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品分析报告(精选5篇)

信息产品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促进科学发展为核心,以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以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为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服务。

二、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

县级和各工商分局、所要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1、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当日采集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信息按时间要求报州局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2、完善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周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每周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每周二报州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3、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季度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每季度要对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上涨、下跌或者小幅上涨、小幅下跌的原因,价格基本稳定的因素,以及供求之间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季度综合分析报告,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报州局市场科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4、从2009年4月1日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每日监测制度,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监测情况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5、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每周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周二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

6、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建立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化情况季度综合分析制度,并于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形成综合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三、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市场股和各工商分局、所从2009年第二季度起,要对市场主体变化、流通领域食品监测、消费热点、违法广告、商标申报注册等情况每季度进行分析,并在下一个季度第一个月3日前形成分析报告,报当地党委、人民政府。一是市场主体变化。包括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对策以及投资的领域、投资的热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二是流通领域食品监测。主要是对监测的数量进行归纳,综合判断市场食品安全的指数,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措施等进行综合分析。三是消费热点。主要是分析当前民生较关注的消费热点问题是什么,对消费与发展的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为政府引导消费提供依据。四是违法广告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违法广告重点及表现形式,提出下步监管重点。五是商标申报注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的件数,未来商标拓展趋势等进行综合分析。

三、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将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变动情况每周综合分析报告和每季综合分析报告抄送市场,由市场股综合后将每季度市场监管信息分析报告抄送州局对口科室。

信息产品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一、问题的提出及问卷调查概况

长期以来,分部报告的披露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集团公司和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加剧了这场争论。从理论上来说,分部数据应该能使财务信息使用者更准确地分析公司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合理地评价公司的股票价格。由于不同公司在其成长性、盈利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从事多种经营的公司的不同分部存在着风险差异,使得评价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变得复杂化,因此,必须披露分部信息。在中国大陆,多样化经营公司分部信息的披露还很不规范。我们认为,是否以及如何规范中国上市公司分部报告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我们于2000年7月对37家证券公司(包含中国当前所有大的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和银行的85个信贷官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共发出问卷122份,回收67份,回收率约为54.9%。研究过程中,我们运用了SPSS/PC统计分析程序对回收问卷进行了分析和处理。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分部报告的作用、分部的定义、披露的时间、披露的内容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二、分部报告的重要性

公司是一个由多个分部组成的完整经济实体,通常来说,财务报告使用者无法评价公司对各个独立分部的依赖程度,而多种经营公司各个分部在成长性、盈利能力和风险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分部信息来判断公司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及各分部的风险。有些风险如币值的波动、通货膨胀或政局不稳定可能是与个别分部相关的,而公司的财务报告可能不会披露这些风险。

我们认为,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转型经济国家,分部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许多公司的经营不仅涉及多种产品和多项服务,还涉及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公司管理当局已经意识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他们在新地区引进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及其在这些地区的竞争能力,这与计划经济时代存在着显著差异。

关于分部报告信息的重要性,我们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财务分析师和银行信贷官员对分部信息重要性和有用性的认识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91%的回收问卷认为分部信息重要,原因是分部信息可以为评价投资机会、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提供相关信息。被调查者都认为从事多种经营的上市公司应披露分部信息。

三、分部的定义

对分部进行定义是近来争论的焦点。分部报告应向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关于公司未来价值的信息。没有分部报告的充分披露,投资者将不知道盈利分别来自哪一个分部。分部报告的目的在于为分析公司的各个组成部分提供有用信息。关于分部的界定,目前有两种观点。一些人认为,如果对外披露的分部报告和管理当局用于内部经营管理而编制的分部报告一致,这种分部报告将是非常有用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按照风险和回报来披露分部信息将更有用。我们把上述两种观点分别称为重合法和类似法。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4号(SFASNo.14)对如何定义分部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企业行业分部的判定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公司管理当局的判断。”Hayes和Russel(1996)认为,由于许多企业把这种灵活性作为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这样就弱化了SFASNo.14的功能。投资管理和研究协会在其1990年、1992年和1993年的报告中也批评了这种灵活性。正因为如此,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决定对其分部报告准则进行修订。SFASNo.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把分部定义为“从事产品生产或是提供服务或是主要向非关联的顾客提供一类产品或服务,目的在于赚取利润的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分部的界定,留给企业管理当局一定的灵活性。1997年,FASB了SFASNo.131“企业分部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采用重合法定义分部,即向外报告的分部和管理当局内部使用的报告分部是一致的。该准则把经营分部定义为满足下列条件的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1)从事可能赚取收入或发生费用的商业活动(包括与同一企业的其他组成部分发生交易产生的收入和费用);(2)企业主要的经营决策制定者在向分部分配资源时,会评价该分部的经营业绩,并作出决策。这样,按照SFASNo.131,如果对内报告时把类似的或不同的产品合并为一个分部来进行报告,那么在对外报告时也把类似的或不同的产品合并为一个分部来进行报告。版权所有FASB认为,既然重合法不仅用于对外报告的目的,也用于对内报告的目的,那么这种方法提供的信息应该更加可靠和相关。SFASNo.14采用的是类似法,即要求公司按照产品和服务来披露行业分部。这样就造成SFASNo.131规定的分部确定方法和SFASNo.14的分部确定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例如,根据SFASNo.131,以前把多种产品作为一个行业分部来披露的公司现在可能要求按照其对内报告的要求作为几个分部来披露。

