久远。

西汉末年,曾经以民间西王母崇拜为背景,演生出一次声势浩大的流民运动。《汉书·哀帝纪》记载:

(建平)四年春,大旱。关东民传行西王母筹,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民又会聚祠西王母,或夜持火上屋,击鼓号呼相惊恐。

《汉书·天文志》中有这样的记载:

(建平)四年正月、二月、三月,民相惊动,讙譁奔走,传行诏筹祠西王母,又曰“从目人当来”。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又写道:

哀帝建平四年正月,民惊走,持稾或棷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诏筹”。道中相过逢多至千数,或被发徒践,或夜折关,或逾墙入,或乘车骑奔驰,以置驿传行,经历郡国二十六,至京师。其夏,京师郡国民聚会里巷仟佰,设张博具,歌舞祠西王母。又传书曰:“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至秋止。

汉哀帝时代以西王母迷信为意识基础,以“祠‘西王母’”为鼓动口号,以“传行‘西王母’筹”为组织形式而发生的表现为千万民众“会聚”、“惊动”、“奔走”的大规模骚乱,从关东直至京师,从正月直至秋季,政府实际上已经失控。其狂热程度之惊人,说明了当时民间西王母崇拜的深刻影响,已经足以策动变乱,掀起社会政治波澜。 二

汉哀帝时民间骚动,传书所谓“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反映汉时西王母崇拜与当时社会上下盛行的长生追求有关。

扬雄《甘泉赋》也写道:“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虙妃。”出现“西王母”字样的汉镜铭文更多见所谓“仙人不知老”,“寿如东王公西王母”以及“长保二亲生久”等,也说明了这一事实。

《易林》卷二《讼·泰》“弱水之西,有西王母,生不知死,与天相保”一类文句,也透露出同样的文化信息。

不过,西王母作为神仙世界的领袖之一,还具有内涵更为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如下镜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龙氏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分守悉皆在,长保二亲宜孙子,东王公西王母,大吉羊矣兮(《小檀栾金镜影》卷二,《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元兴元年五月丙午日大利,广汉造作,尚方明镜,幽湅三商,周无亟,世得光明,长乐未央,富宜昌,宜侯王,师命长生如石,位至三公,寿如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立至公侯(外层);吾作明竟幽湅三商(内层)(《陶斋吉金录》卷七,《古镜图录》卷上,《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卷一)

元兴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广汉造作,尚方明竟,幽湅三商,周传无亟,世为光明,长乐未英,富宜昌,宜侯王,师命长生如石,位至三公,上有东王公西王母,仙人子立至公侯(外轮,内轮九字不辨)(《善斋吉金录》“镜”卷一,《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中平六年正月丙午日,吾作明竟,幽湅三商自有己,除去不祥宜孙子,东王父西王母,仙人王女大神道,长吏买竟,位至三公,古人买竟百倍,田家大吉日月(外轮);吾作明竟,位至三公,天王日月,幽湅三羊(内轮)(《善斋吉金录》“镜”卷一,《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宋氏作竟有意,善时日,家大富,取妇时,众具七子九孙,各有喜,官至公卿中尚侍,上有东王妇西王母,予天相保不知老,吏人服之带服章(《小校经阁金文》卷一五》)

最后一例“东王妇西王母”,应即“东王父西王母”。

除了“长生如石”,“生如山石”,“予(与)天相保不知老”等长生祈祝外,镜铭文字还反映了当时民间对于所谓“富宜昌”、“贵富昌”的热切期盼。例如,我们看到:

财富企求:古(贾)人买竟(镜)百倍,宜古(贾)市,家大富……

尊贵企求:宜官,带服章,宜侯王,君宜高官,位至三公,立(位)至公侯,官至公卿中尚(常)侍,至三公中常侍,左右为吏高升贾万……

平安企求:长乐未央(殃),长乐未英(殃),长保二亲宜孙子,除去不祥宜孙子,辟邪喜怒无央(殃)咎……

多子企求:宜子孙,长宜子孙,众具七子九孙各有喜,十子九孙各有喜……

汉代社会带有普遍意义的共同愿望,可以一以系之,即汉镜铭文所谓“吉”、“大吉”、“吉羊(祥)”、“太吉羊(祥)”。而这种祈盼,都可以寄托于对西王母的信仰。正如我们在镜铭中所看到的:“东王公西王母,大吉羊(祥)矣兮!”

