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7篇】
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精选7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篇篇的作文,而作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篇1)
家庭美育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家长可以利用家庭生活环境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家庭环境的美化,对孩子审美趣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房间布置应保持整齐、清洁、朴素、美观。购置家庭生活用具,也要尽可能具有美的形状、线条和色彩。
家庭生活的气氛要和谐、愉快,家庭成员相互之间要做到亲密和睦、相互关心,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感到舒适、温暖、愉快,也会有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尚的情操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父母要注意使孩子的衣着、仪表和言谈举止符合美的要求。要教育孩子在穿着上注意整洁、朴素、美观、大方,反对奇装异服,奢侈浪费和追求时髦。仪表要落落大方,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
借助于文学艺术手段对孩子进行美育是家庭美育的重要方面。文艺作品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并且富有形象性、直观可感性等特点;家长要给孩子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接触文艺作品,增强孩子的艺术感受能力和欣赏鉴别能力,抵制那些低级庸俗和颓废没落的东西的影响。
另外,父母还可以经常带领孩子走出家庭,到大自然中去,向孩子揭示自然的美,这也是美育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童年时代,对大自然的美的感受特别强烈和深刻,它将铭刻在儿童的心灵中,终生难忘。我们祖国的美丽的自然景物,是进行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是最具体、最直观的美育教材。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使孩子学会认识自然美、了解自然美、欣赏自然美,而且可以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开扩他们的胸襟,充实他们的知识。
总之,只要我们一留心,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美育的内容,家长应当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对孩子进行美感教育。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篇2)
在20__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提出的让美育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的要求引人深思,将美育纳入考核体系到底应不应该?
我们从教育谈起,教育是理智,意志,情感的统一,三者对教育的意义缺一不可。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正是有了理性和感性的协调、平衡和发展,人才能是一个全面的个体存在。“五育”正好对应着人发展的五个方面,德育是方向,智育是基础,体育是保障,美育则是升华,劳动技术教育则是为人将来的就业准备一定的条件。
就美育来说,它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早在民国期间,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美育兴国”的理念,兼容并包,融合中西,承继传统,面向未来,创造出当代的美育体系。王国维则是将中国的美育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美育学说就像“一颗耀目的钻石,每一个晶莹剔透的切面都闪烁着令人心旌摇曳的光彩”。可见,美育从未被人遗忘,这是一种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
而美育的现实状况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无视,从而导致艺术断层。在刚落幕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中国艺术家们的品味受到国外媒体的群嘲讽刺。难堪之余,这不禁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审美水平。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老一辈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旧时中国的文化审美状况,人民大众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得到满足,谁有精力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猛烈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社会趋于功利化和实用化,物质主义泛滥,长期以来美育教育的缺失,导致国民整体素质呈现出病态化的发展。但现在,我们不仅拥有地上的六便士,更有了看天上月亮的机会,就更应重拾对美育的重视。生活不仅要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要有琴棋书画诗酒花。(语言精美)