SFASNo.14和SFASNo.131之间的差异可以概括为:SFASNo.131基于如何管理公司而不是基于SFASNo.14规定的按照行业、地域或是主要顾客来披露分部信息。所以,SFASNo.131很可能要求企业报告更多的经营分部以及这些分部的更多信息。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也于1997年了一个新的准则IASNo.14(修订)“分部报告”。对一个公司来说,如果风险和回报主要来源于同类产品,则把这类产品定义为一个分部。该准则认为“分部不应该包括带有不同风险和回报的产品”。如果向董事会提供的内部报告中使用的分部不符合这一定义,IASNo.14(修订)要求“尽量按照类似的产品作为一个分部来报告”。这样就会导致对内报告使用的分部在一定程度上与对外报告使用的分部相同。

IASC认为,如果按照相似的风险和回报来定义分部,并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将导致更好的决策,即按照相似性来定义分部会增加分部信息的相关性。分析师对其预测和价值判断的信心受重合法和类似法的影响。当对外报告与对内报告的分部一致时,分析师的信心就不会因同一个分部的产品相似或不同而受到影响。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的分部不一致时,相似的产品作为一个分部和不同的产品作为一个分部,分析师往往对前者的判断更有信心。这一结果表明FASB和IASC的新准则,通过修订分部的定义来增加分析师对分部数据可靠性的判断,增加了财务报告的有效性。

我们通过对财务分析师和银行信贷官员的调查问卷发现,75%的回收问卷认为通过重合法定义分部提供的信息更具可靠性和相关性,理由是重合法的分部不仅用于对外披露的目的,而且也是对内披露用于经营管理的手段。25%的回收问卷认为,把类似的产品或服务作为一个分部来报告提供的信息更加可靠。

四、需披露的分部信息内容

SFASNo.131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经营分部的财务信息和描述性信息。财务信息包括分部的利润或损失、具体的收入、费用项目及分部资产。描述性信息包括决定经营分部的方法、经营分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报告分部信息和企业通用财务报告所采用计量方式的差异等。为了提高分析师预测分部经营现金流量的能力,SFASNo.131要求企业披露除了折旧和摊销项目之外的仅在内部报告时披露的其他重要非现金项目,同时,也要求披露重要的客户,如果公司10%或以上的收入来自于一个外部客户,则必须披露这一事项,同时应披露来源于各个主要客户的收入及总和。

用来计量分部经营成果的会计方法和用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不一定要一致。计量分部经营成果时甚至可以不必遵循公认会计原则(Bunce,1999)。然而,公司应披露各分部的合并总额与合并报表金额的差异程度和特征。

SFASNo.14和SFASNo.131的差异在于,SFASNo.131要求对经营分部进行详细披露,包括除了折旧、折耗和摊销之外的其他重大非现金项目,并要求公司在中期财务报告中披露有限的分部信息,而SFASNo.14则没有这样的规定。

关于需要披露的分部信息,85%的回收问卷认为,按照下列项目的重要性等级进行分类而提供的一组信息应该是充分的:(1)报告分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2)不同期间分部计量方法的变化;(3)各分部的专用资产;(4)报告分部信息所使用的计量方式和企业通用财务报告所使用的计量方式的差别;(5)各分部的收入和费用;(6)分部的利润和损失。五、披露的时间