司马迁在《史记》中数次说到“西王母”,如《赵世家》记述造父随周穆王西行传说:

造父幸於周缪王。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又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大人赋》:

徧览八紘而观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经营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绝浮渚而涉流沙。奄息总极氾滥水嬉兮,使灵娲鼓瑟而舞冯夷。时若薆薆将混浊兮,召屏翳诛风伯而刑雨师。西望昆仑之轧沕洸忽兮,直径驰乎三危。排阊阖而入帝宫兮,载玉女而与之归。舒阆风而摇集兮,亢乌腾而一止。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皬然白首。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必长生若此而不死兮,虽济万世不足以喜。

《史记·大宛列传》说到张骞“具为天子言之”“身所至者”及“传闻其旁大国五六”之国情时,曾经又涉及西王母神话:

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而未尝见。

《史记》中屡屡说到“西王母”,体现出司马迁对于当时民间普遍风行的西王母崇拜,予以视野更为广阔的文化关注。

《赵世家》说到“西巡狩”事,《司马相如列传》有“徧览八紘而观四荒”及“涉流沙”“西望昆仑”语,《大宛列传》中关于“西王母”的传说,更明确说其起源非发生于中土,而是“安息长老传闻”的条支西来神话。

《史记·大宛列传》司马贞《索隐》:“《魏略》云:‘弱水在大秦西。’《玄中记》云:‘天下之弱者,有昆仑之弱水,鸿毛不能载也。’《山海经》云:‘玉山,西王母所居。’《穆天子传》云:‘天子觞西王母瑶池之上。’《括地图》云:‘昆仑弱水非乘龙不至。有三足神乌,为王母取食。’”

张守节《正义》:“此‘弱水、西王母’既是安息长老传闻而未曾见,《后汉书》云桓帝时大秦国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来献,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处,几于日所入也。然先儒多引《大荒西经》云弱水云有二源,俱出女国北阿耨达山,南流会于女国东,去国一里,深丈余,阔六十步,非毛舟不可济,南流入海。阿耨达山即昆仑山也,与《大荒西经》合矣。然大秦国在西海中岛上,从安息西界过海,好风用三月乃到,弱水又在其国之西。昆仑山弱水流在女国北,出昆仑山南。女国在于窴国南二千七百里。于窴去京凡九千六百七十里。计大秦与大昆仑山相去四五万里,非所论及,而前贤误矣。此皆据汉括地论之,犹恐未审,然弱水二所说皆有也。”

张守节《正义》所谓“《后汉书》云”,即《后汉书·西域传》:“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几于日所入也。《汉书》云‘从条支西行二百余日,近日所入’,则与今书异矣。”

《易林》中“王母”凡31见,其中“西王母”5见,无疑是我们在本文中所讨论的对象。而卷二《讼·泰》“弱水之西,有西王母”,卷五《临·临》“弱水之上,有西王母”,卷一六《既济·大畜》“弱水之右,有西王母”,都说明关于西方远国“弱水、西王母”之“传闻”,在民间流传之普遍。

丁谦《穆天子传考证》卷二说:“窃谓西王母者,古加勒底国之月神也。”“考加勒底建都于幼发拉的河西滨,名曰吾耳(一曰威而)城,有大月神宫殿,穷极华美,为当时崇拜偶像之中心点(见《兴国史谭》)。又其国合诸小邦而成,无统一之王,外人但称为月神国。以中国语意译之则曰西王母,即称其国为西王母国。”凌纯声先生以为“所说颇有见地”,并指出“西王母三字是苏末语月神si-en-nu音译而来”。 刘师培《穆天子传补释》卷四又说,“西王母之邦”在“波斯东北”。或以为西王母原在两河流域,而后又曾东迁。吕思勉先生说,“弱水西王母等,则身苟有所未至,即无从遽断为子虚,而其地遂若长存于西极之表矣,循此以往,所谓西王母者,将愈推而愈西,而因有王莽之矫诬,乃又曳之而东,而致诸今青海之境。” 凌纯声先生于是引《论衡·恢国》金城塞外羌内属,“汉遂得西王母石室”语,以为“吕氏说明西王母东迁的史实,可说是一创举”。

