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精选5篇)

孩子心理健康范文第1篇

哭是孩子表达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对婴儿来说,哭是其表达消极情绪的信号,如,让爸爸妈妈知道该给他们换尿布、喂奶了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表达自我需要和体验的能力也增强了,哭不再是他们表达需要和体验的主要手段,而是更多地依靠语言、动作等方式,并学着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感表现,他们有时会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但是,如果他们把哭当做解决问题的惟一手段,遇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上对哭产生了依赖,这样就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首先,经常处于消极情绪状态的孩子,其身体各器官都会受到抑制,影响正常发育。其次,哭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如果和别的小朋友在玩耍时不会交流,遇到困难只会哭,长大后就很难学会与别人友好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会发展成为退缩的个性倾向或以极端的行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冲突,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再次,孩子经常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到父母的情绪,使他们产生自责和无力感,“人家的孩子好好的,而我怎么就带出了这么爱哭的孩子?”进而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消极情绪的不良循环。

总之,健康、快乐的孩子常有积极、愉快的情绪,年轻的父母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开朗的情绪、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其成为身心健康的一代。

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1.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肯动脑筋,想象丰富,善于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

2.能比较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有礼貌,会说礼貌用语,有同情心,适度怕羞。

3.跌跤或受点轻伤都不哭,游戏输了不胡闹。不惧怕黑暗和某些形象怪异的小动物。

4.热爱劳动,爱惜物品。喜欢种花和饲养小动物,喜欢听音乐、看图册、唱歌、跳舞、绘画和参加各种智力游戏,并能从中感到快乐。

5.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具体、简单的评价,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东西。服从约束,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孩子心理健康范文第2篇

关键词:健康心理 自我教育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基于此,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尤为重要。而学校的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健康的新观念出发,通过规范的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自己身心发展的过程和变化,认识和理解影响自己身心发展的要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能力。

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变幻沧海桑田,孩子们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里生活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人生观,否则将被淘汰。而影响孩子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究竟是哪些呢?

从学校教育来看:学生在学校方面的压力很大,在学习上的竞争程度并不比成年人小,每天他们都是学习学习再学习,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从家庭教育来看: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思想教育;有部分家长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很深,所以对孩子教育只重视了物质方面的满足和身体的发展,从根本上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还有的家长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因而诱发了孩子不健康心理;还有就是父母们本身的素质低劣,不重视自身的修养,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从社会教育来看,多年来,用分数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好坏似乎成了整个社会社会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能考高分就是好学生,使学生们遨游在题海里,无暇顾及其他,所以经常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现象,影响孩子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社会传媒充斥着太多凶杀、、打斗情节,演绎了许多视生活为儿戏的故事,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禁受不了这样的刺激,对他们形成和发展健康心理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从孩子自身发展的主观因素来看:由于物质和精神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青少年身理和心理发展水品的不平衡性,即身理早熟,而心理发展滞后的。这种不平衡性,更大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为了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要有健康的体魄,必须让孩子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把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要求牢记心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品质。因而,只有具备了深刻的道德认识才能明辨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才能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并在这样的情感支配下,坚持正确的行为,表现出道德的自觉性和一贯性。基于此,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让孩子深刻认识自我教育在人生中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重大意义。于是我们通过校会、班会或者师生共同写日记交流的方法,让孩子们具体做到以下几点:在家里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个好孩子;在学校要尊重老师,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到五讲四美,遵守社会公德,做个好少年。长期坚持,磨练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高尚的灵魂!