除了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分部信息之外,SFASNo.14和SFASNo.131还要求企业在中期报告中也应披露分部信息。而最近投资管理和研究协会(AIMR)研究发现:财务分析师提议要求企业根据行业和地理分部按季度披露收入、经营利润或亏损以及可辨认的资产。关于被露的时间,我们对回收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39%的回收问卷赞成1997年SFASNo.131的观点,即要求公司在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披露分部信息。

六、结论和建议

信息产品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原告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证券投资咨询、证券研究服务,提供证券投资分析报告系其向客户提供的产品之一。天相投资公司授权北京天相通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天相证券投资分析系统”等产品或业务运营范围内享有涉案证券投资分析报告的复制权、发行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被告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万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原告具有同业竞争关系。被告万得信息公司在其所有“万点理财终端”软件所含“RealView稳赢数据”的模块中,了原告天相投资公司的“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摘要”共计147篇,被告所“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摘要”对原告的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有所删节、长短不一,但未作文字修改,一般均保留了标题、结论、盈利预测、评级、风险提示等主要部分,其中有4篇“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摘要”所摘录的仅为原告证券投资分析报告中对公开信息的转录,而不包括分析、评论等内容。被告万得投资公司为上述内容提供了网络链接服务。涉案部分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在第三方网站上能够被访问浏览,但原告当日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未能搜索获得,部分过往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可以搜索获得。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原告对该证券投资分析报告享有的著作权,并造成对原告商业秘密的侵害。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请求判令两被告停止侵犯原告的著作权和商业秘密、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222万元。

上海一中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的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应当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其中4篇证券投资分析报告系原告对各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的直接转录,不具有独创性,不应受保护。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人民币10.45万元。后原告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该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证券类研究报告是否具有独创性,能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如果此类报告符合作品的构成要件,在侵权认定和损害赔偿上与一般作品相比,有无特殊的考量因素。

二、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

作为著作权法保护客体的作品应当需具备独创性,是各国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作品的独创性是指表达的独创性,而非思想的独创性,这是由著作权法保护表达而非思想的基本原理所决定的。在作品表现形式存在“唯一表达”(或“有限表达”)的情形下,由于思想和表达合二为一,因此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一般认为,作品独创性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是由作者独立创作完成的,而非抄袭他人的作品;二是作品的表达形式上应具有创造性。在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中,关于作品创作高度的认定标准向来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在独创性高度的认定标准上,美国最高法院在Feist案中指出:独创性不仅意味着作品由作者独立创作,而且体现了某种最低程度的创作性。就事实汇编而言,只要包含对事实具有创造性的选择和编排,也能构成受保护的作品。而德国则对一般作品独创性的判断上采取了较高标准,联邦法院曾在判例中指出:作品必须超越一定的创作水准来超越那些手工制作的、普通的东西。同时,德国著作权法依据作品不同类型,在独创性的高度上采取了不同的标准。我国尽管立法规定作品具有独创性是受到著作权保护的前提,但并没有明确作品独创性的认定标准,给司法实践带来一定的困难。

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在作品独创性高度的认定上倾向于认为具有某种最低限度的创造性即可。在一些涉及“招聘信息”、“京剧脸谱”、“教案”等作品的著作权案件中,由于这类作品中的一些内容是相对固定的,例如招聘信息一般均要对招聘人员的学历、工作经验等内容作要求,京剧表演中各种人物的脸谱通常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规律,这类作品本身的独创性相较一般文学艺术作品较低。但法官在这些案件中认为,尽管这类作品在内容上有一些共同要素,但在表达方式上仍然有创作的空间,其具有独创性的内容应受著作权法保护,并未对这些类型作品的独创性设定过高的认定标准。虽然各种关于独创性高度认定标准的观点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于独创性较低的作品给予著作权保护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随着时展,一些作品虽然表达方式的独创性程度不高,但作品本身却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果不对这些作品进行著作权保护,不仅助长了抄袭、剽窃行为,而且打击作者创作热情,甚至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具有独创性的证券类研究报告应构成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

证券研究报告,一般是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基于独立、客观的立场,对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或者影响其市场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含有对具体证券及证券相关产品的价值分析、投资评级意见等内容的文件。对于证券类研究报告能否构成著作权发意义上的作品,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证券类研究报告所涉及的信息很多都是对已披露事实的表述,在表达方式上相对固定,缺乏独创性,不符合著作权法保护的要求。同时,如果给予这类研究报告著作权保护,将导致交易成本过高,阻碍市场竞争。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类研究报告是相关研究人员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应当予以保护。

