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历史简述10篇

【篇一】党的历史简述

  ——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之际

  经党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二卷)正式出版了。这是党的历史研究的一项重大成果,是党史工作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这部党史基本著作,以大量历史资料为依据,吸收近30年来党史学界重要研究成果,全面记载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这29年党的历史,是90年党的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对待这段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其重要意义不可小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90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这就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党史》二卷始终坚持这一主题和主线,强调这29年历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是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取得重要思想成果的历史,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经受各种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就准确揭示了29年党的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一、《党史》二卷的基本脉络和逻辑结构

  《党史》二卷全面记载的这29年历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历史的继续和发展,是开创社会主义新纪元并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遵循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依据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党史》二卷把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党的历史划分为4个时期,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按照这样的划分,全书分为4编。

  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本编主要围绕党领导人民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的转变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这个转变的进程来展开。用事实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本编强调,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有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的探索过程。所述内容围绕“全面建设”、“艰辛探索”、“曲折发展”三个基本特征,浓墨重彩地再现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壮阔场面,真实记载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说明尽管在探索中发生了失误和曲折,但成就仍然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1966年5月—1976年10月)”。本编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史的一个特殊时期。用事实说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着重说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全党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本编记载的这段历史既保留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某些特点,又孕育了后一个历史阶段的一些新要素。按照这样的基本认识,用历史事实说明徘徊中前进局面的出现,以及继续前进的趋势。这样把握,为《党史》二卷记述的这29年历史展现出一个充满希望和光明的前景。

  全书结束语的标题是“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及基本经验”。“伟大成就”反映的是党领导人民在这29年中的不懈奋斗是怎样深刻地改变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面貌,“基本经验”反映的是为何改变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的面貌以及期间发生严重曲折的缘由。告诉人们正是因为我们党全面正确地总结了这段历史的伟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才成功地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二、《党史》二卷对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历史的基本把握

  《党史》二卷把29年党的历史放在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充分展现这29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发展的29年,是深刻影响新中国历史发展的29年。纵观这29年的历史,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这些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是《党史》二卷认识和把握这29年党的历史的最基本的结论。

  (一)坚持实事求是记载这29年党的历史,充分肯定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不仅贯穿和体现在《党史》二卷对大量史实的叙述中,而且集中体现在结束语关于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9个方面伟大成就、10个方面基本经验的概括中。“伟大成就”是对29年历史主流和本质的集中概括,“基本经验”则是对主流和本质的认识升华。

  《党史》二卷对29年党的历史取得的成就的表述,主要围绕6个方面展开。

  第一,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新中国的成立,实现和巩固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外)的国家统一,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加强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泛统一战线。

  第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此后,党领导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尽管经历曲折,但仍取得重要的实践成果和认识成果,为后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三,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经济建设,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布局趋向合理的工业生产体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两弹一星”等科研成果集中展现了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成就。所有这些,为后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人才,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第四,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在社会主义新思想、新文化的引导下,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得到荡涤,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健康文明的新道德逐步形成。随着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和体育活动,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卫生状况。

  第五,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新中国结束了旧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防力量与广阔领土极不相称的状况。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壮大和提高,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和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支持和援助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的解放事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赢得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赞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六,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党的组织日益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前夕,党明确提出“两个务必”。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执政的考验,党大力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反复强调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党的八大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对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党的组织得到很大发展,广大共产党员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二)坚持实事求是记载这29年党的历史,正确看待党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

  在这29年党的历史中,党经历过失误和曲折,这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正确看待失误和曲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这29年党的历史放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去分析,放在90年党的历史中去把握,防止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这对于正确看待党走过的这段弯路,准确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党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但后来发生了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急躁冒进、在所有制问题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等失误,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党史》二卷实事求是地记载了党经历的这些失误和曲折,客观分析了出现失误和曲折的原因,认真总结了其中的深刻教训。通过阅读《党史》二卷,可以得出如下基本认识。

  第一,错误与成就相比,成就是主要的。党在这29年的探索尽管经历失误和曲折,但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是巨大的。1952年至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为8.2%。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不变价格计算,1952年为679亿元,1976年增加到2943.7亿元。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农民从1952年的62元增加到1976年的125元,城市居民同期从148元增加到340元。这些指标在今天看来并不算高,但可以说明,在29年中,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进展,党没有被摧毁而且还能维持统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当然,这一切决不是“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毫无疑问,如果不发生“左”倾错误,党和国家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第二,发生失误和曲折与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密切相关。在这29年中,党是在异常复杂的国际国内条件下,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存在很大差距;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遏制,受到“和平演变”的威胁;中苏关系恶化直至破裂后,苏联也对中国施加了巨大压力。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党在全国执政的时间不长,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经验。这种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党对形势作出准确判断的难度,增加了党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和各项方针政策的难度,也增加了党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难度。