自我教育是以心理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核心。有位名人曾经说过:“有了正确的爱好,就成功了一半了。”的确,孩子在某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追求成功的这个过程中,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和阻挠,他也能坚持,然后勇敢地去面对的。这对磨练孩子的意志,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有极大的好处。

孩子心理健康范文第3篇

作为特殊群体的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变化阶段,他们的心理特征还没有完全定型,相对于成年人会更加活跃,也更易于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与学业的压力,面对挫折他们又往往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易表现出:冲动、焦虑、激越、叛逆等抑郁症特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

一、社会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 国家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尽快改革千人过独木桥的考试招生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落实各项法律法规。杜绝和制裁各种乱补课乱办班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孩子。

2. 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网络、媒体、图书等都要向青少年释放更多的“正能量”,让青少年更多感受社会各方面的美好,依法打击各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法行为。

3. 大力支持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关爱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深入到社会、学校、家庭,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将更多目光投放到需要关注的青少年身上,以现身说法和榜样的力量影响和教育青少年树立自信,放飞希望。

4. 建立健全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激励机制,落实各项制度,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5. 医院应设立专门医治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专家门诊。使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及时得到科学的救治。

二、父母应同心构建孩子心理健康的防火墙

1. 把孩子的健康生存放在第一位。健康生存是孩子最基本的权利,保障这一权利实现是父母最基本的责任。转变“分分,孩子的命根”的错误观念,不强迫孩子走马灯似的学这学那,考这考那。要知道负担就像稻草一样,一根很轻,加一个不以为然,但不停的一根根加上去,超出了孩子身体的负荷,总有一天会被压垮。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爱好,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孩子的睡眠,和孩子一起做运动,让孩子健康、自由、快乐的成长。

2. 多关心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关系不和睦会在孩子幼小心灵上蒙上阴影。所以,父母应努力为其创设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尤其是性格内向、自尊心过强、心理素质较差的孩子。如,发现孩子有悲观厌世、心境低落等抑郁症状,并伴有头痛、消化不良、便秘、食欲不振和睡眠障碍灯反应时,应及早疏导或就医。

3. 不溺爱和娇宠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爱不能太过,要恰到好处,否则会使孩子变得任性,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不顺或不合意就会产生负面心理,积累多了,排解不及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要知道,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并不是不爱孩子,而是更深层次的爱。家长也不要娇宠孩子,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而调整照管孩子的程度,帮助孩子学会自立。

4. 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失败,父母应耐心开导和帮助。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之一,便是在孩子面临失败时如何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认知、对事物的解释归因。不同的解释风格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家长的成功在于教会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逆境。

三、学校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1. 让孩子们懂得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识。学校要定期请心理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行心理教育方面辅导,使老师更好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将心理健康课纳入常规教学工作,专门设置心理健康课。让孩子懂得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调整情绪和自我疏导。

2. 深入调查了解,建立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和有心理异常表现儿童档案。采用“一帮一”师生结对子的方式,每位教师包保一名学生,帮扶教师应经常观察学生表现,找学生谈心,更重要的是要多关心、体贴这些学生,理解他们内心的苦衷,让他们找回缺失的家庭温暖,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建立亲人般的师生情谊。

3. 设专职心理疏导教师。以专业科学的角度帮助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寻找释放情绪和减轻心理压力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心理疏导和教师的观察评估,让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重视和救治。

4. 教师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施教,尊重学生合法权益,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使用侮辱性语言。对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保障学生权益不受侵犯。

5. 与家长建立联系,拓宽沟通渠道。通过家访、打电话等形式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交流,帮助孩子的有效方法和经营。提醒家长留意孩子的日常反应。专家指出,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没有明显的变化过渡期,最大的反应是孩子逐渐变得孤僻,生活没有目标。这个时候或许就是孩子发出的心理求助信号。而此时如不能及时调整,长期频繁地承受“郁闷”,就有可能演变为“恶劣心境”或抑郁症。所以,家长要配合学校共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6.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如,清明节为烈士扫墓,去敬老院义务照顾孤寡老人,义务植树,美化环境等。在活动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社会经验,陶冶高尚情操。同时,增强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孩子心理健康范文第4篇

这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尝试比较早,可溯及到10年前,她主要是设法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归纳自己,充分发掘潜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培养积极进取,活泼开朗,自信自强,自主自立,耐挫、抗挫的良好心理品质,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素质。1999年,她的孩子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并且在大学就学期间任学生会主席,品学兼优。这位母亲回顾说,她主要是从五个方面对儿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