证券分析报告主要内容有: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股价表现、可能影响股价事件、盈利预测及评级等。应当说,证券类分析报告中一些资讯可以通过上市公司的年报、公告以及各类媒体中获得,这些信息本身都是公开的,而不是研究人员的独立创作。但如果研究人员根据自己对投资的理解,通过对公开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分析研究,做出富有个性的选择和编排,体现了研究人员的智力创作,那么这种对公开信息的选择和安排便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在表达方式上,尽管证券类分析报告虽然总体结构上相对固定,但对具体内容安排和选择仍有很大的空间,并非是按照既定的规则可以机械完成的,不能认为证券类分析报告在表达方式上属于“唯一表达”(或“有限表达”)。而且实践中,由不同研发人员就同一投资主题独立完成的分析报告,其整体内容在表达上相同或实质性相似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同时,证券研究报告中还会有一些“投资价值论证”、“盈利预测与评级”等内容,这些内容直接体现了研发人员自己的思想和认识,相对于对公开信息的整理和筛选,其独创性程度更高。

给予证券分析报告著作权保护,不仅符合著作权法对于作品独创性的要求,对于鼓励证券分析报告的创作和利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证券咨询行业内相互抄袭研究报告的情况较为严重,加强对证券投资分析报告的著作权保护,有助于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鼓励研究机构出具更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最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证券研究报告侵权认定和损害赔偿数额确定应考虑的特殊因素

1、侵权认定上应当更为审慎

美国法将创作分为事实作品和艺术作品。事实作品是指诸如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写生画、美术作品、历史作品、传记作品等一些反映事实和客观对象的作品。艺术作品也称虚构作品,是指诸如非写生美术作品、纯文学作品等一些具有虚构成分和艺术塑造特点的作品。在创作类型上,证券研究报告更类似于事实作品。就艺术作品而言,不同的作者针对同一主题独立进行创作时,其创作成果在表达上出现偶合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但证券研究报告与此不同,不同研究机构在就同一上市公司或同一行业所做的证券研究报告中,在一些关于投资的基础数据(如公司最基本的财务数据等),以及重要的公开信息(如公司董事会的重要决议等)的通常表达上出现实质性近似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这些最基础的数据或信息是一般投资者进行投资前所必须参考的。因此,对于涉及证券研究报告著作权侵权案件,在侵权认定的把握上应当严于一般的文学艺术作品。在侵权比对时,应将对基本数据、信息无独创性的选择和编排进行剔除,否则将不当的扩大保护范围。本案中,涉案的4篇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是原告对各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的直接转录,原告对这些信息的转录并无创造性劳动,因此其不应受著作权法保护。

2、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上应当考虑作品的公开程度和时效性

由于资本市场瞬息万变,证券分析报告不同于一般类型的作品,其作品价值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方面,对于同一份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在不涉及内幕消息和公平对待客户的前提下,较早获得报告的投资者比较晚获得的投资者具有更大的信息优势,有助于迅速做出有利自己的投资决策,获得时间上套利的更大概率。如果报告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媒体在市场上全面公开,普通的投资者在公开渠道即可获取,该报告相较未公开前的投资价值无疑会变低。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本身具有一定的期限性,一般是就报告出具后某一阶段的投资进行建议,其价值与出具后的时间长短成反比。例如报告指导投资者在半年或一年内如何进行市场操作,那么半年后或一年后该报告自然失去投资价值。因此,在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上,应当考虑侵权行为发生时,证券投资分析报告的公开程度和出具后的时间。侵权行为发生时,涉案报告的公开程度小,报告出具时间短,此时研究报告的投资价值大,相应的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也较大,在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上应当增加,反之亦然。本案中,涉案的部分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在第三方网站上能够被访问浏览,但原告当日证券投资分析报告未能搜索获得,部分过往证券投资分析报告可以搜索获得。对于证券投资报告而言,其在当日往往市场价值最大,次日价值便会丧失很大。本案被告使用的作品均在原告之日以后,给原告的市场价值损害相较当日较小,故在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上可以酌情减少。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当事人采取了保密措施,将证券分析报告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但由于资本市场的环境瞬息万变,其自身价值仍随报告出具后的时间而递减,在其投资建议期限到期后,该报告基本不具备商业秘密保护的价值性。而一般的商业秘密并不具有绝对的强时效性特点,有些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的价值性甚至是长期稳定的。因此,在证券分析报告符合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情况下,对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的认定,仍应考虑时效性的因素。

