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安全教育总结(精选5篇)
生命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1.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
《新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具体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并划分了水平一到六个层次。我们在探索生命安全教育如何更好的融入体育课程过程中应该在现有的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融合,力争使生命安全教育成为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由于,在高校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目前和将来生活空间特点而进行的特定性教育,和之前小学、初中、高中学习阶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不具有连贯性,所以,在具体的水平层次划分过程中没有必要去刻意套用《新课标》中的水平一到六。根据以上原因,在现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下针对性的内容:
1.1课程目标
通过高校体育课程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学生将:
1.1.1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力争防患于未然;
1.1.2正确认识各类城市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掌握几种常见的避险技能,力争面对突发事故时处乱不惊、从容应对;
1.2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层次
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学习领域目标仍旧参考《新课标》中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进行划分。同时,在具体内容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补充。由于,本研究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高校大学生);教育方式为融入到现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来,学时数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在具体的水平层次划分的时候为了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具有操作性,只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划分。
2.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构建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时间、灾害性事故的应变、应急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事故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2]。虽然,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但是,总体上来讲主要从认知教育和技能教育二个方向进行开展。由于,生命安全教育对象不同,以及教育对象所处的生活空间不同,在具体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同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例如:针对处于云南、四川等大山里面的生命安全教育对象应该更重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针对处于城市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则更应该传授大楼火灾、城市内涝以及交通事故灾害等的避险技能和安全救护技能;针对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更加注重避险技能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需要在掌握避险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针对男性同学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着重培养避险技能,而针对女同学则更应该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等等。
2.1本研究根据生命安全教育的定义和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初步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避险技能教育、救护技能教育、运动安全技能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
2.2根据以上4个一级指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20个二级指标,然后,结合相关专家面谈结果筛选出14个二级指标,见表2。2.3根据高校大学生目前和将来主要生活空间为城市这一特点,把14个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例如:火灾逃生技能教育中的火灾特指大楼火灾逃生技能教育和使用电器引起火灾而应该具备的避险技能;水灾逃生技能教育中的水灾特指:城市内涝造成各种灾害的避险技能和人或车溺水后应该具备的避险技能教育;而救护技能则以最常见的包扎和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为主要教授内容。
3.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的构建
3.1教学计划的内涵和特征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总方向和总结构,具体规定了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时数等。首先,教学计划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教学内容顺序和教学时数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应该因地制宜,从现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出发。
3.2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计划制定原则
3.2.1教育内容尽量融入目前课程,尽量少占用单独学时数由于,受到国家高校教学和学生培养方案改革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的学时数集中在28—36学时/学期。从整体数量来看,高校体育课程总学时数量偏低。所以,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尽量融入到目前的专项课程中去,少额外占用新的学时数。
3.2.2更充分、有效的利用室内课教学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技能传授为主,所以,主要的教学形式为室外课教学。但是,南方高校经常因为下雨天气;北方高校因为恶劣风雪天气,无法进行正常的室外课教学。同时,传统的室内课教学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可以把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室内课教学中来,既能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又能顺利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融入。
3.3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计划的内涵和特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制定原则,组织相关专家座谈,制定了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4.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
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能否顺利进行、教育目标最终能否完成,关键的落足点在于,本计划能否保质、保量的顺利实施。同时,本计划得实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检验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准。