  要探索一条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力图实现好这种结合,以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为此作出积极努力。但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全新的实践,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由于国内建设任务的艰巨繁重,由于缺乏经验而又要推进事业发展,使党的探索进程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发生了曲折。党在正确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同时,也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出现偏差,把战争威胁和对中国不利的一面估计得过于严重;在对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有基本认识的同时,也对所处历史方位缺乏准确的判断,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导致脱离实际、违背规律、超越阶段的问题不时出现;在注意总结建设社会主义新鲜经验的同时,也习惯于在工作中沿用过去进行大规模疾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方法和经验;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也发生过误解和教条化的问题;在注意扩大党和国家民主生活的同时,也有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民主没有制度化、法律化的问题。

  回顾总结这29年党的历史,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伟大成就,也经历了失误和曲折。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归根到底,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第三,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失误的。在这29年中,在探索出现失误甚至严重错误时,党的性质和宗旨没有改变,党依然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党能够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发现错误、纠正错误,通过总结教训,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这29年中党纠正错误的历史证明,我们党是一个对人民、对民族负责任的党,是一个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党,是一个能够在失误和曲折中奋起、不断开辟正确发展道路的党。党历经磨难依然具有带领人民共度难关的巨大凝聚力,依然能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把事业推向前进,从根本上说,就是党不断克服自己错误的政治勇气和宽广胸怀,进一步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第四,党是注重从经验教训的总结中开辟未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并不是因为它从来不犯错误,而是因为它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深入剖析产生错误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正确总结教训,有决心有能力防止重犯过去的错误。党认为,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党在长期奋斗中也认识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过去采取这个立场,曾使我们的事业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今后继续采取这个立场,必将引导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包括这29年的历史作出全面总结,实事求是地指出29年中“左”倾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性质,科学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深刻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待错误的诚恳的、郑重的、负责任的态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实现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成功开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党全面、深刻地总结和汲取了这29年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是从这段历史中得出结论: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从而义无反顾地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历史发展的长远观点看,党的错误和挫折终究只是一时的现象,而党和人民由此得到的锻炼,党经过长期斗争形成的骨干队伍的更加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更加显著,要求祖国兴盛起来的党心、军心、民心的更加奋发,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长远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三、《党史》二卷记载的29年党的历史的基本启示

  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奋斗历程已载入史册。今天,历史已经跨过21世纪的前10年。放眼神州大地,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学习《党史》二卷,回顾这段历史,依然能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和宝贵的教益,从中获得不断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一)必须坚持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在这29年中,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后,党未能坚定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一定时期内发生超越阶段、违背规律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失误,延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加坚定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在这29年中,党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并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后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封闭半封闭的状态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通过改革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必须扩大人民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这29年中,党领导人民努力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型国家政权,也曾就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作出过努力。但在探索发生失误和曲折期间,民主法制建设受到干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遭到空前破坏。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四)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和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这29年中,党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促进社会稳定的可贵思想及政策。但随着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的发展,国内政治关系趋于紧张,“文化大革命”更是造成剧烈的社会动荡。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五)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这29年中,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努力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精神。但是期间几度泛滥的“左”倾错误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摧残是严重的,也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我国各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六)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这29年中,党为大力加强在全国执政条件下的自身建设作出过努力,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左”倾错误的发展使党的建设受到冲击。这些经验与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新中国成立后的这29年中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已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丰碑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这段历史,我们永远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倍加珍惜那一代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财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长期历史经验特别是这29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必将续写辉煌。只要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长期坚持、不断发展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在《党史》二卷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使本书能够达到或接近这样的要求,但由于编写者的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不当和不周的地方,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篇二】党的历史简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会想起我们的共产党,想起我们党风风雨雨走过的几十年。

  八十七年前,在那风雨如磐的旧中国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他像一盏明灯冲破了漫漫长夜,像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东方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神州大地就有了引路人,中华民族从此迈上了飞速前进的快车道。智慧勤劳的中华儿女一次次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中国。“三峡工程”矗立起中国建设者的不朽丰碑;“港澳回归”谱写了中华大家族和平统一的蓝图;“北京奥运”圆了中国人的百年之梦……87年的光辉历程,您一路走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创造出了一个个震惊世界的辉煌奇迹,正是在您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正一步步地实现着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