关键词

证券投资分析报告

著作权保护

侵权认定

信息产品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为了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信息,满足社会了解企业经营成果和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企业要定期出财务报告。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很多,难以满足经营者、尤其最高管理当局独特的信息需求。本文就如何通过建立一系列相关内部报告来弥补财务报告的不足,提出了一些见解。

现行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定位于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以及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财务报告的多重目的,造成了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诸多缺陷,理论界和实务界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改进企业财务报告。但对于何谓管理报告,一套完整的管理报告应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建立管理报告体系等实际问题感到困惑。本文试图从分析现行财务报告信息和经营管理当局需求信息的差异人手,逐步分析管理报告的目标和内容,提出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设想,以及建立管理报告的意义和难点,以期在企业实践中建立其自身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提供帮助,也为财务报告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 现行财务报告信息和经营管理当局需求信息的差异

(一)现行财务报告的构成

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由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附注(如会计政策、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等)、财务情况说明书,以及有关市场竞争状况、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其他相关内容构成。其中,财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部分,主要报告受托人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投资者决策所用的信息则包含全部内容。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主要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其目的在于满足投资者等相关信息使用群体的需要。

(二)经营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

经营管理当局需求的信息复杂多变,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1)报告资源受托责任的履行。由财务和非财务信息构成,包括财务报表和相关报表附注所反映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基于历史成本基础上完成。(2)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主要分析财务、经营和业绩数据变动的原因主要趋势、特征,以及对未来的影响。(3)预算控制和业绩评价信息,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各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信息。(4)前瞻性信息。主要是机遇和风险信息,包括主要趋势所引起的机遇和风险,管理层的计划,关键性的成功因素,实际的业绩和以前预计的机遇、风险和管理计划之间的比较。(5)公司宏观信息。主要是公司经营目标与预计之检讨,公司战略实现程度,行业竞争和产业结构对公司的影响。(6)内部财务和经营决策信息。主要是投资决策信息、单向产品(服务)盈利能力及其敏感性分析,资产价值及质量信息,组织资本及其优势,绩效评价及控制等。可见,经营管理当局所需信息范围广、内容详细,与企业外部财务报告使用者相比更具独特性,有其特定的需求目标。许多信息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财务报告信息只是经营管理当局所需信息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差异较大。因此,为了及时准确地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报告体系便成为一种必然但是,由于理论和实务研究多集中于财务报告和改进企业财务报告,研究管理报告的相关内容很少涉及,管理会计又多注重于研究成本确认、决策分析、最佳激励方式、业绩考核方案的选择等管理会计技术方法,所以,何谓管理报告,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报告,便成了实践中的一个难题。

二、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目标和内容分析

管理报告的总目标是及时准确地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但经营管理当局所需信息范围较广,现行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其中部分信息,因此,管理报告应该满足其中另外部分,财务报告和管理报告应互为补充、相互依存,形成企业完整的内部管理报告和外部财务报告体系。这里,以单项产品或服务在企业内部的价值创造为例(见图2)来进行分析。

从图2可看出,企业对外提供有关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财务报告,实际上是报告其不同产品或服务为股东所创造的价值。企业在决定经营这些产品或服务以前,首先面临产品或服务的投资决策选择净现值、风险因素、报酬率等管理会计指标开始在决策分析中使用;而决定投资后,企业又要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边际贡献、敏感性等进行分析,以选择不同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这些构成了企业决策报告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通过对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和落实,与各个不同的责任主体签订业绩目标实行管理控制,并定期或不定期的报告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其预算与实际、实际与行业标杆值之间的差异,这些构成了企业责任报告的主要内容。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和差异,企业将传统的产品或服务经营改为及时满足客户需求,因而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客户对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何种类型(如商业客户、政府客户、个人客户等)或地区的客户是企业的主要价值来源,预计何种类型或地区客户的价值创造,提供给每类客户所耗费的单位成本等信息,以及许多不用或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事项信息(例如客户群体的消费偏好、产品和服务的改进和重新设计等),构成了企业价值报告的主要内容。因此,除对外财务报告外,企业内部的管理报告体系包含三方面内容,即决策报告、责任报告和价值报告,三者构成了完整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其中,决策报告的目标是为企业投资决策、财务和经营政策选择提供信息,责任报告则为责任主体的业绩评价提供依据,价值报告为跟踪客户和市场、改变竞争策略提供大量的信息。三者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

三、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设想

(一)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应分析的信息

管理报告的目标和内容,提供了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方向,但要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报告体系,还需要分析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这三者的报告基础、报告运行和报告呈报。

