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精选5篇)

人生的智慧范文第1篇

人生需要定位。定位正确事半功倍,定位错误事倍功半。 定位是一种智慧,人生定位是人生最根本的智慧。 人生定位就是:第一,明确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二,明白自己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第三,明白自己在什么时候成为什么样的人。 做人有七层境界:高人级,能人级,大人级,强人级,伟人级,圣人级,神人级。 七层境界之外的,不是超人,异人,就是衰人,死人。 做人必须而且能够达到某种境界,是因为每个人都有做人七术:技术,心术,权术,霸术,王术,仁术和无术。 做人必须拥有一定的人生资源。人生资源主要有十种:智力、物资、才艺、家族、体制、形势、人脉、机遇、信仰、创新。人生最难得的资源是贵人。 根据每个人能力发挥水平差异,以及人生资源多寡种类差别,最终决定人生定位层次。能力和资源不同组合,就构成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人生。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的能力资源组合图谱也会变化。不同的组合图谱,各自有自己不同的主题。 按照人在社会成长历程进展,人生大致划分为七个阶段,每个阶段时间为十年。分别是童年期(0-10岁);少年期(11-20岁);青年期(21-30岁);成年期(31-40岁);壮年期(41-50岁);老年期(51-60岁);终年期(61岁以上)。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题:童年期看天分;少年期看人气;青年期看官相;成年期看福运;壮年期看心胸;老年期看品德;终年期看仙缘。 在第一阶段童年期(0-10岁)看天分。一个人如果在十岁之前显露出某种超乎同龄儿童的某种天分,就说明具备成为某个领域高人的潜质。错过这个阶段,就是缺乏天分的表现。说明此人不适宜凭借才艺立足社会。 在第二阶段少年期(11-20岁)看人气。人脉多人缘好的人,在此阶段就应该显示出超乎一般人的人气。此人可能天生是个孩子王,从小就讨人喜欢得人爱怜受人追捧。如果不是这样,此人一生必定孤独寂寞,寡助无援。 在第三阶段青年期(21-30岁)看官相。具备领袖领导管理气质才能的人,此时至少已经获得一官半职了。30岁之前从未当过任何官职,哪怕是班干部、小组长,说明此人一生缺乏官相,将来即使勉强做官,也会力不从心。 在第四阶段成年期(31-40岁)看福运。具有福运的人此时应该家庭美满,爱情幸福,事业亨通,身体健康,子女孝顺,父母安康,财源滚滚,官运连连,心想事成,一言九鼎。此时一个人人生该得到的,基本都应该得到了。缺乏福运之人难堪大任。 在第五阶段壮年期(41-50岁)看心胸。一个功成名就的人,应该是心胸开阔的。此时应该学会包容,和谐,宽厚,大度。不仅对别人,也包括对自己。如果依然心胸狭窄,气量偏狭,要么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人,要么就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贪婪无耻的人。 在第六阶段老年期(51-60岁)看品德。人生到达这个阶段,就应该开始学会放弃,学会施予,学会帮助,学会慈善。尽己所能去广施恩德,普济众生。无论以前成败得失如何,都要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角色,激活自己身上的圣人基因。 在第七阶段终年期(61岁以上)看仙缘。仙缘代表长寿,代表自由,代表圆满,代表超脱,代表做人最高境界。具有仙缘的人,心中脑内早已放下一切牵挂,不再为世俗凡尘侵扰烦恼。那些从小超凡脱俗,特立独行,思维独特,悟性很高的人,也是具有仙缘的人。 人生四十岁以前要努力称王称霸,在四十岁以后要尽心成仙成佛。称王称霸就是得,取,成仙成佛就是施,予。完满人生就是得与施兼顾,取与予平衡。一味的得和取是自私贪婪,一味的施和予是虚情假意。一个人只有得的多,才能施的多。取得少,才能予得少。只取不予者,人非也。只予不取者,非人也。 做不了高人,可以做能人;做不了能人,可以做大人;做不了大人,可以做强人;做不了强人,可以做伟人;做不了伟人,可以做圣人;做不了圣人,可以做神人。只要正确认识自己,就可以做到成功定位。正确认识自己,就是明白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成功的人生定位,就是在最合适的人生阶段,选择一个最适宜的社会角色。凡是阶段错位,角色错位,都是不成功不美满的人生。 万物相生相克。