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事故(精选5篇)

校园安全事故范文第1篇

制定校园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并保证师生充分了解发生重大事故时的安全措施,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做到及时报警,自助自救,确保国家财产和师生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陕西省中小学安全工作暂行规定》、《陕西省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学校安全工作小组

组 长:张建军

副组长:白根羊 杨宝明 杜考田

成 员:魏永昌 屈长志 黄建虎 陈永林 刘红军 罗海信

郭永华 杨文昌 赵公信 张琴丽 各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有关部门当有安全问题出现时,必须按照预案迅速开展工作,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并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部署预案的实施工作,对工作中发生的问题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做好稳定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安全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适时通告。将问题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意见。

三、首遇现场负责制及现场指挥系统

1、凡是校园内的学生、教师、后勤工作人员及校领导,在遇到安全问题时,首先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帮助,同时及时的逐级上报。凡是遇到安全问题的第一目击人,没有对受到安全伤害的人实施有效的处理和帮助,要追究其责任。

2、正常工作日突发事件的指挥

由校长负总责,主管副校长、主任各负其责,协调各职能部门统一行动。

3、非正常工作日突发事件的指挥

非正常工作日由值班人负责,并及时通知相关领导统一行动。

4、具体分工

处置事件现场最高负责人由学校校长担任指挥,并根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四、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凡是遇到安全问题的第一目击人,要及时拨打社会职能部门电话119、110、120等,同时及时报告校长或相关领导。

凡发生师生伤亡,群体性食物中毒,突发传染性疾病或较大直接经济损失的重大安全事件,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立即上报,并在6小时内附上文字报告;报告内容要明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经济损失等情况。同时通知有关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抢险救助工作。

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 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学校本着对学生和教师的身体健康负责的目的出发,在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加强对食堂、小卖部食品卫生工作管理,一旦发生5人以上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报告程序

(1)相关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学校领导,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就近报告法门地段医院。

(2)学校同时报告扶风县教育局。

2、处置措施:

(1)学校以最快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当地医院,积极配合协助卫生机构救助病人。

(2)立即停止食品加工出售活动,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3)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4)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5)迅速开展心理干预,集中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正确判断和表达中毒症状,防止学生出现集体性癔症。

3、注意事项:

(1)稳定师生情绪,要求各类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向外扩散消息,更不能渲染和扩大,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2)如家长来探视,学校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和接待工作。

(3)事故发生后,要注意维护正常的学习秩序和工作秩序,组织人员做好食物中毒人员思想稳定工作。

(4)事件发生后,及时向外公布事件真相和处理的进展情况。

(二)突发传染性疾病事件

1、报告程序:

(1)学校发生突发传染病,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报告扶风县疾控中心和法门地段医院。

(2)学校同时速报扶风县教育局。

2、处置措施:

(1)我校学生或教职工在家中出现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请假,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校上课、上班。

(2)在校内发现传染病的学生或教职工,学校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在第一时间内选用学校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

(3)学校立即封闭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以便迅速切断感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4)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对公共场所和宿舍进行全面的消毒,指导学生服用预防药品。

(5)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6)班级发病人数或学校发病人数超过三分之一的,在确保传染源不扩散的情况下,报请县教育局和卫生防疫部门批准。实行全校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具体做到:①封锁疫点。立即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停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与外界往来,等待卫生部门和县教育局、办事处的处理意见。如校领导已隔离,由中层干部等组成临时班子,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待疫情解除后,校领导班子开始工作。②疫点消毒。对学校所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此项消毒可请防疫站操作,消毒结束后进行通风换气。③疫情调查。学校密切配合县疾控中心进行流行病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3、注意事项:

(1)稳定师生情绪,积极开展预防知识的宣传,落实各项预防措施。要实事求是地讲清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不得渲染与夸大,以确保学校的稳定。

(2)学校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要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工作秩序,做好治安保卫工作。

(4)事件发生后,及时向外公布事件真相和处理的进展情况。

(三)火灾事故

1、报警程序:

(1)发现火警后,迅速向校领导报告,并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告内容要详实、准确,地点要具体。

(2)在报警的同时,要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

(3)同时向扶风县教育局报告。

2、救护措施:

(1)在报警的同时,迅速组织教职员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2)各安全管理员要迅速打开安全出口,做好师生安全疏散工作。

(3)有效组织紧急疏散,疏散集合地点设在操场,由教导处带领班主任做好师生的清查和安顿工作。若一时撤离不出的,要迅速引导被困人员采取自救措施,等待救援人员救助,在撤离时必须坚持先学生后教师、先妇女后男士、先小孩后大人的原则,在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4)疏散过程做到不慌乱,井然有序,避免拥挤,上下楼梯一律靠右行走,保证消防队员赶赴现场的通道畅通。