  回望我们过去家乡的生活,那真是非常的艰难。爸爸曾经不止一次的给我讲起他小时候的生活,那时村里根本没有几家有电视的,而且家里又很穷,连书都买不起,一旦有同学买了书,他们便争着看,书都被他们看得不能再看了,还爱不释手,舍不得扔。

  说起过去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人们都是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个个都是骨瘦如柴,人们都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小孩子们从来都没有买过新衣服,都是拾大人的衣服穿。住的房子都是破旧不堪的,每逢下雨天,屋子外面下大雨,屋子里面下小雨,有时候还有倒塌的危险,人们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过上了好日子,添置了许多家用电器。书就更不用说了,别说一本,就是五本也买得起。人们天天都是吃的饱饱的,还有大鱼大肉——这是以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个个都穿着鲜艳的,漂亮的衣服。就连我们村都有了图书馆和广场,健身器材。我们县城还建起了一幢幢气派的别墅,小区。现代的超市,热闹的商业街。大街上车水马龙,过去的小推车,马车被一辆辆崭新的小轿车所取代。这一切的一切不正说明了在我们党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无数次的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会无数次的在心底高喊:祖国我为您骄傲,我为你自豪。在党的领导下,在新中国的带领下,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会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篇三】党的历史简述

  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我们伟大的英雄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掌舵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昌盛的富强的新中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对于前辈们来说,我们这一辈人是比较幸运的,在党旗阳光下出生成长,在改革春风中学习,工作,成家立业,拥有幸福的家庭和体面的工作,一切好像都是那么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再一次认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完全分不开学的。

  我们现在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无数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汗甚至生命,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抗争和奋斗,__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赶走日本鬼子,打败___,才使一个独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心得体会《建党92周年党课学习体会: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是由___同志担任总设计师的改革开放、富民强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一个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水平很低的国家有了初级阶段的繁荣和安定。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更为我们国家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莲山课件]作为充分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人,亲历了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香港和澳门的胜利回归,印证了我们国力的强盛。去年的汶川大地震,党和国家的及时反应和强大救援力量,让我强烈感觉到党组织的坚强核心和强大后盾的作用。去年肆虐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一枝独秀,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我们已经看到一个大国正在崛起的脚步。当然,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收入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环保现状不容乐观、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等等,但是,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坚信这些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逐渐克服他习们。

  经过的学习、思考,我清楚的认识到,所有这一切都是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分不开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党员和全国人民在开创历史,开创美好的明天。再看看身边,也是很多熟悉的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在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工作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正是这样每一个看似普通的人,组成了一个伟大的党。让我们高兴五星红旗,高唱红色凯歌,稳坐在中国共产党这艘乘风破浪的飞船上向前!向前!!永远向前!

【篇四】党的历史简述

  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七.一五分共”(国民革命时期1921.7.—1927.7.)

  从重庆谈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10.)

  从“大跃进”到“八字方针”制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957.—1965.)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从三中会全召开,经过十九大,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今天,共产党已发展成为有上千万党员,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大国。像战争年代一样,在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共产党不愧为我们事业的中流砥柱。

【篇五】党的历史简述

  历史是一面明镜,可以映照现实,折射未来。《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它用生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党的历史,用尽可能小的篇幅表达了最大容量的知识。

  全书共分为八章,紧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准确介绍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追求和崇高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本书准确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坚韧不拔的实践探索,用历史发展的进程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和带领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征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本书运用真实而生动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启迪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必须更加坚定地、更加自觉地维护和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

  新中国的成立、土地解放、第一个五年计划我们的党处于一个上升的过阶段。而大跃进、文革却给我们致命一击。《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对文革做了透彻的分析,它公正的指出:“这一切成就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尽管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终于战胜了他们。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历史再一次表明,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对文革的这段分析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的党越来越在困难面前显得越来越成熟,看问题不再偏激。特别是文革后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作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决策中表现尤为突出。十一届三中全会评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毛泽东思想体系,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经、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对“左倾”,教条主义等不合时宜的党的思想毒瘤进行了彻底的清楚,为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供了思想条件。同时对冤假错案的平反坚定了人民对党的拥护的决心。