1 艮告基础。决策报告面临投资决策选择时,重点关注现金流量、净现值、风险因素、报酬率等指标;面临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选择时,则主要报告边际贡献、敏感程度等因素。因此,决策报告以时间价值、本量利要素和成本分摊为基础报告要素。企业通常在评价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费用中心的业绩时,需要报告边际贡献、部门经理可控边际、投资报酬率、剩余收益等指标,同时报告这些指标与预算目标、行业标杆值的差异及原因等相关内容,故责任报告是以可控资源和责权利结合为基础报告要素。价值报告则重视客户的价值创造和预计价值创造,以及一些不用或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事项,因此主要以历史成本信息结合经济事项为基础报告要素。

2.报告运行。决策报告涉及时间价值、量本利要素和成本分摊,故以价值和非价值为确认标准,并以货币和非货币进行计量;而责任报告关注可控资源在不同主体的受托责任,因此主要以可控贡献边际及其过程为确认标准,并结合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价值报告的运行稍稍复杂,其客户的价值创造和预计价值创造将以价值实现及其过程为确认标准,但一些经济事项则不能通过现金进行计量,其所提供的信息可能细致到每一项具体活动,并允许采用多种计量方法来描述这些经济事项的各个方面,以更准确地反映经营活动的全貌,有助于对客户及其行为对企业的影响作出整体评价。

3.报告呈报。决策报告主要向企业的决策机构呈报投资、更新改造等资本性支出活动,以及单项产品或服务的贡献边际、敏感程度、安全边际分析等相关决策活动所需的信息;责任报告则需要逐级向责任主体呈报责任人在授权范围内的责任业绩实现程度,并报告实际与预算、实际与行业标杆的差异及其改进措施;价值报告重点向经营管理当局呈报客户创造的价值、价值的实现过程、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例外信息和风险预警机制等。

(二)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程序

通过分析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三种报告的基础、运行和呈报,为构建企业内部完整的管理报告体系奠定了基础。企业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还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以明确各“用户”需求为起点。企业内部各“用户”需求的差异,导致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等三种类型管理报告的内容各异、目标不同,因此,明确各层“用户”的期望和需求,是企业建立管理报告体系的首要任务。从组织的层面上讲,管理报告的最高级“用户”是企业的最高管理层,它承担着为股东创造财富的重任,整个管理报告体系将以此需求为起点进行研究和设计,因此,明确最高管理层的信息需求将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再将相关信息目标进行分解和落实,以保证职能部门、分公司、事业部、子公司等信息需求主体都很清楚自身对管理报告的定位。实际分解和落实各层“用户”信息目标时,需要注意“用户”的权力、责任等因素对管理报告的影响。一般是基层单位的信息尽量详细,最高经营管理当局则只需关注重点和例外事项,各“用户”之间所报告的信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形成管理报告信息的一个有机整体。同时,整合、评估现行相关报告体系亦很重要。企业通过关注既有报告的种类、制作流程、内部交流途径、信息可使用性与准确性、报告的及时性以及例外和风险事项预警报告渠道,可以确定拟保留使用的管理报告、需要修订和新增的管理报告、新增管理报告与原管理报告的衔接等重大问题,以最大限度利用现有报告体系,保持管理的延续性,最终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2.确定管理报告的设计原则和报告框架。由于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经营管理当局的信息需求,因此设计这些管理报告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就非常清楚。首先是实用性。同时,管理报告不能像财务报告那样按月份为基本单位,它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应具备随时报告相关信息的功能,因此第二个原则和要求是及时性。由于最高管理当局重点依靠这些管理报告进行决策,因此其信息的质量就要求非常高,否则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故管理报告的第三个原则和要求是准确性。

至于管理报告的报告框架,尽管因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的具体目标和内容有差异,但总体来说,首先要求报告突出重点事项。由于及时性的要求,管理报告不可能像财务报告那样有固定的报表结构和报表项目,有时候可能是一件事项的描述,有时候可能是一些数据的传递,但并不表明管理报告可以不要自己的架构,我们可以将重点和关键的报告内容列为管理报告的第一项目要素。其次,常规的管理报告框架可以按照决策报告、责任报告、价值报告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进行设计。比如责任报告的报告框架就可以包括报告要素、预算数、实际数、差异、差异原因、改进措施等内容。第三,具体明细项目的报告框架,可以借助财务报告现成架构或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按照这三项措施的基本要求,企业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管理报告框架体系。