(5)学校在当地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组织应急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救助工作。

(6)火警现场由学校教导处、总务处、警务室负责组织安排实施警戒、控制、现场保护、紧急疏散、伤亡救护等工作。

(7)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锨、水浸的棉被等。

(8)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校区内的固定消防栓,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和组织扑救。

(9)严禁组织学生参加扑火。

3、扑救方法:

(1)扑救固定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3)扑救用电器具、用电线路火灾,应先切断电源。

4、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

(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四)楼道安全管理及疏散

1、学生在课间、集会、做操等活动中要有规律、守秩序的上下楼,一律靠右行。

2、各班主任要进行遵守秩序,礼貌礼让,爱护同学的教育。

3、学校总务处要不定期的对学校楼道、楼梯设施、楼梯照明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

(五)突然停电

1、学生在教学楼早读、上课、晚自习和公寓楼就寝前时间内,如果突然停电,应做到不恐慌,不喧闹,不起哄。在教室上课或辅导的教师负责维持教室秩序,公寓楼管理员和值班检查人员负责维持公寓楼秩序。

2、停电后不要点蜡,不要随意走动,在教室或宿舍内等待。

3、学校总务处及时检查停电原因,保障照明。

(五)非正常事故

1、学生在校内发生严重伤害事故,学校应立即救护学生,并通知其监护人,并及时向扶风县教育局汇报。

2、学校一旦获悉本校学生发生非正常事故,应及时向扶风县教育局汇报详细情况,并备案存档,并协助学生家长做好处理工作。

六、事故现场应急处置

1、领导小组根据事故类型,开展各项处置工作,及时听取、了解事故现场情况,研究抢救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全力开展抢救工作。

2、在全力抢救伤员学生时,及时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

3、及时送伤员学生去医院急诊抢救。

4、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

5、总务处通知保险部门为投保学生做好有关医疗费的补偿赔付工作。

6、校长室及时写出事故报告。

校园安全事故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安全;应对策略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频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师生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究其安全事故的原因,还是隐患排查及整改未真正落到实处所致。

1校园中常见的安全事故及原因

1.1最常见的平常事故。学生在课间到操场自由活动,相互追逐、嬉戏、打闹时无分寸,使用石子、玩具、小刀等造成伤害。

1.2体育活动事故。学生在体育活动或体育课上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涣散,体育器械使用不当而造成伤害。

1.3校园暴力事故。学校安保人员防范措施不到位,校外不法之徒入校侵害;学生之间有摩擦使用武力;不良交友引诱;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

1.4学校设施造成事故。学校楼道狭窄光线黯淡,学生放学和下课时由于互相争先而造成的挤压、践踏等事故。学校楼房走廊栏杆的高度不符合要求,发生碰撞事故;教学器械设备配备不达标、课桌椅不达标、黑板不达标等给学生带来的伤害。

1.5劳动或实践事故。在劳动或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伤害。

1.6消防事故。前些年修建的教学楼、宿舍设计达不到消防标准,一幢房子只有一道消防通道。许多学校为防盗,把一楼甚至到顶层的窗户全部用铁栏杆封死,一旦发生火灾,学生们无法逃身自救,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同时,建筑物内配备的消防设施、器材不少因检修、保养不及时,而难以发挥其有效作用。学校没搞安全应急演练,缺乏行动落实。

1.7卫生事故。学校不重视卫生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差,一次性饮用水(自来水)未经检验合格擅自使用,造成师生中毒、拉肚等现象。

1.8交通事故。上学路途中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加上复杂的社会治安等因素。学校交通状况对学生也存在着较大的伤害隐患,如非法运营接送学生车辆、道路是否畅通、校门口是否设置交通缓冲带、道路设计是否有人行道、校门前车辆管理是否到位等,这些都有隐性伤害;还有学校交通安全意识差,对学生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学生交通安全意识薄弱,造成不安全隐患。

总的说来,直观的或潜意识的安全隐患,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点都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应对安全事故的策略

2.1强化管理,明确责任。实行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校长是学校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学校安全纳入对学校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与学校签订责任状,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将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校长要集中精力,切实负起责任。要把学校各处室、每个工作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细化,明确要求,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和每个环节。要加大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考核力度,严格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2.2切实排查,消除隐患。学校要在春秋季开学前,普遍开展一次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物的排查:如电路、围墙、消火栓、建筑物等;人的排查:生生间、师生间、教师间。