每个人活在世界上,都有自己最适宜追随的目标,也有自己最适宜相处的朋友。相生,就是有利于自己;相克,就是有害于自己。选择适宜的相生环境,避开不利的相克环境,也是人生定位的智慧。 高人生强人;能人生伟人;大人生圣人;强人生神人;伟人生高人;圣人生能人;神人生大人。这是相生。 能人克高人;大人克能人;强人克大人;伟人克强人;圣人克伟人;神人克圣人;高人克神人。这是相克。 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按照这个规律行事做人,事业人生就兴旺发达,顺风顺水。违背这个规律行事做人,事业人生就衰败没落,崎岖坎坷。 其中道理很简单:与自己越是相似相近的,就越可能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或敌对一方;与自己越是相远相距的,就越可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或人生贵人。无论是每个人角色与角色之间,还是不同的人之间,都是如此。远交近攻,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也适用于人与人相处的情况。 举例说明: 某个领域技艺超群的高人,很可能成为该领域的强人,这就是生;相反,一个过于热衷搞人际关系的能人,很可能安不下心来钻研技艺,这就是克。正直有为的官员身边,一般都聚集一些出谋划策的谋臣师爷,这就是生;然而这些官员多半容不得身边有阴险诡诈溜须拍马的能人,这就是克。如果相反,官员身边没有智者,却多小人,那么其官运仕途必定堪忧。此消彼长,能量守恒,每个人每个阶段都有最适宜的角色,不可能并驾齐驱全面开花。一方面要避免目标太多定位太泛,导致人生资源分散,这就是避免相克;一方面要多交广交异类朋友,不要局限于同行同业,这就是利用相生。相生的朋友互补性强,能够对自己的人生具有很大的裨益。相克的目标互相消耗,非常不利于人生发展。 在一个企业里,有人适合做技术专家,有人适合做销售能手,有人适合做营销主管。在同一个市场内,有的企业是行业领导者,有的企业是市场跟随者,有的企业则只能拾人牙慧。这些都与人生定位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只有正确的人生定位才能造就成功的人,只有成功的人才能造就成功而且伟大的企业。一个人,明白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企业应该而且能够是个什么样的企业,那就是相当有造化了。 一个完满的人生,首先是拥有技术、心术、权术、霸术、王术、仁术和无术这做人七术之一。全面结交高人、能人、大人、强人、伟人、圣人和神人这七类朋友。充分发挥利用智力、物资、才艺、家族、体制、形势、人脉、机遇、信仰、创新这十种资源,包括人生最难得的贵人资源。按照阶段依次完成高人级、能人级、大人级、强人级、伟人级、圣人级和神人级这七层境界角色转换。动摇,跨越或延迟都不足取。 根据以上内容,总结出人生二十二条智慧: 1 依据天分发展一门独门绝技,不要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2 要广泛结交学习各类朋友,不能仅凭个人喜好而偏狭。 3 充分抓住任何机会,锻炼自己的领导管理才干和经验。 4 珍惜把握和利用人生重要资源,尤其是生命中的贵人。 5 做人要有大胸怀大境界,要善于包容和谐团结和忍耐。 6 尽心尽力行善积德,帮助他人成功也就是帮助了自己。 7 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勇于开创自己的思想事业和方向。 8 40岁之前要努力称王称霸,40岁以后要尽心成仙成佛。 9人生要在取与予之间实现动态平衡,不可过多或不足。 10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定位,与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相符。 11在合适的阶段做合适的人和事,不要动摇跨越和延迟。 12顺其自然不要违拗,错过阶段最好不要逆势强行而动。 13 合理运用相生相克原理,选择人生目标发展人脉关系。 14 同一阶段可以有多个目标定位,但其中一个必须为主。 15 既要扬长避短又要取长补短,让资源与目标最佳匹配。 16 有信仰有理想不一定成功,没信仰没理想一定不成功。 17 听人劝吃饱饭,要善于听取忠告提醒,不要误判形势。 18要充分借助体制优势,借力登天,尽量不要单打独斗。 19 要善于抓住机遇,四两拨千斤,多利用捷径跳级机会。 20 不要忽视家族家庭亲戚婚姻关系,尤其是人生另一半。 21 善待下属、学徒、民工、保姆、乞丐等一切微小人物。 22 永远不要牢骚、抱怨、埋汰、责备,远离这一类衰人。 (欢迎继续发挥您的高见。。。。。。)