【篇六】党的历史简述

  周xx,男,汉族,现就读于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工程系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曾担任班级团支书。该生思想端正,积极要求进步,思想觉悟高,学习态度端正,成绩优异,工作认真、务实,各方面都起着带头作用,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思想上,大学三年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树立了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的发展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并且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并自觉遵守《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规则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在学习的同时,他还关注国家大事,认真学习并领会党的会议精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作为自身行动的准则,坚决拥护共产党,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该生于2009年11月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2023年10月被选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了学院党校第二十四期党校班的培训,培训期间努力学习党的知识,并积极参加了党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义务打扫校园、征文比赛、文明监督岗等活动,由于表现优秀且卓有成效,被评为第二十四期党校培训“优秀学员”,在以我身边的共产党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并于2023年12月被确定为土木工程系党员发展对象,相信以他求真进取的态度及不断的努力,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一名优秀的党员。

  工作上,该生自大二担任团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坚持“贡献学院、服务同学”的宗旨,保持“诚恳、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于学院领导、老师交代的工作,都能够尽心尽力并快速的完成,在班级入党积极分子、团委推优方面,始终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向辅导员汇报并协商。平时能够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动向,并及时向老师汇报,对于班上出现的不良现象,能够积极组织班级干部进行班风整治,给班级同学学习、生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一直以来团内思想政治工作稳定。对于班上的活动,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都用心去付出努力,用心去组织,他所带领的团支部坚持“活动拉近距离,活动丰富生活,活动提升思想”的主旨,听从大家意愿,开展符合大众而有意义的活动,一直以来班级氛围良好,同学们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团内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琐碎繁忙的班级管理工作锻炼了他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了他脚踏实地、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的工作思维方式,同时他对班级工作作出的努力及其务实的工作态度也得到了同学及老师们的肯定。该生被评为2023—2023年度五四表彰“优秀团干”。该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锻炼自己,于2023年在学院图书馆担任了一年的助管员,服务学校,方便同学,既加强了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沟通,又使他自己从中学习到许多的知识。在图书馆工作的一年,他能够按时到岗、忠于职守,诚恳的工作态度和热心服务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位阅读的同学,也因此被评为学院图书馆2023年度“优秀助管员”。

  学习上,该生自入学开始就保持谦虚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坚定的理想信念加上满腔的热情,成为他实现人生目标的无穷动力。课堂上他总是坐在教室的最前面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争取把课堂效率提到最高。课下他及时的复习和预习,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听课和学习,对于重点,难点能够及时的向老师、同学请教,当堂解决,这样新旧知识合理地联系起来,形成紧密的知识网。对于各学科的课程设计、课程实训能够主动的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尽心尽力把该组成员带领好,及时的解决组内成员遇到的难题,尽量使大家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同时也锻炼了他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他的带领下,小组活动每次都取得优秀等级,也得到了专业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大一期间,由于各科综合成绩名列全班首位,思想考评成绩一直位居全班前茅,被评为了班级年度考核“一等奖”、大一“国家一等助学金”、2009年至2023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

  到了大二,是专业课学习比较重要的一年,专科课程明显增多,且专业性比较强,课程难度加大的情下,他不骄不躁,稳扎稳打,本着“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度对待学习。他能够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到图书馆进行温习、进修,同时也带动了班上的气氛,也因此,班上积极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增多了,从而班上的整体综合成绩一直名列同专业班级首位。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也不忘记对其他知识的学习,课余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涉猎各方面有用的知识,从而相对的增大了他的见识,特别是对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学习,原来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他,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借来相关的范本,自己慢慢捉摸学习,在计算机考试中,以95.5分的成绩位居全班第一,同时熟练的掌握了工程必用软件CAD、纬地、Project、及其办公软件等,能够更快更好完成各专业课程的设计,时常被专业老师委以重任。正是由于他这种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一年下来,使他的专业知识不断完善,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相继获得了高级CAD证、测量证、省计算机证、公路水运试验检测员证等证书。同时大二的各科综合成绩排名一直位居全班第一,被评为学院2023—2023年度“三好学生”、2023—2023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