常规要求是:学校每天一排查、中心校每周一排查、教育局及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成员单位每月一排查、每季度一督查一整治。做到排查落到实处,整改落实到位,彻底消除隐患。

2.3加强教育,提高意识。围绕“生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主题,深入组织学生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日”、“平安行动在校园”等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切实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学校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报、编写校本教材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拥挤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开展应急疏散、报警、灭火、逃生自救自护安全演练,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4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学校要与公安、综治、工商、卫生、交通等部门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解决重点问题,在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落实一校一警或责任区民警制度,在学校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严厉打击侵害校园和伤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营造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校园安全事故范文第3篇

一、防火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①严禁学生将火柴、打火机、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带入学校。

②严禁在校园内焚烧废纸、树枝、树叶等。

③组织全体师生听取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④组织学生进行自护疏散、消防器材使用及紧急状态时切断电源、燃气源等演练。

⑤定期检查消防器材是否能正常使用,并做到及时更新。

2、应急预案

①出现火警: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有效扑救,切断电源、燃气源,防止火势蔓延。

②迅速组织师生从最安全的通道疏散(不得组织学生扑救)。

③在实施第一、第二条款同时,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以求援助(火警电话必须讲清楚事发地点、所处地域、方位、火情种类等)。

④及时组织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必要时拨打120电话。

⑤排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并上报。

二、用电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①对师生进行用电安全知识辅导并进行用电安全防范知识竞赛。

②定期检测校内所有用电器、电线、触电保护器,是否正常。

2、应急预案

①遇有突发性触电事故立即切断电源(包括总电源)。

②遇有紧急情况立即用绝缘棒或非导电棒、棍击打,将触电人员与电源脱离,(不得用手拉触电人员。)

③对触电受伤人员视情形及时组织自救或他救,必要时拨打120急救中心求援。

④在案发的第一时间向学校领导报告,以便组织施救。

⑤排查事故原因,及时处理上报。

三、食品卫生安全预案:

1、防范预案

①定期对食堂人员进行体检,定期请有关人员对师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辅导。

②教育学生不吃生水、不吃生冷变质食物,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以防食物中毒。

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不挑食,少吃零食。

④做好学生中餐的管理工作,重视中餐的质量与营养。

2、应急预案

①发现有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情节严重的,立即送往医院诊疗并告知家长。

校园安全事故范文第4篇

一、引发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人群高度密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个体认知和防范能力都比较弱,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整体看来,引发中小学校园危机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整体环境的负面影响,又有校园自身的管理疏漏和学生个体的心理原因,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社会原因

(1)社会矛盾的激化

学校是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离不开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近些年,各类社会矛盾和阶层矛盾日益增多,一些不法份子和激进份子将罪恶投向了防范能力最弱的在校中小学生,中小学校成了他们厌世泄愤的重要场所。据统计,2023年4~5月,国内连续发生6起针对小学生和幼儿的杀戮犯罪行为,造成18人死亡,80多人受伤。通过调查发现,采取暴力举动的这些不法分子多数处于社会生活的底层,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薄弱,面对社会不公、弱势歧视等现象时受到委屈和,便将这种社会愤恨发泄到他人身上,发泄到防御能力最弱的孩子身上。

(2)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未成年人的启蒙学校。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相处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的老师。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行、情操、信仰、习惯以及行为的养成等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家长的管教方式、家庭的环境氛围等往往是影响未成年人不良习气的首要原因。不良家庭教育如过度溺爱、骄纵无度、任意打骂、放任自流等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以往社会调查显示,校园暴力事件的制造者多数是出自于这样的家庭,特别是出自于不完整家庭,如单亲、离异和再婚家庭等。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非健全的人格特征,容易受社会不良人员的影响而走上歧途。

(3)大众传媒的伪科学传播

信息社会,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大众媒介手段已经成为联系社会各方的重要纽带,但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传播真、善、美,又可以传播假、恶、丑。换句话说,大众传媒在发挥积极效用的同时,也在向师生们传达种种不良信息,影响那些不谙世事的未成年学生。如网络世界中的杀戮、情爱、暴力、争斗等不适合中小学生观看的内容还普遍存在。由于没有较强的自控和分辨能力,中小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媒体信息的影响而无法自拔,产生过激和违法犯罪行为。

(4)安全法规的疏漏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中,最难解决的就是责任划分的问题。目前,国外关于校园安全立法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成效较大,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而我国关于校园安全问题的立法工作还不成熟,仅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两项部门规章针对此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对不同情况下的学生伤害事故进行了大体上的责任划分,对一些具体细节问题并未作出明确的限制和界定,责任划分模糊,法律效力不强。