4.1避险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和灵敏性素质。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虽然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与后天的体育锻炼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因此,所有的高校在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中无论课程形式怎么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都会安排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课时。而生命安全教育中的避险技能归其本源仍然是一种运动技能,避险技能的掌握仍然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因此,在进行避险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融入体育专项课身体素质练习的形式,针对不同灾害逃生过程中需要重点利用到的身体素质,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方式和方法,既可以达到避险技能教育融入现有体育课程中来的目的;又可以不增加原有学时数;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避险能力。因此,在本研究中,在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实施计划中,没有安排专门的学时数,而是把避险技能的学习融入到体育课身体素质练习中来。
4.2救护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
救护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情景还原”的模拟练习方式,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具体实施地点根据本学期教学计划进行。例如:包扎和固定练习则可以利用下雨天在室内进行传授;搬运伤员技能练习则主要在室外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等。同时,由于救护技能教育中的四项技能是之前体育课程中基本没有涉及的内容,需要另外在体育课程中增加相关学时,并且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按照由简入难的原则安排学习进度。救护技能教育中的四项救护技能。虽然,在内容选择上貌似很简单,但是,这四项技能是我们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在救护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是最具有可操作性、最有实效性的救护技能。
4.3运动安全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
运动安全技能教育中的体育设施安全检查和运动保护技能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和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部分内容完全重叠。因此,不需要再特意的实施此过程。
4.4珍爱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
珍爱生命教育中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结合新闻热点,传授相关知识的形式。力争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教育中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融入体育专项课中进行传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力争使广大学生在面临突发事故的时候能够果断、冷静并勇于担当。
5.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价措施
生命安全教育只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并不是专门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制定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融入到现有体育课程考核体系中来,避免喧宾夺主的尴尬局面。
5.1融入体育课考核
避险技能教学效果融入到体质监测考核结果,进一步融入体育课考核,避免重复考核;运动安全技能教学效果直接按照体育课考核体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考核根据教师观察和学生互评融入到体育课程平时分的考核中。
5.2模拟情景考核
救护技能教学效果主要采用“模拟情景”的方式进行随堂技能考核,不再单独占用学时数;
5.3理论测试
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部分避险、救护常识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堂进行。
6.结束语
生命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学校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总结1:
炎炎夏日临近,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帮助广大学生增强防溺水安全意识,掌握防溺水知识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4月11日上午,中畈中心小学本部又进一步开展了预防溺水 珍爱生命承诺签名活动。
首先,张进明副校长用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鲜活悲惨的实例,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引起了全校师生对防溺水事故的重视。接着,安全主任洪有平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关于学生如何预防溺水和溺水救护方法等各类安全知识。紧接着,全校师生在洪主任的带领下,进行百人集体宣誓六不准。
接下来,一至五年级的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陆续在预防溺水珍爱生命的横幅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姓名,签下了对于防溺水的一份承诺,共同承诺远离危险水域,携手构筑起预防溺水伤害的坚固屏障。学校后续还将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防溺水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如在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的基础上再出一期关于防溺水的黑板报;学校还将向家长发放《防溺水承诺书》,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警示语;在宣传栏防溺水的相关知识等多种渠道,加强防溺水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此次防溺水学生宣誓签名活动,让防溺水教育深入人心,不断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及学校安全教育的实效。使每个学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生命的可贵!
学校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总结2:
在夏季来临之前,为了严格落实开封市教育局《开封市教育系统2023年平安创建暨校园和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以安全防范为主,避免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近日,开封五中从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给家长发放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及开封市防范中小学生溺水事故工作领导小组《家长告知书》,并收回回执保存等多种形式营造学校防溺水安全氛围。在前期做好充分宣传的基础上,4月20日下午第四节班会课,政教处布置召开了全校各班级的防溺水主题班会。
班会中各班班主任充分结合本班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教育学生如何预防溺水。有的利用网络向学生介绍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有的向学生介绍游泳安全知识,教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办法;有的教育、引导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和科学、安全的方法参与夏季有关活动,树立防溺水意识,杜绝学生无家长陪护到河中游泳。
本次安全教育活动贴近学生实际,教育效果显著,提高了全校师生及家长的安全意识,让家长及学生深刻认识到溺水事故的严重后果,认识到要珍惜生命,预防溺水!