人生的智慧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佛学:人生智慧

在宗教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佛学思想有很多的智慧,可以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处世与为人。甚至对于我们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环保意识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那么,佛学里有智慧吗?就说“佛”这个字。它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佛这个字有体有用,从本体上说它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讲是“觉悟”。可见佛学里是有智慧的。

佛学里的智慧很多,我就以下几点做一些粗浅的探究。

第一,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佛教把人的行为称为“业”或者“业力”。业力是人的精神在六道里轮回的推动力。

从佛教业报轮回的理论来看,人的生命层次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这是佛教的因果观。也就是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强调,事物中因果规律普遍存在。在时间上,遍于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空间上,作用于整个宇宙,就连菩萨和佛也受这个因果规律的支配而不例外。佛教认为。人的行为不管好坏都会产生一种潜在的力量,即业力。这种业力时时都蕴藏在自己的意识之中。好的行为,存进的就是善业,坏的行为,存入的就是恶业。这业,就是一种内因。除了内因外,各种形式的外缘不时存在。一旦某种与内因业力相应的外缘出现,那么结果就会显现出来。佛教认为。业力不形成某种果报是不会消失的,有前因必会结果。只是时间地点的问题了。就是老话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世间是由因缘聚合成的,是相互联系的,因不可能永远遇不到缘,今生不遇,那么还有来生,还有生生世世。总要遭遇。因此因果报应谁也无法逃脱。

佛教认为,人所做的不善业有十种,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和邪见,如果谁肯定了上述内容并且已经付诸行动。死了以后要轮回到地狱、饿鬼和畜生的三恶道里去。如果持否定态度。死后可以转生为人,如果再潜心修行。一心向善,那么就可以摆脱轮回而悟道成佛。这就是告诉人们,人的生命层次的高低、生存环境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所作所为。

说白了。人要想过上幸福生活,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向善,不做危害社会和别人的事情,这样,你的生活没有阴暗面,才会是美好和充实。

第二、生活中要涵养健康的心态

在人的一生中,事业能否成功。涵养出正确的心态很关键。佛家把人生拥有的健康心态叫做四无量心。

①慈无量心。也就是佛家思想的“慈悲为怀”,就如同儒家提倡的“仁”和道家提倡的“道德”一样。慈心就是爱心,在佛家思想中,有了慈心。这个人的修养就自然可以提高,就能变得宽容。现在很多人都说人心难测,兄弟姐妹之间、同事之间勾心斗角,互相猜忌,人际关系太复杂,大家相互提防。心累。所以,如果有了爱心,就可以宽容地看待周围的一切,那样人际关系就好处了。

所以为人处世,涵养慈无量心的目的在于让人放开心量,不再狭隘,放弃肮脏的灵魂。在于培养为社会献爱心,远离破坏和谐社会的不良情绪。

②悲无量心。悲心就是同情心,它能对治人的伤害心。就是要做到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为善,帮助别人解决实际困难,把别人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想尽办法帮助解决,哪怕帮助别人时受到各种各样的误解,也不后悔。

③喜无量心。喜心就是承认别人取得的成就的心态,也就是见贤思齐的心态。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取得的成就,对好人好事要由衷地赞美和祝福,而不是挖苦讽刺和心生嫉妒。

④舍无量心。舍心就是正确评价自己的心态,是给自己正确定位,不要把自己估计得过高,要用平常而诚实的心态为人处世。

第三,要保护好自然环境

佛教是个深具环保意识的宗教。佛教的环保意识来自“缘起”的观念,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赖,共存共生的。这和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是异曲同工的,都是在告诫人类要对尊重自然爱护环境才能达到互利共生。

自古以来,佛教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唐代泗州(安徽)开元寺明远法师,种植松、杉、楠、桧等数万株,免除了淮水与泗水的泛滥。又如唐代东都洛阳道遇法师,劝化善款,消除黄河龙门天险的水患。此外,佛教徒还力行修桥铺路、珍惜资源、护生放生、提倡素食、不杀害生灵等,因此佛门的僧侣可说是环保工作者。

今日佛家对于环保,有以下三项主张:

①护生:佛教提倡不杀生而积极护生。佛教认为人是有六道轮回的,所以六道众生都可能是父母,杀了并且吃了,就如同吃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来世的生命也就无从寄托。戒杀护生是对一切有情生命的尊重,所以佛教的戒律对于动物的保护。有着积极的慈悲思想。在今天来说,剔除佛教里的宗教因素,爱护动物,尤其是爱护野生动物,不滥杀滥捕它们,对于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着多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②惜福:这是佛教对于“同体共生”的认知。唯有珍惜大自然各种资源,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福报犹如银行存款。有储蓄才有支出。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垃圾分类、资源回收”,让可用的资源再生。垃圾也是财富。惜福的方法很多,今归纳为四点:只字必惜,贵之根也:粒米必珍,富之源也;片言必谨,福之基也;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人生的智慧范文第3篇

