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口算练习题(精选5篇)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第1篇

一、找准科学的训练重点

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体系来看,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各领域数学学习的工具和基础,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何多位数的运算以及分数的运算都是由一次又一次连续的一位数的运算来完成的,能熟练地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是提高多位数以及分数运算的正确率和速度的基本保证。而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代数运算最终也是归结为代数式中的系数和指数的运算,目前教材中所涉及的系数和指数也大多是一位数和二位数,这些系数和指数的运算大多是通过心口算来进行的。基于此,我校从2023年开始,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实施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虽然实验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也已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以下这些统计数据足以说明这一切。

实验开始前后期中考试成绩对照表

一年级2班 二年级2班

平均分 合格率 平均分 合格率

2023年期中成绩 89.8 94.4% 87.9 91.8%

2023年期中成绩 92.4 97.22% 91.5 95.5%

综上数据可见,在小学的一、二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一位数、二位数的心口算训练是有价值的,良好的心口算能力也为学生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合理的内容体系

我们按以下原则来构建我校的心口算训练的内容体系。

1.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都会。内容包括一位数、二位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除了利用乘法口诀能解决之外,由于过程较为复杂不列入训练内容。

2.循序渐进,基本上与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编排同步。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我们设计的内容体系做到低起点、缓节奏、频往返。考虑到有效的心口算训练应当建立在学生掌握运算法则和对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设计的心口算训练顺序与小学教材中数的运算教学顺序相配合(具体内容见练习1、练习2、练习3)。

练习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位数加一位数)

凑 + 诀 2+9 =()

3+8 =() 3+9 =()

1+9 =()

2+8 =()

8+2 =()

9+1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上“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同步。

练习2 100以内的减法(一)(二位数减一位数或整十数)

该训练内容与一年级下“100以内的减法(一)”教学同步。

练习3 100以内的减法(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该训练内容与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减法(二)”教学同步。

3.原则上不改变学生从低位到高位的运算习惯,也不排除在个别训练项目中给学生推荐更高效的运算顺序(如练习4)。

练习4 100以内的加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

这种“高位先算”的好处是便于将上一次的运算信息在大脑里存储,有利于提高运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设计有效的训练方式

心口算训练要取得成效,常练不懈、持之以恒是关键。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小学一、二年级阶段每节数学课中都安排课前3分钟的心口算训练。鉴于周而复始的心口算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校教师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们精心设计的训练方式有计时答题、抢答、接力赛、游戏、即兴表演等,将单一乏味的口算教学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以下是在课堂中使用较多的几个训练方式。

【案例一】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

训练方式:计时答题。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三个批次的题目,每个批次10道题,限时30秒。每个完成的学生都要举手示意,教师对举手示意完成者要报给他所用的耗时。每个批次首个完成者可以到黑板上写出各题的答案,在他之后完成的学生则要对他的答案检查修正。竞争意识、荣誉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在整个过程中,既进行了口算练习,又提升了学生计算的速度,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复核检查的习惯,可谓是一举多得。

【案例二】

训练内容:二位数加二位数与二位数减二位数的混合训练。

训练方式:抢答。

具体实施: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每次只出示一题,由全班同学抢答,直到抢答答案正确,再出示第2题。抢答正确者记3分,抢答错误者扣1分,定期公布心口算训练抢答项目中每个学生的累计得分。每次抢答凡已答对的学生不许再次抢答,违例者则扣1分。这种训练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避免了优等生多次抢答的情况,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笔者计算过,这样的抢答,每一次通常在5秒左右,也就是说抢答顺利的话,在3分钟时间内可以让30余名学生参与其中。同时,积分累计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每一次的举手都更为谨慎,也更珍惜每一次回答的机会。

【案例三】

训练内容:二位数乘一位数。

训练方式:接力赛。

具体实施:先按座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教师为每一组准备30道二位数乘一位数的心口算题(难度基本相同),每组按座位次序逐一接题,一位学生口答结果正确后,方能由下一位学生接题,这样依次下去。如果其中有一位学生答题错误,那么要在该学生更正后,方能继续。如果三次口答均不正确,则可以向同组同学求助。最后按每组答完所有题的耗时多少排定名次。为了让自己的组能够获胜,同学之间互助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不止在课内,就是在课外,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帮助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也随之增强。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学生 计算能力 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必须分层教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和发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而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不够细心,审错题目或者写错数字,而且字迹潦草,计算后不认真检查,降低计算准确率。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日常计算训练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看,二是想,三是算,四是检查。其中看就是仔细核对数字,如果审题上出现错误,那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因此,学生审题时必须谨慎,避免写错,抄好题目后必须和原题多次核对。

二、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实际上就是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直接在头脑中计算出结果的方法。口算训练是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算训练。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教师应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相对特殊的数字组合,主要包括:一是整十,二是整百,三是常用分数,四是常用小数,以上数字组合的记忆可以提高口算速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练习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算练习时间,每位学生都需要准备一个计算练习本,教师每天规定学生计算一定数量的题目,进而实现计算能力训练目标。计算能力训练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视算训练,二是听算训练,三是抢答训练,四是口算游戏,五是对抗赛,六是接力赛。