3.拟订具体的管理报告。根据已明确的信息需求和管理报告基本框架,拟定具体的管理报告便不再是一件难事,只需拟定一个各“用户”对管理报告的需求目录,再制定管理报告的总体要求、编制要求、报送要求、数据来源、例外信息及风险预警报告等相关内容,便可以构建一个具体的管理报告体系。

四、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意义及难点

(一)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意义

构建企业管理报告体系,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内部管理控制系统的完善、科学正确的决策、合理的绩效评价、改进对客户的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1)企业改进财务报告的努力,一直是从外部的角度进行研究与分析,分析管理报告与财务报告的关系,而从经营管理当局的角度提出对财务报告的改进,将更具探索性意义,也为完善财务报告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2)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研究一直从授权与分析、不相容职务的分离等角度进行,但其最终效果缺乏直接的体现,通过研究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可以实现责任主体的层层目标控制;(3)科学的决策来源于对事实的清晰分析和判断,信息的充分和准确、客户前沿信息的及时反馈,管理报告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4)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凋动责任主体的积极性,这需要管理报告提供相应的信息;(5)来源于客户价值创造和预计价值创造的报告,可以更好地赢得市场和改进对客户的服务。

信息产品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搭建

由于管理会计报告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格式,需要充分地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质。了解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区别,并熟悉管理会计报告的主要类型和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管理会计的基础工作。

(一)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的区别

管理会计报告与财务会计报告因编制目的的不同,在设计、编制和使用中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与价值链管理相关的主要有两方面。

1.时间维度的不同。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是反映企业过去的特定某一日期静态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期间的动态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相对于静态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生动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但还是限于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的总结。管理会计报告没有统一的报告期,可以根据项目或企业经营的需要划分报告的期间,如项目投资评估和短期经营决策中的本量利分析报告。管理会计报告通过分析过去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从而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完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

2.逻辑与准则的取舍。传统的会计核算力求严谨地按照各项准则对所有投入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源进行完整准确的核算,并以此向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要保持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者认为应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发生资源消耗和利润增长的情况,并能够做出前瞻性的应对。相对于财务会计报告,管理会计报告依据取得资源、利用资源的逻辑标准,倾向于“承认”企业拥有的各项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实质,并努力揭示这些资源未来能带给企业的利益。

(二)管理会计报告主要的类型和形式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要类型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层次和环节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战略管理会计报告、长期经营管理会计报告、短期经营管理会计报告、采购环节管理会计报告、生产环节管理会计报告、营销环节管理会计报告、研发环节管理会计报告。

二、价值链管理的意义与实践条件

1985年,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价值链理论,指出企业价值创造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揭示了内部管理对价值创造的影响。价值链理论为企业战略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活动提供了评估和衡量的方案。在随后的价值链理论研究中,人们更关注将价值链应用到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当中,逐步使价值链管理完善三大价值链分支:纵向价值链(行业价值链)、横向价值链(竞争对手价值链)与内部价值链。

(一)价值链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

传统成本管理限于会计准则中对成本的确认和核算,各项成本的归集和分配需要通过一定的会计制度有序进行。根据目前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范,存货成本必须按全部制造成本报告,强调了存货发生地点即生产车间的成本,而忽视了产品价值的形成,还涉及研发、生产、营销等服务环节,容易误导产品生产决策。

价值链管理分析了价值创造的规律,以价值增值为目标,研究产品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如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就可以更为准确地分配间接费,归集成本。同时通过逐步持续减少内部价值链上非增值作业的资源消耗,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二)实行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条件

1.信息系统的覆盖与更新。管理会计源于财务会计而又更新分支于财务会计,价值链管理所需的信息并不能完全依赖于传统成本管理信息。价值链管理关注企业的价值创造,除了需要归集核算成本产生的消耗,充分了解作业与作业之间的动因逻辑,还需要由管理者估计每单位作业耗时。因此,实行价值链管理所需信息量十分庞大,一般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层参与并进行评估。

2.全员参与管理的素质培养。企业的价值链管理应当渗透在企业的经营当中,应持续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价值链管理的教育和引导。在价值链管理中,应当重视绩效考核环节,并及时反馈开展的情况,以及时改进。通过培养全员素质,提高全体员工对价值链管理的认识,理解增值和非增值活动的区别,参与完善价值链、优化作业流程的各项活动,保持长期高效的工作状态,才能最终实现价值链管理的预期目标。