学校开展防溺水专题教育活动总结3:
近年来学生溺水死亡,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视。
为切实加强预防溺水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实学校防溺水教育的主题责任,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发生。我校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
1、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会议,引起全体班主任和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敲响警钟,对学生认真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
2、五一放假前夕各班主任召开防溺水安全教育专题班会。以典型事例警示学生,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不能私自下水游泳;不能和同伴结伴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或水情险恶的地方玩耍;看到有人落水,不能盲目施救等等。并且让学生在班会上认真聆听典型案例和仔细记录有关知识。
3、 在期中考试学生表彰会上,向学生和广大家长朋友宣讲防溺水、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着重向学生介绍溺水事故的危害性及严重后果;向学生介绍游泳安全知识,教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办法。
4、 为让学生明白如何防止溺水事件的发生,增强防溺水意识,珍惜自己的生命,学校还向学生发放了《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起到监护人的作用,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溺水事故的危害性,随时做好预防溺水教育,特别是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还要教给孩子预防溺水的技能,提高自护自救能力。
生命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中,首次明确了重视开展“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的紧迫任务。《吉林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了要“切实加强生命与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对生命的认识和安全防范意识。”2023年2月吉林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政府要全力办好的“全省十大民生实事”之首件大事,即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设施建设。近期,国家有关部委对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与校园安全保护工作,对如何建设好让孩子们在学校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安全与健康环境,陆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预见,在这样一个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倾力建设未成年人生命关怀与安全保障设施的良好氛围里,学校乃至全社会应该负担起怎样的教育责任、怎样科学有效地尽好这些责任,怎样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上最安全、最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科研和学校实践的重中之重。这是新时代教育使命的急切呼唤,是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全社会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殷切重托。
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10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相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探索,吉林省中小幼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侧重在以安全教育为主线的生命教育上,独树一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们认为生命与安全教育之有效开展,首先要确立系统、合理、符合发展实际的科学构想,建立起有效完善的科研和教学体系,形成规范、可行的社会教育机制,以达到创新进取的教育目的。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吉林省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的科学构想,描画出了吉林省未来“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发展蓝图。
一、结合课程建设,深化生命与安全教育科学研究
1. 开展主导课题研究,全面提升成果质量和应用实效。“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就成立了专门的院级研究机构,也是我国第一个省级“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目前,我省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的科研基地校已近360所,科学形成了作为“十二五”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体系的合理布局。“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引领吉林省各市县区教科所、中小学(幼)的科研骨干与广大教师,从相关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入手,加快研究学校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生命与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善待生命与护卫生命,帮助学生在相对安全的成长环境中完善人格、健康成长,为强化学校安全设施建设与安全教育管理、营造出安全的校园教育环境探索新路。同时,注重为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提供政策、决策参考和科学依据,努力发挥教育科研的积极作用,最终形成具有鲜明吉林特色的科学研究系统,总结提升出切实有效的优秀成果与先进经验。
2. 确立吉林省十二五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的总体目标与指导原则。
初级目标:分类别确立我省实验研究区域和实验学校教育基地;提升社会各界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关注和重视。
中级目标:建立适合省情、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探索教材编写运用、教师培训的科学内容、方法和途径。
高级目标: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有关政策规划、决策参考和建议得到有效应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相得益彰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结构体系;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知识和技能普遍增长,其健康成长因此广泛受益。
最终目的:带动全省中小学(幼)生命与安全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推动全社会积极协作,全面提升青少年生命品质与健康素质。
指导原则:抓实研究过程、注重特色培植、探索课程建设、发掘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开展实践活动、结合社会力量、打造区域品牌。
3. 开展好全省360所中小学(幼)课题研究实验基地的建设。“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按系列、分梯次构建起更为完善的研究体系,建立全省中小学(幼)生命与安全教育基地实验校360所,以此为实验研究基地,带动区域性优秀科研成果的深化研究、推广普及和有效应用,让生命与安全教育成为我省教育科研的特色与亮点,多出成果、多出优秀典型,惠及全省基础教育,大踏步走在全国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最前列。
4.树立吉林省教育典范,推广区域先进教育经验。
(1)2023年5月,全面推出长春市朝阳区全国生命教育典型范式:全面综合发展典型范式,“用科学的生命教育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
(2)2023年8月,全面推广白山市长白县马鹿沟乡吉林省生命教育典型范式:农村乡镇学校典型范式,“让教育关爱每一个生命”。
(3)2023年将陆续推出全省首批5个、第二批7个省级生命教育典型特色区域,确立30个优秀示范校。