三、加强估算数学

估算可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展开运算,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检查计算结果,这样可以降低计算错误率。

四、加强规律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熟练运算定律,小学计算运算定律有:一是加法交换律,二是结合律,三是乘法的交换律,四是结合律,五是分配率。以上计算定律应用范围比较广,可以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是学生计算中比较常用的定律。但是,应用计算定律之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理解计算定律的含义和应用方法,不同计算题目需要应用不同的计算定律。所以,应用计算定律之前,小学生必须严格审题,并结合题型选择计算定律,保证计算定律应用的合理性。

五、收集错题类型

在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收集错题类型,也就是哪一类题型是计算中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这类题型具有相通性,只有不断收集错题类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分析这类题型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避免日后再出现错误。但是,易错题型纠正时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的计算方法已经根深蒂固,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语言,如果在学生计算错误时,教师严厉批评,不仅无法收到成效,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鉴别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教师必须有耐心、有恒心。

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审题时必须谨慎,避免写错,抄好题目后必须和原题多次核对。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算训练。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教师应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相对特殊的数字组合。口算并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口算,掌握口算规律。估算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保证计算的准确率,进而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沁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3,28:60.

[2]梁艳芳.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23,02:116.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口算技能 低年级小学生 算理 口算意识

引言

口算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为学习笔算奠定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决定了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能力。因此,口算能力培养是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予以重视的首要问题。如果经常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调动不起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容易开小差,形式单一的口算训练,效果非常不理想。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口算训练的效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我结合自己一二年级的教学实践,提出有关提高学生口算技能的意见。

一、教会方法、讲清算理,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方法是从实际运算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如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口算方法,就可提高计算速度。同时,学生对口算方法的求知欲可牢牢地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对教师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很大的帮助。

要想达到口算正确与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如教学8+6时,先出示装有8瓶牛奶的箱子,另外再出示装有6瓶牛奶的箱子,让学生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才能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几瓶牛奶?”很快有学生说:“我从6瓶中拿2瓶放进8瓶的箱子里。就有10瓶,另外一个箱子里还剩下4瓶,一共14瓶。”对该名学生进行表扬后,再讲解这种方法——“凑十法”的原理,即看到8就想到8和2凑成10,这样在情境中建立起的算理,学生掌握起来就非常容易。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如果单靠讲解,势必造成学生缺乏兴趣,理解不了。因此,利用学具进行教学,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棒和各种各样的图片,都是很好的教学用具。

二、保证时间,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有一定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作为保证;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才能做到人人过关。教师要经常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且让训练与本节课内容有机结合。长此以往,持之以恒,必然收到好的效果。

具体可以让学生先视算,再进行听算。特别是听算,它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敏捷性、灵活性,提高口算、笔算的准确性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比如教师口报习题,学生听题直接说得数或写得数,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计算速度,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因此,在口算教学中应重视听算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耳听眼看迅速口算,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三、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培养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也就是说,要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无论是简单的算式,还是那些由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都应尽量让学生口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反应速度,有利于口算方法的熟练、巩固,并将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口算训练也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症下药,讲求实效。如容易混淆的口算对比练,经常练,反复练,随时把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记录下来,进行分析归类,采取补救措施。

四、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口算形式

为提高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形式。

1.开火车。这种形式的口算时间短,练习面广,但一个学生只轮到口算一道题,轮不到的学生思想就不集中。为此,教师可做些变动,随机点名,这样学生口算时思想就会很集中。

2.抢答。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6+9,要同桌两个学生同时答得数,看谁既对又快,进而发展成擂台式的抢答,挑战另一个学生与他对擂,依此类推,看谁最后取得“口算大王”的称号。

3.抢夺红旗。这种形式的口算比赛气氛很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接力赛。这种口算形式从每组第一个学生开始逐个向后传递填写,比一比哪一组算得既正确又迅速。这种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5.用手势表示得数。采用这种训练方式,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做题,另一方面谁对谁错,教师一目了然。

结语

口算教学不能急于求成,应多种方法交替使用。在教学中一定要下大力气,运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算习惯和意识,通过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反复练习、不断练习,达到使学生口算速度快、效率高,运算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第4篇

口算是指不借助于任何计算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而进行的计算。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对于如何加强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成为摆在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但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下面就目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效果。

1重视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能

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理解法则阶段,学生总是进行详尽的、展开式的思维过程。在形成计算技能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在逐层次地简略、压缩,计算的步骤逐步地简化,计算推理过程逐渐简缩。最后,由于计算技能熟练,一些简单的计算能脱口而出,实现计算思维活动的“自动化”。应遵循先慢后快的教学原则。训练初期,可侧重于法则的理解和基本计算方法的掌握,只要求正确,不要求速度,着力于巩固口算知识,为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础。随着知识的深化,可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加强算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能。