  生活上,该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他还经常热心地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为同学提供和谐的生活空间,所以一直以来与同学关系非常融洽,在班级管理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教室、寝室的卫生,该生始终能够以身作则、主动承担卫生任务,并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它做好,他所在的寝室每月都被评为学校“文明寝室”,并且在2023年三月学雷锋活动中,他所在的寝室被评为土木工程系三月学雷锋“标兵寝室”。该生家庭状况虽然比较贫困,但是他一直没有自卑过,他认为“贫穷并不是获得别人同情的基础,而是成为自己奋发向上的动力。”所以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挫折时,依然乐观的对待生活,他深信没有过不了的坎,没有脚走不过的路,他这种自强不息、坚强奋斗、敢于拼搏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韧劲,也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在学校期间,他能够在不影响学习的同时,课余时间在校外兼职锻炼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费用,这样既减轻了家庭的生活负担,又为他日后深入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活动上,该生自始至终尽可能地抓住一切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积极参与学院、系部、班级举办的各种活动。系部的辩论赛、助理辅导员竞职演讲、学院的每年举办的校运会,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这种勇于尝试、勇敢拼搏、税意进取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同龄人学习。对于班级活动,他能够积极组织,并且积极参加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曾先后参与了2023年学院的招生活动和道路与桥梁专业的调查报告,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进入xx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给了周萝芳同学许多锻炼的机会,从实践中不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与刚进大学校门相比,今天的他更能沉着、冷静地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机会,除了努力学习之外,还从各方面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也一直在努力争取锻炼自己的机会,使自己能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良好的人品与性格是一个优秀人才所必备的条件,在时代和环境的不断改变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机会均等的把握和才干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信心在面对挑战时给予他希望;恒心使他即使在挫败时亦能坚持理想;决心则是他克服苦难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

  在过去的三年中,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正是由于思想、学习、工作各方面的突出成绩使他成长为一个受到广大师生交口称赞的优秀学生。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绩,都会成为明天前进的动力,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在顽强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驱使下,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坚信艰苦磨砺是造就人才的良好环境,荣誉赞美是促使前进的马达,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正是当代莘莘学子的英姿和风采。

  总之,该生在大学三年中从未骄傲自满,珍视在奋斗中得到的经验和挑战的机会。正是这些,使他得以健康地成长,不断地成熟,从而走向成功。

  “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正以最崭新的面貌,最积极的态度,最踏实的作风踏浪起航!

【篇七】党的历史简述

  自20xx年2月26日起,在学校党委的组织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体学习正式开始,通过学习我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刻体会到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历史,历史事实表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以下是通过对《党的历史》的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和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

  一、学习党史是党一贯性的要求,学习党史不是现在提出来的,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有好多次学习党史的高潮。尤其是从十七届四中全会以后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个任务提出来以后,学习党史变成了全党的一件大事。

  二、学习党史尤为重要。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史为鉴,是正确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法。对于党员而言,学习党史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是每名党员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加强党的历史知识教育,是促使党员从思想上真正入党的必要途径。尤其对于我们担负特殊职责使命的而言意义更不止于此,只有勤学常温党史,对党的历史了然于心,才能深刻体会我们党奋斗历程的艰辛,才能深刻理解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才能不断从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得到启迪和警醒,才能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去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迷惑和艰难险阻,维护肩负的神圣使命,圆满完成职责任务。

  三、学习党史,关键是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学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要积极主动地学,而不是“用时翻书”;要全面系统地学,而不是寻章摘句;要带着问题学,而不是死记硬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党的历史了解得多了,自然会增强对党的归属感。要善于透过历史进程把握历史规律,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不因现实不完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奋斗,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地相信党、拥护党、依靠党、捍卫党。

  四、学习党史,重点是学习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有过惨痛的教训。纵观党的历史,党执政形成的规律性认识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必须坚持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必须坚持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必须坚持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要对这些命题提出的背景、结论形成的过程及中途曾出现的曲折等进行认真学习和把握,反复研读,细心领会,深入思考,融会贯通,不断提高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贯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自己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五、学习党史,根本目的在于以史鉴今、以史促今。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的效果要用实践的成果来检验。要把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转化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实际行动。一是要结合学习党史不断增强党员意识。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性质、纲领、章程、宗旨、历史使命和路线方针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党性分析,查缺补漏,改进不足,不断强化自己的党员意识,提醒自己时刻不忘党员身份,时刻不忘党的历史使命,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平时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险关头豁得出来。二是要结合学习党史模范实践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奋斗历程中,创造了伟大的业绩,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等等。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的“传家宝”和政治优势所在,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形成过程、历史意义,仔细思考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现实意义及如何去继承和发扬,立足本职工作,找准实践的切入点,努力发扬光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三是要结合学习党史扎实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作为党员不仅要认真学习党的历史上关于群众路线的著名论断,还要认真学习党实行群众路线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不实行群众路线的惨痛教训,认真学习为人民服务先进历史人物的感人事迹,更加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更加积极地参加党组织开展的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立足实际扎实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通过认真地学习与反思,我深知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作为一线教师,工作压力没有合理地调节,这些都是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反思自己的不足,加强学习,认真履行好岗位职责,保持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用工作成绩回报党的关怀,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党的忠诚。