一、强化理想教育,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有些家长忽视幼儿的理想教育,认为这是“对牛弹琴”。其实,孩子也有理想,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奠基阶段,也是理想的萌芽阶段,如果教育得法,引导正确,对形成今后积极的心理品质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马卡连柯在阐述他的著名的远景教育原则时指出:培养一个人,就是要培养他获得未来美好前景的道路,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景,用自有的前景,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景。孩子的理想是不断更新的,他对谁有好感,就会向谁学习。这位母亲对孩子的读物把关很严,小学阶段,就陪孩子到新华书店购置上百种小画书,都是利于儿童成长的。中学阶段,他们家里共购置了上百种青少年读物都是有讲究的,孩子生活在书的海洋里,受到知识的熏陶,逐渐形成了理想。他的理想是从读《干什么事最快乐》形成的,他读过动物的对话后,朦胧得体会到干自己能干的事最快乐,逐渐养成了为小伙伴服务最快乐的意识。

二、注重赏识教育,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

当今家庭,孩子受到家长的娇惯,变的懦弱,不想做事,缺少自信,在任何家务事面前都说“我不行”。造成新一代人的依赖性病根还是家长,家长不让孩子做事。孩子自小帮家长做点事,家长说是“帮倒忙”,不让他们做。这位母亲可不这样做,她读过十余种心理学书籍,有意识地在孩子身上实验,做家务都让孩子在身边。孩子模仿做,就给予表扬,哪怕包饺子时他抓面,种菜时他埋菜,这位母亲都给予赏识,并教孩子把事做好,使孩子养成敢于动手的习惯。所以,孩子在家里有多种爱好,养乌龟、养金鱼、种菜、种花,在报刊上经常发表写实文章,我想是与他敢于实践,学会研究有关。孩子做事时从不说“我不行”,一般都说“我能行”、“让我试试”。心理学家认为,“我不行”是一种负信息,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总是用这种信息来暗示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形象就被自己塑造出来了。而“我能行”是一种正信息,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总用正信息来调控自己,一种“我能行”的形象也就不知不觉地被塑造出来。在孩子“我能行”时,家长给予赏识,就能巩固孩子的自信自强的心理。

这个孩子把“我能行”的心理迁移到学习上,上课发言踊跃,敢于实验。更让母亲高兴的是,孩子刚进入大学时,学校召开竞选干部演讲会,让学生主动上台,她儿子很自信地走上讲台,果然演讲获了奖,展露了才华,被选为学生会干部。

三、实施愉快教育,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

这位母亲说:“在家庭中,全家人活泼开朗,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全家人常在阳光下游戏、星期日采标本,全家人动手布置家庭报栏,整理图书等。邀请几家亲戚孩子来家开赛诗会、歌咏会、作文讲评会,给孩子发奖品。在愉快的家庭活动中让孩子长知识,增才干。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家庭课堂不是家长教孩子,而是孩子教家长,儿子模仿老师的样子,给我们讲数学、讲故事,我们听得很专心,孩子讲得很起劲,我们每次都夸他讲得好,儿子兴趣就越来越高,经常这样活动,儿子在快乐中复习了功能,提高了说话能力,消除了胆怯恐惧心理,形成了后来的大方活泼、开朗的性格。”做家长的以愉快乐观的心境,引人入胜的方式,饱含情理的语言,全身心的投入,真可谓是对孩子尽到了教育之责。

四、引导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心理品质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理依赖程度越高,其承受力就越低。如何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呢?这位母亲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注意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家里添置物件都征求孩子的意见。每逢寒暑假,让孩子负责一两周的家政管理,发给其家庭生活费,让他拿计划,让他买菜买粮,他居然在一两周里把家庭生活搞得有条不紊。平时孩子的生活也让其自己当家,自己选购衣服,自己招待同学,做母亲的只给适当的建议与配合。孩子有了缺点,他们在家庭民主会上适当提出,让其自我矫正。不断学会自我评价,每周都自己量化了成绩,并在自己房间里的“自我表现量化图象”上标上点和曲线,自己约束自己。她从来不干涉孩子的正当秘密,让孩子自己有一片“小天地”。