我们的社会太急功近利,心浮气躁。那些能沉下心来研究美学的学者反而遭到嘲讽,有些人对淡泊明志嗤之以鼻,对宁静致远不屑一顾,对艺术不求甚解。为什么在资源技术匮乏的年代能打造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红楼梦》,如今却很难拍出一部好电影?是因为当时的剧组追求质量,力求完美。为什么顾恺之能作出飘逸浪漫,诗意盎然的《洛神赋图》,而如今连小小教科书的插画都饱受吐槽?是因为顾恺之以“痴黠参半,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以达到他艺术的成就。(语言精美)
在这样的现实意义下,将美育列入考核体系,显得刻不容缓。总说“弱化功利,强化意识”,但在如此情形之下,没有了体系的规范,重振美育从何谈起?那些“产生不公”“加重负担”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美育的宗旨正是塑造全面完整的个体,将情感提升到一个可以超脱自如的地步,其本质就是感受和感动的能力,而缺少美育的感染,有再多的知识也只会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不是完善的人。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正是强调了美育对人格培养的重要。连最基础最重要的人格都不完善,何以谈“加重负担”?(语言精美)
美育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对美育的理解与实践都不尽相同。但美育的根本,一直是如何培养完善的人,但愿我们在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时,能深刻体会到“水光潋滟晴光好”的意境;在聆听奥立佛·图森的《秋日私语》时,也能感受到秋天的温馨浪漫。(语言精美)
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篇3)
正如材料中所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美育不仅是为娱乐和审美,还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养人格。
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操。钱学森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时说道:“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美育陶冶了他活泼敏锐的性灵,也陶冶了情操。我想,钱学森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跟美育的熏陶是分不开的。
美育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美丽的艺术能让你的大脑处于放空状态。在欣赏艺术时,你会发现自己会体会到艺术所包含的情感,自己的心情也会跟随艺术的变化而变化。在你听到优雅安逸的音乐时,你会不知不觉地闭上眼睛,慢慢地倾听,鉴赏,享受;当你听到激情澎湃的音乐时,你的内心无法平静,会有股热血在心中流淌;而当你听到节奏感很强的音乐时,你会跟随着音乐打起节拍。音乐艺术会影响着你,会使你的精神达到一定的高度。美育能使你修身养性。
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格。人的格局有狭隘的,有广阔的。而美育使人的格局得到升华,使人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美育能使一个人的人格发生改变。古人很重视以诗化人,以乐化人,他们所学的“礼乐射御书数”,跟我们现在所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养成高尚纯洁的人格的过程中,美育是重要的,它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美育不只为娱乐和审美,更为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培养人格。美育的目的有很多,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
美育好处多,美育为娱乐和审美是浅层次的;陶冶情操和性灵,养成人格,修身养性是深层次的领悟。
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篇4)
“美育云端课堂”中欣赏到了多所音乐院校师生及陕西延安、山西吕梁青海化隆等地中小学生在网上共同合唱的抗疫作品《我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10所音乐学院以“音有爱、乐先行”为主题的线上展播。作品歌唱祖国山河、传递团结友爱、增强战疫信心,同时,又以《黄河大合唱》和《白毛女》为主题,连线音乐名家,讲解“黄河”故事,传红色文化,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一种可以振奋人心的力量。在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上,曾经,有多少革命战士,有多少人文烈士,有多少充满热血激情的汉子,为了生活为了共产党,为了新中国,奉献出他们的生命!中国人的血,不是白流,中国人的努力,不是白费,中国人的梦想,不是白色的梦!中国,一个具有坚忍不拔,顽强意志的少年,在灾难与挑战面前威武不屈,在激烈与炙热的竞争中所向披靡!
延安精神,靠的是人民,延安精神,依的是政府,延安精神,讲的是实际!
延安精神,在我们心中,延安精神,在我们身边,延安精神,在我们的点点滴滴中就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延安精神!
如果没有延安精神,那中国还是一条没有醒来的龙,如果没有延安精神,现代化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如果没有延安精神,我们,还是止步不前,还是人心散乱,还是东方的小矮子!
延安精神,一个令人向前奋斗的令牌,一种令人发奋图强的力量!