【篇八】党的历史简述

  习主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要层层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着力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党委在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与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新时代管党治党的新要求。

  增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意识。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章赋予的政治之责,是党中央根据严峻复杂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提出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各级党委的职责所系。尤其是对党委一班人来说,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既是政治责任、政治担当问题,也是政治态度、政治立场问题。因此,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应深刻认识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抓好从严治党是本职、不抓从严治党是失职的观念,从自身严起,发挥好示范标杆作用,以高度政治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落实主体责任的工作机制。依据《准则》和《条例》,结合军队党的建设实际,着力构建配套完善、有效管用、易于操作的工作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落实。建立健全责任分解机制和传导机制,做到权责分明、分工明确、层次清晰。科学划分领导班子、党组织书记和班子成员等责任主体之间的责任界限,明确下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及履责的相关要求,确保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建立上下有机互动的责任传导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相关制度,通过约谈、听取汇报、个别指导、工作检查等方式,层层传导压力,把责任压紧压实。

  落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与党内监督的主体责任。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各级党委应把责任放在心中,使命扛在肩上,认真贯彻《准则》和《条例》,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真正以严实标准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切实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坚持党委集体领导,对重点敏感难点工作,严格按原则程序规矩议事决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断增强党委的公信力和领导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依靠组织管人管事管思想,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严肃监督执纪问责,充分运用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做到有权必有责、问责必从严、失责必严究。全面彻底肃清郭徐流毒影响,坚决纠治发生在官兵身边的各种不正之风。创新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新手段,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信息化社会的新形势新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和“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介,积极探索网上监督的新模式,提高教育管理监督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以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促进中心工作和改革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到以实战化训练等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贯穿到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全过程。通过落实《准则》和《条例》,增强党员干部的党章意识、党员意识、党规党纪意识,增强党性观念,促进训风演风考风建设,提升我军实战化训练水平,提高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加强改革期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用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成果激励官兵,做到坚决拥护改革、坚定支持改革、自觉投身改革,坚定改革必胜信心。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保密纪律、财经纪律等各项改革纪律,强化号令意识,以严明的纪律确保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教育引导官兵正确对待个人进退走留,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认真履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在改革大考中交上合格答卷。真正把各级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成效,体现为坚决维护核心、维护权威、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实际行动,凝聚起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磅礴力量,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篇九】党的历史简述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升,在满足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于精神文明和审美品位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由此,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不断兴起,文旅融合时代已然来临。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背景下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被誉为促进诗和远方的一种有效结合,在图书馆领域相对比较隐性的文旅融合也进一步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所具备的使命和创新路径,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建设性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文旅融合时代;使命;创新

  从世界范围内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文旅融合已经具备很大程度上的实践探索和相关方面的理论思考,其中大英图书馆的前身就是1753年在伦敦建立的大英博物馆,而博物馆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吸引物,在1963年英国图书馆委员会提出了针对博物馆进行扩建的报告,在报告中建议以大英博物馆图书馆为中心组建成国家图书馆,这样就把原来的国立图书馆的功能进行了有效的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也成为旅游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球的旅游者来说都有着十分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图书馆与博物馆又各自独立,这样既能够方便游客对于图书馆的整体轮廓和全景进行有效的欣赏,在导游的讲解下,也能深刻了解图书馆的文化魅力,同时又能有效避免对读者造成干扰。

  1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使命

  1.1承担会展旅游的重要使命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入,图书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与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进程相融合,交融和碰撞,不断产生新的火花,中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会展旅游成为新的时代使命。国家图书馆等相关图书馆都先后举办多次特别有规模的国际会议和学术论坛,以及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有影响力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主题展览,这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推动了图书馆作为会展旅游重要平台和重要使命的发展。例如,上海国际图书馆在2023~2023年期间,就先后举办了九届论坛。特别是在2023年举办了以主题:图书馆,让社会更智慧更包容,的主题活动,极大的促进了会展旅游的稳步发展和良好效应的形成,并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体现出了十分独特的纽带和文化桥梁功能。同时图书馆展览和会展,也从国内走向国外,融入到国际的大背景下,充分的体现出图书馆特藏资源在全球图书馆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文旅媒介功能。