究其实,读书人无论是否入仕,都离不开佛道思想的。一个文人头脑中,究竟是“儒”的成分多还是“佛”的成分多?这除了受其出身和经历的影响外,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是他在仕途上走得是否顺利。南宋初临清宗宗杲禅师曾说:“今时士大夫学道,多是半进退,于世事不如意,则火急要参禅;忽然世事遂通,则便要罢参(禅)。”士大夫们得意时就去做官,把禅书放在一边;不得意时再拿出来,姑且又将做官放在一边。正因为拥有儒释道的完美结合,中国的文人才能够过着一种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的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宝库。儒家刚健有为,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万事看空,讲的是慈悲为怀、普渡众生;道家清静无为,返璞归真,以柔克刚,安时处顺。儒家思想有利于进取,是处身顺境的支撑力量;道家思想适合处于逆境或赋闲时,是命途多舛者的精神食粮;佛教思想则是人生经历大挫折时的精神安顿剂。“以佛修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修行处世之道;而“入于儒,出于道,逃于佛”则是中国古代士人极具艺术性的精神生活。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笔者有这样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以易生智,以道养命,以佛开悟,以儒修身”,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以儒家思想为世用,以老子思想来谋身,以庄禅思想修心。对此,南怀瑾先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儒家是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的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人生的智慧范文第4篇

孩子们大多想到的都是家中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也有的孩子想到的是一些名贵的钻石、珍珠。母亲摇了摇头,微笑着说:“孩子们,真正的财富在你们的大脑里,那就是智慧。这种财富是谁也抢不走的。”

不错,智慧是一种财富,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想想吧:如果曹操没有郭嘉、程昱、贾诩等人的智慧;刘备没有诸葛亮等人的智慧;孙权没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的智慧怎么会实现三分天下的局面呢?也正是因智慧使他们的名字留下光辉的一页。

你想想当初如果我国人民有智慧,把我国的国力增强,日本鬼子就不会以寻找士兵为由大举侵略中国了。也就不会有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了。不过,好的是,我们有那些聪明的领导人,发明了“游击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战斗方式,经过8年抗战,才使日本天皇无条件投降。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人的一生便是一事无成。相反,如果有了智慧,你不只物质上会满足,精神上也会富有。

人生的智慧范文第5篇

生活简朴是思想和内心成熟的外在表现。生活上有条件奢侈、有条件追求豪华,而坚持过简朴的生活,不被外界热闹环境的影响,思想上一定是已经看清迷雾,内心很安宁和清静。但是简朴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摆脱或减少外界繁忙环境的纷扰,减少一部分不必耍的物品或应酬,不忙于参加一个叉一个的活动,不忙于为追求豪华和新潮而东奔西跑,给自己省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找到内在生活的平静,逐步认识深层自我,认清自己的生命到底需要什么?认识获得内心宁静是多么不容易而又是多么宝贵的事情。

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太复杂了,例如穿着方面,不管家里已有多少衣服,好像总是还缺少一套。家里的衣柜挤得满满的,就是找不到称心的那一件。吃喝方面则更复杂,吃得太精、太多、太奢侈。人类在吃喝方面消费大大超过了身体的实际需要。身体的需要其实比想象的要简单得多,现在绝大多数酒席、宴请都是为了其它的商业目的或为了讲排场、摆阔气。而且过分讲究色、香、形、味,给吃的方面附加了太多的内容。结果吃得不健康,吃出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痛风、肥胖症、脂肪肝、心脏病等等;为了追求财富和效率,人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需求和健康的极限,许多人失去了家庭生活,失去了独处的宁静,失去了健康和自我的基本需求,一切只是为了无止境的野心和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如果人们能稍为放慢一下脚步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简朴一些,过名副其实的低碳生活,将极大地减轻大自然的负担,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也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

医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的身体和精神紧密相连,把肌体和精神调养到最佳状态,才是真正的健康。现代人过分重视物质财富和外在的辉煌,而忽视了人的内在精神世界,这部分看起来不急迫,但却是人真正最重要的。人们经常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肉体和感官上的需要,来满足外人的眼光和评价。而只有很少人只用短暂的时间顾及精神上的需求,造成了外在的辉煌而精神田园的荒芜。例如现代社会的官员腐败,原因虽然很多,但是不注重自己内在的精神生活,没有深刻认识简朴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好处,应该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不断暴露出来的那些厅处级、省部级、还有更大的贪官,官做大了,精神世界并不充实,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千方百计利用手中的耳只权,大贪特贪,贪污受贿了几辈子都用不着的巨额钱财,除了留下犯罪的证据,那黑心钱其实一点都没有用得上。从这些高官被判刑后或临死前的悔恨可以看出,这些死到临头的贪官,最后都会因死亡刺激他思考生命,

处境刺激他思考出路,痛苦刺激他思考原因。如果当初这些贪宫有一点点过简朴生活的思想修养,将会大人减少贪污犯罪的行为,世上将会增加很多好官,很多人可以免除牢狱之灾,避免妻子儿女和亲人的悲惨境况,很多家庭可以幸福安宁。前人曾说:一个人的思想是他在其中生活的房屋。房屋清洁有序,人才能生活得舒心、健康。对于大权在握、管人管钱的当权者,把精神和物质生活安排得简朴一些,单纯一些,清净一些,是一件大事。在这方面,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和口号,心里单纯和清净对自己最有益,应该也是反腐倡廉,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心理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