五、重视挫折教育,培养孩子耐挫抗挫的心理品质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遭受各种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生理上的伤害,也可能变成站起来的动力,关键看孩子耐挫力的程度。

孩子心理健康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家庭是孩子成才发育以及学习的最重要场所,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理当成为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作风以及对孩子特定的培养目标设定都能对孩子产生莫大的影响,众多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专家都将他们的研究从对家庭环境的分析着手,这是由于通过家长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有意识或者有规划的对孩子的家庭生活进行指导和说明,以此来提升儿童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并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认知能力,最终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而言,仍存在不少问题,下文将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并给出可行的家庭教育措施。

1 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

1.1错误的培养目标导致心理发展缺陷

“望子成龙”是我国普通家庭父母亲的普遍希望和培养目标,具体到家庭教育中,首要的就是要学业有成。因此,当前家庭教育的目标仍然是从抓紧孩子的教育开始,但是这不可避免的培养出一些只会学习的机器,而在心理方面却没能有多大成就。根据当前普通高校的统计数据,众多高校每年都会有学生轻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些大学生在多年的成才过程中由于家庭对其心理发育的忽视,导致其心理素质低下。追根溯源,错误的培养目标是很多少年未来悲剧发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家庭重视对孩子智商的培养而忽视情商的教育。

从另一方面而言,家庭教育中给孩子设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也成为当前家庭教育失策的重要表现。以学习成绩为例,很多家长会对学生提出一些好高骛远的目标,导致孩子一直处于失败的过程中,内心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青少年因此而出现抑郁症的病状。

1.2恶劣的家庭环境造成心理发展畸形

很多儿童会因为家庭生活环境的恶劣而具备一些恶劣品质,这是一些不良行为出现的根源。良好的生活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但是我国很多家庭没有做到这一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居民生活节奏悄然加快,造成很多人心理压力过重。心理压力过重的人群仍然以年轻的夫妇为主,再加上成家立业本身带来的压力,很多年轻的家庭并不具备孩子成长发育所需要的良好条件。

1.3不合时宜的教育态度引发孩子心理发展滞后

由于传统挂念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我国很多家庭教育在教育态度上出现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极端,一是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二是对孩子的绝对专制。对于溺爱而言,它容易造成孩子自我克制以及自我生活能力的缺失,在未来的成长中仍然会过分的依赖家长,极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人际交往出现故障。而专制型的家长动辄对孩子施以棍棒,长期的教育使得孩子养成惧怕的心理,但是其反抗会令人防不胜防,最终导致悲剧的出现。

2 改善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2.1转变教育挂念,正确设定目标

科学的教育观应当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专著于孩子的课程学习成绩。因此,监护人在对孩子设定发展目标时一定要本着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原则,根据孩子的个性来改善教育效果。除了对智商的培养,家长还需要对他们的情商加以关注,促使他们形成优良的品质以及生活态度[2]。转变教育观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根本,年轻的父母应当努力加强对心理知识的学习,改善家庭教育状况。

2.2加强沟通,塑造优质环境

沟通是完善家庭环境的很好办法,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家长才能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并及时制定改善措施。具有完善沟通机制的家庭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家庭对立的情况发生,并且能够适当的减少和消化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这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3转变教育态度,采取科学教育方式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把握度的原则,既不能过分的溺爱,也不能专制到底。民主教育是当前家庭教育方式中比较流行的选择,这一方式能够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塑造出一个互相尊重以及有序的沟通和生活方式。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父母将其引导者的作用发挥出来,取消包办和专制,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信以及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比拟的,通过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来引导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会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除了要做到上述一些措施,还需要以身作则,充当孩子的榜样,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