  1.2体验式旅游功能

  当前,我国的体验式旅游进一步深入发展,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也借鉴了国外的旅游宾馆住宿的模式,在各大乡村中逐步建起了很多民宿书吧。通过图书馆的形式,在林间松涛、白云彩霞之中成为游客所心心念念并不断憧憬的静谧归处,在这个方面成功的代表就是浙江省丽水地区的图书馆。浙江丽水民宿书吧,这个图书馆在民宿之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丽水地区一张具有文化内涵的优雅的文化名片。这种创新的实践形式,为中国特色的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也使乡村旅游质量和综合效益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文旅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战略和融合发展都有着很大的示范作用。

  1.3使图书馆自身成为全球的知名旅游景点

  图书馆自身在特色和创意等相关方面,要打造出亮点,承担起全球知名旅游景点的职责和任务,例如,天津的滨海图书馆就是被海外媒体和世界范围的游客所津津乐道的全新景點,在内外设计造型等方面都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建筑的外观体现出滨海之眼,在图书馆中承担观乎人文,化成天下的使命,在建筑内,有超大的共享空间,使滨海发展的能量得以呈现出来。同时,还有许多文化特色鲜明以及富有深刻内涵的建筑和造型,为读者和参观者都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力,在多层次、多角度以及多时空的背景下,使图书馆自身成为促进阅读和激发灵感的公共空间,每一个参观者都会感到震撼。在潜移默化之中,图书馆自身发展成为全球最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为读者和图书馆构建起一个优质的社会通道。

  2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时代的创新路径

  2.1从根本上有效树立起文旅融合的全新理念

  在文旅融合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在我国当代的文化旅游事业中,有着很大程度的现实导向和目标导向的作用,特别是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之后,进一步融汇贯穿宜融则融、能融金融的全新理念,在发展理念方面实现了重大的转变和优化,进一步探索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客观发展规律,使文化资源得到充分的保护,让旅游发展在文化保护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统筹了文化和旅游的社会服务功能以及公共服务价值,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相融合,并得到共同的发展,也使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国际交流实现更深远的合作。在此全新理念的指引下,图书馆事业一定会进一步实现创新式发展,并提质增效。

  2.2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实现新机制的培育

  当前,图书馆对于文旅融合的探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未来的发展空间极其深远,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进一步构建图书馆和旅游方面的融合机制,在新机制的作用下,使既定要求和任务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量化,并及时有效的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新。例如,在国家和省级各个层面,要针对文旅深度融合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针对公共图书馆的相关规划着重研究,在文化政策制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创产品设计等一系列相关方面,都能够深度融合,把各个要素进行融通,并纳入其中,结合各个馆的实际需求、经费能力和文化特色,通过建立和完善文旅深度融合的全新机制,把文旅深度融合的相关决策和各项工作真正意义上贯彻落实。

  2.3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

  早在1987年,我国就提出了旅游亚文化,其内容包括旅游的六要素,主要是:食、住、行、游、买、娱。在1991年,六要素的顺序变为住,食,行,游,购,娱,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成为旅游业界普遍使用的基本概念,为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创新发展勾勒出了路线图。针对这六个要素,要逐步完善和优化,并打造出属于自身特色的文旅项目,并使相关方面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为游客和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着重加强其个性化特征、人文特性以及创新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的文旅融合体现的不仅仅是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融合,更体现出图书馆的文化地标,景点,观光,购物,旅游,文化休闲等一系列相关功能,成为文旅融合产业中的典型代表。同时,也向当地人们明确显示,公共图书馆可以具备市民第二起居室的旅游休闲功能。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也要承担自身的使命和职责,在发展路径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实现更有效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飞.文化和旅游部干部大会召开[N].人民日报,2023.12.17.

  [2]王世伟.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服务体系述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4:273-276.

  [3]张勇.云南腾冲:边城崛起的文化密码[N].光明日报,2023,12,15.

  [4]符文洋.重新审视旅游六要素[J].中州大学学报,2023.5(8):8.

【篇十】党的历史简述

  文旅融合是当前社会文化发展、科技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等多重作用下的产物,以文化赋予旅游灵魂,以旅游传播文化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能够参与到旅游文化建设的工作当中,并且有着较广阔的发展前景。现代人的旅游大多是为了摆脱“苟且”的当下,去寻求“诗与远方”,然而在旅游途中真正选择去领略“诗”的人却鲜有,文旅融合的时代发展条件终于将“诗”与“远方”结合在一起,而图书馆作为文化资源高度聚集的场所将会在文旅融合的推进中扮演重要角色。