陈梦家先生曾经说,殷卜辞所见“西母”神,已经体现出“西王母”前身的踪影。 日本学者小村一郎指出:“但在卜辞中所见‘西母’的例子并不多,只知道它是享受‘燎’祭的具有强烈自然性格的神,并被当作是与‘东母’向对的神(不见‘南母’和‘北母’)。如此等等,对于它与后世的西王母是否有直接继承关系,即使可以作出种种判断,但加以确认是有困难的。”这样的意见可能是正确的,即:“自后世上溯有关西王母的最古老的资料,可见于战国时代的文献。”

《山海经》中,“西王母”凡5见。即:《西次三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又《大荒西经》:“(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穆天子传》中关于“西王母”有生动的文字。《穆天子传》卷二写道:“乃遂西征,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卷三写道:“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玄圭白璧,以见西王母。好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天子遂驱升于弇山,乃纪其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晋武帝时与《穆天子传》一同出土于汲郡战国魏王墓的《竹书纪年》中,也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述。如:“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来见,宾于昭宫。”

此外,《荀子·大略》说:“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这里所谓“西王国”,与“君畴”、“务成昭”对应,应当是人名,或许就是“西王母”。

实际上,“西王母”也可能曾经被理解为古国名。如《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郭璞注:“觚竹在北,北户在南,西王母在西,日下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

《淮南子·地形》也说:“西王母在流沙之濒。”高诱注:“《地理志》曰:西王母石室,在金城临羌西北塞外。”

反映汉代社会对“西王母”的认识的文献资料,又有贾谊《新书·修政语上》:

尧教化及雕题、蜀、越,抚交趾,身涉流沙,地封独山,西见王母,训及大夏、渠叟,……

王充《论衡》中也可见“西王母”和“西王母国”:

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此虚图也。世有虚语,亦有虚图。……禹、益见西王母,不言有毛羽。(《无形》)

孝平元始元年,越常重译献白雉一、黑雉二。夫以成王之贤,辅以周公,越常献一,平帝得三。后至四年,金城塞外羌豪良愿等种献其鱼盐之地,愿内属汉,遂得西王母石室,因为西海郡。周时戎狄攻王,至汉内属,献其宝地。西王母国在绝域之外,而汉属之,德孰大?壤孰广?(《恢国》)

“西王母”所居,都被理解为在西方绝远之地,不过多以为在流沙之外,而按照《论衡·恢国》的说法,则当在今青海境内。如此,则西王母神话中的“瑶池”,有可能就是青海湖了。

《汉书·地理志下》说: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仙海、盐池”。“仙海”,又称“西海”、“鲜水海”,就是青海湖。

前辈学者的讨论,涉及东西交通的历史,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所谓“西王母所居处”的考定,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引起我们浓郁的兴趣的,是西来的西王母崇拜何以在民间实现了广泛的普及。

对于《史记·赵世家》有关“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的记述,司马贞《索隐》说:“《穆天子传》曰:‘穆王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作歌。’是乐而忘归也。谯周不信此事,而云:‘余常闻之,代俗以东西阴阳所出入,宗其神,谓之王父母。或曰地名,在西域,有何见乎?’”虽然由《史记·大宛列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王母”之说可知以所谓“代俗”即晋冀北部山区地方民俗不足以正确解释西王母崇拜的生成和影响,然而谯周以为“东王公”“西王母”神话是东西方位崇拜的产物,这一观点仍然可以参考。

汉代民间的西王母崇拜,不仅是神话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实又是反映当时社会较为普遍的“天下”观或称“世界”观的文化现象。民间这种基于对远域国家部族的模糊了解所产生的迷信意识,当然也是交通史研究者所应当注意的。