3.决策者基于未来制定战略。正确的价值链管理决策最大的保障在于该产品是否实现了价值。要想实现价值就在于“交换”,也就是市场的验证。只有存在于市场的产品才有创造价值的意义,只有不断地实现市场价值才能对价值链进行持续的管理。因此,企业经营决策者基于未来的产品价值制定的战略,看似是无关乎企业成本的管理,而实质上却是价值链管理中关键的基石。

三、企业价值链管理的主要管理会计报告模式

管理会计报告最重要的方面是体现了经营管理的相关信息,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整合优化了生产经营环节的信息和数据。一般来说,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应当更关注产品价值的形成和资金周转的时间价值损失,因此除了要求关键的经营管理环节具备全面预算报告、决策报告、控制报告和绩效考评报告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消耗的资源,并持续改进。笔者以一家按由客户提供图纸进行产品生产的制造业企业HY公司为例,分析采购环节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生产环节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营销环节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研发环节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在推动价值链管理中的作用。

(一)采购环节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模式

在按专用定制生产的模式下,产品往往具有唯一性,原材料的库存量非常低,某些专用材料需要在签订合同后根据客户图纸来进行采购,因此HY公司需要在接受订单后迅速对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进行采购。在采购环节中的成本中除了实物(现金)成本,还有因采购流程原因增加的时间价值消耗。通过价值链管理对采购作业分析确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HY公司采购环节作业一般如图1:

在采购环节中,“资金筹措准备”涉及财务部门和经营部的沟通问题,属于非增值作业,“合同交底”作业和“技术交底”作业有关合同交付期、质量控制点等存在重复交叉的内容,部分属于非增值作业;在“入库管理”作业中,如原材料到场时还需要进行场地准备的,则场地准备作业属于非增值作业。若发生采购原料不合格还会产生“不合格原料退货或更换”的非增值作业。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在测算企业的最佳订货量时需要结合单一或合同组合的材料需要量。同时为了减少非增值作业的消耗,要及时编制采购质量报告,减少因采购质量问题增加的重复采购或退货成本。对于因到货时间延误产生的货币时间价值,应当在事后评价报告中予以反映。

(二)生产环节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模式

管理会计通过分析产品的成本形态进行本量利分析,而价值链管理区分了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同时也进行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的评估。例如,HY公司属于重工制造业,设备折旧额比较大,但直接人工成本随着订单生产难度变化。在对成本形态分析时,采用2004年卡普兰首次提出的估时作业成本法,根据企业管理者的估计计算单位作业费用率,进一步丰富了成本管理的决策依据。在管理会计报告设计中结合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分析产品价值形成过程中是否存在浪费、如何优化业务流程、监督和激励员工减少非增值作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三)营销环节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模式

营销环节是产品从最初的投入原始材料到形成最终产品,直至通过“交换”实现产品价值、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节。同样由于重资产的特点,HY公司在制定年度销售预算时十分重视分析盈亏平衡,加强对保本点和安全边际的监控。该公司基于价值链管理的营销管理会计报告要求关注对供应商和市场(客户)的衔接。例如,定位盈利环节的利润库分析会反映企业纵向价值链各个环节之间的盈利状况,从而提高行业价值链的效率。

(四)研发环节价值链管理的管理会计报告模式

随着不断研发的高新技术,生产技术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成了核心竞争力。HY公司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首先呼应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针对某一项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前采取项目评估的模式。例如,某“提高电离子焊接一次焊缝成型效率”项目的技术开发评估报告,从技术检验到批量推广做了及时而充分的规划和研究,并提供了对技术效率评估的分析结果,以及编制合理的预算报告。同时,通过积累研发作业的基础数据,细分了各作业的内容,由公司领导层和技术部门综合评定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加强控制研发技术的预算,并及时反馈研发过程中的成本变化。

四、管理会计报告嵌入价值链管理的难点与应对

虽然管理会计与价值链管理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毕竟仍然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因此管理会计报告嵌入价值链管理仍存在一定的难点。

(一)信息同步难

实施管理的首要条件总是“信息、信息、信息”。价值链管理能够收集技术和市场的信息,但管理会计报告体系的建立和修正往往会滞后一段时间,使价值链管理和管理会计报告的信息不同步。

(二)管理会计报告的模式不足以表现价值链管理的精髓

管理会计报告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报告,如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点;而价值链管理对内可以反映横向价值管理,对外则反映的是企业所处整个行业、市场的面。目前现有的管理会计报告模式对价值链管理的体现仍有些力不从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