  【文旅融合对图书馆的要求】

  1.发展趋势要求

  文化旅游在全国各个风景名胜区以人文精神或民族文化等方式体现,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具有较强的地缘特征和民族特性。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各地珍贵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成熟的旅游市场优势,并开发相关产品,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为代表的优质文化品牌产生与发展,进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推动特色文化传播。我国疆域辽阔,各地都有极具历史韵味和文化积淀的人文资源,借助适当的形式将这类资源推陈出新,在宣扬文化的同时打造旅游热点都需要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作为优质的文化后盾,帮助进行方向探索和文旅资源深挖。

  2.文旅密切关系的必然要求

  旅游是文化的灵感,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留下流传千古的文章,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现代散文小说,都有着大自然的倩影。由此可见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密不可分,在这基础上被挖掘和创造的文化成为旅游业的底蕴,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强大推力。图书馆作为一个地方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当地官方文化传播媒介的身份对该地文化进行弘扬,并以不同内容和形式突显各地文化的特殊性,可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文化赋予旅游灵魂,游客在旅游途中对该地文化的感悟和情怀的触碰,能够陶冶情操,增长学识。旅游又是文化的传播方式,不同的旅游景区别样的文化风韵丰富游客的旅途,也是一地文化的输出方式。

  3.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除全民旅游时代的来临,科技的进步也催化了全民阅读时代的开启,面对着书香社会的建设要求各地区的图书馆都应当主动思考如何以创新的方式推动自身发展,新时代下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对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对文化资源利用形式的开发都应该成为图书馆进一步发展应考虑的关键性问题。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资源,其功能不仅是服务于大众,更重要的是发挥出文化资源的主动性,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播教育。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搭上文化旅游发展的顺风车,持续强化为文化旅游建设服务力度,是图书馆创新自身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图书馆的使命】

  图书馆相较于其他文化单位而言,是一个地区收藏当地出版物数量最多之处,图书馆的书籍整理与保存功能使地方文献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各地文献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进行记录,从而折射出当地某一段时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对这些文献所承载的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和宣传,并结合当地文化的典型,在文化的特殊性方面下功夫,就能够沿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理念打造旅游开发的极佳途径。

  借助图书馆资源,挖掘当地文化特色,不仅可以赋予自然景观以内涵,还可以通过展览等形式发挥文化主体的作用。例如将各地的人文特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打造展览会以及民族文化一日体验等活动,促进文化主题的充分利用,丰富文化弘扬形式,不仅促进旅游景点的进步,还帮助传承当地民族文化。

  【图书馆的创新策略】

  1.文献系统的完善

  各地政府需要帮助当地图书馆打造和完善旅游相关文献系统,得到政府立场的支持和投入,建立旅游文献专项项目基金用于文献购入和系统研发。图书馆自身则应做到发动图书馆馆员共同对旅游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利用多方渠道丰富和充实文献类型与数量,并且利用专业技能进行该类文献和参考书目的入库、编码、上架、管理等工作,最大程度发挥文献的参考性和权威性作用。

  2.旅游资源数据与数字馆藏资源的完善

  绝大多数省市级图书馆都有其数字资源平台,当中含有多种类型的数据库与电子文献,图书馆应当推动自身数字馆藏资源的丰富与完善,还应当在搜集和整理旅游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旅游资源的深度发掘。图书馆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地方的旅游资源信息也应当建立在旅游资源数据库当中,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资源在努力做到向公众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还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信息的整合,以便于相关组织能够借助互联网平台数据传输的优势,迅速而准确地向意向游客或读者展示该地旅游信息和文化信息。

  3.拓展文旅宣传工作渠道

  文化旅游的宣传渠道主要可以分为线上与线下渠道。线下渠道作用的探索可以集中在宣传形式上,除上文提到的展览、一日体验等活动还可以举办比赛、汇演、讲座等进行宣传。而线上宣传具有广泛传播性以及对时间空间局限的突破性,需要旅游部门与图书馆联手打造当地文旅宣传线上方案,例如视频、广告、KOL等方式,旨在吸引更多外地游客。另外还可以参考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例如进行文创产品设计,以文创产品延伸馆藏旅游文献的价值,开展线下体验以及线上销售等活动。

  在文化与旅游不断深入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设施需要主动承担其中的文化弘扬工作,在人们的时间被碎片式文化占据、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状态下要以留住阅读、推广文化旅游势必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完善馆藏旅游文献系统、建设数字图书馆资源与旅游信息数据库、拓展宣传渠道与多元化宣传方式相结合,致力实现紧随时代浪潮的图书馆,才能让游客的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