我们看到,在汉代民间礼俗的历史遗存中,东王公和西王母往往并列,然而,实际上西王母的影响又远远超过了东王公。正如陈直先生所说,一般情况下,只是“于西王母之外,又增加东王公以为配”。

这可能与当时人们由西方曾经得到了更为生动、更为新奇的文化信息有关。

《易林》中所谓“西见王母” 、“西过王母” 、“西遇王母” 、“西逢王母” 而皆蒙福祉诸文句,都反映西王母崇拜的这一心理背景。

汉代,是中原华夏文化主动西向,同时又空前集中、空前强烈地感受到西方文化东来影响的时代。

对于西方见闻的疏略,对于西方认识的模糊,使得西方文化具有了某种神秘的色彩。当时人对于来自西方的新鲜事物,一方面有所欢迎,一方面又心存疑惧。

比如,我们看到,西汉时期,有出身北方少数民族的巫者,即所谓“胡巫”曾经高踞接近王朝统治中枢的地位,进行过活跃的文化表演。他们的活动,反映了当时各民族文化交汇的时代趋势。他们的宗教实践,曾经对国家的政治走向和民间的社会生活都发生过值得重视的影响。“胡巫”作为“巫蛊之祸”这一政治变局中的重要的角色,在思想文化史上写下了具有神秘主义特征的外来文化因素通过介入上层权争,显著影响汉文化主体的引人注目的一页。

西汉皇家神祀系统中,竟然也有“胡巫”的存在。《史记·封禅书》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胡巫事九天于神明台。”可见,在当时正统神学体系中,“胡巫”即出身于西北少数民族的巫者,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

据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上》中记载,左冯翊云阳有三处与西北外来文化有关的神祠:“云阳。有休屠、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这三所神祠都是来自西北的宗教文化的代表,平时应当都是“胡巫”所主持。

《史记·封禅书》说,晚年汉武帝因为病重而汉地“巫医无所不致,不愈”,不得已乃起用胡巫。“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又能代“神君”言,所使用的特殊巫术,似与西北草原民族习用的萨满法术有某种渊源关系。

除了“巫蛊之祸”中“胡巫”所起的特殊作用可以突出说明“胡巫”在西汉政治文化中枢地区曾经发生重要的历史影响之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即“巫蛊”的形式之一,就是在道路上埋设象征物以恶言祝诅。这一巫术形式,很可能就是从西方传入汉地的。

据《汉书·西域传下》,汉与匈奴在西域方向作战,“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实际上,“巫蛊”案中当驰道埋偶人的情形类同于匈奴“埋羊牛”。也就是说,长安地区当时所盛行的“巫蛊”的有些形式,其实是西域巫风的模拟。

“胡巫”的神秘技能,曾经在与西汉帝王心中造成深重的阴影。除了汉武帝对单于赠物“常使巫祝之”有所警觉而外,《汉书·匈奴传下》记载,“建平四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时哀帝被疾,或言匈奴从上游来厌人,自黄龙、竟宁时,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汉哀帝于是犹疑,让公卿讨论,后来终于拒绝单于来朝。“大故”,颜师古注:“谓国之大丧。”两年后,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单于来朝,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之上林苑蒲陶宫。告之以加敬于单于,单于知之。”《汉书·哀帝纪》记载,正月匈奴单于来朝,“二月归国,单于不说。”单于不悦的原因,大约是知道了被安排居于蒲陶宫是出于“太岁厌胜”的考虑。就在4个月之后,汉哀帝崩,再一次证明了“单于朝中国辄有大故”的说法。这当然只是偶然的巧合,不过可以推想,当时人对于“胡巫”神力的迷信,可能因此又有了进一步流播的条件。 战争中所谓“巫祝”“诅军”情形可以使我们了解汉匈武装冲突时运用的特殊的文化手段,巫术战的激烈,竟至于以“厌”的形式谋求对于对方最高执政者的人身伤害。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这种现象大约西方初起,东方效行,西方为主,东方为从。