2.学校原因

(1)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校园安全如同交通安全一样,不应该也不能出问题,一旦出问题就可能是涉及人身安全的问题。一些学校管理者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对师生安全和校园安全关注不够。有些学校管理者甚至认为,学校只要不出大事就可以,对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缺乏有力的监督和保障,致使一些原本可能避免的校园伤害案件不断发生。另外,部分专任教师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成绩上,对学生身心异常、班级隐患等缺乏预警意识,没有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增加了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

(2)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安全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表面上,应该落实到位。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疏忽和纰漏,这是校园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诱因。如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存在着明显的不安全隐患,教学设备陈旧老化,不符合国家的基本安全标准;学校校舍、门卫管理制度不严;校园食堂卫生不达标,管理混乱;学校校内外交通不畅,危险隐患多等等。这些管理工作中的疏漏,对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助推作用。

(3)安全教育工作滞后

很多学校安全保护意识缺乏,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出纰漏的同时,更缺乏对师生及时必要的安全教育。一些学校往往是出了事情才会想到要对师生主体进行安全教育和预防演习,殊不知为时已晚,犹如亡羊补牢,收效甚微。更有些学校打着安全教育的幌子以蒙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待检查结束后即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存在侥幸心理,为校园安全事故的产生埋下了较大隐患。

3.学生个体原因

(1)生理发育不成熟,易受伤

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中小学生均是未成年人,其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难以抵抗外界的诱惑和危机。从生理学上来看,中小学生处于生理发育关键期,各部分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不完善,极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尤其是小学生,骨化尚未完全,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外力或运动不当时容易出现脱臼和变形。另外,小学生肌肉纤维比较细,力量和耐力较差,运动强度太大易导致肌肉损伤。如2009年4月17日,张家口一小学生上体育课时,被废旧汽车轮胎做的体育器材砸伤,右小腿骨折;2008年10月14日,成都市某小学学生在不符合法定标准的跑道上跑步,造成9级伤残。

(2)情绪波动大,易冲动

小学生情绪容易冲动,情感和行为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在自控能力上小学生较之幼儿有了进步,但仍然较差,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产生模仿行为。如2023年4月26日,福建南安某小学学生模仿电影情节活活将同班同学打死。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俗称“心理断乳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内心世界比较单纯,想法幼稚,但情绪和行为的两极性表现非常突出。他们既可以全身心地冲锋在前做好事,也可以不顾一切地做坏事,感情波动较大,极易受到周围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如2023年3月28日,包头某中学学生因“三角恋情”发生群体打架斗殴事件,造成1名学生重伤;2023年11月16日,琼海市某中学一女生因生活琐事遭室友群殴,事件性质恶劣。

(3)抗挫折能力差,易偏激

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时,其心理承受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有些孩子抗挫折能力较差,遇到问题悲观沮丧、意志消沉,心情压抑,不愿与他人沟通倾诉,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巨大的心理障碍,当无法释放时就会采取过激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中学生平均5个人中就有1个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作过计划的占6.5%。其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高年级比例高于低年级。可见,中小学生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轻者自暴自弃,重者就可能选择轻生,行为偏激。

(4)性格未定型,易自卑

中小学生思想单纯,对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和友谊观等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他们精力很充沛,愿意去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性格上还没有最终定型,处于活动和变化期,可塑性较大。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赞许,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一些出自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尊心较强,这样的家庭出身往往让他们背负着较大的心理包袱。他们害怕被人看不起,不愿与他人提起自己的家庭,性格内向,长期压抑和封闭自己,容易形成自卑心理,产生心理疾患,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防范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建议

引发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忽视其中哪一方面,中小学校园安全都会受到威胁。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提出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这也是从国家制度层面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要时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学校教育教学顺利、有序地开展。

1.构建社会安全网络

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保护其身心健康和安全,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国外,很多国家将校园安全事故列为“国家责任”,如在韩国,校园安全事故是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的财政预算依据,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补偿属于公共保险范围;在日本,内阁政府为帮助学校安装监控和报警设备,以特别交付税的形式拨付补助经费。可见,保障校园安全是一项艰巨且长期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校园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社会安全教育,宣传安全和法律知识,共同构建社会安全网络,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障校园安定。

2.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中小学管理者应该时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和观念,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了有效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应首先建立和完善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如教室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值班巡查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公共活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校园机动车安全管理制度等。各中小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定期排查校园安全隐患,确保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工作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校园安全工作也应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学校要高度重视师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将防范事故上升到生命安全教育的高度,培养师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增强其自我保护、防范的能力,以远离和抵御各种危险。学校要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安全防范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等,让师生充分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要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应急疏散演练,防灾、防火和防震演习,提高师生应对和处理事故的能力;教师要特别关注有异常表现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和联系,化解矛盾和纠纷。通过系列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保证校园师生的人身安全。