二、推动吉林省统一开设“生命与安全”课程,出版专项教材
生命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表现。体育教育中缺乏生命安全教育,会导致 教育丧失应有的完整性,致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缺少较强的适
应的适应能力。因此,本文从体育课改推行后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目前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措施,
期望对生命安全教育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改;生命安全教育;现状;对策;
一、体育教育中重视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有关生命与安全的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人们生存能力和生命安全自我保护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充分注重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才能树立对生命的敬畏感并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提高他们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生命安全教育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程的内在价值
危险或灾难的降临往往瞬间而至,毫无前兆。在体育教育中有机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能够使学生们掌握某些运动原理和运动技能,并指导学生在灾难来临时的自救。体育课改客观上提高了对生命安全教育的地位,本质上提高了体育课程的内在魅力和实践效果。
(二)生命安全教育有助于实现体育教育的追求目标
注重生命安全教育,是“以人为本,生命无价”教育理念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具体体现。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的真实意愿的基础上来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体育教育的重大目标会得以自然顺利的实现。
(三)生命安全教育有助于实现体育课改的内在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的长远目标。因此,体育教育改革的脚步也从未停歇。体育课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个人安全感,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警惕性,提升自我保护的能力,实现其团结协作精神。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的重要内容顺应了时展形势。
二、当前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
(一)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较为淡薄
素质教育的进程正在推进,因此,多数学校还是保持着传统的观点和立场,即非常注重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考评,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使生命安全教育显得有些失衡。
(二)学校出现不尽合理的怪现象
文化教育课的重要性,致使学生在承受繁重学习负担的同时,忘记了自身体质健康。因此,很多学生运动量少,体质差,认为体育教育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长此以往,学校内的胖学生逐渐增多,眼睛近视的学生也逐渐增多。
另外,独生子女的数量较大,致使家长不理性的想法也影响体育教育中生命安全教育的实现。家长一味严抓孩子的文化课,而不愿孩子过多的参与体育活动,防止孩子被碰被伤。这无疑成为树立生命安全意识的一大障碍。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合时宜
可能基于对生命安全事故的恐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着较大的改变。他们在教课时往往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样,学生的素质达标成绩就会掺杂虚假成分,不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更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越来越远。
三、改变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的措施
(一)在全校范围内树立生命安全教育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具备高度的生命安意识。老师也有责任将这种意识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健康的价值。这样,学生才会细心体会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生命安全教育的要求。学生在心里树立生命安全教育意识,才能真切懂得不安全因素及不适当的行为可能带给自己的不良后果,学生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
(二)改变家长和学生的学习观念
学生在学习时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因此,家长和学生都应当改变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体育教学中获得生命安全教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拥有了健康身体,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所保障。家长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更应当具备长远眼光,鼓励自己的孩子去融入体育教学,及时接受生命安全教育。
(三)革新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教育的直接载体。学校应当革新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使他们正视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体育教师不要因为一些事故,而放弃对体育教学的信心。毕竟,体育教学直接关系的生命安全教育的落实和实现。
另外,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体育教师更应当杜绝体罚学生现象,并注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挖苦学生,顾及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所引发的事故。
(四)严格抓好体育教学课堂的纪律性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教学纪律是理所当然的。在体育教学时,老师要严格抓好教学纪律,提高学生的纪律性,完成学生更好的自我约束,杜绝教学气氛散漫的现象。此外,老师要秉持人文理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避免同学之间的不友好行为和身体伤害行为。
(五)完善体育教学设施,排除生命安全隐患
体育教师在课前应当对场地、器材进行细致检查,排除安全事故隐患,以生命第一、安全至上的宗旨开展教学。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总之,要消除对学生生命健康不利的外部因素,把学生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
四、结语
体育课改的推进客观的要求注重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和落实。因此,学校要从整体上树立生命安全教育的意识,并时刻强化这个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命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注意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及职业道德的提升;注意家长的配合及学生纪律性的培养;注重体育教学设施隐患的排除。总之,在体育课改前提下,抓好生命安全教育是时展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冉幼义.学校安全事故的思考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0(5).
[2]张雪梅.从学生伤害事故谈学校与未成年学生的责任关系[J].中国教师.2003(1).
[3]孙惠春.学校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教育措施[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3).[4]秦毅妮.体育课程中英渗透生命安全教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8).