汉代受到普遍崇拜的吉祥永寿之神西王母,在当时巫风大畅的背景下 ,其实可以看作西方神秘世界的一种典型象征。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路军;骑兵师;历史渊源

中图分类号:K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3)08-0172-01

西路军骑兵师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骑兵师,组建于1936年4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到四川西北部后,为了适应快速作战,决定组建骑兵师,由许世友任师长,秦贤道任政委,师部设作战、侦察、通讯、管理科。组建之初,共有200余人;组建之后,得到迅速发展,到当年7月继续北上时,将金川省军区独立师部分骑兵并入该师,总人数达到1000人左右。出草地后,由马良骏任师长,张荣任政委;不久,由董俊彦接任师长,秦贤道仍任政委,李庆雍任政治部主任。师下编两个团,第一团团长黄宏高,第二团团长张子英。

红四方面军进入甘肃南部后,骑兵师配合主力部队转战于洮河渭水河间,取得不少战果,特别是8月下旬配合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团攻打渭源县城时,在方面军总部直属纵队司令员杜义德率领下,长途奔袭,深夜包围该县城,掩护二团登上城头,打垮敌军,天明前即夺取该城。10月中旬,骑兵师在会宁参加了三大主力红军的会师。

1936年10月下旬,骑兵师随方面军总部西渡黄河,改称西路军骑兵师。11月中旬,第一团曾随红九军参加古浪战斗,团长黄宏高及200多名骑兵战士牺牲;师部及第二团在红三十军军长程世才率领下,配合八十九师部队率先西进,于18日进占永昌县城,21日进占山丹县城。

西路军渡河西征以来,作战对象主要是马家军的骑兵。为了有效地牵制敌人,加强部队的机动性,西路军领导人于12月4日发出电令,“扩充红色骑兵”,决定各级指挥员、包括总部首长,一律改骑骡子,把原骑马匹全部调补骑兵师。经过扩充,骑兵师人马又有发展,被编为五个大连,人员达到500余人。

1937年元月初,骑兵师随西路军西进至临泽县境内,先后驻防沙河堡和倪家营子。元月19日,高台战斗最激烈之时,骑兵师奉总部命令,从临泽县沙河堡出发,支援高台红五军作战。骑兵师紧急出动,向高台奔驰,行至高台县东南部之小海子滩时,遭敌马步銮骑兵团、马禄骑兵旅一部和西宁鲁沙尔民团骑兵的截击,激战中骑兵师大部受损,师长董俊彦、政委秦贤道、政治部主任李庆雍、第二团团长张子英等200余指战员牺牲。

1937年2月上旬,西路军总部决定,以原骑兵师留存下来的人员和马匹为基础,抽调一部分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重新组建骑兵师,由杜义德任师长,刘庆南任政委,李彩云任参谋长;司令部只设作战科和管理科,李新国任作战科长;政治部只配一个政工干部,归政委直接领导;全师共编四个连,共300余人。

骑兵师组建后,由参谋长李彩云主持训练。李彩云是甘肃临洮人,是江西宁都暴动参加红军的,原先是红五军的训练科科长,对部队的训练很有经验。经过短期的骑术和战术训练,骑兵师就投入了战斗。2月16日,骑兵师奉命从倪家营子东下,调动敌军。他们冲破敌人的封锁,沿着祁连山边东行,经张掖、民乐、山丹大马营,19日进至到永昌县南部的东大河地域。未几,敌人的骑兵就追来,武威方面来的马匪军也赶了过来,和当地民团加在一起,超过骑兵师力量的两倍以上。骑兵师抢占了一个土围子,与敌人拼杀两天一夜,已有十余人伤亡,无法再与敌人继续战斗下去,遂于夜间突围。途中,许多母马脱驹,战士们不仅不能骑马,还要推着马走。适逢大雨,指战员历经艰险,沿着祁连山边西行,返回了倪家营子。