4.健全校园安全立法

关于校园安全立法的理论和实践,国外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我国目前仅有两项部门规章制度对校园安全事故作出说明和解释,法律效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事实上,用法律手段来规范社会、学校和家庭在校园事故中的责任和义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校园安全得以维护的法律保障。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出台专门为校园安全事故作出详细规定和责任归属的法律,以公正合理地处理各类校园伤害案件。同时,利用法律手段,督促和要求学校及受教育者家庭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保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权利。

综上所述,校园安全责任重大,不可忽视。校园安全工作应时刻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着眼于校园安全隐患的排查,严防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中小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让他们远离危险,远离伤害。

参考文献

[1] 王晓宏等.中学生校园伤害现状调查与分析.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1).

[2] 王才领.校园安全立法的内容结构及其属性新论.教育与职业,2023(18).

[3] 钟素花.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的校园安全管理.教学与管理,2023(3).

[4] 王道春.西方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对我国的启示.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23(3).

校园安全事故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海恩法则;校园;安全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强调两点:一是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海恩法则”对校园安全来说是一种警示,它说明任何一起事故都是有原因的,并且是有征兆的;它同时说明校园安全是可以控制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海恩法则”在中学校园安全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校园安全性,创造一个和谐、安全教育的良好环境。

一、校园安全事故的危害性

1.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中成长,是建立学校的目的。而学生作为学校组成的必要因素,在校园安全事故发生的伤害中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影响学生成长。

2.给家长造成物质损失或精神负担

学生在校园所受到身心的伤害给家长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每个孩子寄托着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孩子在不安全的环境中成长是造成家长最大的负担。

3.对教师造成职业安全危机

教师作为教育职业者,不但对职业成绩及职业待遇有所重视,更重要的是职业安全。校园安全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对教师本身也会造成伤害。

4.给正常的教育秩序造成巨大影响

无法保障校园安全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正常教育秩序的,因此,校园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保障。校园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同学们能否健康地成长,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它关系到教师们能否在一个宁静、安全的环境中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和造就各种人才。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是我们做好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二、校园安全预防意识薄弱带来的隐患

1.学生认为学校是“安全岛”

中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思想单纯,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在学校认为校园环境是安全岛,更是减弱了自我保护的防范意识,面对校园生活中的设备、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导致事故的发生。

2.部分家长对学校安全的过分依赖

家长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对孩子自身存在的身心问题有着全面的了解,但部分家长过分依赖学校,以致把学生在身心方面的问题解决责任归咎于学校,导致学生的身心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

3.部分教师对校园安全隐患盲目乐观

中学生处于情感、知识成长期,有着不稳定的特征,部分教师喜欢采用先入为主的观点看待学生,导致忽视了不稳定因素出现处理的最佳时期,产生校园安全事故。

4.校园缺乏日常的安全隐患检查

由于校园是日常教育活动的场所,在日常使用中总会出现故障隐患,日常的检查能防患于未然。

5.校园缺乏安全教育及安全事故处理实践

校园安全保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只有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积累、持久的安全教育灌输、模拟事故处理实践等一系列工作,才能把安全事故的发展减低到最低的发生概率。

三、“海恩法则”对校园安全工作的启示

1.对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警示启示

校园安全事故的产生都有原因及征兆,如果重视每一个征兆、苗头和隐患,及时把安全预防工作做到位,安全事故就会减少甚至可以避免。

2.校园安全隐患具有可控制性

从“海恩法则”中可认识到:安全事故牵涉的因素众多,对安全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安全事故发生前,把隐患因素控制或消除是可行的。

3.消减事故“量变”累积,防止事故“质变”

从“海恩法则”的另一层面理解:事故产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重视消减事故隐患因素的累积,才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海恩法则”在校园安全工作的应用

1.“海恩法则”在实践应用中强调:强化责任、以人为本,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则,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在日常校园安全工作中,要做好预防排查工作、落实安全工作细则,实践工作做到“群策群力”。

2.加强学校―学生―家长的“三维”沟通,建构校园信息畅通“网络”。安全事故的产生往往由于缺乏必要的沟通而引发,良好的沟通能抓住安全事故的源头,快捷有效地消除安全事故发生。

3.要有“早抓早防”的积极行动。杜绝学校的“懒政”、家长的“懒管”、学生的“懒守”,自觉做到发现征兆立即预防、发现苗头立即遏止、发现隐患立即排除,不能有拖一拖的想法、等一等的念头和“小问题不会有事”的侥幸心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