2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形成技能

低年级儿童思维表象性强,易定势,一旦得不到合理训练,很难形成技能,因此在口算训练中教师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视算听算结合练。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用眼看题,用脑算题,用口读题说出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方能算出得数。在每节课之前经常利用几分钟进行视算或听算,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眼、耳、脑、口等多种器官的同时参与,使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并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得发展。

(2)个别集体分别练。在集体练习的同时,针对部分思维慢、接受能力弱,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则利用课后时间,不厌其烦地先教会他口算方法,再让他们与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口算比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并从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

(3)新旧知识同步练。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也快。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采用新旧知识同步练习的方法,减少了学生对知识的遗忘。

(4)记忆规律灵活练。对于个别记忆差、效率慢的学困生,就采用特殊的教学方法。

(5)分散集中经常练。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先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再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接着在一年级下学期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先每阶段分开练,再加减法集中起来练,并要求学生能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相关的减法算式,进而要求能根据相关的三个数如8、6、14很快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3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提高口算能力

二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口算训练;持之以恒;探索规律

有一年,我接手四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上课没几天,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尤其是口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甚至很多学生没有口算的习惯,一见到算式,不管能不能口算,拿起笔就列竖式,既浪费时间,又容易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造成错误。显然,这与平时缺乏口算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

《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口算能力是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复杂的四则混合计算,都是以口算作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笔算的正确性、迅速性、合理性和灵活性。口算训练的加强,对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计算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怎样抓学生的口算训练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训练,夯实基础

1、口算教学从低年级就应该扎实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达标特别重要,教师一定要反复训练,保证人人过关,达到脱口而出。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等,也要达到熟练。这些都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要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就要训练说算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说算理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学生欲说必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坚持让学生说算理,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1、学生形成口算技巧并达到熟练程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只有做到天天练、课课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效果。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三到五分钟的口算训练,或者每天有一定数量的口算作业。有人认为,口算题简单,没有练习的必要,何必浪费时间呢?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口算方法的内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几道题或者几十道题的练习就形成技巧。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做的多了,自然就能达到熟练、准确的程度。

2、口算内容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智力水平进行设计。 如在进行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像46+54,382+618等能凑整的加法以及像500—126这样的减法口算练习,而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可以渗透一些特殊数字相乘的口算练习,如5×20,25×4,125×8,125×4等。既达到强化学生数感的目的,又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在教学中,还应把口算训练贯彻数学教学的始终,与整个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题时能口算的,就尽量要求学生口算。这样长期下去,能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3、循序渐进,加强训练,提高口算的正确性。如在教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后,可以进行这样一组类似训练:25×2,25×4,250×4,25×40,250×40,1250×40。第1、2题是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第3、4题是为了巩固第一个因数或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方法,第5题是为了巩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口算方法,而第6题中的第一个因数是1250,主要是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以避免学生思维上的定势。

三、探索规律,提高速度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逐渐增多,各种运算定律及性质的熟练运用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这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对式题的变形能力及推理能力来提高口算速度。这就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先得观察数据、符号,分析是否能简算,如果能就要主动采用简便算法,不能只是题目要求时才用简便算法。在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时,学生对类似“47×99+47”的题目感到困难,可引导学生这样想:99个47加上1个47等于100个47,结果是4700。还可引导学生将15×101转化为15×100+15。又如在学生熟记25×4=100,125×8=100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推导出2.5×4, 0.25×4, 12.5×8, 1.25×8等算式的结果并不难,但是对于像0.25×8,25×16 ,2.5 × 48,125×16,125×24,125×32×25等比较复杂的题目,学生往往想不到用简便算法,而直接列竖式计算。这时教给学生口算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0.25×8=0.25×4×2=2 ,25×16=25×4×4=400,同理其他的算式经过这样的恒等变形也能很快口算出结果。这样的口算技巧不难掌握,在训练中,教师只要注意指导与示范,并长期坚持练习,学生一定能体会到简算的优势,从而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真正发挥口算的作用。

另外,一些常用数据,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这不仅可以达到计算正确、迅速,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受益无穷。例如:熟记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小数、分数的互化中, 熟记一些常用数值;如:学习圆周长、面积的计算后,熟记2π~9π、16π、25π、36π的数值等。长此以往,对于一些常见的有关题目,学生见题就能说出答案来。

四、注重审题,避免错误

学生在计算时,常常会出现因为感知粗略、审题不够精细引起错误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口算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冷静思考,仔细计算的习惯。如:给出一组对比性的口算练习,126+99与126+101,前者可转化为126+100—1=225,后者为126+100+1=227,计算中,学生在加整后再加1还是减1的问题上往往不注意,尤其是遇到像126—99,126—101这样的减法题时错误更多,在理解算理的同时,经常进行对比性的口算练习,既训练了学生敏锐的思维,又培养学生严谨的计算习惯。

又如:25×4÷25×4,37+63—37+63这类题,学生一看到题目,极易受到“25×4”及“37+63”的强烈干扰而忽略运算顺序,往往用“25×4”来除以“25×4”,用 “37+63”减去“37+63”。 这类题目除要求学生认真审题,避免接受强烈的错误信息外,还要经常进行强化训练,避免出错。

五、方法灵活,激发兴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