2月底,西路军在倪家营子受到优势敌人的围攻,遭受严重伤亡。突围中,敌人又抓住红军兵力不足、弹药奇缺的弱点,放肆地向红军冲杀。骑兵师浴血奋战,掩护总部转移,且战且走,到达三道柳沟时,这支骑兵部队已伤亡大部。接着,骑兵师又随红九军余部转移到临泽县南部的梨园口。3月12日晨,敌两旅骑兵又尾追到梨园口,向红军连续发起猛烈攻击。一股敌骑穿插过来,切断了红九军的退路,杜义德、李彩云指挥骑兵师掉过头来回援九军,经过反复厮杀,接应出红九军的一部分人员,自身也遭到严重伤亡,至此,骑兵师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马的东西又大又长范文第5篇

第一集

天子剑

人物:西门燕、玉龙真人、宫女甲、乙、武则天、宫女四人、绿袍大仙(蟾蜍妖怪)、袁天罡、敖虎、金龙公子、含月、含月爹、南明尉公子、南明尉、官兵头目、家奴四人、众官兵、众侍卫、金蛇妖、银蛇妖。

时间:唐朝,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天授三年。

(夜,皇城内外两重天地。皇城外风烈烈、乌云压顶,万户闭门,止熄灯火。死气沉沉,迷漫着恐怖气息。皇城内月朗星稀、微风拂面,灯火通明,众侍卫往来寻守,一片平静景象。)

(内宫侍卫女官西门燕。双十年华,锦衣长剑,英姿飒爽。她手提长剑独立于宫墙之上,望皇城外风急云重,内心隐隐有些不安。)

(一股恶风由皇城外急蹿进皇城,一路上吹熄了些许盏宫灯。恶风直向金銮殿冲去。)

(西门燕提长剑飞越宫墙,一路上蹿蹦跳跃,如一只燕子,直追恶风向金銮殿而来。)

(恶风吹开金銮殿右边的大窗,将殿内右边的明灯蜡烛全部吹熄。大窗砰的一声关上了。)

(西门燕提长剑飞身来到大窗前,透过窗纱看到大殿内右边火光一闪。她推开窗飞身越入。)

(大殿内,左侧的灯蜡还亮着,右侧灯蜡全熄了。在右边第一根金龙盘御柱前,站着一个背背长剑,左手拿拂尘的凶恶中年道人。道号:玉龙真人。玉龙真人面对金龙盘御柱,右手拿的一道灵符已燃尽成灰。他口中念咒。御柱上盘的金龙,双眼一动,龙须也飘动起来。)

西门燕:(右手拔长剑出鞘,厉喝一声)什么人?(话到人到剑也到,长剑直刺玉龙真人咽喉)

(玉龙真人并不答话,轻轻一动,如鬼魅般围着御柱绕来绕去。口中依旧念着咒语。)

(西门燕手中长剑电光火石般追着玉龙真人劈刺挑扎。)

(玉龙真人只对金龙念咒语,不与西门燕交手。)

(御柱上的金龙,四爪全离开御柱,动了起来。金龙一抖,全身离开御柱飘在空中。金龙看了看西门燕和玉龙真人后,径直向窗口飞去。)

西门燕:(对金龙大喊)你不能走!

(金龙已从窗口飞了出去。金銮殿外狂风大作,外面灯火全熄。皇城侍卫们被吹的睁不开眼睛。金龙直冲进乌云里,翻转游走,十分快活。)

(金銮殿内,玉龙真人要化风从窗口飞出。西门燕长剑下扎,剑尖将玉龙真人的道袍后襟刺中后钉在地上。玉龙真人无法飞去,将左手拂尘向身后剑上一扫,把西门燕手中长剑剑尖扫断。他飞身从窗口越出。西门燕飞身从窗口跟着越出。)

(金銮殿外右窗前,玉龙真人化成一股旋风飞起向云中金龙飞去。西门燕举断了尖的长剑,右脚点地,一纵飞起,长剑直刺旋风。旋风中拂尘一扫打中长剑。西门燕长剑从中间断为两截,她也从空中重重的掉下来,摔在地上。她似不知道疼痛,一挺身站起来,将手中断剑投出,一道寒光如逆流星划破夜空直打向空中飞向金龙的旋风。空中旋风一闪,避开断剑。断剑打中云中金龙右爪,刺在腕上。金龙剧痛,大叫一声,一道金光直向东方飞去。玉龙真人化成的旋风向东方追去。乌云滚滚也向东方游去。西门燕只能眼看金龙和玉龙真人先后飞走,无能为力。气的用力跺了一下右脚。)

(夜,武则天寝宫门口。两宫女守门。西门燕用托盘端着官帽,帽下扣着灵符灰烬和断剑尖。大步走过来,站到寝宫外向门口跪下,双手举起托盘。)

宫女甲:(小声问西门燕)什么事?