生命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一、构网―― 领导重视,精心筹划
生命最为可贵,安全重于泰山,构建生命“防护网”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学校需要针对性地改善办学条件,排查和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加强德育处、保卫处、卫生室、团委、心理咨询室、食堂等部门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并完善安全制度,强化岗位职责;优选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心理咨询教师等职务;培养教职员工全员育人的思想和安全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让他们能以阳光的心态教书育人和学习成长,并且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安全与生命教育的实施。这些措施会为生命“防护网”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前提和基础。
二、织网―― 师生参与,共同构建
生命“防护网”的构建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加强责任心,做学生安全的守护者,譬如及时反映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等。“身教重于言教”,每一位教师还要从我做起,做安全与生命教育的示范者。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有着直接的接触,既是安全与生命教育的实施者,也是校园意外伤害事故和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者和解决者。生命“防护网”的构建还要完善班委会、团委会、学生会的建设,班级设立安全委员和心理委员,充分发动学生,开展安全和心理志愿者活动,促成和完善生命“防护网”的构建。
三、经线―― 挖掘教材,课堂渗透
各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结合所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渗透防火、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运动伤害、安全用药、疾病预防、防灾减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各门课程还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如生物课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神奇和魅力;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帮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政治课使学生感悟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学科课堂渗透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意义和质量等方面的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活的创造热情。
四、纬线―― 专题宣传,课外实践
在学科课堂渗透以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校报、橱窗等宣传阵地,运用包括讲座、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积极开展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以及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网络危害、和艾滋病预防教育等专题教育;还要充分利用班会、校会、节假日、团队活动、纪念日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安全与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珍爱之情,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五、网眼――疏密有致,恰到好处
学校如果忽视安全与生命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导致“网眼”过疏,就会留下安全隐患。“网眼”过密,也会产生负作用。有的学校出于安全顾虑,对课外活动唯恐避之不及,使学生失去了通过课外活动接触自然、认识社会的机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日后的“风吹雨打”。“网眼”过密会还会导致对学生赏识过多,使必要的挫折教育和惩罚教育缺失。“有小病者就鲜有大病”,学生的管理也是如此。往往一些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乖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却特别差,有时仅仅因为家长、老师的一句批评,就会选择轻生。同样,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教育,缺少惩戒会导致犯错误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惩罚,意识不到要为自己错误的言行承担责任。现在一些校园伤害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与长期以来学校缺乏惩戒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六、布网―― 严防死守,虚实结合
学校安全工作具有细微性、广泛性和潜在性的特点,因此必须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曾有一次,笔者在组织学生进行运动会入场式彩排和项目训练时,忽视了安全管理。恰巧一名男生投掷标枪失手,标枪竟向彩排队伍袭来,万幸的是标枪没有扎伤人。事发多年,我对此事仍心有余悸。除了常规管理这张“有形的网”以外,校园安全还需布下一张“无形的网”。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学习压力、早恋困扰、人际关系、社会不良影响等原因,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愈来愈多。例如2008年秋季开学伊始,某市一地就曾经有四位学生自杀,引起社会的极大震撼。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安全与生命教育,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帮助学生及时宣泄心理压力,减少悲剧的发生。
七、暖网―― 温馨教室、和谐校园
一些学生对学校内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出强烈的厌烦心理和逆反心理,总想挣脱学校的“束缚”,从而出现了逃学、网恋、进入未成年人不该去的场所等种种不良行为。这必然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学生“破网而出”,固然有家庭、社会和青春期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这些孩子认为学校没有温馨和快乐,不值得留恋,于是选择了出走。因此要把学生留在“防护网”内,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人格,熟知学生心理,谅解学生的难处,纾缓学生的学习压力,切忌急功近利和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营造一个师生和谐、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与快乐,从而减少社会恶习和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和学
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八、验网―― 模拟演练,检验效果
生命防护网的构建,不仅要做好各项安全工作预案,还要积极开展应急演习,教会师生遇到地震、火灾、食物中毒、意外伤害、停电等突发事件时如何进行疏散和急救处理。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许多学校平时缺乏紧急撤离演习方面的训练,地震来临时没有及时疏散,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多年来坚持进行紧急撤离演习的四川省安县桑枣中学,两千三百多名师生,撤退仅用了1分36秒,全校师生在大地震中安然无恙。学校要充分利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爱国卫生月、11?9消防日等时机开展突发事件的疏散和急救处理演习,检验生命“防护网”的效果,增强突发事件出现时的应对能力。
九、联网―― 家校互动,联系社会
构建生命“防护网”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要做到定期家校联系,沟通情况,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与学校共同担负起学生安全教育的重任。2008年8月,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发起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大型公益行动正式启动,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减灾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都对本次行动给予了支持,充分表明了全社会对学生生命与安全教育的重视。学校要积极与当地机关工委、团委、新闻媒体、公安、消防、交通、社区、卫生、地震等部门进行“联网”,主动寻求社会对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支持,联成一张由社会、家庭、学校结合得更为广泛、更加有效的生命“防护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