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思想哲学

一、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与以人为本的关系——“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内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根据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只有完整理解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才能正确的把握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发展。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是以“人的本质”的科学地揭示为基础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里,“以人为本”中的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指人是现实世界之“本”、价值之“本”和历史之“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

第一,在唯物史观的科学体系中,人的发展是其理论的核心。在马克思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己”。唯物史观明确主张“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亦即把“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当作其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未来理想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只有从现实的人及其自主活动、实践出发,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第二,在唯物史观科学体系中,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历史发展进步的标志。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之一。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人自身,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指出,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显然,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以人为本正是马克思理论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是站在人类自身整个历史长河发展的高度来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的,在他那里,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类自身的进步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步的。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思想家像他那样对人的命运、人的发展给予这样深切的关怀,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中这一现实,决定了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困惑人类的终极性问题。古往今来,无数思想家对这一课题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为“人”下了无数个定义,如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的“人是长着两条腿的没有羽毛的动物”;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动物”;……各种观点虽然都具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停留于现象的描述,就是失之于片面。

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科学界定的是马克思。马克思曾经对人的本质进行过深入地详细地研究,在不同的时期,在三个不同的著作里,马克思有三个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第一个论断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的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说:“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而生产生活本来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活动。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劳动或实践。因而意思就是说劳动是人的本质或人的本质是劳动。第二个论断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马克思很明确地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个论断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指出的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可见这里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当成人的本质。马克思做出的这三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是从三个不同角度层层深入地研究和揭示出人的本质的。

1.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里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劳动或实践。劳动或实践是人的本质,人是实践和创造的动物,实践活动是人和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产生和决定人的其他所有特性的根据。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如前所述,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般本质。对人的本质这一界定,只涉及人于动物的区别,尚未涉及不同时代的人和同一时代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区别。而“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界定,则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所谓人的需要,既是指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需要,也是指使人成为人,构成人的本质,表现为人的本性的那些需要。人的需要同人的本性是紧密相关的。马克思指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已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综上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著作中得出的。他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三个论断是他的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发展的突出表现。马克思做出的这三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是从三个不同角度层层深入地研究和揭示人的本质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内涵却是一致的。

三、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意义

从实际来说,由发展的角度看,由党执政的政治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科学发展观所讲的“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说来,至少包括三层意思。

首先,在人与物的关系上,“人”是出发点、落脚点。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实际上是“以物”为出发点、落脚点。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以钢为纲”,只有物的计划,即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存在着“唯GDP论”。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开始人、物并重,有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三步走”,战略的每一步目标,既有经济的、物的,也有生活的、人的。现在,则进一步明确要以人为本。

其次,在民与官的关系上,“民”是出发点、落脚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理念。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必然要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意愿。以人为本,反映了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规定,也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本质要求。

最后,在多数与少数社会成员或弱势与强势社会阶层的关系上,广大人民群众是出发点、落脚点。

“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既有共同的整体利益,也有不同的群体利益,还有个体成员的具体要求;既有长远的根本利益,也有当前的现实利益。如何对待不同的社会阶层和成员呢?一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在强调共同利益的同时,还要兼顾各方的具体利益。

四、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执政和治国理念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开辟了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凝结着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沉思考,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9.

[4]夏兴有.论以人为本.光明日报,2004-5-27.

[5]祝黄河.论人的全面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J].科学社会主义,2002,(4).

[6].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7-10-15.

【摘要】对人的研究和关注,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哲学主题,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人的本质做出科学界定的是马克思。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顺应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本质以人为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