西门燕:侍卫女官西门燕,求见皇帝陛下。

宫女乙:燕姐姐,陛下睡了。改天吧。

西门燕:事关重大,烦劳两位妹妹通禀。

(两宫女为难的对视一下。)

西门燕:等不得。明天我就人头落地了。

(两宫女耳语几句,宫女甲轻轻推门走进寝宫。西门燕举托盘跪在门口。宫女乙静静的站着。)

(夜,武则天寝宫内。烛火通明,龙床上武则天半躺半坐,手端茶杯。床边有四宫女垂手侍立。西门燕双手端托盘低头跪在床前。)

武则天:(喝了半口茶。不紧不慢的问)出什么大事了?搅了朕的好梦。

(西门燕抬头看四宫女,想让她们出去。)

武则天:朕,刚刚梦到龙腾九宵,彩云托日。

西门燕:(抬头说)西门燕专为陛下解梦而来。(抬头望着武则天)

(武则天听出西门燕话里有话,抬眼看着西门燕。)

(西门燕看了看四宫女。武则天把茶杯递给身边的宫女。)

武则天:(对宫女说)都下去吧!

四宫女:(轻轻应了一声)是。(一起退出寝宫)

武则天:(对西门燕说)说吧!

西门燕:陛下的梦应验了。金銮殿上右边第一根盘龙御柱上的金龙,腾空而去,直向东方。(低下头,不敢看武则天)

武则天:(听了一惊)真有这样的事?

西门燕:微臣还在金銮殿内看见一名妖道,火化邪符,口念妖咒。就是他点活金龙,引龙腾空而去。(头更低了)

武则天:他想做什么?(严厉问西门燕)你又做了什么?!

西门燕:(放下托盘,双手把官帽拿起戴在头上。托盘里露出灵符灰烬和断剑尖)陛下请看,这是妖道邪符的灰烬,这是微臣长剑的剑尖。微臣把能做的都做了。微臣纵有一飞揽月的本事,也伤不了那化风逃走的妖道。臣有罪。(言语小心谨慎,不肯多说一字)

武则天:你把能做的都做了?

西门燕:微臣一人与那妖道打斗,若不是他损伤我的兵器。臣一定能捉住他。寻回金龙。

武则天:(想了一下。担心知道的人多。谣言四起,动摇她的皇位)皇城内侍卫万千,仅你一人发现那妖道,足见你武艺出众。朕,准你戴罪立功。

西门燕:谢陛下。(叩头)

武则天:(下床,走到墙边取下天子剑,走回到西门燕面前)朕,命你持天子剑除妖道,寻回金龙。

西门燕:是。

(武则天右手握天子剑递出。西门燕伸双手举过头顶接天子剑。)

武则天:传朕口谕,半月后整修金銮殿。

西门燕:(双手托天子剑再叩头)微臣半月内一定寻回金龙。

武则天:天下还有人说女人不能当皇帝吗?

西门燕:微臣看那妖道绝非人类。(三叩头)

武则天:你下去吧!

西门燕:是。

(深夜,西门燕提天子剑骑快马出东门。直向东方奔去,去寻找金龙。官道上前方迷雾重重。)

西门燕:(自语)这雾好怪!没办法了,闯一闯。(马上加鞭,大喝一声)驾!

(西门燕骑马冲进迷雾,手中天子剑自动从剑鞘中弹出一寸多,剑身闪出金光。如灯火般照出前方路上蹲着一只半间房子大小的碧绿色大蟾蜍。把官道堵住。)

西门燕:(勒住马,大声问)何方妖怪!天子剑在此,还不快快闪开!