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篇5)
蔡元培说:“美育之目的在于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不过,网络“污文化”在网络媒体的推动下,可谓“甚嚣尘上”,大有代替主流媒体的趋势。这样粗糙怪异的文化持续刷新着国人对美的认知,冲击着青少年尚不成熟的三观,使得中华文化的美好高洁被侵染,让人们不知“何为美”。故此,唯有增大美育的培养灌溉,才能成就个人之福,国家之幸。
增强美育培养是个人之福。人民日报发表时评,大声疾呼:“美育是一种刚需,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拥有审美水平,就拥有了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善于在苦难的生活中找到美,从而制造美,然后让自己即使在地狱中也能笑出声来,在苦难中也能开出花来。正如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个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引来了评审们的好奇,“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同样的破损,不同的角度得出不一样的答案,哪种答案更让人有幸福感?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倘若一个人的心灵和境界没有受到美的熏陶和启示,没有保留住一片审美的心灵的净土,任何美的种子播下,也不会生根发芽,也就不可能具备成就大学问和大事业的胸襟和气象。所以,个人的成绩系于美育培养之上。
增强美育培养是国家之福。中华传统文化中,高山流水是伯牙子期的阳春白雪的音律之美;《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精妙绝伦的书法之美;秦腔梆子是黄土地人民的下里巴人的独特之美。美是一种享受,一种修行,虽说美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然美绝不能堕于低俗、下流,美决然不能成为恶俗文化的代名词。“污”文化的流行,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现如今美育培养的缺位,这些低俗的审美观大行其道时,影响的不但仅是个人的品德修养,更会在向国外展示形象的时候,拉低国人的素质,抹黑大国形象。冯骥才的感叹:“中华民族的审美,现在是低谷,充满了乱象。”所以,对于美育的培养和灌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唯有增强美育培养,才能使国家形象高大伟岸。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增强美育培养,必须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做下去。美是一片沃土,只有勤加耕耘、施肥、浇水,才能使这片土壤更加肥沃,才能让美育出更加高尚的品德修养,才能成就个人之福,才能撑起国家之幸。
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篇6)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在物质供应日益丰沛、精神问题愈显突出的现代社会,审美能力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对新时期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一定要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时代所需。
几千年前,孔子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华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见,不只是今天,美育早已为人重视,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欣赏美?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就是能够创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几何时,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学校将智育教育作为培养目标;看惯了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一切以分数为定论;看腻了还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学业负担压得抬不起头,匆匆赶路,走向一个又一个补课班……当一个社会太过急功近利,当人们内心被功利所缚,人们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谈创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脚步,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围,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绩,还应重视成绩之外更高层次的发展。“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养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导青年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儿童画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个洞,评审们好奇地问,这是不是一幅破损的作品。小朋友说,这是进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寻味。如何擦亮发现美的眼睛,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去回答的课题。显然,只有全社会重视美育培养,创新美育形式,重视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学科的涵养,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价值,才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美育人,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诗和远方;让我们在奔波行走之中,驻足留恋,这生活本来就很美!这样的人,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人才更有温度,而不是冰冷之躯,对生活冷眼旁观,处处是敌意;这样的人,也是时代所需。
恩格斯说过,“文艺复兴是一个既需要巨人而且产生巨人的时期”,遥古畅今,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时代下,同样会产生巨人!
以美育为话题的作文(篇7)
记得曾读过这样一句话:“文学就像月光,无用,却使人心柔软。”其实,文学、音乐、美术,这一系列看似无用之物,皆如柔曼月华一般笼罩人类文明与历史,照耀人文光辉。而对于个体来说,美育更是不可缺,只有借助美育之光华涤荡人生,才能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有更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认识人生的价值。
美育之华,振人心魄,催人奋进。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词人,面对长征路上重重天堑,他笑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面对时局动荡历史变迁英雄俱往,他慷慨而作“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而面对百万雄师跨越长江,解放战争取得光辉战果,他更是留下千古绝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句句流传千古的诗文,背后是一首首激昂奋进的革命史诗。至今抚卷追忆,犹觉胸生豪情,热血难凉,此间美育之华,振人心魄,催人奋进。
美育之华,涤荡思想,引人沉思。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以在物理学领域摘取累累硕果而闻名于世,而闲暇之余,他将绝大部分时间都交付给了自己的小提琴,伴着悠扬的琴声在物理世界自由畅游;“杂交水稻之久”袁隆平也是一位小提琴爱好者,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如清澈溪流在山间流淌,诉说对祖国的无限挚爱。由此观之,美育与理性的世界并不冲突,相反,她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涤荡人们的思想,洗去嚣喧浮尘,使人获得更纯净的心境,更纯粹的灵魂。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当今社会,人们变得愈加浮燥、功利起来,音乐、美术课程被一再压缩,语文甚至被视为“无用”科目,种种社会现象促使我们反思,抛弃美育的同时,我们还抛弃了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一颗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美育的根本目的便是优秀人格的养成,高贵灵魂的塑造。
因此,我们不妨慢下脚步,让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形成一个浓厚的美育氛国,“美育者,与智育相辅,与德育相成”。如此,才能真正培育出更符合时代的多元化人才。
愿你我皆能携手前行,以美育之华照耀人生,涤荡心胸,向灵魂深处索取纯粹,以谋求知识与感情的调和,最终认识人生价值,获得人生圆满之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