(碧绿色的大蟾蜍“呱呱”叫了两声。声如雷,大地都被震动了。大蟾蜍突然张开大嘴,投出长两丈宽六尺的长舌头,直奔西门燕和战马。)

(西门燕双脚点马镫腾身纵起,一飞冲天。战马没躲开,被大蟾蜍的舌头卷住,拖进蟾蜍嘴里,给活生生的吞了。)

(西门燕飞身落下时,大蟾蜍化为人形。名叫:绿袍大仙。这绿袍大仙生的十分胖,高不足五尺宽六尺有余。象个大水缸。他身着绿衣,身后披又短又小的斗篷,短的象个屁股帘。双手提了一对大号的金锤。)

西门燕:你和那点活金龙的妖道是一伙的?

绿袍大仙:你可是想去追赶我那道兄?

西门燕:人妖两界,互不侵犯。今夜,我持天子剑去寻金銮殿上飞出的金龙。你还不快快闪开!

绿袍大仙:本绿袍大仙不在人界。你那天子剑又能把我怎样?

西门燕:(扭脸看绿袍大仙身后,大声质问)什么人?

(绿袍大仙信以为真扭头去看。就在一瞬间,西门燕拔出天子剑,金光一闪天子剑直刺入绿袍大仙心口。西门燕用剑顺势一划,给绿袍大仙开膛破肚。战马遛遛达达从绿袍大仙肚子里走出来。全身上下又湿又粘。绿袍大仙仰面摔倒。这下好看了,躺下比站着高一块。)

西门燕:(把天子剑还鞘,回身看战马身上又湿又粘。想骑又不愿骑。对战马说)你太脏了,去找条河洗洗。

(绿袍大仙费力的站起来,胸前伤口自动闭合还原。)

(战马看妖怪起来了,受了惊吓扭头就跑。怕在被他吞下去。)

(西门燕手中天子剑又自动弹出一寸。西门燕手疾眼快,感觉战马跑的就不对,剑刚弹出鞘,她的手就拔剑出鞘,转身再刺向妖怪。)

(绿袍大仙这回有了准备,左手金锤挡开天子剑,右手金锤刚举起来。西门燕剑速奇快瞬间又一剑刺向妖怪。绿袍大仙右手金锤向外一撩打开天子剑,左手金锤刚举起来。西门燕第三剑又刺过来。绿袍大仙紧忙活,左手金锤打开天子剑。)

(西门燕以快打慢,以巧打拙,力斗胖妖怪绿袍大仙。这绿袍大仙也不白给,渐渐一对金锤轮圆了,身形如大绿陀螺一般转起来,金锤一锤快似一锤的打向西门燕。西门燕蹿蹦跳跃如一只燕子飞来飞去。天子剑如尖嘴利爪不停的快攻妖怪。一转眼一百多个回合过去了。一人一妖打了个平平,不分胜负。)

(战马在河里洗完澡,全身水淋淋的悄悄溜回来,看西门燕还在妖怪打斗。它溜过战场,躲在一边等西门燕。)

(西门燕快攻妖怪眼角偷看战马在等她。她急攻三剑,突然飞身纵起骑到战马背。)

西门燕:(骑到战马背上,大喝)驾!

(战马驮着西门燕飞奔出去。绿袍大仙停下来,气不喘,头不晕。张大嘴“呱呱”两声蛙叫,声如雷。口中吐出一团白雾。白雾直向战马追去。)

(战马跑的快如风。白雾比风快。不多时,西门燕骑马已被白雾围住。开始看不清路了。白雾里急驰的马蹄声不停歇的直向前去。突然,听到“砰”的一声。战马撞树上了。马蹄声停了。几只在树上休息的乌鸦被惊飞,“啊啊”叫着飞走了。)

西门燕:(在白雾里站在树边看着倒在树下的战马)马儿,马儿,你醒醒。(生气了)你想睡就睡吧!天亮了记得回家。我去寻龙了。(飞身不见了)

(白雾散了些。绿袍大仙提金锤走到树下,看着昏倒的战马。抬头四下看不见西门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